初中文言文《河中石兽》翻译与考点.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35483167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文言文《河中石兽》翻译与考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文言文《河中石兽》翻译与考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文言文《河中石兽》翻译与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文言文《河中石兽》翻译与考点.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河中石兽纪的(清代)作者介绍纪的(1724年6月 1805年2月),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 弈道人。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 (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在文学作品、通俗评 论中,常被称为纪晓岚。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政zhi人物,直隶献县(今中 国河北献县)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代 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创作背景纪日匀晚年,也即公元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到公元1798年(嘉庆三年) 期间,开始收集民间狐鬼神怪故事,包括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整理并写成了阅 微草堂笔记,此文即是其中的一篇。正

2、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把,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 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 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shang流。盖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 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xia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那么天下 之事

3、,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文沧州的南面有一座靠近河岸的寺庙,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门前的两只 石兽也一起漂浮在此河中。过了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qian重修寺庙,在河中 寻找两只石兽,到底还是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 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钿,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 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特点坚硬沉重,泥 沙的特点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 颠倒了吗? 大家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

4、点,又笑着说:“但凡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 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 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 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 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 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荒唐;在石兽漂浮的地方寻找它们, 不是显得更荒唐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 天下的事,只知道外表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 道理就主观判断吗?注释此文选自阅微草堂

5、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石兽,古代帝王官僚墓前的兽 形石雕,此处指寺庙门前石雕。沧州南:沧州,地名,今河北省沧县。南,南部。临:靠近,也有“面对”之意。河干:河岸。干,岸。 圮:倒塌。沉焉:漂浮在这条河里。焉,兼词,于此,在那里。阅:经过,经历。十余岁:十多年。岁:年。求:寻找。竟:终了,最后。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曳:拖。铁钿:农具,用于除草、平土。钿,通“耙二讲学家:讲学先生,以向生徒传授“儒学”为生的人。设帐:设馆教书。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这些人。究,研 究、探求。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是非木柿:这不是木片。是,这。柿,削下来的木片。岂能:怎么能。

6、为:被。暴涨:洪水。暴,突然(急、大)。 湮:埋没。颠:颠倒,错乱,一作“癫。荒唐。众服为确论: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为:认为是。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盖:因为。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坎穴:坑洞。 倒掷:倾倒。如是:像这样。不已:不停止。已:停止。遂:于是。 溯流:逆流。固:固然。 如:依照,按照。然:既然这样。那么:那么。但:只,仅仅。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欤:表反问的句末语气词,译为“呢赏析此文讲述了一那么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类一知半 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亦告诉了人物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这 一道理。全文

7、层次清楚,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表达,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 出生活中的哲理,情节简单、语言简练,读来却耐人寻味。全文层次清晰,其行文结构主要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在戏剧性的情节 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庙里的和尚和普通人一样,因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有限, 按照常规思维划着几只小船,顺着河流去寻找石兽,当然是找不到;可是学者按 照自己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进行推理也不正确,他的一套理论也许能让众人暂时 信服,但是事实还是事实,按照学者的理论和方法向地下挖掘,肯定也是找不到 石兽的。老河兵因为常年与河流打交道,对河流的水、石、泥沙等习性有更细致 的了解,因而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石头逆流而上了。按照老河兵的

8、方法在上游寻 找,果然找到了石兽。文章结尾揭示了主旨:“然那么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凭 主观猜想而下判断欤!”像和尚和道学家那样“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的情况 是很多的,在日常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作者对此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 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又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 主观臆断,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文章寓理于事,给了人们非常 深刻的启示。此文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却是耐人寻味的。它说 明天下的事物虽有其共同规律,但更有其殊性。而事物的特殊性,又是和它所处 的环境、条件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它更是开展变化的。现实中的许多生活经验, 其实都能证明这一点。这也就是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