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正数和负数》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35383839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45.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正数和负数》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正数和负数》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正数和负数》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正数和负数》数学教案.docx(6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正数和负数数学教案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方程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方程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解ax2= b a(x+b) 2= c 类型的方程 2、 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解ax2= b a(x+b) 2= c 类型的方程 难点: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媒体:教学平台 课前学生打算: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课前打算: (1)2x+8=16 (2)x5=10 (3)x+7x=8 (4)9x-3x=6 (5)6x-8=4 (6)5x+x=9 一 、探究新知,探讨探究,展示思维过程 出示例1 解方程: 8x2=28 1

2、、学生尝试解答 师: 请视察方程,想一想,可以怎样化简? 生: 先将8x看作一个整体来解 生: 也可以先将8x2化简为4x来解. 2 、组织沟通. 师: 请用这两种方法来解这个方程 板书: 分析: 先求8x的值 分析:先化简 8x2=(82)x 解: 8x = 282 解: (82)x=28 8x = 56 4x=28 x = 568 x=284 x = 7 x=7 3 、比较这两种解法的不同,并总结出其次种的好处是什么? 4.、小练习: 解下列方程 (1) 6x2=21 (2) 2x4=7 (3) 4x4=1 (4) 64x16=24.4 检验 小结:每做一题就要检验,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5

3、、试解 x2+x4=6的方程 6、用其次种方法解下列方程: 4x2=16 7x2=49 三 、出示例2 7(x+3) 2=28 师: 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请生按课本提示接着完成此题的分析内容 师: 把该题的解方程过程细致看一看 如何检验呢?分几步进行呢? 师: 你还能怎么解呢?(如也可化简为 3.5(x+3)再来解 四 、练一练 解方程 5(x+3) 2=10 7x+44.45+4x=100 36x+443=240 48 +3x=9x 检验 五 、师生小结 作业布置: 解方程 3(x+3) 2=12 6x+645=930 64x16=24.4 4 +7x=9x 检验 板书设计: 8x2=28

4、 分析: 先求8x的值 分析:先化简 8x2=(82)x 解: 8x = 282 解: (82)x=28 8x = 56 4x=28 x = 568 x=284 x = 7 x=7 教学效果的反馈: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P38-40 教学目标: 1、通过详细的试验活动,了解体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的概念。 2、结合生活实际阅历,能干脆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 3、通过试验活动、探讨沟通等形式,获得体积的守恒性的阅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理解体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在不计损耗的状况下,获得体积的守恒性的

5、阅历。 教学过程: 一、揭示“体积”概念 1、理解“空间” (1)出示:一个空杯子 师问:这是什么?里面有什么呢?看不见的东西有吗? 师:像这样杯子里被空气占据的地方就是杯子的空间。板书:空间 (2)问:那假如我们教室没有桌子也没有学生,都被什么占据了?被空气占据的地方叫做教室的“空间”。 (3)问:你们知道我们外面最大的空间是什么? (4)师:刚才我们说这里面就是杯子的空间,(师倒水),现在这一部分的空间被谁占据了?(水),说明水也占有肯定的“空间”。 2、理解“空间有大有小” (1)师:现在假如我将这个小石块放入杯中,请大家先想象一下,可能会怎样呢?(水面会上升)你们都同意吗? (2)师操

6、作,学生视察,问: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呢?(因为石块占有肯定空间。) (3)师:假如老师把这一块石块放入杯中,现在又会怎样呢?(水会溢出来)都同意吗? (4)师操作,学生视察,师:水真的溢出来了,那为什么后面这一次水会溢出来呢?(因为其次块石头占的空间大。) 师:也就是石头所占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是吗? 3、揭示体积概念:从刚才的试验中,我们知道两块石头都占有肯定的空间,并且它们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其实,生活中任何一个物体都占有肯定的空间,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板书:概念、齐读、出示课题、问:什么是体积? 二、“体积”的干脆比较 1、出示:小老鼠和大象 师:现

7、在你看到了什么?谁占的空间大?谁占的空间小? 那么我们还可以用刚刚学过的哪个词来描述一下这副图? (大象的体积大,老鼠的体积小。) 师:大象占的空间大,体积也就大;老鼠占的空间小,体积也就小。 2、下面两幅图中,你能干脆说说,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 师:西瓜和橘子,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为什么? 3、师:那么你能举例说说我们身边的物体,谁的体积较大,谁体积较小? 4、比较两根木棍的体积大小 师:刚才我们举的这些物体特别明显地可以推断出体积的大小,所以我们用眼睛干脆来推断了,下面老师供应这样一种状况: 1)甲乙两根木料一样长,他们的体积( ) (1)甲乙 (2)甲=乙 (3)甲 (用手势表示

8、)师:大家看法不统一,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2) (出示图片)师:我们来看图,现在你们觉得选择几呢?说说为什么? 3)小结:虽然两根木棍一样长,但是红色的木棍比较粗,它所占得空间大,所以它的体积比较大。在一样长的状况下,还要看粗细。 5、比较两本书的体积大小。 师:下面老师再供应一种状况: 1)丙丁两本书的封面面积一样大,它们体积( )。 (1)丙丁 (2)丙=丁 (3)丙 (用手势表示)师:大家看法又不统一,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2)(出示图片)师:我们来看图,现在你选几呢?为什么? 3)小结:虽然两本书的封面面积一样大,但乙书比较厚,所占空间比较大,所以它的体积比较大。在封面面积一样的状况

9、下,还要看厚度。 5、师小结:从刚才的比较活动中,我们知道在比较物体体积大小的时候,要全面考虑,也就是要看他所占的空间大小,它占的空间大,那么它的体积就大。 三、“体积”的守恒性 师:接下去,老师要请你来思索这样3个问题: 1、 思索1:将一杯水倒入长方形盒中,水的高度变了吗?水的体积变了吗? (同桌沟通看法,全班沟通)还有不同看法吗? 试验操作,问:水的高度发生改变了吗? 水的体积发生改变了吗? 你是怎么想的?你怎么来证明? (总量没有变,还是同样这些水,体积没有变;把水倒回去,还是达到杯中原来的地方,这些水占的空间还是原来这些空间;把杯中水、盒中水分别倒入第三个容器中,到同样一个高度) 师

10、操作:水在倒的时候,可能有少许水会沾在杯壁上,但是在不计这种损耗的状况下,可以说水的体积是不变的。 2、思索2:同一块橡皮泥,捏成各种样子,形态变了吗?体积变了吗? (同桌沟通看法,全班沟通)不同看法有吗? 试验操作:将一块橡皮泥搓成一个球、搓成一长条 问:橡皮泥的形态发生改变了吗?橡皮泥的体积发生改变了吗? 怎么证明体积没有发生改变? (将球和长条分别放入水杯中,水上升的高度一样,水上升的高度就是橡皮泥的体积) 师操作:在搓的过程中间,既没有又添加橡皮泥,也没有拿掉橡皮泥,所以在不计损耗的条件下,橡皮泥的体积没有发生改变) 3、思索3:把一个西瓜切成几块, 它的体积发生改变了吗? (同桌沟通

11、看法,全班沟通)都同意吗? 图片出示:把一个西瓜切成4份 问:怎么证明体积没有发生改变? (把切开西瓜再合起来,发觉在不计损耗的条件下,体积没有发生改变) 4、问:请你们想一想,刚才我们的3个试验,从数学角度动身,你发觉了什么? 生:物体的形态发生了改变,但只要总量不变,体积就不变。(板书) 四、巩固“体积”学问 1、师:分散的3块体积和叠起来的3块体积改变吗?形态发生改变了吗?体积没有变?为什么? 2、下列各种状况体积会发生改变吗?为什么? 一个足球被踢进球门。 一个人从婴儿到成年。 一块砖被敲碎了。 3、哪个杯子里的水的体积大?为什么? (用手势表示) 师:假如让你证明,你怎么证明? (把

12、两个苹果全部拿出来,你说哪一杯水的高度高?) 4、比较体积大小 (同桌互讲) 5、比较出这两个长方体的体积大小 1、 甲乙 2、 甲 师:老师这里有2个长方体,哪一个长方体的体积大?(同意1的举手,2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分歧?(这两个长方体体积很难看出) 凭眼睛看,很难看出,那么你们有什么好方法?(生自由回答) 现在老师把这2个长方体分割成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现在你们能推断他们的体积大小了吗? 五、总结:今日你有什么收获? (什么是体积、体积有大有小、物体形态变了,总量没变,体积不变)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面积估测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面积估测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初步驾驭“通过将图

13、形近似地看作可求面积的多边形对图形的面积进行估测”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驾驭“通过将图形近似地看作可求面积的多边形对图形的面积进行估测”的方法。 难点:驾驭“通过将图形近似地看作可求面积的多边形对图形的面积进行估测”的方法。 教学媒体:教学平台 课前学生打算: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课前打算: 1.54= 2.54 = 0.13 4= 2.4-0.8= 5.410= 4.21000= 0.450.15= 3.60.1= 一复习 1、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复习各个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二、新授 1、出示课题面积的估测 2、首先出示例1 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的不规则图形如何进行估测面积的方法

14、 第一种方法用数方格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是37平方厘米。 (1)用数格子的方法进行估测 . (2)方法: 大于或等于半格的算一格,小于半格的可以舍去. (3)估测结果,这个图形的面积大约是: 22+15=37cm2 其次种方法先画一个三角形通过计算得出这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大约与 三角形的面积差不多。 (1)把这个图形近似地看作三角形来估测它的面积. (2)计算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1072=35cm2 (3)估测结果:这个图形的面积大约是:35cm2. 比较这两种方法的异同: (1)这两种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往往会不一样. (2)其次种方法运用的是新的估测方法,所须要的条件:通过将图形近似地看作可求

15、面积的多边形,从而对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进行估测,这种方法适用于某些不规则图形与已经学习过的可求面积的多边形(或者是多边形的组合图形)的形态相像的状况。 二巩固深化,敏捷应用 1. 练一练P5 估测下列图形的面积: 解:432=6m2 解:7630=2280cm2 解:(20 + 50)302 =1050m2 1、 练习册第3页 估测下列图形的面积: 2、 估测下图的面积:(组合图形) 作业布置:练习册P6 板书设计: 数格子的方法 大于或等于半格的算一格,小于半格的可以舍去. 近似图形的估测; 通过将图形近似地看作可求面积的多边形,从而对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进行估测,这种方法适用于某些不规则图形与已

16、经学习过的可求面积的多边形(或者是多边形的组合图形)的形态相像的状况。 教学效果的反馈: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方程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方程数学教案 教学打算 1. 教学目标 能够依据事物间的等量关系正确列出等式。 学会运用加、减法以及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理解和驾驭简洁方程的求解过程,并能正确 书写解题格式与检验方法。 2.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运用加、减法以及乘、除法之间的关 系来求方程的解。 能够依据事物间的等量关系正确列出等式。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吗?那么,在当时的状况下,聪慧的曹冲是怎么

17、来称出大象的体重的呢?(生答) 师(归纳):由于大象的重量就相当于那堆石头的重量,因此,只要把那些石头的重量相加,我们就能得到大象的体重了。(媒体演示) 出示等量关系式: 石头的总重量 大象的体重 二、新课探究 探究一 相识方程 1. 出示(课本45页的图1) 师:图上的天平处于什么状态? 生:平衡状态 师:天平平衡说明什么? 生:天平左边物体的重量天平右边物体的重量 师:我们能否把图中的数字和字母带入等量关系式呢? 生:2x250 2. 出示(课本45页的图2) 师:小丁丁的身高和爸爸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那么假如他像图上那样站在木凳上呢? 生:那就一样高了。 师:因此我们可以得到的等量

18、关系是? 生:小丁丁的身高木凳的高度爸爸的身高 师:假如小丁丁的身高为ycm,凳子的高度为625px,爸爸的身高为4325px 。那么,把这些数字和字母带入等量关系式,我们可得到的式子为? 生:y25173 3. 出示(课本45页的图3) 师:你们能看图找到 等量关系式以及相对应的字母式吗? 同桌探讨完成 学生汇报:上排积木的长度下排积木的长度 所以:x712 3y12 4. 师生互动,沟通总结 出示一些算式请学生分类,并说说你是依据什么进行分类的 2x250 9 0810 9 x712 3y12 673334 y25173 326 517184 依据在算式是否有未知数(或字母)来进行分类。

19、2x250 y25173 x712 3y12 326 517184 673334 908109 师:细致视察这两组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第一组算 式都有未知数(或字母),而其次组算式却没有未知数(或字母)。 小结: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 等式叫方程。 跟进练习:推断下列哪些是方程。 5x15 326779 24840 8 7y42 7501550 4x1220 探究二 解方程 1. 出示例题:求出x39中的未知数x 师:先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求x的方法。(生口述)现在我们把求x的过程用正确的格式表示出来: x39 解: x93, 思索: 一个加数 和 另一个加数 x6. 师:(指例题)我

20、们把使得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像上面,X 6就是方程x 3 9的解。而我们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师:现在我们在回到前面来看看刚才我们求出的未知数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呢? 学生对练习一进行口头验算。 跟进练习: 1、解方程 10x100 x3264 x1112 3x54 70-x61 72x3 (学生练习) 1. 练一练:对上面的方程进行检验。 (学生互查) l 说说你是如何进行检验的。 1. 出示例2:解方程:6x19.8 师:你们情愿再来试一试吗? (学生同桌合作完成) 汇报板书: 6x19.8 解: x 19.86, 思索:一个因数积 另一个因数 x3

21、.3. 2. 师:要想知道我们求出的解是否正确,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用“代入法”进行检验。(讲解并描述方法和格式) 出示: 检验: 把x3.3代入原方程6x19.8 方程左边63.319.8 方 程右边19.8 因为左边右边 所以,x3.3是原方程6x19.8的解。 课堂练习: 解方程: 9x72 51x23 624x6 x8239 课堂小结 三、本课小结 1.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 使方程左右 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 3.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 程”。 课后习题 四、课后作业 练习册P51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自然数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自然数数学教案 教学

22、目标: 1、相识自然数,知道自然数的有关学问 2、了解自然数的六种含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自然数的相识 难点:自然数的含义 教学媒体:教学平台 课前学生打算: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课前打算:干脆写得数: 0.290.17= 8.360.1= 1.62.5= 0.30.3= 0.013.4= 8.34.71.7= 12.410112.4= 一、引入阶段。 1、揭示课题:今日我们要学习一个新学问:自然数。 2、什么叫做自然数?课本P6 二、中心阶段。 1、最小的自然数是几?“0”是自然数的一个起点,它是最小的自然数,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呢?(学生自由探讨) 2、读一读:9,4608,0000

23、,0000 九兆四千六百零八亿 这是小巧读到的最大的自然数,这是最大的自然数吗? 9460800000000+1比9460800000000大 小结: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2、自然数可以表示什么呢?比如“3”这个数? 学生沟通。 老师依据学生沟通归纳板书: 有关学问 含义 0是自然数 序数:第几个 每一个自然数都只有一个 基数:几个 自然数接在它的后面 次数:多少次 自然数n的后一个自然数是“n+1” 量数、大小:多长、多大、多重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计算结果 代码:电话号码、邮政编码、坐标等 三、巩固练习: 1、下面各数,哪些是自然数,请你将它们圈出来。 8、39、1、0、72、

24、0.06、4987、328 2、填空题: 1、2、3、这些用来计数和编序的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他们被称为( ) ,后来人们又把表示“没有”的( )也归为自然数。自然数可以表示( )、( )、( )、( )、( )、( )、( )等许多不同的含义。 自然数n后一个自然数是( )。 3、推断: (1)最小的自然数是1。( ) (2)两个自然数的差肯定是自然数。( ) (3)在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中,后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大1。( ) (4)一个自然数不是单数,就是双数。( ) (5)最大的自然数是99999999999。( ) 三、总结。 检测目标达成的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各数中( )是自然数

25、。 A、1 B、1.1 C、 D、以上都不是 2、最小的自然数是( ) A、0 B、1 C、0.1 D、不存在 3、最大的自然数是( ) A、9 B、99 C、9999999999 D、不存在 4、假如一个自然数是a,那么接在它后面的一个自然数是( ) A、a1 B、a C、a1 D、a2 二、练习册P7 教学反思: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梯形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梯形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了解梯形各部分名称;理解驾驭梯形的本质特征,相识几种特别的梯形及其属性;培育视察比较、类比归纳、操作想象等实力,发展空间观念,形成肯定的创新意识。 实力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视察、分类、比

26、较、操作等方法,进行自主探究活动。 情感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体验胜利,建立自信,激发学习爱好,培育 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驾驭梯形的本质属性,理解梯形高的概念,会作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 理解驾驭梯形的本质属性。 【教学打算】: 教学课件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图片若干直尺、量角器、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学过的平面图形。 师: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平面图形,你们都知道哪些?(学生边说老师边出示: 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等) 2透亮色带操作。 师:请同学们用信封里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透亮色带交叠,看看可以交叠出什么图形?

27、(学生动手操作) (1)生展示交叠的图形。 (2)师:你们交叠出了很多的图形,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相同的特征吗? (3)生自由回答 3揭示课题。 (1)师:交叠出的都是一个什么图形呢?这就是我 们今日要探究学习的另一个平面图形“梯形”(出示课题)。 【说明:学生对梯形早已有了肯定的感性相识,在交叠操作和与已知的平面图形比较中进一步感知梯形的本质属性,为后面进行梯形学问的建构奠定基础。】 二、合作探究。 1师 :凭前面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阅历,你们想从哪些方面相识梯形呢? 预设:生可能从以下方面回答: (1)定义 (2)各部分名称 (3)特征 师:那我们就按自己的想法先探讨什么样的图形是梯形。

28、【说明:学生已经学过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对探讨方法已有肯定的驾驭,这样教学以关注学生需求,老师可就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敬重学生,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 2合作探究梯形的定义。 (1)学生选择老师供应的探讨材料(一些梯形的图片、量角器、直尺等),先独立思索,再以小组汇总看法探讨。(学生以组探讨,老师巡察,引导学生参加到活动中去。) (2)组织小组汇报沟通。 小组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 通过数一数、量一量等方法得知有四个角、四条边、四个顶点、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图形是梯形。 老师引导学生把“四个角、四条边、四个顶点”等特点归纳为“四边 形” 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

29、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师引 导学生把两句话归为一句话“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师:“只有”是什么意思?去掉“只”可以吗? 【说明: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老师以合作者、参加者的角色与学生一起探讨探讨,学生由于有前面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学问的基础,可以自己利用学具和材料去探讨梯形的特征。老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先自主探究,再合作沟通 完成学习任务。】 3找 生活中的梯形。 师: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就有很多梯形,你能说说在生活中发觉的梯形吗? 4.动手操作,创作梯形。 (1)学生利用纸、 笔、剪刀等学具折、画或剪出梯形。 (2)展示作品。 (3)学生推断、评析创作的作品是

30、否是梯形。 【说明:通过找、画、折、剪、推断、评析等活动,让学生更进一步驾驭梯形的特征。】 5.了解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1)学生自学课本了解梯形各部分名称,同桌拿起刚才创作的梯形指指各部分说说名称,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2)学生把创作的梯形(标出各部分名称的)贴在黑板上展示。 师引导辨析 “底”和“腰”的区分。 (3)汇报沟通,重点说说梯形的高在哪里。 师引导辨析是“两底”之间的距离才是梯形的高,梯形有多数条高。 6.画高练习 师示范画出 下面梯形的高,学生仿照练习 7.介绍特别的梯形 (1)由画最终一个梯形的高引出直角梯形,归纳出直角梯形的定义。 (2)等腰梯形 观 察发觉等腰梯形的特征

31、学生拿出老师给打算的等腰梯形,以小组通过动手折一折、量一量等,实践找一找这样的梯形特别在哪儿。 汇报沟通,相互补充,达成共识:两条腰相等,上面底角、下面底角分别相等等。 归纳定义。 8学问建构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四边形家族中又多了一个成员,你们能把这几位成员间的关系想方法清晰地表示出来吗? 学生分类整理学过的四边形,然后展示沟通整理结果,组织互评,激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整理(如集合圈等)。 【说明:通过对所学过的四边形进行分类整理,可以让学生系统梳理驾驭的学问。】 三、巩固练习: 1.依据梯形的特征进行推断、说明这些图形是不是梯形。 2.推断: (1)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都是四边形 。()

32、 (2)一个梯形中有一组对边平行。() (3)相互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 (4)全部的梯形都不是是轴对称图形。() 3.玩一玩 (1)你能把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分别只剪一刀就剪成一个梯形吗? 完成汇报时引导学生归纳出把这两种图形变成梯形都是要构造出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三角形是要创建出一组对边平行,而平行四边形则要破坏一组对边平行。 (2)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出一种你熟识的图形。 (3)利用多种梯形图片,摆出一种你最喜爱的图案。 【说明:学生通过多层次的练习,巩固学问,提升实力。最终的玩一玩,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激发深厚的学习爱好,也体现了玩数学的教学理念,这样可以

33、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主动参加到数学活动中去。】 四、总结: 师: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及感想,可以对你和同学们的表现做个评价。 【说明:学生畅所欲言总结收获、评价自我和他人,是对学问的梳理巩固,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自我的评价,相互的评价和老师的评价有机结合,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状态。】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组合体的体积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组合体的体积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将组合体切割成几个长方体与正方体。 2、会计算简洁组合体的体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将组合体切割成几个长方体与正方体并计算简洁组合体的体积。 难点:合理切割,找准尺寸。 教学媒体:教学平台 课前学生打

34、算: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课前打算:计算下列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 一、导入阶段: 、介绍组合体的计量方法 (1)这个形体你能干脆用公式来计算吗? (2)介绍组合体,有几个规则形体组合在一起,我们称组合体,怎样来计算组合体的体积呢? 今日我们要接着探讨求组合体的体积。 出示课题:组合体的体积 一、中心阶段: 1 出示例题。 下面是一个铸铁零件,算一算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单位:厘米) (1先把这个组合体切割成几个基本形体,分别计算体积后再相加。 2我们只会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因此在切割时要切割成几个长方体或正方体。) 请你用这个方法试着算一算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方法:(1)

35、我把这个组合体分割成了a、b、c三块,其中a与b是相同的。长方体a的长是9厘米,宽是40厘米,高是8厘米;长方体c的长是72厘米,宽是(4030)厘米,高是8厘米。分别计算出各长方体的体积后再相加,就是这个组合体的体积了。 解:Va=abh =9408 =3608 =2880(立方厘米) Vc=abh =72(4030)8 =72108 =7208 =5760(立方厘米) Va=Vb V组=VaVbVc =288028805760 =57605760 =11520(立方厘米) 答:这个组合体的体积是11520立方厘米。 方法:(2) 我把这个组合体分割成了a、b、c三块,其中a与b是相同的。长

36、方体a的长是9厘米,宽是30厘米,高是8厘米;长方体c的长是(7299)厘米,宽是(4030)厘米,高是8厘米。分别计算出各长方体的体积后再相加,就是这个组合体的体积了。 解:Va=abh =938 =2708 =2160(立方厘米) Vc=abh =(7299)(4030)8 =90108 =9008 =7200(立方厘米) Va=Vb V组=VaVbVc =216021607200 =43207200 =11520(立方厘米) 答:这个组合体的体积是11520立方厘米。 小结: 求组合体的体积可以怎么求? 在求组合体的体积时要先把组合体切割成几个基本形体,分别计算体积后再相加。因为我们只会

37、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因此在切割时要切割成几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留意找到正确的尺寸。 要留意什么? 合理切割,找准尺寸。 二、练习阶段: 求下面各组合体的体积:(单位:厘米) (1) 方法:(1) 我把这个组合体分割成了(1)、(2)两块。长方体(1)的长是5厘米,宽是7厘米,高是6厘米;长方体(2)的长是(85)厘米,宽是7厘米,高是(64)厘米。分别计算出各长方体的体积后再相加,就是这个组合体的体积了。 解:V(1)=abh =576 =356 =210(立方厘米) V(2)=abh =(85)7(64) =372 =212 =42(立方厘米) V组=V(1)V(2) =21042 =2

38、52(立方厘米) 答:这个组合体的体积是252立方厘米。 方法:(2) 我把这个组合体分割成了(1)、(2)两块。长方体(1)的长是8厘米,宽是7厘米,高是(64)厘米;长方体(2)的长是5厘米,宽是7厘米,高4是厘米。分别计算出各长方体的体积后再相加,就是这个组合体的体积了。 解:V(1)=abh =87(64) =562 =112(立方厘米) V(2)=abh =574 =354 =212 =140(立方厘米) V组=V(1)V(2) =112140 =252(立方厘米) 答:这个组合体的体积是252立方厘米。 (2) 方法 我把这个组合体分割成了(1)、(2)两块。长方体(1)的长是3厘米,宽是8厘米,高是3厘米;长方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