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3鸿门宴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3鸿门宴教学设计.docx(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3 鸿门宴教学目标: 1.了解“鸿门宴”故事,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项羽的性格特征及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展示其性格的写法。教学难点:注意作者运用对比衬托方法和在矛盾中写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1.板书或投影项羽的垓下歌,学生齐诵(尽量读出这首楚歌慷慨悲凉的意味)。简析垓下歌,播放屠洪刚霸王别姬歌曲作背景音乐。2.介绍司马迁、史记、时代背景,引入新课。要点:(1)项羽主要历史功绩:击溃秦军主力,是暴泰的主要掘墓人。(2)项羽起兵反秦目的:取秦王而代之,重建
2、楚王朝,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有区别。(3)他迷信武力,始终没有(也不可能)认识自己败亡的原因。他把一切归结于“天意”,是“时不利”,自刎之前,他仰天长叹:“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2、写作背景公元前208年楚怀王召集反秦诸将结成联盟,令主力军刘邦、项羽分南北两路,合力击秦,并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先入关破咸阳,但为了“待诸侯至而定约束”,退驻霸上;然而又恐失掉关中,于是派兵守关,“无内诸侯”,11 月,项羽西来,闻讯大怒。 3、作者介绍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父亲司马谈是太史令
3、。司马迁20岁外出游历,足迹遍南北,后继父职,任太史令。前后曾为郎中、太史令、中书令等职。 4、题目解说解题:鸿门宴是司马迁创作的一篇史传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文章叙述的是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 5、层次结构宴会前:1-2;写宴会前刘、项两军驻地、力量对比、事件的起因及双方的幕后活动。宴会上:3-4;写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情节的高潮。宴会后:5-7;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刘邦诛杀内奸 6、全文分析1、第一段中项羽为何大怒?这表现了项羽什么性格特征?天下虽大,“王”却只能有一个。在力量上项羽占有绝对优势。一个“市井小
4、人”居然“欲王关中”,项羽岂能容忍?在接到曹无伤的密报后,项羽当即“大怒”,表现出他性情暴躁、胸无城府而又盲目自信的特点。2、第一段中简要指出双方实力情况,有什么作用?(1)说明楚汉两方的力量的悬殊形势,表明项羽占有绝对的优势,刘邦方面岌岌可危,为下文项羽和刘邦的种种表现做铺垫。(2)暗示项羽自信的原因。(3)渲染紧张的气氛。3、项伯为报私恩夜访张良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1)使得十分危迫的形势在不意之中获得转变的契机,把矛盾情态引向低伏慢缓。(2)在官职上高踞楚之“左尹”,在亲缘上身为项王“季父”的项伯,在如此重要的关头,却因为私人的关系,背着主人把机密军情泄漏给敌方谋士张良,并且甚为关切地“
5、欲呼张良与俱去”,以免张良从刘俱死,这表现了项伯的重情重义、知恩图报而又缺乏政治头脑和政治远见。(3)项伯的因私义而忘大义与张良的忠贞不贰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为后面项伯的行为埋下伏笔。4、第二段中张良对项伯说的这番话中为何自称为“臣”?张良与项伯虽为好友,但同属于韩王麾下,张良自称为臣,忠君之托,“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而语之,正是体现了君臣的大义。这样可以在项伯的心中树立自己重义的形象,使项伯不阻挡自己告诉沛公这样一个极其机密的军情,表现了张良心思缜密、沉稳机警、处变不惊的形象。 7、写作特点1. 在激烈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性格。2. 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刻画主要人物的不同性格。3. 结构严谨周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