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列传》导学案完美版共10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3881386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仲列传》导学案完美版共10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管仲列传》导学案完美版共10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仲列传》导学案完美版共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仲列传》导学案完美版共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管仲列传导学案完美版【精品文档】第 10 页管仲列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汇、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基础知识“五个五”:5个实词、5个虚词、5个句式、5种特殊用法、5个句子。)2、通过朗读、分析,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3、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观及客观原因。读其书想见其为人:从管仲看司马迁。【学习重难点】1、通过朗读、分析,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2、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预习感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管仲1、管仲其人 管仲,名夷吾,字仲,颖上(今属安徽)人,春秋初齐国政治家。辅佐齐

2、桓公,成就千秋霸业,司马迁说:“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2、施政策略 内政方面:通货积财,主张“顺民心”,主张发展经济,改革图强,提出“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著名观点。推行兵民合一的军事制度,为后世创造典范。 外交方面: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号令天下诸侯。伐楚责茅,维护周朝尊严;北征山戎,平定北方边患。3、管子著作 一部管子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典籍中不多见的经济著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农业和经济状况的珍贵资料。管子名言:“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4、后人评价(1)孔子论管仲:“管仲相桓公,霸诸

3、侯,一匡天下,民至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是说,假如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头发,左开衣襟,成为蛮人统治下的老百姓了。(2)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学习过程一、朗读课文,正音断句。颍( )上人也 小白立为桓( )公 一匡( )天下尝与鲍叔贾( ) 分财利多自与( )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召( )忽死之 与俗同好恶( ) 仓廪( )实而知礼节召( )公之政 曹沫( )之约 语( )曰匡救其恶( )二、反复诵读,解词译句。(一)补充注释1关于“召忽死之”:管仲与召忽同为公子纠的辅臣,公子纠与其弟公子小白争王位而死以后,召忽殉主自杀。(说苑载:子路

4、问于孔子曰:“昔者管仲欲立公子纠而不能,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是无仁也。”孔子曰:“召忽者,人臣之材。不死则三军之虏也,死之则名,闻于天下矣,何为不死哉?管子者,天子之佐,诸侯之相也。死之则不免于沟渎之中,不死则功复用于天下,夫何为死之哉?”)2论卑而易行:政令平易符合民情,故而易于推行。论,政令。卑,低下,指平易符合下边的民情。3关于“桓公伐蔡”:少姬(即蔡姬,蔡国送给桓公的宫女)曾荡舟戏弄桓公,制止不听,因怒,遣送回国。蔡君将其改嫁,所以桓公怒而攻蔡。4关于“桓公伐燕”:齐桓公二十三年,山戎(北狄)伐燕,燕告急于齐,桓公因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还。燕庄公感激,送桓公而进入齐境。桓公说:“吾非天子

5、,诸候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无礼于燕。”于是分沟割燕君所至之地给了燕国。管仲提出让燕君重修召公之政,纳贡于周。(召公,是燕国的始祖,周成王时为三公)5关于“曹沫之约”:齐桓公五年,伐鲁,鲁将曹沫三战三败,鲁庄公请献遂邑求和,桓公许,与鲁会柯而盟。将盟,曹沫以匕首劫持桓公于坛上,威胁桓公归还“鲁之侵地”,桓公先是被迫答应,继而“欲无与鲁地而杀曹沫。”这时,管仲劝桓公不要图一时“小快”而“弃信”于诸候,“失天下之援”。于是尽“与曹沫三败所亡地于鲁”,“诸候闻之,皆信齐而欲附焉”。6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语出管子牧民。与,给予。7关于“孔子小之”:论语有如下记载:子曰:“管仲之器(器量)小哉!”或曰:

6、“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三处藏钱币的府库),官事不摄(兼任。言管事的仆人很多,一人一职,没有兼职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树立)塞门(照壁),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一种奢华的台子),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8关于“语曰”:古语说。后面的话是孝经中的名言。(二)重点实词(重点记忆)1鲍叔终善遇( )之2一匡( )天下3分财利多自与( )4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5知我不羞( )小节而耻( )功名不显于天下也6以区区( )之齐在海滨7四维( )不张,国乃灭亡8上服( )度则六亲固9修( )召公之政10因而信( )之11孔子小( )之12而不

7、勉( )之至王(三)重点虚词(要掌握意义和用法)1以:齐桓公以霸 / 鲍叔不以我为贪2而: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 故论卑而易行3乃: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 乃称霸哉4之:下令如流水之原 / 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5于: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 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四)重点句式(明确是什么句式并会翻译)1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2任政于齐。3齐桓公以霸。 4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5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五)翻译句子(注意句式、重点词)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3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4其为政也,善因

8、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5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三、走进文本,探究内涵。(一)请分别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二)从课文前两段来看,管仲对鲍叔牙是一种什么感情?你的依据是什么?(三)请你分析第二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照应了上文的哪一句话?(四)从这篇传记看,管仲能取得从政的极大成功,原因有哪些?(五)这篇传记,篇幅不长,但是既勾勒了管仲的生平,也使管仲的为人、从政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为什么?(六)从全文来看,司马迁对管仲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说出你的依据。四、研读文本,交流心得。(一)司马迁说:“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今天,我们读司马迁之书管仲列传,也请想见

9、一下司马迁的为人,窥视一下司马迁的内心世界。提示:清代的李晚芳在其读史管见中有云:“太史遭刑,不能自赎,交游莫救,故作此传,寄意独深,使当时有知管仲之鲍子知之,或可劝君解免。多鲍叔之知人,情见乎辞矣。故落笔时,有不胜望古遥集之悲,反复抑扬,又有笔欲住而意不住之妙。”(二)司马迁将管仲和晏婴合传,这其中有没有深层用意?五、课堂检测,当堂巩固。(第一套)1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终善遇之 善:很好地B鲍叔遂进管仲 进:举荐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知:了解D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 修:修建12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鲍叔知其贤 / 其为政也B管

10、仲富拟于公室 / 乃设九宾礼于庭C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D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为言 B少时常与鲍叔牙游C鲍叔不以我为无耻 D通货积财,富国强兵14以下句子编成四组,全都表现鲍叔“能知人”的一组是( )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故论卑而易行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A B C D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后来家业非常富足,有“三归”、“反坫”,可齐人并不认为他奢侈。管仲的子孙在齐国享受世禄,十几代有封

11、邑。B管仲早年和鲍叔经商,老是赔本,做了齐国的相之后,才慢慢展露了他的才华,他利用地处海滨的便利,发展经济,使齐国强大起来。C齐桓公做公子时与公子纠是对手,但他即位后却能重用公子纠的亲信管仲,可见其心胸开阔,难怪他最后能成就一代霸业。D鲍叔牙这个人不太优秀,但他善于识别人才,以至于在管仲被重用后,天下人并不怎么看重管仲,而是赞美鲍叔牙能知人。16把前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3分)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2分)(第二套)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合诸侯,一

12、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合:会盟。B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 贾:做买卖。C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多:赞美。D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次:排列。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C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D故论卑而易行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或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而管仲辅佐公子纠,公子纠死后,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尽心竭力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B鲍叔牙知道管仲穷困且有年老的母亲需要供养

13、,就经常给他财物接济,鲍叔牙给处在逆境的管仲以理解和支持,管仲亦视鲍叔牙为知己,二人友情,世称“管鲍之交”。C管仲相齐,能够顺应民心,利用海滨的有利条件,发展经济,聚集财物,使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取得了突出政绩。D管仲通货积财,富可敌国,国人不以为奢侈,这是因为他善于治理国家,在他死后,齐国不改变他的政策:保持了强国地位。14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迁一段话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为管仲作传,重在论其轶事,关于管仲辅佐“齐桓公以霸”的具体情形,多见于史记?齐太公世家,这是史记一书运用互见法的一个实例。B管仲辅佐桓公,“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内政、外交功名垂著,使桓公成为春

14、秋时期一代霸主。对此,司马迁对一代名相管仲给予高度评价。C“管仲富拟于公室,齐人不以为侈”,然而,孔子轻看管仲其人,主要原因是管仲奢侈浪费,与孔子一贯提倡的节俭精神不相吻合。D司马迁认为,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这是治理国家的道理。管仲治国的突出之处在于“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恰当处理了君臣关系。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4分)(2)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4分)六、课后阅读,拓展提升。阅读下列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

15、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忄矍 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屈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悟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者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

16、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吾读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欣慕焉。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语及之,即危言 危言:危险的言论B、晏子出,遭之涂 涂:道路C、其后夫自抑损 抑损:谦卑,不自满D、世多有之,是以不论 论:选择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婴虽不仁,免子于厄

17、B、 何子求绝之速也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D、 余虽为之执鞭,所欣慕焉 然则废衅钟与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13、对下列各句中“其”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而归,其妻请去 称代前文的“御者”。B、今者妾观其出 称代前文的“晏子”C、其后夫自抑损 称代前文的“御者之妻”。D、详哉其言之也 称代前文的“晏子春秋”。1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晏子爱贤及谦逊品格的一组是( )解左骖赎之,载归 何子求绝之速也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拥大盖,策驷马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晏子荐以为大夫A、 B、 C、 D、15、下列对原文有关

18、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晏子是春秋时齐国名相,奉事齐灵公等三位国君,他节俭力行,生活朴素;在朝中说危言,行危行,在诸侯中很有名气。 B、越石父被抓,晏子将他赎出来,越石父回来之后,不但没有表示感谢,还提出要与晏子绝交,晏子大惊,又感到不理解。A、 晏子的驾车人驾车时扬扬自得,与晏子的神态形成鲜明对比,回家遭妻子的指责,有了改变,晏子于是推荐他担任大夫。 D、司马迁推荐晏子,表示倘若晏子在世,非常乐意当他的驾车人,这既表现了他对晏子的无限敬仰,也包含着深沉的感慨。16、翻译上面文言文中的有关句子。(5分) 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译文: (2分) 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

19、故次其传。译文: (3分)参考答案 二、反复诵读,解词译句。正语音 yng hun kung g y xio sho w ln sho m y 重点实词 1、对待 2、纠正 3、给 4、不才,没有才华 5、意动用法,“以为羞” 意动用法,“以为耻” 6、形容小 7、纲纪,纲领 8、遵循,遵守 9、施行 10、使动用法,“使守信” 11、意动用法,“认为(器量)小” 12、劝勉重点虚词 1、介词,凭借 / 动词,以为 2、连词,表转折,却 / 连词,表因果,可不译 3、副词,就 / 副词,只,仅 4、动词,往,到 / 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5、介词,在 / 介词,到重点句式

20、 1、被动句,无标志 2、介宾短语后置3、介词宾语省略4、被动句,“见于”式5、被动句三、走进文本,探究内涵。(一)管仲其人(管仲全接触)、管鲍之交(五知管仲)、内修美政(内政顺民)、外交策略(匡助桓公)、评价管仲(褒贬管仲)(二)感激之情。“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等发自肺腑之语,表现出管仲对鲍叔的无限感激之情。(三)表现鲍叔的宽容大度,表现管仲敢于自我剖析的可贵,表现管仲的多方面人格,表现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第二段照应了上段“管仲贫困不以为言”。(四)三个方面的原因:鲍叔的推荐、桓公的宽容大度、管仲的非凡才华。三者应该说是缺一不可的。(五)仅用103字就概括了管仲的生平,语言凝炼传神,介

21、绍管仲的为人,采用了管仲自述的形式,介绍管仲从政分内政和外交两个方面,条理清晰,以上种种充分表现了司马迁高超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六)司马迁对管仲的才干充满敬佩之情,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他的愿望,他也同样渴望能够像管仲那样为国家效力。四、研读文本,交流心得。(一)从史记中尤其是从管仲列传等传记中可以看出司马迁的思想应该是主张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对宽容荐贤的仰慕;对为国建功的倾慕、敬仰与渴望;对超世之才的敬佩。(二)管仲与晏婴都是春秋是齐国的贤相,应该是司马迁将两人合传重要理由。两人都有过人之才,而管仲生活奢侈傲慢,晏子却俭朴谦逊,形成鲜明对照,因此有人说,将两人合传,表明司马迁对管仲略有

22、微词。课文译文: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时曾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很有才能。管仲生活贫困,常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对他很好,不把这种事对外说。后来鲍叔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立为齐桓公,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起来了。鲍叔于是向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执掌齐国的政事,齐桓公的霸业因此得以成功,多次会盟诸侯,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安定天下),都是根据管仲的计谋。管仲说:“我当初不得志的时候,曾经和鲍叔一起经商,分财利时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是由于生活贫困的缘故。我曾经为鲍叔办事,结果使他更加穷困,但鲍叔并不认为我愚笨,知道这是由于

23、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免职,但鲍叔并不认为我没有才干,知道我是由于没有遇到好时机。我曾多次作战,多次都战败逃跑,但鲍叔并不认为我胆小,知道这是由于我还有老母的缘故。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他而死,我被囚禁起来受屈辱,但鲍叔并不认为我不知羞耻,知道我不拘泥于小节,而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为羞耻。生我的是父母,但了解我的却是鲍叔啊!”鲍叔在推荐管仲辅佐齐桓公之后,甘愿身居管仲之下。鲍叔的子孙世代都在齐国享受俸禄,十几代人都得到了封地,往往都成为有名的大夫。所以天下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却称颂鲍叔能够识别人才。管仲在齐国执政任相,使地处海滨的小小齐国流通货物,积聚财帛,富国强兵,办事能够与

24、百姓同好恶。所以他说:“仓库充实了,人才知道礼仪节操,衣食富足了,人才懂得荣誉和耻辱。君主如能带头遵守法度,那么,父母兄弟妻子之间便会亲密无间。礼义廉耻得不到伸张,国家就要灭亡。国家颁布的政令像流水的源泉一样畅通无阻,是因为它能顺应民心。”因为道理浅显,容易实行。百姓所要求的,就顺应他们的愿望提供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顺应他们的愿望抛弃它。管仲为政,善于转祸为福,把失败变为成功。他十分重视荣辱的选择,谨慎地选择得失利弊。桓公实际上是由于怨恨少姬,南下袭击蔡国,但管仲却借这个机会,责备楚国不向周天子进贡包茅。桓公实际上是北伐山戎,但管仲却借这个机会,命令燕国恢复召公的政令。桓公在柯地与鲁国会盟

25、,后来又想违背同曹沫的盟约,但管仲借助这个盟约使桓公建立了信义,因此诸侯都来归附齐国。所以说:“懂得给予就是索取的道理,这是治理国政的法宝。”管仲的财富足以和公室相比,他有三归高台,又有反坫,但齐国人并不认为他奢侈。管仲死后,齐国仍然遵循他制定的政令法规,常比各国诸侯都强大。经过一百多年以后,齐国又出现了一位晏子。太史公说:管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但孔子却小看他莫非认为周朝的统治已经衰微,桓公既是贤君,而管仲不劝勉他实行王道,却辅佐他称霸吗?孝经说:“鼓励并顺从好的,纠正并制止不好, 因而君臣上下就能相亲”。 这难道不是说的管仲吗?五、课堂检测,当堂巩固。(第一套)答案:11D 12B 13C

26、14A 15C四、16(1)管仲既被录用,在齐国执掌政事,齐桓公因此称霸,多次盟会诸侯,安定天下,这全是管仲的谋略。(2)知道我不为小节感到羞耻,却为功名不能在天下显扬感到羞耻。(第二套)答案:11D(“次”意为“编次、编列”)12C(以,介词,一作“凭借”,一作“因为”。 A为,介词,替 B见,介词,被 D而,连词,就)13D(“通货积财”是指治理国家,不是说管仲自己聚敛财富。)14C(孔子轻看管仲,主要是认为管仲不勉桓公辅周室而佐桓公争霸权。)四、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15(1)我被囚禁而忍受耻辱,鲍叔不认为我是无耻之徒,他知道我是不因小节失误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感到耻

27、辱。(2)难道是因为周室衰微,桓公贤明,管仲不勉励他扶持周室却辅佐他称霸吗?六、课后阅读,拓展提升。11【解析】A.危言:正直的言论 【答案】A12【解析】A于;从;B何:为什么;D.的事;C然:可是,连词;这样,代词。【答案】C13【解析】C.“其”指代“其妻请去”这件事。 【答案】C14、【答案】A15【解析】晏子进内室没有告辞,让越石父久等。是“无礼”。 【答案】B16文言翻译 (1)是知己却还对我这样没有礼貌,本来不如在牢狱之中. (2)我已经读了晏子著的书,又想看看他做的事,所以写到他的传记.【参考译文】晏婴宇平仲,是春秋时期刘国莱地夷维邑人。奉事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因为节俭

28、,身体力行,在齐国被认人尊重。他担任齐国宰相之后,吃饭每顿不吃两种肉,姬妾不穿丝织物。他在朝庭上,国君有跟他说话,他就直言回答;国君没有跟他说话,他就直道而行。国家有道,就服从命令去做事;国家无道,就衡量命令,酌情而行。因此连续三朝在诸侯中闻名。 越石父是贤人,不幸被抓进牢狱,晏子出门,在路上遇见了他,当即解下马车左边的马将他赎了,载回来。到了家。晏子没有跟越石父告辞,就走进门去,过了很长时间他才出来.越石父提出要与晏子绝交。晏子大惊,整顿衣冠,表示道歉,说:“我虽不仁,不过刚把你你灾难中救出来,为什么你这么快就提出绝交呢?”越石父说:“不对。我听说,君子不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受到委屈,而在了解

29、自己的人那得到伸张。刚才我在牢狱中,是因为人们不了解我。您已经了解我把我赎出来,这就知己;是知己却还对我这样没有礼貌,因此不如在牢狱之中。”于是,晏子请他进去,奉为上客。 晏子任齐国宰相,坐车出门,他的驾车人的妻子从门缝里暗中观看丈夫。她丈夫替宰相驾车,上面遮着大伞盖,手里鞭策着四匹马,福气扬扬,非常得意。不久驾车的人回家。他的妻子就提出要离去,驾车的人询问缘故,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担任齐国宰相,在诸侯中名声传扬。今天我看他出门,神思深沉,常常表现出自我谦抑的样子。现在你身高八尺,只是当人家的驾车人,可是你的心里自以为很满足,所以我提出离去。”这件事过后,丈夫就也很谦虚了。晏子感到奇怪

30、,就问他原因,驾车人把事情告诉了晏子,晏子就推荐他担任大夫的官职。 太史公说:我读了晏子春秋,其中所记载的内容真是详细啊。我已经读了晏了著的书,又想看看他做的事,所以写到他的传记,至于他的书,世人大都有,因此不选入,只是选晏子的一些未见记载的事迹。 假使晏子还在世,我即使是替他驾车,也是非常令人高兴仰慕的。不论何时,都要尽可能让思考与反省预见到突发的激情,这于审慎者可轻而易举做到。心烦意乱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意识到这一点。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下决心不再使之加剧。有了这种高明的防范,就能很快终止怒气。要懂得制怒之法,且止息于当止之时:奔跑时停下来最难;狂怒时保持头脑清醒也一样难。过分激动,不论程度高低,都会影响理智。一旦对发怒有了这种警醒,就不会使你因怒气而失控,也不会使你损害良好的辨别力。谨慎地驾驭情绪,就能很好地控制它。你将是马背上第一个理智的人。智者最没有耐性,因为学识减少了他们的耐心。知识渊博的人很难被取悦。俄庀泰特斯告诉我们,生活最重要的准则在于懂得如何忍受一切。他认为这是智慧的一半真谛。容忍愚蠢需要极大的耐心。有时最令我们痛苦的人正是我们最依赖的人,这帮助我们战胜自我。耐心能带来无可估量的内心平静;而内心平静是世间的福祉。不懂得如何容忍他人的人如果还能忍受他自己的话,就应当独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