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学前心理学选择题知识汇总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学前心理学选择题知识汇总 .pdf(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选择题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绪论儿童期( 0-18 岁)广义的学前期(0-6 岁)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分支,而且是内容最充实的分支。观察法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实验法:对学前儿童进行实验,就是通过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有规律性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自然实验法: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引起并研究儿童心理的变化。测验法只做量的分析,缺乏质的分析。调查访问法,是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问卷法的优点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
2、料,所得资料便于统计,较易作出结论。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如“绘人测验”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百年前和几十年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并揭示的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基本点,至今仍然适用于当代儿童。这说明的是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5 页不同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会使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有所变化,这就构成了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现在的儿童通过各种传媒手段,从小获得比过去儿童多得不可比拟的知识,他们的年龄特征和过去生活在科技发展水平低
3、下社会的儿童相比,是会有所差异的。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在城市长大的儿童,与在偏僻农村长大的同龄儿童相比,其心理特征也有明显区别。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人们在谈论现在的孩子比过去的孩子聪明。这说明儿童发展特征的可变性。根据我国现时通用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婴儿期(或称乳儿期)0-1 岁,其中新生儿期0-1 月,婴儿早期1-6 月,婴儿晚期6-12 月,先学前期(或称幼儿早期)1-3 岁,学前期(或称幼儿期)3-6 岁,其中又可分为幼儿初期3-4 岁,幼儿中期4-5 岁,幼儿晚期5-6、7 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现象,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儿童学简单口
4、语,2-4 岁是最佳期。在掌握数概念方面,敏感期在5-5 岁半。坚持性行为的发展,敏感期在4-5 岁。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心理发展每一时刻都存在的。婴儿期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出生到满月的心理特征:心理发生的基础惊人的本能,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的出现,认识世界的开始,人际交往的开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5 页达尔文反射:即抓握反射。物体触及掌心,新生儿立即把它紧紧握住。巴宾斯基反射: 物体轻轻地触
5、及新生儿的脚掌时,他本能地竖起大脚趾,伸开小趾。这样,5 个脚趾形成扇形。莫罗反射:又称惊跳反射。突然发生的高噪声刺激,或者被人猛烈地从高处放下, 都会使新生儿立即伸直双臂,张开手指, 弓起背, 头向后仰,双腿挺直。巴布金反射: 如果新生儿的一只手或双手的手掌被压住,他会转头张嘴。当手掌上的压力减去时,他会打呵欠。儿童最初对世界的认知活动,突出表现在知觉的发生和视觉、听觉的集中。孩子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味觉。视觉和听觉的集中,是注意发生的标志。孩子从出生时开始,就表现出和别人交往的需要。满月到半岁( 1-6 月)心理特征:视觉和听觉迅速发展,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主动招人,开始认生。婴儿
6、4-5 个月以后,手眼协调的动作发生了。5-6 个月的孩子开始认生。半岁到周岁( 6-12 月)心理特征:身体动作迅速发展,手的动作开始形成,言语开始萌芽,依恋关系发展。言语开始萌芽最早是在6 个月以后。孩子将近 1 岁时离开亲人,分离焦虑就相当明显。1-3 岁(先学前期) ,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独立性的出现是儿童心理发展上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人生头2-3 年心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5 页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第三章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无意
7、注意的发生发展早于有意注意的发生发展。定向性注意是儿童最早出现的最初级的注意。幼儿正在教室里听老师讲故事,教室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探头去看,或者侧耳去听,这是无意注意。窗外不断传来孩子们玩耍的欢笑声,而屋子里的小学生也想出去玩,但是他还没有完成作业,于是努力控制自己专心做功课。这种专心注意是有意注意。两岁以后,有意注意开始萌芽。新生儿注意的特征:出现注意的最初形态定向性注意,对刺激物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反应选择性注意的萌芽。1 岁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注意选择性的发展上。基本特征是:注意的选择性带有规律性的倾向,注意的选择性的变化发展过程是从注意局部轮廓到注意较全面的
8、轮廓,从注意形体外周到注意形体的内部成分,经验在注意活动中开始起作用。3-6 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幼儿期,有意注意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水平低,稳定性差。注意的范围,又叫注意的广度,是指人在比较短的时间片断中所能清楚地知觉到的事物的数量。在 1/20 秒的时间内,成人一般能注意到4-6 个相互之间没有联系的黑点,幼儿只能看到2-4 个。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5 页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集中于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中所能持续的时间。3 岁幼儿能集中注意3-5 分钟, 4 岁幼
9、儿能集中注意10 分钟, 5-6 岁幼儿能集中注意15 分钟。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注意指向于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有一位幼儿园老师上音乐课时,她一边弹琴,一边组织孩子们按音乐节奏做各种动作。老师的这种注意的品质是注意的分配。幼儿在教室里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这种现象属于注意的分配。5-6 岁幼儿能参加较复杂的集体游戏和活动,说明幼儿注意的分配。第四章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0-1 月) ,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1-3 岁) ,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力发展阶段( 3-6 岁) 。视觉是学前儿童主要的感知渠道。正常婴儿主要依靠视觉
10、定位。视觉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具有一定距离的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治疗弱视的最佳期是3-5 岁。4 岁开始区别各种色调细微差别的能力逐渐发展起来,并开始认识一些混合色。特别是两岁前,婴儿往往依靠触觉认识世界。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5 页眼手协调的出现的主要标志是伸手能够抓到东西。幼儿对不同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有所不同,由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 半圆形 长方形 三角形 八边形 五边形 梯形 菱形。4 岁以后,幼儿能用语言说出图形有大小。3 岁儿
11、童仅能够辨别上下,4 岁开始能够辨别前后,5 岁开始能正确地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7 岁开始能够辨别以别人为基准的左右方位。“视觉悬崖”是一种测查婴儿深度知觉的有效装置。2-3 岁孩子常常会伸手要求在楼上的妈妈抱他,3-4 岁幼儿还会要求爸爸把月亮摘下来。这说明他的距离知觉发展不足。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婴儿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件反射。随着年龄增长,儿童有了与具体事物和事件相联系的时间知觉。幼儿中期以后,还根据日夜和季节变化来对时间定向。幼儿逐渐能够通过钟表和日历认识时间。6 岁以后,儿童开始能够学习对持续时间进行估计。6 岁以后,儿童能够以行动作为估
12、计时间的参照物。幼儿期对时间的知觉已逐渐有思维的成分参与,即时间知觉与时间概念结合起来。有的儿童在观察时,能够根据观察人物,自觉地克服困难和干扰进行观察。这说明他们观察的目的性增强。幼儿在认识方和万、日和月、n 和 m、工和土等形近符号时出现混淆,这是观察的细致性不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5 页要求幼儿看看“有些什么”,容易把幼儿的观察引向观察个别事物,而“在做什么”和“是什么事情”的指导语,可使儿童倾向于从整体观察图画。古人说:“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这在心理学中属于
13、感觉的适应。吃过甜食以后再吃苹果,会感到苹果发酸;尝过苦味之后再喝纯净水,会感到纯净水带有甜味。这种现象属于相继对比或先后对比。教师的板书、挂图和实验演示,应该突出重点,对教材的重点部分,应使用粗线条、粗体字或彩色笔,使它们特别醒目,容易被幼儿知觉到。教学指示棒与直观教具的颜色不要接近。这是利用了对象与背景的区别。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打过针的孩子一看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与这种情绪相联系的心理现象是记忆。对前语言时期儿童的记忆,一般采用三种不同的测量指标:习惯化、条件反射、重学记忆。习惯化是不学而能的。婴儿对喂奶姿势的再认,作为第一个条件反射出现的标志。这种自然条件反射发生于出生后10 天
14、左右。人工条件反射指在实验中经过专门提供的刺激反复作用而建立的条件反射。出生后1-3 天的新生儿,即可形成人工条件反射。新生儿期已经出现了记忆。记忆的潜伏期是指从识记到能够再认或回忆之间的时间。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5 页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全都是再认性质的记忆,回忆是在 2 岁左右逐渐出现的。在整个学前期,回忆都落后于再认。回忆和再认的差距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缩小。再认依赖的是感知,回忆依靠的是表象。记忆的首要问题不在于储存,而在于检索。人类短时记忆的广度为7 2 个信息单位。儿童记忆容量的增加,主要不在于记忆广
15、度的扩大,而在于把识记材料联系和组织起来的能力有所发展。从记忆发生发展的顺序看,儿童最早出现的记忆是运动记忆,最晚出现的是语词记忆。在幼儿的记忆中,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比重最大。2 岁以后的儿童能够开始形成记忆策略,一般说来,4-5 岁前儿童的记忆过程比较被动,没有策略、计划和方法,5-7 岁是一个转变期。8 个月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工作记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所揭示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第六章学前儿童想像的发展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像活动的两大基本特点。孩子看到天上的白云,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匹飞奔的“骏马”,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座会动的“山” ,这种想像属于无意想像。小朋友们听老师讲龟
16、兔赛跑的故事,仿佛看见了沉稳而踏实的乌龟和灵活而骄傲的小兔子赛跑的情景,这种想像属于再造想像。1 岁半 -2 岁儿童出现想像的萌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5 页儿童最初的想像,可以说是记忆材料的简单迁移。孩子看见小碗小勺,就想像喂娃娃吃饭;看见小汽车,就要玩开汽车;看见书包,又想像当小学生。如果没有玩具,幼儿可能呆呆地坐着或站着,难以进行想像活动。这是无意想像的什么特点:想像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在同一桌上绘画的幼儿,其想像的主题常常雷同。这是无意想像的什么特点:想像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17、如果要求幼儿在活动开始前想像活动进行的目标,幼儿园小班儿童往往不能完成任务。她们不知道自己将创造什么形象,往往是在行动中看到了由自己的动作无意造成的物体形态,才能想像出自己所作产品的意义。比如,一位 4 岁幼儿绘画时, 无意中画了一个圆圈,一看很像面包,于是,便高兴地说: “啊呀,我画了个大面包,真香真好吃!” 这是无意想像的什么特点:想像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在游戏中,幼儿正在当“医生”,忽然看见别的小朋友在“包糖果”,他就跑去当“工人” ,和小朋友们一起“包糖果”。这是无意想像的什么特点:想像的主题不稳定。幼儿正在画“雨伞” ,听到别人说: “这像雨伞吗?”他立即说:“这是大炮”
18、 。这是无意想像的什么特点:想像的主题不稳定。幼儿绘画常常有这种情况,画了“小人”,又画“螃蟹”,先画了“海军”,然后又画了一把“牙刷” 。这是无意想像的什么特点:想像的内容零散,无系统。小班幼儿往往对某个故事百听不厌,其主要原因是以想像过程为满足。幼儿常常在一张纸上画了一样又画一样,直到把整张纸画满为止,甚至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25 页最后把所画的东西涂满黑色。这是无意想像的什么特点:以想像过程为满足。一个幼儿常常给小朋友讲故事,乍看起来有声有色,既有动作,又有表情,实际听起来毫无中心,没有说出任何一件事情
19、的情节及其来龙去脉。课时,讲故事者本人津津乐道,听故事的孩子也津津有味,这种活动经常可以持续半个小时以上。这是无意想像的什么特点:以想像过程为满足。在一次“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幼儿由于同情被捉去的小鸡,产生了这样的想像:“最后又把小鸡救回来了”。这是无意想像的什么特点:想像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一个幼儿画了一只小兔子,要求老师来看,老师让他等一会儿,幼儿不高兴地说“那小兔子会跑掉的”等到老师走过来时,小兔子果真被涂掉了,幼儿说“它跑到树林里去了”。这是无意想像的什么特点:想像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在学前儿童的想像中,无意想像占主要地位。儿童最初的想像都属于再造想像,幼儿期仍以再造想像为主。再造想
20、像在幼儿生活中占主要地位。实际行动是幼儿期进行想像的必要条件。幼儿抱着一只玩具鸭子,只是静静地坐着,当老师说“鸭子要游水了”幼儿的想像才活跃起来,这说明幼儿的想像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一个中班男孩对“夏景”的想像是:“小姐姐坐在河边,天热,她想洗澡,她还想洗脸,因为脸上淌汗。”这是经验性想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25 页经验性想像创造性水平较低,它在整个幼儿阶段始终占优势。音乐学习中幼儿依靠“走楼梯”的形象,理解音阶。这是再造想像。2-3 岁儿童想像的特点:想像活动完全没有目的,想像过程进行缓慢,想像与
21、记忆的界限不明显,想像内容简单贫乏,想像依靠感知动作,想像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提示。3-4 岁儿童想像的特点:想像活动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想像内容零碎,无意义联系,内容贫乏,数量少而单调。第七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幼儿知道“夏天很热,不要到户外去”是思维的概括。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儿童的思维发生的时间是2 岁左右, 2 岁以前, 是思维发生的准备时期。出现最初的用语词的概括,是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儿童最初对物体最鲜明、最突出的外部特征(主要是颜色特征)进行概括。这是直观的概括。儿童可以 “ga-ga”这一个词来称呼黄色的鸭子和黄色的茶壶。这是一种直观的概括。儿童开始根据形状来概括,儿
22、童对学会使用的实物,能够正确地根据形状来概括,而对不会使用的实物则通常不能概括。这是动作的概括。知道苹果是甜的,听说“桃子是甜的”,不用去尝,就知道它的甜味这种特征,这反映了语词的概括作用。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这是语词的概括。直观行动思维活动的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或试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25 页成人习惯于和孩子说“你如果不多加衣服,就会感冒。”孩子则不能接受这种预见的后果,她看到的是小布裙子好看,她要穿。这说明这个小孩的思维处于直观行动思维阶段。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具
23、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萌芽的时间是5-6 岁或幼儿晚期。在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的作用变化的规律是: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则是由小到大。皮亚杰提出,儿童智慧(思维)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前运算阶段 (2-7 岁) ,前概念阶段或象征性阶段(2-4 岁) ,直觉思维阶段(4-7 岁) 。出现许多自发的神话故事、拟人化和“泛灵论”思想,如孩子看见山上有雾,就说“雾爸爸抽烟”,这个孩子处于前概念阶段或象征性阶段。2 岁 7 个月的女孩J认为比她小的孩子都是L(她的妹妹),她们将来都会变成 J(她自己 )。这个女孩处于前概念阶段或象征性阶
24、段。问一个3 岁的女孩:“你有姐妹吗?”她说“有”问“她叫什么名字”答“琪恩”再问: “琪恩有姐妹吗”答“没有”。说明儿童的思维具有不可逆性。让儿童比较大小相同的两个泥团,当着他的面把其中一个泥团搓成长形,幼儿会认为搓长了的泥团比原来的体积大了。这说明幼儿的思维具有守恒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会用间接方式提出要求,有时不直接向妈妈要某给东西,而缠着妈妈讨论这个东西。这是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什么特点:思维解决的问题复杂化。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25 页幼儿掌握“家具”这个词比掌握“桌子”“椅子”难,这是学前儿童思
25、维的具体性。教师说:“请喝完水的小朋友把水碗放到柜子里。”初入园的幼儿全都没有反应。老师说: “李红,把碗放到柜子里去吧!”李红才懂得了老师的意思。这说明幼儿思维的具体性。孩子认为兔子总是“小白兔”,猪总是“大肥猪” ,这是学前儿童思维的形象性。幼儿认为奶奶总是白头发的,他不肯称头发不白的人为“奶奶”。他见到王老师的儿子是个“叔叔,感到很诧异,他认为儿子总是小孩,他不理解“长了胡子的叔叔”怎么能是儿子呢?这说明幼儿思维的形象性。一个幼儿能够正确回答:“这里有六个苹果,我们两个人分,两个人要一样多,那么每个人应该得到几个苹果?”但是不会回答3+3=?这说明幼儿思维的形象性。某幼儿看见人生病要打针
26、吃药,当他看到小树长虫时,就从地上捡起一根小棍给树打针。这说明幼儿思维的经验性。一个 3 岁半的孩子听到奶奶抱怨她的小鸡长得太慢,他就去把小鸡埋在沙里,只把鸡头留在外面,还用水去浇。回来告诉奶奶:“您看小鸡一定会长得大大的。 ”这说明幼儿思维的经验性。一个老师向幼儿布置“解迷津”的任务,说“假装这里是一座山,你必须走过这座山才能回家。现在老师和小朋友都走过去了,就剩下你一个了,再不走过去,天就要黑了,要有野兽来的。”幼儿说:“我不会到那样的地方去的。再说,妈妈总是和我一起的。”这说明幼儿思维的经验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7、13 页,共 25 页孩子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春天来了,那么冬天躲到哪里去了?月亮飞得高还是星星飞得高?这说明了幼儿思维的拟人性。幼儿听妈妈说:“看那个小女孩长得多甜!”他问妈妈你舔过她吗?这说明幼儿思维的表面性。幼儿喜欢问: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他们的思维逻辑是:不是好人就是坏人,这说明了幼儿思维的片面性。把一个杯子里面的水倒入形状不同的两个杯子里,其中一个杯子比另外一个杯子高而窄,或矮而宽,幼儿就认为水变多了或少了。这说明幼儿思维的片面性。有个 4 岁的男孩对他的妈妈说: “妈妈,等我长大以后我要和你结婚。”妈妈问:“那你爸爸怎么办?”儿子想一想以后回答:“呃,他会死的。 ”这说明幼儿思维的
28、片面性。幼儿常常“好心办坏事”比如,一个幼儿想在妈妈下班前帮助妈妈把饭做好,他把米洗好了放在锅里,却没有放水,结果帮了倒忙。这说明幼儿思维的片面性。问幼儿:“小华比小元高,小东比小元矮,谁最高?谁最矮?”幼儿面临这一问题,感到困难。这说明幼儿思维的固定性。幼儿常常“认死理” ,比如两个小朋友在抢一个玩具,成人拿出一个同样的玩具,让他们各玩一个,幼儿往往一时转不过来,谁都要原来的那一个,这说明幼儿思维的固定性。幼儿只能考虑事物眼前的关系,而不会更多地去思考事情的后果。比如,一个男孩摔破了头,左右额上都缝了针。父母感到很不安,担心他将来留下疤痕。可是孩子特别高兴,他说:“我这洋就不像汽车了,两个车
29、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25 页灯。 ”他不停地做出开汽车的动作,跑来跑去。这说明幼儿思维的近视性。学前儿童比较的发展,先学会找物体的不同处,后学会找物体的相同处,最后学会找物体的相似处。学前儿童所掌握的概念,大量是实物概念。儿童掌握概念的主要方式,是向成人学习社会上已经形成的概念。某幼儿给鱼下定义时说: “鱼是一种会游的动物” ,给鸟下定义时说:“鸟是一种飞禽”,给灯下定义时说: “灯是给人照亮的东西”该幼儿的概括水平为依据具体特征下定义。某幼儿能够按物点数,然后学会说出物体总数,这说明该幼儿已掌握数的实际意
30、义。掌握数的组成是幼儿形成数概念的关键。幼儿期大量依靠直接判断。有个幼儿认为汽车比飞机快,他说:“我坐在汽车里,看到天上飞机飞的很慢。”说明该幼儿在进行直接判断。3-4 岁幼儿认为,球会滚下去,是因为“它不愿意呆在椅子上”,物体会浮是因为它们“想洗澡”这种判断是按生活逻辑进行的。孩子问 : “ 妈妈 ,您知道世界上最骄傲的动物是什么吗?我告诉您吧,是金鱼!它总是摇头晃脑的。” 这是转导推理。有一个女孩子在下雨天时和爸爸一起走在泥地里,她问:“爸爸,地上有一道一道的是什么呀?”爸爸说:“是车轮压过的泥印儿,也叫车道沟。 ”孩子说:“爸爸脑门上也有车道沟(指皱纹)。 ” 这是类比推理。5 岁以前儿
31、童的推理以展开式为主,6 岁开始简约式占优势。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25 页理解是逻辑思维的基本环节。有个幼儿的妈妈给他出加法题。第一题:“爸爸打碎了3 个杯子,小宝打碎了 2 个杯子,一共打碎了几个杯子?”小宝听后哭了,他说他没有打碎杯子。第二题: “小宝第一锅吃了3 个饺子,第二锅吃了2 个饺子,一个吃了几个饺子?”小宝说饺子没有了,都吃掉了。这是理解性的情绪。第八章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趋势:语音知觉发展在先, 正确语音发展在后;理解语言发生发展在先,语言表达发生发展在后。学前儿童言语
32、发生发展的阶段:前言语阶段(0-1 岁) , 简单发音阶段 (0-3个月) ,连续音节阶段(4-8 个月) ,学话萌芽阶段(9-12 个月) ;言语发生阶段( 1-3 岁) ,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1-1 岁半) ,积极说话发展阶段( 1 岁半 -2、3 岁) ;基本掌握口语阶段(2、3 岁-6、7 岁) 。学前儿童的发展,主要是掌握口语的发展。婴儿从不会发出音节清晰的语音,到能够学会越来越多的语音,是处于语音扩展的阶段。3-4 岁内的儿童,无论学习世界哪种民族的语言的发音,都相当容易学会。3-4 岁是语音发展的飞跃阶段。幼儿期( 3-6 岁)是能够掌握本民族全部语音的年龄。幼儿发音的难点在于
33、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从 4 岁左右开始,能够把语音作为自觉意识到的对象,也就是说,语音的意识明显地发展起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25 页4-5 岁是词汇量增长(词汇丰富)的活跃期。掌握虚词(如连词) ,说明幼儿智力发展相对达到较高的水平。儿童最先掌握的词性是名词。词频率最高的是代词,使用动词的频率多于名词。幼儿理解词义不确切表现的两个特点是:笼统、非常具体。结合日常生活活动教幼儿掌握词,是最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单词句一般出现在1-1 岁半。电报句一般出现于1 岁半 -2 岁半左右。幼儿语言发展中最早产生的
34、句型是疑问句。幼儿对语法的意识从4 岁开始明显出现。情境言语和连贯言语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直接依靠具体事物作支柱。口吃出现的年龄以2-4 岁为多, 2-3 岁一般是口吃开始发生的年龄,3-4岁是口吃的常见期。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性方法是解除紧张。言语有两种功能:一是交际功能;二是概括和调节功能。一个小班幼儿独自抱着娃娃“喂饭”,边喂边说:“快吃!快吃!不要把饭含在嘴里,要嚼嚼,再咽下去!”喂完饭,她把娃娃放在小床上,盖上被子,说: “吃完饭,要睡觉,不要乱动。你呀不要踢被子,要着凉的,生病要打针的”这是属于什么言语?这是属于游戏言语。在拼图过程中,儿童自言自语说:“把这个放哪里不对,应该这样这是什
35、么就应该把它放这里”只是属于什么言语?这是属于问题言语。拿出写有“游戏”这个词的卡片,幼儿能认识,但是如果把这两个字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7 页,共 25 页开,幼儿就混淆了,他不知道哪个是“游”字,哪个是“戏”字。这是识字中的泛化阶段。幼儿期主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时期,在书面语言方面,只是处于准备时期。此期在为读写作准备中,最重要的是培养读写兴趣。第九章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学前儿童不同于年长儿童的突出特点。情绪往往支配着学前儿童的行为:当他们愉快?高兴时,他们很乐意参加各项
36、活动;而不愉快 ?不高兴时不但不愿意参加活动,还会产生许多消极行为。这说明了情绪对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某托儿所培训1 岁半至 2 岁儿童早上来所时向老师说“早上好”,下午离所时说“再见” 。结果许多儿童先学会说“再见”,而问“早上好”则较晚才学会,其重要原因是由于儿童早上不愿意和父母分离。这是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孟佋兰教授的研究指出,儿童适中的愉快情绪使他们的智力操作达到最优效果。这说明了情绪对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作用。孟昭兰有关婴幼儿智力操作的影响的研究表明:愉快强度与操作效果之间的相关为“ U”字形关系,即适中的愉快情绪使智力操作达到最优。幼儿常常用表情代替语言回答成人
37、的问题,或用表情辅助自己的语言表述。这是情绪对学前儿童交往发展的作用。原始情绪反应的特点是,它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华生提出原始情绪反应有三种:怕、怒、爱。布里奇斯认为,出生婴儿只有皱眉和哭泣的反应,这种反应是未分化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8 页,共 25 页一般性激动,是强烈刺激引起的内脏和肌肉反应。3 个月以后婴儿的情绪分化为快乐和痛苦。6 个月以后又分化为愤怒、厌恶和恐惧。12 个以后,快乐的情绪又分化为高兴和喜爱。18 个月以后, 分化出喜悦和妒忌。华生提出原始情绪高度分化的理论,布里奇斯提出出生时情
38、绪完全未分化的看法。林传鼎认为新生婴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反映,即愉快和不愉快。初生婴儿的情绪是笼统不分化的,一岁后逐渐分化,两岁左右,已出现各种基本情绪。被打过针的孩子, 都不喜欢穿白大褂的人,这是与记忆相联系的情绪。幼儿看到故事当中的“坏人”,常常会把他抠掉,这是情绪冲动性的表现。儿童从 2 岁开始,已经能用表情手段去影响别人,并学会在不同场合下用不同方式表达同一种情绪。这说明了儿童情绪发展的一种趋势是情绪的社会化。小班幼儿打针感到疼时,便大声哭喊;而到了大班打针时虽然感到疼,但由于认识到要学习解放军叔叔的勇敢精神,能够含着眼泪表现出笑容。这说明了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一种趋势是情绪
39、的自我调节。有的研究指出,儿童识记有美感情调色彩的词和有恶感的词相比,其识记效果是前者明显的好。当婴儿饥饿哭闹时,成人把他抱起来,也能使他安静一会儿。这是满足了他的社会性需要的表现。儿童出生后,最明显的情绪表现,就是哭。婴儿最初的笑是自发性的。四个月左右,婴儿出现有差别的微笑。有差别的微笑的出现,是最初社会性微笑的标志。中班幼儿不但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情绪。下列哪种情感不属于儿童的高级情感?(B)A 道德感 B 归属感 C 美感D 理智感5 岁左右的幼儿很喜欢提问题,6 岁幼儿喜欢进行各种智力游戏,或“动脑筋”活动,这是理智感的发展
40、。幼儿喜欢相貌漂亮的小朋友,不喜欢形状丑陋的任何事物,她们对拖着长鼻涕的样子感到厌恶,对于衣物、玩具摆放整齐产生快感。这是美感的发展。婴幼儿情趣发展主要依靠周围情绪气氛的熏陶。二三岁孩子在商店柜台前哭着要买玩具,大人常常,说:“等一会儿,我给你找一个好玩的。 ” ,孩子就跟着走了。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转移法孩子哭时,大人对他说:“看这里这么多泪水,我们正缺水呢,快来接住吧。 ”或者对他说:“你眼睛里大概有小哭虫吧,我们一起抓小虫吧。”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转移法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又哭又闹时,有经验的幼儿园老师常常采取暂时置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
41、总结 - - - - - - -第 19 页,共 25 页之不理的办法,结果孩子自己会慢慢停止哭喊。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冷却法所谓“没有观众看戏,演员也没劲了。”这指的是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冷却法有个孩子每天晚上睡觉都要人陪伴,有时长达一个小时,否着就哭闹。后来父母商量好,对他的哭闹不予理睬。结果,孩子第一个晚上哭了整整 50 分钟,哭累了也就睡着了。第二天只哭了15 分钟,以后苦恼时间逐渐减少,最后不哭也能安然入睡。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消退法让孩子想一想自己的情绪是否合适。例如,让孩子想一想当自己的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时,自己的要求是不是合理?当孩子和小朋友争执时,想一想是不是自己
42、错怪了对方?这种教育孩子调节自己情绪的技术和方法是反思法孩子初入园由于找妈妈而伤心的哭泣时,可以教他自己大声说:“好孩子不哭”。 这种教育孩子调节自己情绪的技术和方法是自我说服法遇到困难或挫折而伤心时,想想自己是“大姐姐”“大哥哥”“男子汉”或某个英雄人物等等。这种教育孩子调节自己情绪的技术和方法是想像法下列方法中最适合调节情绪的方法是(C)A 消退法 B 冷却法 C 反思法D 转移法下列方法中最适合控制情绪的方法是(B)A 自我说服法B 冷却法 C 反思法 D 想像法第十章学前儿童动作和意志行动的发展对年幼儿童,特别是2 岁前的儿童的动作训练,对动作发生时间早晚的影响是有限的。下列哪一条,符
43、合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C ) A.从局部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B.从边缘部分到中央部分C.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D.从下部动作发展到上部动作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弥漫性的,以后动作逐渐分化、准确化和专门化。这是儿童动作发展的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儿童的动作,先从上部动作开始,然后到下部动作。这是儿童动作发展的首尾规律。儿童先学会抬头,然后能俯撑、翻身、坐和爬,最后学会站和行走在。这是儿童动作发展的首尾规律。婴儿学爬行,先是依靠着手臂匍匐爬行,然后才逐渐运用大腿、膝盖和脚来爬行,这是儿童动作发展的首尾规律。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双臂和腿部的动作,再后是手的精
44、细动作。这是儿童动作发展的近远规律。儿童动作发展从靠近身体中央部分动作先发展,然后才发展边缘部分的动作。这是儿童动作发展的近远规律。婴儿看见物体时,先是移动肩肘,用整只手臂去接触物体,然后才用腕和手指去接触并抓取物体。这是儿童动作发展的近远规律。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粗大动作开始,而后才学会比较精细的动作。这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0 页,共 25 页是儿童动作发展的大小规律。学前儿童先会走、跑,后会灵活地使用剪刀,这说明儿童动作发展是有大小规律。婴儿先是用整只手臂和手一起去够物体,以后才会用手指去拿东西。这是儿童动作发展的
45、大小规律。婴儿最初的动作是无意的,以后越来越多地受到心理有意的支配。这是儿童动作发展的无有规律。儿童从出生到4 个月,有许多本能的、不受意识支配的动作。这是反射动作阶段。儿童能控制自己的肌肉系统,保持稳定性,能够自由运动,通过运动,幼儿探索和体会自己身体的运动能力,控制和操纵周围环境中的物体,是儿童获得大量运动经验的时期。这个阶段属于基础动作阶段。儿童的投掷、接住、踢、击等动作属于基础动作的操作性动作模式。各种基础动作的发展,大致都经历三个小阶段,即起始阶段初级阶段成熟阶段手眼协调动作的发生,是儿童有意动作发生的主要标志,也是孩子有的地认识世界和摆弄物体的萌芽。手眼协调动作发生在出生后4-5
46、个月左右。4 个月左右,儿童的行为出现了最初的有意性和目的性。8 个月左右,出现意志行动的萌芽。意志行动的第一个基本特征是具有明确的目的。缺乏明确目的是2-3 岁(先学前期) 儿童自觉行动目的发展的显著特点。幼儿初期,自觉行动目的发展的显著特点是外来的目的起主要作用。幼儿中期,自觉行动目的发展的显著特点是自觉的行动目的逐渐形成。幼儿末期,自觉行动目的发展的显著特点是有了比较明确的行动目的。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其动机是直接动机,动机和目的的关系,是直接一致的关系。行动过程中的坚持性,是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主要指标。坚持性是指在较长时间内连续地自觉按照既定目的去行动。1 岁半至 2 岁的儿童,已经出现
47、坚持性的萌芽。“哨兵持枪姿势”实验主要是研究幼儿的坚持性。4-5 岁是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0-6 岁是儿童动作发展的关键期,儿童最初始的动作和基础性动作都是在这个时期出现或形成的。这主要与成熟因素有关。第十一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孪生兄弟、姐妹,虽然外貌上很难区分,但只要你细心观察他们的言谈举止就可以看出他们的不同。这是个性的独特性。一个脾气急的人,往往表现出以下特点:动作快、吃饭急、做事时喜欢一口气干完、和人相处时也容易冲动等。这是个性的整体性。一个有开拓性、创造性的人往往在任何时候都会表现出这种特点:不安于现状, 爱动脑筋, 不愿跟在别人的后面走,而希望和别人有所不
48、同等。这是个性的整体性。一般说来,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的行为都会有非常相似的表现。这是个性的稳定性。一个具有关心别人品质的人,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街上,还是在学校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1 页,共 25 页都会表现出这种品质。这是个性的稳定性。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的个性有比较明显的特点;甚至一个国家的南北方的人的个性也存在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这是个性的社会性。个性的调节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系统,它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动力。“3 岁看大, 7 岁看老”这句俗话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独特性
49、的发展。出生 -1 岁前儿童个性发展阶段的主要表现是先天气质差异。1-3 岁前儿童个性的萌芽期。学前儿童个性的萌芽是在2 岁左右。幼儿期( 3-6 岁)是儿童个性的初步形成时期。儿童个性形成过程的开始时期是3-6 岁。孩子知道“我”和他人的区别是产生自我意识的表现。儿童知道了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说明其处于自我感觉的发展阶段。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有个过程。15 个月以后的孩子在脸上点了红点以后,他们能自己直接指出鼻子上的红点,说明他们已经明确地认识了自己。这表明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处于自我认识的发展阶段。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萌芽,一般是在2-3 岁。儿童在2-3 岁时,掌握代名词“我” ,是儿童自
50、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3 岁以后,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处于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阶段。自我评价发展迅速的时期是3-4 岁。自我控制发展迅速的时期是4-5 岁。自尊心、自信心、羞愧感等,属于自我体验。独立性、坚持性、自制力等,属于自我控制。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是个性倾向性。学前儿童年龄越小,占主导地位的是生理需要。学前儿童需要发展的活跃时期,是在3-6 岁。儿童的社会性需要发展迅速,求知需要、劳动和求成的需要开始出现,是从 5 岁开始。幼儿积极参加“值日生”劳动,其动机常常是直接的。兴趣发展的初级阶段是0-1 岁。多种兴趣开始发展阶段是1-3 岁。兴趣的广泛发展并逐渐稳定阶段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