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7页word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7页word文档.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精品文档】第 7 页文言文语句节奏的划分:一、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二、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三、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四、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五、“而”字后应该停顿。但“而”字在句中若起到下列作用
2、,那么就不能停顿,也就是说,“而”字不能和后面的词语分开读,应该连读。 1.“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形容词(或副词)与动词,即“形容词(副词)+而+动词”,这时前边的形容词或副词充当状语,起修饰后面的动词的作用,不能分开读。 2.“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两个动词,即“动词+而+动词”,那么而表示顺接,也就是说,前面一个动作发生了,后面的动作紧接着就发生了,这时“而”后面就不能停顿,应和后面的动词连续。 3.“而”连接词性相同的两个词语(即两个名词、两个动词、两个形容词),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这时“而”后不应该停顿。 4.“而”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
3、“就”或不译。六、节奏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的原貌。七、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八、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九、“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作句尾语气助词则不作停顿。十、停顿要体现关键词的管辖范围。十一、句式整齐的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朗读时可用相同的停顿来读,使语气语调一气贯通。文言文语句节奏划分三条规律: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主、谓、宾)。二、根据发语词、句首的语气词、关联词等虚词或总结性的词语来确定朗读节奏。三、语句倒装之处要停顿。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必须正确理解文意,因为这是确定文言文停顿节奏的前提。
4、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打好扎实的文言基础,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文言语感。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翻译:这时我想用一个词来描绘眼前的光景,竟然想不出来。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翻译:喜欢宴请客人,他的俸禄微薄,常常不使(俸禄)有剩余。这些句子停顿是根据上面节奏划分规律之三: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以使语意明显;和规律之六:节奏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的原貌。A.余幼时/即嗜学翻译: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B.断句应改为:益慕/圣贤之道翻译:二十岁成人以后,我更加敬慕古代圣贤的学说。C.无/鲜肥滋味之享翻译: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来享用。D.烨然/若神人翻
5、译:光彩照人的样子,如同神人。这些句子停顿是根据上面节奏划分规律之十:停顿要体现关键词的管辖范围。这里A项突出“年幼时”,所以在“年幼时”后停顿是对的;B项强调的是“益慕”,所以在“益慕 ”后停顿才对,再则,“圣贤之道”是一个完整的短语,不可分开,这项就错了;C项突出强调的是没有鲜嫩、好吃的肉菜,“无”后停顿是对的;D项是突出光彩照人的样子,所以“烨然”后停顿是对的。一、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 对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第二步就是按照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
6、的原则进行划分,这样一个句子最明显的朗读节奏就划分出来了。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这么一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确实知道没有徐公俊美”,分析句子的主干就是“我知道没有徐公俊美”,对应文言句中就是“臣知不如徐公美”,那么句子的主语就是“臣”,谓语就是“知”,“不如徐公美”就是“知”的内容,作“知”的宾语,按照主谓宾各成分间停顿的原则,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当然,可用这种方法划分的句子必须是主谓结构的句子。 二、按照“动宾/动宾”的形式划分 有些句子有主语、谓语、宾语,组成了主谓结构,但有些句子没有主谓结构怎么办?不急,那就再分析,采用第二种“动宾/动宾”的方法
7、进行划分。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这一句的朗读停顿,在这一句话中“率”是“率领”的意思,是动词,“妻子邑人”是“率领”的内容,作“率领”的宾语,“率妻子邑人”就是动宾结构。“来”是动词,“此绝境”是来的地方,是“来”的宾语,这也是动宾结构。综合全句来看,这个句子由两个动宾结构组成,所以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那长一点的句子怎么划分呢,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这一种方法是否适用?还是那句话,不急。现在我们再来作一下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够在市集上大声讨论我的过错,并能让我听到的,受到下等的奖赏”,动词就是“讨论”、“让听到”、“受到”这三个,而相
8、对于文言句子中的动词就是“谤讥”、“闻”、“受”三个,介词结构“于市朝”作“谤讥”的宾语,“寡人之耳者”作“闻”的宾语,“下赏”作“受”的宾语,这样的话,“能谤讥于市朝”就是一个动宾结构,“闻寡人之耳者”是一个动宾结构,“受下赏”也是一个动宾结构,那么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还是按照“动宾/动宾”的原则划分。 三、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 除了主谓结构的句子,动宾结构的句子外,还有一些表示意思转折的句子,就可以采用第三种划分朗读节奏的方法: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进行划分。如鱼我所欲也中“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这句话,“由是”领起下文“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
9、也”,“则”领起“可以辟患”,“而”领起“有不为也”,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再如“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就可划分为“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入则无法家拂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按照“而前则前”这个原则划分,朗读停顿就可划分为“入/则无法家拂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但也有句子,如“然则何时而乐耶”这句话,怎么划分呢?我们来看看:“然则”表示一种转折意思,后面的“何时而乐耶”是转折的内容,“然则”前面没有前一种意思的内容,这句话只是下句意思的转折,只有一层意思,属于一种单句,它的划分就只能是“则后”了。
10、 由此看来,按照“而前则前”原则进行划分的句子,它的内容必须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关系,它的前后两层意思必须同时出现,这样它的节奏划分才有可能是正确的,否则,这一原则就不是正确的了。 四、凭借语感,根据句意进行划分 还有些句子,以上三种方法都不可划分,那就只好采用凭借语感、根据句意的方法进行划分了。这是我提出的第四种划分方法。如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它的意思是“人常常犯错,但在这之后能够改正”,中间出现了语气的停顿,有了在说话时的歇气、换气,所以停顿也就自然明了,“人恒过/然后能改”。再如陋室铭中的这句“无丝竹之乱耳”,句子的意思是“没有音乐的噪音来扰乱我的清静”,“丝竹
11、之乱耳”是“无”的内容,全都是“无”的成分,所以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无/丝竹之乱耳”。 一、教学目标:1、 能正确的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2、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 加深对文言文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教学重难点:能正确的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三、教学冷热点热点:文言文中出现比较频繁的重点语句。冷点:四、教学设想1、教学方法讲授、讨论、练习2、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讲授方法,第二课时练习)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考纲考点初中1至6册中的文言文,重点是讲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让学生能准确的划分这些句子的朗读节奏,文言文的朗读停顿在中考中,往往是主观试题较多,难度
12、大,得分低,考试形式大多是选择题和划分朗读节奏。分值为2分。(二)、知能图谱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1、 主谓之间要停顿。2、 谓宾之间要停顿。3、 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4、 “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5、 关联词后面要停顿。6、 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三)、中考题例例1、下列语句中,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自|吾氏三世|居是乡B.而|乡邻|之生日蹙C.今其|室十无一焉D.非死|则徙尔(05年中考题)分析:A句中,“自”是一个介词,明显不能独立,后面必须跟上宾语,才能表示一个确切的意思。“自吾
13、氏三世”才是一个意义单位。所以A句的划分是错的。再看B句,“而”是一个转折连词,属虚词范畴无实义,因此它也不能独立。再说“乡邻之生”是一个偏正词组,应看作一个整体,不能拆开。C句的“今其室”也是一个偏正词组,表示一个相对独立的意义,中间不能拆开。正确的答案只能是按意义划分的D。例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2004年中考题)分析:句中的“不在”是一个否定合成谓语,应看作一个意义单位,因此不能分开。故是错的。的前后两句划分的标准不一,不能形成对偶,所以也是错的。句中的“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
14、”是两个用法相同的主谓词组,分别作两个“无”的宾语。而主谓词组在作句子成分的时候应看作一个整体,不能拆开,故C是错的。只有D是意义上的对偶,所以是正确的。例3、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04年中考题)这两个句子不是诗句,所以不存在对偶的问题,因此只能作意义上的划分。正确划法如下(当然还可以划得更细一些):(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由此可见,划分诗文的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如果是相连的诗句,还要考虑到上下句中词语的对仗,上下两句的节奏应该保持一致。如果是较长的一句话,则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
15、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划好之后再仔细地读一读,看是否顺口、顺畅。(四)、经典题例1、句首语气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如“至”、“夫”、“若夫”、“盖”、“故”、“惟”等,诵读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接。 2、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如: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可/以一战。 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如: 先帝/不
16、以/臣卑鄙。永之人/争/奔走焉。 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如: 其一犬/坐于前。(应为“其一/犬坐/于前”。) 5、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分原貌。如: 望晚/日照/城郭(句中“望晚”是“向晚”意,即接近黄昏之时,原句是主谓结构,如读成“望/晚日/照城郭”,就读出了另一种理解。) 瞻余马首/可也。 6、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如: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虞山”是山名,“王毅叔远”,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
17、美称。) 8、“也” “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 余闻之也/久矣。 洋洋乎/与灏气俱9、转折连词之后应有停顿。洋洋乎/与灏气俱/而不知其所穷。总之,相对完整的意义结构都需要相应的停顿。(五)、技巧突破一 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 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如: () 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 / 天将降大任于是 / 人也( B )所以 /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 / 不能( C )人恒 / 过
18、,然后 / 能改( D )出 / 则无敌国外患者,国 / 恒亡 ( 2004 年盐城卷)() 划分下边句子朗读的节奏,每个分句只划一处(用“ / ”表示)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004 年苏州卷) () 予 / 尝求 / 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 () 率 / 妻子 / 邑人 / 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二 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确定朗读节奏 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如“盖”、“夫”(读“ f ),往往在发语词后进行停顿,如: () 盖 / 一岁之犯死者 / 二焉 (捕蛇者说) () 夫 / 环而攻之 / 而不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三 根据句中起舒缓
19、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杂。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朗读节奏: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如: (7) 医之 / 好治不病 / 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 四 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确定朗读节奏 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如: (8) 若 / 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活板) (9) 而 / 山不加增 (愚公移山) (10) 然则 / 何时而乐耶 (岳阳楼记) (11) 故 / 自号
20、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 五 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初中阶段所选文言文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句:其一犬坐于前(狼)此句中对“犬”的理解最为关键:不能理解为“狗”,而是“像狗一样”,“犬”是名词作状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应在“其一”的后面才是正确的,即:其一 / 犬坐于前。 对下面这个类型句子的节奏划分也要遵循逻辑意义:然 / 得而腊之 / 以为饵 (捕蛇者说)。其实,划分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远不止这五种方法,而这五种方法也不是孤立使用的,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还是要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把握住其内在的逻辑意义。 附:例(
21、1 )的答案选 D ;例( 2 )的朗读节奏正确划分为:故 / 君子有不战,战 / 必胜矣。中考文言文节奏如何划分文言文朗读节奏是近几年中考考查的主要内容之一,考生失分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答题时无规律可依,心中自然无底。其实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1.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如:(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2)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3)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例(1)中的“而”是转折连词,例(2)(4)中的“若夫”“盖”“且”为语气助词。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须分开。如:(1)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
22、)(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例(1)中的“生日”是“生活一天天”的意思,与今义“生日”不同;例(2)中的“中间”是“中间夹杂”的意思,与今义“中间”不一样。朗读时,它们都必须断开。此外,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于是”,“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均属此类。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如:(1)池/非不深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3)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例(1)是主谓之间的停顿,例(2)(3)是谓语之间的停顿。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如:(1)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
23、死于安乐)例(1)中“先”后停顿,是为了强调忧在别人忧之前的主旨;例(2)中“出”紧密关联着整个句子,应停顿,以突出整个句子的意思。5.“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停顿。如:余闻之也/久(伤仲永)例句中的“也”作语气助词,在句中起舒缓语气和停顿的作用。6.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如:(1)其一/犬坐于前(狼)(2)必以/分人(曹刿论战)(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例(1)中“其”后省略了“狼”;例(2)“以”后省略了“之”;例(3)介词“为”的后面省去了宾语“桃花源中的人”,“为”后略停,以体现出宾语的省略。7.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如:(1)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24、(岳阳楼记)(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例(1)中的“岸芷”与“汀兰”,“郁郁”与“青青”是并列短语;例(2)中的“良田”“美池”“桑竹”为并列短语。8.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如:(1)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2)陈康叔公/尧咨/善射(卖油翁)例(1)“虞山”,山名。“王毅叔远甫”,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例(2)“陈尧咨”,谥号康叔。“公”,旧时对男子的尊称。因为陈是欧阳修的前辈,因此名字与谥号合称,表示尊重。总之,文言文停顿节奏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但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必须正确理解文意,因为这是确定文言文停顿节奏的前提。希望同学们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打好扎实的文言基础,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文言语感,这样,才能轻松地掌握好文言文节奏的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