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教学艺术.doc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31727646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中的教学艺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语》中的教学艺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中的教学艺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中的教学艺术.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语中的教学艺术论语中的教学艺术 内容摘要:研究论语中的教学艺术,学习其中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能够带给我们诸多关于教育教学的启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较为完整地记录了孔子之整个教学的一篇,蕴含着孔子的教育智慧与教学艺术。其中,教育过程中的说话艺术循循善诱、发人深思;教学过程中的控制艺术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这些都带给我们当下的教学以巨大的启发。 关键词:论语 教学艺术 孔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记叙的是孔子及其四位弟子畅谈志向的故事,通过富有个性的语言和极为简洁的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想及进取精神,其中的教育思想给予现代教育

2、巨大的启发。本文主要从孔子的说话艺术,课堂控制藝术两方面论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发。 一.教育过程中的说话艺术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中记录了孔子十次讲话和一个表情。把孔子所说的这些句子按照语气划分可分为疑问句和陈述句两类,其中陈述语气的句子有三句,疑问语气的句子有七句(其中包含三个反问句)。从这些多样的语气变化中可以窥见孔子高超的说话艺术,尤其是这些“问”,循循善诱,引发了四位弟子的积极思考与热烈讨论,同时也维护了他们的言说欲。 (一)平等对话,引起讨论 上课一开始,孔子就告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弟子“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显然,孔子

3、这样说是希望弟子们能消除他们心理上长幼尊卑的不平等。因为只有当对话双方的地位平等时,所表达出的想法才比较真实,从而为后面的热烈讨论做铺垫,制造轻松愉悦和睦的课堂气氛。 接着,孔子说道了学生们的一个现实困境“不吾知也”,但是孔子并没有问“不吾知也,则何以哉?”,而是问道“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在这里,孔子把“没人知道自己”这一现实困境转换成了“有人知道自己”。也就是说,孔子给弟子们作了一个被人所知被人重用的前提假设,这样就相当于营造了一个生动的情境,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情境,弟子们才有话可说。因为“不吾知也”不仅是弟子们的现实处境,也是孔子自己的现实处境,他在鲁国就是因为得不到君主的“知”,于

4、是才带领众弟子周游列国寻找“知吾”之君的。可见,“不吾知也”是连孔子都解决不了的现实问题,更何况弟子们呢?所以,孔子设置这个前提条件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弟子们的热烈讨论。 由此可见,提问导入是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重要教学方法,而如何提问则体现的是教师个人的教学智慧与教学艺术。只有对学生足够了解,掌握他面临的真实困难、把握他们真实的个性特点,才可能在提问时触碰到学生的兴趣点,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开头“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的提问,表现出的是孔子对弟子们的学情和个性特点的了如指掌。因此,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要想提出一个能引起学

5、生热烈讨论的问题,既需要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掌握他们的真实情况、真实的个性特点,又需要精心设计提问,并采用合理的表达方式予以表现,使问题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这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提问。 (二)善用反问,引发思考 在课堂的尾声部分,针对曾皙的两次提问,孔子皆采用的是反问的语气进行回答的,如“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在这里,孔子并没有正面回答曾皙的提问,而是采用反问的语气做肯定的回答。与平铺直叙的陈述语气相比,反问加强了说话人说话的语气,显得更加有力度,能够发人深思。所以,孔子这三次有力的反问足以引发曾皙的思考。

6、虽然这节“理想教育课”结束了,但是曾皙的思考并没有因此而停止。相反,可以更近一步培养他独立思考和自主钻研的能力。同时,孔子的这几个反问也体现出孔子一以贯之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原则。这些足以表明孔子在课堂上高超的说话艺术。 这一点启示我们,教学过程中在适当的时机恰当地改变说话的语气是有助于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的。教师要善于运用反问的语气,这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独立研究的精神具有促进作用。 (三)留白评价,维护动机 在这堂课上,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在回答提问时,孔子只做了回答顺序上的引导,并没有对他们三人的回答进行及时的评价反馈,这里是不是孔子在本堂课的缺陷呢?答案是否定的。其一

7、,孔子在本节课一开始就对弟子们说了“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鼓励他们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子路积极主动响应老师的号召,率先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如果这个时候孔子给子路的评价是“其言不让”,那么很显然这是一种“钓鱼执法”1的行为,如此势必会打击后三人的积极性和言说欲,也违背了孔子的初衷,不能达到“各言其志”的目的。其二,孔子在课上没有当面评论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发言,而是让弟子们相互听取对方的发言,这样做能够让他们把对方所表达的观点当做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这也符合孔子常常对弟子们进行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谆谆教导。因此,孔子的这种

8、不评价其实也是一种评价,可以称为留白式评价,这样的评价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维护了学生表达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要辩证的看待和运用“不评之评”的留白式评价。第一,孔子运用留白式评价是基于他对他的弟子足够了解的前提下进行的,做到了因材施教。例如,孔子深知子路性情急躁,也听出了子路的“其言不让”。所以,他没有在子路发言之后立刻反驳子路的“不让”,而是让冉有发言,同时孔子也了解冉有,知道他比子路谦让。如此一来,子路在听冉有的回答时自然能过看到冉有的长处,也维护了子路等人言说的积极性,可谓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做法。第二,留白式评价也有自身的缺陷。这样的评价可能会导致对学生的反馈缺少指导性和建设性,而无

9、法正真发挥教师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妥善运用留白式评价。 二.教学过程的控制艺术 (一)教师为主导 从整个侍坐过程来看,孔子属于主导者。在孔子的激发诱导下,四个弟子依次作答,表达自己的志向。性格直爽的子路第一个发言,他的回答突出了自己的治国军事才能,孔子并没有点评,只是笑了笑。这时其他弟子不知老师是什么意思,是赞同还是反对,所以大家就不知道该不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于是,孔子立即转变了教学策略,变学生主动回答为孔子主动提问,先向冉求提问。因为孔子十分了解这四个弟子的性格,冉有更谦和,他的谦和会让这次的教学更加符合孔子自己对本次教学的设想,因为若下一个发言弟子的观点比子路还要激进的话,那么这

10、次的课很容易就偏离预设的方向。接下来,孔子依次向公西华和曾皙提问,最后直到曾皙发言后,孔子才说“吾与点也”。这表明孔子这堂课的最终目的是要引导学生达到对“礼乐之治”的社会的深刻认识。因为曾皙说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一句话把儒家礼乐之治的理想都体现了出来,同时也把教育的理想境界生动的表现了出来。 钱梦龙老师认为,“教师为主导是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的限制,是指导,而不是灌输,是引导,而不是牵就”2。从孔子的整堂课中可以窥见孔子一直在控制自己的言行,他只对四位弟子做了关于理想的指导,但是没有向弟子们灌输自己的想法,更没有牵就他们。例如,孔子没

11、有当面直接评论弟子们的发言。另外,当子路毫不谦虚地表达了他自己激进的观点之后,孔子做了及时的引导,这一引导就是冉有的回答。如前文所述,孔子了解冉有的性格特点,知道若将发言引导向冉有一定能离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更近一步。 (二)学生为主体 语文教育名师钱梦龙老师认为,“所谓学生为主体,从教学认识论的角度说,学生是认识的主体;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学生是认知的主体;从学习论的角度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教学论的角度说,学生是发展的主体”。3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对弟子们进行灌输式的说教,没有霸占整个课堂,而是让他们畅所欲言,自由表达。这与钱梦龙老师所倡导的“学生为主体”不谋而合。 首先

12、,孔子要求弟子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目的是使他们对自己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事实证明,弟子们能够准确地找到自己的定位。同时,弟子们逐一回答完提问之后,孔子才“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也就是说,在回答“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之前,孔子并没有把自己的认识强加给弟子们。这从教学认识论的角度看,孔子把弟子们当做了“认识的主体”,没有把自己的认识强加给弟子,尊重了他们的主体地位。 其次,孔子把四个弟子召集在一起,让他们逐个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聆听对方的见解,而自己不多做评价。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并且采取的是自主学习的方式。因为每个人发言的时候其他人都在认真地聆听,仔细地思考。这本身就是一个取长补短的学习的过程。 最后,在曾皙提问前,子路、冉有、公西華已经离开,而没有听见老师对自己观点的点评,这看似是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的损失,但并不妨碍他们的发展。因为孔子说了“吾与点也”,就足以引发他们深入思考。由于没有听到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他们就不会只局限在老师的评价中,而是可以通过深入地思考,广泛地阅读,获得更大的发展。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