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本质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的本质读后感.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学习的本质读后感学习的本质读后感1 作为追求实用的父母和老师,对于我来说最为重要的是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按照安德烈焦尔当的阅读提示,我从本书的第三部分开始了阅读。对于学习的本质这本书,我有这样的两点体会想要拿来分享。 1、学习欲望的存在会促进更强烈的学习欲望的产生。卢梭在爱弥儿中说到:“让孩子产生学习欲望,那么一切方法都会是好方法。”这种关系的建立对于个人而言是有益的,对于他人而言则具有传染性。教师必须时刻将“更多的东西”带给学习者:经验、超值情境、单纯的实践咨询,或是文化。他必须传递欲望。教师必须把学习者打开,即使他并不清楚结果如何。作为有着差不多20年教龄
2、的一名教师,我们更多时候考虑和追求的,是这道题目多少人对了,谁又错了,怎样去改正,是谈心,还是单独辅导,还是利用兵教兵的机会去完成?怎样提高学生的分数?至于学生愿意不愿意我们跟他们谈心,愿意不愿意接受辅导,愿意不愿意同学的帮助,我们没有时间去考虑。学习如果没有欲望,教师如果不能传递学习的欲望,这样的教育应该是被动的,或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算是失败的教育。 2、学习是一项持续的事业。它要求人们时刻跳出习惯性常规和自命真理。在书中,安德烈提到这样一个概念“先有概念”。他说,所有儿童和成人都通过自己的先有概念来理解世界、解码信息。学习,就是对先有概念进行运算。文中,还特别提到自己受邀去澳大利亚做讲
3、座的经历。在这个例子里,被自己在方向处理方面的先有概念搞的晕头转向,不分东西南北。先有概念既构成了个体的认知平衡,甚至是基本的安全感,个体会觉得所有的质疑都在破坏其内在的稳定状态,因此会不由自主地回避质疑。然而学习就是以此为代价的。在学习中,我们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新的观点,但是先有概念不断地维护原有的经验,这就使更高一个层次的学习存在矛盾体。在我们比较擅长的学科的学习中,这种矛盾的影响是存在并且固执的。打破常规,打破这种先有概念的束缚,是更进一步地学习要跨越的一个关口。这也意味着学习是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接受新的观点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部分的甚至要否定原有的认知。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的知
4、识体系。 学习的本质这本书,告诉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学习来说,最根本的一点在于学习者的思想结构和他可以采集的信息之间的多重联系。不过这些互动从来都不是即时的、自发的,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一种媒介。教师、专业人员、传授者等等,必须促进每个个体的意义生产,陪伴他,对他的原有概念形成干扰。学习者是通过他的所是和他的所知,借由自身进行学习。别人不能取代他学习,但必须在场,因为学习者不能一人学习。学习是一种社会的行为。正如弗朗索瓦雅各布在生物学与种族主义这本书中提到的:人是一台学习的机器。事实的确如此。 学习的本质读后感2 拿到真本书,我在想,学习的本质是什么?我们怎样学习。书中告诉我们答案:在学习
5、之前先要弄明白为什么学习,这个因人而异。有的是技术需要,我们需要掌握更多的技能,有的是一样天性,纯粹的爱好。如果我们的身份是一名老师,那么就有更高的要求,我们的学习要实用、要高效。我想起去年参加师德报告会,这对我来说试一次精神的洗礼,现把学习感受摘录如下。 如果放在以前,我可能会有抵触的情绪,要周末来听报告。但是这次我没这么觉得。更不像有的人为了能逃会,窃窃自喜。身边确实有很多优秀的榜样,在向榜样看齐的时候,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查照和反省。今天的感受就是两个词和一句话:情怀、平台、不要做手电筒。 我一直觉得,在农村执教是远一点,但是很舒服。我可以把对学生的爱,按照我的方式给学生。不用受学校的条条
6、框框的约束。满身满心的都是学生。事实也确实是这样。上去发言的老师都是有情怀的,也都是讲奉献的。他们把自己的闲暇时间都给了学校,明面上、暗地里给了学生很多的帮助。尤其是姚仁山老师,着实刷新了我对老师的认识。现在社会上评价老师都是工资多少、假期长短。姚老师穿着朴素的衣服,衣衫宽大、裤腿很短,像吊钟,一双布鞋,俨然衣服清洁工的模样。从民办教师到现在的高级职称,姚老师是付出很多的。就像我公公说的,在家待久了想学生。可能在老辈人那里,真的是爱孩子。但如果让我一辈子都这样,我好像又不满足。 上去发言的老师,我能明显的感觉到,每个老师都是有情怀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有平台的。271集团的老师除了情怀,还有集
7、团逼迫或者主动成长起来的专业知识。这种专业的成长必须要有平台。无论是读书还是写作,无论是上课还是演讲,都需要一个良好的平台。这个平台可以逼着自己去成长,走向更专业的道路。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觉得自己必须成长起来了,做勤娘,不做懒人。 最后领导在总结的时候,讲不要做手电筒,就是那种只照别人不照自己的人。这也值得我反思。推己及人吧。做好自己,尽可能的帮助每一个可以帮助的人。用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坚持每天写作,用写作完善自己的逻辑。 学习的本质读后感3 近期拜读了学习的本质一书,每天按照计划阅读并做了摘抄和批注,结合自己日常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感受颇深,收获很大。 教育不仅仅是需要爱就足够的,正如托尔
8、斯泰所说:“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干的事,关键是怎样教育孩子。”如何引领教育,智慧的爱需要通过学习的道路得以展现,教育研究者尤其是教师如何研究学习,从知识立意到学习的高级思维发展,到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本书对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非常有价值,也能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教育如何发生,解决学生存在的学习困难问题。虽然晦涩的道理在陌生的案例中展现理解起来有些困难,但前后贯通,仍然收获颇多。 学生的先有概念既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的阻碍,建构主义的学习者自主生成依据的正是其头脑中的先有概念。如果现有学习内容能及时的和学生的先有概念相联系,便能改变头脑中的自命真理,才能成为学生的真正学习的开始。其次书中对学
9、习的目标管理是所强调的,分阶段设置的目标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到所学的知识所能实现的目的,通过层层递进的目标设计,一步步的闯关达成,真正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在眼里,动机是推动学生去学习的内在的动力,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内容在需求,以及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产生的兴趣,愿望和期待,还可以采取一些外在说服手段,可以是口头的、书面的或者其他媒介的。最重要的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兴趣能带来一种力量,促使他自我超越。动机指引着学习者进入可以让他获得满意的学习成果,进一步的强化学习者本身的兴趣,进而更推动学生能明确行动与愿望,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能。指引学习者进入可以让
10、他满意的情境。同时,动机维持着将一个计划目标进行到底所必须的精力。概括而言,一个有动力的学生会表现出明确的行动愿望。他能感受到某项活动对完成他的计划具有怎样的价值和重要性。他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所要求的活动,有能力达到所期待的要求,相反,一个没有动力的学生会感到学习吃力,没有办法将学习进行到底,他看不到学习的价值,不知道教师提供的知识可以做什么。于是他采取回避策略,换句话说,他竭尽所能地什么都不做,因此,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至关重要。 结合线上与线下学习活动成果的对比,线上学习的互联网学习可以作为一种补充存在,但缺乏目标管理和动机激发的学习,最终只能是学生面对冰冷的电脑感受来自遥远空间的声音,没
11、有有效的激发学习兴趣的学习最终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受损,得不到教师的支持和督促,学习品质变差,进而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而对线上班级学习期间的待优生,应表现出教他们的热情,表达对他们能力的信任,去尝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旦学生表现出学习动机的前兆,老师要进行夸大性的表扬。 怎样把学生带入学习状态呢?老师高高在上地站在讲台上,一本正经地给学生上课,一直坐着听这种课,不会让学生产生什么学习动机。有心的老师已经发现,正面强化永远是上策。责备、训斥会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往往会让学生自暴自弃。让学生相信他“可以”,至少是具有某些能力,那么他就会学习,就会进步。 教学不是件轻松的差事,而是一项复
12、杂的任务,教学既有心理要求又有技术要求,教师既得有耐心,又得有想法,善创新。 学习的本质读后感4 读完这本书之后,感觉这本书给我的总体感觉是文字写的有点论文化,感觉很多内容看过去就忘了。 引言部分围绕“学习”而展开,看完过后,觉得虽然目前一直在强调要进行学习改革,学习不应该只注重于死读书,学习者应该是学习的创造者或者从生活中去学等等。其实这些话很多人都懂,其中很多老师学生已经开始实施这种学习方式,但其实效果甚微。所以说真正实施起来对于目前而言还是太难了。 意向在学习的动力机制中尤为重要,学习者只有在为学习制造出一层意义时才能占有知识。而且所炼制的这种意义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通过他人传递给他。我
13、们的学习者需要学习情境的相伴,因为“学习的境脉”是知识炼制的一个核心因素。知识赋予情境以意义,而情境为知识提供寓所。“教学的艺术就在于与学生分享对于某项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这个知识领域。” 儿童能够在行动中获得动力进行学习,对于行动实践,我们要注意以下两点:其一,行动必须充分地境脉化(让学生在情境中行动,而不是为行动而行动);其二,行动必须要与学习其他特有的形式相互联结,如倾听、表达、交换等,经过不同学习方式的对质阶段。“活动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要通过活动引发学生个体的深层兴趣,把他推向根本性问题,而不是满足于维持一种在活动期间占据其思维的浅层兴趣。”适度的学习困难和学习挑战,很大程度上是
14、一种学习机遇而不是消除学习乐趣的负担。 学习就是自我发问尝试发问吧,为什么呢,如果你对所观察和看到的事物没有发问的欲望和好奇心,那就根本没有学习实现的可能。“一个不具备解码情境的智力工具的给并不能直接感受到任何东西,他周遭的环境对他来说只能是一个大大的问号。”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自然或者社会现象,但往往只是看到了,却没有引发任何的学习可研,因为只有当个体进入到了“提问步骤”,我们才会尝试去真正了解,才能真正超越仅仅记住观察结果的阶段,才能进入到真正的学习。当你的孩子学到一个新知识,但没有任何发问的好奇和动机,放心好了,他没有真正学习。 看到关于学习动机方面,文章中提到“正面强化永远是上策”,对于
15、这句话而言还是非常有感触的。我暑假曾经帮外甥补习数学和英语,对于他而言真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学习兴趣,我给他讲的时候他也不好好听,永远都是想着玩。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想着怎么能让他认真对待一下,惩罚和奖励手段都用过。最后发现还是哄着学,奖励着让他学才是有点用的。所以说对于学习而言,动机还是占据一定地位的。 关于教师在学生学习中若扮演的角色以及今后教师的职业,目前而言教师大部分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即知识的“兜售者”,当然许多老师在着力于改变这一个现状,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做到鼓励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变成教会学生如何去学,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而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着手于创新,文章
16、中提到教师应该适应于环境的变化,否则,固守旧知识会被时代摒弃。 说学生与教学内容是脱节的,这与我们时常讲的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的学习是一种意思,尤其是高中时期,学生每天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不问时事,不解常识,这种封闭式的教学与学习,可能带来优异的成绩,却使学习者失去了了解世界、构筑三观的黄金时期,是一种不全面的发展。说,以学生先有概念为出发点,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我们或许是对已有知识进行补充延伸,或许是推翻原有观念进行知识重构,然而许多学习者拒绝后者推翻重建的知识,其实,学生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的关联,是突破学习习惯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教学者从学生原有的概念出发,改进教学方法。本书强调的
17、是学习本身,而不是技巧性的学习与教学方法等,指出,使学习持续下来的方法学习者要保持强大的学习动力,只有学习者内在的动力足够强大,才能使学习长久的保持下去。学习者是学习这项活动的主要承受者,在学习过程中要体现学习者的主动性,强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章节就是“为什么要学习”,在文章中,一直在将学习这件事与其他的事情作类比,就像说的,我们现在的学习是带有某种目的的机械性学习,而不是发自内心的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想要去做的事情。我们现在的大多数学校教育就是单纯的帮助你通过升学考试,而真正考虑到学生的自身感受的、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的学校教育很少,甚至说没有。 但是,我们应该都明
18、白,了解学习者是一切教育实践不可或缺的出发点。教育的主体应该是学习者而不是教育者,教育者应该在教育的过程中始终以学习者为主,了解学习者的心理特征及兴趣爱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行因材施教。 文中说:“学习者并不是随随便便地炼制一个知识,他决定着自己的学习过程。只有当一个知识对他来说是有意义的,他才会去获取它,进而改变自己的表征系统。”然而,如何让学习者在学习新的知识时对这些内容感兴趣,正是现在许多学校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 这本书引发了我们对教师、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的思考,在我们的学业生涯中,教师往往在学生与家长之间充当着中间人的角色。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关系中,教师应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约束自
19、己的行为,主动协调与学生家长的关系,以利于同学和家长建立健康的合作关系,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取得一致。有些家长过分严厉地要求孩子,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压力,有些父母却过度溺爱孩子,不重视学习,对孩子的学习没有要求,这些都是错误的教育观念。对于这些错误的教育观点和方法,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向家长介绍教育方针和学校的教育要求,使他们明确教育目的、原则和方法;要推广各种普及性的教育科学书籍、报刊、杂志,使学生家长提高有关教育的知识和水平;要组织家长交流教育子女的方法,帮助他们改善教育子女的不适当形式和方法,提高教育子女的艺术。所以,教师要注重恰当协调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这本书让我们意识到了内在的强烈
20、的学习动机的重要性,正如所言,要想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佼佼者,只需要十几年日复一日地重复练习,而支撑学习者坚持下来的,便是自身内在的学习动机。如今的学生,从小的学习动机几乎都是来自外界的刺激,或是出人头地的抱负,或者是迫不得已的无奈,都缺乏一些学习者内在的自发的兴趣,俗语有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习持续进行下去,最本质的方法便是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而这种兴趣需要从幼年时期便开始培养,在学生求学过程中不断强化,使之能够成为激励学生终身学习的动机。 关于如何学习。本书中探讨的如何进行学习,并不是老生常谈的所谓通用学习方法,而是从脑部构造原理,社会与文化方面进行分析解读,为学习者树立正确的学习
21、观念。回想起以往自己被迫传输入大脑的学习方法,往往是某一学科的公式化的定论,比如学语文就要多阅读,学英语就要记单词,文科靠背,理科要刷题等等,这些公式化的所谓学习方法,这些“方法”的科学性先暂且不提,它们对学生带来的实际作用同样有待考究。忍不住建议各个年级的在岗以及师范生都来读一读此书,先让教育者理解了学习的本质是什么,才能给学习者传输正确的教育观念。 学习是一件艰难而复杂的事情,只有产生兴趣才有可能保持学习的热情,才会一直坚持下去。 学习的本质读后感5 根据学校和年级阅读安排,近期读了学习的本质这本书,本书既有教育教学理论,又有具体实例,虽然理论性很强,但让人读起来却不觉艰涩。在本书的阅读过
22、程中,我对教育、学习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反思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总之,读过这本书后,收获颇丰。 首先,“教学”二字,首先在于“学”之一字。本书开篇就讲到“只有学习者个人才能进行学习,别人不能取而代之”,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能起主导作用,而学生才是处于主体地位的人,这与我们271教育的理念完全相同。主体性是学生的内在属性,是与生俱有的,而不是后天赋予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
23、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 271教育核心价值感也提到,帮助每一个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让每个孩子快乐地走向自我教育。这不正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吗!而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对于学习目标的设定、对于学习过程的设计,集团、学校、年级都在强调,一定从学生出发,是学生立意,而不是教师立意。 其次,设置情境任务,用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关于学习的欲望,在66页导语中提到,“让孩子产生学习欲望,那么一切方法都会是好方法”。新课标和高考评价体系中也多次强调情境的重要性,甚至重要到“无情境,不考试”。任务情境与现实生活相适,应该教师所创设的任务情境,要适应学生真实的生活环境,结合学生日常熟悉
24、的生活情境,加强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调动学生主体性的积极发挥。任务情境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任务情境时要考虑与学生原有知识有所联系,按照学生认知建构的规律进行安排与组织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尤其在概念规律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的把新概念和规律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联系。通过已有概念来理解新概念,不断进行新的意义建构,是知识的学习过程,形成阶梯式的上升过程。 第三,积极的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心理学家指出,在学校没有好学生、差学生,都是有希望的学生,没有聪明孩子、笨孩子,都是有潜质的孩子。所以我们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学生,把评价定位在激励学生的
25、进步上,创设愉悦情境,营造宽松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同时还能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探究和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树立对学习、生活的自信。由于老师把每位学生都视为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独特生命个体,对他进行真心关爱,才使所有的学生都无拘无束地享受着生命成长的快乐,能在温馨的课堂里倾吐心灵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为妙。每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作用,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行为、内心,有时还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学习的本质带给我的启发还有很多,我们应该反复阅读,读出文章的精髓,并能学以致用。 学习的本质读后感6 最近读了学习的本质,总体感觉很头大,里面专业名词比较多,读起来比较绕,趣味性差了一点。但是坚持
26、读下去还有有不小的收获的。 根据书籍前面的阅读指导,我觉得目前我最需要的是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因此我选择从书的第三部分学校和文化机构的转变开始阅读,中间偶尔回到第二部分查看一二,了解为什么会以另一种方式进行教学和媒介化。 本书的第三部分里面包含了很多可以直接指导教学实践的方法,是我受益匪浅。在这一部分中重点阐述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先有概念”。 所有儿童和成年人都通过自己的先有概念来理解世界、解码信息。不过,先有概念是多种多样的。与学习者个人、其周边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关的一切都有相应的先有概念。也就是说,先有概念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就已经存在于脑海中的经验和认知。由此可见,学生的
27、英语学习中先前基础的确很重要,但是学不好也不能仅仅归因于基础弱底子薄上。同时也要考虑学生其他的先有因素,比如对英语学科的先有认知因素,内心里认定了它很难学不会;或者先有的学习方式已经不适合现阶段的英语学。因此,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先有概念,不能一味地归咎于以前基础不好,重点应该放在找到学生的症结所在,并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学好英语。 先有概念是学生脑海中根深蒂固的存在,要想打破先有概念进而接受新概念是一件困难且耗费时间心力的事情。要理解新事物,必须在相关领域内拥有一个成型的参照框架,还必须对这一框架进行操作,让意义浮现出来。在此,也就体现出教学中设置情境的重要性了。学生需要在一个情境中建
28、立先有概念和新概念之间的联系,而非凭空想象,这也是一再强调情境设计要贴近日常生活很重要的原因。 此外,老师还可以利用激动、惊讶的情绪和适合孩子年龄的情节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或是让他们产生问题。我认为这一点这是我所欠缺的。课堂上老师的情绪起伏,表情变化,音调的变化都对学生有较大的影响。而反观我自己的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学生劲头不足,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我自己的情绪太平,没有起伏,学生可能不是故意不配合而是真的没有兴趣去配合。因此,在以后的课堂中不要太刻板,适时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活跃下气氛,效果会更好。 总之,学习的本质这本书使我能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学习,从而,从自身出发,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第 17 页 共 1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