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疗指南管理档案.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5097756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诊疗指南管理档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临床诊疗指南管理档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诊疗指南管理档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诊疗指南管理档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临床诊疗指南管理档案科 室:麻醉科 年 度:2016 务目 录1. 科室常见病指南目录2. 科室临床操作规范 麻醉 科常见疾病指南目录(如科室涉及多专业组可注明专业,每个专业组前5个病种诊疗常规必须录入)1.全身麻醉2.静脉麻醉3.椎管内麻醉4.颈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5.桡动脉、中心静脉穿刺麻醉科诊疗操作规范一、全身麻醉有关技术操作常规麻醉药经静脉、吸入、肌肉等途径进入人体,使病人意识消失,周身不觉疼痛,神经反射及肌肉活动都有不同程度抑制,这种麻醉方法即为全麻。最为常用方法是吸入麻醉、静脉麻醉,且多为复合麻醉。静脉-吸入复合麻醉中操作常规全麻理论上可提供各部位手术麻醉。但随着病人ASA分级等级

2、提高,麻醉风险也随之加大。吸入麻醉须行气管插管,麻醉过程一般可分为诱导-气管插管阶段、维持阶段、恢复-拔管阶段。1. 诱导阶段:一般采用静脉诱导(1)注意事项:诱导前应准备好麻醉机、气管插管用具及吸引器等。核对病人及术前准备情况。监测ECG、SpO2、血压等麻醉前基础值,注意控制病人情绪。酌情给予适量东莨菪碱或阿托品等M-受体阻滞剂。静脉麻醉药注意给药速度,必要时可分次给药以减轻对循环系统抑制作用。困难插管、呼吸道不全梗阻者可行清醒插管或借助于纤支镜等器材。(2)常规诱导方法:1)预先氧合、去氮,增加氧饱和度和氧储备。2)诱导-气管插管一般以下述步骤进行:镇静催眠药物使病人意识消失。为减轻插管

3、反应,可予芬太尼25g/kg。予肌松剂,待肌松作用完全。可追加适量静脉麻醉药物并做表面麻醉。此时即可行气管插管。确定气管插管位于合适位置。以上用药应根据病人身体条件、手术要求合理选用药物及其剂量。2、全麻维持阶段(1)常规模式为:吸入麻醉药+静脉麻醉药+O2+肌松剂。可根据情况选择具体方法。(2)主要任务是维持适当深度麻醉和循环、呼吸功能稳定,满足不同时期手术要求。3、全麻结束-气管拔管常规当病人呼吸通气量和咳嗽、吞咽反射已恢复正常后,普通病人最好在呼唤能醒麻醉恢复程度下拔管。必要时可做血气分析帮助判断。二、 静脉麻醉常规1、适应症:短小手术,诊断性检查等。一般时间短于2小时。2、禁忌症:(1

4、)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呼吸、循环衰竭。(2)呼吸道难以保持通畅者。(3)严重肝肾功能障碍。3、注意事项:(1)保证有效氧源。(2)监测SpO2、心率等生命体征。三、椎管内麻醉操作常规(一)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将局部麻醉药注射于硬膜外间隙,阻滞脊神经根,使其支配区域产生暂时性麻痹,称为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简称为硬膜外阻滞。1、硬膜外阻滞适应症最常用于横膈以下各种腹部、腰部和下肢手术,且不受手术时间限制。也适用于颈部、上肢及胸壁手术。2、硬膜外阻滞禁忌症(1) 相对禁忌症病人不合作肥胖或脊柱畸形穿刺困难(2) 绝对禁忌症穿刺点皮肤感染凝血机制障碍休克脊柱结核或严重畸形中枢神经系统疾患以下情况应慎重:

5、老年、妊娠、贫血、高血压、心脏病、低血容量等,使用时应减少剂量,加强管理。3、麻醉前准备(1)麻醉前访视病人了解病情和手术要求,决定穿刺部位,选择局麻药浓度和剂量,检查循环系统代偿能力,检查脊柱是否有畸形,穿刺部位是否有感染。既往史有无局麻药过敏史,注意病人凝血状况,必要时进行凝血功能检查。如有水和电解质紊乱,术前应输液、输血以补充血容量。(2)麻醉前应禁食6小时,禁饮2小时(3)麻醉前用药硬膜外阻滞局麻药用量较大,为预防中毒反应,可在麻醉前30-60分钟肌注巴比妥类药物或苯二氮卓类药物。对阻滞平面高,范围大或迷走神经兴奋型病人,应同时阿托品以防脉率减慢。4、局部麻醉药根据手术性质、病情,硬膜

6、外阻滞常用药剂量和浓度如下:1.5%-2% 利多卡因,成人一次剂量不超过350-400mg0.25%-0.33%地卡因,成人一次剂量不超过100mg0.5%布比卡因,成人一次剂量不超过150mg0.75%罗哌卡因,成人一次剂量不超过150mg以上药物可组合使用,除存在禁忌外,局麻药中可适量加用肾上腺素,浓度为1:20万。5、器械准备和消毒硬膜外穿刺用具主要包括:(1)17G连续硬膜外穿刺针(2)19G末端封闭硬膜外导管(91cm)(3)7ml低阻力注射器(4)20ml注射器(5)消毒刷、无菌巾、无菌纱布6、急救用具准备硬膜外阻滞一旦发生全脊麻,常导致呼吸循环骤停。因此必须准备气管插管器械、给氧

7、装置及其它急救药品,以备紧急使用。7、操作方法(1)麻醉前测量血压、呼吸、脉搏;检查药品、器械、氧气是否完全。(2)开放静脉。(3)体位,穿刺时病人取侧卧位,以穿刺点为中心使脊柱尽量弯曲。(4)穿刺点,选支配手术范围中央相应棘突间隙。(5)穿刺术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巾(或孔巾),用2%普鲁卡因作皮丘和阻滞浸润,作完善局麻。硬膜外间隙穿刺术有直入法和旁入法两种:直入法在选定棘突间隙靠近下棘突上缘处作皮丘,然后再作深层浸润,用硬膜外穿刺针逐次通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进入硬膜外间隙。硬膜外穿刺成功关键是不能刺破硬脊膜,强调针尖刺破黄韧带感觉。旁入法在棘突正中线旁开1cm处垂直进针,直抵椎板,

8、退针1cm,然后把针干略调向头侧,并指向正中线,沿椎板上缘,避开棘突和棘上韧带,经棘突间孔、部分棘间韧带和黄韧带进入硬膜外间隙。1)确认针尖在硬膜外腔方法常用两种方法:阻力消失法毛细管负压法2)导管插入步骤测定皮肤至硬膜外腔距离。用左手固定穿刺针,保持针位置不变,右手置入硬膜外导管,如遇阻力应缓慢放入。拔针时左手拔外,右手继续向内送管(针和管做相反方向运动),拔出针再调整深度,固定导管。术毕拔出导管,穿刺点置无菌敷料并固定。3)注药方法第一次用药最好用起效时间短利多卡因,先注入试验剂量3-4ml,观察5-10分钟,如无全脊麻现象及局麻药毒性反应,可根据试验剂量所出现麻醉平面和血压变化决定追加剂

9、量。8、麻醉平面调节(1)局麻药容积(2)穿刺间隙(3)导管方向(4)注药方式9、并发症(1)术中并发症全脊髓麻醉局麻药毒性反应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恶心呕吐(2)术后并发症神经损伤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脓肿脊髓前动脉综合症(二)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1、腰麻适应症:腰麻下腹部、盆腔、下肢和肛门会阴部短小手术,如阑尾切除术、疝修补、肛瘘切除术等。2、腰麻禁忌症:(1)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如脑脊膜炎、颅内压增高等。(2)休克(3)穿刺部位或附近皮肤感染(4)败血症(5)脊柱外伤或结核(6)急性心力衰竭或冠心病发作3、麻醉前准备和用药(1)麻醉前访视病人(2)麻醉前应禁食6小时,禁饮2小时(3)麻醉前用药4、器

10、械准备和消毒蛛网膜下腔穿刺用具主要包括:(1)17G连续硬膜外穿刺针(2)25G Whitacre腰麻针(3)7ml低阻力注射器(4)3ml注射器(5)消毒刷、无菌巾、无菌纱布5、操作方法(1)腰椎穿刺术(蛛网膜下腔穿刺术)穿刺间隙一般L3-4间隙,也可L2-3、L4-5间隙。间隙定位两侧髂嵴连线,和脊柱相交处即为L4棘突或L3-4棘突间隙。脊髓下端成人一般终止于L1椎体下缘,或L2椎体上缘。成人腰穿应在L2以下腰椎间隙。儿童终止位置较低,新生儿在L3下缘,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移,故儿童腰椎穿刺应在L3下缘。体位穿刺时病人取侧卧位,两膝弯曲,大腿向腹侧靠拢,头向腹部屈曲,腰背部尽量向后弓曲,

11、使棘突间隙张开以利于穿刺。穿刺技术进针方向和病人背部垂直,进针后仔细体会进针时阻力变化。当针穿过黄韧带时,常有明显落空感,再进针刺破硬脊膜和蛛网膜,又可有第二个落空感。拔出针芯见有脑脊液自针内滴出,即表示穿刺成功。(2)常用局麻药常用0.5%布比卡因,常规剂量一般不超过15mg0.3%-0.5%地卡因,用量为5-15 mg一般配成重比重液。(3)麻醉平面调节局麻药剂量、比重和容积。穿刺间隙,L2-3间隙穿刺,麻醉平面容易偏高;L4-5间隙间隙穿刺,麻醉平面容易偏低。病人体位,病人注药仰卧位后,应随时测定麻醉平面,并根据手术区对麻醉平面要求,改变病人体位进行调节。一般调节平面应在注药后5-10分

12、钟内进行。注药速度,注药速度愈快,麻醉范围愈广;速度愈慢,则麻醉范围愈局限。6、并发症(1)术中并发症1)血压下降腰麻中血压下降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和麻醉平面有密切关系。血压下降处理可先快速静脉输液200-300ml,以扩充血容量。如无效,静注麻黄碱15mg或肌注麻黄碱30mg。如心动过缓,可静注阿托品0.3-0.5mg。2)呼吸抑制 高平面腰麻病人常出现呼吸抑制,表现为胸闷气短,咳嗽无力,说话费力;发生全脊髓麻醉,病人呼吸停止。呼吸抑制治疗,程度较轻者可面罩吸氧或面罩下加压给氧;一旦呼吸停止,应立即作气管内插管和人工呼吸进行急救。3)恶心呕吐原因:麻醉平面过高,发生低血压和呼吸抑制,造成脑部缺血

13、缺氧而兴奋呕吐中枢;迷走神经亢进,胃肠蠕动增强;牵拉腹腔内脏;处理:可提高血压,吸氧,暂停手术牵拉。(2) 术后并发症腰麻后头痛多发生于麻醉后1-3天,常在病人术后第一次抬头或起床活动时发生。其特点是坐起站立时加重,卧倒后减轻。头痛发生和穿刺针粗细和穿刺技术有明显关系。以前采用22G穿刺针,其头痛发生率约为9%,现使用较细穿刺针25G,头痛发生率大大降低为0%-0.3%。出现头痛症状,可对症治疗,补液,或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尿潴留常见,主要是支配膀胱骶神经被阻滞后恢复较晚引起。颅神经麻痹,很少发生,一般能自愈。粘连性蛛网膜炎,可引起下肢瘫痪。罕见。(三)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简称联合阻滞)1、

14、联合阻滞适应症最常用于横膈以下各种腹部、腰部和下肢手术,且不受手术时间限制。2、联合阻滞禁忌症(1)相对禁忌症病人不合作肥胖或脊柱畸形穿刺困难(2)绝对禁忌症穿刺点皮肤感染凝血机制障碍休克脊柱结核或严重畸形中枢神经系统疾患以下情况应慎重:老年、妊娠、贫血、高血压、心脏病、低血容量等,使用时应减少剂量,加强管理。3、麻醉前准备和用药(1)麻醉前访视病人(2)麻醉前应禁食6小时,禁饮2小时(3)麻醉前用药(4)器械准备和消毒4、联合阻滞穿刺用具主要包括:(1)17G连续硬膜外穿刺针(2)25G Whitacre腰麻针(3)19G末端封闭硬膜外导管(91cm)(4)7ml低阻力注射器(5)20ml注

15、射器(6)3ml注射器(7)消毒刷、无菌巾、无菌纱布5、联合阻滞操作程序(1)常规消毒铺巾,作局部麻醉。(2)常规进行硬膜外穿刺,进行空气阻力实验,验证穿刺针是否进入硬膜外腔。(4)从硬外穿刺针内置入腰麻针,直到针尖遇到阻力,固定硬外穿刺针同时将腰麻针刺入蛛网膜下腔,观察是否有脑脊液流出,以验证腰麻针是否在蛛网膜下腔内。(4)固定腰麻针位置不动,同时将注射器和腰麻针连接起来。(5)根据对麻醉药物扩散要求均匀地注入麻醉药,注药过程中要按腰麻和硬膜外要求对病人进行监测。(6)注药完毕后退出腰麻针。(7)通过硬膜外穿刺针放入导管至硬膜外腔,导管位置正确后,边固定导管边拔除硬膜外穿刺针。(8)将导管远

16、端插入导管连接器孔内并旋紧,将导管和穿刺部位紧密固定,防止导管脱落及扭曲。(9)待蛛网膜下腔效果稳定后,再行硬膜外阻滞,在向硬膜外导管内注入药物之前,先给实验剂量以验证导管位置是否合适。然后按通常硬膜外麻醉习惯给药方法,根据对麻醉平面需求,分阶段间歇性注入麻醉药物。6、麻醉平面调节(1)硬膜外腔阻滞局麻药容积穿刺间隙导管方向注药方式(2)蛛网膜下腔阻滞局麻药剂量、比重和容积穿刺间隙注药速度 7、并发症(1)术中并发症全脊髓麻醉局麻药毒性反应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恶心呕吐(2)术后并发症神经损伤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脓肿脊髓前动脉综合症腰麻后头痛尿潴留颅神经麻痹粘连性蛛网膜炎四、颈丛、臂丛阻滞麻醉操作常规(

17、一) 颈丛阻滞1、应用解剖颈丛是由C1C4脊神经前支组成,除C1主要为运动神经外,其他几对均为感觉神经。颈丛分为浅丛和深丛,分别支配颈部相应皮肤和肌肉组织。2、操作方法(1)解剖标志:触摸乳突,乳突尖下方一横指(约1.5cm)处为C2横突所在。胸锁乳突肌后缘和颈外静脉交叉点(相当于甲状软骨上缘水平)为C4横突所在,二者中点为C3横突位置。C6横突为各颈椎横突中最突出者,相当于胸锁乳突肌后缘环状软骨水平,一般可用手扪到。(2)药物及其配制:临床常用1%-2%普鲁卡因,1%-2%利多卡因,或1%利多卡因和0.15%地卡因混合液、1%利多卡因和0.375%罗哌卡因混合液。一侧阻滞或双侧阻滞使用药物剂

18、量应在安全剂量范围内。药物内应含1:200,000肾上腺素。(3)三点法阻滞:患者取去枕仰卧位,头偏向对侧,充分暴露胸锁乳突肌。操作者带手套常规消毒皮肤,然后在第2、3、4颈椎横突标记处作皮丘;用22G长3.5 cm穿刺针头从颈侧面和皮肤垂直刺入,进针约23 cm时触及骨质即为横突结节,回吸无血和脑脊液,即可缓慢分别注入局麻药35ml,使整个颈深丛阻滞。再将针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相当于C6水平)刺入,至颈阔肌深面,回吸无血和脑脊液后注入局麻药35ml,也可将局麻药在皮下呈扇形浸润,以阻滞颈浅丛。(4)一点法阻滞:体位同三点法。常规消毒皮肤并作皮丘,在胸锁乳突肌后缘、甲状软骨上缘水平,触及前、

19、中斜角肌之间肌间沟,针头垂直皮肤向肌间沟方向刺入,遇异感时停止进针,若无异感可再行穿刺,但进针深度不能超过横突,出现异感后,回吸无血和脑脊液,注入局麻药10-15 ml,注药同时压迫针下方肌间沟,使药物沿肌间沟上行,从而阻滞颈深丛。颈浅丛阻滞同三点法。3、适应症和禁忌症(1)适应症:颈丛阻滞适用手术范围是颈部前面和侧面、头后枕部、肩和上胸部。(2)禁忌症:颈部有炎症、结核及颈部畸形病患。4、并发症及防治(1)局麻药毒性反应:多因局麻药误入血管所致,穿刺时针尖深度应不超过横突,注药时要反复回吸并严格控制用药量。(2)药物误入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由于穿刺进针过深,进针方向偏内、偏后。穿刺时应防止

20、进针过深,进针方向应向前、下方,避免和椎间孔方向平行或由下向上穿刺。另外,注药前应回吸,确认无脑脊液后再注药。(3)膈神经阻滞:膈神经主要由C4组成,颈丛阻滞时常累及膈神经,表现为胸闷和呼吸困难,应及时吸氧或辅助呼吸。双侧膈神经同时阻滞时,会出现严重呼吸困难,故禁用双侧颈深丛阻滞。(4)喉返神经阻滞:表现为声嘶、失音或呼吸困难。应注意进针不宜过深并避免双侧颈深丛阻滞。(5)Horners综合征:表现为阻滞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结膜充血及面部无汗。是由于穿刺偏内、过深,颈交感神经受累所致。(6)椎动脉损伤:穿刺过深或位置不准确,可损伤椎动脉,引起出血、有时可引起眩晕等症状。(二) 臂丛阻滞1、

21、应用解剖臂丛神经由C5到C8及T1脊神经前支组成,其脊神经根出横突后经前、中斜角肌之间,从颈根部外侧越过锁骨中点及第一肋经腋窝顶部进入腋窝。2、操作方法(1)腋路法: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对侧,被阻滞侧上肢外展呈举手行军礼状,先在腋窝处触及腋动脉搏动,沿动脉向上至胸大肌下缘动脉搏动消失处稍向下,取动脉搏动最高点为穿刺点。常规消毒皮肤,用22G长3.5 cm穿刺针头刺入,穿刺针和动脉成20o夹角,缓慢推进至出现刺破纸样落空感时,表明针尖已刺入腋血管鞘内,松开针头,此时针头应随动脉搏动而摆动,若患者有异感则更为明确,回吸无血即可注入局麻药20-40ml。(2)肌间沟法:患者去枕仰卧位,头略后仰并转向

22、对侧,手臂贴在体侧,嘱患者做抬头动作,以显露胸锁乳突肌及其后缘前、中斜角肌,在前中斜角肌之间触及肌间沟。常规消毒皮肤后,沿肌间沟和相当于C6横突(环状软骨)水平穿刺,朝向对侧腋窝或对侧脚跟进针,出现异感或触及C6横突,回吸无血和脑脊液后,注入局麻药20-25ml。3、优缺点(1)腋路法:1)优点:位置表浅,动脉搏动明显,故易于阻滞;不会引起气胸;不会阻滞膈神经、迷走神经和喉返神经;无误入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危险;三角肌以下手术效果较好;可在此放入留置针或导管进行间断连续阻滞。2)缺点:上肢不能外展、腋窝部位有感染、肿瘤或骨折无法移位病人不能应用本法;因局麻药量大或误入血管,故局麻毒性反应率较其

23、他入路高;不可进行双侧同时阻滞;个别病例会产生动静脉瘘。(1)肌间沟法:1)优点:易于掌握,对肥胖或不易合作小儿较适用;小容量局麻药即可阻滞上臂和肩部;高位阻滞不会引起气胸。2)缺点:尺神经阻滞起效慢,有时需增加药量才被阻滞;有损伤椎动脉可能;有误入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危险;不宜进行双侧同时阻滞;低位阻滞可误破胸膜或产生血、气胸;有30%-50%病例可由于喉返神经阻滞而发生声嘶;对原有慢支而阻塞小气道疾患者,若阻滞膈神经后会感到呼吸困难;可引起Horners综合征。五桡动脉、中心静脉穿刺常规(一) 桡动脉穿刺常规1.有创血压监测适应症(1)各类重症监测;(2)严重心梗和心力衰竭;(3)体外循环

24、心内直视手术;(4)低温麻醉和控制性降压;(5)呼吸衰竭;(6)重症病人接受复杂大手术(由麻醉医生判断)。2.操作方法(1)常选用左手,固定手和前臂,腕下垫纱布卷,背曲并抬高60。(2)术者左手中指摸清桡动脉搏动,食指在其远端轻轻牵拉绷紧皮肤,穿刺点在搏动最明显处远端约0.5cm。(3)常规消毒,1%普鲁卡因作局部侵润麻醉,成人选择20G套管针和皮肤呈10-30角穿刺,对准中指摸到桡动脉方向,接近桡动脉表面后刺入,直到针尾有血溢出为止。(4)拔出针芯,如有血喷出,可顺势推进套管,血外流通畅表示穿刺成功;如无血流出,应徐徐退导管,直到尾端有血畅流为止,然后再将导管沿动脉平行方向推进。血流通畅后即

25、可接上压力换能器连接管(注意排尽空气)。(5)粘贴固定导管,以防滑出。(6)去除腕下纱布卷,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一次,以保持导管通畅。调节零点后即可测压。3、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2)减少动脉损伤。(3)测压肢体末梢循环不良时,应及时更换测压部位。(4) 妥善固定导管,避免移动。(5) 压力换能器应平齐于第4肋间腋中线水平,即相当于心脏水平,低或高均可造成压力误差。(6)测压径路需保持通畅,不能有任何气泡或凝血块。(二) 中心静脉穿刺常规1、适应症(1)各类重症休克;(2)脱水、失血和血容量不足;(3)循环功能不稳定,心力衰竭和低心排综合征,心血管或其他复杂大手术;(4)大量输血和换血疗

26、法。(5)静脉输液、给药和高能营养液治疗。2、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操作方法径路:(1)前侧径路: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锁骨上方5cm或下颌骨下方5cm)进针,针尖指向同侧乳头或锁骨中内1/3交界处。(2)中间径路:在颈动脉三角顶点,针尖指向同侧乳头。肥胖和颈部粗短病人较难准确定位,可先摸出胸骨上切迹,然后沿锁骨外移可确定锁骨肌头。在三角区可触及颈动脉,进针时需避开。(1)后侧径路:在胸锁乳突肌后侧缘中下段交界处,即锁骨5cm或颈外静脉跨过胸锁乳突肌交点上缘进针,针尖指向骶尾,对准胸骨上切迹。步骤:(1)平卧、去枕和头后仰并转向对侧,必要时肩后垫高,头低15-30体位。(2)常规消毒铺巾,穿刺点用1

27、%普鲁卡因局麻。(3)常取中间径路,先用6.5G普通针,在颈动脉三角顶点刺入,抽到颈内静脉血后,再用颈内静脉穿刺针沿同一径路刺入。左手食指定点,右手持针和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缘平行进针,针尖对准乳头,并指向骶尾外侧,针轴和额平面呈45-60角。(4)进针深度一般为3.5-4.5cm,瘦小或小儿病人较表浅,以针尖不越过锁骨上缘为度,否则易损伤胸膜或穿破其他血管。边进针边回抽,能顺利抽出静脉血即表示针尖已在颈内静脉腔内。如穿入过深,针尖可对穿颈内静脉,则需慢慢退针,边退针边回抽,抽到静脉血后,改穿刺针和额平面角度为30后再进少许,直到血液易抽出时为满意。(5)固定穿刺针,取下注射器,将导引钢丝插入针

28、腔,应毫无阻力,如遇到阻力,不要用力硬插,应在接上注射器调整穿刺针角度、斜面方向和深浅等,直到回抽血液通畅,再轻柔插入导引钢丝后退出穿刺针,压迫穿刺点,同时擦净钢丝上血迹。(6)将导管套入导引钢丝,导管尖抵达穿刺点后,将导管和导引钢丝一并拿住一起插入,待导管尖端进入颈内静脉后,边退钢丝,边插导管。插管深度于成人从穿刺点到上腔静脉右心房开口处一般约10cm。置管后回抽血液应十分通畅,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1次后,即可接上CVP测压输液装置,严格固定导管。3、锁骨下静脉穿刺适用于颈部解剖异常,颈短、肥胖或颈内静脉穿刺估计有困难病人。操作方法(1)仰卧、去枕,头低15,常规消毒铺巾,穿刺点用1%普鲁卡因局麻。(2)在锁骨中、内1/3段交界处下方1cm为穿刺点 。右手持注射器和穿刺针,和额面平行,左手食指放在胸骨上凹处定向,穿刺针指向内,紧贴锁骨后,对准胸骨上切迹,边进针边回抽。(3)进针深度一般为3-5cm,刺入静脉,即可顺利抽出回血,旋转针头,使其斜面朝向尾侧,以利导管顺利通过头臂静脉进入上腔静脉。(4)其他操作步骤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