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长亭送别》导学案(教师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长亭送别》导学案(教师版).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资料长亭送别导学案(教师版).长亭送别导学案王实甫【学习目标】 1 欣赏文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2 鉴赏富于文采的曲词。 3 鉴赏崔莺莺的形象。 【学习重点】 欣赏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学习难点】 艺术形象崔莺莺的典型意义 课前预习案一、关于元杂剧1、定义: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元杂剧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13世纪后半期-14世纪)。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等。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汉宫秋、倩女离魂、梧桐雨等。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元杂剧的基本特点:2、剧
2、本的构成:唱(演唱)、科(动作或表情)、白(说白)。 唱即唱词;白即说白,是戏剧人物语言,是我们鉴赏的重点;科即科介,就是舞台说明,指示人物动作和表情。 3、杂剧分四折一楔子。楔子相当于序幕,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曲牌类似于词牌,和曲子的内容无关,只规定曲子的韵律、格律、字数、句数,一韵到底,一人主唱。4、唱词和演唱特点:元杂剧的核心部分是唱词。每一折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并一韵到底,所以说“折”也是音乐单元。四折可以选用不同的宫调。元代流行的宫调有九种:仙吕宫、南吕宫、正宫、中吕宫、黄钟宫、双调、越调、商调、大石调。这些宫调的调性即音乐情绪各有不同,四折之中宫调的变化,
3、也是同剧情的变化相对应的。(1)曲调:乐音七声,即宫、商、角、变徵、徽、羽、变宫。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余称“调”,合称“宫调”。元杂剧常用“五宫四调”,即正宫、中吕宫、南吕宫、黄钟宫、仙吕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合称“九宫”。长亭送别用正宫,其声情“惆帐雄壮”。正宫联套形式为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小梁州、么篇、快活三、朝天予、煞尾等。 (据王力汉语诗律学)(2)曲词:押韵,平仄通押,一韵到底,用韵较密。对仗,常用对句,不计平仄,形式多样。曲文中多衬字。 5、宾白:元杂剧以唱为主,以白为宾,所以说白称为“宾白”。其中又有散白和韵白之分,前者用当时的口语,后者用诗词或顺口溜的韵
4、文。宾白既可以穿插在各支曲子之间,也可以插在一支曲子之中(称为“带白”)。它不仅用于叙事,还可用于除主角以外人物的抒情,对于表现剧情和人物性格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有“曲白相生”的说法。宾白:“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言其明白晓畅也。”“北曲中有全宾全白。两人对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 (徐渭南词叙录、单宇菊坡丛话)6、科范:简称“科”,在剧本中表示舞台效果和演员所要做的动作、表情等。科介:“相见、作揖、进拜、舞蹈、坐跪之类,皆谓之科”,“以科字作介宇,非科介有异也”。 (徐谓南词叙录)7、角色:元杂剧的角色,可分为旦、末、净、外、杂五大类,每大类下又分基若干小类,以此把剧中人物分为若干类型,
5、以便于带有程式化的表演。 8、元杂剧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 9、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10、元曲五大剧作家及其代表作: 关汉卿: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 郑光祖:倩女离魂 马致远:汉宫秋 白 朴:墙头马上、梧桐雨 王实甫: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 二、字词积累 1.注音玉骢( ) 訰訰( ) 金钏( ) 笑靥( ) 搵做( ) 挣揣( )谂知( ) 玉醅( ) 白泠泠( ) 筵席( ) 余荫( ) 蹙眉( ) 狼藉( ) 憔悴( ) 暮霭( ) 胸臆( )2.字形识记 倩疏林 婧才 靓丽 靖边 菁华 腈纶 眼睛 萋迷 凄凉 今宵 云
6、霄 挣揣 惴栗 思维 维护 敝衣 遮蔽 舞弊 狼藉 书籍 3.词语识记 筵席:宴饮的酒席。 蹙愁眉:皱着眉头。蹙:皱、收缩。 杯盘狼藉:指饮宴后乱七八糟的样子。藉:践踏,凌辱。 金榜:古代科举殿试录取时,发榜公布的文告。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容不好看,精神不振。 胸臆:文中指胸膛,亦可指心里的话或想法。 三、整体感知,划分结构层次。 1、课文中出现了那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讲的是件什么事?(1)张生、崔莺莺、红娘、老夫人、长老。(2)主要人物是崔莺莺、张生。写的是张生赴京赶考,莺莺送别的故事。2、试划分课文的段落层次,并为每一幅画面找一句唱词来概括画面主题。【点拨】课文所选部分可分为四幅画面:
7、赶赴长亭、长亭饯别、临别叮嘱、目送别离。(1)赶赴长亭抒离别之苦(表现崔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2)长亭饯别表难言之屈(主要刻画崔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崔莺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3)临别叮嘱叙恐弃之忧(主要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4)目送离别写别后之痛(描写崔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
8、车儿如何载得起?课堂探究案一、阅读文章第一部分,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端正好一曲是化用谁的诗词? 化用范仲淹苏幕遮(上阕):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2端正好一曲所写的环境在文中有何作用?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崔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后二句自问自答,采用夸张手法表现了崔莺莺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限感伤的心境。3滚绣球中哪些词极力体现出主人公难分难舍的心情?每一句都有:迟、疾、难系、挂、迍迍、快快、早、松、减等。4叨叨令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用了几个叠词?这种手法和这些叠词的运用有何艺术效果?采用了排比手法。
9、用了五个叠词。排比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了音节和声韵的回环流转,产生了“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二、阅读文章第二部分,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从夫人的说话来看,她是怎样一个人?贪图富贵权势的势利的贵族。2脱布衫中也有环境描写,这里有何作用?渲染张生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凄凉之情。3“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一句采用了什么手法?与李清照的哪一诗句表情达意的手法相同?采用了夸张手法,意思是说因为离愁别恨而消瘦了。与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手法相同。4“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表现了崔莺莺怎样的思想感情?珍惜爱情,轻视功名利禄。5满庭芳中用了几个典故?其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运
10、用了两个典故。运用孟光献饭的典故,是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体贴之心;运用“望夫石”的典故,是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爱之深切。6“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一句化用的是谁的诗句?化用范仲淹的苏幕遮(下阕):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7“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这个典故出于何处?用此典故表明了怎样的意思?语出苏轼满庭芳词。表明了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痛恨。三、阅读文章第三部分,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夫妻赠诗表现了二人怎样的心情?崔莺莺告诫张生切勿忘记她;张生则发誓永无别恋。这充分展示了二人深厚的情谊。2怎样理解耍孩儿中的典故?“红泪”借王嘉拾遗记的
11、典故,司马青衫借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表现主人公因离别而生的伤心之情。“伯劳飞去燕西归”则用牛郎织女的典故表现两人缠绵难舍的心情。3五煞表明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对张生的生活的关心,千叮万嘱,真情自现。4二煞中所用是几个典故?这些典故的作用是什么?三个典故,见课本。其作用是表明崔莺莺对张生的担心。四、阅读文章第四部分,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一煞中再写环境,其作用是否与先前所写相同?稍有不同,这里是表现崔莺莺目送张生远去时那种凄怆悲苦的眷恋之情。以所见之物,写内心深藏之情。2收尾中写残照其含义是什么?以“残照”表现内心的怅惘失意之情。五、如何理解莺莺这一人物形象?莺莺是一名敢于追求婚姻自主和幸福爱
12、情生活的多情钟情的女子。本折一方面描写了莺莺依依不舍的痛苦之情,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莺莺重情轻利的思想。她为离别而悲啼愁苦,痛极之际,竟埋怨张生忘旧情而轻远别。这种埋怨正是爱极痛极的一种变态心理,是一种深情的痴语。莺莺既倾诉着内心的万种离愁、无限幽思。又流露出怕被遗弃的痛苦心理。此时此刻,莺莺该有多少肺腑之言要说,然而她对“怜取眼前人”的临别赠言,其实正是她内心隐忧的曲折吐露,也是当时社会中司空见惯的身荣弃妻的悲剧在莺莺心灵上的阴影的反映。在莺莺看来,状元及第并不值得羡慕,最重要的是夫妻并蒂相守。而事实上张生应试是被逼的,他们的分离乃是封建势力的压迫所致。因此莺莺发出了对封建势力的怨恨。莺莺还进一
13、步把怨愤指向那可恶的名利思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世俗的名利观念造成了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而莺莺却对这种虚名微利表示了极大的蔑视与痛恨,这就把莺莺的思想感情由一般的离别之苦,推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文学家、诗人郭沫若曾经说过:文艺母亲的女孩儿里,“要以西厢最完美,最绝世了。西厢是超过时空的艺术品,有永恒而且普遍的生命。”王实甫就活在他的西厢里。六、西厢记的语言展现了怎样的特色?1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心理。 全折运用了比喻、夸张、用典、对比、对偶、排比、反复、叠音、设问等多种修辞方法。特别是巧用夸张,与比喻、用典、对比等结合,因情随物而设。例如,“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
14、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夸张地表现感情折磨下的身心交瘁;“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五岳低”都是夸张兼比喻,写离别之情,达到愁极恨绝、无以复加的地步;“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用了“红泪”和“青衫泪”两个典故,是夸张兼用典,形容伤心之至;“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是夸张、比喻和对比,以厌酒表现愁苦至极。作品中的夸张描写,大都将人物感情寄附于客观事物,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叨叨令一曲,将“车、马,被、枕,衫、袖,书、信”这些常用词带上“儿”字,加上一
15、些叠音形容词,如熬熬煎煎、昏昏沉沉之类,用排比句巧妙组合衔接,并间以反复的感叹,造成音韵的回环往复,产生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把莺莺柔肠百结的离别苦痛写得哀哀切切,见情见态。莺莺那种如泣如诉、呜呜咽咽的声气口吻,宛然在侧。 融古代诗词与民间口语为一体。 作者善于把典雅凝练的古代诗词与通俗流畅的民间口语融为一体,从而形成清丽华美、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 作品融入了不少古代诗词的语句,其特有的语义、情味和表达效果与剧中语境相契合,增添了语言的文采和表现力。例如,端正好中的“碧云天,黄花地”,化用范仲淹苏幕遮词中“碧云天,黄叶地”语句,并取其秋景凄凉的意境,以烘托送别的凄冷氛围;朝天子中的“蜗角虚名,蝇
16、头微利”,引用苏轼满庭芳词原句,形象地表现莺莺珍重爱情、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耍孩儿中“未饮心先醉”,化用柳永诉衷情近词中“未饮心如醉”之句,一字之易,更加夸张,语意更加沉重,表现了莺莺饯别时的极端愁苦。 作品还融入了大量运用民间口语,吸收了不少的方言词和俗语,而且善于将民间口语加工为富于文采的文学语言。例如滚绣球一曲的语汇、语句都具有民间口语的风格,可以说是口语的韵律化,通俗自然、生动活泼而又富于文采。 七、讨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歌颂真诚的爱情,表现反封建、轻名利的思想。课后巩固案1、下列四项均有错别字,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A )A、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婧疏林桂住斜辉。B、我这里青鸾有信
17、频需寄,你确休“金榜无名誓不归”。C、到京师服水土,乘程涂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D、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义,怜取眼前人。2、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组是(C )A、忳忳(行动迟缓的样子) 破题儿(开始,起头) 弃掷(遗弃) 靥儿(笑脸)B、揾做(用手指按) 煞强如(远胜过) 谂知(深切体会,深知) 口占一绝(即兴作诗)C、就里(内中的实际情况) 赓续(继续) 玉醅(美酒) 泠泠(清淡)D、栖迟(留恋) 只索(只好) 余荫(多余的荫凉) 推壶(假装整理)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B ) A、同样辛辛苦苦努力一年,有些同学在期末考试中获得优异成绩,兴高采烈;而有些同学却并
18、不满意,黯然销魂。 B、春节前夕,亲人和朋友从远方赶来与我们相会,那相会的月台上,有深深的期盼和破镜重圆的惊喜。 C、保定新区80岁的刘世昌王秀情老夫妇结婚六十一年来,举案齐眉,互相敬重、扶持,从未红过脸、闹过别扭。 D、春节期间,在外务工的男人回了家,与妻子团聚,可春节过后,又要外出打工了,又要劳燕分飞,一别又是一年。4、对长亭送别中端正好一段戏文,分析不当的是( B)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A、前四句,写秋天、秋地、秋风、秋雁,天碧、地黄,风紧、雁飞,有声有色,动静相间;既是写秋天的实景,又暗含着离人的伤感。B、这首曲词的前四句,由范仲淹苏幕遮一词“碧
19、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四句演化而来,同为离别渲染气氛。C、最后是个设问句,先暗中点明离别的具体时间“晓”,然后借景抒情,一问一答,是离人的泪染红了遍野的霜林,读来催人泪下。D、整首曲词,借对秋景的描写,构成萧瑟凄凉的氛围,与主人公的离愁别恨相融合,景语境语不可复辨,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5、滚绣球一曲中有“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两句,金圣叹赞其为真正妙文,下面的解释哪个是错误的( B )A、张生骑马在前,莺莺坐车在后,莺莺要马儿慢慢地走,车儿快快的跟上,好让自己同张生更靠近些,也能有更多一点的时间呆在一起。B、莺莺看见马儿慢慢地走,车儿快快地随这种情景,勾起了内心的离别之
20、情,正是情因景生,借景抒情。C、这两句是紧扣莺莺惜别的心理进行描绘的,刻画出莺莺又苦恼、又聪明、又憨痴的生动形象。D、“马儿慢慢的行,车儿快快的随”是景,而实际抒发的却是莺莺的那种不忍遽别的,虽一时半刻的厮守也不肯放弃的惜别深情,真可谓是情景交融,剖析入微。6、长亭送别这折戏的矛盾焦点是(D )A、张生急切上京应试,莺莺舍不得他离去。B、老夫人催着张生上路,莺莺对老夫人的催促不满。C、张生下决心“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莺莺怕他得中后“停妻再娶妻”。D、老夫人看重门第、功名、莺莺看重爱情、婚姻。7、下列对课文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C )A、全折可以分为四部分,它们分别是写赴长亭路上
21、的场面、长亭饯别的场面、临别叮嘱的场面和分手后的场面。B、这一折戏,有头有尾,有一相相对完整的故事,有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C、莺莺是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这主要表现在她珍视爱情而轻视功名利禄,但她在离别时痛苦和怨恨之情,却主要限于“儿女情长”。D、张生在爱情方面和莺莺是一样的真挚,但在对待功名方面,却也还有些许留恋,这就使得莺莺对二人的前途有着深深的忧虑。 答案:(其它题目待印)阅读积累案一、王实甫与西厢记1.王实甫,大都人,元代前期杰出杂剧家。位于关汉卿之后。王的剧作现存的除西厢记外,还有丽春堂,写金章宗时丞相完颜乐善仕途沉浮的故事;破窑记,写吕蒙正始贫终富的过程
22、与刘月娥的曲折婚姻,成就都不大。他可以说是以一部西厢记“天下夺魁”。2.西厢记名家点评如果以单部作品而论,西厢记可以说是元杂剧中影响最大的。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故事原本唐元稹传奇会真记。但元稹笔下的张生实不过是一个始乱终弃面目可憎的小人,会真记也不过是高挂“善补过”幌子,散发着封建礼教气息的无赖仕子的自供写照。由于题材本身具有的社会意义,自唐以后得以在民间流传,人民对于封建礼教的反叛以及对自由爱情的向往,赋予了它崭新的活力。金人董解元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作西厢记诸宫调,以崔张共同反抗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并获美满结局的故事,彻底改变了会真记主旨。至元,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则进
23、行了深一步的加工改造,直接提出“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更深刻地挖掘,表现了反对封建礼教统治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思想;在艺术上则千锤百炼,丰满、突出了人物性格及戏剧冲突,并选择了融化古诗词的优美词句和生动活泼的民间口语,熔铸成自然华丽的曲词,形成了蕴藉旖旎的诗句风格。使得西厢记成为我国古典戏曲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全剧共五本二十折,写书生张珙与崔相国之女崔莺莺追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故事。本篇选自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一折即是该剧的精华部分,突出表现了全剧的思想特征和艺术特点。写的是莺莺与张生几经周折终于成亲后,老夫人又逼张生赴京应试,莺莺在长亭送行时的离愁别恨,反映了自由爱情与封
24、建礼教的尖锐矛盾,表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严重束缚。元代最伟大的剧作家,固然非关汉卿莫属,而王实甫的地位,却也不容忽视。一部西厢记,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杰作,也被人们公认为世界文化遗产中不可多得的瑰宝!西厢记的崇高声誉,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作品中蕴含的反封建的战斗精神。这部杂剧叙写的是书生张珙与宰相家的小姐崔莺莺恋爱的故事。作品通过这一对主人公爱情与婚姻的波折,批判了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盛行的门第婚姻的陈腐观念,同时也抨击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的迫害与摧残,热情地歌颂了青年为实现理想的幸福和个性解放所作的斗争,并且以乐观主义的精神写出了青年反封建的胜利。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塑造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一对
25、离经叛道的觉醒青年的时候,就曾经以爱读西厢记作为体现他们思想默契的凭证。由此可见,西厢记是封建社会中鼓舞青年反抗礼教与包办婚姻制度的教科书,影响深远。其次西厢记的艺术成就,也是异常突出的。过去国外流行一种错误的说法,认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不注重人物心理的刻划,缺乏深刻的感染力量。西厢记的成就,却是对这类论调的有力驳斥。在这部杂剧中,作者对封建礼教与包办婚姻制度的批判,主要通过崔莺莺的矛盾与觉醒的过程体现出来。剧中主人公的性格,既鲜明,也揭示了时代与环境的制约。作品正是透过人物复杂细致的心理活动的刻划,说明社会的黑暗与贵族小姐为摆脱封建桎梏的痛苦而真实的过程。长亭送别是西厢记第四本的第三折,也是历
26、来为人们啧啧称道的,精采的一折。无论从表现主题或者从矛盾冲突来看,长亭送别都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它紧扣着对门第婚姻的批判,是封建势力与追求个性解放、坚持自由结合的青年交战的第二个回合。长亭送别所叙写的,就是张生被迫与莺莺分离、上京取应时的场景。这一折,使全剧从欢乐的气氛再次走向低沉,但也为全剧增添了曲折,反过来又有力地烘托了结尾团圆的喜剧效果。从这折戏中不难看到,双方在伪装的礼节背后隐伏着激烈的对立情绪,老夫人在饯行席上虚应故事的安排与对张生的冷漠,恰与莺莺为张生被迫长期分别而产生的痛苦和关切形成鲜明对照,封建势力的残酷与罪恶,也从此获得了再次的暴露。长亭送别正是以其对主题与矛盾冲突的成功体现与
27、人物心理的细致刻划,以其语言的华美精丽而成为西厢记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且有相对独立的完整性的。3.故事梗概唐贞元年间,前朝崔相国病逝,夫人郑氏带女儿莺莺、侍女红娘和小童欢郎一行30余人,护相国灵柩回河北博陵安葬。中途道路有阻,在河中府普救寺暂住。此时,河南洛阳书生张珙(字君瑞)赴长安赶考,路过河中府看望同窗好友白马将军,顺便游览普救寺时与莺莺相遇,产生了爱慕之情。张生为了追求莺莺,遂不往京师,在寺中借厢住下。张生的住所与莺莺所住的西厢只一墙之隔。一天晚上,莺莺同红娘在园中烧香祷告,张生隔墙高声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立即和诗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
28、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经过诗歌唱和,彼此更增添了好感。 在为崔相国做超生道场时,张生、莺莺再次相遇,两人默默地相爱了。就在这时,守桥叛将孙飞虎带兵围住寺院,要抢莺莺为妻,崔夫人四处求救无援,因而许愿:“谁有退兵计策,就把莺莺嫁给谁。”张生挺身而出,写信给白马将军杜确。杜确救兵赶到,孙飞虎兵败被擒。 不料崔夫人言而无信,不肯把女儿嫁给张生,只许二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因此致病。红娘为张生出谋,让他月下弹琴,莺莺听后十分感动,便叫红娘前去安慰。张生叫红娘给莺莺带去一信,莺莺回信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约张生相会。当晚,张生赴约,由于红娘在场,莺莺只好假装生气,训
29、斥张生不礼貌,张生从此一病不起。红娘前来探望张生,暗示当夜莺莺一定前来相会,张生病即痊愈。深夜,莺莺来到张生书斋,与张生订了终身。此事被崔夫人觉察,她怒气冲天,拷问红娘,红娘据理相争,巧妙地说服了崔夫人。崔夫人虽答应将莺莺许配给张生,但又逼迫张生立即上京考试,如考不中,仍不把女儿嫁给他。 张生与莺莺惜别,上京应试,中了头名状元。然而崔夫人侄儿郑恒造谣说,张生已做了卫尚书女婿,逼崔夫人把莺莺嫁给他。就在这时,张生回到普救寺,在白马将军的帮助下,揭穿了郑恒的阴谋,与莺莺喜结连理。二、元曲大家代表作及故事梗概1、关汉卿窦娥冤山阴书生窦天章因无力偿还蔡婆的高利贷,把七岁的女儿窦娥送给蔡婆当童养媳来抵债
30、。窦娥长大后与蔡婆儿子成婚,婚后两年蔡子病死。后来蔡婆向赛卢医索债,被赛卢医骗至郊外谋害,为流氓张驴儿父子撞见。赛卢医惊走后,张驴儿父子强迫蔡婆与窦娥招他父子入赘,遭到窦娥的坚决反抗,蔡婆有病,张驴儿把毒药倾在羊肚儿汤让给张驴儿的老子吃,把他老子毒死了。张驴儿以“药死公公”为名告到官府,贪官桃杌横加迫害,屈斩窦娥。后来窦天章考取进士,官至肃政廉访使,到山阴考察吏治。窦娥的鬼魂向她父亲诉冤,窦天章查明事实,为窦娥昭雪了冤案。2、白朴梧桐雨描写安史之乱前后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悲欢离合。共四折一楔子。剧情是:安禄山有一次未能完成军令,幽州节度使张守圭本欲将他斩首,惜其骁勇,将他押至京城问罪。丞相张九
31、龄奏请明皇杀掉安禄山,明皇不从,反而召见授官。此时贵妃正受宠幸,奉明皇命收安禄山为义子,赐洗儿钱。后来安禄山因与杨国忠不和,出京任范阳节度使。七月七日,贵妃与明皇在长生殿欢宴。明皇将金钗钿盒赐给贵妃,酒酣之际,二人深感牛郎织女的坚贞,对星盟誓,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好景不长,天宝十四年,贵妃正在品尝她喜爱的荔枝,安禄山谋反的消息传到,明皇携贵妃仓皇入蜀。驻扎马嵬驿时,军队起了骚乱。龙武将军陈玄礼请明皇诛杀祸国殃民的杨国忠,明皇依言而行。但军队仍不肯前进,陈玄礼又请诛媚惑君王的杨贵妃。明皇无奈,令高力士将杨贵妃带到佛堂中,由她自尽。这样,军队得到了安抚,保护明皇逃亡。肃宗收复京都后,太上皇(明皇)闲
32、居西宫,悬挂贵妃像,与之朝夕相对,追念不已。一夜,明皇正在梦中与贵妃相见,却被梧桐雨惊醒。他追思往日与贵妃欢爱情景,惆怅万分。3、马致远汉宫秋汉元帝性情孤僻多疑,任用宦官石显为中书令。石显与五鹿充宗及宫廷画师毛延寿等谄媚小人把持朝政,狼狈为奸,沆瀣一气。为了防止皇帝亲近儒臣,他们建议在全国采选美女入宫。秭归美女王嫱,天生丽质,被征选入宫。毛延寿色欲熏心,想趁机占为己有,遭王嫱拒绝。毛延寿怀恨在心,故意将王嫱的图形画得丑陋不堪。因而王嫱入宫三年,无缘得见君王之面。汉元帝偶与王嫱相遇,惊为天人,遂生爱意。这才知道,毛延寿索贿不成竟然将王嫱图丑。盛怒之下,元帝下旨查抄毛府。毛延寿在同党的帮助下,逃出
33、长安,投奔匈奴。而后,毛延寿挑动呼韩邪单于,大举内侵,向汉朝廷索要王嫱做匈奴阏氏。匈奴军队直逼长安,朝廷上下,一片恐惧。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敢主动请缨,反以女性败国为由,众口一词,把责任全推到王嫱身上。王嫱为国家大计着想,勉强上路,可她心中不愿离开故土,在随匈奴使者来到胡汉交界黑江边时,投江自尽,以全忠贞。4、郑光祖倩女离魂 秀才王文举与倩女指腹为婚,王文举不幸父母早亡,倩女之母遂有悔约的打算,借口只有王文举得了进士之后才能成婚,想赖掉这门婚事。不料倩女却十分忠实于爱情,就在王文举赴京应试,与倩女柳亭相别之后,由于思念王文举,倩女的魂魄便离了原身,追随王文举一起奔赴京城。而王文举却不知是倩女的魂魄与他在一起,还以为倩女本人同他一起赴京。因此,当他状元及第三年后,准备从京城启程赴官,顺便打道去探望岳母,便先修书一封告知倩女的父母,王文举偕同倩女魂魄来到了倩女身边,魂魄与身体又合一,一对恩爱夫妻得到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