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六生物与环境综合训练 .pdf

上传人:H****o 文档编号:32155361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9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六生物与环境综合训练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六生物与环境综合训练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六生物与环境综合训练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六生物与环境综合训练 .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建议用时: 45 分钟 ) 1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B草原群落中的动物没有垂直结构C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D农田弃耕后形成了一片杂草地,该杂草地与农田相比固定太阳能总量降低了解析:选C 。动物的性成熟时间推迟,会导致繁殖周期延长,出生率降低,A错误;任何群落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错误;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可知,营养级越多,说明食物链越长, 能量在传递过程中损耗的就越多,C正确;杂草地的植物种类和数量较农田多,因此杂草地固定的太

2、阳能总量也较农田高,D错误。2东北东部山地的阔叶红松林遭到破坏之后,形成一片空地,叫作“林窗”,这时候往往最先进入的是杨树、白桦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红松林会慢慢在这片区域生长繁殖,并逐渐替代了杨树和白桦,重新成为林地中的优势物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杨树、白桦在被破坏的空地上生长繁殖引起的群落的演替属于原生演替B红松林重新取代杨树和白桦林说明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C在群落演替的初期,不存在竞争关系D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会发生变化解析:选 B。虽然红松林被破坏,但当地依然存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条件,所以发生在这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在演替的各个阶段,生物之间都存

3、在竞争关系,群落演替正是优势种群不断更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也在不断发生改变。3科学家对某种群的数量进行了13 年的连续研究,计算出其 值,如图为该种群13年来 值( 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前 4 年间和第5 年到第 9 年间,该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年龄结构为稳定型B第 4 年到第 5 年间和第9 年到第 10 年间,该种群数量不断下降C从第 11 年开始该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到第13 年达到K值D从第 4 年开始,该种群数量达到K值,直到第9 年,保持相对稳定解析:选 D。由题中信息可知,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4、,由图可以看出前 4 年该种群的 值都是 1.5 ,因此该种群呈指数增长,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第5 年到第 9 年间,该种群的 值都是 1,因此该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年龄结构为稳定型,A错误。第 5 年该种群的 值是 1,因此第 4 年到第 5 年间, 该种群数量相同;第 10 年该种群的值是 0.5 ,因此第 10 年该种群的数量是第9 年的一半,第9 年到第 10 年间,该种群数量不断下降, B错误。从第4 年开始,该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且一直保持到第9 年,第10、 11 年的 值都是 0.5 ,第 12 年的 值是 1,第 13 年的 值是 1.5 ,因此第13 年的种群数量是:第9

5、 年的K值第 10 年的 值第 11 年的 值第 12 年的 值第 13年的 值,即K0.5 0.5 11.5 0.375K,C错误、 D正确。4(2015奉化高三模拟) 某科研小组为研究外界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调查了野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桑蚕种群的数量变动与一种病毒感染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如图甲 ) 和人类过度开发海洋资源对南半球鲸捕获量的变化情况( 结果如图乙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图甲和图乙可知,外源性因素会影响种群的数量B不适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桑蚕的种群密度;

6、桑蚕种群密度增大,病毒感染率也增加C通过多年的捕鲸量数据可反映长须鲸种群数量不呈指数增长D蓝鳁鲸在1928 年左右捕获量即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解析:选 D。图甲和图乙 ( 如各种鲸的数量属于非周期性波动)说明外源性因素会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A正确。桑蚕活动范围小,不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由题图可知,图甲中上面的曲线表示桑蚕的种群大小,下面的曲线表示病毒感染率,曲线反映的含义是桑蚕种群密度增大,病毒感染率也增加,使宿主桑蚕大量死亡,又导致病毒减少,感染率降低, B正确。由于人工捕捞及环境条件的影响,长须鲸种群数量不呈指数增长,C 正确。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在该地区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所

7、能维持的最大数量,而不是捕获量, D错误。5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 ) 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 乙) 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 一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边坡处理方式植被覆盖率 (%) 小型土壤动物土壤有机质 (g/kg) 物种数个体数甲种植植物97 37 260 19.8 乙不干预8 9 28 11.9 A.边坡甲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B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C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持续加剧D边坡甲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但乙属于原生演替解析:选A 。据表可知,甲( 种植植物 ) 比乙的

8、土壤动物多,说明与移栽植物有关,A正确;根据群落演替的规律可知,在没有移栽乔木的情况下,甲仍有可能发生群落演替长出乔木, B错误;群落演替过程最终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后不会再继续加剧,C错误;甲和乙发生 的演替均属于次生演替,D错误。6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A从图中分析,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只有花鲢B从图中分析,白鲢与水蚤的关系是竞争C大量捕捞花鲢后,短期内白鲢种群总数量将增多D大量捕捞白鲢后,短期内水蚤种群总数量将下降解析

9、:选 B。题图中有2 条食物链,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花鲢、乌鱼;白鲢与水蚤有共同的食物来源,故两者之间是竞争关系;大量捕捞花鲢后,乌鱼的食物减少,则会大量捕食白鲢,白鲢数量会下降;大量捕捞白鲢后,水蚤种群总数量将增多。7如图,甲、乙、丙分别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三大生物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 20% B丙通过获得的能量要多于通过获得的能量C图中的箭头可以表示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方向D乙、丙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和竞争解析:选 C。甲、乙、丙分别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甲、乙不是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的关系,因此二者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并不能用

10、10% 20% 表示;是生产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是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二者的大小无法确定;箭头可以表示甲生产者的物质被乙消费者利用,同时能量传递到消费者中,甲、乙含有的物质被分解者丙分解的同时,能量被丙利用;丙不属于食物链成分,乙、丙之间不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8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N 代表能量值。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N5/N3B生物间的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C蜣螂利用的能量N6属于草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中的一部分D适量放牧牛、羊会增大N2与 N1的比值解析:选 A。根据能量流动特点及几个量之间的关系解

11、答本题。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 N2,第 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N5,二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N5/N2;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只能从上一营养级流向下一营养级,而不能反过来; 蜣螂利用的是牛、羊粪便中的能量,而牛、羊粪便中的能量属于草的同化量中的一部分,因此蜣螂利用的能量属于草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中的一部分;适量放牧, 会减少因叶片相互遮挡以及竞争造成的部分牧草死亡等问题,有利于草的生长,因此能增大草对光能的利用率,即增大N2与 N1的比值。9图 1 为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图2 是已知某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12、- - -第 3 页,共 7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0% 的食物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 1 中所表示的生理过程是生物圈维持稳态的重要因素B增加图中A、D、 E等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在图 2 中,若生产者有10 000 kg ,则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最多有100 kg D图 2 中的戊、丁分别属于图1 中的 A和 E 解析:选 D。根据碳循环图解特点可知:图1 中的 A是生产者, C是大气中的CO2,B是分解者, D 、 E 是消费者 ;图 2 中的戊是生产者,其他都是消费者。参与碳循环的生理过程主要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以及分解者的

13、分解作用,这些都是生物圈维持稳态的重要因素,A项正确;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B项正确;生产者( 戊) 有 10 000 kg ,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丁,在能量传递效率为10% 的情况下,要质量最多,则食物链应最短,则有10 00010% 10% 100(kg) ,C项正确; 图 2 有 3 条食物链, 其中丁处于第三、四两个营养级,而图 1 中的 E表示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D项错误。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态与保护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B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C保护大

14、熊猫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D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这是一种正反馈调节形式解析:选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而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 营养结构越复杂, 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A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控制人口的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 B 正确;就地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 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C正确;抵抗干扰,保持原状是生态系统的一种负反馈调方式,D错误。11某地区进行工程施工后将一自然区域封闭起来,科研人员连续五年对该自然区域的灰仓鼠进行调查研究

15、并分析当地生态情况,其中获得的灰仓鼠种群数量数据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时间20XX年20XX年20XX年20XX年20XX年春季3 122 只2 965 只3 013 只3 546 只2 987 只秋季4 299 只3 425 只7 640 只4 762 只3 896 只(1) 调查灰仓鼠的种群数量,一般采用_ 法。(2) 表中数据能否作为该自然区域近五年来发生了群落演替的证据?_( 填“能”或“不能”)(3) 如果忽略灰仓鼠的迁出和迁入,影响灰仓鼠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决定因素是_和_。当地生物群落中影响灰仓鼠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主要包括_、_和_;另外,影响其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还包括_和

16、_等。(4) 科研人员发现,灰仓鼠主要以该自然区域的植物种子为食,偶尔也食用少量植物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7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茎叶,则灰仓鼠在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_营养级。 要计算一定时期内流经该灰仓鼠种群的能量,除需知道这一时期的种群数量之外,还需获得灰仓鼠的以下哪些数据信息( 假定种群数量保持稳定)?_( 填字母 ) 。a 该区域的面积b 生产者日平均生产量c 个体平均体重d 个体平均年龄e 个体日平均摄食量f 个体日平均呼吸量g个体日平均粪便量h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i 捕食者日平均摄食量j 遗体残骸中所

17、含能量解析: (1) 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应采用标志重捕法。(2) 由于表中仅显示了生物群落中一个种群的数量情况,且数量变化不够显著,不足以提供群落演替的证据。(3)一定时期内种群密度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种间关系中能够影响灰仓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包括竞争、捕食、寄生等; 另外, 在自然界中影响灰仓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还包括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4) 灰仓鼠直接以植物为食,应属于第二营养级; 要计算一定时期内流经该灰仓鼠种群的能量,有两种思路, 其一是摄食量减去粪便量,其二是呼吸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之和,如果种群数量发生变化还需要

18、考虑未被利用的能量。答案: (1) 标志重捕(2) 不能(3) 出生率死亡率竞争捕食寄生气候空间(4) 二e、g 12下图甲为某森林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示意图,其中、分别代表第一至第四营养级,m 、n 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初级消费者获取食物后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F 表示能量的不同去向。请据图作答:(1) 图甲中, m 、n 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_、_。位于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多于,能量_( 填“多于”或“少于” ) 。(2) 图乙中,若A表示初级消费者的粪便量,F 表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则B表示_,C表示 _。(3) 若图乙中A、B、 C对应的能量值分别为a、b、 c,则营

19、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_ ( 用所给字母表示) 。(4) 若图甲中营养级、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食物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甲能量中所占比例为a 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A kJ ,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 _kJ( 用所给字母表示) 。解析: (1) 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可利用的能量越少。虽然第二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多于第一营养级,但所拥有的能量仍远少于第一营养级。m表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n 表示呼吸散失的能量,为热能。(2 ) 图乙中,若 A表示初级消费者的粪便量,则 B表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C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D表示用

20、于生长、 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3) 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为m ,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b,则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b/m100% 。(4) 甲能量中所占比例为a 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甲能量中所占比例为1a 的部分通过乙提供给丙。据“至少需要消耗”可知,能量传递效率应该取20% ,设甲的总能量为z,据此可以列出计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算公式: za 20% z(1 a)20% 20% A,算出 z,从而得到答案。答案: (1) 太阳能 ( 或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热能 (

21、 或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少于(2)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热能 ) ( 3)b/m100%(4)25A/(14a) 13(2015平湖高三模拟) 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 。植物田鼠鼬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2.45 10111.05 1097.50 1087.15 1082.44 1072.25 1072.18 107(1) 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_。(2) 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 只田鼠,第

22、二次捕获30 只,其中有标记的15 只。该种群密度是_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3) 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 5% 用于_ _,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解析: (1) 田鼠的同化量是7.50108J/(hm2a),鼬的同化量是2.25107J/(hm2a) ,故能量传递效率为(2.25 107)/(7.50108) 100% 3% 。 (2) 设 1 hm2的范围内种群数量为M ,则 40/M15 /30 ,M 80。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即重捕个体中标记个体数减少,则估算值M偏高。 (3) 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

23、分用于呼吸作用( 细胞呼吸 ) ,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田鼠和鼬都属于恒温动物,进行呼吸作用用于维持体温需消耗大量能量,还有部分能量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答案: (1)3% (2)80 偏高(3) 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14黄柏是经济价值极高的常用中药材,树皮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除湿、疗疮之功效,不仅用于中药饮片、中成药投料, 还是提炼黄连素粉的主要原料。此外,黄柏木还具有抗菌、抗毒的功能,永不虫蛀,加之该树种底色金黄,质地坚硬,不走形,正逐步走俏于国内外木材市场。请回答相关问题:(1) 根据题干资料,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角度说明,黄柏具有_价值。为了保护野生黄柏免遭过度的

24、砍伐和破坏,最有效的保护措施就是进行_保护,即建立黄柏自然保护区。(2) 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 ag 表示生理过程。 从 生 态 系 统 成 分 的 角 度 考 虑 , 黄 柏 属 于 _ , 即 图 中 _ , 其 通 过_( 填图中字母 ) 过程消耗CO2,制造有机物,释放O2。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7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黄柏的残枝败叶会被图中的_分解,形成无机物回归自然界。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_的形式进行传递。解析: (1)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黄柏具有药用价值并可作木材,这都属于直接价值。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2) 从碳循环的图解特点分析:丁为无机环境,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d 过程代表呼吸作用,b 过程代表光合作用。黄柏属于生产者, 其残枝败叶会被分解者分解,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答案: (1) 直接就地(2) 生产者甲b 丙有机物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