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学案(教师版)(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亭送别》学案(教师版)(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长亭送别学案(教师版)-第 4 页细节决定成败纠错成就完美错题卡题号错题原因摘要长亭送别学案(教师版)教学重点:1. 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与构成,了解王实甫及西厢记。2. 鉴赏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特点的曲词,体味剧作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3. 认识王实甫西厢记反封建礼教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长亭送别学案第一课时 课前自学案 编号BX509A1一、文本名句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2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3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4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作者名句1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
2、疑是玉人来。2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3地生连理枝,水出并头莲二、作者视窗 待月西厢月上柳梢,西厢房里,烛影摇红,在幽幽的光晕里,她不时地从半开的门户探头张望。朦胧而恬淡的夜色里,花木婆娑。院墙之下,花影动摇之间,引得她心生了几回颤动?这待月西厢,曾让多少人迷恋?红楼梦中宝黛晨昏共读“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曾让多少人向往?牡丹亭里杜柳生死同求,曾让多少人陶醉?从关关雎鸠的吟唱,东南孔雀的飞翔,到西洲遥望的情郎,江底怒沉的宝箱,无不在万般追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注】王实甫,生卒年不详,名德信,元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著有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吕蒙正风雪破窑记
3、四丞相高会丽春堂韩彩云丝竹芙蓉亭等。其剧作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莺、红娘、刘月娥等妇女的典型形象。他的作品戏剧性强,曲词优美,明代朱权评价说:“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三、写作背景王实甫生活的时代,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的元代,蒙古统治者将人分为十阶,知识分子处于仅仅优于乞丐的卑贱地位。西厢记通过莺莺与张生这对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这一主题而形象地表现了反抗封建压迫的斗争精神,提出了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理想。元杂剧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
4、戏剧形式,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
5、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独白、旁白、带白四、基础梳理1音准形正(1)单音字玉骢(cn)迍迍(zhn)笑靥(y) 揾(wn) 金钏(chun) 挣揣(
6、chui)玉醅(pi) 谂知(shn) 恓(x)惶 泠泠(ln) 蜗(w)角 青鸾(lun)绣衾(qn) 谨赓(n) 拾芥(ji) 禾黍(sh)(2)多音字倩(qin)疏林 挣揣(chui) 课堂探究案 BX509B11、西厢记突破了杂剧一本四折的形式,是五本21折的连本戏。长亭送别,共十九支曲文,按时间的推移、情节的发展,可分为哪几个场面?2、赏析第一部分:“送别途中”(长亭路上、赶赴长亭)。(1)赏析【端正好】,其中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是怎样情景交融的? (2)长亭送别一折,历来被誉为写离愁别恨的绝唱。主要原因就在于它的情、景描写真正达到“交融”的高度。【滚绣球】一曲正是情景交融的典例,师
7、生共同赏析。课后拓展案 BX509C1阅读延伸我看长亭送别中的崔莺莺韩雁冰西厢记流传了几百年,崔莺莺的动人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在人们心目中,她是忠贞不渝、忠于爱情的象征。高中语文第四册选入了长亭送别这一折戏,教参上有如下的介绍与评价:长亭送别这一折突出地刻画了莺莺的叛逆性格。在她心目中,金榜题名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不是爱情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临别时不忘叮嘱张生“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与老夫人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么莺莺真的是如上文所评价的那样叛逆吗?她何以如此对待功名利禄?莺莺的父亲官拜前朝相国,在莺莺十九岁的时候去世。相国的家庭可想而知有多么富足华丽了,莺莺又是相国唯一的女儿,可以
8、想象她在家里是如何的锦衣玉食,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对于莺莺来说,荣华富贵就像是空气一样散布在她周围,唾手可得。她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却并不觉得幸福。因为她身上的绫罗绸缎就像我们身上的粗布一样普通,她饭桌上的山珍海味就像我们吃的土豆丝一样平常。所以,对于这样的生活,她不觉得可贵,也没想过会失去。因此,当莺莺口中说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的时候,我们还有必要觉得奇怪吗?还有必要觉得她叛逆吗?她对功名利禄的鄙视或许是因为得来容易不知珍惜呢!由此看来,莺莺的“叛逆”就要打折扣了。在与张生分别的时刻,莺莺反复叮嘱张生赶快回来,她明确地告诉张生“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我们可以理解莺莺的心情。在没有遇见张生
9、的十几年中,她一直过着单调的生活,她生活的全部内容,不过是读读书,绣绣花,至于家门外的秀丽风景,她是不可能见到的。每天陪伴她的也无非是丫鬟、仆人、父母亲,除此以外,她恐怕连一个陌生男子也见不到。感谢上帝,他将张生赐给了莺莺。于是,莺莺的生活又揭开了崭新的一页。张生是上天送给莺莺的礼物,是莺莺的希望与未来。一个女人在没有事业的情况之下,爱情便是她的全部,是活下去的动力。在那个时候,没有力量能阻止莺莺爱张生。而现在,张生就要走了,张生的远行将会带走所有的欢乐与幸福。没有了这一切,莺莺如何活下去?所以在送别的路上,莺莺如何不肝肠寸断,欲哭无泪!再看最后两支曲子: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霜相
10、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什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张生骑马远去了,他是主动的。他有多少事情可以考虑,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比如想象一下前程,温习一下功课。可以说,张生太忙了,他没有时间去悲伤。而莺莺就不同了,她完全是被动的,不想回去却又无事可做,对于沿途的风景又无心欣赏。在这种进退不得的环境中,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品味凄凉,所以就更觉得凄凉了。长亭送别学案第二课时 课前自学案 编号BX509A2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谂知(nin)筵席(yn) 胸臆(y) 口占一绝(zhn)B白
11、泠泠(ln) 相偎(wi) 栖迟(q) 凄凄惶惶(q)C赓续(n) 玉醅(pi) 揾做(wn) 挣揣(chui)D萧瑟(s) 憔悴(cu) 顷刻(qn) 杯盘狼藉(j)答案B解析A项,“谂”应读“shn”;C项,“揾”应读“wn”,“揣”应读“chui”;D项,“顷”应读“qn”。2下列各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筵席 煎熬 栖惶 亲眷B蹙眉 携手 顷刻 厮守C狼藉 淋漓 解剖 讫今D罗帏 青鸾 暮蔼 胸臆答案B (解析A项,恓惶;C项,迄今;D项,暮霭。) 课堂探究案 BX509B21、赏析第二部分:“长亭饯别”(送别宴上)(1)赏析【脱布衫】以景写情。(2)赏析【幺篇】【满庭芳】
12、【朝天子】三支曲子,说出莺莺唱词中的怨情。2、赏读第三部分:“临别叮嘱”(话别之境) 讨论以下问题:(1)夫妻赠诗表现了二人怎样的心情? (2)怎样理解【耍孩儿】中的典故? (3)【五煞】表明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4)【二煞】中所用是几个典故?这些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5)试从【二煞】中找出一个词来描绘莺莺离别之时的心理活动,并作分析。3、赏读第四部分:“惜别目送”(别后情思)(1)赏析【一煞】,【一煞】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古道烟霭图。其作用是否与开头【端正好】所写相同?课后拓展案 BX509C2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词义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A却告了相思
13、回避B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C淡烟暮霭相遮蔽D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答案C解析A古:告退,结束;今:让开,躲开。B.古:夺得;今:挣扎。D.古:当心,留意;今:搀扶,护持,扶助。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3分)A北雁南飞 B伯劳东去燕西飞C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D年少呵轻远别答案C解析A向南,名词用作状语。B.向东,向西,都是名词用作状语。D.把看得很轻,形容词用作意动词。C.小。无活用现象。3在横线上补写出空缺的句子。(6分)(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_?总是离人泪。(2)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_。(3)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
14、悴。_,_。(4)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_,_。答案(1)晓来谁染霜林醉(2)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3)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4)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4(2012山东)根据语境,仿照下面句子中本体(画线部分)的句式,补写出两个恰当的喻体。(4分)作诗填词,本来是为了传情达意。如果写出的诗词不能传情达意,这就有如_,又如_,还有什么用呢?答案(示例一)做出的饭不能吃缝好的衣服不能穿(示例二)盖的房子不能居住修建的高速路不能通车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解答本题可参照以下思路:从句式上看,所写的句式要遵循画线句式“不能”;从修辞上看,所写的两个句子形成类比,共同构成阐述画线部分的喻体;从内容上看,诗词的主要目的是表情达意,其它都是为内容的表达服务,所以所写句子要抓住喻体最核心或关键的部分。 5将长亭送别最后一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与李煜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江城子中“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作比较分析。(6分)答案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物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将愁变成了水,秦观又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将愁搬上了船,王实甫则把愁装在了车上。都很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且意境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