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4919913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4.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教材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教材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教材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教材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学校西园小学设计者石敬文年 级一年(下)组长蔡玲审核刘莹环课题 课文 8、静夜思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相识“夜、思”等9个生字,会写“思、床”等四个字。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朗读古诗,识记生字。难点:理解意境。课前打算诗人李白的资料,本课的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1小挚友的肚子里装着很多古诗,肚子里装着古诗的小挚友被称作小诗人。小诗人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月亮

2、) 2课件展示月下美景图,老师用优美的语言引入并揭示课题: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月光照着沉睡的小山村,照着苍茫的大山,照着安静的港湾,照着我们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望着月亮,很多人都会思绪万千。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3板书课题,学习生字“夜、思”等。(1)指名试读课题。(2)指导学生把课题读准。(3)引导学生说说相识这三个字的方法。这三个字你们相识吗?是怎么相识的?能给它们找找伙伴吗?(4)老师依据学生口头组词板书:安静、夜晚、思念。4课件演示秋夜李白望月图,老师引导学生看图:这是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1)学生看图说一说图上的内容。(2)老师简介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写作背景:

3、这首诗是我国唐朝诗人李白的经典之作。这是他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后,在一个安静的夜晚,面对皎洁的月亮产生的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1老师提出学习要求:相识古诗中的生字,还能正确、流畅地白板展示月下美景背诵这首古诗。2播放古诗朗诵课件,请学生细致听记古诗内容。3学生先自读诗句,边读边在诗中圈诞生字条里的生字,圈好生字后多读几遍,再与小伙伴合作识记不相识的字。4老师指名读古诗,评议是否读准字音。5检查学生生字学习状况。(1)出示生字卡片:夜、思、床、光、疑、举、望、低、故。开火车试读,要求读准。静夜思念床前月光疑问举头远望低头家乡请小老师领读。(2)组织学生沟通识记生字方法,老师指导。

4、“静、夜”前面已学习,重点识记其余的字。“床、光、望、乡”,说发觉。(它们都是后鼻音的字,而且韵母都是ang。)理解“举”:请学生把铅笔“举”起来;请“举”手。通过反义词的方法理解“低”。联系诗句内容“望明月”,理解“望”是“看”的意思。用加一加识字法学习“故”。介绍偏旁“攵”。老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家乡”,知道学生们的家乡在哪儿。 白板课件三、朗读古诗,了解大意1读古诗我们还应当留意停顿,师范读,学生仿照读出节奏。2.出示画有停顿符号的诗句,指生朗读。3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想画面,说意思。5再次出示课文插图,多种方式朗读,体会诗意。四、指导写“思、前、床、光”。1.“思”,“田”的竖在竖

5、中线上,心字底略宽,卧钩是关键笔,三点要留意写的位置。“前”写时上紧下松,下面的“月”竖撇变成竖。2、老师范写,学生练习写,写后进行评议。板书设计静夜思安静 夜晚 思念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学校西园小学设计者石敬文年 级一年 (下)组长蔡玲审核刘莹环课题 课文 8、静夜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背诵古诗。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妙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酷爱之情。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重点词汇“举头”、“低头”等,深化理解古诗句意及感情。难点:体会古诗意境及感情。课前打算 课件教 学 过 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一、细读古诗,感受诗意1激励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朗读古诗

6、。你喜爱怎样读就怎样读。2学习第一句古诗。(1)指名读整句诗,说说自己对这句诗的理解。(2)指导:“明月光”是怎样的月光?(光明的月光。)(3)多媒体创设情景:光明的月光照在诗人床前。(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句。3学习第二句古诗。(1)指名读整句诗。(2)激励学生尝试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用上“_似乎是_”的句式。(光明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似乎是铺在地上的白霜。)4学习第三句古诗。(1)看多媒体理解“举头”的意思。请举头(做动作),“举头”还可以说成什么?(2)说说诗人在干什么。(3)指名读整句诗,说说自己对这句诗的理解。(诗人抬头望着天上光明的月亮。)5学习第四句古诗。(1)指名读整句诗,说

7、说自己对这句诗的理解。(2)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示“低头”的意思。展示月光图片展示图片(3)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家乡,亲人。)二、二、再读古诗,深化情感1课件出示图片,在柔软的古筝声中老师导学:在这个安静的夜晚,月亮是圆圆的。圆月象征着团聚,而诗人却独自一个人漂泊在外。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难受、难受)2老师范读,学生一边观赏画面,一边感悟诗中传递出来的思想感情。3同学们,此时你们看到月亮会想到什么?4诗人看着挂在空中的明月,又会想到家乡的什么呢?5老师引读:是啊,在这样的夜晚,我们是多么思念亲人啊!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自己及李白的思念读这首古诗吧!6指名诵读,以评促读

8、。7创设情境表演:此时此刻,你就是诗人李白。你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独自站在窗前望着圆月(生双手放在背后合拢,深情吟诵。)8激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背诵这首古诗。课件展示画面三、古诗赏析,了解诗人1课件出示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老师导学:一轮明月,一段思乡情,一首静夜思。李白还有很多诗作都写到了月亮,我们来观赏两首。2再次介绍李白。3引导学生到小学生必背古诗八十首中去找一找、背一背李白的其他诗歌。四、指导写字:1.引导学生自主发觉每个字的起笔、主笔在哪儿,写后评议。2.在语境中巩固生字。课件展示望庐山瀑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学 校东关小学设计者施海荣年 级一年下组长蔡

9、玲审核刘莹环课题课文 9、 夜色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相识“胆、敢”等12个生字和厂字旁;会写“色、外”等七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1.采纳多种识字方法相识12个生字2.采纳归类、练习的方法,写好“色、外”等七个字。 3.能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课文。 课前打算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一、创情激趣 ,导入新课1、播放动画视频,学生和老师边做动作,边背颂儿歌小小的船。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儿歌,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老师想知道同学们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今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位小挚友眼中的夜色吧。 板书课题:夜色 空写 “色”字 扩词 扩句课件出

10、示 小小的船动画视频 二、读通课文,识记生字 (一)字音1、自读儿童诗。课件出示儿童诗,学生自读。留意把生字读准, 然后,同座互读 ,相互订正 ,然后展示读。2、自主学字词。课件出示带拼音词、字 学生练读,读准。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词 、字 ,实行多种方法读。相识 “厂”字部3、再读儿童诗。去掉拼音,再读儿童诗,要读准、读流利。(二) 字形 字义1、先自己想一想,怎样能快速记住生字? 然后,小组内沟通识字方法,实行生教生的方法2、小组汇报 识字方法 其它小组留意倾听,及时补充。如:胆 敢 勇 微 实行扩词 扩句的识字方法往 偏 原 像 实行加一加 减一减 换一换的识字方法像 胆 偏 也可以实行形

11、声字识字方法3、智力嬉戏 对于难点的字,老师以猜字谜等方式集中提出。如: 窗 多媒体出示窗的小篆写法 ,让学生来猜字谜 ,进而,介绍古人造字原理(古代,囱和窗通用,即在屋上留个洞,可以透光,也可以出烟) 来记住字形,了解字义。 (三)再读课文,读读悟悟 1、熟读课文 实行多种方式把课文读熟,读的有感情(开火车读 指名读 拍手读 小组内读 配乐齐读 老师范读等)2、提问:通过以上不同的读,你们都听懂了什么?3、引导学生进行集体沟通汇报。通过再读文,你读懂了什么?老师抓住“怕 不怕”进行体会。 三、写字指导 (先视察 师范写 学生空写 学生互评 改写到美观)1、字形归类 色 爸 笑 是上下结构的字

12、 晚 外 是左右结构的字2、结构特点 上下结构 上小下大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再 书写时,留意笔顺,先写横、 竖 横折钩 再写 竖 横 横第四笔的竖写在竖中线上,第五笔横在横中线上课件出示课文生字生词课件出示图片字谜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板书设计 9、夜色 日 + 免 = 晚 (加一加) 角 用 + 巴 = 色 ( 减一减 换一换)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学校 东关 小学设计者施海荣年 级一年下组长蔡玲审核刘莹环课题 课文 9、 夜色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正确地朗读课文。2. 学习和积累词语,在理解词义的基础运用词语3初步懂得“克服胆小,做个英勇的人,能收获美妙”的道理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

13、正确地朗读课文,以及对长句子2. 学习和积累词语,在理解词义的基础运用词语课前打算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一、 复习导入 巩固所学1、读一读 记一记 胆子 英勇 往外 微笑 似乎 草原 漫步 偏旁2、再的偏旁是( ) 笔顺-3、一字多词 外( ) ( ) ( ) 晚( ) ( ) ( )这节课我们来接着学习第九课夜色课件出示二 、先学后教 理解课文 学习第一节1、实行自己喜爱的方式 ,自读第一小节 思索:诗歌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用画出来。(1)先自己勾画,自己练习说,然后在小组内沟通。(2)各小组派一位代表说一说。(指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培育学生的倾听习惯。)2、试

14、着填空 仿写词语 很小很小( )( ) 英勇( )( )3、指导朗读 想一想 天黑下来,怕黑的小主人,心情会怎样?应当怎样读?(很小很小读的轻 不敢往外瞧读出胆小,胆怯)4、实行不同的读,熟读成诵( 指名读 小组内读 赛读 加动作读等)学习第二小节1、指名读第二小节 思索:我变成了一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留意引导学生说完整话)2、口语练习 在夜晚我还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请你学着书上的样子说一说。 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我也能看见-,我也能听见-。3、指导朗读 读出夜晚的美妙 我变得英勇 (甜甜的 洪亮的声音)三 、当堂检测1、标出“一”在词语中的不同读音天一( )

15、黑 一( )老牛 一( )看 一( )样 2、请用“一 就”说一句话 四、 拓展延长 小练笔 夏天的夜晚是美丽的,请你把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写上几句话。课件出示第一节诗歌课件出示第二节诗歌课件出示口语练习课件出示习题课件出示小练笔板书设计 9、夜色 胆怯-不胆怯教学反思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学 校东关小学设计者蔡玲年 级一年 (下)组长蔡玲审核刘莹环课题课文 10 端午粽(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端、粽”等13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叶、真、豆”三个字。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3、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重点难点重点字词的书写及词语的意义

16、课前打算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一、 谜语导入,揭示课题1、多媒体课件出示:嬉戏猜谜语。 2、引导学生说一说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3、引出课题,板书课题。课件出示:外面绿绿的,里面白白的,咬上一口黏黏的。猜一食品:_。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准字音,并圈画生字。 2、老师出示本课会认字,检测学生生字预习状况,引导学生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本课生字。 (1)引导学生同桌互动沟通,读准字音。 (2)老师出示生字卡,学生轮读词语。 (3)小组竞赛读词语。 (4)老师组织做嬉戏,给词语找挚友。 3、老师再次引导学生自学喜爱的生字,运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 (1)老师点

17、拨运用熟字法识记生字。学生视察、选择自己喜爱的生字,与同桌沟通合作学习,采纳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A:形近字识记法:联系已有的学习状况,在13个会认字中找到形近字,并且和同桌沟通形近字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B:部件组合法。 学生汇报:我喜爱“粽”字,它是左右结构的生字,左边是“米”,右边是“宗”。我运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 (2)指导学生运用部件组合的方法识记生字。 “端、粽、节、总、据、念”6个形声字。(3)以小组为单位,抢读生词,读正确的小组得到词卡,并且领读,得到词卡最多的小组获胜。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老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提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 (2)把句子读通顺、读

18、流利。 2、老师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说一说课文共由几个自然段组成。 (2)喜爱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学生依据要求朗读课文。小组内互读,相互订正字音。 (3)老师范读,指导学生把长的句子画出停顿。四、指导书写,学生评价。 1、老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叶。 (1)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叶,看图学习生字。 (4)师书写生字,学生书空,比一比谁写的好。(留意:叶字左窄右宽,左边的口要写在横中线上面,右边的横对准口的中间,不要太长,最终一笔竖要直。)2、学生书写生字真。 (1)视察生字结构,总结书写规律,学习书写。 (2)巧记生字:上、下两部分较窄,而中间部分则较宽,上面的“十”和

19、下面的“八”要写的扁,中间有四横,长横要写平。3、老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豆。 (1)图文演示法,理解字义。 (2)书写方法:上横短,下横长,中间一口要扁些。4、学生相互评价。利用展台展示学生的字。5、老师小结。课件出示生词: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非常、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 红豆。课件出示课件出示朗读要求课件出示生字五、拓展延长: 你知道端午节和粽子的故事吗?和同桌说一说。板书设计 10 端午粽 叶 真 豆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学 校东关小学设计者蔡玲年 级一年下组长签字蔡玲审核刘莹环课题课文 10、端午粽(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会

20、写“午、会、分、米”四个字。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3、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来历。重点难点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课前打算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一、复习导入,再现情境。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端午粽的字词,现在我们来复习一 下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出示生字词,检查驾驭学生的状况。课件出示二、诵读课文,品尝内容 1、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老师提出问题:结合第二自然段内容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学

21、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依据从外到内的依次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学生汇报: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5)词语填空读课文。老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 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A: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B: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6)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指导读好长句子,留意停顿正确

22、。品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1)粽子分为哪些种?(2)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学生汇报:为了纪念宏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指名学生汇报诗人屈原的历史事迹。 老师总结:屈原的人物事迹,增加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三、指导视察,正确书写 1、创设情境,出示生字。 (1)老师今日带来了几个美味香甜的粽子,同学们想不想吃?(2)导学:你们相识它们吗?我们来学写这几个生字,写得好的同学会得到香甜蜜味的粽子。 2、老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午。 (1)视察生字外形,留意书写时悬针竖不出头。 两横的长短、间距,最终一笔竖要又直又正。(2)学生描红书写,在本子上写两个。 (3)同桌之间展示,同桌互评。 3、

23、老师指导学习生字节。 (1)视察生字结构,老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练写。(留意:上窄下宽,上扁下长,草字头的长横要写平,横折钩在横中线起笔,折钩稍稍左斜,长度适中,竖要写直。) (2)引导学生说一说了解了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3)通过对节日的阐述,给“节”字进行扩词训练。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米。 (1)导学:我们“品尝”了香甜的糯米粽,一起来相识糯米的“米”字。 (2)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3)学生依据汉字“米”的字形演化过程,理解字义。 5、老师指导学习生字分。 (1)反义词对对碰理解字义:“合”的反义词是“分”。 (2)书写要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刀”字放当中,先

24、写横折钩,再写撇。 (3)师生讲评,展示学生作品,相互评价,激励进步。课件出示: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糯米,中间有一颗_枣。课件出示两个句子课件出示朗读要求课件出示生字图片四、拓展延长: 1、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老师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日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遗忘缅怀宏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板书设计10 端午粽 青青的 白白的 红红的 午 节 米 分教学反思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学校拐磨子小学备课人孙铭梧刘凤琳年级一年(下)组长蔡玲审核刘莹环课题课文

25、 11、彩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随文识字、字理识字、形声字特点识字等方法,相识“虹、座、浇、提、洒、挑、兴”7个生字,会写“那、到”两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课文;能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3、读好第2自然段中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读好分句间的停顿,并能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重点难点 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读好分句间的停顿,并能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课前打算 PPT课件教 学 过 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一、导入新课 (一)图画导入,引出课文 1、彩虹简笔画。引导学生用词语、词组或句子描述彩虹。比如“彩虹、一道彩虹、一道美丽的彩虹、这是一道美丽的彩虹”。 2、出示第1自然段。(

26、1)引读。(2)识记生字“座”,平舌音。词语“一座房子”“一座桥”,驾驭“座”的量词用法。(3)引导学生理解“这座美丽的桥”就是彩虹桥。让学生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不出现“彩虹”同样可以把事情说清晰,说详细。(4)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雨停“了”,轻声。“美丽的桥”,词语连读。 课件出示彩虹的图片 二、探究新知 (一)揭示课题,认读生字 1、板书课题、读题。2、指导生字“虹”。(1)读准字音。“虹”ong后鼻音,第二声。(2)记住字形。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识记。猜一猜:“虹”为什么是虫字旁?(3)讲解并描述“虹”的字理,从虫从工,用小故事扶植学生记忆虫字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插

27、图,文中的小姑娘“我”看到这座美丽的彩虹桥,小脑袋里冒出了很多奇异的想法,请小挚友们自己看一看,读一读。 2、提出初读要求。(1)把字读正确,不会读的拼音扶植你。(2)把句子读通顺,遇到长长的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3)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3、整体感知。“我”把这些奇异的想法都跟谁说了? 4、创设情境朗读课文。(1)老师提问:“谁情愿当我,来问一问呢?抽3个学生分别朗读课文2、3、4自然段,第1自然段集体朗读。(2)朗读时,指导学生把字词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三)精读课文,突破难点 1、出示一个问句。“爸爸,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1)引读短语:“浇花用的水壶”“那把浇花用的水壶”“你那把

28、浇花用的水壶”。让学生明白“我”想要的是爸爸那把浇花用的水壶。 2、出示一个长句子。“假如我提着它,走到桥上去,把水洒下来,那不是我在下雨吗?”(1)想一想每一部分写我在干什么?(2)自己练读,圈一圈“我”的动作。(3)同桌共同学习,一个读词语,一个读分句。(4)反馈沟通,发觉这是三个连续的动作,并在反复朗读中理解句子。(5)“我”真的提着那把爸爸的水壶吗?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6)“不是我在下雨了吗?”读出问句的语气。(7)情境中朗读。 3、出示第二个长句。“你就不用挑水去浇田了,你兴奋吗?”(1)标出难读的词语:挑水、兴奋。(2)同桌合作学习,一个读,一个听,是否把词语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9、。(3)反馈沟通,抽几对同桌一个读,一个评价。 (4)情境朗读,读出疑问语气。 4、出示第2自然段。把三个问句连起来读,读通句子,读出分句间的停顿,读好问句。 5、小结发觉。引导学生发觉“提、洒、挑、浇”几个动词都很有特点:(1)左右结构。(2)都可以跟“水”组成词语:提水、洒水、挑水、浇水。课件出示“虹”字课件出示小姑娘看到美丽的彩虹桥情境图课件出示问句。“爸爸,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课件出示长句子。课件出示第二个长句。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出示“提、洒、挑、浇”几个动词 三、拓展延长 (一)出示生字“到、那”,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1、指导学生先从三个方面视察“到”。(1)视察生字结构,偏旁在

30、右边,左宽右窄。(2)关键笔画标成红色,老师示范书写。(3)关注整个字是否在田字格中间,写的是否端正。 2、学生练习书写,书空一个,描红一个,书写一个。3、反馈书写,让学生依据上述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4、再写一个,发觉自己哪些地方有进步。 3、同法学习写“那”。课件出示“那、到”生字板书设计11、 彩虹“爸爸,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 “你就不用挑水去浇田了,你兴奋吗?”教学反思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学校拐磨子小学备课人孙铭梧刘凤琳年级一年(下)组长蔡玲审核刘莹环课题课文 11、彩虹(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相识“兴、镜、拿、照、千、裙”6个生字,会写“兴、成、着、高、千”5个生字,相识衣字旁1个偏

31、旁。 2、理解课文2、3、4段的第二句由多个分句构成的反问形式的长句子。 3、感受纯真的想象世界,体会关切家人的美妙情感。重点难点 理解由多个分句构成的反问形式的长句子。课前打算 PPT课件教 学 过 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一、导入新课 1、导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和彩虹交上了挚友。课件出示词语“彩虹、洒水、挑水、浇花、提问、那么、到达”。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开火车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并选择一个喜爱的词语造句。课件出示“彩虹、洒水、挑水、浇花、提问、那么、到达”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生字、学习生词 1、出示生字“兴、镜、拿、照、千、裙”,多种方法扶植学生识记字形、理解字义、读准字音。

32、(1)“拿”是会意字,合手为拿。 (2)“照”是翘舌音,“镜、兴”是后鼻音。 2、辨一辩识记衣字旁。相识新的偏旁“衤”,区分衣字旁和示字旁,初步了解衣字旁和示字旁的特点。 (二)、反问长句、理解运用 1、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句子,“假如我拿着它,走到桥上,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吗?”学习关联词语假如不就。 (1)想一想每一部分写我在干什么? (2)自己练读,圈一圈“我”的动作。 (3)同桌共同学习,一个读词语,一个读分句。 (4)反馈沟通,发觉这是两个连续的动作,并在反复朗读中理解句子。 2、 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句子,“假如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了吗

33、?” (1)想一想每一部分写我在干什么? (2)自己练读,圈一圈“我”的动作。 (3)同桌共同学习,一个读词语,一个读分句。 (4)反馈沟通,发觉这是三个连续的动作,并在反复朗读中理解句子。 3、有“的”字困难短语朗读练习。出示句子“你系在门前树上的秋千?”“梳头用的那面镜子” (1)引读短语:“树上的秋千”“门前书上的秋千”“系在门前书上的秋千”“你系在门前树上的秋千”。逐层指导,把词组读正确,读明白。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高、兴、成”。引导学生字不同的字中写好笔画“点”。让学生细致视察,说说该如何书写。 2、老师在评价中确定学生的发觉,示范书写。 3、书空一个,描红一个,书写一

34、个。 4、同桌相互评价。 5、依据评价,自己再写一个。课件出示生字“兴、镜、拿、照、千、裙”课件出示偏旁“礻”词语“衬衫、棉袄、神仙、祥瑞”课件出示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句子课件出示“假如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了吗?课件出示“树上的秋千”、“门前书上的秋千”、“系在门前书上的秋千”、“你系在门前树上的秋千” 三、拓展延长 1、积累词语。(1)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句子“坐着秋千荡来荡去”。做动作说明荡来荡去的意思.(2)知识迁移。出示词语飘来飘去、游来游去、跑来跑去。让学生做动作、想象画面,感受这一类词语的形象感,再通过朗读感受这一类词语的节奏感。(3)

35、用这一类词语说一句或几句话。 2、请你学着书上的样子,说一说生活中你有什么奇异的想法?课件出示句子“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词语荡来荡去、飘来飘去、游来游去、跑来跑去板书设计11、 彩虹“衤”-“衬衫”、“棉袄”“礻”-“神仙”、“祥瑞”荡来荡去、飘来飘去、游来游去、跑来跑去教学反思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学 校西园小学设计者王立芹年 级一年(下)组长蔡玲审核刘莹环课题语文园地四(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精确识记带有月字旁的字。2正确、规范、整齐地书写“主、书、门”等带点的字。“点”在不同位置不同笔顺的书写规则。4能正确认读带有轻声音节的词语,感受轻声音节词语的读法。重点难点1正确、规范、整齐

36、地书写“主、书、门”等带点的字。体验“点”在不同位置不同笔顺的书写规则。(重点)2能正确认读带有轻声音节的词语,感受轻声音节词语的读法。(难点)课前打算1制作多媒体课件。(老师)2制作词卡。(学生)教 学 过 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一、嬉戏闯关,识字加油站1导言: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首先玩个“我来指,你来说”的小嬉戏,好不好?二、 探究新知(1)学生先在小组内合作正确朗读词语,再相互之间竞赛正确认读词语。词语:眉毛鼻子嘴巴颈项手臂肚子小腿脚尖(2)读准字音的学生获得字卡,并且把字卡贴在朱迪身上相应的部位。(一名同学在黑板上贴出,其他同学当小评委,视察是否正确。)(3)识记生字眉、鼻、嘴。过渡:我们能

37、够正确读出表示身体部位的词语,那么,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够记住它们呢?例“眉”字的识记:眉毛是生长在额头之下、眼睛之上的毛发,所以“眉”的下面是“目”。(4)精确识记带有月字旁的字。老师指导学生视察黑板上词语出现最多的一个部首是“月字旁”。同桌合作找出带有“月字旁”的字。预设:脖、臂、肚、腿、脚。小组合作说一说还相识哪些带有月字旁的字。预设:胳膊、脑、肩膀、胆、肤、胖2、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胆子、粽子、镜子、爸爸、妈妈、哥哥、故事、月亮、时候。(1)指导带有轻声音节的词语在句子中的读法。学生读的过程中,老师适时订正指导。(2)全班同学展示汇报,说出自己知道的带有轻声音节的词语。预设:爷爷、奶奶、蚊

38、子、黄瓜、狐狸、美丽、葡萄。3、嬉戏闯关,书写汉字导学:同学们摘了这么多的苹果,真快乐,接下来朱迪要带领我们到动物城堡里的游乐园逛一逛。但是,我们要完成以下任务才能进去。多媒体课件出示任务卡: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1)老师在黑板上示范,依据正确笔顺书写“主”字。学生书空和老师一起写“主” 字。(2)师生同步竞争书写“门”字。看谁写的笔顺正确。(3)男女同学派代表在黑板上竞赛书写“书”字,其他同学做小评委。(4)同桌之间竞争书写“我”字。老师提示独体字书写时依据正确的间架结构和笔顺进行书写。老师巡察视察。3总结带点字书写规律。(1)引导学生视察发觉这几个字里面都有一个共同的笔画“点”。(2)总

39、结带点字的书写规律:笔画“点”在字的上方或者左上方时先写点;“点”在字的右上方时,后写点。(3)依据“点”的书写特点,指导学生依据正确笔顺书写带点的字。三、回顾全文,布置作业1导问:谁能向大家说一说今日有哪些收获呢?2总结:本节课通过闯关嬉戏,我们认读了带有“月字旁”的生字,精确地读出了带有轻声的词语,还能用两三个词语写一句话,依据正确的笔顺书写了带有笔画点的汉字。我们不仅玩得快乐,还收获了很多知识。3作业布置: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记住本课的生字。课件出示插图。板书设计月字旁 轻声词教学反思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学 校西园小学设计者王立芹年 级一年(下)组长蔡玲审核刘莹环课题语文园地四(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习背诵古诗正确、流畅地朗读诗歌。重点难点学习背诵古诗正确、流畅地朗读诗歌。课前打算制作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一、导入新课:一、诵读竞赛,揭示课题。 (1)导言: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进行赛诗会呢,想不想参与? (3)揭示课题:诵读诗歌竞赛。齐读题目寻隐者不遇。课件出示美丽的插图。二、探究新知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1)老师提出诵读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