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训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训练.ppt(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诗歌鉴赏训练知识知识+ +能力能力+ +规范规范= =成功成功 考生高考失分原因:考生高考失分原因: 一、读不懂诗歌而失分。一、读不懂诗歌而失分。 1 1不明诗歌的基本内容不明诗歌的基本内容 2 2不明诗歌意象的深层不明诗歌意象的深层含义含义 3. 3. 不明诗歌的情景关系不明诗歌的情景关系 二、不明解题暗示而失分。二、不明解题暗示而失分。 1 1题目的暗示题目的暗示 2 2作者及朝代的暗示作者及朝代的暗示 三、审题不清而失分。三、审题不清而失分。 1 1不明诗歌的问题指向不明诗歌的问题指向 2 2不明诗歌的问题数量不明诗歌的问题数量 四、答题不规范而失分。四、答题不规范而失分。 1 1不会分
2、析不会分析 2 2答案不规范答案不规范 五、以翻译代替概括五、以翻译代替概括【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在了解“诗家语诗家语”多省略、多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1 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
3、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的爱国思想);(2 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容和情感的线索。(3 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自、寂)。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自、寂)。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小口径问题问什么(即给分点)。小口
4、径问题问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点: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点:(1 1)采用的)采用的写作手法写作手法:常见写作手法:常见写作手法( (技巧技巧) )见后面所附四大类见后面所附四大类1313小类。小类。(2 2)手法揭示的)手法揭示的内容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3 3)所起的)所起的作用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内: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内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
5、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人寻味言近旨远。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后分,一问一答)(注意: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则什(注意: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则什么是回答的重点;且三个要点的顺序要根据具体题目的类型有机么是回答的重点;且三个要点的顺序要根据具体题目的类型有机组合。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写明白:此诗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组合。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写明白:此诗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么手法,表
6、达了什么感情。)【第三步】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第三步】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法。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重在列举)(重在列举)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景象)?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景象)?(需要描述画面内容,概括画面特点)(需要描述画面内容,概括画面特点)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7、 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样的情怀?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李 益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
8、琴埃。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清冷、幽静清冷、幽静 孤单、寂寞孤单、寂寞 解析:喧闹的环境又如何会有解析:喧闹的环境又如何会有“时滴枝上露,稍沾阶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下苔”如些细腻的感知?景语即情,把环境渲染得如如些细腻的感知?景语即情,把环境渲染得如些清冷、幽静,是为了表达孤单、寂寞的心情。些清冷、幽静,是为了表达孤单、寂寞的心情。 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
9、寓义)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古代诗歌的内容情感,主要有:古代诗歌的内容情感,主要有:忧国伤时忧国伤时: :卫国戍边、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忧卫国戍边、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忧愤,国破家亡的愤,国破家亡的“黍离之悲黍离之悲”,收复失地的渴求与喜悦,收复失地的渴求与喜悦等。等。民间疾苦民间疾苦:百姓被盘剥之苦、战争徭役之苦、税赋劳:百姓被盘剥之苦、战争徭役之苦、税赋劳作之苦等。作之苦等。思乡怀人思乡怀人:思念亲人、思念故乡、征战不归、身不由:思念亲人、思念故乡、征战不归、身不由己、天涯羁旅之愁等。己、天涯羁旅之愁等。咏史怀古咏史怀古:缅怀先贤、评判历史、借古鉴今、夕盛今:
10、缅怀先贤、评判历史、借古鉴今、夕盛今衰的感慨、抨击统治者不念国家安危和昏聩残暴等。衰的感慨、抨击统治者不念国家安危和昏聩残暴等。山水田园山水田园:常借助对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的描写,表:常借助对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对宁静和平生活的向往,或流露隐达对现实的不满,或对宁静和平生活的向往,或流露隐逸避世之情,或展示大自然的美好情趣,或寄托人生的逸避世之情,或展示大自然的美好情趣,或寄托人生的理想等。理想等。 边塞军旅边塞军旅: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或状写: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或状写边塞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或表现连年征战的残酷,或反映边塞戍边生活的单调
11、艰辛,或表现连年征战的残酷,或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或抒发对将军贪功启衅的冤情,或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或抒发对将军贪功启衅的冤情,或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独特的民风民俗等。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独特的民风民俗等。 赠友送别赠友送别:或依依惜别的留恋,或情深谊长的劝勉,或坦:或依依惜别的留恋,或情深谊长的劝勉,或坦诚自己的心志,或表达潇洒豁达的人生态度等。诚自己的心志,或表达潇洒豁达的人生态度等。 咏物言志咏物言志:常运用象征、托物言志等手法,表达悠然闲适、:常运用象征、托物言志等手法,表达悠然闲适、不慕富贵、坚贞不屈、不媚世俗、乐观豁达、高洁脱俗、豪不慕富贵、坚贞不屈、不媚世俗、乐观
12、豁达、高洁脱俗、豪放粗犷等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放粗犷等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爱情婚姻爱情婚姻:或表达对恋人的挚爱,或抒写对自由幸福的爱:或表达对恋人的挚爱,或抒写对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追求,或倾泻对负心人的怨恨,或抒发两地相思之情生活的追求,或倾泻对负心人的怨恨,或抒发两地相思之苦,或揭露控诉扼杀自由爱情婚姻的罪恶等。苦,或揭露控诉扼杀自由爱情婚姻的罪恶等。 宫怨类宫怨类:主要抒写宫女们宫廷生活的哀怨,或抒写孤独寂:主要抒写宫女们宫廷生活的哀怨,或抒写孤独寂寞、君恩失宠、流落异域的哀怨,或慨叹深宫花落、韶光易寞、君恩失宠、流落异域的哀怨,或慨叹深宫花落、韶光易逝、美人迟暮,或描写夜长难眠、漏尽
13、灯残、愁重如山的悲逝、美人迟暮,或描写夜长难眠、漏尽灯残、愁重如山的悲凉处境,或悲叹见花落而自伤、看子结而自哀的薄命等。凉处境,或悲叹见花落而自伤、看子结而自哀的薄命等。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 (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 )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括4 4类:
14、类: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怎样写)(怎样写)修辞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结构技巧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用典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用典记叙、议论记叙、议论抒情抒情描写描写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事、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选材;角度;选材;角度; 修辞;修辞; 顺序;顺序; 作用。作用。对比、衬托、渲染、象征、对比、衬托、渲染、象征、 抑扬、抑扬、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一般先叙事写景,后抒情议论一般先叙事写景,后抒情议论 起承转
15、合起承转合常见表达技巧知识梳理常见表达技巧知识梳理: 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重点掌握)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重点掌握) 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虚写(想象、联想或回忆、梦境)与实写(想象、联想或回忆、梦境)与实写; 运用修辞手法: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 3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用、典故、象征、铺陈、白描。象征、铺陈、白描。 4 4从景物的动静
16、角度来写: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静,以静写动。 5 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
17、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细节描写;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比喻、对比、夸张、夸张、比拟、借比拟、借代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铺陈、白描。第三种:抒情方式第三种:抒情方式1.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18、感2.2.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托物言志托物言志( (寓理于物寓理于物) ),借古讽今,用典抒,借古讽今,用典抒情,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高考常考)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第五种类型:语言炼字类(江苏卷尚未考过此类题目)第五种类型:语言炼字类(江苏卷尚未考过此类题目)常式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常式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
19、么字?为什么?变式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变式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孤,独,冷等)。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语(自,孤,独,冷等)。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炼虚词:数词,连词,副词等。炼押韵(平仄):调换词序炼虚词:数词,连词,副词等。炼押韵(平仄):调换词序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特别注意下面的另一种不同题型:特别注意下面的另一种不同题型:常式问: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
20、色?(着眼于全篇语言风格)常式问: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着眼于全篇语言风格)变式问: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变式问: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术。正确解答:一般从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语言特点类术语):含蓄、正确解答:一般从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语言特点类术语):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朴。 第六种类型:分析诗眼类第六种类型:分析诗眼类(或在全篇思想内容方面,(或在全篇思想内容方面,或在全篇结构形式方面)或在全篇结构形式方面) 常式问:诗中哪
21、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起什么常式问:诗中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作用? 变式问: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是全诗的关键?变式问: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为什么? 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具有统摄(总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具有统摄(总结)作用?为什么?结)作用?为什么? 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0分) 九日九日 杜甫杜甫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
22、在,干戈衰谢两相催!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注】【注】 竹叶:竹叶青酒。竹叶:竹叶青酒。(1)根据前两联,回答诗人当时的处境怎样。(3分)(2)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述。(4分) (3)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3答案 (1)孤独、老病、重阳登高而忧愁无法排解。(因病不能多饮酒而无心赏菊)(3分,每点1分) (2)他乡日落时分,黑猿声声悲啼,霜天秋晚,白雁南来(1分)的凄凉(1分)景象。渲染。(1分)以西沉的落日、凄清的猿啼、故乡南飞的白雁绘声绘色地渲染凄清之境。(1分)亦可答:对比。(1分)异乡之景与旧国之物的对比,黑猿与白雁
23、的色彩对比。(1分) (3)思亲怀乡、衰老催人(年老多病)的感伤、遭逢战乱伤时忧国的情怀。(每点1分)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分析时应关注“独”“抱病”“登”等词语和“重阳”节的特征。(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首先找出写了“日”“猿”“霜”“雁”景象,再推敲描写这些景象的修饰语的含义,可判断出景象特征,分析表达技巧应注意是写景的技巧。(3)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应抓住所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考虑作者、注释、标题等因素,当然要重点要分析每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江湖伟观 刘 黻柳残荷老客凄凉,独对西
24、风立上方。万井人烟环魏阙,千年王气到钱塘。湖澄古塔明寒屿,江远归舟动夕阳。北望中原在何所?半生赢得鬓毛霜!【注】刘黻,南宋爱国诗人,屡遭贬斥。国都陷落,毅然奔赴国难,为国献身。 1诗人在秋风萧瑟的季节登高望远,请从首句中找出能反映季节特征的意象。2第二联是怎样表现“伟观”的?请简要分析。3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残柳、老荷。2上句抓住“万井人烟”从空间上实写了都城繁华热闹的景象。下句抓住“千年王气”从时间上虚写了历史的深远,时空交错,虚实结合。3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孤独凄凉之情;诗人北望中原,收复无望的哀痛之情;诗人屡遭贬斥,半生潦倒,报国无门的沉郁哀伤之情。 3阅读下
25、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雪晴晚望雪晴晚望 (贾岛)(贾岛)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樵人归白屋,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却回山寺路,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闻打暮天钟。 【注】【注】 该诗写于贾岛长安应举落第,与该诗写于贾岛长安应举落第,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之时。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之时。 (1 1)后人认为这首诗歌体现了贾岛诗歌)后人认为这首诗歌体现了贾岛诗歌“清冷清冷”的特点,请从景物和情感两个角的特点,请从景物和情感两个角度作简要分析。(度作简要分析。(4 4分)分) (2
26、 2)这首诗妙在写景,请分析诗歌的写景)这首诗妙在写景,请分析诗歌的写景手法之妙。(手法之妙。(6 6分)分) (1)诗人选取薄暮雪霁天晴时分,出门远眺见遍山白雪,樵人初归,野草燃烧,断断续续的烟霭生于傲立的石松之间,空山寒寂,景物清冷;(2分)落第之后,栖身荒山古寺,空山独行,情感清冷(心灰意冷、凄凉、失落、苦闷)。(2分) (2)整首诗在写景上,远近结合远近结合,选择了“野火”“断烟”“危峰”等远景,也选择了溪水这样的近景; 动静结合动静结合,选择了“白屋”“寒日”“溪云”等静景,也选择“归”“下”勾勒出山间景物的生气和动态;俯仰结合俯仰结合,写了天上溪水上升腾的云朵,也选择了采樵人沿着羊
27、肠小道缓缓下山;明暗结合明暗结合,野火为明,断烟为暗,写出了景物时间推移变化;这首诗歌前六句全为望景,最后一联写清脆的钟声;视听结合视听结合,让诗歌的景物描写有声有色,余韵无穷。(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西塍废圃(宋)周密西塍废圃(宋)周密 吟蛩鸣蜩引兴长,玉簪花落野塘香。吟蛩鸣蜩引兴长,玉簪花落野塘香。 园翁莫把秋荷折,留与游鱼盖夕阳。园翁莫把秋荷折,留与游鱼盖夕阳。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2)诗的一、二两句表现了废圃的景色,请简要赏析其表现手法。(4分) (3)有人说,这首诗用词浅近清新,意境妙合自然,虽为“废圃”,却“
28、废”而不冷。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说明。(4分) (1)表达了作者对宁静(1分)、和谐、自然生活(1分)的喜爱之情。 (2)分别从听觉、视觉与嗅觉描绘景色。听觉:蟋蟀、蝉儿的鸣叫;视觉:玉簪花凋落一地;嗅觉:落花的阵阵香味。(2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动态的鸣蝉、蟋蟀,静态的玉簪花、夕阳。突出表现了废圃的幽静。(2分) (3)蟋蟀、蝉儿虽鸣叫于秋日,叫声宛转悠扬,充满生机(1分);玉簪花儿虽已零落,却仍能散发阵阵香气,清新怡人(1分);野塘中虽只有秋荷,但“留与游鱼盖夕阳”又让其充满了温情,夕阳的一抹红色,也给整幅画面笼罩了一层暖色(“温情”或“暖色”,意对即得1分):可见,虽是“废圃”,但“废而不
29、冷”。(1分)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眼儿媚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迟迟春日弄轻柔 南宋南宋 朱淑真朱淑真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概括上阕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2分) 请简要分析“云锁朱楼”中“锁”字的妙处。(4分) 词的下片是如何表现“春愁”的?(4分) 从清明前,面对风和日丽、花香怡人的春日从清明前,面对风和日丽、花香怡人的春日美景的愉悦(美景的愉悦(1分),到清明后,面
30、对落花飞絮、分),到清明后,面对落花飞絮、云雾压楼的郁闷惆怅(云雾压楼的郁闷惆怅(1分)。分)。 “锁锁”字运用拟人手法(字运用拟人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描分),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阴云密布、雾压朱楼的情景(写出了阴云密布、雾压朱楼的情景(2分),暗分),暗示了深闺女子郁闷(烦恼)的心情(示了深闺女子郁闷(烦恼)的心情(1分),意分),意味无穷。味无穷。 下片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的手法(下片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的手法(2分),通过对莺声、绿杨、海棠及红杏等美景的分),通过对莺声、绿杨、海棠及红杏等美景的描写,化抽象为具体,表达了词人隐藏在心中的描写,化抽象为具体,表达了词人隐藏在心
31、中的无限哀(春)愁(烦恼、惆怅等)(无限哀(春)愁(烦恼、惆怅等)(2分)。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巴丘书事巴丘书事 陈与义陈与义三分书里识巴丘,临老避胡初一游。三分书里识巴丘,临老避胡初一游。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未必上流须鲁肃,腐儒空白九分头未必上流须鲁肃,腐儒空白九分头 (1)首句中提到的“三分书”具体指哪部作品?首联在诗中起什么作用?(4分)(2)颔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3)结合全诗的内容,说说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3分)
32、古诗鉴赏古诗鉴赏(10分分) (1)三国志三国志(1分)。点题;交代写作缘起;分)。点题;交代写作缘起;暗示河山分裂(或暗示河山分裂(或“中原沦陷中原沦陷”的局面);为尾的局面);为尾联埋下伏笔(联埋下伏笔(“暗示河山分裂暗示河山分裂”1分,分,“点题点题”、“缘起缘起”、“伏笔伏笔”写出一个给写出一个给1分,给满分,给满2分为分为止)。止)。 (2)颔联运用拟人手法()颔联运用拟人手法(1分,写分,写“对偶对偶”不给不给分),并且视听结合(分),并且视听结合(1分),形象地写出了秋分),形象地写出了秋天的肃杀之景(或天的肃杀之景(或“暗示了战云纷乱、动荡不安暗示了战云纷乱、动荡不安的时局的时
33、局”,1分)。分)。 (3)表达了作者坎坷漂泊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坎坷漂泊的感慨(1分),报国分),报国无门(或无门(或“年老无成年老无成”)的哀叹()的哀叹(1分),忧国分),忧国伤时的情怀(伤时的情怀(1分)。分)。 7、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感皇恩出京门有感 李俊民 忍泪出门来,扬花如雪。惆怅天涯又离别。碧云西畔,举目乱山重叠。据鞍归去也,情凄切! 一日三秋,寸肠千结。敢向青天问明月。算应无恨,安用暂圆还缺?愿人长似,月圆时节。 (1)“杨花如雪”这写景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2)请简要说明这首词上阕的行文思路。(4分) (3)“一日三秋,寸肠千结”句运用了
34、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古诗词鉴赏(10分) (1)(3分)交代了离京的时间(即暮春)(1分);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凉气氛(1分);用杨花的纷乱如雪,烘托离京时心绪的烦乱(1分)。 (2)(4分)诗人先写离别时的情状(1分),接着写“忍泪”的原因(1分),再写前路的艰险(1分),最后写登程后的凄切心情(1分)。 (3)(3分)夸张、对偶;表现离愁之重、思念之苦以及与在京亲友们的情谊之深。 评分建议:修辞手法,1分,只答“对偶”不得分;答到“离愁之重、思念之苦”等意思即可。 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绵谷回寄蔡
35、氏昆仲 罗罗 隐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注】锦江在成都南,绵州在成都东北,绵谷在绵州东北。【注】锦江在成都南,绵州在成都东北,绵谷在绵州东北。(1)“前值东风后值秋前值东风后值秋”一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一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请简要说明。(2分)分)(2)颔联和颈联是如何融情入景的?请简要分析。()颔联和颈联是如何融情入景的?请简要分
36、析。(4分)分)(3)尾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尾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4分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1)借代;“东风”代指春天。 【评分建议】2分。修辞手法1分,简要说明1分。 (2)颔联写芳草“碍马”,白云“遮楼”,表达了诗人对锦江美景的依恋之情。颈联写山含恨,水悲歌,抒发了诗人告别锦江后的离愁别恨。 【评分建议】4分。每联分析各2分。 (3)点明思念友人的题旨;以景作结,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情韵悠长,余味无穷。 【评分建议】4分。每层2分;第二层,“以景作结”1分,简要分析1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回答问题。(10分) 鹧鸪天鹧鸪天 陆游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
37、尘事不相关。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 玉瀣:美酒。元:同“原”。 (1)这首词上片描写了哪些生活画面?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4分) (2)词的最后两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有何深意?它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6分 (1)答案 描写了词人读书、饮酒、竹林散步、卧榻看山等生活画面。(2分)表明词人喜欢过不问世事、超然物外的隐逸生活。(2分) 解析 本题属“鉴赏形象”题,需在把握
38、诗歌意象的基础上,分析词中蕴含的情感。注意答题范围是上片。 (2)答案 表面意思是本来知道上天另有一种心肠,不把英雄衰老当回事,实则是对统治者不重用人才,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3分)语意上正话反说,出人意料;感情上饱含悲愤,动人心魄。(3分) 解析 词人说自己贪恋这种旷达的生活情趣,任凭终老田园;随处都有使自己高兴的事物,何妨随遇而安呢?这几句可以说是旷达到极点也消沉到极点了,可是末尾陡然一转:“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这两句似乎是对以上所写的自己的处境作出了解释。词人说原先就已知道造物者之无情(他的心肠与常人不同),白白地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这是在怨天吗?是怨天,但也是在抱怨南宋统治者无心恢复中原,以致英雄无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