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三文言文专项训练教师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三文言文专项训练教师版 .pdf(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马中高三文言文专项训练教师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 题。吴昌裔传(节选)吴昌裔,字季永,中江人。蚤孤,与兄泳痛自植立,不肯逐时好,得程颐、张载、朱熹诸书,辄研绎不倦。嘉定七年举进士,闻汉阳守黄干得熹之学,往从之。吴昌裔 , 字季永 , 中江人。小的时候就失去父亲, 他和哥哥吴泳下决心自立, 不肯追逐当时的学术风气, 得到程颐、张载、朱熹的书, 就不知疲倦地研究。嘉定七年吴昌裔被推举参加进士考试 , 听说汉阳守臣黄干得到朱熹的传授, 就去跟他学习。调闽中尉。利路转运使曹彦约闻其贤,俾司籴场。时岁饥,议籴上流,昌裔请发本仓所储数万而徐籴以偿,从之。调眉州教授。眉士故尚苏轼学,昌裔取诸经为
2、之讲说,祠周敦颐及颢、颐、载、熹,揭白鹿洞学规,仿潭州释奠仪,簿正祭器,士习丕变。制臵使崔与之荐之,改知华阳县。修学宫,来四方士,斥羡钱二十万缗,买良田备旱。寻权汉州,故事比摄官,奉馈皆如真,昌裔命削其半。核兵籍,兴社仓,郡政毕举。兴元帅赵彦呐议东纳武仙,西结秦、巩,人莫敢言,昌裔独奋笔力辨其非。未几,武仙败,二州之民果叛。吴昌裔调任为闽中尉。利路转运使曹彦约听说他贤德, 就让他管理买粮的事。当时发生饥荒 , 决定到长江上游去买粮, 吴昌裔请求先用本仓所储的数万石粮食赈济灾民,然后再慢慢地买粮补上缺额, 被采纳。吴昌裔调任眉州教授。眉州的士大夫原来崇尚苏轼的学说, 吴昌裔拿来各种经典给他们讲解
3、, 祭祀周敦颐及程颢、程颐、张载、 朱熹 , 公布白鹿洞学规 ,效仿潭州对他们祭奠的礼仪, 确定祭祀的器物, 士风大大地改变了。制臵使崔与之向朝廷推荐他 , 他改为华阳县知县。在华阳县他修建学校, 招徕各地的读书人, 废除羡钱二十万缗, 买良田防备旱灾。 不久他为权汉州, 按惯例相当于知州, 领知州的俸禄 , 吴昌裔命令削去一半俸禄。吴昌裔核实兵籍, 兴办社仓 , 汉州的政事颇有起色。兴元统帅赵彦呐决定东面接纳武仙投降 , 西面连结秦、 巩二州 , 人们不敢反对, 吴昌裔独自奋笔疾书, 极力争辩 , 认为赵彦呐的决定不对。不久 , 武仙失败 , 秦、巩二州的人也反叛。端平元年,入为军器监簿,改
4、将作监簿。改太常少卿。凡君臣之纲,兄弟之伦,举世以为大戒而不敢言者,皆痛陈之。至于边臣玩令,陟罚无章,尤拳拳焉。拜监察御史,弹劾无所避。 端平元年 , 吴昌裔入朝担任军器监簿, 改为将作监簿, 他又改任太常少卿。凡是君臣的关系 , 兄弟的次序 , 天下人认为最大忌讳而不敢说的, 吴昌裔都全面地加以陈述。至于边疆的守臣玩弄法令 , 提升和惩罚没有章法, 吴昌裔讲的特别恳切。吴昌裔被任命为监察御史, 他弹劾时没有什么回避。台臣故事, 季诣狱点检。 时有争常州田万四千亩,平江亦数百亩, 株逮百余人, 视其牍,乃赵善湘之子汝櫄 、汝 榟也,州县不敢决,昌裔连疏劾罢之。按台臣的惯例, 台谏官每季度到监狱
5、中去视察和处理案件。这时有一个争夺常州一万四千亩土地的案子, 平江也有数百亩土地的争诉案 , 株连了一百多人, 看案卷材料 , 才知道是赵善湘的儿子赵汝櫄 、赵汝 榟是主犯 ,州、县都不敢裁决, 吴昌裔连续上书弹劾罢免赵善湘。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11 页 - - - - - - - - - 出为大理少卿,屡疏引去,不许。会杜范再入台,击参政李鸣复,谓昌裔与范善,必相为谋者,数谗之,以权工部侍郎出参赞四川宣抚司军事。人曰:“此李纲救太原也。太原不
6、可救,特以纲主战,故出之耳。 ”昌裔曰:“君命也,不可不亟行。 ”慷慨褛 襆被出关,忽得疾,中道病甚,帝闻之,授秘阁修撰,改嘉兴府。昌裔曰:“吾以疾不能归救父母,上负圣恩,下负此心,若舍远就近,舍危就安,人其谓我何?”辞至四五,而言者以避事论矣。担任大理少卿 , 他多次上疏辞官, 皇上不允许。 正赶上杜范再次担任台谏官, 攻击参知政事李鸣复 , 有人认为吴昌裔与杜范友好, 他们一定互相勾结, 就多次诬陷吴昌裔, 吴昌裔就以工部侍郎的身份出朝担任参赞四川宣抚司军事。有人说“: 这是李纲救太原的事。太原不能救, 只因为李纲主张与金人作战, 所以才让他出朝而已。”吴昌裔说 : “皇上的命令, 不能不
7、立即执行。”他就慷慨地用包袱包好被子出关, 他突然得病 , 在中途病情更重,皇上听说后 , 授予他秘阁修撰的官职, 改到嘉兴府去任职。吴昌裔说“: 我因病不能回四川去救父母, 在上辜负了皇上的恩德, 在下辜负了我的这片心, 如果舍弃远方到近处, 舍弃危险到安全的地方, 人们将怎样看待我 ?”他推辞了四、五次, 而议论他的人说他逃避事情。昌裔刚正庄重,遇事敢言,典章多所闲习。初,昌裔与徐清叟、杜范一日并入台,皆天下正士,四方想闻风采,人至和三谏诗以侈之。然才七阅月以迁,故莫不惋惜云。后谥忠肃。吴昌裔刚正庄重, 遇事敢于讲话 , 十分熟悉典章制度。当初, 吴昌裔和徐清叟、杜范同一天担任台谏官, 他
8、们都是天下正直的人, 人们都想听见他们为官的风采, 有的人甚至和三谏诗来宣传他们。但才担任七个月的台谏, 吴昌裔就被调走, 所以没有不替他惋惜的。后来吴昌裔的谥号是“忠肃”。(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六十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俾司籴场俾:使,让B士习丕变丕:大C州县不敢决决:下决心D君命也,不可不亟行亟:赶快,急忙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吴昌裔“刚正庄重”的一组是(3 分)得程颐、张载、朱熹诸书,辄研绎不倦人莫敢言,昌裔独奋笔力辨其非弹劾无所避斥羡钱二十万缗,买良田备旱至于边臣玩令,陟罚无章,尤拳拳焉慷慨褛襆被出关ABCD1C 裁决2C 说明吴昌裔勤学;为吴昌裔治理华
9、阳县的措施,体现他的能力。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吴昌裔一向崇尚程朱理学,任眉州教授时,吴昌裔到任后用给当地士大夫讲解程朱理学的经典,效仿潭州祭祀周敦颐等人成绩显著,得到崔与之的举荐。B吴昌裔在朝廷为官,天下人最忌讳不敢说的君臣兄弟关系他都全面地陈述,以台谏官身份到监狱处理常州平江土地争讼案时,秉公办理并连续上书弹劾罢免赵善湘。C吴昌裔和徐清叟、杜范同一天担任台谏官,都是正直的人,但有人认为吴昌裔与杜范、李纲等人关系好, 一定会互相勾结, 就诬陷吴昌裔, 吴昌裔就出朝担任参赞四川宣抚司军事。D吴昌裔刚正庄重遇事敢于讲话,曾对赵彦呐决定东面接纳武仙投降,极力
10、争辩认为不对。对边疆的大臣玩弄法令,违规提升和惩罚,他都会恳切地提出意见。3C 有人认为吴昌裔与杜范关系好,无李纲等人。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11 页 - - - - - - - - -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昌裔请发本仓所储数万而徐籴以偿,从之。( 3 分)4 ( 1)译文:吴昌裔请求发放本仓所储的数万石粮食赈济灾民,然后再慢慢地买粮补上缺额,被采纳。(发、籴、句意通顺各1 分) (2)寻权汉州,故事
11、比摄官,奉馈皆如真,昌裔命削其半。(4 分)( 2)译文:不久他代理汉州,按惯例相当于知州,领取俸禄按照真正的知州(标准),吴昌裔命令削去一半俸禄。(寻、权、故事、句意通顺各1分)(3)若舍远就近,舍危就安,人其谓我何?(3 分)( 3)译文:如果舍弃远方到近处,舍弃危险到安全的地方,人们将怎样看待我?(舍、就、句意通顺各1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 题。张纮字子纲,广陵人,游学京都,举茂才,大将军何进,司空荀爽辟为掾,皆称疾不就,避难江东,孙策创业,遂委质焉。表为正议校尉,纮与张昭井与参谋。后吕布袭取徐州,因为之牧,不欲令纮与策从事。追举茂才,移书发遣纮,纮心恶布,耻为之屈。策亦
12、重惜纮,欲以自辅,不遣,曰: “海产明珠,所在为宝。楚虽有才,晋实用之。英伟君子,所游见珍,何必本州哉 ?”从讨丹杨, 策身临行陈, 纮谏曰: “夫主将, 三军之所系命也,主公不宜轻脱,自敌小寇,愿麾下重天授之姿,无令国内上下危惧。”:张纮,字子纲,广陵人。他去京城游学,被举荐为茂才。大将军何进、司空荀爽征召他担任属官,他都称病不去就职。(后来)他去江东避难。孙策创业时,就(登门)献上礼物给张纮。孙策上表让张纮担任正议校尉,张纮与张昭一起为孙策出谋划策。后来吕布偷袭攻取徐州,趁机担任徐州牧,不想让张纮跟着孙策做事。吕布追举张纮为茂才,(派人)传送文书征召张纮。张纮内心讨厌吕布,认为屈身做吕布的
13、属下是很耻辱的事情。孙策也十分看重珍惜张纮,想要用他来辅佐自己,不让张纮去。说:“海中出产明珠,所存在的地方才当作是宝物。楚国有人才,晋国可以任用。英武伟岸的君子,被所结交的人珍爱,为什么一定要从本州搜寻人才呢?”张纮跟随孙策讨伐丹杨,孙策亲身上战场, 张纮进谏说:“主将,是三军性命联系的关键。主公不应该轻率作为,亲自攻击小贼。希望您看重上天授予您的使命,不要让国内上下人等感到危险害怕。”建安四年,策遣纮奉章至许宫,留为侍御史。曹公闻策薨,欲因丧伐吴。纮谏,以为乘人之丧,既非古义,若其不克,成雠弃好,不如因而厚之。曹公欲令纮辅权内附,出纮为会稽东部都尉。 建安四年,孙策派张纮捧着奏章拜表到许都
14、的皇宫。张纮被(曹操)留下来担任侍御史。曹操听说孙策去世,想要趁东吴举丧讨伐。张纮进谏,认为乘人举丧(进攻),已经不符合古代的仁义之道了,如果没能攻下,会成为仇敌放弃友好的关系,不如趁这个机会厚待东吴。曹操想要让张纮辅佐孙权成为(曹家的)附庸,让张纮出任会稽东部都尉。初,琅琊赵昱为广陵太守,察纮孝廉,昱后为笮融所杀,纮甚伤愤,而力不能讨。昱门户绝灭,及纮在东部,遣主簿至琅琊设祭,并求亲戚为之后,以书属琅琊相臧宣,宣以赵宗中五岁男奉昱祀,权闻而嘉之。及讨江夏,以东部少事,命纮居守,避领所职。权以纮有镇守之劳,欲论功加赏。纮厚自挹损,不敢蒙宠,权不夺其志。每从容侍燕,微言密指,常有以规讽。 初,权
15、于群臣多呼其字,惟呼张昭曰张公,纮曰东部, 所以重二人也。 纮非常悲愤,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11 页 - - - - - - - - - 但是却没有能力讨伐笮融。赵昱门户灭绝(没有后代香火)。等到张纮担任东部都尉时,派主簿到琅琊设置祭礼,并寻找赵昱的亲族做他的后代,张纮写书信嘱托琅琊相臧宣(为赵昱续继香火) 。臧宣让赵昱的宗族中的一个五岁男孩承担赵昱的香火祭祀。孙权听说这件事以后嘉奖(赞赏)张纮。当初,琅琊赵昱担任广陵太守,考察举荐张纮为孝廉,
16、赵昱后来被笮融杀害,张等到孙权讨伐江夏,因为东部很少有事端,孙权命令张纮留守,空封(东部都尉)职位而不到职做事。孙权因为张纮留守的功劳,想要对他论功行赏。张纮深深地作揖谦让贬低自己,不敢承受恩宠,孙权不能强行改变他的意愿。张纮常常悠闲地陪同孙权赴宴,委婉劝说,暗中指点,常有办法来规劝孙权。当初,孙权在众大臣中,大多直呼臣子的字,只有称呼张昭为张公,称呼张纮为东部,这是孙权看重他们两个人的表现啊。后,权以纮为长史,从征合肥。合肥城久不拔,纮进计曰:“古之围城,开其一面,以疑众心。今围之甚密,攻之又急,诚惧并命戮力。死战之寇,固难卒拔,及救未至,可少宽之,以观其变。 ”议者不同。会救骑至,数至围下
17、,驰骋挑战。权率轻骑将往突敌,纮谏曰:“此乃偏将之任,非主将之宜也。”权纳纮言而止。明年将复出军,纮又谏曰:“今麾下值困厄之际,有扶危之功,宜广开播殖,任贤使能,务崇宽惠,顺天命以行诛,可不劳而定也。”于是遂止不行。纮建计宜出都秣陵,权从之。令还吴迎家,道病卒。临危,授予靖留笺于权,以“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殷殷。卒时年六十。权省书流涕。后来孙权让张纮担任长史,跟随自己征讨合肥。合肥城久攻不下,张纮进献计策说:“古代围城,开启包围圈的一面,来让敌人的心里猜疑。现在包围如此紧密,进攻又急迫,敌人实在害怕才会合力拼命抵抗。拼死作战的敌人,本来就难以仓促攻取,趁着救兵未到,可以稍微放松包围,来观察形势
18、的变化。”参与商议的人不赞同。恰逢敌人增援的骑兵到达,多次来到包围圈外,骑马来回奔驰挑战。孙权想率轻骑兵突击敌人,张纮进谏说:“这是一个偏将的责任,这不是一个主将应该做的事。”孙权采纳张纮的建议然后停止出击。回军以后,第二年将要再次出兵,张纮又进谏说:“现在您正值困难重重之时,有匡扶危难的功劳,应该广开土地,进行农业生产。任用贤人能吏,致力于宽缓仁慈的工作,顺应天命诛杀恶人,可以不用劳累就平定天下。”于是孙权停止出兵不再出发。张纮建议,应该以秣陵为都城,孙权听从他的建议。孙权让张纮回到苏州迎接家眷,在半路上张纮就去世了。临死之前,张纮留给他的儿子张靖一封信笺带给孙权,用“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这
19、样的话恳切地劝导孙权。张纮去世时六十岁。孙权看到这封信笺时泪流满面。( 三国志吴书 ,有删节)5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孙策创业,遂委质焉委质:呈献礼物 B权不夺其志夺:强行改变C诚惧并命戮力戮力:合力 D权省书流涕省:反思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张纮敢于进谏的一组是() (3 分)以为乘人之丧,既非古义纮厚自挹损,不敢蒙宠此乃偏将之任,非主将之宜也宜广开播殖,任贤使能遣主簿至琅琊设祭,并求亲戚为之后以“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殷殷 A 12 B C D 357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张纮才华出众,大将军、司空都征召他做属吏,但他都以身体有
20、病推辞不接受。但是后来避难江东时,在孙策的礼遇下,出山担任正议校尉,和张昭一起辅佐孙策。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11 页 - - - - - - - - - B 在曹操想趁孙策去世谋取江东时,张纮以大义劝谏曹操,而曹操也接受了他的建议,并让张纮出任会稽东部都尉,后来孙权就以“东部”称呼张纮。C赵昱被笮融灭门,张纮派人祭奠,还托付琅琊相臧宣为赵昱找宗族中人继承香火。臧宜从赵氏族中找了一个五岁男孩来继承赵昱香火,张纮对此很赞赏。 D 自孙策去世后,张纮
21、多次对孙权进谏。即使是临终时,他还不忘写信嘱咐孙权要从善如流。他还曾建议孙权以秣陵为都城,也得到孙权的认同。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英伟君子,所游见珍,何必本州哉?(3 分)8 ( 1) (3 分)英武伟岸的君子,被他所结交的人珍爱,为什么一定要从本州搜寻人才呢?(游,结交, 1 分;见珍, 1 分;何必 , 哉,1 分。 )(2)每从容侍燕,微言密指,常有以规讽。(3 分)(2) (3 分)张纮常常从容自如地在宴席上陪侍,委婉劝谏,暗中指点,经常有办法来规劝孙权。(3 分) (侍燕、有以、微言为得分点)(3)死战之寇,固难卒拔,及救未至,可少宽之,以观其变。(4
22、分)(3) (4 分)拼死作战的敌人,本来就难以仓促攻取,趁着救兵未到,可以稍微放松包围,来观察形势的变化。 (4 分) (死、卒、少各1 分,语言通畅1 分。 )5 (3 分) D。省:看6 (3 分) B。 (表现他为人谦虚退让;表现他有情有义。)7 (3 分) C。臧宣的做法,得到的是孙权的赞赏嘉奖。济南知府庄君传张惠言庄君钧,字振和,自号曰学坡,先世自镇江之金坛徙武进。其后子孙多显。武进之言世族者推庄氏,以至君十世矣。庄钧,字振和,自己取号为学坡,祖先从镇江金坛迁徙到武进。以后子孙多显达之人,武进人谈论到世族的时候推崇庄氏,到庄钧已经有十代了。君少育于外王父刘文恪公于义。乾隆初,刘公奉
23、节巡修畿辅河道。君年十九,随幕府,数为刘公言水利事,刘公甚奇之。当是时,直隶总督高公某方举能任河工者,曰:“孰有才如庄某,而不早试之吏者乎?”即上其名,补霸州判。丁父艰,服除授山东济南府,卒于官。庄钧小时候在外祖父刘文恪公那里长大。乾隆初年,刘公出使巡视整修京城附近的河道。庄钧当时十九岁,跟随在刘公的幕府里,屡次给刘公进言有关水利方面的事情,刘公很惊奇。在这时,直隶总督高某正举荐能够胜任管理治河工程的官员,说:“谁有像庄钧那样的才能,那他为什么不早点到官员那里去试试呢?”立即向朝廷上报庄钧的名字,补任其为霸州州判。父亲去世后,庄钧回家守丧。守丧结束后,被授予山东济南府的官职,后来死于任上。君既
24、明习水利事,又长于治民, 所在大府争欲任君以事。其历州郡皆有殊绩,而君性谦谨,未尝自言。及君之殁,而其子幼,无以知君之详,独得其卓卓称诵于人者四事。其一事曰:磁州二漳水合于其西,夏秋之间, 水潦至, 决溢四漫, 或数百里无陆虚。濒河之吏, 岁赋帑,筑堤而捍之。溃,又增焉,以为常。君至州,议曰:“水方悍而挠之以堤,是搏之也,请穿河引之。”总督方公然之,疏于朝,报可。如君所欲穿者,漳患大息。其二事曰: 漳之濒,有弃地数千顷,故民田也,为水败,独其赋存,吏以敲朴责之。君请总督以闻,尽蠲之。民祠君于漳水上。其三事曰: 汝州,旧有卫,卫有四屯。卫之罢也,并于州,而诸屯距州二三百里,远徭役,以为病。君为州
25、,皆贳免,屯之民立石诵焉。其四事曰: 君始为大名府,岁大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11 页 - - - - - - - - - 旱,君谒守道,请发粟赈。道曰: “太守擅之乎 ?咎谁执 ?”君曰 : “府去省千里,文移往返,必旬月。饥民旦暮且死,何咎之云乎?知府请任。”立檄大名元城,出谷四万石,与民。既,总督周公奏之,有旨复与赈谷四万石,民无饿者。是秋岁大稔。庄钧既明了熟悉水利方面的事务,又擅长治理百姓,所在之处的巡抚都争相委任其职事。他所治理过的州郡
26、都有突出的成绩,但庄钧性情谦虚谨慎,不曾自己夸耀过功劳。等到他去世后,他的儿子还年幼,无法详细了解庄钧的情况,只得到四件突出的被人称道的事情。第一件事情是:磁州有两条漳河在其西边聚合,到夏秋之际,大水涌来,四下漫延,有时方圆几百里没有陆地。当地的官吏,每年都收取财帛赋税,修筑堤坝抵抗洪水。堤坝决堤,就再增高它的高度,大家习以为常。庄钧到了磁州,建议说:“水势正汹涌时却用堤坝来阻拦,这是在和洪水拼斗啊,请允许我开挖河道来引导洪水。”总督方公认为他说得有理,就向朝廷上疏,朝廷批复同意他的做法。按照庄钧所设想的开挖河道,漳水的祸患被平息了。第二件事:漳水边有弃掷的几千顷田地,原来是百姓的田地,被漳水
27、破坏后,(田地无法耕种),但那税收依旧保留着,官吏用刑法责成百姓交赋税。庄钧请求总督向朝廷汇报情况,(后来)全部免去了这些赋税。百姓在漳水边造祠堂纪念他。第三件事:汝州先前有军队,下面分有四个戍所。军队撤走后,这四个戍所合并到汝州,但是这些戍所距离汝州有二三百里,服徭役时路途遥远,百姓认为很不便。庄钧治理汝州时,免去了那些地区人民的徭役,那里的百姓树碑称颂他。第四件事情:庄钧起初治理大名府,那年大旱,他去拜见道员,请求分发粮食救济灾民。道员说:“太守想擅自行动吗?出了问题谁担当?”庄钧说:“州府距离台省一千里,文书往返,必定需要一月的时间。饥民很快将饿死,(发粮救济灾民),还说什么过错呢?请让
28、我来承担责任。”庄钧立即发文给大名元城,拿出四万石粮食,交给灾民。粮食发放结束后,总督周公上奏朝廷,朝廷下旨再给予四万石赈灾用的粮食,百姓没有挨饿的。这一年秋天粮食大丰收。张惠言曰 : 君之子轸与予交,轸言君在东安时,河水暴至,君乘小舟渡,及中流,舟覆,仆役皆溺。有跃而呼者,曰:“此吾贤父母也! ”遽入水负之出。及其去大名,民号哭而走送者,百里不绝。余以为世多言今之民情不如古,观于君,岂其然哉! 惜乎君之未得尽其所设施,而其事又不得而尽传之也。余尝游大名,大名之人,至今能道君之赈民粟也。我说:庄钧的儿子庄轸和我是朋友,庄轸说在东安的时候,河水突然涨水,庄钧正乘着小船渡河,到河中央的时候,船翻掉
29、了,仆役都跌入河中。有人见了跳着喊道:“这溺水的是我们贤能的父母官啊!”立即跳入水中将庄钧背离河水。等到庄钧离开大名的时候,哭喊着跑去送行的百姓,绵延一百里没断绝。我认为当今世上的人大多说现在的民情不如古代,从庄钧的事情来看,难道是这样的吗?可惜啊,庄钧没有能完全施展他的才能,而他的事迹又不能全部流传下来。我曾经到大名去游玩过,大名的百姓至今还能说出庄钧救济灾民发放粮食的事情。9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岁赋帑帑:财帛 B. 疏于朝,报可报:报告C. 君谒守道谒:拜见 D. 是秋岁大稔稔:庄稼成熟10.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庄君是“贤父母”的一组是(3 分)溃,
30、又增焉,以为常请穿河引之君为州,皆贳免出谷四万石,与民民号哭而走送者,百里不绝未得尽其所设施A. B. C. D.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庄钧从小跟随外祖父刘公长大,刘公整治河道时,庄钧在其幕府, 经常为刘公出谋划策,因为才能出众,被直隶总督推荐任霸州州判。B.庄钧为官很有才能,许多地方争相委任其职事,但庄钧为人很谦虚,不曾夸耀自己的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11 页 - - - - - - - -
31、- 才能,去世的时候,孩子还很小,所以其流传的事迹并不多。C.庄钧看到漳河边的农田被大水破坏,已经无法耕种,但那些田地的赋税依旧存在,就直接上报朝廷,替百姓提出请求,希望免去那些赋税。D.本文除了通过记叙庄钧为政的四件事情,正面直接刻画庄钧的贤能之外,还通过庄钧渡河溺水,百姓奋力拯救等事例,从侧面烘托庄钧的贤能。9.B(报:批复)10.B (不是表现庄钧贤能的,是间接表现了庄钧的贤能)11.C(庄钧没有直接上报朝廷,而是通过总督向朝廷提出请求的。)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水方悍而挠之以堤,是搏之也,请穿河引之。(4 分)12( 1)水势正汹涌时却用堤坝来阻拦(2
32、 分,“水方悍”、“挠之以堤”各1 分),这是在和洪水拼斗啊(1 分);请允许我开挖河道来引导洪水(1 分)。(2)饥民旦暮且死,何咎之云乎?知府请任。(3 分)(2)饥民很快将饿死(1 分),还说什么过错呢 ( 2 分) ?请让我来承担责任(1 分)。(3)余以为世多言今之民情不如古,观于君,岂其然哉!(3 分)(3)我认为当今世上的人大多说现在的民情不如古代(1 分),从庄钧的事情来看(1分),难道是这样的吗(1 分)?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 题。唐子畏墓志并铭 明 祝允明子畏死,余为歌诗,往哭之恸。将葬,其弟子重请为铭。子畏,余肺腑友,微子重且铭之。 唐子畏去世,我写了挽歌,
33、前往哭得非常悲痛。将安葬时,他的弟子再次请求我给他写墓志铭。唐子畏,是我的知心朋友,没有他的弟子请我,我也将会给他写墓志铭。子畏性绝颖利, 度越千士。 世所谓颖者, 数岁能为科举文字,童髫中科第, 一日四海惊称之。子畏不然,幼读书,不识门外街陌,其中屹屹,有一日千里气。唐子畏天生非常聪明,大大超过一般的读书人。社会上所说的聪明人,几岁就能写科举应试之文,童年就能中科举,一天之内就能让天下人惊异而称赏他。唐子畏不是这样,他幼年读书,不认识家门外的街道,内心志向高远,好像有马一日能行千里的气象。不或友一人,余访之再,亦不答。一旦,以诗二章投余,杰特之志铮然。余亦报以诗,劝其少加弘舒,言万物转高转细
34、,未闻华峰可建都聚。惟天极峻且无外,故为万物宗。子畏始肯可,久乃大契,然一意望古豪杰,殊不屑事场屋。他不喜结交任何人,我曾经拜访过他两次,也不回访(我) 。后来的某一天,他拿着两首诗给我,卓异之志鲜明。我也拿诗回赠他,并勉励他稍加拓展胸怀,说到世间万物总要向高深细致发展,没有听说高大的山峰能建在都市之中。只是天是很高且不排斥外物的,所以能成为万物之根本。唐子畏开始认可,时间长了就和我在感情上非常投合,然而他一心仰慕古之豪杰,一点儿也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其父德广, 贾业而士行, 将用子畏起家, 致举业, 归教子畏, 子畏不得违父旨。德广常语人,此儿必成名,殆难成家乎?父没,子畏犹落落。一日,余谓
35、之曰: “子欲成先志,当且事时业;若必从己愿,便可褫襕幞,烧科策。今徒籍名泮庐,目不接其册子,则取舍奈何?”子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11 页 - - - - - - - - - 畏曰: “诺。明年当大比,吾试捐一年力为之,若勿售,一掷之耳。”即 墐 户绝交往,亦不觅时辈讲习,取前所治毛氏诗,与所谓四书者,繙讨拟议,祗求合时义。戊午,试应天府,录为第一人。己未,往会试。时傍郡有富子,亦已举于乡,师慕子畏,载与俱北。既入试,二场后,有仇富子者,抨于朝
36、,言与主司有私,并连子畏。诏驰敕礼闱,令此主司不得阅卷,亟捕富子及子畏付诏狱,逮主司出,同讯于廷,富子既承,子畏不复辩,与同罚,黜掾于浙藩,归而不往。或劝少贬,异时亦不失一命。子畏大笑,竟不行。放浪形迹,翩翩远游。扁舟独迈祝融、匡庐、天台、武夷,观海于东南,浮洞庭、彭蠡。蹔 归,将复踏四方,得疾,久少愈,稍治旧绪。他的父亲唐德广,从事商业却有读书人的品行,想依靠唐子畏兴盛家业,走仕途,回家教导唐子畏,唐子畏没法违逆父亲的意图。唐德广常常对人说,这孩子一定能成就美名,大概难以成就家业啊!父亲去世,唐子畏依旧不在意科举。一天,我对他说:“你如果要成就父亲的遗愿,应该姑且从事当前的事业(指科举);
37、若一定顺从自己的心愿,就可脱去学宫服,烧掉那些科举书籍。现在白白地留名于学宫,眼睛不看那些书册,你到底如何选择呢?”唐子畏说:“好。明年,按理就是乡试之年,我试着舍弃一年的时间来做这事,如果没有中举,我就抛弃它。”他就紧闭家门,谢绝与人来往,也不寻找当时人来请教讨论,只是找来先前学习过的毛诗和所说的“四书”,反复研讨琢磨,只求合乎时文之意。戊午年,前往参加乡试,被录取为第一名,己未年,前往参加会试。当时邻郡有一个富家子,也已经通过乡试,他仰慕唐子畏,同车一起参加会试。参加会试,二场之后,有人与富家子有仇,到朝廷控告,揭发他与主考官有勾结,并牵连了唐子畏。皇帝下诏,很快传到礼部主持的考场,命令被
38、揭发的主考官不得阅卷,紧急捉拿富家子和唐子畏,并把他们关在诏狱。等到主司被捕,一同被朝廷审讯,富家子已经认罪,唐子畏也不再辩驳,与他一同受罚,被贬到江浙一带做掾吏,唐子畏没有赴职而是回了家。有人劝他稍微委屈自己,将来还会有任命的机会。唐子畏大笑,最后也没有赴任。放任自我,到远方游玩。驾一叶扁舟,独自登游祝融、匡庐、天台、武夷诸山,到东南一带观海,泛游洞庭、彭蠡。中间回归故里,后又漂泊四方,颇为自得。很久才稍微有好转,重操旧有学业。其奇趣时发,或寄于画,下笔辄追唐宋名匠。既复为人请乞,烦杂不休,遂亦不及精谛。且已四方慕之,无贵贱富贫,日诣门征索文词、诗画,子畏随应之,而不必尽所至,大率兴寄遐邈,
39、不以一时毁誉重轻为取舍。他奇趣时有勃发,有时寄情于画,下笔总是追求唐宋名匠的风韵。受人请托以后,烦杂不断,于是画作也不求精神。并且四方之士仰慕他,无论贵贱贫富,每天到他家索要文词诗画,唐子畏总是随意应允他们。他对画不一定追求尽善尽美,大概他寄情深远,不因一时毁誉轻重而决定取舍。(节选自明代散文选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父没,子畏犹落落落落:大方的样子B若勿售,一掷之耳售:考中C取前所治毛氏诗治:研究 D逮主司出,同讯于廷逮:等到14下列语句中,全都表明唐子畏“个性卓异”的一项是(3 分)殊不屑事场屋褫襕幞,烧科策若勿售,一掷之耳抨于朝,言与主司有私不复
40、辩,与同罚放浪形迹,翩翩远游A B C D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唐子畏起初不喜结交任何人,但在听了作者劝言后,开始认可作者的观点,后来两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8 页,共 11 页 - - - - - - - - - 人在情感上非常投合,但他仍然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B唐子畏的父亲非常看好唐子畏的未来,认为他可以成就美名;同时也心存忧虑,即唐子畏可能难以成就家业,最终,这位父亲的话竟基本应验了。C唐子畏虽然不很热衷科
41、举,但也一度闭门苦读,在乡试乃至会试中都考出了第一的成绩,但因其卓尔不群的个性,使他没能在仕途上春风得意。D唐子畏作画总是追求唐宋名匠的风韵,四方之士都仰慕他,无论贵贱贫富,每天到他家索要文词诗画,而他总是随意应允他们。16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子畏,余肺腑友,微子重且铭之。(4 分)唐子畏,是我的知心朋友,没有他的弟弟子重请我,我也将会给他写墓志铭。(得分点: “余肺腑友” “微”“铭”及语意通顺各1 分)子欲成先志,当且事时业(3 分)你如果要成就父亲的遗愿,应当姑且从事当前的事业(指科举)。 (得分点:“先志” “事”及语意通顺各1 分)无贵贱贫富,日诣
42、门征索文词、诗画,子畏随应之(3 分)无论贵贱贫富,每天到他家索要文词诗画,唐子畏总是随意应允他们。(得分点:“无”“诣”及语意通顺各1 分)13.A (落落:不在意的样子)14.C(是作者的假设;是仇富家子者所为)15.C( “在乡试乃至会试中都考出了优异的成绩”,概括失当,与原文不符)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 题。范景仁墓志铭苏 轼公姓范氏,讳镇,字景仁。四岁而孤,从二兄为学。薛奎守蜀,公时年十八,奎与语奇之,还朝与公俱。举进士,为礼部第一,释褐为新安主簿。宰相庞籍言公有异材,恬于进取,特除直秘阁,擢起居舍人。公姓范氏,名叫镇,字景仁。他四岁失去父亲,跟随两个哥哥学习。薛奎做益州
43、知州,范公那时只有十八岁,薛奎和他交谈,感到很惊奇。薛奎任满还朝时,就带着范公一起回到京城。范公参加进士考试,考中礼部试的第一名,初为官担任新安县的主簿。宰相庞籍说他有特殊才能,生性恬淡不急于进取,破格给他加官为直秘阁,又提拔为起居舍人。仁宗性宽容,言事者务讦以为名,或诬人阴私。公独引大体,略细故。时陈执中为相,公尝论其无学术,非宰相器。及执中嬖妾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公言:“今阴阳不和,财匮民困,盗贼滋炽,执中当任其咎。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识者韪之。仁宗性情宽容,奏事的官员专靠揭发别人来使自己扬名,有的甚至以暴露别人的隐私来抬高自己。唯独范公只看人的大节,从不计较行为琐事。当时陈
44、执中担任宰相,范公曾经批评他学问不高,不具备做宰相的才能。后来陈执中的宠妾打死了一个婢女,御史弹劾他,想要把他赶下台。范公说:“如今天地阴阳不和,国家财政匮乏,人民贫困,盗贼嚣张,陈执中应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9 页,共 11 页 - - - - - - - - - 当承担这些责任。但是家庭内部的私事,不是用来责备宰相的理由。”有见识的人都赞同他的说法。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嘉祐初得疾,中外危恐,不知所为。公独奋曰:“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即上疏曰:
45、“太祖舍其子而立太宗,此天下之大公也。愿陛下择宗室贤者, 异其礼物, 而试之政事, 以系天下心。 ”章累上, 不报,因阖门请罪。 执政谓公: “上之不豫,大臣尝建此策矣,今间言已入,为之甚难。”公复移书执政曰:“事当论其是非,不当问其难易。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凡章十九上,待罪百余日,须发为白。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没有继承人。嘉祐初年,仁宗得了病。朝廷内外都为继承人的事感到危急和恐惧,不知怎么办才好。唯独范公激昂地说:“天下还有比这件事更重要的吗?”立即上书说:“太祖舍弃自己儿子而立太宗为皇帝,这是天下最大的公心。希望陛下选择宗族中贤德
46、的人,给他们异于常人的礼仪待遇,让他们学习政事,以此来稳定人心。”奏章多次呈上,没有回音。于是范公就闭门请罪。执政大臣对范公说:“自从皇上身体不好,大臣们曾经提出过这个建议,如今有人先进行挑拨,再做这件事就很难了。”范公又写信给执政大臣说:“做事应当看它对与不对,不应当看它好做还是难做。赶紧办就能成事,再晚就来不及了,这就是圣贤把机会看得很宝贵的缘故啊。你们说今天此事难于以前,怎么知道以后再做不比今天更难呢?”范公前后上了十九次奏章,在家等待获罪一百多天,胡须头发都因此变白了。王安石为政,改常平为青苗法。公上疏曰:“常平之法,始于汉之盛时,视谷贵贱发敛,以便农末,不可改。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
47、足法。”疏三上,不报。即上言:“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疏五上,最后指言安石以喜怒赏罚事,曰:“陛下有纳谏之资,大臣进拒谏之计;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民之术。”安石大怒,自草制,极口诋公。落翰林学士,以本官致仕。公上表谢,其略曰:“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王安石执政后,改过去的常平法为青苗法。范公上疏说:“常平法,始于汉朝最强盛的时候,根据谷物价格的贵贱来收购和出售,用来方便百姓,常平法不能改变。而青苗法实行于唐代衰败动乱的年代,不足以做为效法的榜样。”三次上书,都没有得到答复。范公上书对皇上说:“我所提出的建议都不能实行,我也没有脸面继续在朝廷任职,请求陛下让我退休。”五次
48、上书,最后指出王安石凭自己的喜怒而进行赏罚的行为,说:“陛下有接纳劝谏的胸怀,大臣却进献拒绝纳谏的计策;陛下有热爱人民的本性,大臣却制定残害人民的政策。”王安石大怒,亲自书写同意范公退休的诏书,并对范公极力诋毁。免去了范公翰林学士之职,以原来的官阶退休。范公向皇上上表谢恩,其中写道:“虽然说是请求退休离开朝廷,但怎敢轻抛忧国忧民之心?”公既退居,专以读书赋诗自娱。客至,辄臵酒尽欢。或劝公称疾杜门,公曰:“死生祸福,天也。吾其如天何! ”轼得罪,下御史台狱,索公与轼往来书疏文字甚急。公犹上书救轼不已。元祐三年十二月 薨,享年八十一。范公退休居家后,专以读书赋诗自娱。有客人来到,就安排酒席尽欢而散
49、。有人劝范公假称有病关门谢客,范公说:“人的死生祸福,都是天命。我能把上天怎么样?”我正被问罪,下到御史台狱中,朝廷查找范公和我往来的信件文字非常紧急。在这种情况下,范公仍旧不断地上书救助我。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0 页,共 11 页 - - - - - - - - - 卒于元祐三年十二月,终年八十一岁。(选自苏东坡全集卷六十一,有删节)1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恬于进取恬:淡泊B. 章累上,不报报:上报C. 落翰林学
50、士落:免除 D.或劝公称疾杜门杜:关闭18.下列句子中, 全都表现范镇见解不俗的一组是 (3分)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死生祸福,天也A. B. C. D. 1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范镇幼时从兄为学,年轻时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受到蜀地守官的赏识;举进士踏上仕途后,宰相庞公又很器重他,为他美言。B. 范镇看问题客观公允。他认为宰相陈执中学识不高,不堪重任;却反对有人借家中私事弹劾陈执中,他的看法得到有识之士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