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语文教案.docx(6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三年级上语文教案三年级上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蹄、摄、侧、绊、实、序、讶、础”。正确区分运用“发明、发现”。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默读课文,说说麦布里奇是用什么办法把马奔跑时的镜头拍下来的。 3、了解电影产生的原理是“人类的视觉残留”,感悟发明创造需要人们积极开动脑筋、细心观察才能成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默读课文,说说麦布里奇是用什么办法把马奔跑时的镜头拍下来。 2、感悟发明创造需要人们积极开动脑筋、细心观察才能成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大家一定都拍过照片,我们都知道照片有一个特点,它记录的东西都是静止的。可是
2、今天的课文里却告诉我们“照片上的马活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2、示题读题:照片上的马活了 二、学习课文,了解实验过程 (一)学习课文,了解进行实验的原因。 1、指名分节读课文。(适时正音) 文章中的两个人名要读清楚,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 板书: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指名读) 一个是摄影师麦布里奇,专门拍照片的;一对是卢米埃尔兄弟,最终发明了电影。他们之间有什么关联呢?我们先从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入手。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的实验和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之间存在着联系,两位年轻人为马奔跑的样子争执,只是一个导火索,引发了一次实验,产生了连锁的反应即发现视觉残留现象,
3、发明电影。) 2、读课文一、二小节,并填空。 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听说两个年轻人为了()而争论不休,感到很()。他决定()。 (理解:争论不休,可以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二)边读边画,了解实验过程,品味语言文字。 师:为了求证马跃起时,四蹄都是腾空的,还是总有一蹄着地的,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做起了实验。 1、快速浏览第3节,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准备了什么工具?木桩细绳照相机 2、默读第3节,并试着用笔在纸上画画麦布里奇是如何摆放木桩、细绳和照相机的。 3、学生交流,师范图,让学生对照自己的图示。 学生每说一步,老师抓住关键词语,反复敲打。 第一步:跑道一侧,每隔几步,放上一架照相机。24架照相机
4、一字排开。 第二步:另一侧,相应位置,24根木桩。 第三步:每根木桩上系细绳,另一头结在照相机的快门上。(理解:快门) 第四步:马边跑边将细绳绊断,带动了快门,拍下照片。(字形分析“绊”理解其意) 做实验必须步骤清晰准确,同样表述实验的语言也要清晰准确,这样才能让读者明确。 4、让学生看图示,说说实验的过程。(关键词语要讲清楚)。 (三)了解“视觉残留”现象,体会实验的意义 师:实验的结果课文中已明确的告诉我们,马奔跑时,但这次实验不仅仅只是证明了这一点,它给我们后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1、麦布里奇还偶然发现了,将24张照片按,组成一条照片,如果在看照片带时,马就。(板书:发现) 麦布里奇是对
5、一直存在,但人们并不知道的现象,通过偶然的机会发现了,这个现象被现在的科学家称为“视觉残留”现象。 2、卢米埃尔兄弟则是在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究,发明了,这是以前从来没有的东西,但自从它被发明之后,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师总结: 许多伟大的发现与发明源自生活中的一些小偶然。视觉残留和电影就是其中一例。而只有有心人才能从偶然中发现金子,发明创造。希望同学们也能像麦布里奇和卢米埃尔兄弟一样细心观察,积极动脑,发现人类未知的现象,发明造福人类的东西。 三、布置作业 1、复习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2、用“好奇”写一句句子。 3、动手做做,完成语言大冲浪,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录在录音机里。 板书: 7
6、、照片上的马活了(视觉残留现象) 发现发明电影 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法国卢米埃尔兄弟 课后反思 进入三年级语文教学,课文的篇幅逐步加长,文章的内涵逐步加深,对我们教师的有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经常说要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如何提高,很重要一方面就是教师对教材的把握。 照片上的马活了这篇课文看似事件较多、地点及人物的转换较快,但事件之间相互关联。教师在分析教材中就要把握好其中的关联,从而心中有数:哪些事件可以一笔带过,哪些事件必须全盘掌握;哪些事件能落实训练目标;哪些事件可引发学生思考。课文按发展顺序记叙了四个事件有详有略,事件一:两位年轻人在酒店里为马奔跑的样子而争执;事件二:英国摄影师麦布
7、里奇实验证明马奔跑时总有一脚着地;事件三:麦布里奇发现拉动照相带,马“活”了;事件四: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其中“实验”是重点,实验解决了马如何奔跑这一问题,如果没有实验也就没有麦布里奇后来的发现,更没有卢米埃尔兄弟后来的发明电影。而略写的“发现”和“发明”两个事件是关键,可以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麦布里奇和卢米埃尔兄弟有这样的发现和发明”,让学生体会到看似简单的意义不大的实验也能产生重大的影响,只要敢于去实践去观察。至于“争执”这一段,只是起到引入的作用,读读即可。 把握教材中的内在联系,就可以找到教学的切入口,找到教学的重点,也会给你选择教学的方法提供帮助。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8、 1.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方式来认读生字。 2.运用分角色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课文,领会课文大意。 3.在评画讨论的过程中,感受画中的丰富想象力,体会孩子们的善良、正直,受到关爱别人,关心环境的美好心灵感染。 4.参与绘画比赛,在说“画”中,练习想象,渗透人文关怀。 5.渗透口语交际的训练。 教学重点: 在朗读、评画中,感受画中的丰富想象力,体会孩子们的善良、正直,受到关爱别人、关心环境的美好心灵感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前几天,老师参加了一个班的绘画比赛。今天我带来了其中的几幅作品,你们看出示课件:四幅图莹莹画了一座金灿灿的宫殿;兵兵画了一条清澈的小河;扬扬画了一对大翅膀
9、;明明画了一把大锯,锯上满是尖尖的齿。他们为什么画这些画呢?我看不明白。我们打开课本,看能不能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新授课。 1.师:在学习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怎么办?查字典、查书、问老师请你打开书,轻声读一遍课文,把字音读准确。 生读。 2.师:读完了课文,你找到答案了吗?那课文中他们是怎样向老师解释的呢?请你默读课文的36自然段,把同学们说的话用直线画下来。 3.师:谁愿意替文中的小朋友讲讲自己的画?指导生用书上的语言回答,当学生说完画的内容后,师回答:哦,我懂了。 师:他读得准确吗?谁再读读? 正音:我们看电视里拿着金箍棒的是谁?(孙悟空)叫孙?空!认读字表里没有,又拿不准的字怎么办
10、?生:查字典(悟w) 师:这也是一种认识字音的方法。 4.师:哦,同学们,我懂了,我全懂了。谢谢你们!可是,同学们画得都是那么漂亮,想象得都是那么美妙,到底谁的画该得第一呢?板书课题 (师用文中的语言回答,引导学生回归课文,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5.师点评:宫殿-象征善良;大翅膀-象征正直;小河-象征关心环境;大锯-象征着关心他人。 师适时板书:献出爱心 6.师:这几个小朋友的想象力是那么的丰富,他们有的想到了童话故事中卖火柴的小女孩,有的想到了小动物,有的想到了动画片里的黑猫警长,还有的想到了孙悟空。这四个小朋友都献出了自己美好的心愿,如果让你也像他们一样,带着一份爱心去参加绘画比赛,你想画
11、些什么?为什么这样画? A.请你自己静静地想一想。如果“我”参加绘画比赛,我想画出示课件:如果我参加绘画比赛,我想画要求:说的时候要说明白“我”要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画? B.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和我们大家说一说?说的时候要做到声音洪亮,把意思表达完整。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提出你的看法。 三、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这几位小朋友的作品,并且对这些画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也从这些画中感受到了他们那颗善良的心。通过学习课文,你们一定掌握了一些读书的方法。当我们遇到读不准字音的字时,可以请字典朋友来帮忙;当你读不明白的时候,还可以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去理解。希望你们多读书,与书交朋友
12、。 板书设计: 20.谁该得第一 献出爱心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演一演这个童话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纷纷”、“激烈”造句。 3、在对课文语言文字朗读感悟的基础上,知道除草剂,喷雾器具有保护稻秧不受杂草侵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编自演,鼓励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进行自由创造想象。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音,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小稻秧脱险记。请小朋友把手拿
13、出来,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稻”的笔顺,“秧”的右边起笔位置。 2、学这篇课文,我们有四项任务。(出示投影片,教师读) (1)读课文,读出生字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词语的意思。 (3)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后来是怎样脱险的? (4)写生字,要求写得正确、规范。 二、我的十分钟,学习生字 1、现在,先来看第一个任务。(出示生字) 小朋友注意看,这些生字哪些不要老师教,也不要看书上的拼音,你就认识? A、我认识“拼”这个“拼”字你是什么时候认识的? (我是一年级时认识的。那时有一个词是“拼音”。) B、我还认识“剂”、“吵”、“雾”。我还认识“杂
14、”、“器”。 2、(老师指“纷”)这个字有认识的吗?(认识,这个字读fn。) 你是怎么认识的?(我是在清明这首诗里学的:里面有一句是“清明时节雨纷纷”。 3、我还认识“搬”。你是在哪儿认识的?(在我们家门口墙壁上的“搬家公司”的广告上认识的。) 4、那是一些“野广告”。看来,“野广告”也有好处,可以帮助你认字。作为你,还要“感谢”“野广告”。 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看一看课后的生字表。那上面有注音。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的拼音写在上面。 (学生默读,边读边写拼音) 6、读完写完后,请同学们读一读生字的拼音,并记住它。 7、哪些字记住了?哪些没记住,要老
15、师帮忙的? 三、学习课文 1、请大家一边读课文,一边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2、这些词,有的需要老师帮助,有的自己读课文就可以理解;请大家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些词语的意思。我相信,同学们能通过读课文理解这些词语。 3、读的时候不仅要考虑词语的意思,还要做到正确、流利,如果能做到有感情就更好了。请大家再读。 4、“蜡黄”是什么意思?就是指脸色像蜡一样黄。 5、哪个小朋友有把握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老师很喜欢勇敢的孩子。请你试着读一读。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吵 杂 拥 拼 欺 负 喘 纷 2、指导 注意字的结构,以及部件之间的比例。 3、学生练习,教师适当指导。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4
16、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盈”等10个生字,掌握“渴求、盘旋、滑行、绿盈盈”等词语。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能力提高: 1、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渴望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思想感情。 2、有语气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教学重点: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体会渴望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培养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设
17、计: 一、导课。 春天到了,和暖的阳光普照大地,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样的天气里同学们最喜欢的户外活动是什么?(板书:放风筝)听说过花儿也会放风筝吗?(板书:花儿也会)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 (学生会说到:花儿如何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悟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这些问题能否解决? 1、学生自由读文,同时划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 2、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可以分组朗读,或者接读课文)。 3、指导学生对读的同学做评价。 老师评价学生的读文情况。 刚刚在看到这个题目时,同学们都有个问题: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那现在我们就来找找,
18、请同学们快快地读读课文,看看能否找到答案。 学生谈到哪里,老师要引导学生来想像学习,全诗共有4个小节,写了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小节:写出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达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学生边读边想, 天,是这样蓝, 风,是那样轻, 第二到四小节:描写了远处的花、蝴蝶、蜻蜓,也描画了我们一起享受大自然赐予的一切美好,描画了一幅快乐、祥和的景象。 彩色的蝴蝶, 长尾巴的蜻蜓, 分小组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并讨论:花儿也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在这里,学生要明白:花儿会放风筝的原因,写出了花儿和小动物的快乐,抒发了渴望人和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灵和睦相处和谐统一的美好愿望。 学习了本诗后你想说
19、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作业:画一幅美丽的图画(表现春天的美好)。 四、板书设计: 花儿也会放风筝 天是这样蓝 风是那样轻 彩色的蝴蝶 长尾巴的蝴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今天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课文。 同学们觉得这篇课文美吗?想不想再读一读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一会把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描述给大家:(学生读文) 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谈谈自己想像中的画面。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方面的训练。
20、指导学生一起看第三小节: 有的在花枝上飞高飞低, 有的在半空中盘旋滑行 让学生合理想像,补充:有的在 指导学生一起看第四小节: 不对,不对,那不是风筝,那是让学生进行扩展 三、指导学生写生字。 盈:注意中间的“又”字; 蜻蜓的“蜓”上面是“壬”; 瞧是左右结构的字。 四、作业。 1、有表情地背诵全诗。 2、说说花儿还会放什么风筝?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展开想象,花儿还会放飞什么? 教学重难点: 培养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激
21、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理想的翅膀这一课,孩子们放飞了风筝,也放飞了自己的理想。在同学们的作文中,也多次提到放风筝的乐趣。 (朗读学生写的作文片段。) 师:放风筝的确是春天里的赏心乐事,你相信吗,花儿也会放风筝呢。 (板书课题)齐读,质疑。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同学自读课文,要求:把诗歌读流利,读准确。 2、抽生分小节读。 3、生评读。 三、细读体悟,感受情感。 1、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自由读,边读边体悟。 2、学生汇报,交流。 学习第一节 (1)、抽读,边读边感受诗句带给你的感觉。 (2)、齐读,体悟。 (3)、师问:这里已经有了一个“蹦蹦跳跳”,为什么还要写一个“跳跳蹦蹦”
22、? (4)、抽生回答,表演读,评读。 (5)、牵着一条渴求的线,放飞了长尾巴和不长尾巴风筝。” 质疑:你有什么问题吗? 归纳:为什么说是牵着一条渴求的线? 提问:“渴求”是什么意思?那么我们是渴求什么呢? (6)、学生带着感情齐读。 学习第二节 (1)、抽生读第二小节,边读边感受诗句带给你的感觉。 (2)、点评赏析:儿是在远处对我们说话。我们对着远处的人说话会是怎样的?(老师边说边做了一个朝远方喊话的动作。) 学生再次品读感受。 (3)、如果花儿离我们很近,那又该怎么读? (4)、西红柿练习,抽读。 师总结:我们朗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联系前后文,才能读得更准确。 学习第三节 (1)、指名读。 发
23、散思维:有的在花枝上飞高飞低,有的在上空盘旋滑行,还有的会在干什么呢? (2)、生齐读这一节。 提问:花儿能让蝴蝶、蜻蜓、蜜蜂等等围绕着它们飞高飞低,一定是有一根无形的线在牵引着它们,这根无形的线是什么呢? 生回答 学习第四节 (1)、指名朗读。 (2)、师问:“突然,一个小朋友嚷起来了”和前面的“我们叫着嚷着”这两个“嚷”字是一样的意思吗? (3)、学生回答 (4)、生再次感情朗读。 四、拓展发散 1、花儿还会放飞什么? 2、在善于想象的孩子眼中,花儿也会放风筝,在生活中,一些平凡普通的东西,如果加上了想象,就立刻变得富有情趣了,我们来看两段文字 一个孩子无拘无束的光着脚丫在地板上跑起来,留
24、下的脚印就像一条条游动的鱼儿。妈妈来了,她用拖把把这些“鱼”一“网”打尽。 在一个钟表柜台前,晴朗摇着拳头念起来:“锤子,剪刀,布”。我们往墙上一看,原来墙上很多钟摆在来回摆动,还真像在玩锤子剪刀布的游戏呢! 3、你曾经看到过什么,引起了你美好的想象? 学生充分想象。 五、总结背诵。 1、试着练习背诵。 2、学了课文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花儿也会放风筝 蜜蜂 蜻蜓 蝴蝶 花儿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6 一、指导思想 着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丰富语言的积累,发展语
25、感和思维。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爱美的情趣。引导学生开发潜能,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二、班级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年级共有学生43人,大部分学生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按时完成作业。能熟练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能利用字典,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能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写一些看图作文,但在词汇的运用、口头表达、与人交往合作、自能学习及习作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三、全册教材分析 1、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
26、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精选课文,减少课文类型,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类。本册共有32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8篇选读课文。 2、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 3、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4、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开始练习使用钢笔书写正楷字。 5、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词典,字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 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积累课
27、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练习复述课文。 9、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10、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法。 四、单元分析 1、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 2、课例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 3、本册安排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 4、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5个栏目是机动栏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 五、全册教学总目
28、标 1、识字和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兴趣,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写300个生字,会认200个生字。 会使用字典、词典,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能使用硬笔正确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不断提高写字质量。 2、阅读 加强朗读指导,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动脑筋,多读多想,把课文读通,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
29、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问号、感叹号的一般用法。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的积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3、习作 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
30、4、口语交际 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讲笑话、办画展,评一评,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会接待客人,动脑筋解决问题等。 5、综合性学习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如“举办童话故事会、编童话集”、“动手制作新年礼物、写上祝福语“等,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做个社会学生。 六、教学重、难点
31、1、学会写30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会认200个生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抄不默不考。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 2、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3、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量不少于7万字。 4、逐步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学写想象中的事物,能展开想象和幻想,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完整通顺。学会使用逗
32、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学习写日记。 5、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说几句话、一段话,做到语句完整通顺,说话有礼貌。能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能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七、教学改进措施和方法 1、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兴盛使用工具书、资料库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探索发现尽量自己解决问题。 3、在教学方法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4、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是生活实际,进行小练笔以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注意运用语文中的一些表达方式
33、和写作方法。 5、穿插使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感受立体化。 6、在口语交际的要求方面,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要求。 7、对学生的习作指导做到循序渐进、系统条理,理论服务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八、教学进度表(20xx.9) 略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4、感受娃丽关爱他人的美好心灵,做一个有优良品质的小公民。 教学重点: 学会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教学难点: 体会娃丽有责任心、能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现在是
34、怎样和朋友、亲戚保持联系的?(打电话、发短信、发电子邮件、用社交软件、微博、微信) 在以前人们又是用哪些方式进行联系?(最多的是写信) 写信就得用到信箱,信箱的作用是什么?(寄存信件,传递信息的工具)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5课信箱,看看这个信箱又引出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齐读课题:25、信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较快地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老师布置的小任务:说说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读完后,小组合作讨论,请代表发言。 (1)段意合并法: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爸爸把信箱的钥匙交给了哥什提亚保管; 第二部分:哥什提亚把邮递员送错的信丢在门外台阶上;
35、 第三部分:娃丽准备出去送信; 第四部分:娃丽冒着风雪和黑暗,把信送到收信人家里; 第五部分:娃丽家收到一封感谢信,娃丽和哥什提亚轮流保管信箱的钥匙。 (2)要素串连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有一天,娃丽冒着风雪和黑暗把投错的信送回主人家,收到了主人的感谢信,结果娃丽和哥哥轮流保管信箱的钥匙。 2、有一天,爸爸带回来一个信箱,把钥匙交给谁保管啊?为什么呢? (哥什提亚,因为他年龄大些。) 3、一封邮递员投错的信,哥哥哥什提亚和妹妹娃丽各是怎样对待的? 哥哥:原文(课文第二部分第六段)“放在台阶上”理由是“这不是咱们的信。咱们住在大河沿,信上写的是小河沿。放在台阶上,邮递员
36、来了,会拿走的”。 妹妹娃丽:天快黑了,冒着风雪,亲自去小何沿送信(归纳得出,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板书:哥什提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娃丽:急他人之所急 3、娃丽送信的原因是什么?指导朗读第三部分的倒数第二自然段,这是娃丽准备送信的心理活动,读出娃丽担心、着急的语气。 4、在娃丽送信的过程中是一帆风顺的吗?她遇到了什么困难吗?在课文中勾画出娃丽送信艰难的句子。(突出表现娃丽的优良品质) 第一处:“风把街道吹得干干净净,街上滑溜溜的。行人都怕摔跤,很小心地走着。天快黑了。” 第二处:“风很大,雪也很大。娃丽踏着雪,很费劲地往前走,在黑暗里找门牌号数。” (三)深入理解,拓展升华 5、娃丽给石铁潘
37、诺夫家带去的仅仅是一封信吗?还带去了什么? (第五部分那封感谢信)带去了家人平安的消息,给予人很大的帮助。 6、爸爸最后为什么让哥哥和娃丽轮流管理信箱的钥匙? 鼓励娃丽继续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同时暗示哥哥向娃丽学习。 7、娃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乐于助人、热心肠、心地善良、好公民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8、你身边有像娃丽这样的人吗?他们都做了哪些好事?今天以后,你将怎样向娃丽学习呢?(根据时间,可现场口语交际或课后写作训练) 9、回家将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掌握抓住重点句理解自然段的方法。 3、了解鲤鱼溪的奇妙,体会村民真挚的
38、感情。懂得热爱、保护动物。 教学重点: 了解鲤鱼溪的奇妙,体会村民真挚的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句理解自然段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6课 (师指,生读课题) 2、师问:什么样的鲤鱼溪?为什么说是一条奇妙的鲤鱼溪呢?你看到的鲤鱼溪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打开书,自由轻声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 感悟理解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你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你感受到什么?(我从这句话感受到了什么?多)(板书) 哪个词更能体现出数量多呢?(六、七千) 2、在一条长一公里的小溪中,宽仅有两三米的小溪中,竟然游着六、七千条鲤鱼,多不多啊?(多)学生读。 3、你
39、在这句话中,还能体会到什么?(颜色多) 4、这么多颜色,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鲤鱼溪呢?用一个词概括(板书:积累词语) 六七千条。这么多的鲤鱼,你有什么感受啊(美),读一读。 5、这条小溪这么与众不同,在这条清澈的小溪中,生活着六七千条鲤鱼,在阳光照耀的水面上,闪烁着点点金光,这种景象是多么的奇妙啊!(课件:鲤鱼溪图片)请你试着把这种美,这种奇妙读出来。 6、学生自读,指名读。 过渡:这条溪还有更奇妙的地方,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学生默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后回答:这条鲤鱼溪有什么奇妙之处?(课件:第二自然段内容) 2、还有不怕人的鲤鱼呢,你从哪些词句能看出鲤鱼不怕人呢,请你快读一读。并
40、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理解。 3、随机处理“成群结队,游来游去,咬住,叼走、顽皮”等词语,(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4、在村民的面前,鲤鱼就象什么一样啊?(顽皮的小孩子)小鲤鱼在跟村民做什么呢?你在生活中喜欢跟谁开玩笑呢?说明鲤鱼跟村民就象亲人,朋友一样。他们从祖先一起生活,共同生活了7百年了。他们在一起,究竟是什么景象呢,咱们来表演一下好吗?(好)师读,学生表演。 5、 在村民面前表现的就象小孩子一样的鲤鱼还有什么不怕人的地方呢?找一找,读一读。(游客) 6、理解:驯顺。(板书 词语积累)如果你是小鲤鱼的话,当游客抚摸你时,你心里想到了什么? 7、你想的真好,鲤鱼在村民面前这样的淘气顽
41、皮,在游客面前又这样的驯顺。在鲤鱼溪里面的小鲤鱼有时候被人抱起,它都不会逃走。多么可爱的鲤鱼啊?谁愿意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听。 8、小鲤鱼在村民面前这样的淘气顽皮,在游客面前又这样的驯顺都说明小鲤鱼(不怕人)这些都是围绕着二自然段中的那句话写的啊?(溪中的鲤鱼不怕人)(课件:二段,重点句划线)我们就把这句话叫做这个自然段的重点句,请你用曲线画下来。 9、生活中竟然真有不怕人的鲤鱼,老师真喜欢它们,你们呢?(喜欢)老师想跟大家一起读一读好吗?老师读第一句,男生读鲤鱼在村民面前的表现,女生读鲤鱼在游人面前的表现。 过渡:读了这段,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不怕人)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 学生自读三自然段。思考:这段话是围绕这个那句话写的?请你用曲线画下来。 2、请你读一读后面的句子,看一看从那些词句可以看出村民对鲤鱼的感情很深? 3、随机处理:公约、鱼坟等词语 4、为什么村民对鲤鱼有这么深的感情呢?(因为,所以村民对鲤鱼的感情很深。) 5、人和鱼之间拥有这么美好的感情,多么奇妙啊,请你来读一读。 6、这篇课文学到这里,现在你能说说在福建省周宁县的鲤鱼溪为什么是一条奇妙的鲤鱼溪了吗?(课件:因为,所以是一条奇妙的鲤鱼溪)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