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 第6讲 隋朝、唐朝的政治和隋唐制度的革新课件.ppt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215730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2.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 第6讲 隋朝、唐朝的政治和隋唐制度的革新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 第6讲 隋朝、唐朝的政治和隋唐制度的革新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 第6讲 隋朝、唐朝的政治和隋唐制度的革新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 第6讲 隋朝、唐朝的政治和隋唐制度的革新课件.ppt(7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考点要览考纲导航热点链接隋朝的统治及唐朝前期的开国和盛世隋朝的建立与统一;两都的兴建和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的暴政和隋朝的灭亡;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之治”中国历史上的分裂、统一历程对今天祖国统一问题的历史启示;理解唐朝初年对生产关系调整的内容和影响,认识革新政治、任用贤才和减轻农民负担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隋唐制度的革新及社会经济的繁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府兵制和募兵制;租庸调制;两税法;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隋唐制度创新与今天的政治体制改革;赋税体制改革对今天解决“三农”问题的借鉴意义隋唐的民族关系及对外关系隋唐与突厥、回纥、靺鞨、南诏、吐蕃的关系;隋唐时期与新罗、日

2、本、东南亚、印度半岛、中亚、西亚及欧非各地的友好交往“东突”问题、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及西藏问题;今天的中日关系发展及“中印友好年”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科学技术;文学和艺术隋唐时期的科技成就对当今科技创新、科教兴国的历史启示第第6讲隋朝、唐朝的政治和隋唐制度讲隋朝、唐朝的政治和隋唐制度的革新的革新 一、隋朝的兴衰 1隋朝的统一 (1)条件:各族人民相互融合,统一条件成熟。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为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隋文帝加强 ,正确决策。陈朝政治腐败,军纪松弛。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军队建设军队建设 (2)过程:581年,北周的外戚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定都。589年,隋文帝派攻入建康灭陈,统

3、一南北。 (3)意义:结束了南北长期的分裂局面,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安定和。长安长安杨广杨广社会发展社会发展 2隋朝的建设 (1)兴建两都:隋文帝令宇文恺主持营建,隋炀帝令宇文恺营建东京洛阳城。两都是当时世界闻名的大都市。 (2)广设仓库:在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有、含嘉仓等。 (3)开通运河:时间: 610年。规模:由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以洛阳为中心,北通,南达余杭。是当时世界上最早、最长的大运河。作用: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有利于南北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巩固了统一。大兴城大兴城洛口仓洛口仓605江南河江南河涿郡涿郡 (4)修筑驰道:隋炀帝在北方修筑了两条大道,改善了北方的交通

4、状况。 3隋朝的灭亡 (1)原因:隋炀帝的暴政;赋役沉重;发动三次对高丽的战争;营建东都洛阳;采用严刑酷法;隋末农民起义的打击。 (2)灭亡:618年,隋炀帝在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江都江都 二、唐朝的开国和盛世 1唐朝的开国 (1)隋末农民起义勃兴之际,李渊父子在 起兵。 (2)618年, 称帝,建立唐朝,定都 。晋阳晋阳李渊李渊长安长安 2“贞观之治” (1)原因:隋朝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社会稳定是前提条件。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强调“ ”思想。 (2)措施:政治上,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革新政治。经济上, ,劝课农桑,戒奢从简。文化上, ,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3)结果: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5、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存百姓存百姓轻徭薄赋轻徭薄赋兴科举兴科举 3武则天的统治 (1)主要政绩:经济上,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政治上,重用人才,发展科举,创立“ ”求官制度,名相有狄仁杰、姚崇。 (2)评价: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在位期间经济发展,国力上升。自荐自荐女皇帝女皇帝 4“开元之治” (1)原因:唐玄宗前期结束动乱,调整统治政策。 (2)主要表现:政治上,选贤任能,改革吏治,采取精简官吏、定期考核等措施,名相有姚崇、宋璟;限制佛教;实行 制。经济上,大力发展生产。文化上,发展科举,设集贤院。 (3)结果: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国家强盛,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

6、期,史称“ ”。募兵募兵开元盛世开元盛世 轻巧识记隋朝的大运河 大运河:要记住“12345”。即1个中心:洛阳。2个点:北通涿郡,南达余杭。3项作用: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在后世及今天仍发挥重大作用。4段河道: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了5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大运河扬州段今貌大运河扬州段今貌 理解掌握唐朝前期,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用人政策 1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充分发挥臣僚作用,减少了政策的失误。表现:用人不避仇怨,不拘门第、民族,兼收并用,“量才受职”,使贞观一朝人才济济,同时虚怀纳谏,朝臣进谏成风,减少了政策的失误。 2武则天:破格

7、用人,注重发展科举制度。为广揽人才,创立“自荐”求官的制度;能破格录用有才能的庶人。 3唐玄宗前期:选贤任能,改革吏治;科举选人,选拔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人任宰相。并采取精简官吏,定期考核等措施提高办事效率。 1赵翼说:“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之帝者。”这是因为“隋得天下”是() A利用农民起义的时机 B以外戚身份辅政夺权 C以武装政变方式夺取皇位 D利用了士族和庶族地主的矛盾 【解析】隋文帝杨坚原是北周的外戚,581年代周称帝。B符合“隋得天下”的途径。 【答案】B 2(2009年金华十校4月)秦汉以来的历代社会,都有一套防灾减灾决策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下列属于中国古代防灾减灾措施的有()

8、 都江堰的修建统一车轨,修建驰道引进玉米和甘薯 修建洛口仓、含嘉仓 AB C D 【解析】都江堰为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引进玉米和甘薯等高产作物是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修建洛口仓、含嘉仓等大粮仓是为了备荒年,因此都属于中国古代防灾减灾的措施。 【答案】B 一、三省六部制 1创立和发展:隋文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三省为机构。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中央最高政府中央最高政府 2内容 (1)三省:中书省负责 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有不可行的应驳回;尚书省负责 国家的重要政令。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2)六部:六部为 下设机构,包括吏、户、礼、兵、刑、

9、工六部。 3评价 (1)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2)削弱了相权,加强了 。 (3)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执行执行尚书省尚书省皇权皇权草拟草拟 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1创立:隋文帝时,开始采用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2完善:唐朝继承和完善了科举制。 3评价: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1)冲破了 垄断仕途的局面。 (2)扩大了官吏来源。 (3)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4)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了,利于政局的稳定。分科考试分科考试世家大族世家大族中央集权中央集权 三、从府兵制到募兵制 1府兵制

10、 (1)隋朝对府兵制的改革:隋文帝把军人户籍编入州县,同样分到田地,不再实行军民异籍。 (2)唐朝对府兵制的调整:唐太宗时,增加了 的数量,兵将平时不在一起,不易形成将帅拥兵自重的局面。 (3)府兵制的崩溃:武则天时,随着的破坏,府兵制失去了赖以推行的经济基础; 年间,府兵制崩溃。均田制均田制军府军府开元开元 2募兵制 (1)唐玄宗为增强军事力量,实行了募兵制。封建国家得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2)募兵制的士兵以 为职业,将领长期统帅一支军队,兵将之间有了 关系,导致军阀的形成。当兵当兵隶属隶属 四、租庸调制 1隋朝沿用北魏以来的 ,又规定交纳一定的绢代替服役,以庸代役的制度开始部分推行。

11、 2唐朝的租庸调制: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叫做“租”;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做“ ”;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做“庸”。 3作用 (1)农民生产时间较有保证; 负担相对减轻,使许多荒地开垦出来。 (2)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使国家富强起来。租调制租调制赋役赋役谷物谷物调调 五、两税法 1背景: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 也无法维持。国家的财政收入大为减少。 2实施: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 3内容 (1)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

12、(2)一年分两次纳税。租庸调制租庸调制夏季和秋季夏季和秋季 4影响 (1)使唐朝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 (2)改变了自 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 (3)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4)实行两税法,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战国战国赋税制度赋税制度 归纳概括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创立和发展:隋文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三省为中央最高政府机构。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 2三省六部运作程序 3特点及意义 (1)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三省分掌议政、决政、行政三权,实际将秦汉以

13、来的丞相之权一分为三,分隶三省,总于皇帝,从而大大加强了皇权。 (2)六部各自分掌行政、财政、军政、司法、工程等权力,各司其责,中央机构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3)三省六部制使秦汉以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得以完善,中央集权得以加强。这对于国家的统一,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 分析比较府兵制与募兵制的不同来源府兵是农户按规定出丁,临时从各地征发而来;募兵是自由应募,以当兵为职业待遇府兵自备武器、粮食等;募兵的衣食由国家供给兵将关系府兵制下的士兵与将领是分离的,只在发生战争时才被临时征调在一起,因此兵不识将,将无常兵;募兵制是职业兵,将领长期统领一支军队,兵将间形成较为固定的隶属关系影

14、响府兵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募兵制的最大弊端是产生军阀割据 1(2009年南昌市高三调研测试卷)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 【解析】根据材料,魏征反驳了提案,说明他所在的部门具备审核政令的职能,在唐朝三省六部制中,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 【答案】D 2西方学者称科举制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世界各国中所用

15、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这主要是因为科举制度() A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将读书与做官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C利用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吏,有利于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 D营造了尊师重教、勤奋学习的社会氛围 【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对科举制度的客观评价。由题干中“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这一信息得出答案为C项。 【答案】C 一、唐朝前期的盛世统治 帝王类别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相同措施政治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革新政治完善制度破格用人,创立“自荐”求官的制度选贤任能,改革吏治;限制佛教;实行募兵制善于用人经济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重视发展农业

16、生产大力发展生产重视农业生产文化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发展科举大兴文治,发展科举完善科举制度作用贞观之治承上启下开元盛世地位突出 二、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的比较制度实施时期选拔方式人才标准历史作用察举制西汉由中央和地方官吏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才能、品德为西汉强盛提供了人才条件东汉门第族望世家地主因此形成发展起来九品中正制魏晋由中央官吏兼任原籍州郡的中正,评定人才等级,以备政府选用门第族望造成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一般中下层地主和平民无法参与政权科举制隋唐宋元明清考试选拔官吏考试成绩前期积极作用占主流,明清时期消极作用占主流 三、隋唐时期经济、政治、军事制度的主要变化 1土地制度的变

17、化。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土地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即均田制崩溃,地主所有制从8世纪中叶开始得到空前发展,主要体现为随着地主庄园经济的迅速发展,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2赋税制度的变化。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的变化,是地主土地所有制高度发展的结果,符合土地集中和贫富分化的社会现实。这一变化,不仅是唐朝赋税制度的变革,而且也是从汉代以来课役重丁口、轻田产转变到此后轻丁口、重田产的分水岭。宋代的赋税制度、明代的“一条鞭法”以及清代的“摊丁入亩”,都是对杨炎两税法的继承和发展。 3选官制度的变化。隋朝建立、唐代完善的科举制度,反映了士族地主势力的衰落以及中下级地主势力的上升。各阶层知识分子,特别是庶族地主参政

18、,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极大地改变了秦汉至南北朝时期豪强地主垄断政权的局面。 4行政制度的变化。隋朝开创三省六部制,唐朝加以完善,通过设三省,将宰相一分为三,实现了君权对相权的削弱;同时这种体制也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三省六部制的运作程序如下:中书省(政令草拟)门下省(政令审批)尚书省(行政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5军事制度的变化。由府兵制到募兵制既是军事制度的革新,同时也是封建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产物。热点考向隋朝的继往开来和隋唐制度上的建树命题视角(1)6世纪后期至10世纪初,在中国的土地上相继建立起东临太平洋西至中亚

19、的强盛隋、唐王朝。隋、唐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上有许多建树,影响深远。(2)中国历史上的分裂、统一历程对今天祖国统一问题的历史启示。(3)隋唐时期制度的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今天经济发展的借鉴意义。 (2007年全国高考文综卷)史学家陈寅恪在评述“武周之代李唐”的历史意义时说,此“不仅为政治之变迁,实亦社会之革命。”此处“社会之革命”是指 () A重用酷吏,实行法治 B女皇当政,任用女官 C扶植庶族,抑制士族 D移风易俗,推崇佛教 【解题指导】A项中实行“法治”,D项中“移风易俗”与武周统治时期史实并不相符。B项中“女皇”当政属于政治之变迁,不能体现“社会之革命”。

20、只有C项“扶植庶族,抑制士族”,在当时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 【答案提示】C 近几年高考已明显地加强了综合能力的考查,尤其加强了对学生的分析、理解、归纳、认识能力的考查。本题要求结合当时历史背景,从“政治变迁到社会革命”的高度分析认识“武周之代李唐”的历史意义。这种加强综合能力考查的命题趋势,值得高度关注。 (2008年高考江苏卷)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 【解题指导】唐太

21、宗这句话表明他想通过宰相积极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减少皇帝决策失误。从材料“宰相筹划,于事稳便”可以看出。 【答案提示】A 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三省六部制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热点。 图一贞观之治: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励精图治。他在位时,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渐增强,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贞观之治”。 图二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较为清明,国力强盛,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1唐太宗认为“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

22、,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唐太宗统治时期体现这种思想的政治包括() 限制佛教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 A B C D 【答案】B 2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下雷同也。”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阐明了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形成了中央机构间的监督制约机制实行三省六部制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皇权置于相权的制约之下,形成了集体决策的局面 A B C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省六部制的理解。中说皇权置于相权的制约之下不对,因为三省六部

23、制是为巩固、加强皇权而采取的措施。因此排除含的A、B、C三项。 【答案】D 3开元盛世是我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出现的第二个盛世局面。以下对开元盛世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 A政治较为清明,国家强盛,经济空前繁荣 B唐玄宗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大力发展生产 C历经唐玄宗整个统治时期 D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解析】A、B、D三项都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C项说法不确切,因为开元盛世是在唐玄宗统治前期,并非历经唐玄宗整个统治时期。唐玄宗统治后期,宠信奸臣,政治十分黑暗。 【答案】C 4概括指出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答案】(1)贞观之治: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反复强调“存百姓”

24、的思想,励精图治。他在位时,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增强,百姓生活有所改善。 (2)开元盛世:唐玄宗前期,力图改革,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大力发展生产,限制佛教,大兴文治。政治较为清明,国力强盛,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材料一武则天进号“天后”,上书建言:“劝农桑,薄赋徭禁浮巧;省功费、力役” 据新唐书 材料二魏晋以来,士族靠门第世代把持高位。武则天修姓氏录,以帝、后族及三公等高官为第一姓,“各以品位高下叙之,凡九等当时军功入五品者,皆升谱限(列入上等士流),绅(指世家大族)耻焉。” 据新唐书 材料三则天以女主临朝,大臣未附,委附狱吏。剪除宗枝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

25、力。 旧唐书 材料四武则天大开科举,唐人称她“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 据陆宣公翰苑集 上述材料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武则天的重大历史活动。材料一反映武则天“劝农桑、薄赋徭”的政治主张;材料二反映了武则天抑制士族的活动;材料三反映了武则天以严酷刑罚打击反对势力的情况;材料四反映了武则天推行科举制度的情况。 1下图反映唐代科举取士,武则天对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创新是() A创建进士科 B废除明经诸科 C设置武举和殿试 D规定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为诗赋 【解析】武则天完善科举制主要体现在增加录取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隋炀帝始创进士科,王安石变法废除明

26、经诸科,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答案】C 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武则天得以掌握政权近半个世纪的原因。 【答案】原因是武则天推行了有积极作用的政策:轻徭薄赋,反对奢侈浪费、滥用民力;奖励农桑,发展生产;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反对派;大开科举,破格选拔人才;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打击士族腐朽势力,反映新兴庶族地主利益。 一、选择题 1(2009年高考重庆文综卷)隋唐时期,淮水以北新增的有利于农田灌溉的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芍陂 C通济渠 D邗沟 【解析】郑国渠在战国时修建,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修建芍陂,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邗沟,通济渠在隋朝开凿,并且在淮水以北。 【答案】C 2(20

27、07年高考上海卷)隋王朝国祚短促,但在制度建设上却多有建树,既有继承发展,又有开拓创新。其中,由隋开创并为唐所继承的制度有() A府兵制、三省六部制 B府兵制、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D科举制、均田制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隋唐制度革新的再认再现能力。隋朝开创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唐朝沿用并发展完善。府兵制起源于西魏,后隋唐沿用。均田制起源于北魏,后隋唐沿用。 【答案】C 3(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卷)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 () 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 B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和尚书省执行 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 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 【解析】

28、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的正确理解,唐朝三省中,中书省的职责是草拟,门下省的职责是审议,尚书省是执行机构。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4(2008年高考重庆卷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隋炀帝)大业入年,天下旱,百姓流亡。时发四海兵,帝亲征高丽,六军冻馁,死者十八九。十三年,天下大旱。时郡县乡邑,悉遣筑城,发男女,无少长,皆就役。 隋书 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瀑涨,漂六百余家。十三日,诏曰:“暴雨为灾,大水泛滥,诸司供进(进奉的财物),悉令减省。凡所力役,量事停废。遭水之家,赐帛有差。”九月,黄河泛滥,太宗幸白马板以观之。 旧唐书 根据材料,说明灾害发生后隋炀帝、唐太宗对待百姓

29、的态度,根据唐太宗应对灾害的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采取上述态度和举措的原因。 【解析】“态度”“举措”两问根据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可直接提炼出答案,“原因”结合基础知识,答案不难组织。 【答案】态度:隋炀帝置百姓于不顾,仍然征发兵役,徭役;唐太宗关心民间疾苦,重视赈灾。 举措:减省诸司进奉(戒奢从简);减轻徭役;救济灾民;亲临灾区了解灾情。 原因:吸取隋亡教训;具有“存百姓”的思想。 5(2007年高考北京文综卷)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完成下列问题。隋唐大运河示意图隋唐大运河示意图 唐朝沿用了隋朝开辟

30、的大运河。唐高祖、唐太宗在位期间,每年从外地通过运河输送到长安的粮食约20万石,唐玄宗天宝年间增加到250万石。安史之乱后,唐朝还能再延续150多年,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靠运河转运的东南财赋支持。大运河把长安、洛阳、涿郡、江都(扬州)、余杭(杭州)等通都大邑联系起来。杭州在中唐以后日益繁华,“万商所聚,百货所殖,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 读图,结合材料概括大运河在唐朝发挥的作用。 【解析】唐朝大运河的作用,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材料,把有关大运河在唐朝时期作用的有关信息归纳,从而总结出正确答案。经济方面:可以从转运粮食财赋,有利于南北交通、经济交流、城市繁荣等几个角度归纳;政治方面:从材料中“唐安史之乱后政权的延续靠运河运送东南财赋支持”这一信息得出大运河对维持唐朝后期的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结论;文化方面:学生应该能够从题头和材料中得出大运河有利于南北文化交流的结论。 【答案】为京师转运粮食财赋,对维持唐朝后期的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南北交通,城市商业繁荣,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