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师说》复习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劝学》《师说》复习学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劝学师说复习学案【精品文档】第 5 页劝学师说复习自学学案 编制:朱伟丽 审定:高二语文组自习目标:1. 朗读并熟练背诵两篇课文,能准确默写文中的重点句子。2. 回顾梳理文中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古今异义、通假字等文言知识。3. 口头翻译课文。4. 标记有疑问的地方。一、 “言”的积累1. 背诵课文,并完成下列名句默写(1) 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的观点是相同的。(2) 荀子劝学中,阐述个人只有经过博学和自省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两句是 , 。(3) 故不积跬步, 。(4) 蟹六跪而二鳌,
2、,用心躁也。(5)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_,_,_,_。(6)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_,_,_。”所描述的现象一样。(7)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8)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9)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正如师说中所说“ , ,或师焉,或不焉”,否则,就会像韩愈在师说中批判的对象一样:本末倒置,聪明人做出糊涂事来,
3、“ , 。”(10)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 , 。”2、重点实词解释划线的字的意思(1)木直中绳 (2)吾尝跂而望矣(3)声非加疾也 (4)假舆马者(5)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6)用心一也(7)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8)郯子之徒(9)官盛则近谀 (10)圣人无常师(11)师不必贤于弟子 (12)作师说以贻之3、 重点虚词说明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1)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蟹六跪而二螯 终日而思矣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某所,而母立于兹 军惊而坏都舍(2
4、)焉:风雨兴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且焉置土石犹且从师而问焉 未知生,焉知死圣心备焉 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3)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人非生而知之者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郯子之徒吾欲之南海,何如? (4)其: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5)乎: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其皆出于此乎?4、词类活用找出活用词语,说明如何活用的并解释词义(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2)君
5、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5)其曲中规 (6)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8)故木受绳则直(9)金就砺则利 (10)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11)用心一也 (1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13)而耻学于师 (14)孔子师郯子 (15)吾从而师之 (16)小学而大遗 (17)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5.古今异义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古义(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3)蚓无爪牙之利。 (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5)下饮黄泉。 (6)木受绳则直。(7)古之学者必有师。 (8)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9)吾从而师
6、之。 (10)今之众人。 (11)小学而大遗。 6.通假字找出通假字并解释(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2)知明而行无过(3)君子生非异也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或师焉,或不焉。 7、文言句式说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 用心一也。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4) 师不必贤于弟子。 (5)不拘于时, 学于余。 (6)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远矣,耻学于师 (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8)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8、 翻译句子(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二、 “文”的思索(1) 两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2) 两篇文章分别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3) 你从两篇文章中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4)从两篇文章中你可以挖掘到那些写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