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期末复习简答题及答案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医学》期末复习简答题及答案6.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预防医学期末复习简答题及答案6 1、病例对照研究的特征是什么?答: (1)属于观察性研究方法,它是研究人群中已经发生的暴露与既往疾病之间的联系,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2)设立对照:研究设立了单独的、由未患者研究疾病的人群组成的对照组,用来与病例组进行比较。(3)研究方向由果到因,在研究过程中,已知研究对象患某病或未患某病再追溯既往是否暴露于可疑危险因素。(4) 难以证实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研究为回顾性的观察方法,只能推测暴露与疾病是否有关联,且只限于统计学上的关联, 尚不能作出因果关系的结论。2、说明病例对照研究选择对照的方法。答:对照的选择:(1)对照的规定:对照应来自于产生病例的人群,
2、经相同诊断手段确认为非病者, 能代表产生病例的人群。 按规定与病例一致的人口学特征和其他外部特征的相同要求选择对照,如对年龄、性别等因素加以限制,以此控制外部因素的干扰,增强与病例的可比性,还应注意对照须不患与所研究疾病有共同病因的疾病,目的是减少混杂偏倚。(2)对照的形式包括成组不不配比对照, 、成组配比对照和个体配比对照。(3)对照来源: a 同一个或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病例,病种以愈复杂愈好; b 社区人口中的非病例或健康人群,该对照最接近全人群的无偏样本; c 社区团体人群中非该病病例或健康人;d 病例的领导或同一居委会、住宅区内的健康人或非该病病例;e 病例的配偶、同胞、亲友、同
3、学或同事等。3、说明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答: (1)优点: a特别适用于罕见病和潜伏期长的慢性病研究。b 该方法省人力、物力、省经费、省时间,容易组织实施。c 可检验有明确危险因素的假设,又可广泛探索尚不明确的众多因素。(2)局限性: a 不适合研究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因为所需的样本量大。 b 选择研究对象获取信息时,难以避免偏倚和信息偏倚。 c 混杂偏倚的影响较难控制。d 从一次病例对照研究中不能得出危险因素与疾病因果关系的结论。4、设立对照组时应注意什么?答: (1)试验组与对照组除干预措施外,其他能影响结果的条件如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应尽可能地相同或相似。(2)两组的研
4、究对象所研究疾病的易感程度及感染的机会均衡可比。(3)两组发现病例的方法、诊断标准等必须一致。(4)对两组的观察要同样重视,包括问卷调查。5、估计样本量的条件是什么?条件是:(1)效应指标的信息。如效应指标为定量指标,需要了解其标准差;若为定性指标,则需要了解其率。标准差越大或或率越接近0.5,所需样本越大(2) 实验研究结束时试验组和对照组欲比较的指标之间的差值。差值越大,所需样本越小,反之,则越大(3)第一错误的概率,该概率越小,所需样本越大。通常概率取 0.05 或 0.01,并有单双侧检验之分,且单侧检验比双侧检验所需的样本小(4)第二类错误的概率称为把握度。一般,取01.或 0.20
5、,该概率越小,所需的样本越大。6、随机分组的意义是什么?答:随机化分组可以使研究对象有同等的机会进入实验组或对照组,因而可以减少已知或未知的非研究因素对两组结果的影响,提高了可比性,同时也是控制或消除选择性偏倚和混杂性偏倚的手段之一。7、在实验性研究中为何要使用盲法?答:这是因为如果研究对象或研究人员知道分组情况均可产生凭主观判断的观察性(测量性)偏倚。若采用盲法则可使上述两者不了解分组情况,从而避免这种偏倚。8、简述单盲法的优缺点。答:单盲法是指研究人员了解研究对象的分组情况,而研究对象则否。其优点是可克服来自研究对象的报告偏倚,同时研究人员能全面了解研究对象接受研究因素后的情况,如果出现研
6、究因素的毒副作用时,可及时处理,以保证研究对象的安全。缺点是:难以避免研究人员在收集资料时带来的偏倚。9、简述双盲法的优缺点。答:采用这种盲法时研究对象和实验的观察者均不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情况和接受措施的具体内容,因而可以避免来自这两方面的主观因素的干扰。但这种盲法设计、实施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采用这种盲法时,需要有甚密的安排和严格的监督、管理措施。10、疾病病因轮状模式的主要内容是是么?答:轮状模式不但阐述了疾病发病的基本条件,还强调了三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与正常情况下保持动态平衡的关系。它还表示宿主对环境有适应的一面, 也有蒙受其影响而发生紊乱的一面。宿主本身的遗传、免疫或代谢对疾病有承受
7、的一面,也有抵制、中和和耐受的一面。这个模式强调环境与宿主的密切关系以及环境多样性和宿主体内的遗传因素。11、流行病学在探索疾病病因时总的思路是什么?答:首先根据疾病三间分布的情况提出病因假设,再运用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方法验证上述假设。若假设成立,再用实验流行病学验证上述假设。最后建立因果关系。12、有人称运用流行病学方法提出的病因假设是主观臆断,你的意见是什么?答:运用流行病学方法提出病因假设是建立在科学数据基础上的推测,而非猜想。是根据对所研究疾病的“ 三间” 分布的描述和分析,进行比较,发现差异,找出原因,从而提出某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可能联系假设。 当然有人获得数据不够准确, 不够全
8、面或存在某种偏倚,致使所提假设是错误的。 这只能批评此人所获得数据科学性不强,而不能说他是主观臆断。13、应激所致的疾病有哪几类?答:应激所致的疾病有:(1)身心疾病:以身体状况为主,但心理因素在其治疗和诊断中占重要位置的病态,例如消化系溃疡、神经性呕吐、偏头痛、神经性尿频、多汗症、梅尼埃综合征、月经异常、更年期障碍等。(2)神经症:以个人性格为基础,由个人生活事件为导火线引起的精神性疾病。其表现多种多样,没有器质性病变是其特点,例如恐怖症、强迫观念等。(3)抑郁症:应激性抑郁症常表现为感情抑郁、悲伤、丧失自信等。性格认真、责任感强、固执的人容易患这种病。(4)不适应状态:由于心里或社会的刺激
9、而在学校、工作岗位或家庭中表现各种不适应状态,在学校表现为逃学、对学习不关心、校内暴力等,在工作岗位则表现为不出勤或对某种职业的综合征。14、预防接种效果的考核应包括哪些?答:预防接种效果的考核应包括免疫学效果评价和流行病学效果评价。(1)免疫学效果评价:预防接种后一定时期采用液体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检测方法, 检测预防接种对象的血清抗体阳转率、血清抗体几何平均滴度等。(2)流行病学效果评价:采用流行病学现场试验、爆发调查、病例对照研究等方法来计算疫苗的保护率和效果指数。15、简述疾病监测的特点。答:简述疾病监测的特点有:(1)只有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资料,才能发现疾病的分布规律和发展趋势。(2
10、)只有将原始资料整理、分析、解释后,才能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3)只有将信息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人员,才能在防治疾病中得到完全利用。16、简述传染病的主要监测内容。答:传染病的主要监测内容有:(1)监测人群的出生、死亡、生活习惯、经济状况、教育水平、居住条件和人群流动的基本情况。(2)监测传染病在人、地、时方面的动态分布,包括做传染病漏报调查和亚临床感染调查。(3)检测人群对传染病的易感性。(4)监测传染源、宿主、昆虫媒介及传染来源。(5)监测病原体的类型、毒力及耐药情况。(6)评价防疫措施的效果。(7)开展病因学和流行病学规律的研究。(8)传染病流行预测。17、简述经空气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病学
11、特点。答:经空气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是:(1)一般呈季节性升高,多见于冬春季节。(2)传播易于实现,病例可连续发生,传播迅速、广泛。(3)在未经免疫预防的人群中,发病可呈周期性提高,而免疫力持久的疾病,则以儿童多见。(4)发病与人口密集程度,居住条件等有关。18、生物媒介传染病有哪些流行特点?答:经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其主要流行特点是:(1)具有一定的地区性和明显的季节性。(2)有些疾病具有职业特征,如森林脑炎多见于伐木工人和林区居住着(3)发病年龄有差距,在林区多见于儿童。(4)发病率与节肢动物媒介密度呈正相关,控制主要虫煤后则发病率明显下降。19、 临床症状期病人作为传染源的特点是什么
12、?分述典型病人与非典型病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答:病人在临床症状期, 机体组织已遭损坏, 并开始排出病原体,而有些临床症状有利于病原体排出,是传染性最强的时期。 临床症状期病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最大。典型病人由于具有典型的临床经过、症状、体征,尽管他们排出的病原体数量较大, 但易于诊断而多住院隔离治疗,其传染源的作用受到限制,否则将是重要的传染源。 非典型性病人由于其临床表现或病程经过与一般典型病人不同,容易被忽视、误诊、而未进行及时隔离,其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比典型病人更重要。具有慢性临床经过的病人,由于持续排出病原体, 对周围健康人群的威胁时间拖长,其传染源意义也大。20 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有:(1)计划免疫:在人群中进行预防接种,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是降低人群易感性的重要措施。(2)传染病流行后, 由于病后或隐性感染后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从而增加了免疫人口。(3)人群一般抵抗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