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说谎问题研究文献综述.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5013473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说谎问题研究文献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儿童说谎问题研究文献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说谎问题研究文献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说谎问题研究文献综述.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08-儿童说谎问题研究文献综述儿童说谎行为问题研究文献综述摘要: 儿童说谎行为的研究,是道德发展和儿童社会认知研究关注的焦点,通过对有关儿童说谎问题研究文献的梳理,概括介绍了儿童说谎概念的界定、说谎的分类及动机、儿童说谎行为的发展研究,儿童说谎现象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分析现有研究方法的不足的基础之上,建议从社会学视角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中,进一步考察成人对待儿童说谎的态度,说谎对儿童自性发展的影响以及当前儿童社会发展和道德教育的问题。关键词:儿童; 说谎; 教育;The iteratureeview of Children ying ehavior roblems esearch

2、1前言儿童说谎行为是近年来儿童心理认知研究关注的焦点,也是道德发展和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说谎是儿童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现象,并且伴随着儿童的成长,可以说儿童说谎行为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化的一个过程。因此,从皮亚杰开创说谎行为研究以来,在发展心理学领域对儿童说谎行为展开了一系列相关研究。 20 世纪80年代以来,“儿童心理理论” 一直是近几十年来认知研究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随着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的深入化和系统化,儿童说谎行为研究也向纵深方向发展,并试图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本文在此力求通过对儿童说谎行为研究成果的进一步梳理,整理,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教育方法。2说谎的界定2.1说谎的定义谎言

3、,根据语义,就是指假话、骗人的话;美国英语文学大词典将“谎言” 定义为:(1)打着真实的旗号蓄意提供给别人的虚假说明或者虚假信息; (2)意味着欺骗的任何事情或者给别人的错误表达1。最早对说谎概念做出界定的是皮亚杰 ,在界定时他关注于行为的意图因素。他在 1930 年的研究表明 ,6岁以下儿童尚不能考虑意图的性质而是将所有的错误行为都视作说谎 ,直至1011岁时儿童才认识到只有有意的欺骗才能被认定为说谎2。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研究者扩展并修正了皮亚杰的研究,对说谎概念进行了多样的界定,英国朴次茅斯大学的维吉 (Aldert Vrij ) 曾对有关概念进行过梳理3。例如 ,Mitchell

4、 等人认为,说谎是有利于沟通者的错误沟通,但这一定义把那些无意识地、错误地误导他人的沟通也归为了欺骗。而说谎实质上是一种有意的行为 ,只是因为失误而没有说实话并不能算作说谎。因此后来有研究者将说谎定义为一种企图在另一个人身上建立欺骗者认为是错误的信任或理解的行为。然而 ,根据此定义 ,魔术师也在说谎 ,因为魔术师也欺骗了观众。为此 Ekman又将说谎的定义修正为 “故意训导对象而不提供关于想做什么的任何提示” 2。这个定义考虑到了说谎者的意图,即说谎的发生条件是事先没有告诉别人他们想说谎。但是 ,维吉对此仍持有异议 ,他指出谎言是“一种成功或者是不成功的有意尝试 ,没有预先警告,使另一个人产生

5、一种沟通者自己知道是错误的信念” 3。此界定中 ,不成功的尝试欺骗对象明确地被定义为说谎。尽管不同研究者对说谎有不同的界定,但概括起来,这些定义主要强调了以下三个要素:陈述目标的虚假性、传递者认为它是虚假的、传递者具有欺骗接受者的意图。基于此 ,笔者比较赞同西班牙学者 Masip 等人对说谎概念的界定,即说谎是通过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有目的地隐瞒、伪造或和假造有关事实或情绪的信息,以诱导他人形成或维持一种沟通者本人认为是假的信念,无论成功与否,均可被视作说谎4。因为这个界定既包含意图的要素,又包含沟通者信念的要素,可以说是一个综合的、完整的和逻辑上比较严谨的定义。以上是基于Masip 有关“欺

6、骗性沟通”的观念得出的说谎的定义。但是 ,有时人们会把谎言和欺骗混为一谈。事实上,从心理学范畴来界定,谎言和欺骗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因为它们所涉及的认知维度是不一样的。儿童在说谎的基础上逐渐意识到可以通过让他人建立一种错误信念来误导他人的行为,以达成他们自己的目的,即欺骗是在谎言或说谎的基础上出现的,儿童就是通过让他人建立错误信念的方式,把单纯的谎言或说谎转变为真正的欺骗5。2.2 儿童谎言的分类及说谎的动机从认知的角度,说谎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种类型。而说谎行为表现为外显、内隐和错误信念理解三种形式。无意说谎是说谎的初级形态,属于一种无意识行为;而有意说谎是带有目的性的意识行为

7、。但是有意说谎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欺骗,而欺骗一定是有意行为,并伴有个性化特征。其年龄小、认知水平较低的儿童容易出现想象性谎言;而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尤其期望得到别人的赞美或表扬的低龄儿童,容易出现夸张、虚构的虚荣性谎言;当儿童把自己日常的所见所闻交会融合进自己虚构世界的各种素材进行随意加工,编成自己的童话故事,便出现了表现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创造性谎言;当然由于儿童不具备逻辑抗辩能力,为了逃避受谴责,于是逃避性谎言便成为儿童一种自我防御性行为6。关于儿童早期说谎行为的发生,卢乐珍认为其动机主要表现为天真幼稚、争强好胜、虚荣性强、逃避惩罚、恐惧焦虑和利益诱惑等六方面7。她进一步强调,说谎首先是一种后

8、天习得的行为,与儿童的社会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其次是由于强化的原因:第一,儿童偶尔尝试说谎并获得成功,由此得到强化;第二,儿童简单幼稚的说谎认为在成人眼中却成了聪颖的体现,一笑而过,也就强化了儿童早期的说谎行为。再次是某些成人教儿童说谎或欺骗他人。3儿童说谎行为的发展研究对说谎的发展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迄今研究者已经探讨了儿童说谎发展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关于儿童说谎的年龄特征与影响其说谎和道德评价的因素这两个方面。3.1儿童说谎的年龄特征皮亚杰对于“儿童的道德判断”研究可以说是儿童说谎研究的理论基础2。在有关儿童说谎的概念研究中,他直接问儿童什么叫说谎 ,结果发现,儿童的反应

9、表现出一种系统的发展趋势。年幼的儿童似乎把骂人等其他言语行为混淆为说谎;6岁左右的儿童把不好的言语判断为说谎;一直到儿童晚期,他们仅仅能够把一个与事实不符的言语(如说2 + 2 = 5)看成是说谎,而并没有考虑到意图因素;只有1011岁的儿童在对说谎的道德评价中才开始把说谎者的有意性考虑进去。后来的研究进一步探讨了早期儿童的说谎行为及其认知问题。Chandle与 Hala设计了“藏与找” 的游戏背景,以此来对儿童的说谎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即使2 岁的儿童也会说谎和欺骗8。但随着心理学家对于说谎认知发展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更多的结果表明3 岁甚至更小的儿童只有自发说谎的行为,即对说谎的认识

10、是杂乱无章的,4岁以后的儿童则不仅能够有策略地说谎而且能够成功地掩饰自己的说谎行为9 10。可见,儿童说谎行为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同时,儿童关于说谎的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而不是一开始就能像成人那样同时注意到说话的意图和说话的结果是否错误。3.2影响儿童说谎或道德评价的因素皮亚杰及后来的研究者对儿童说谎认知发展阶段的研究,大多局限在意图因素明确的条件下。而对于 511 岁的儿童,欺骗的意图并不是判断说谎的唯一因素,6 岁以上儿童对于说谎与说真话的判断不仅仅依赖言语的事实成分和说话者欺骗的意图,而且依赖说话者对于言语的信念及言语的情境。前面所论述的原型理论主要强调了说谎的事实、意图等内在成分的影响

11、,而说谎的民俗模式尤其强调了社会习俗背景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的一些研究主要考察了情景或背景因素的作用。例如,有研究证明,“犯过” 情境是儿童说谎的一个主要情境。母亲报告她们4岁儿童的大部分典型的说谎行为是为避免过错行为。412岁儿童也报告他们的大部分谎言是对过错行为的反应11。但是 ,由在实验条件下3 岁儿童也能在犯过情境中说谎而得出关于儿童对于说谎的定义与道德评价是缺乏共性的。因为儿童实际生活的背景是不尽相同的 ,由此而产生的谎言也是有不同情境的。在傅根跃的研究中,设计了在假想的道德两难情境下和为集体或为个人情境下的故事条件来研究儿童的说谎。结果表明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儿童的集体观念日趋稳

12、定,因此会更多地积极评价集体谎,其中有26%的儿童认为为集体说谎不是说谎12。Bussey 的研究选取 12 个故事对人际关系情境、犯过情境、假装情境三个不同情境下儿童对说谎的道德评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情境因素对 411 岁儿童说谎的定义和道德评价产生了影响11。这些对不同情境中儿童说谎认知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一个言语是否被认为是说谎 ,还应取决于说话时的情境。儿童标记不同的社会交往目标与不同情境因素结合下的言语是否为说谎时是存在差别的。综上所述,影响儿童说谎行为或道德评价的因素除了事实线索、意图线索及信念成分之外,不同的情境因素 ,如交往情境、故事情境、犯过情境等等 ,也会对儿童的说

13、谎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在实际研究中 ,应该综合使用原型理论和民俗模式解释说谎问题。4 儿童说谎研究的教育启迪随着研究者对儿童说谎研究的不断深入,为我们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了解儿童说谎的心理机制、道德评价等认知发展性规律,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性和实证性支持。同时, 这些研究也为我们的幼儿教育带来许多有益的启迪。在此,结合上文的研究为父母们提出以下五项建议:4.1 创造民主、愉悦的家庭气氛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培养具有健康心理品质的孩子, 其首要因素就是为孩子创造一个民主、愉悦的生长环境。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不会一做错事就产生害怕、恐惧心理, 而是将自己的困扰、忧虑、羞愧告诉父母, 因为他们信任父

14、母,确信父母会陪伴他们、支持他们、给予他们解决问题的力量和智慧。4.2 鼓励孩子说真话即使有时候孩子所说的实话令父母为难、尴尬,甚至有损某种利益,父母还是要鼓励孩子说真话。不过,对于那些出于避免他人受到伤害的“善意谎言”,父母可以与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并在肯定这种善意的出发点的同时, 让孩子明确地了解说谎行为的不可取。因为对儿童而言, 表达其真实的情感体验和想法及观点, 可以促进其身心的健康, 以及人格的健全发展。4.3 尊重孩子通常来说,凡是受到父母的尊重,并可以宣泄自身情绪的孩子,都相对比较诚实; 相反,在父母过分严厉管教下的孩子对父母的亲近感较少,恐惧感较多,他们常常为了逃避斥责

15、和惩罚而选择说谎。当父母发现孩子说谎时, 不一定非要追问个水落石出不可, 也不一定非得让孩子承认自己说了谎, 尤其是当他人 ( 如孩子的同伴) 在场时更不应该如此。当着外人的面, 非得让孩子承认自己说了谎, 无非有两种结果: 一是孩子顽抗到底, 抵死不认;二是孩子认了错, 但自尊心大受伤害 类似这样的童年阴影极有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给他们造成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4.4父母应做好榜样“身教重于言教”。父母在要求孩子诚实的同时,自己也要做到言行一致,成为孩子的正面示范。父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诚实守信。对孩子或他人的承诺要认真履行,犯错后要及时承认错误,并认真改正,即使是无意忘掉了也要诚恳认错。

16、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3 岁前是孩子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形成的黄金期。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教育着孩子。4.5 纠正儿童说谎行为的具体方法应视儿童的个性特点而定有些儿童的性格较为软弱、内向,什么心事都放在心里, 父母纠正其说谎行为时更应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那种“恨铁不成钢” 、“急于求成” 的方式肯定是适得其反的。不过这样的孩子在接受了父母的教导后, 往往就会做得特别好, 几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而对那些开朗、活泼、外向的儿童来讲, 父母在与他们谈论说谎事件时固然不必像前面这类儿童的父母那样小心翼翼、 如履薄冰, 由于这些儿童什么事情都不放在心上,大大咧咧, 因而需要父母时常叮咛

17、。当然,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 以及家长与教师之间的配合, 也是引导和纠正儿童说谎行为的有效方法。5结论目前众多研究者所持的关于儿童说谎认知的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儿童对说谎概念的理解涉及事实、信念和意图三个认知成分。但研究者关于儿童说谎的认知和道德评价的研究则受社会文化的影响而各不相同。儿童对说谎的道德判断和对说谎概念的理解并不是同时发展的,其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似乎相对要早一点。目前我国学者徐芬、 王卫星(2005)等通过“抵制诱惑情境” 的实验发现:三岁组儿童中有59.3%出现说谎行为,并且对说谎的认识是杂乱无章的,而四岁组中说谎儿童的比例更高,达到了75%, 主要依据事实来标记 “谎言”

18、 和 “真话” 13 。儿童说谎行为研究是道德发展和儿童社会认知研究关注的焦点,但是无论是皮亚杰的 “对偶故事” ,还是其他学者所创设的“抵制诱惑情境” ,目前,针对儿童早期说谎行为的研究大多数是从心理学视角,通过在实验室设置情景的情况下进行的,很少有研究者从社会学的视角,将儿童早期说谎行为置于自然、真实的情境下进行研究。儿童说谎其实是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发生的,因此,社会学为儿童早期说谎行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中探究成人,尤其是父母及教师对儿童说谎行为以及其他错误行为的态度差异、分析成人的态度对儿童说谎行为习惯是否会强化或者抑制以及儿童说谎的情境性及发展的阶段性等是未来有关儿

19、童早期说谎认知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道德教育认为说谎是一种应该抵制的不良行为,可是有研究指出说谎是儿童自主性发展的一种表现,对儿童自身调节能力的提高可能起着推动作用。在社会性交往中善意谎言策略的运用,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儿童的社交能力。对于儿童而言,学会把握说谎及讲真话的方式和时机是一项重要的发展任务14。说谎,对于儿童早期发展而言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儿童心灵的“毒药”还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催化剂”?这个问题为儿童社会性发展和道德教育的进一步探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参考文献1 孙永霞、 刘晶波.儿童说谎行为研究综述J.幼儿教育 (教育科学) .2010, 3: 49-502 皮亚杰. 儿童的道

20、德判断M . 傅统先 , 陆有铨译.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 1990.3 阿德顿 维吉. 说谎心理学M . 郑红丽译.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2005.4 Masip , J . , G arrido , E. , Herrero , G. Defining deceptionJ . Anales de Psicolog-ia , 2004,15 刘秀丽. 学前儿童欺骗发展的研究C . 博士论文 , 吉林大学 , 2004.6 孙永霞、刘晶波.儿童说谎行为研究综述J.幼儿教育 (教育科学) .2010, 3: 49-507 卢乐珍.幼儿道德启蒙的理论与实践M.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

21、社, 1999. 395-4018 Chandler , M. F. , &Hala , S. Small Scale Deceit : Decep2tion as a Marker for two , three , and four - year - oldsearly Theories of MindJ . Child Development , 1989 , 60.9 Astington , J . W. The Child s Discovery of the MindM .Cambridge ,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1993.10 S od

22、ian , B. , Taylor , C. , &Perner , J . Early Deception andthe Child s Theory of M-ind :False Trails and G enuine Mark2ersJ . Child Development , 1991 , 62.11 Bussey , K. Children s Categ or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Di f2ferent Types of Lies an-d Truths J . Child Development ,1999 , 70.12 傅根跃 , 王玲凤. 为集体或为个人情境下小学儿童对说谎或说真话的理解和道德评价J . 心理科学 ,2005 , (4) .13 徐芬、 王卫星、 张文静.幼儿说谎行为的特点及其与心理理论水平的关系 J. 心理学报.2005,1:73-7814 查尔斯福特.说谎: 你所不知道的一切M.高卓等译.北京: 新华出版社, 2001.71-79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