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专项练习题.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35033582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学专项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遗传学专项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遗传学专项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学专项练习题.docx(7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遗传题专项练习写出详细解体过程并概括出模型一、综合题(共0分).某二倍体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受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的三对基因(用Dd、li、Rr表示)控制。研究发现,体细胞中r基因数多于R时,R基因的表达减弱而形成粉红花突变体。基因控制花色色素合成的途径、粉红花突变体体细胞中基因与染色体的组成(其他基因数量与染色体均正常)如下图。白色物质1-9白色物质2分红色物质突变体突变体突变体 甲乙(1)正常情况下,甲图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某正常红花植株自交,B出现了红花和白花 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 1,那么该亲本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让后中所有红花植株随机交 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基因型为iiD

2、dRr的花芽中,出现基因型为iiDdr的一局部细胞,其发育形成的花呈色,该变异是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 的结果。基因型为iiDdr的突变体自交所形成的局部受精卵不能发育,其根本原因是。(3)某基因型为iiDdRR的正常红花作父本与粉红花突变体杂交,后代中出现正常红花、粉红花和白花, 用遗传图解表示上述杂交的过程。1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利用玉米纯合雌雄同株品系M培育出雌株突变品系,该突变品系的产生原因是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T突变为I, T对I为完全显性。将抗玉米螟的基因A转入该雌株品系中获得甲、乙两株具有玉米螟抗性的植株,但由于A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甲植株的株高表现正常,乙植株矮小。为研究A基

3、因的插入位置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一:品系M (TT) x甲(AOll) -Fi中抗螟:非抗螟约为1: 1实验二:品系M (TT) x乙(AOlt) -Fi中抗螟矮株:非抗螟正常株高约为1: 1实验一中的母本 (填“需要”或“不需要”)去雄,实验二的B中非抗飒植株的性别表现为(2)选取实验一的R抗螟植株自交,B中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非抗螟雌雄同株约为2: 1: 1。由此可知,甲中转入的A基因与t基因 (填“是”或“不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Fz中抗螟雌株的基因型是,假设将F?中抗螟雌雄同株与抗蚊雌株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3)选取实验二的B抗螟矮株自交,B中抗螟矮株雌雄

4、同株:抗螟矮株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雄同株: 非抗飒正常株高雌株约为3: 1: 3: 1。F?中抗螟矮株所占比例低于预期值,说明A基因除导致植株矮小 外,还对R的繁殖造成影响,结合实验二的结果推断这一影响最可能是。(4)为了保存抗螟矮株雌株用于研究,可选用基因型为 的植株与乙杂交,并写出相关的遗传图解 (要求子代出现抗螟矮株雌株)。m4 (甲低乙高丙高)(甲低乙高丙高):(甲低乙高丙低):(甲低乙低丙高):(甲高乙低丙低)=9: 3: 3: 1Ms (甲低乙高丙高)(甲低乙高丙高):(甲低乙高丙低):(甲低乙低丙低)=9: 3: 4对M3、M、Ms自交后代的分析可知,假设子代植株中每对基因都是

5、显性,那么其表现型为, M4自 交子代中表现型为(甲高乙低丙低)的植株基因型为。Nh、Ms组白交子代中表现型为(甲低乙低 丙低)的植株的基因型共有 种。请参照题干中营养物质合成的遗传机制示意图,绘制出营养物质甲、乙、丙合成可能的遗传机制示意 图。18.番茄是雌雄同花植物,可自花授粉也可异花授粉。大花可育(M)与小花雄性不育(m)、红果(R)与黄果(r)是两对相对性状,两对基因分别位于2号和5号染色体上。现有基因型为MmRr的植株甲与 小花雄性不育黄果植株乙,进行杂交实验。回答以下问题:(1)假设将植株甲与植株乙杂交,其中植株 为母木,获得的B中大花可育红果植株所占比例为 o B随机授粉获得F2

6、,那么F2中小花雄性不育植株所占比例为(2)将H基因导入植株甲的细胞获得了转基因植株丙(假定有2个H基因插入到了染色体上且不膨响其它 基因),假设在产生配子时喷施蔡乙酰胺(NAM),含H基因的雄配子将失活。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 换。欲判断H基因插入的位置,对植株丙喷施NAM后,与植株乙杂交,观察杂交结果。假设F,的表现型为,那么2个H基因插入同一条2号染色体;假设F1的表现型为,那么2个H基因分别插入2号和5号染色体;假设无B代,那么2个H基因,(3)请用遗传图解表示植株乙与纯合大花可育红果的杂交过程。非同源区段III19.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材料,其染色体组型为2n=8,请回答:I(1)摩尔

7、根利用果蝇实验第一次将特定的基因定位在一条特定的染色体上,为开展 学说做出了重大贡献。(2)X、Y染色体是果蝇的1号染色体,且X和Y染色体存在区段I: X染色体独有区段;区段H: X和Y 染色体同源区段;区段HI: Y染色体独有区段。现有一野生型灰身果蝇群体中出现假设干黑身果蝇。取黑身 果蝇与纯合灰身果蝇杂交,B均为灰身。取R灰身果蚓随机交配,F?表现型为灰雌:灰雄:黑雄=2: I: 1,推测黑身基因位于区段。假设&表现型为黑雌:灰雌:灰雄=1: I: 2,那么黑身基因位于区段,假设体色由基因B和b控制,那么R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 o(3)研究者发现2号染色体上会出现纯合致死基因D,且确认体

8、色基因存在于H区段,两对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经检测B雌雄果蝇均含有致死基因,那么受致死影响,Fz表现型及比例为。让F?个体随机交配,后代雌果蝇中纯合子占 o (4)F?表现型为黑雌:灰雌:灰雄=1: 1: 2,请写出对(3)中B雄果蝇测交的遗传图解. 20.果蝇的正常翅与残翅、正常眼与棒眼分别由基因A (a)、B (b)控制,存在纯合致死现象。一只正常 翅正常眼雌果蝇与一只残翅棒眼雄果蝇交配,B全为正常翅正常眼,让R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Fz,F2的 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翅正常眼(?):残翅正常眼(?):正常翅正常眼(6):正常翅棒眼(弓):残媛棒眼(6)=6: 1: 3: 3: ! l

9、AOTt):抗螟雌株(lAAtt. lAOtt) =1:1。(3) 根据题意,实验二的B抗螟矮株(AOTt)自交,抗螟矮株:非抗螟正常株约为1:1,雌雄同株: 雌株约为3:1,控制抗螟性状的基因与控制雌雄性状的基因之间自由组合,即A基因不位 于2号染色体上。正常情况下,抗螟矮株杂合子自交,后代抗螟矮株:非抗螟正常株应为 3:1,而实际比例为1:1,说明A基因不仅使植株矮小,还使配子不育,又因乙植株基因型 为AOtt,且为雌株,故应该是含有A基因的雄配子不育。(4) 抗螟矮株雌株含有基因A,因为含有A基因的雄配子不育,因此抗螟矮株雌株的基因型为 AOtt,为了保存抗螟矮株雌株用于研究,可选用基因

10、型为Tt的植株与乙AOtt杂交,后代 中表现型为抗螟矮株的植株即为所需植株。具体遗传图解如下:抗螟雌株乙非抗螟雌雄同株P AOttX Tt抗螟矮株雌雄同株 抗螟矮株雌株非抗螟正常株雌雄同株 非抗螟正常株雌株1 : 1 : 1 : 1答案第3页,共45页【点睛】此题结合表格,主要考查基因别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别离定律和自 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常见的别离比,能够根据题意和实验结果分析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及其 比例,充分利用题干中的条件和比例推导导致后代比例异常的原因,能够利用配子法计算 相关个体的比例。3. (1)常 6: 3: 2: 1(2) 乙 卷翅:直翅二2: 1 全为卷翅 1:

11、 1 卷翅:直翅二1: 2 卷翅:直翅二3:1乙与丙、乙与丁【解析】【分析】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别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 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别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正反交实验的结果相同,证明基因位于常染体上,正反交结果不同,证明位于性染色体 上。(1) 科研人员将黑身卷翅与灰身直翅果蝇分别进行正交和反交,发现两组中B灰身直翅与灰身 卷翅果蝇均各占1/2,说明控制果蝇的灰身和黑身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且灰身对黑身为显 性性状。B中的卷翅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发现F2代无论雄性还是雌性,卷翅果蝇与直翅果蝇的比例 均为2: 1,后代没有

12、性别差异,说明控制卷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卷翅对直翅为显 性性状。假设控制灰身和黑身的基因为A、a,控制卷翅和直翅的基因为B、b,那么B中的灰身卷翅 的基因型是AaBb,雌雄自由交配后,灰身:黑身=3: 1,卷翅:直翅二2: 1,那么后代的表 现型是灰身卷翅:灰身直翅:黑身卷翅:黑身直翅二6: 3: 2: LB中的卷翅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发现F2代无论雄性还是雌性,卷翅果蝇与直翅果蝇的比例 均为2: 1,本来是3: 1,说明存在致死效应,可能是AA致死或bb致死,通过给定的材 料进行杂交实验判断是AA致死还是bb致死,那么选取的材料杂交后应得到含AA或bb的 基因型,那么可以选取的材料进行的

13、杂交实验为: 思路一:将乙基因型(子代有AA、bb类型)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由于其产生的配子及答案第4页,共45页3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材料,请回答以下有关果蝇的问题:(I)果蝇的灰身和黑身、卷翅和直嫂是两对独立遗传的性状(不考虑X、Y同源区段,科研人员将黑身卷 翅与灰身直翅果蝇分别进行正交和反交,发现两组中B灰身直翅与灰身卷翅果蝇均各占1/2;再将B中的 灰身卷翅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发现F?无论雄性还是雌性,卷翅果蝇与直翅果蝇的比例均为2: 1。分析实 验结果可知,果蝇的卷翅基因位于 (填“常”或X”或Y”)染色体上。上述F2中灰身卷翅: 灰身宜翅:黑身卷翅:黑身直翅=o(2)进一步研究

14、发现,卷翅基因A所在染色体上还存在一个隐性基因b,该基因可能与致死有关,但不影响 存活个体的其他性状,日卷翅果蝇的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甲。为了解释Fz果蝇卷翅与直翅的性 状别离比为2: 1,有人提出两种假设,种假设是AA纯合致死,另一种假设是bb纯合致死。现有以下图 所示的四种基因型的果蝇作为实验材料,需要通过一代杂交实验证明一种假设成立、另一种假设不成立(不考虑其他致死原因及交叉互换)。请完成卜列有关的实验思路:a Ba ba ba B甲乙丙丁思路一:将(填甲、乙、丙、丁”中的一种)基因型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假设子代,那么AA纯合致死:假设子代,那么bb纯合致死。思路二:分别将甲与丙

15、、甲与丁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假设前者的子代卷翅:直翅=,后者卷翅:直翅=2: I,那么AA致死:假设前者的子代,后者的子代,那么bb纯合致死。思路三:将 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4 .研究人员从野生型果蝇中培育出两个亮红眼单基因纯合突变品系A和B,以及I只体色为褐色的雌性 突变体C。为研究各突变体的遗传规律和分子机制进行了如下实验:(1)突变体C与纯合野生型雄果蝇杂交,子代数量足够多,B中褐色雌:野生型雄:野生型雌=1: I: 1。据 此可以推测果蝇C发生的是 (填“显性”或“隐性”)突变,出现该异常比例的原因可能是(2)品系A、B分别与野生型果蝇进行正反交,B均为野生型,F?

16、中亮红眼个体的比例均为1/4,据此推出控制品系A和B中亮红眼的遗传方式为 o将品系A和B杂交,B的表现型为,H随机交配,F2均为亮红眼或表现型比例为。选择品系A的雄果蝇与突变体C杂交,E相互交配,F?中眼色正常且体色为褐色雌蝇的比例为.褐色基因频率为(3)研究发现,品系A的亮红眼性状与果蝇3号染色体的M基因的突变有关。研究人员根据M基因的序列4 ? 重整的1 ,6 分别提11引物1引物2引物3引物4引物5引物6DNA进 注:一代表扩增的区间,(=) 0(=) DO DCZJ OO ,其左侧数字为引物对标号3 1阅 口代表点样处,每对引 以下图。 , _ _ ,物对应的电泳结果左为野生型,右为品

17、系A。增产物设计了 6对引物,以相互 方式覆盖整个基因区域。取品系A和野生型的总 行PCR,产物扩增结果如 据图可知分子量较大的扩与点样处的距离较 (填“远”或“近”),推测突变区域位于3号染色体上第 对引物 对应的区间。假设突变性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M基因的某些区域被插入特定片段导致转录提前终止,那么对M基因所决定的蛋白质的影响是比例为AB: ab=l: 1,正常情况下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 AaBb: aabb=l: 2: 1, 假设AA纯合致死,那么子代卷翅:直翅二2: 1,假设bb致死,那么子代全为卷翅。思路二:将甲(配子为Ab、aB)与丙(配子为aB、ab)、甲(配子为Ab、a

18、B)与丁 (AB、aB)杂交,甲x乙一AaBb: Aabb: aaBB: aaBb=l: 1: 1: 1,甲x丁一AABb:AaBb: AaBB: aaBB=l: 1: 1: 1,假设AA致死,前者的子代卷翅:直翅二1: 1,后者卷 翅:直翅二2: 1;假设bb纯合致死,前者的子代卷翅:直翅二1: 2,后者卷翅:直翅二3: lo 思路三:分别将乙与丙、乙与丁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点睛】此题主要考生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与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能根据后代的性状分 离比确定显隐关系,从而确定基因的位置,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答题是解答此题的关 键。4. (1) 显性突变突变基因纯合致死常

19、染色体隐性遗传均为亮红眼或均为野生型 9: 7, 1: 1 3/281/11(2) 近 4构成蛋白质的肽链变短/氨基酸数目变少,导致蛋白质功能异常【解析】【分析】1、单基因纯合突变是指的只有1对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并且突变体为纯合子。2、品系A、B分别与野生型果蝇进行正反交,B均为野生型,说明野生型为显性,且基因 位于常染色体上。(1) 褐色的雌蝇突变体C与纯合野生型雄果蝇杂交,Fi中褐色雌:野生型雄:野生型雌= 1:1:1,由于野生型为纯合子,R出现两种表现型(褐色和野生型),因此褐色为杂合子, 故果蝇C发生的是显性突变;与理论上相比少了褐色雄性,可知为伴性遗传,且显 性纯合在雄性中致死,即

20、突变基因纯合致死。(2) 正反交实验可以判断基因的位置,品系A、B分别与野生型果蝇进行正反交,R均为野生 型,F2中亮红眼个体的比例均为1/4,说明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野生型为显性,亮红 色为隐性,因此控制品系A、B基因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假设品系A、B的突变仅涉及一对等位基因,假设亮红色品系A的基因型为a同(品系A为答案第5页,共45页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野生型的基因型为AA,亮红色品系B的基因型为a2a2,将品系A、 B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aia2,表现型为亮红眼,B随机交配,F?均为亮红眼。假设品系B 是由控制品系A之外的另一对基因控制,那么两对等位基因可能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

21、上,也 可能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如品系A的基因型为EEff,品系B的基因型为eeFF,野生型为 EEFF,将品系A和B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EeFf,表现型为野生型。假设两对等位基因可能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Fi随机交配,F2均为表现型比例为野生型 (EeFf):亮红眼(eeFf、Eeff) =1: 1。假设两对等位基因可能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B随机交配,F2均为表现型比例为野生型(E_F_):亮红眼(eeF_、E_ff、eeff) =9: 7。假设褐色突变体C的基因型为AAXHXh (假设H/h控制体色),品系A的雄果蝇为aiazXhY (A对ai为显性),选择品系A的雄果蝇(aiaiXhY)

22、与突变体C (AAXHXh)杂交,Fi为AaiXHX AaiXhX11和AaiXHY、AaiXhY, Fi相互交配,F?中体色为褐色且眼色正常雌蝇 (A_XHX-)的比例,先计算A_的概率等于3/4 (B的Aai和Aai交配产生),再计算XHX-,计算时要考虑XHY致死,Fi中的雌雄个体l/2XHXh和l/2XhXh与雄性个体XhY交 配产生的子代中有l/2xl/4=l/8XHY要死亡,子代中的XHK本来等于l/2xl/2xl/2=l/8,去 除致死的情况,子代中的XHX_等于1/7,因此F2的A_XHX_=3/4x 1/7=3/28。Fi中的雌雄个 体1/2XHX11和l/2XhXh与雄性个

23、体交配,去除致死的情况,F2中基因型为1/7XHX 3/7XhXh, 3/7XhY,褐色基因频率为 l/(4x2+3)=l/ll。(3) 由图可知,分子量较大的扩增产物迁移速率慢,与点样处的距离较近。根据野生型和突变 体A经引物4扩增的产物不同可知,突变区域位于3号染色体上第4对引物对应的区间。 由于突变导致转录提前终止,因此对scarlet基因所决定的蛋白质的影响是构成蛋白质的肽 链变短(氨基酸数目变少),蛋白质功能异常。5. (1) 基因突变多方向性2#两 同源(3) XAbXA XaBY7/10Fi雌果蝇有局部(40%)的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卵子时发生了交叉互换,导致答案第6页,共4

24、5页产生四种比例为441:1的卵子【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通常是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别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 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别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 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1) 朱红眼、野生眼、玉色眼、白眼果蝇属于不同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该结果出现是基因突 变的结果,这也说明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2) 由于F2雄果蝇别离比为200:200:50:50,即441:1,可推知B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形成了 比例为4:4:1:1的四种配子,B中?野生眼与6朱红眼的

25、杂交后代中,雄性个体性状别离比 为200:200:50:50,即441:1,但比例不相等,该性状最可能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两对基 因控制;该性状别离比的出现最可能是因为在减数分裂过程中X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3) 结合亲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可推知,亲本纯合朱红眼XAbXAbx纯合玉色眼XY-F野生 眼XaBxAb,朱红眼XAbY, Fl野生眼XaBXAbx朱红眼XAbYF2打野生眼250(XABXA XAbXaB), 朱红眼 250(XAbxAb、XAbXab),朱红眼 200(XAbY),野生眼 50(XABy),玉色眼 200(XaBY),白眼650(XabY), F2雌果蝇(MOXAbX

26、B、1/1OXABXA 4/10XAbXA 1/lOXAbXab)与白眼雄果蝇(XY)随机交配,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子代雌果蝇中出现朱 红眼的概率是 4/10xl/2+l/10xl/2+4/104-l/10xl/2=7/10o(4) 由以上分析知,F2雄果蝇中出现4种表现型及其相关比例的原因是Fi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 形成了比例为4:4:1:1的四种配子,图解如下:答案第7页,共45页【点睛】此题考查了伴性遗传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题干中的杂交结果判 断亲本的基因型,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够根据亲本的基因型推测后代的表现 型、基因型以及相应比例。6) (1) 两绿穗

27、不遵循(3) 2n-l=23 12(或n) 绿穗:紫穗约为1: 1该单体所缺少的染色体上紫穗突变体与三体系中的全部三体植株 F2出现绿穗:紫穗约为8: 1【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别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 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别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 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4)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让两种纯合的彩色水稻杂交得B, B自交得F2,绿叶:黄叶近5: 1, 可知控制水稻叶色的基因有2对;绿穗:白穗二(221 + 19) : 80=3 : 1,绿穗是显性。(5) F2中绿叶:黄叶约为15 : 1,绿穗:白穗为

28、3 : 1,如果控制两种性状的基因之间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2性状别离比应为绿叶绿穗:绿叶白穗:黄叶绿穗:黄叶白穗二45 : 15 : 3 : 1,与实际结果不相符。因此控制叶色和穗色的基因之间不遵循自由组合定 律。(6) 假设控制穗色的相关基因用R、r表示。水稻是二倍体,共有24条染色体,12对同源染 色体,单体是某对同源染色体少一条的个体,因此单体的核型为2n-l=23;构建单体时每答案第8页,共45页次只需缺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一条,因此共需构建12种单体。假设单体缺少的染色体上 含有相应的基因,那么其基因型为R0 (0表示缺少相应的基因),那么紫穗(rr)与野生型绿 穗单体(R0)杂交

29、,R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绿穗(Rr):紫穗(r0)约为1 : 1。利用该水稻穗色纯合的野生型三体系植株对紫穗基因进行定位时,可将紫穗突变体与三 体系中的全部三体植株分别杂交,留种并单独隔离种植F”使其随机受粉,收集种子F2并 单独隔离种植,观察F2的表现型及比例。假设基因在三体上,那么紫穗基因型为rr,三体绿穗 纯合植株基因型为RRR, B的基因型为l/2Rr、l/2RRr; l/2Rr产生的配子为1/2X1/2R、 l/2xl/2r, l/2RRr 产生的配子为 l/2xl/6RR、l/2xl/6r. l/2x2/6Ri l/2x2/6R;因此 Fi 产生 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5/12R、4/12

30、r、1/12RR、2/12Rr,后代表现为紫穗rr的概率为4/12x4/12=1/9,其余个体全部表现为绿穗,占8/9,因此F2出现绿穗:紫穗约为8 : 1。【点睛】此题考查基因别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育种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别离定律的实质, 掌握杂交育种的原理及方法,能结合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相关知识答题,有一定难度,解题 关键是准确把握题干信息进而分析作答。7) (1) 不遵循 RNA聚合酶) B+BXAxa 或 B+bXAxa (48) )205/6布茎红花株矮茎白花雄株PBebXAXa x bbX*Y(4)(4)Fl配子BXABXabXAbX*bXB*bXAXA 充茎红花 姓株BbXaXA庙茎白花 雌株bbXAXa 矮茎红花 雌株bbXX矮茎白花 雌株bYB*bXAY高茎红花 堆株BbXaY高茎白花 雄株bbXAY 矮茎红花 雄株bbXaY矮茎白花 雄株t高茎红花雌株:矮茎白花雌株:高茎白花雌株:矮茎红花雌株:高茎红花雄株:矮茎白花雄株:高茎白花雄株:矮茎红花雄株=1: 1: 1: 1: 1: 1: 1: 1【解析】答案第9页,共45页【分析】由表中数据可看出,花色在雌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