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精品解析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章节测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精品解析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章节测试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章节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生物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习近平主席教导我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因此我们要爱护植被,绿化祖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植树节
2、是3月12日B植被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功能C为保护植被应该退耕、退牧、还林、还草D我国植被丰富,可以肆意砍伐2、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神经系统是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B大脑和脊髓组成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C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D脊神经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3、下列关于人体呼吸道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痰是在鼻腔和咽部形成的B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C吞咽食物时,会厌软骨会打开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D呼吸道中只有鼻腔有黏膜分布,可以分泌黏液粘住灰尘4、关于血液在人体心脏中的流动方向,正确的是()A上下腔静脉右
3、心房右心室主动脉B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C肺静脉左心室左心房主动脉D肺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5、在试管内加入2毫升的牛肉汁,再加入新配制的“X消化液”1毫升,充分振荡后,置于37的温水中5分钟,发现牛肉汁消失了。则“X消化液”成分最可能是()A唾液、胃液、肠液B胃液、胆汁C胰液、肠液、胆汁D胃液、胰液6、人体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受精部位,胚胎发育的部位分别是( )卵巢睾丸输卵管子宫输精管附睾ABCD7、如图是心脏、血管示意图,其中“”表示血流方向。若血液从心脏出发,再次回到心脏,所经过路线最合理的是()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C甲丙乙丁D甲丙丁乙8、1949年末,我
4、国城市共有58个,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大批县城改设为城市。1949年末,全国城市共有132个,其中,地级以上城市65个,县级市67个;建制镇2000个左右。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发展过程整体比较曲折,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迟缓。1978年末,全国城市共有193个,其中,地级以上城市101个,县级市92个;建制镇2176个。改革开故后,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入快速通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持续协调发展,城市数量迅速增加。作为一个生态城市,不一定具有( )A大面积的绿化地B高大的行道树C垃圾分类投放箱D环境优雅的度假村9、人类进化过程中发生的最显著的变化是( )A群居生活B后肢越来越粗壮C奔跑速度加快D脑容量增
5、加10、食物中含有动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其中有机物能够为动物运动提供能量。这些能量主要通过什么方式被释放出来?( )A消化和吸收B呼吸作用C循环系统的运输作用D光合作用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近视眼是指当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折射所形成的物象,会落到视网膜的_方。(填“前”或“后”)2、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_,它能产生卵细胞。3、若用“肺泡肺泡周围毛细血管”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其中代表的气体是_。4、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涂片,可发现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_,数量最少的是_。5、人体
6、将_、_,以及多余的水和_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中的代谢废物不会减少。(_)2、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是身高、体重的不同。(_)3、会厌软骨是为了避免食物误入气管。(_)4、有些人在乘车、乘船时会发生晕车、晕船的现象,这与内耳的半规管和前庭有关。()5、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_)四、实验探究(4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40分)1、某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题时,准备了馒头(碎屑与小块等量)、唾液、清水、碘液、恒温箱等实验材料和设备,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试管编号馒头
7、形态加入的物质温度环境1碎屑,搅拌2毫升唾液,2滴碘液37;10分钟2碎屑,搅拌2毫升清水,2滴碘液37;10分钟3小块,不搅拌2毫升唾液,2滴碘液37;10分钟4碎屑,搅拌_,2滴碘液0;10分钟(1)分析1号试管和2号试管这一组实验,实验变量是_。1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_。因为馒头中的淀粉消化成了_。(2)为进一步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小组同学补加了4号试管。请你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判断,加入到4号试管的物质还应该有_,对照组是_号试管,4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_,实验结论是唾液淀粉酶在_环境中活性最强。2、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学生肥胖和超重检出率持续增加
8、,校园里“小胖墩”比比皆是。如何来判断一个人的营养与胖瘦呢?方法就是用BMI指数(Body Mass Index)来评估。BMI指数是用体重(公斤)做分子,以身高(米)的平方做分母得出的数值。BMI指数越高,人越倾向于超重,甚至肥胖。请你分析回答:(1)肥胖者往往禁不住美食诱惑,美食进入人体离不开唾液淀粉酶的消化。唾液淀粉酶能将食物中的淀粉初步消化成_。(2)为了研究不同BMI范围人体的唾液淀粉酶活性,研究者征集了多名BMI指数正常及超重的志愿者,分别检测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实验操作如下表所示。(注:表格中“”表示没有。)对照管测定管BMI指数正常BMI指数超重清水2mL唾液2mLba2mL2
9、mL2mL37水浴保温5分钟碘液2滴2滴2滴仪器测定唾液淀粉酶活性(结果见图1、图2)表格中a处应填写_;b处应填写_。为了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应该对每个志愿者的唾液淀粉酶活性值进行_测量,求取_。各组需要在37水浴保温的理由是_。碘液检测时,对照管的实验现象是_(填“变蓝”或“不变蓝”)。由下图图1、图2的曲线变化趋势可以得出结论:_。3、七年级生物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在做“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探究实验时,采用了下面的处理方法,具体如下:步骤一:1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步骤二:2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毫升清水,并充分搅拌。步骤三:将两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
10、钟。步骤四: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步骤五:观察试管中馒头的颜色变化。请回答下面问题:(1)1号试管和2号试管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2)实验结果中,1号试管中馒头碎屑如果没有变色,说明馒头中的_在_酶的作用下变成了麦芽糖。2号试管中馒头可能变成_色,2号试管中馒头碎屑变色的原因是_。4、为了探究胰岛素的作用,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将体重约20g、相同性别、生长状况相似的正常小鼠,随机分成甲、乙两组,每组10只。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初始活动状况。给甲组小鼠注射02mL生理盐水,乙组小鼠注射胰岛素制剂(01mL胰岛素和01mL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小鼠的状况,如图。分析回答:(1)
11、步骤中各组均用小鼠10只,而不是1只的原因是_。(2)乙组小鼠出现抽搐甚至昏迷是由于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利用和转化,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所致。为了进一步证明胰岛素的功能,可对出现抽搐甚至昏迷的小鼠注射_进行抢救。(3)该实验说明胰岛素具有_作用。在现实生活中,胰岛素可用于人的糖尿病治疗,使用时只能注射不能口服的原因是_。(4)当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相符时,正确的做法是_。A马上否定原来的假设B修改实验数据,使结论与假设一致C如实记录,重新再做一次实验-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分析】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以下几种: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和
12、针叶林。对严峻的植被保护形势,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有:保护植被,植树造林,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详解】A1979年2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通过了将3月12日定为我国植树节的决议,A正确。B植被对周围环境有巨大的改造调节作用,造林绿化可改善大气污染、净化水体,还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B正确。C退耕、退牧、还林、还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和保护草原生态系统,从而保护植被,C正确。D我国是一个少林国家,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8公顷,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5我国不仅人均森林面积少,而且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使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的趋
13、势,肆意砍伐使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不利于植被的保护,D错误。故选D。2、D【分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详解】A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A错误。B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三部分,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B错误。C神经元是一类特殊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细胞核在细胞体里,突起包括轴突和树突两种,
14、C错误。D由脑发出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头面部的感觉器官、皮肤和肌肉等处;脊神经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D正确。故选D。3、B【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鼻是呼吸系统的通道之一,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黏膜及其表面的纤毛,都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鼻黏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详解】A气管和支气管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
15、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痰是在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形成的,A错误。B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其特征是由骨或软骨为支架围成腔壁或管壁以防止外界压力而塌陷,是保证气体畅通的一种适应性结构,B正确。C咽即是呼吸器官,也是消化器官当我们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当我们吞咽时,一方面软颚会向后延伸,阻止食物进入鼻腔;另一方面喉的上升,令会厌软骨像门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令食物进入食道,C错误。D鼻腔和气管内均有黏膜分布,可以分泌黏液,粘住灰尘,清洁空气,D错误。故选B。4、B【分析】血液循环途:【详解】A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A错误
16、。BCD结合分析可知: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B正确、CD错误。故选B。 5、D【分析】各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的消化能力是不同的,这是与不同的消化液含有的消化酶不同有关;例如唾液中只含有初步消化淀粉的酶,胃液中只含有初步消化蛋白质的酶,而胰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据此解答。【详解】牛肉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在胃内胃液的作用下初步消化,初步消化的蛋白质在小肠内胰液,肠液的作用下分解为氨基酸。在试管内加入2毫升的牛肉汁,再加入新配制的“X消化液”1毫升,充分振荡后,置于37的温水中5分钟,发现牛肉汁消失了。则“X消化液”成分最可能胃液,肠液和胰液。故选D。6、B
17、【分析】(1)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男性的性腺,能够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2)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女性的性腺,能够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3)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人体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是睾丸;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的是卵巢;受精的部位是输卵管;胚胎发育的部位是子宫。故选B。7、B【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乙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丙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丁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
18、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详解】由分析可知,乙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运往身体各处,丙静脉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运回心脏,丁毛细血管是连接最小动脉和静脉的,血液从心脏出发,再次回到心脏,所经过路线: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脏,因此经过路线最合理的是甲乙丁丙,B正确。故选B。8、D【分析】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由于人口密集,排放的污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多,容易产生环境污染问题,该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人是影响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
19、系统具有很大的依赖性,也是最脆弱的生态系统,据此解答。【详解】由分析可知,作为生态城市,那就是要注意到环保,必须要有大面积的绿化地 、高大的行道树,绿化地和行道树可以吸收人类活动产生的废气,减少环境污染;垃圾分类投放箱,可以进行固体废弃物分类回收,也利于环境保护,因此作为一个生态城市,不一定具有环境幽雅的度假村;D错误。故选D。9、D【分析】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详解】早期人类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制造工具。随着制造工具的越来越复杂,他们的大脑也变得越来越发达,并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逐渐发展成现代的人类社会。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促进了脑的发展,
20、增加了脑容量,而脑的发展又提高了他们制造工具的能力;他们用火烤制食物,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大大增强了他们在自然界中生存能力;语言的产生,使得相互之间能更好的交流与合作。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是一个重要因素,劳动是人类的身体得到协调发展,最终演变成自然界的强者。可见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是脑容量的增加。故选D。10、B【分析】人体内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小肠的消化只是将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有利于人体吸收;人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详解】A消化作用能消化食物,把难吸收的物质消化成可直接吸收的物质,错误。B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能通过呼
21、吸作用将细胞中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储存着能量)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来利用,正确。C循环系统的运输作用能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错误。D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1、前【分析】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详解】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
22、,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使光线发散的凹透镜进行矫正。2、卵巢【详解】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能产生卵细胞,分沁雌性激素;输卵管的作用是输送卵细胞,也是受精作用的场所;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也是定期形成月经的地所;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3、氧气【分析】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
23、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详解】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故其中代表的气体是氧气,是二氧化碳。4、红细胞 白细胞 【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详解】血液中的白细胞比红细胞大,呈圆球状,有细胞核,数目最少,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5000-10000个,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血细胞,因为血小板个体小,普通显
24、微镜下很难观察的到,形状不规则且无细胞核,数目较多,但比红细胞要少。血液中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年人每立方毫米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男子为500万个左右,女子平均为420万个左右,在三种血细胞中红细胞的数目最多。因此,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时,看到的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数量最少的是白细胞。5、二氧化碳#尿素 尿素 无机盐 【分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详解】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许多废物,这些废物必须及时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
25、排泄。三、判断题1、错误【详解】肾脏作为一个组织器官,其正常的生命活动,要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和养料,故血液流经肾脏后氧气和养料都会减少;肾脏作为一个排泄器官,要将流经肾脏的血液中的一些代谢废物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故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废物会减少,故题干观点错误。2、错误【分析】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包括: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脑发育的程度不同、运动方式不同等。【详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不会直立行走;而人类的前肢解放出来,会直立行走,可见它们的运动方式不同;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在丛林中采摘果子等为食,不会制造工具;而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因此它们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不同。由于类人
26、猿以树栖生活为主,不会制造工具,手和脑得不到锻炼,因此这种简单的树栖生活不利于脑的发育;而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促进了脑的发达,且知道用火烧烤食物来吃,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可见脑的发育程度也不同。此外类人猿无语言能力,而人有思维语言能力,而身高、体重无法进行比较,故题干说法错误。3、正确【详解】鼻子吸入的空气和经咀嚼的食物都会经过咽,之后各走各路,空气会进入气管,食物则会进入食道(气管位于食道的前面),这是由咽喉下方的会厌软骨所决定的。当我们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当我们吞咽时,一方面软颚会向后延伸,阻止食物进入气管;另一方面喉的上升,令会厌软骨像门一样,将气管
27、喉覆盖,令食物进入食道,而不会误入气管。由此可知,在吞咽那一刻,我们呼吸是暂停的,吞咽完毕,软颚、喉会厌软骨迅速恢复原位,于是呼吸可照常进行。故题干说法正确。4、正确【分析】耳的结构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收集并引导声波传至外耳道,外耳道引导声波传至鼓膜;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鼓膜可以把声波的振动转为机械性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详解】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会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
28、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故题干说法正确。5、正确【分析】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详解】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故题干说法正确。四、实验探究1、(1) 唾液 不变蓝 麦芽糖 (2) 2毫升唾液 1 变蓝 37 【分析】1口腔中具有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2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麦芽糖遇到碘液不会变蓝。3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和低温都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37
29、左右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唯一的不同条件,就是该对照实验的变量。因此,对比1号试管和2号试管的条件可知,变量是唾液。实验中1号试管加入了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在适宜的温度下,将淀粉全部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液不变蓝,因此该试管滴加碘液后不变蓝。(2)为进一步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变量是温度。所以,4号试管与1号试管的温度环境应该不同,其他条件都应相同,因此加入的物质也是2毫升唾液和2滴碘液。通常把接受实验变量(温度)处理的对象组叫实验组,把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叫对
30、照组,故对照组是1号试管。实验中4号试管虽然加入了唾液,但装置保温在0,低温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因此该试管中有淀粉存在,滴加碘液后变蓝。由1和4的实验现象可知:唾液淀粉酶在37环境中活性最强。2、(1)麦芽糖(2) 淀粉溶液 2mL 多次(重复/反复) 平均值 在37 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或其他合理答案) 变蓝 随着BMI指数增加,唾液淀粉酶活性逐渐降低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1)由分析可知,唾
31、液淀粉酶能将食物中的淀粉初步消化成麦芽糖。(2)本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从表中可以看出,表格中a处应填写淀粉,b处应填写2mL。为了排除偶然性的影响,应对每个志愿者的唾液淀粉酶活性值进行多次或重复或反复测量测量求取平均值。各组需要在37水浴保温的理由是人体口腔的温度是37,而且唾液淀粉酶在37时的酶活性最高。用碘液检测时,对照管的实验现象是变蓝,是因为对照管中没有唾液淀粉酶,不能够消化淀粉,故其实验现象是变蓝。由图1、图2的曲线变化趋势可知,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BMI指数的增加,唾液淀粉酶活性逐渐下降。3、(1)唾液(2) 淀粉 唾液淀粉酶 蓝色 淀粉没有被分解,遇碘变蓝色。
32、【分析】考查的是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馒头一开始没有甜味,嚼一会会有甜味,是因为淀粉没有甜味,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有甜味但遇碘不变蓝。(1)1号试管和2号试管是一组对照实验,两组中只有唾液不同所以唾液是变量,其中号试管是实验组,号试管是对照组。(2)1号试管中馒头碎屑如果没有变色,则证明馒头中的淀粉被分解了,淀粉可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2号试管滴加碘液会变蓝因为清水不能分解淀粉,2号试管里边是淀粉,淀粉遇碘会变蓝。4、(1)避免偶然性(2)葡萄糖(3) 降低血糖浓度 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激素,口服会被人体的消化道消化而失去药效 (4)C【分析】(1)胰鸟素
33、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胰岛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因为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如果口服,进入消化道后会在胃内被初步消化,从而失去疗效,在小肠内会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详解】(1)步骤中各组均用小鼠10只,而不是1只的原因是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可靠。(2)乙组小鼠出现抽搐甚至昏迷是由于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利用和转化,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导致能量供应不足所致。为了进一步证明胰岛素的功能,可对出现抽搐甚至昏迷的小鼠注射葡萄糖进行抢救。(3) 该实验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浓度作用。在现实生活中,胰岛素可用于人的糖尿病治疗,使用时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因为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激素,口服会被人体的消化道消化而失去药效。(4)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重做实验,C正确。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