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八年级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道之行也》八年级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大道之行也八年级教案大道之行也八年级教案1 教学目标 1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讲授大道大同两个概念 2指导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导入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述了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画卷。 今天,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整体把握 范读课文,学生仿读并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研读理解 自由朗读,掌握文言词 知道学生翻译课文 1自主探究理解翻译 2小组合作学习,翻译全文 3全班交流 探究讨论: 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特点
2、? 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指导朗诵 理清文章脉络,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文章内容。本文分三层 一 总领全文 二 阐述大同社会基本特征 三 总结全文 指导单独朗读,注意停顿 教师总结: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他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一份宝贵的财富,两千年来一直 被许多思想家追求,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 作业: 1思考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 2背诵并默写全文 大道之行也八年级教案2 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
3、,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德育目标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4、。 1、朗读法。这是一篇著名的文章,半个世纪以前的中学生差不多能背诵如流,今天的中学生也应如此,必须读得烂熟,才能较好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并感知这段文字的美好。要保证至少读10遍,课堂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关于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完成。对于与桃花源记的比较阅读,教师可稍作点拨引导。学生讨论,生生互动;教师点拨,师生互动,这样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探究创新法。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供学生思考探究,鼓励他们敢于异想天开,并为自己的奇思妙想而努力学习。 多媒体CAI课件、已选好的一张科幻VCD、录
5、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1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指导学生诵读;探究性思维训练,促进学生内化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全班同学齐背桃花源记那个美、乐、奇的世界大家还记得吧,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不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板书文题) 二、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1、教师播放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解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如有疑难,小组自行解答。 教师提示需重点掌握的词语: 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音j) 矜、寡、孤、独、废
6、疾者(“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音gun) 男有分(f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 货恶其弃于地也(w厌恶、憎恨)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分别译为“奉养”“抚养”) 外户而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用门闩插门) 是故谋闭而不兴(杜绝) 3、理清文章整体思路,具体指导朗读。 提问:全文文字,共5句话,根据文意,可以分为几层? 学生明确: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教师分层指导朗读: 第一层:首
7、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 第二层:本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应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的“人”“使老有所终”中的“使”,这些字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 第三:“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是谓大同”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教师范读或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其余学生循声低和。 全班齐读课文。 三、讨论下列问题,形成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1、提问:“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选
8、一位学生回答,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学生齐读第1句,速背。 2、提问: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学生明确:课文第二层有三句话,大概是从三个方面吧。 教师点拨:这三句话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
9、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 学生齐读第二层,按照行文思路,尝试背诵。 3、提问: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大道之行也
10、八年级教案3 教学目标 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 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导入: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整体把握: 范读课文。 学生仿读并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理解这两个概念是理解全文的关键。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研读理解 自由朗读课文,掌握以下文言实词,疏通文意。 a大道之行也:施行 b选贤与能
11、:通“举” c讲信修睦:培养 d故人不独亲其亲:故,所以。独,单独。亲,以为亲 e矜:gun老而无妻的人 f皆有所养:供养 g男有分:fn职分,指职业 h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i不必藏于己:私藏 j谋闭而不兴:发生 k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l故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 指导学生翻译课文。 a自主探究理解翻译。 b小组合作学习,翻译全文。 c全班交流。 细读课文,探究讨论。 a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b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提示: A在同学们各抒己见的基础上,老师可以依据课文内容作总结归纳。 a、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全社会亲如一家,各种
12、年龄段的人都有适当的安排,对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体现出了社会的关爱。 b、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稳定的职业,有安定和睦的家庭,男耕女织,丰衣足食。 c、尽其用,人尽其力。人们在共同的生产劳动中,应珍惜劳动产品,无自私自利之心,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辱。尽全力工作,没有多得的念头,更不会据为己有。 B“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
13、之世”。 指导诵读 理清文章脉胳,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文章内容。全文可分三层: 第一层:“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大道之行也总提,以下分述: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共有三个方面:故人不独亲其亲;男有分,女有养;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结。 指名单独朗读,注意文中停顿。 a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 b“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 c“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 d“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 e末句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
14、气肯定。 朗读课文三遍,试着背诵。 抓重点词句背诵课文。 教师总结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 作业 思考:“大同”社会跟陶潜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之处? 复习知识点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礼记礼运。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中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2、朗读课文并掌握文言词语: 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音j)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
15、指老而无妻的人。音gun) 男有分(f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 货恶其弃于地也(w厌恶、憎恨)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分别译为“奉养”“抚养”) 外户而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用门闩插门) 是故谋闭而不兴(杜绝) 3、整体思路: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4、问题探究: (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
16、“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第二层有三句话,从三个方面来说明: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
17、;“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 (3)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
18、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5、 小结: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6、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
19、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1、大道之行也选自_,是_家经典之一,西汉_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题目中的“大道”_。 2、请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矜、寡、孤、独()()()()废疾()男有分()女
20、有归() 3、翻译句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4、按原文填空: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_。 2、 大道之行也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与“夜不闭户”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 5、问答题 1)请谈谈你是怎样理解“天下为公”的。 2)“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 “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请举例说明。 答案 1、礼记礼运,儒,戴圣,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2、 通“举”,选拔讲求;培养以为亲以为子老而无妻的人,通“鳏”;老而
21、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职分,指职业,职守指女子出嫁 3、 政治上的最高理想的实行,就是天下为大家所有。 因此人们不只以他的亲人为亲,不只以他的儿子为子。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到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4、按原文填空: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故外户而不闭 5、 1)就是说,政权(或者包括社会财富)都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2)有三条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3)有。桃花源记其实就是“大同”社会生活的艺术再现。如“其
22、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就体现出文中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教学反思 首先,这堂课的目标已达成。针对学生的情况我设计了两点目标,一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本课;二是要求学生能了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并知道本文是从哪些方面阐述的。 再次,对学生的发言教师的点评力量绵薄。在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上,课堂时间应该还给学生,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教师的时间少了,是否意味着教师的主要任务在备课,在怎样把课堂连缀起来?或者,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轻描淡写了呢?当然不是。我以为,课堂上教师的时间少了,就意味着教师的语言要更简练更精细了。学生发言之后教师的点
23、评就显得格外重要了。然而在这堂课上,教师的点评基本是归纳和复述式的。学生的发言是精彩的,教师的点评却软弱无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进一步发言。当然,从此次的问题中我知道,教师点评的功力该在平时苦练。另外对学生的关注度也不够。特别是坐在后面的男同学,他们貌似很认真,但不做笔记,也不积极回答问题,而我也没有及时提醒他们。 大道之行也八年级教案4 1、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背诵并默写全文。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
24、的基本特征。 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1、朗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3、探究创新法。 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美好的生活谁都想过,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就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不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板书文题) 二、简介及背景 参照课本178页。 三、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1、教师播放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对照解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教师提示需重点掌握的词语: 不独亲其亲(用作动词,以为亲
25、) 男有分(f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 货恶其弃于地也(w厌恶、憎恨) 是故谋 闭而不兴(奸邪之心。 闭:闭塞,这里作杜绝) 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外户而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用门闩插门) 3、通假字: 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gun)”,指老而无妻的人。) 4、教师具体指导朗读。 5、全班齐读课文。 四、翻译课文 1、根据课下注解翻译课文。 2、划出自己不能解释的字词。 3、小组讨论解决。 4、课堂交流翻译的情况。 5、同位交流检查翻译的情况 五、合作探究、讨论下列问题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
26、此句的哪句话?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提问: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 “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用一个成语是“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3、提问: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理想的? 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
27、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 4、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六、探究性思维训练 请学生思考以
28、下问题: 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联系历史知识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探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教师不要随意评判,应以表扬鼓励为主。 3、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重在激发学生进行大胆新奇的联想和想像,营造一种畅游理想
29、未来的热烈气氛。 七、课堂小结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完成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根本特征: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大道之行也 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总括全文,折射现实 大道之行也八年级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重
30、要的字词和语法; 2、正确翻译全文,背诵并默写全文; 3、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并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二、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课后能够熟练地背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难点 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桃花源记中那份安详美丽的
31、社会图景,其实早在战国末年的礼记中就有所体现,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我们比较耳熟能详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二)、文学常识介绍 哪位同学来跟我们大家说说你所知道的礼记,很好,老师归纳了一下,请大家看投影。 (三)、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1、播放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投影提示需重点掌握的字词 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音)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音() 男有分(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 货恶其弃于地也(厌恶、憎恨)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分别译为“奉养”“抚养”) 外户而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用门闩插门) 是
32、故谋闭而不兴(杜绝) 3、翻译全文,选择一组轮流翻译句子,老师作适当讲解 4、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朗读课文。 (1)提问:全文文字,共5句话,根据文意,可以分为几层? 明确: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2)全班朗读课文,体会其中内涵。 指导明确: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 第二层:本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应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
33、”中的“人”“使老有所终”中的“使”,这些字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 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是谓大同”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3)教师范读或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其余学生循声低和。 (4)全班再齐读课文。 (四)、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下列问题,形成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1提问:“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
34、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学生齐读第1句,速背。) 2提问: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明确:这三句话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1)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 (2)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
35、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 (3)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 (学生齐读第二层,按照行文思路,尝试背诵。) 4多媒体显示板书设计,学生依据板书提示,背诵全文。 (五)、课堂小结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
36、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学生齐背课文。 六、板书设计: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写一段文字,描述你想像中的未来社会;或者以“我在公元3000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500字以上。 八、探究性思维训练 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2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九、资料 1儒家的政治理想 对儒学来讲,理想人的培养和和谐家庭的建立毕竟只是为达到最终目的治国平天下铺平了道路,要使国泰民安、歌舞升平的景象出现,根本上还需要现实政治的努力。
37、天下统一,政治清明;上下有分,等级有序;尊贤礼士,君仁臣义;君民同乐,轻敛薄赋:这既是儒学家们憧憬、瞻望的理想社会的格局,也是他们终身倡导,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现实政见和主张。 2礼记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为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大道之行也
38、八年级教案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相关文言文字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熟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层次和脉络。 3、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特征及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反复熟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大同社会的真正可取之处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层次,熟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大同”的社会特征及意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分钟,教师口述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同学们背诵描写桃花源环境和生活的句子)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那么究竟礼记中的理想社会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
39、问题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二、 作品介绍 2分钟,教师简介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补充四书五经的知识) 三、 朗读全文 初步感知 5分钟 1、请同学们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将不懂的字词划出来) 2、听课文录音,听准字音 四、 正音 解释重点字词,翻译全文 10分钟 1、 结合投影读字音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 矜寡孤独( ) 男有分( ) 货恶其弃于地也( ) 2、解释重点字词(投影) 3、请一位同
40、学翻译,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后小组讨论,并对其解释作出分析评价。 4、参考译文 政治上最高理想的施行,就是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有及时婚配。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而要去收贮它),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这样一来,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
41、和害人的事情就不会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五、 整体把握,理清课文线索。 10分钟 1、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文章可以分为几层,说说你的看法? 2.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结合文中的语句,试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满足生存的需要)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够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责任、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鳏、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