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资源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自然资源教案自然资源教案 篇1 从近几年的高考看,本部分许多命题常将河流水系、水文特征与所在区域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及人类活动等知识相联系;长江、黄河流域的地理特征、存在的问题及整治对策是近几年高考中经常涉及的一个热点,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在本讲内容的设计中,考点整合作为基础知识的载体可以放在课前预习之用,相关知识必须记忆准确。探究点的设计是建立在基础知识落实的基础之上的提升,应能把握其分析的思路与方法,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其具体知识点进行记忆。对于中国的自然资源如中国的矿产分布必须一一落实在地图中,并对探究点四各资源的分布问题、对策进行分析,进而掌握。
2、 总量:27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 总势: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空间分布华北地区严重缺水 西北内陆地区水量极少 水资夏季降水丰沛,河水暴涨 源和时间分配冬春降水很少,河流水位下降,淡水不足 水能年际变化极大,水旱灾害频繁 资源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兴修水库蓄水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总量丰富:水能资源蕴藏总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 地区分布不均:西南三省一市一区占70,长江水系最多,雅鲁藏布江水 水能资源系其次,然后是黄河水系和珠江水系,地势阶梯处是水能集中之处 开发利用程度低,潜力大,前
3、景好 我国水电站的分布 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耕地的分布:主要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与丘陵地区。北旱地,南水田 土地分布草地的分布:主要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与山地以及青藏高原 资源林地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和东南的山地 水土流失严重 目前存沙漠化土地面积剧增 在问题草场资源普遍超载,草质下降 利用森林资源骤减 依照政策和法令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 对策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开源”和“节流” 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建设和保护 种类:非金属(石油、煤、云母等)、黑色金属(铁、锰)、有色金属(铜、铝等) 种类多样,总量丰富 特点地区分布不均(分布广泛,相对集中),北方多煤、铁、石油,南方多有色金属 多
4、伴生,品位低,分选、冶炼困难 少数矿种缺乏 煤:山西、内蒙古、贵州 矿产铁:辽宁、河北、安徽、湖北、四川、海南 资源分布石油和天然气:东北、华北,西北、海上油田 铜(德兴、铜陵、东川、大冶)锑(锡矿山)锰(湘潭)汞(铜仁) 其他铅锌(水口山、兰坪、锡铁山等)钨(大余)铝(平果、修文) 镍(金昌)稀土(白云鄂博)金(招远等地) 加强法治,严禁乱采滥挖,保护有限的矿产资源 问题和对策提高分选、冶炼等方面的科技水平,加强综合利用 研究、利用、开发新材料 鱼类和海洋水产 丰富的海洋资源矿产(海底石油等)和海盐 海洋能源:潮汐发电 海洋我国的主要渔场:舟山群岛,东海(天然鱼仓) 资源我国的盐场:长芦、淮
5、北、布袋、莺歌海等盐场 海洋资源的保护: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和防止海洋污染 探究点一河流水系和水文特征的分析方法 1河流水系特征分析: (1)源流:包括发源地、流向、流入海洋或内流湖;(2)形状:树枝状、扇形等;(3)支流多少;(4)流程长短;(5)河道宽窄、曲直;(5)流域面积大小。 2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1)流量(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2)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3)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4)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均温);
6、(5)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等决定)。 探究点二我国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地区河流流量水位含沙量有无结冰期 东北黑龙江、松花江水量丰富(流经湿润半湿润区)汛期较短(有春汛、夏汛)小(森林茂 密)长(纬度高,位于中温带、寒温带) 秦岭一淮河以北辽河、海河、黄河水量较小(流经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汛期短(雨季短)大(植被少, 水土流失严重)短(位于暖温带) 秦岭一淮河以南长江、珠江水量丰富(降水量大,流经湿润区)汛期长(雨季长)小(流域内植被好)无(流经亚热带,冬温在0以上) 例1(20xx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29)表l为珠江、淮河流域有关数据对比表。读表并回答问题。 表1
7、流域流域面积 (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降 水量(毫米)径流总量 (亿立方米)水库库容与径流量的比值()水资源利用 率() 珠江流域451470333812,318,5 淮河流域2792062263,359,4 为20xx年数据 (1)淮河流域面积约为珠江流域的3/5,而径流总量却不足珠江的1/5,其主要原因是。 (2)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远高于珠江流域的主要原因是。 (3)珠江中下游地区夏秋季节多突发性暴雨洪水,主要原因是;冬季河口处常受海水入侵的威胁,主要原因是。 (4)淮河流域7、8月份多洪水。主要气候原因是。 (5)珠江、淮河流域的耕地面积分别约为480万公顷和l200万公顷。若两流域单位
8、面积耕地的农业污染量相当,根据耕地面积和径流总最的对比关系,淮河受农业污染的程度约为珠江的倍(取整数)。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河流的水文特征分析及其开发利用。 解析:该题在于了解中国由南向北的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河流流量大小、汛期以及汛期长短、含沙量、结冰期等,中国河流流量与中国雨带的推移有很大关系,淮河水系呈不对称的羽状,北侧支流位于华北平原,但都比较长,7、8月,华北地区迎来降水,而且多暴雨,这些支流很快将洪水汇入淮河,很容易造成涝灾。 答案:(1)珠江流域降水丰富(淮河流域降水少) (2)淮河流域的水库库容与径流总量的比值高 (3)台风影响冬季流域内降水少,径流量小 (4)夏季
9、降水集中,多暴雨 (5)13 探究点三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水系特征和开发治理 长江黄河 利用 巨大的水能。分布:集中在上游源头到宜宾段(和长江三峡段)。原因:位于一、二阶梯(二、三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水量大航运便利:黄金水道灌溉灌溉:流经地区降水不足,灌溉作用巨大发电: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 存在问题洪涝:主要危害中下游地区,特别是荆江段泥沙含量增多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A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洪水威胁B断流C水污染严重 综合治理加固大堤修建水库营造防护林工程建设三峡工程建蓄洪调水工程植树种草,保持水土加固大堤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重要水
10、利枢纽名称三峡工程重要水利枢纽 效益主要有三大效益:防洪、发电、航运,其次灌溉、水产养殖、旅游等 例2(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冲淤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淤积转变为冲刷。其主要原因是 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 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D上游来沙量减少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流域开发的水文特征原因分析及其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冲淤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注意对关键词“平均冲淤状态”的理解,由淤积转变为冲刷,就是整体上河流的流水侵蚀强于流水沉积作用,而“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B.该河
11、段径流量减少,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都会导致河流的流量减少、流速变慢,流水的沉积作用加强,D项“上游来沙量减少”,则淤积减少,由淤积转变为冲刷。 答案:D 探究点四对比中国主要自然资源 类型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 特点总量丰富,人均少,分布不均类型多样,比例不当 分布广泛,相对集中条件优越,类型丰富 分布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西北更少;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各年之间变率大耕地: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湿润、半湿润区)草地:北方高原山地和青藏高原(干旱、半干旱区)林地:东北、西南山区和东南沿海山地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煤、铁、石油产区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南方居多鱼类:集中于东海(舟
12、山渔场)海盐:集中于渤海(长芦盐场)石油:集中于渤海、东海、南海 问题水土配合欠佳,淡水日趋紧张,浪费现象惊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严重 森林资源减少草场资源超载乱采滥挖破坏环境浪费严重过度捕捞海洋污染 对策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依法管理“开源”“节流”建设保护贯彻矿产管理法合理使用综合利用捕养结合防治污染 例3(20xx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试卷)一般经济理论认为,一个地区资源越丰富,其经济发展速度应该越快。但是,大量实证研究表明,由于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使资源富集区域出现了产业结构扭曲、资源环境状况恶化等问题。有学者将此悖论总结为资源诅咒假说。图4为中自能源资源诅咒分区示意
13、图。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题。 资源诅咒高危区() A生态环境恶劣、风沙活动强烈B自然资源丰富、初级产业为主 C依靠资源深加工技术,收入高D边境贸易吸引大量外商的投资 向该地转移的产业应以劳动密度型和资源密集产业为主;山西省应以煤炭资源为基础,大量发展相关产业,扩大产业链条,谋求全方位多元发展。故A项正确。 答案:BA 一、单项选择题 (20xx年4月吉林省高考复习质量监测)图1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图1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靠积雪融水补给B径流量年际变化小 C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河水断流D冬季由于降水稀少,河水断流 2下
14、列关于甲地区域发展措施的叙述,合理的是() A大面积种植牧草,建设夏季牧场B引用图示湖泊水,发展淡水养殖业 C发展灌溉农业D修建水库,开发水能 (20ll届重庆市高三年级考前模拟测试,二诊)图2是兰州至黄河入海口河段的纵剖面示意图和流量变化图,图中高度比率是指河流落差与河段总落差之比;距离比率是指河段长度与河段总长度之比。读图,回答35题。 3据图量算分析,下列有关图示中黄河河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黄河中游流量约增加了170亿m 黄河中游河段长度约为1250km 黄河中游落差约为330m 包头至河口段河流落差大于龙门至旧孟津段 ABCD 4图中龙门至1日孟津段兴修了多个水利工程,其首要功能是 A发
15、电B防洪C引水灌溉D航运 5下列不属于兰州至河口段水量变化原因的是 A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大 B沿途工农业用水大量引用黄河水 C沿途几乎没有支流的汇入 D沿途植被覆盖好,河水大量下渗 (20xx年甘肃省第一次高考诊断试卷)1998年长江流域出现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读“1998年69月长江某水文站观测到的水位、流量变化趋势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68题。 6关于图1中发生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量最大和水位最高同时出现B流量最大和降水最多同时出现 C水位不是最高,但流量达到最大D流量不是最大,但水位达到最高 7产生图3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植被破坏严重,水
16、土流失加剧湖泊广布,对长江流量的调节功能强 地势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升高 ABCD 8治理长江水患的最根本措施是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B大力兴建水利工程 C中游河段裁弯取直D增加湖泊的蓄洪能力 (20xx届武汉市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测试)下图为我国“1993年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转换规划图”,读图回答911题。 9图中河谷平坝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均减少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水利工程的兴建B农业结构的调整C旅游区的兴建D城市化进程加快 10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 A三江平原B长江三峡C藏南谷地D河西走廊 11下列关于该地土地利用类型转换规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箭头a表示的土地利用类
17、型转换是错误的规划方向 B通过开发整理未利用地,将使该地区土地利用率提高 C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发生转换的最根本原因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D经过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该地区牧草地面积有所增大并向中低山缓坡集中 (20xx届太原市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下表是20xx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回答1213题。 国家储量(%)产量(%消费量(%) 中国369741 美国13013 日本0026 其它51320 12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从20世纪70年代的74%,降到20xx年的36%,其主要原因是() A世界稀土资源的消费量提高B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
18、增多 C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D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 1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B大力开采稀土资源 C禁止开发稀土资源D提高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读七个省级行政单位的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比例图,据此回答1415题。 14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A草原B苔原C硬叶林D针叶林 15下列灾害在该植被区不经常大面积发生的是() A火灾B鼠灾C雪灾D洪灾 二、综合题 16(20xx届苏州市高三调研测试试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河流域主要水文站的流量及含沙量 材料二:黄河流域及主要水文站分布示意图(图
19、14)。 (1)黄河径流量明显减少的河段有和,原因分别是 。 (2)黄河自站至站含沙量陡增,原因是。这种现象对下游地区会产生哪些影响? (3)图中所示黄土高原的大部分地区(能源)资源丰富,简述将该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有效措施。 17(201l安徽高考猜题)下图是我国某区域水系分布示意图,完成以下各题。 (1)图中水系功能发生重大变化的是() ABCD (2)简述河流的水文特征及产生旱涝灾害的原因。 (3)分析与之间的关系。 (4)分析图示省区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 18(20xx届上海市十三校联考,20xx.3)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部分省市区199620xx年耕地变化情况
20、表 材料二:下图甲为我国部分省区的年粮食产量分布图,图乙为全国年农业土地生产潜力分布图 农业土地生产潜力(百千克公顷)是由光、热、水、养分四因子共同决定的。我国全年土地生产潜力的分布规律是_ 比较图甲中A、B两省全年土地生产潜力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试分析图乙中D地区土地生产潜力由东向西变化大的原因。 上表中人均耕地面积最大的省(市、区)是_,人均减少耕地面积最大的省(市、区)是_。生态退耕地面积最大的省(市、区)是_,退耕的主要原因是_。 四川省、江西省的生态退耕主要是退田还_和退田还_。主要由于农业结构调整而造成耕地减少最多的省(市、区)是_,主要的调整方向是_。(填字母) A发展园艺业B
21、发展林业C发展水产养殖业D发展乡镇企业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1答案:B 少,且工农业引用黄河水。该河段沿途植被覆盖状况较差。 6答案:D将1998年69月长江流量、水位与历史最大流量、最高水位进行比较即可得出正确结论。 选项D错误。 12答案:C 解析: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占世界百分比明显下降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稀土资源储量减少,其原因主要是过度开采,故选C。 13答案:A 解析:初级产品出口的越多,需要开采的稀土矿就越多,故减少稀土的过度开采,合理措施就是减少初级产品的出口,故选A。 14答案:A 解析:总结西藏、内蒙古、新疆共有的在全国占较大比重的植被。 15答案:D 解析:草原位于半干旱地区
22、,降水稀少。 16答案:(1)兰州至河口镇花园口至洛口兰州至河口镇段流经干旱半干早地区,降水少,但农业灌溉用水量大;花园口以下河段沿岸人口多,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量大;该段为“地上河”,无支流汇人,河水下渗多。(2)河口镇三门峡流经黄土高原不利影响:泥沙淤积,河床抬高,不利于防汛和航运;有利影响:塑造陆地(塑造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扩大)。(3)煤炭加强煤炭外运;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物电;发展煤化学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发展动力指向型工业,加快经济发展。 17答案:(1)D(2)年水量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无结冰期,含沙量自上游到下游逐渐减少。河流上游支流多,雨季时进入汛期;下游河道窄、浅
23、,淤塞严重排水不畅;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因此雨季时容易产生洪水和涝灾。雨季结束后,河流水量少,气温高蒸发旺盛;沿岸人口密集、工农业需水量大,因此容易产生旱灾。(3)河流进入洪水期,可以储蓄洪水削弱洪峰,枯水期湖泊水可以补充河流。(4)安徽省位于季风气候区,淮河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每年的强弱不稳定,引起安徽省降水年季变化大,西部又是山区,来水迅猛因此容易产生洪涝灾害。 解析:(1)京杭大运河原先主要功能是航运,现在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方案线路。(2)是淮河,根据淮河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3)是鄱阳湖,是长江,两者之间有互补关系。(4)淮河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
24、水系特征,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5)安徽省处于我国南北方交界处和中部地区。 18答案: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 A省土地生产潜力低于B省;主要原因是B省的纬度位置较低,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属于亚热带和湿润区,而A省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属于暖温带和办湿润区,因此B省水热条件优于A省,使它的全年土地生产潜力比A省高 当D地区由东向西,海拔迅速升高;导致温度下降很快,土地的热量下降, 内蒙古;宁夏;内蒙古;防止土地沙漠化 林;湖;广东;C 自然资源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在自然资源分类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3通过学习,认识因
25、不合理的利用资源,使可更新资源转化为不可更新资源的事实,培养学生初步建立起资源保护的观念。 课型 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 讲述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为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景观图:各种自然资源;实物标本:铁矿石、煤、一杯水、一块木材。 教学提纲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人类生存于地球上,人类的衣食住行和生产活动等所需要的物质、能量,都取之于自然界。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认识自然界给人类提供了什么,也就是分析地球上主要有哪些资源。 展示景观图 各种主要自然资源 展示实物标本 将铁矿石、木材、煤、一杯水置于讲台上。
26、学生分组讨论 请同学注意观察黑板上的景观图和讲台上的实物标本,将同学分成五组,确定下列五个议题,每组一个,讨论5分钟后,每组推选一个发言人发言。 议题一:土地的重要意义 议题二:阳光及其利用 议题三:水和水的利用 议题四:森林的作用 议题五:煤和铁矿石的利用 提问 刚才我们讨论的土地、阳光、水、森林、矿产都叫自然资源,请同学们注意分析自然资源概念的两层含义: 它们是在自然界中自然存在的,还是由人类生产制造出来的?(自然存在。) 它们对于人类有没有应用价值?(有应用价值。) 凡含有上述两个属性的,即可称为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板书) 这些在自然界中自然存在的,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
27、光、水、矿产、森林等都叫做自然资源。 练习 判断下列事物,是不是自然资源? 土壤(是) 鱼虾(是) 春小麦(否) 汽车(否) 草原(是) 袋鼠(是) 过渡 明确了自然资源概念的定义,也就是明确了自然资源的本质特征。为了进一步认识这一概念,还要明确自然资源都包括哪些种类。现在,我们来看它的分类。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板书) 教师讲述 按照自然资源在短时间内能否再生或是否可以循环利用,我们分成两类,即可更新资源与不可更新资源。 练习 判断下列自然资源是可更新资源,还是不可更新资源,并说明理由。 太阳能:可更新资源,因为太阳不停地发光发热,人类可以永远利用,取之不尽。 森林:可更新资源,短时间内能再
28、生。 石油:不可更新资源,开采完了,不能短时间内再生。 水:可更新资源,因为水在地球表面是循环运动的,可以不断地重复利用。 铁矿:不可更新资源,短时间内不可再生。 鱼:可更新资源,短时间内能再生。 土壤:可更新资源,可以重复使用。 煤:不可更新资源,短时间内不可再生。 教师/Article/Index.html总结 把大家上述的判断归纳起来,我们可以得出可更新资源与不可更新资源的概念。 可更新资源: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板书) 不可更新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的资源。(板书)。 提问 如果人类不合理地利用可更新资源,就会破坏可更新资源的事实,请说明我们应
29、该怎样正确对待资源?(要保护自然,使自然资源不被破坏,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布置作业 调查自己家乡的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自然资源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大量的数据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数量大、种类多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民族自豪感。 2.通过与其他国家比较,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的特点,明确我国在自然资源上面临的严峻形势;通过分析其中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资源短缺的现实国情,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与人地协调的观念。 3.通过我国资源在“总量”和“人均”上一“多”一“少”的对比,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在整章教材中起到了概述和
30、引言的作用,为后几节的学习作了知识和价值观的铺垫。教材首先利用一系列的数据,使学生认识到了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对于自然资源总量大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优势,以及造成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原因,教材只是概括的提了一下,因为在后面几节的内容里会具体介绍。但是作为这一章最关键的一个概念,教材并没有解释,它是通过数据来体现自然资源的含义的,教师应予以补充。 教材还通过想一想安排学生将我国与世界上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相对比,给学生几个启示:第一,控制人口是缓解我国自然资源紧张的一个途径;第二,即使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不足,只要利用合理,同样也能把经济发展好。 在教材的最后,提到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概
31、念,教师需要为学生解释清楚。并且要让学生认识到: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得不合理,同样也会面临无法再生的局面。 教法建议: 本节的从内容上来说线索非常清楚,但这一思路决不能成为教师教授的线索,要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数据事实将我国自然资源的现实国情分析出来。所以教师在讲课之前,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查找资料,或者教师给学生提供大量资料,使学生在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之后,再提升到理性认识上。 为了明确自然资源的含义,教师可以在介绍概念之后再举出几种事物,让学生来判断这些是否属于资源,从而理解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接着再让学生辨别哪些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再生,哪些不可以,为后面提出解决资源紧张的
32、措施作个铺垫。 新课引入: 播放一段反映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的影片,或者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以及数据资料,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并以此感到自豪。 出示相关资料: 展示资料:(投影) 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 类别: 国土面积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河流年径流量 森林面积 资源基本特征 总量居世界位次 3 3 4 6 6 自然资源大国 通过数据,能够让学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 出示资料“我国资源人均量及在世界上的排名”。 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 类别 国土面积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河流年径流量 森林面积 资源基本特征 人均量占世界比值 1/3 3/5 1/3 1/4 1/5 人均
33、资源不足 人均量居世界位次 80 67 88 121 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导致人均占有资源量极其稀少,人均资源不足。 小结: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即:资源总量多,人均少。 板书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总量多,人均少 提出问题根据我们所了解的知识,请大家对比一下我国与日本、美国、加拿大三国在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方面有何差异? 学生分析,教师小结略 对比之后,我们从日本这个国家对资源的利用政策上有什么可以学习的呢? 从分析中找到我国在资源利用上的问题:利用不尽合理 对于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让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分析,并能认识到我们也应积极参与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实际行动中去,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作一名小环保主义者。 板书: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一、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自然资源大国总量大 2.人均资源不足 3.开发利用不合理 二、对现状的认识第 27 页 共 2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