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骨科部分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学骨科部分复习资料.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1、 骨折: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段。2、 骨折可由创伤和骨骼疾病所致。3、 病理性骨折:骨骼疾病如骨髓炎、骨肿瘤所致的骨质破坏,受轻微外力即可发生骨折,称为病理性骨折。4、 骨折的成因:直接暴力 间接暴力 疲劳性骨折5、 根据骨折处皮肤、筋膜或骨膜的完整性分为: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6、 根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分为:不完全骨折、完全骨折。7、 不完全骨折分为:裂缝骨折、青枝骨折。8、 完全骨折分为:横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嵌插骨折、压缩性骨折、骨垢分离。9、 压缩性骨折:骨质因压缩而变形,多见于松质骨,如脊椎骨和跟骨。10、
2、骨骺损伤:经过骨骺的骨折,骨骺的断面可带有数量不等的骨组织。11、 根据骨骺稳定程度分类:稳定性骨折、不稳定性骨折。12、 常见的骨折端移位:成角移位 侧方移位 缩短移位 分离移位 旋转移位13、 造成各种不同移位的影响因素:外界暴力的直接作用方向是造成骨折端移位的主要因素; 不同部位的骨折由于肌肉的牵拉可造成不同方向的移位; 不恰当的搬运。14、 骨折的临床表现:全身表现:休克、发热;局部表现:(1)骨折的一般表现:局部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2)骨折的特有体征: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和骨檫感。15、 具有骨折的三个特有体征之一者,即可诊断为骨折。16、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骨折如裂缝骨折、嵌
3、插骨折、脊柱骨折、骨盆骨折,没有典型的骨盆特有体征,因常规行X线平片检查,必要时行CT或MRI检查,以便确诊。17、 骨折的X线检查一般应拍摄包括临近一个关节在内的正、侧位片,必要时应拍摄特殊位置的X线平片。18、 有些不易确定损伤情况时,还需拍对侧肢体相应部位的X线平片,以便进行对比。19、 早期并发症: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重要内脏器官损伤、重要周围组织损伤、骨筋膜室综合症。20、 晚期并发症:坠积性肺炎、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损伤性骨化(骨化性肌炎)、创伤性骨关节炎、关节僵硬、急性骨萎缩、缺血性骨坏死、缺血性肌挛缩。21、 骨筋膜室综合症:由骨、骨间膜、肌间隔、深筋膜形成的骨筋
4、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综合征。22、 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23、 机制:创伤、骨折的血肿和组织的水肿使骨筋膜室内内容物体积增加或外包扎过紧、局部压迫使骨筋膜室容积变小而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所致。24、 根据其缺血的不同程度而导致:濒临缺血性肌挛缩、缺血性肌挛缩、坏疽。25、 可根据以下四个体征确定诊断:患肢感觉异常; 被动牵拉受累肌肉出现疼痛(肌肉被动牵拉试验阳性) 肌肉在主动屈曲时出现疼痛; 筋膜室即肌腹处有压痛。26、 治疗:骨筋膜室综合症常并发肌红蛋白尿,治疗时因予以足量补液促进排尿; 如果筋膜室内压力30mmHg,因及时行筋膜室切开减压手术。27、 骨折愈合
5、过程:血肿炎症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骨痂改造塑形期。28、 骨折临床愈合标准: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 局部无异常活动; X线平片显示骨折处有连续性骨痂,骨折线已模糊。29、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全身因素:年龄、健康状况;局部因素:骨折的类型、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软组织的损伤程度、软组织嵌入、感染;治疗方法的影响:反复多次的手法复位、切开复位是软组织和骨膜剥离过多、开放性骨折清创时过多的摘除碎骨片、骨折持续骨牵引治疗时牵引力过大、骨折固定不牢固、过早或不恰当的功能锻炼。30、 骨折的急救:抢救休克、包扎伤口、妥善固定。31、 骨折固定的目的:避免骨折端在搬运过程中对周围重要组织,如血管、神经
6、、内脏的损伤; 减少骨折端的活动,减轻病人疼痛; 便于运送。32、 骨折的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康复治疗。33、 复位标准:解剖复位、功能复位。34、 解剖复位:骨折端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和对线良好。35、 功能复位:经复位后,两骨折断端虽未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但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36、 一般认为功能复位的标准是: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 缩短移位在成人下肢骨折不超过1cm,儿童若无骨骺损伤,下肢缩短在2cm以内; 成角移位与关节活动方向移位,必须完全复位; 长骨干横形骨折,骨折端对位至少达1/3,干骺端骨折至少应对位3/4。37、 复位方法:
7、手法复位、切开复位。38、 切开复位的指征:骨折端之间有肌肉或肌腱等软组织嵌入; 关节内骨折可能影响关节功能者; 手法复位未达到功能复位标准,将严重影响患肢功能者; 骨折并发主要血管、神经损伤,修复血管、神经的同时,宜行骨折切开复位; 多处骨折,为便于护理和治疗,防止并发症,应行切开复位; 不稳定性骨折,如四肢斜形、螺旋形、粉碎性骨折及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者。39、 骨折的固定:外固定、内固定。40、 骨外固定器适用于:开放性骨折; 闭合性骨折伴广泛软组织损伤; 骨折合并感染和骨折不愈合; 截骨矫形和关节融合术后。41、 清创的时间:伤后68小时。42、 骨折延迟愈合:骨折经过治疗,超过一般愈合
8、所需时间,骨折断端仍未出现骨折连接。43、 X线:骨折端骨痂少,轻度脱钙骨折线仍明显,但无骨硬化表现。44、 骨折不愈合:骨折经过治疗,超过一般愈合时间(9个月)且经再度延长治疗时间(3个月),仍达不到骨性愈合。45、 骨折不愈合根据X线平片表现分为:肥大型、萎缩型。46、 肥大型:骨折端膨大、硬化,呈象足样。47、 萎缩型:骨折端无骨痂,断端分离、萎缩,骨髓腔被致密硬化的骨质所封闭,临床上骨折处可有假关节活动。48、 骨折畸形愈合:骨折愈合的位置未达到功能复位的要求,存在成角、旋转或重叠畸形。49、 锁骨骨折主要为间接暴力引起。50、 常见的受伤机制是侧方摔倒,肩部着地,力传导至锁骨,发生斜
9、形骨折。51、 I型为中1/3骨折,约占所有锁骨骨折中的1/3。52、 锁骨中1/3骨折时,由于胸锁乳突肌的牵拉,近折端可向上、后移位,远折端向前、下移位。53、 锁骨骨折后,发现锁骨外端较高,按压有弹性感觉,应怀疑肩锁关节脱位。54、 症状:锁骨位于皮下,位置表浅,一旦发生骨折,即出现局部肿胀、瘀斑,肩关节活动使疼痛加剧。病人常用健手托住肘部,减少肩部活动引起的骨折端移动而导致的疼痛,头部向患侧偏斜,以减轻因胸锁乳突肌牵拉骨折近端活动而导致疼痛。55、 体征:可扪及骨折端,有局限性压痛,有骨擦感。56、 上胸部的正位X线平片是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57、 并发症:气胸、锁骨下动脉损伤、臂丛神经
10、损伤。58、 治疗:(1)儿童青枝骨折及成人的无移位骨折可不做特殊治疗。仅用三角巾悬吊患肢36周即可开始活动;(2)对有移位的锁骨中段骨折,手法复位满意的,可采用横行“8”字绷带固定;(3)以下情况时,可考虑切开复位内固定:病人不能忍受“8”字绷带固定的痛苦;(2)复位后再移位,影响外观;(3)合并神经、血管损伤;(4)开放性骨折;(5)陈旧骨折不愈合;(6)锁骨外端骨折,合并喙锁韧带断裂。59、 肱骨外科颈为肱骨大结节、小结节移行为肱骨干的交界部位,该部位是松质骨和密质骨的交界部位,易发生损伤。在解剖颈下23cm,有臂丛神经、腋血管通过,有发生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可能。60、 中、老年人多
11、见。61、 外科颈骨折的分型:无移位型、外展型、内收型、粉碎型。62、 临床较为常用的肱骨近端骨折分型为Neer分型。63、 并发症:臂丛神经损伤、腋神经损伤、腋动脉损伤。64、 肱骨外科颈骨折与肩关节脱位的鉴别肩外形肱骨头位置贴胸试验肩关节脱位方肩移位阳性外科颈骨折正常正常阴性65、 治疗:一、保守治疗 1、无移位:三角巾悬吊3周; 2、外展型:手法复位、腋下放垫,贴胸石膏固定4周; 3、内收型:手法复位、外侧放垫,贴胸石膏固定4周(如不稳定,可用肩人字石膏固定4周);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手法复位、外固定失败;大血管伤;开放骨折;同一肢体多处骨折;骨不连,骨畸形愈合。 2、手术方法
12、:开放复位、内固定(拉力螺钉、克氏针、钢板)。66、 肱骨干骨折:肱骨外科颈下12cm至肱骨髁上2cm段内的骨折。67、 骨折分类:上段骨折:近端内移位,远端上外移位; 中段骨折:近端外移位,远端上内移位; 下段骨折:各种移位。68、 并发症:桡神经损伤(肱骨干中段骨折) 骨不连(肱骨干下段骨折)69、 治疗:一、保守治疗 1、无移位:无需复位; 2、有移位:手法复位 轻型长臂悬吊石膏或肩人字石膏1.5月。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手法复位,外固定失败;大血管伤;开放骨折;同一肢体多处骨折;骨不连、骨畸形愈合;桡神经损伤有移位的骨折; 2、手术方法:开放或闭合复位,内固定(钢板螺钉+肩人字
13、石膏,髓内钉,外固定架)。 70、 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干与肱骨髁交界处发生的骨折。 71、 肱骨干与肱骨髁轴线之间有3050的前倾角,这是容易发生肱骨髁上骨折的解剖因素。72、 在肱骨髁内、前方,有肱动脉、正中神经经过。73、 在肱骨髁的内侧有尺神经,外侧有桡神经,均可因肱骨髁上骨折的侧方移位而受到损伤。74、 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75、 肱骨髁上骨折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76、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容易损伤正中、尺、桡神经及肱动脉。77、 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不易损伤正中神经、肱动脉。78、 多由间接暴力引起。79、 机制:当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半曲或伸直位,手掌着地,暴力经前臂向
14、上传递,身体向前倾,由上而下产生剪式应力,使肱骨干和肱骨髁交界处发生骨折。80、 通常是极端向前下移位,远端向上移位。81、 症状:儿童有手着地受伤史,手部出现肿胀、疼痛、皮下瘀斑,肘部向后突并处于半屈位,应想到肱骨髁上骨折的可能。82、 体征:局部明显压痛,由骨擦音及假关节活动,肘前方可扪到骨折断端,肘后三角关系正常。肘外形肘后三角肘功能肘关节后脱位前臂短改变弹性固定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上臂短正常部分活动83、 并发症:肱动脉损伤:桡动脉搏动弱 正中神经损伤:猿手 尺神经损伤:爪形手 缺血挛缩:“5P”征 肘内翻:提携角变小 骨化性肌炎:肘功能障碍 关节僵硬:肘功能丧失 骨筋膜室综合症:剧痛、
15、压痛、被动牵拉痛;肿胀;运动感觉障碍;脉搏搏动减弱或消失。(剧烈疼痛是诊断骨筋膜室综合症的主要临床表现)84、 “5P”征:painlessness无痛,pulselessness脉搏消失,pallor皮肤苍白,parasthesia感觉异常,paralysis肌麻痹。85、 治疗:一、保守治疗 1、无移位:不需复位,长臂石膏固定功能位一个月; 2、屈曲型: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半伸直位1.5月; 3、伸直位: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过屈曲位1.5月; 局部肿胀严重,不能手法复位或石膏固定者,可行牵引治疗。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手法复位,外固定失败; 开放骨折; 大血管伤; 同一肢体多处
16、骨折; 骨不连、骨畸形愈合。 2、手术方法:开放复位、内固定(克氏针、钢板)。86、 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多为间接暴力引起。87、 机制: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屈曲位,肘后方着地,暴力传导至肱骨下段导致骨折。88、 症状:受伤后,局部肿胀、疼痛,肘后凸起,皮下瘀斑。89、 体征:肘上方压痛,后方可扪到骨折端。90、 近折端向后下移位,远折端向前移位。91、 由于肘后方软组织较少,折缘锐利,可刺破皮肤形成开放骨折。92、 孟氏骨折:尺骨上1/3骨干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93、 孟氏骨折以青壮年多见。94、 分类:伸直型、屈曲型、内收型95、 并发症:桡神经损伤96、 治疗:一、保守治疗 1、伸直型:屈
17、肘牵引,先复桡骨后复尺骨,石膏固定屈肘位2-2.5月; 2、屈曲型:伸肘牵引,先复桡骨后复尺骨,石膏固定伸肘位1.5-2月; 3、内收型:屈肘牵引,先复桡骨后复尺骨,石膏固定屈肘位1-1.5月;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手法复位,外固定失败;开放骨折;大血管伤;同一肢体多处骨折;骨不连,骨畸形愈合。 2、手术方法:新鲜骨折:开放复位,重建环状韧带,尺骨固定(钢板固定、髓内针);陈旧骨折:开放复位,桡骨小头切除,尺骨固定(钢板固定、髓内针)。97、 尺桡骨干骨折以青壮年多见。98、 并发症:可并发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伤,易并发缺血挛缩。99、 分类:桡骨干单骨折、尺骨干单骨折、尺桡骨双骨
18、折100、 病因:直接暴力:同一平面横形或粉碎性骨折;间接暴力:桡骨骨折、低位尺骨斜形骨折;扭转暴力:高位尺骨骨折、低位桡骨骨折。101、 治疗:一、保守治疗 1、桡骨干单骨折:(1)中上1/3: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旋后位1.5-2.0个月; (2)中下2/3:手法复位,石膏固定中立位1.5-2.0个月; 2、尺骨干单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功能位2.0-3.0个月; 3、尺桡骨干双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功能位2.0-3.0个月;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手法复位,外固定失败;开放骨折;大血管损伤;同一肢体多处骨折;骨不连,骨畸形愈合。 2、手术方法:开放复位,内固定(钢板、髓内针、外固定
19、架)。102、 盖氏骨折:桡骨干下1/3骨折、尺骨小头脱位。103、 盖氏骨折多不稳定。104、 治疗:不行手法复位,外固定,多需手术治疗: 1、新鲜骨折:桡骨开放复位内固定,下尺桡关节复位; 2、陈旧骨折:桡骨开放复位内固定,尺骨小头切除。105、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据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106、 掌倾角:10-15;尺倾角:20-25。107、 桡骨茎突位于尺骨茎突平面以远1-1.5cm。108、 Colles骨折(伸直型骨折):多为腕关节处于背伸位、手掌着地、前臂旋前时受伤。109、 症状:伤后局部肿胀、疼痛,可出现典型畸形姿势,即侧面看呈“银叉”畸形,正面看呈“枪刺样”畸形。
20、110、 体征:局部压痛明显,腕关节活动障碍。111、 X线:骨折远端向桡、背侧移位,近端向掌侧移位。112、 Smith骨折(屈曲型骨折):常由于跌倒时,腕关节屈曲、手背着地受伤引起的。也可由腕背部受到直接暴力打击发生。较伸直型骨折少见。113、 Barton骨折(染骨远端关节面骨折伴腕关节脱位):是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在腕背伸、前臂旋前位跌到,手掌着地,暴力通过腕骨传导撞击桡骨背侧发生骨折,腕关节也随之向背侧移位。114、 治疗:一、保守治疗: 1、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四头带固定掌曲尺偏位1个月; 2、屈曲型骨折(Smith骨折):手法复位,四头带固定背屈旋前
21、位1个月;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手法复位,外固定失败;开放骨折;同一肢体多处骨折;骨不连、骨畸形愈合;Barton骨折。 2、手术方法:开放复位、内固定(克氏针、螺钉、钢板)。 115、 手的休息位:手内在肌、外在肌、关节囊、韧带张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即手自然静止的状态。表现为腕关节背伸10-15,轻度尺偏;掌指关节、指间关节半屈曲位,从示指到小指其指腹到手掌的距离越来越小,各指轴线延长线交汇于腕舟骨结节;拇指轻度外展,指腹正对示指远侧指间关节桡侧。其临床意义在于当肌腱损伤后,手的休息位将发生改变。116、 手的功能位:手将发挥功能时的准备体位,呈握球状。表现为腕关节背伸20-25,
22、轻度尺偏;拇指外展、外旋与其余指处于对指位,其掌指及指间关节微曲,其余手指略微分开,掌指、近指间关节半屈位,远侧指间关节轻微屈曲,各手指关节的屈曲程度较一致。其临床意义在于严重手外伤术后,特别是估计日后关节功能难以恢复正常,甚至会发生关节强直者,在此位置固定可使手保持最大的功能。117、 检查与诊断:1、皮肤损伤检查:皮肤的颜色与温度、毛细血管回流试验、皮肤边缘出血状况 2、肌腱损伤检查 3、神经损伤检查 4、血管损伤检查 5、骨关节损伤检查 118、 手外伤现场急救处理原则:止血、创口包扎、局部固定、迅速转运。119、 治疗原则:早期彻底清创; 组织修复; 一期闭合创口 术后处理:血管吻合术
23、后需固定2周,肌腱缝合后固定3-4周,神经修复4周,关节脱位3周,骨折4-6周。术后10-14天拆除伤口缝线。120、 手部骨折与脱位的治疗最终目的:恢复手的运动功能。121、 治疗原则:骨折准确复位、有效固定、早期康复锻炼。122、 无人区:屈肌腱特别是中节指骨中部至掌横纹,即指浅屈肌中节指骨的指点掌指关节平面的腱鞘起点。123、 断肢(指)急救:包括止血、包扎、固定、离断肢(指)保存、迅速转运。124、 离断肢(指)应采用干燥冷藏法保存。125、 断肢(指)再植适应症:全身状况良好,能耐受再植手术; 离断肢体完整; 再植时限一般以外伤后6-8小时为限; 离断平面位置越高,对病人全身情况影响
24、越大; 年龄,小儿和青年人应争取再植; 多发性肢体离断伤,原则上损伤轻者优先,功能重要者优先。126、 断肢(指)再植禁忌症:合并全身性慢性疾病,或合并严重脏器损伤,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有出血倾向者; 断肢(指)多发骨折、严重软组织挫伤、血管床严重破坏,血管、神经、肌腱高位撕脱,估计术后功能恢复差; 断肢(指)经刺激性液体或其它消毒液长时间浸泡者; 高温季节,离断时间过长,断肢未经冷藏保存者; 合并精神异常,不愿合作,无再植要求者。127、 断肢(指)再植手术原则:彻底清创; 休整重建骨支架; 缝合肌肉、肌腱; 重建血液循环; 缝合神经; 闭合创口; 包扎。128、 断肢再植术后处理:一般护理
25、; 密切观察全身反应; 定期观察再植肢(指)体血液循环,及时发现和处理血管危象; 防止血管痉挛、抗血液凝固治疗; 抗生素应用; 再植肢(指)康复治疗。129、 动脉危象:若皮肤苍白,皮温降低,毛细血管回流消失,指腹干瘪,指腹侧方切开不出血,则反映动脉供血中断,即动脉危象,常由血管痉挛或血管吻合口血栓所致。易于术后48小时发生。130、 静脉危象:指腹由红润变成暗红色,且指腹张力高,毛细血管回流加快,皮温逐渐降低,指腹切开即流出暗红色血液,则是静脉回流障碍,即静脉危象。131、 颈干角:股骨颈长轴线与股骨干纵轴线之间形成颈干角,为110-140,平均127。若颈干角变大,为髋外翻,变小为髋内翻。
26、132、 前倾角:股骨颈的长轴与股骨冠状面形成的角度,正常为12-15。133、 成人股骨头的血液供应有多种来源:股骨头圆韧带内的小凹动脉;股骨干滋养动脉升支;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是股骨头、颈的重要营养动脉。134、 旋股内侧动脉损伤是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主要原因。135、 股骨颈骨折多数发生在中、老年人,与骨质疏松导致的骨质量下降有关,当遭受轻微扭转暴力则可发生骨折。136、 按骨折线部位分类:股骨头下骨折、经股骨颈骨折、股骨颈基底骨折。137、 按骨折线方向分类:内收骨折、外展骨折。138、 Pauwels角:远端骨折线与两侧髂嵴连线的夹角。139、 Pauwels角越大,骨折越不稳定
27、。140、 内收骨折:Pauwels角50。141、 外展骨折:Pauwels角30。142、 按移位程度分类:I型:不完全骨折 II型:完全骨折,不移位 III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 IV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143、 诊断:1、病史:外伤史; 2、体征:畸形:轻度屈膝、屈髋、外旋(一般在45-60之间); 疼痛:局部压痛、纵向叩击痛; 肿胀:老年人常不明显; 功能障碍:部分病人仍能走路或骑车; 患肢缩短。144、 Bryant角:在平卧位,由髂前上棘向水平画垂线,再由大转子与髂前上棘的垂线画水平线,构成Bryant三角,股骨颈骨折时,此三角底边较健侧缩短。145、 Nelaton线:侧卧、
28、半屈髋,由髂前上棘与坐骨结节之间画线,为Nelaton线,正常情况下,大转子在此线上,若大转子超过此线之上,表明大转子有向上移位。146、 治疗:1、无明显移位的骨折、外展型或嵌入型等稳定性骨折、一般情况较差者,选择非手术治疗。2、其它则更多地主张早期治疗。147、 股骨转子间骨折好发于中老年骨质疏松病人。148、 转子间骨折多为间接暴力引起,也可为直接暴力引起。149、 属于关节囊外骨折。150、 很少发生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缺血坏死。151、 下肢外旋畸形明显,可达90。152、 治疗:1、以非手术疗法为主,应纠正下肢缩短和髋内翻畸形。 2、手术治疗:年龄高、不能长期卧床。153、 股骨干骨
29、折:转子下、股骨髁上这一段骨干的骨折。154、 股骨干是人体最粗、最长、承受应力最大的管状骨。155、 股骨干骨折可分为:上1/3、中1/3、下1/3骨折。156、 以股骨干中1/3骨折多见。157、 股骨干上1/3骨折,近折端向前、外、外旋。158、 股骨干下1/3骨折,由于腓肠肌牵拉向后方移位。159、 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160、 病因:直接暴力:粉碎性骨折;间接暴力。161、 髌骨骨折可导致创伤性关节炎或膝关节活动受限。162、 胫腓骨干骨折易致开放性骨折,由于整个胫骨均位于皮下,骨折端容易穿破皮肤。163、 胫骨下1/3骨折易发生延迟愈合或不愈合,主要由于远折端血液供应减少。164
30、、 胫骨上1/3骨折易发生血管神经损伤。165、 临床表现与诊断: 1、局部疼痛、肿胀和畸形等骨折的体征较显著; 2、X线检查可确定骨折的类型和移位情况。 应当注意:1、血管神经损伤:胫骨上1/3骨折; 2、骨筋膜室综合症:5P征:painlessness(无痛),pulselessness(脉搏消失),pallor(皮肤苍白),paresthesia(感觉异常),paralysis(肌麻痹)。166、 治疗目的:矫正成角、旋转畸形,恢复胫骨上、下关节面的平行关系,恢复肢体长度。167、 踝部损伤的特点:1、以踝部韧带损伤最为多见; 2、较大暴力可引起骨折; 3、易发生水肿,愈合及抗感染能力较
31、差,恢复时间长; 4、易发生畸形和关节僵硬。168、 分为:外翻骨折、内翻骨折169、 踝部骨折多由间接暴力引起。170、 Bohler角:跟骨结节关节角。由跟骨结节与跟骨后关节突的连线与跟骨前结节最高点-后关节突连线形成的夹角,正常时约25-40。171、 跟骨骨折:以骨折是否影响距下关节分为两类:不波及距下关节的关节外骨折、波及距下关节的关节内骨折。172、 跖骨骨折:长期慢性损伤(如长跑、行军)致第2或第3跖骨干发生疲劳骨折。173、 从解剖结构和功能可将整个脊柱分为前、中、后三柱。174、 前柱:椎体的前2/3、纤维环的前半部分、前纵韧带。175、 中柱:椎体的后1/3,、纤维环的后半
32、部分、后纵韧带。176、 后柱:后关节囊、黄韧带、骨性神经弓、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关节突。177、 脊柱骨折好发于T10-L2。178、 颈椎骨折的分类:1、屈曲型损伤:压缩性骨折、骨折-脱位 2、垂直压缩型损伤:Jefferson骨折、爆裂型骨折 3、过伸损伤:无骨折-脱位的过伸损伤、枢椎椎弓骨折 4、齿突状骨折179、 Jefferson骨折:寰椎的前后弓双侧骨折。180、 爆裂型:多见于C6、C6椎体,四肢瘫发生率高。181、 枢椎椎弓骨折:缢死者骨折182、 齿骨突骨折:机制还不明确。183、 颈椎压缩骨折合并脱位首选颅骨牵引。184、 胸腰椎骨折依据骨折的稳定性将其分为稳定性骨折、不
33、稳定性骨折。185、 依据骨折的形态分:压缩骨折、爆裂骨折、Chance骨折、骨折-脱位。186、 Chance骨折:经椎体、椎弓及棘突的横向骨折。也可以是前后纵韧带-椎间盘-侯主任戴部分的损伤。187、 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压缩不到1/3,首选卧硬板床。188、 截瘫:胸腰段损伤使下肢的感觉与运动产生障碍。189、 四肢瘫痪:简称“四瘫”,颈段脊髓损伤后,四肢出现神经功能障碍。190、 临床表现:脊髓震荡、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完全性脊髓损伤、脊髓圆锥损伤、马尾神经损伤191、 脊髓震荡:脊髓受到强烈震荡后发生超限抑制,脊髓功能处于生理停滞状态。脊髓神经细胞结构正常,无形态学改变。临床上表现为损
34、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及反射完全消失或大部分消失。一般经过数小时至数天,感觉和运动开始恢复,不留任何神经系统后遗症。192、 脊髓休克:是指各种较重的脊髓损伤后,立即发生的损伤平面以下的脊髓瘫痪。在脊髓休克期间表现为受伤平面以下出现迟缓性瘫痪,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丧失,有感觉丧失平面及大小便不能控制,2-4周后逐渐演变成痉挛性瘫痪。193、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包括:前脊髓综合征、后脊髓综合征、脊髓半切综合征、脊髓中央管周围综合征194、 前脊髓综合征:脊髓前方受压严重,损伤平面以下肢体瘫痪,下肢瘫痪重于上肢,浅感觉消失或减退,深感觉存在。195、 后脊髓综合征:损伤平面以下深感觉障碍、神经根性痛
35、。196、 脊髓中央管周围综合征: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的四肢瘫,上肢重于下肢,没有感觉分离。197、 脊髓半切综合症(Brown-Sequard综合征):损伤平面以下同侧肢体的运动及深感觉消失,对侧肢体痛觉和温觉消失。198、 脊髓圆锥损伤:表现为会阴部(鞍区)皮肤感觉缺失,括约肌功能丧失致大小便不能控制和性功能障碍,双下肢感觉和运动仍保留正常。199、 马尾神经损伤: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迟缓性瘫痪,有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及括约肌功能丧失,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消失,没有病理性锥体束征。200、 并发症:呼吸衰竭与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的感染和结石、压疮、体温失调201、 治疗:一、非手术治疗 1、药物
36、治疗:甲泼尼龙冲击疗法,适用于受伤后8小时以内者; 2、高压氧治疗:伤后4-6小时内用。 二、手术治疗 指征:脊柱骨折-脱位有关节突交锁者; 脊柱骨折复位不满意,或仍有脊柱不稳定因素存在者; 影像学显示有碎骨片突入椎管内压迫脊髓者; 截瘫平面不断上升,提示椎管内有活动性出血者。202、 骨盆骨折的临床表现:1、骨盆分离试验与挤压试验阳性; 2、肢体长度不对称; 3、会阴部的瘀斑是耻骨和坐骨骨折的特有体征。203、 并发症:腹膜后血肿、盆腔内脏器损伤、神经损伤、脂肪栓塞与静脉栓塞204、 再进行腹腔手术时,应注意切勿打开腹膜后血肿。205、 盆腔内脏器损伤包括:膀胱、后尿道与指肠损伤,尿道损伤远
37、比膀胱损伤多见。206、 腰骶神经丛与坐骨神经损伤。207、 骨盆骨折急救处理:1、监测血压和脉搏 2、快速建立输血补液途径 3、视病情情况及早完成X线和CT检查,并检查有无其他合并伤; 4、嘱病人排尿,如病人不能自主排尿,应导尿; 5、诊断性腹腔穿刺; 6、超声治疗。208、 髋臼由髋骨的前柱(髂耻柱)、前臂、后柱(髂坐柱)、后壁组成。209、 髋臼骨折分为单一骨折、复合骨折。210、 治疗:髋关节是全身负荷最大的关节,因此,有移位的髋臼骨折原则上应该手术治疗,尽可能恢复解剖复位、牢固固定及早期的功能锻炼。211、 手术指征:髋关节不稳定及移位3mm者,尤其是双柱骨折有错位者。有下列情况应该
38、急诊手术:髋关节脱位不能闭合复位;髋关节复位后不能维持复位;合并神经损伤,且进行性加重;合并有血管损伤;开放性髋臼骨折。212、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按所累及组织不同分为:软组织的慢性损伤、软骨的慢性损伤、骨的慢性损伤、神经卡压伤213、 临床表现常有以下共性:1、局部长期慢性疼痛,但无明确外伤史; 2、特定部位有一压痛或肿块,常伴有某种特殊的体征; 3、局部无明显急性炎症表现; 4、近期有与疼痛部位相关的过度活动史; 5、部分病人可有过导致运动系统慢性损伤的姿势、工作习惯或职业史。214、 治疗原则:1、本病是由长期不良的体位性、姿势性及职业性的局部损害所致,限制致伤动作、纠正不良姿势、增强肌力、维持关节的非负重活动和适时改变姿势使应力分散,从而减少损伤性因素,增加保护性因素是治疗的关键,否则容易复发; 2、理疗、按摩等物理治疗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粘连,有助于改善症状; 3、合理引用非甾体抗炎药; 4、合理、正确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有助于抑制损伤性炎症,减轻粘连; 5、适时采用手术治疗。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