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集训提升练十三古代诗歌鉴赏一含解析.doc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32458030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集训提升练十三古代诗歌鉴赏一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集训提升练十三古代诗歌鉴赏一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集训提升练十三古代诗歌鉴赏一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集训提升练十三古代诗歌鉴赏一含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一)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9分)行路难张籍湘东行人长叹息,十年离家归未得。弊【注】裘羸马苦难行,僮仆饥寒少筋力。君不见,床头黄金尽,壮士无颜色。龙蟠泥中未有云,不能生彼升天翼。【注】弊:同“敝,破旧的。(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这首诗与李白的?行路难?一样都属于乐府杂曲歌辞,均为古体诗。B.首句“长叹息总领全诗,引出下文“湘东行人对自身境遇的叹息。C.“壮士无颜色写出了壮士面对窘境,容貌意态不再像往昔那样昂扬。D.本诗第八句采用了比喻手法,把泥中的蟠龙喻为盘曲泥泞难行的道路。【解析】选D。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

2、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D项,“把泥中的蟠龙喻为盘曲泥泞难行的道路错误,第八句是将壮士喻为身陷泥中的蟠龙。(2)结合全诗,分析“湘东行人的情感。(6分)答:_【解析】题干是“结合全诗,分析湘东行人的情感。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选材的特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首句“长叹息总领全诗,引出下文“湘东行人对自身境遇的叹息。“十年离家归未得直接点出游子淹留他乡之久,归家不得的羁旅之愁。“弊裘羸马苦难行,僮仆饥寒少筋力。“弊裘“羸马穿着破旧的衣服,骑着瘦弱的老马,写出了“湘东行人羁旅行役的窘境。“饥寒写出主仆二人又饿又冷,筋疲力尽的境况。因“黄金尽而“无颜色写出壮士

3、气短无助,其容貌意态不再像往昔那样昂扬。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湘东行人穷困窘迫的惆怅无奈。“龙蟠泥中未有云,不能生彼升天翼。诗人将壮士比喻为身陷泥中的蟠龙,“龙蟠泥中比喻“湘东行人时运不济,词句表达了“湘东行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答复此题时,要一句一句分析,抓住诗句中反映诗人情感的词句分析“湘东行人的情感,突出他羁旅行役的愁苦和怀才不遇的愤懑。答案:表达了“湘东行人淹留他乡的羁旅之愁。“十年离家归未得直接点出游子淹留之久,归家不得的乡愁。写出了“湘东行人穷困窘迫的惆怅无奈。“弊裘羸马“饥寒等写出游子窘境,因“黄金尽而“无颜色写出壮士气短无助。抒发了“湘东行人时运不济,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龙

4、蟠泥中喻指“湘东行人时运不济,“不能生彼升天翼那么表达了“湘东行人对自己怀才不遇境遇的愤懑。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9分)点绛唇高峡流云清王国维高峡流云,人随飞鸟穿云去。数峰着雨。相对青无语。岭上金光,岭下苍烟冱。人间曙。疏林平楚。历历来时路。(1)以下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高峡流云,人随飞鸟穿云去写出了一种类似杜甫“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那种攀登到半山高处所特有的景象。B.“数峰着雨。相对青无语,人在雨里攀登,静静地看着“着雨的青山,凄苦之情难以言表。C.“历历,是看得清清楚楚的样子,同时也是对往事和过去的回忆,用在这里具有一定的哲理的味

5、道。D.本词前半片写景,后半片抒发感受,词的境界中都含有对人生之了悟的成分。【解析】选B。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属于综合考查题,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此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以下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此题B项,“数峰着雨。相对青无语,是说因为对面青山一直就

6、在那里静静地看着人在云雾里攀登,而人却是在穿过半山的云雾之后才注意到这“着雨的青山。青山虽然不会说话,却因雨后的美丽令人惊喜。(2)词的最后三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题目要求简要分析词的最后三句的含意,这是考查学生对诗歌句子内容的理解。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先解释诗句的含意(表层含意即字面意思,深层含意那么是指比喻义、引申义等),然后写出诗句表达的情感。注意要指出诗句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人间曙。疏林平楚。历历来时路这三句诗意思是:随着太阳的渐渐升高,黑暗山谷中的景色也渐渐能够看清了,刚刚攀登途中所经过的那些

7、高上下低的丛林,如今都已落在自己脚下。其中“历历,是看得清清楚楚的样子,同时也是对往事和过去的回忆,用在这里具有一定的哲理的味道。这样可看出深层含意是只有在经过艰苦的攀登穿越乌云见到光明时才能够有这种“历历的回忆和反省。答案:意为随着太阳的渐渐升高,黑暗山谷中的景色也渐渐能够看清了,刚刚攀登途中所经过的那些高上下低的丛林,如今都已落在自己脚下。表达了词人凭高远望的感受,即经过艰苦的攀登穿越乌云见到光明时的回忆和反省。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阴雨白居易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注】元和十四年,白居

8、易由江州司马诏授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本诗应作于赴任途中。北窗琴:晋陶渊明曾置无弦琴一张,又喜卧北窗下。(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首联描写此时此地景象:清晨,山岚雾霭十分浓重;江山辽阔,此地却非常偏僻遥远。B.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突出峡中滩急声响、秋意扑面、雾气弥漫、多阴少晴的特点。C.诗歌前四句寓情于景,在描写沿途所见美丽而险峻的景色中蕴含了诗人的复杂心情。D.尾联运用典故,流露出诗人欲效法陶渊明,归隐田园享受幽独而自由的生活的愿望。【解析】选D。尾联化用陶渊明置无弦琴的典故,是说自己只能依靠这北窗下的琴来排解心中孤独,表达了诗人不甘寂寞而又无可奈何的

9、心情。(2)颈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上句说遥望京城却被云遮住了眼睛,暗含了诗人渴望被朝廷赏识重用而不得的苦闷;下句说思乡时,觉得雨点仿佛在一滴滴地滴到心里,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以及归乡不得的忧伤。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东风第一枝咏春雪史达祖巧沁兰心,偷粘草甲,东风欲障新暖。谩凝碧瓦难留,信知暮寒较浅。行天入镜,做弄出、轻松纤软。料故园、不卷重帘,误了乍来双燕。青未了、柳回白眼,红欲断、杏开素面。旧游忆着山阴,后盟遂妨上苑。熏炉重熨,便放慢、春衫针线。恐凤鞋挑菜归来,万一灞桥相见。【注】旧游忆着山阴:晋王子猷居山阴,曾雪夜

10、泛舟访戴逵,至其门,未入即返,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乘兴而来,兴尽而去,何必见戴。后盟遂妨上苑:司马相如参加梁王兔园之宴,因下雪而迟到。上苑即兔园。(1)以下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词的开头紧扣节令,写春雪沁入兰花花心,悄悄沾上草叶,仿佛想挡住春风送来的温暖,表达出词人对春雪的喜爱之情。B.“行天入镜取自唐韩愈?春雪?中的“入镜鸾窥沼,行天马渡桥,以“入镜和“行天形容池面、桥面积雪的明净。C.“料故园三句运用写实的手法,写出了家乡落雪、天寒地冻、帘幕层层低垂的景象,以至于耽误了回来传书的飞燕。D.这首咏物词笔触细腻,绘形绘神,写出春雪的特点以及雪中草木万物的神态,

11、也含蓄地表达出词人对故园、亲人的思念。【解析】选C。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全诗和思想情感,把握主要表现手法。对每一个备选答案认真检查,尤其是内容、手法、情感等方面会有“硬伤。C项,“料故园三句运用写实的手法错误,“料字可以看出,“故园之景并非词人亲见,而是想象,故此处是虚写。(2)此词题为“咏春雪,却无一字道“雪,请问作品下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写雪?(6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这首咏雪词题为“咏春雪,却无一字道“雪,但又无一字不在写雪,柳眼方青,蒙雪而白;杏花本红,以雪见素,状物拟人,笔意精细。这些均是以雪中景物来写雪。接着笔意一

12、转,连用两典写人,“旧游忆着山阴,用王子猷雪夜访戴逵,至门而返的典故;“后盟遂妨上苑,用司马相如雪天赴梁王兔园之宴迟到的故事。梅溪颇具浪漫气质,面对一派雪景,不由想起古之文人雅士踏雪清游的情景,不禁心向往之。这是以雪中发生的故事来写雪。“熏炉二句,上承“障新暖及“暮寒较浅之意。春天已来临,春雪却意外降临,使闲置不用的“熏炉重又点起;春雪推迟了季节,冬装还得穿些时候,做春衫的针线且可放慢,这是以人物活动来写雪。此题从描写雪中景、讲述雪中事、描摹雪中人等角度答复即可。答案:描写雪中的景物。“青未了、柳回白眼,红欲断、杏开素面,写杨柳芽才有了一点青色,因蒙上一层雪仿佛都变成千万只白眼,刚开的红色杏花

13、也因雪变为素面。讲述雪中发生的故事“旧游忆着山阴,后盟遂妨上苑,写王子猷、司马相如的故事,面对眼前雪景,词人不由想起古人踏雪访友的情景,不禁心向往之。描摹雪中人物的活动“熏炉重熨,便放慢、春衫针线,闲置不用的“熏炉重又点起,正是春雪降临的结果;也正因为春雪的降临,做春衫的针线也便放慢了。5.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1)、(2)题。(9分)蜀先主孔明刘秉忠智涉图深往事非,茅庐一论定真依。风云龙虎随时有,鱼水君臣自古稀。月照锦江翻月色,烟波玉垒动朝晖。精英不死青天上,留得文昌奉紫薇。【注】此诗作于诗人北上觐见忽必烈,受其礼遇之后。文昌:文昌星,乃文魁之星,为智慧的化身。紫薇:即北极星,中国古代认为

14、是众星之主,代指人间帝王。(1)以下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首联交代了诸葛亮的事迹,他在茅庐之中和刘备分析、讨论“天下三分的局势,并最终确定了自己的归宿。B.颔联借“风云龙虎表达出对社会动乱、战乱不断的时局的忧虑,感慨自古以来缺少鱼水般的君臣关系。C.颈联写景,在月光之下,锦江翻起阵阵波浪;玉垒山在朝晖之中,涌起层层烟波。“翻字和“动字赋予画面动态美。D.本诗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借写先主和孔明的事迹,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的思索,表达了自己的情怀。【解析】选B。“借风云龙虎表达出对社会动乱、战乱不断的时局的忧虑理解有误,应是表达世上并不缺少呼风唤雨的明主、贤臣

15、。(2)杜甫?蜀相?中也写到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请简要分析与本诗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6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了解两首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态度,再分析异同。两首诗歌都对诸葛亮进行了描写,赞扬了他的雄才伟略,誓死效忠的高尚美德。但杜甫的?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道出了作者的无尽感慨与忧伤;而本诗不但有对诸葛亮的赞美之情,还通过“鱼水君臣自古稀一句借用诸葛亮与刘备融洽的君臣关系,来暗示自己得遇明主,表达自己誓死追随的决心。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

16、感的表达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情感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答案: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伟略、鞠躬尽瘁,效忠蜀汉王朝的高度赞美和敬慕之情。不同点:杜诗最后两句慨叹诸葛亮功业未竟而亡,充满了惋惜和遗

17、憾。刘诗通过对诸葛亮、刘备君臣关系的赞扬,暗示自己得遇明主,一定效仿孔明,为国效力,报答君主的知遇之恩。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苏轼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1)以下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从词的标题看,这是一首奉和词,奉和的对象是杨元素,内容是写梅花。B.上片末句,芳英散落,不偏不倚,掉在客人的酒杯之中,可爱又可恼。C.上片由寒雀争看梅花,逗引客来花下,梅花惹人喜爱的美姿不言而喻。D.末句“一点微酸是写梅子,诉

18、之味觉,新颖形象,读来意味无穷。【解析】选B。“可爱又可恼不合文意。全诗是在写“梅花,“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这句话写出了麻雀惊飞踏散梅花,梅花落到酒杯里的情景,结合全诗,通过“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可知诗人此时情感是愉悦的,满眼全是“可爱之景,并无“可恼之意。(2)词的首二句写景极为高妙,请简要分析。(6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赏析诗歌重要句子的能力。考生应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此题“词的首二句写景极为高妙,请简要分析,考生应按照“手法+内容分析+情感效果的模式作答,常见的写景的角度有正、侧面,动静,远近,虚实等,注意从修辞的角度分析语言之美。“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

19、,这句话写的是早春之景,寒雀翔集枝头,竞相欣赏葳蕤如玉的梅花;运用拟人手法,将“寒雀拟人化,“满形容寒雀之多,“争刻画竞相之态,“看仿佛寒雀很有欣赏眼力。看似字字写雀,本诗标题为“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全诗不着一“梅字,寒雀喧枝,实那么句句写梅,以热闹的气氛来渲染早梅所显示的姿态、风韵,侧面表现梅花之盛,表现了作者赏梅的无限喜悦之情。答案:写寒雀翔集枝头,竞相欣赏葳蕤如玉的梅花;运用拟人手法,侧面衬托梅花的姿态、神韵与品格;“满形容寒雀之多,“争刻画竞相之态,“看仿佛寒雀很有欣赏眼力,字字写雀,句句写梅,手法高超;写出了春回大地,诗人会友赏梅的无限喜悦之情。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

20、2)题。(9分)九日蓝田崔氏庄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首联即用对仗,读来婉转自如。人已老去,对秋景更生悲,只有勉强宽慰自己。B.“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人老了,怕帽一落,显露出自己的萧萧短发。说是“笑倩,实是强颜欢笑,骨子里透出一缕伤感、悲凉的意绪。C.“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上句一个问句,表现出诗人沉重的心情和深广的忧伤,含有无限忧国忧民之意。D.细读该诗,诗人满腹忧情,

21、却以壮语写出,读之更觉慷慨旷放,凄楚悲凉。【解析】选C。上句一个问句,表现出诗人沉重的心情和深广的忧伤,含有无限悲天悯人之意。(2)这首诗跌宕腾挪,酣畅淋漓,前人评谓:“字字亮,笔笔高。(?读杜心解?),请结合颈联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颈联两句描山绘水,气象峥嵘。蓝水远来,千涧奔泻,玉山高耸,两峰并峙。山高水险,令人只能仰视,不由人不振奋。用“蓝水“玉山相对,色泽淡雅;用“远“高拉出开阔的空间;用“落“寒稍事点染,既标出深秋的时令,又令人有高危萧瑟之感。诗句豪壮中带几分悲凉,雄杰挺峻,笔力拔山,真可叹服。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陇头水【注】于濆行人何彷徨,陇

22、头水呜咽。寒沙战鬼愁,白骨风霜切。薄日朦胧秋,怨气阴云结。杀成边将名,名著生灵灭。【注】也写作陇头吟。也有说此诗作者是李咸用。(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首联中诗人用行人的彷徨、陇头水的呜咽来渲染大战结束之后整个战场的气氛。B.诗歌善于运用意象来表情达意,如颔联用“寒沙等意象来表现战场的惨况。C.颈联实写天气情况,秋日朦胧晦暗,由死去战士的怨气聚结而成的阴云密布天空。D.本诗是一首五言边塞诗,全诗描绘的场景寒冷阴森,透露出悲惨愁苦的感情色彩。【解析】选C。“颈联实写天气情况分析错误,不全是实写,“由死去战士的怨气聚结而成的阴云应是诗人的主观感觉,是虚写。(2)

23、本诗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赏析诗歌的情感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明确考查方式,注意从以下的答题角度进行作答。分析诗歌的情感有两种方式,一是自己分析,另一种是给出分析的方向,让考生通过诗歌进行解读,答题时注意明确题干中的答题方向,然后结合诗歌进行解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衬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此题题干问的是“本诗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注意答题的时候要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本诗前三联写的是戍边战场上惨烈的场景:行人彷徨、战鬼、白骨、怨气、阴云,描写出了战场上凄惨的场景,给人以肃杀阴森之感。最后一联是对战争的目的进行揭示:边将的成名是用战士的牺牲换来的,表达出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对求取功名的不正当途径的谴责,深深地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答案:诗歌前面三联描写战后惨景,最后一联转为议论,指出边疆将领们不惜以千万人的生命为代价获取名利和地位。既表达了对士卒的同情,还谴责了那些庸腐贪婪的边疆将领,表现出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