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的周长》课后反思.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圆的周长课后反思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给了本节课创新的舞台,虽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精彩的思维,但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分工合作的过程显然对他们更适合。有些问题虽然可以独立思考加以解决,但在时间和精力上是不允许的。把不同的思维加以整合,并不断的加以补充、完善,这对每个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训练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课堂上的许多发言就是如此,有时候一个人说的并不完整,但经过补充,修改后就大不一样了,系统而完整,并且富有创造性,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啊。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和成长也是必要的,有利的。在学习中,他们必须学会合理分工、与人交流,倾听
2、发言等等,这些正是老师希望他们学习和掌握的,可以看到:许多平时并不合群的学生在交流中也很活跃,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目标,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他们知道,这时候他们不再只是代表自己,而是小组中的一员,他们会积极的为了整个小组的荣誉而团结在一起,而在获得肯定和表扬后那种由衷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是那样的珍贵,学生会因此激发起更大的学习兴趣,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学习中去。这样的教学效果正是我们每个教师所追求的。 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学生人人是可造之材,只要引导正确,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价值,这节课上很多方法是那些中差生提供的,他们虽然在计算、表达、理解上有一定的问题,但他们生活经验并不缺少,联
3、系生活中的事例,想出巧妙的方法他们一样出色,教师在此时趁热打铁的教育将是的契机了。 当然,本节课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这些收获,还有关于教学不足的思考,比如课堂纪律和学生活动,小组交流和独立思考,全部参与和个体培养等等的关系处理,都给我提出了课题,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扬长避短,日趋进步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研究素材。 圆的周长课后反思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4、,导入新课。 1、出示花坛图。 问:你能量出花坛外沿的长度吗? 2、出示大树图。 问:你有办法量出大树干一圈的长度吗? 3、出示飞机图。 问:这个圆的周长如何测量呢? 二、圆周长的公式推导。 1、探索学习。 (1)你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一个圆的周长是多少? (2)学生各抒己见,分别讨论说出自己的方法: A、“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B、“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 C、“折叠”把圆形纸片对折几次,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用滚动,绳测的方法可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有局限性。今天我们来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 2、动手实践。 (1)4人小组,分别测量学具圆,报出自己量得的直径,周长,
5、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2)引生看表,问你们看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3)你有办法验证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吗? (4)阅读课本P63,介绍圆周率,及介绍祖冲之。 3、解决新问题。 (1)教学例1: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m,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第一个问题:已知d=20米求:C=? 根据C=d 203.14=62.8(m) 第二个问题:已知:小自行车d=50cm 先求小自行车C=? 50cm=0.5m c=d=0.53.14=1.57(m) 再求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62.81.57=40(周) 答:它的周长是6
6、2.8米。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40周。 三、巩固练习。 1、P64“做一做” 2、求下列各题的周长。 练习十五的第1题 四、作业。 练习十五的第5、8题 圆的周长课后反思3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计算。 成功之处 1、充分理解周长的概念,加强对意义的理解。学生以前学过周长的概念,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周长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在此基础上,理解“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在教学中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图形的周长,然后引出主题图,通过实际场景丰富学生已有经验,逐渐内化为学
7、生对周长的意义的理解,明确周长就是一条线,但是这条线是由曲线构成的图形。 2、加强动手操作,探索发现规律。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如绕绳法、滚动法和折叠法得出直径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总是3倍多一些,从而使学生明确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倍,由此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不足之处 由于学生在课前预习了这部分内容,导致有一个组没有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的结果都是3.14倍,看来学生对于操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注重了结果的得出,而忽略了规律的呈现。 再教设计 在教学完圆的周长时,要让学生注意区别圆周长的一半和半圆周长,要注意呈现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即当圆的直径或
8、半径扩大2倍、3倍,圆的周长扩大几倍的练习拓展,并藉此联系正方体的棱长之和、表面积和体积中,当棱长扩大2倍、3倍,正方体的棱长之和、表面积和体积扩大几倍的练习拓展,以此来增加彼此之间的联系。 圆的周长课后反思4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11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情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数学教案圆的周长。 教学重点: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剪刀、绳子、圆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启发
9、 1、创设情境:(课件出示动画故事:小白兔和兰精灵进行跑步锻炼,争论谁最先到达原来的起点。(正方形和圆形跑道,正方形边长20米,圆形直径20米、跑步的速度相同。) 2、讨论:小白兔和兰精灵到底谁最先跑回原来的出发点? 揭示课题。(板书:圆的周长) 二、探究 1、观察:看屏幕上的圆,说一说什么叫圆的周长? 2、摸一摸:拿出一个圆形纸片,指出:拿的这个周长是指哪一部分长? 3、比一比:拿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哪个圆的周长长一些? 4、量一量:(分小组合作) 学生用剪刀、直尺和绳子测量出手中圆形纸片的周长。 5、信息反馈:小组汇报所测量的圆的周长是多少? 板书:周长 12cm多一些 31cm多一
10、些47cm多一些 生说一说是怎样测出圆的周长的?(绳测法、滚动法) (课件演示)绳测法和滚动法的操作过程; 讨论:能用这方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教师演示)拿一根栓了重物的绳子在空中抡了一圈。 如何才知道它的周长呢? 6、猜一猜:圆的周长和圆的什么有关系? (课件演示)三个直径不同的圆,分别滚动一周,得到三条线段的长分别是三个圆的周长。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关系) 7、再猜一猜,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测量、计算、讨论圆和直径的关系。 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板书:周长直径 12cm多一些4cm 31cm多一些10cm47cm多一些15cm
11、 结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课件出示:验证学生发现的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 小结:无论圆的大小、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6、介绍圆周率,结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师引出“圆周率”,介绍用字母“”来表示,并介绍读法。 出示祖冲之画像,配音介绍祖冲之及圆周率知识(3.14)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7、讨论:如果知道了一个圆的直径或半径,怎样求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C=D或C=2r) 三、求知 1、让学生把测量的三个圆用公式计算出三个圆的周长来。 2、让学生把老师在空中用绳子甩一圈的圆的周长计算出来。 (绳子的长度就是圆的半径) 3、抢答:D=1分米,C=?
12、 r=1厘米,C=? C=12.56米,D=? 4、出示例1,让学生独立计算。 5、裁定原来兰精灵和小白兔的争论。谁先到达起点?知道是为什么了吗?(课件演示跑的过程) 四、评议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有何感受? 2、本节课学习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 3、本节课学习后对你生活有什么帮助? 4、在学习中你认为自己表现如何?谁表现?为什么?你准备在以后学习中怎样做? 圆的周长课后反思5 1、数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本课的素材来源于生活,从学生熟知的身边圆形物体入手,让学生指出看到的圆形并摸一摸圆的周长指的是哪里。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2、让学生大胆实践,重
13、视了学生的测量方法的培养。 听不如看,看不如做。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也是这个道理。于是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想出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测量圆的周长的办法,在圆的周长测量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测量技能和思维的灵活性。 3、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协调能力。 在测量圆的周长与直径的长度及计算不同的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都有什么特点时,学生产生了需要合作的需要,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体验了发现数学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实践及合作能力。 圆的周长课后反思6 圆这部分内容我觉得是小学的一个难点,也是学习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的一个基础。尤其是圆的周长
14、和圆的面积的区分。所以在学习圆的周长的时候,我用的时间比较多,在教学圆的周长的公式推导的时候,我让学生带了硬币、光盘、圆片、圆形的瓶盖以及其它圆形的物体,便于研究圆的周长。还让学生带了线、直尺等研究工具。让学生亲自感受了周长的测量过程, 一是体会滚动法测量圆的周长,一是绳测法测量圆的周长,这样圆的周长的问题解决了。通过操作学生体会圆的周长,这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知道题意是有关周长的问题了。还有一个难点是直径的测量,圆片的直径测量比较好测量,但是圆形物体的直径的测量对一些同学来说,应该还是有难点的。所以我提问直径的测量方法,也是为了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为了计算的相对比较准确做准备。这
15、样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总是3多一些,如我预想的一样,学生测的相对比准确,3多一些的答案比价多,几乎没有出现2多一点或4多的。 同时,也给孩子一种研究的精神,细心准确是实验的最根本的要素。进一步引入圆周率的概念。很轻松地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样学生很轻松地突破了难点,圆周率其实和圆的大小没有关系,它是一个固定的数。因为我们在测量的时候用的是大小不同的圆或圆形物体推导出来的。并且和很轻松地理解圆的周长的具体含义,以及通过滚动法和绳测法理解了圆的周长的应用,一举两得。圆的周长公式也会掌握的比较牢固。 圆的周长课后反思7 圆的周长这节课的重点、难点部分是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课前我布置让学
16、生每人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硬纸片和一条细绳及直尺。 我利用提问:“知道哪些关于圆的知识呢?”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机会,首先通过触摸圆周长,使学生建立充分的亲身体验,接着通过对圆周长概念的个性化描述,引导学生尝试具体表象向抽象提炼之间的转轨。尽管学生在这里的表达显得肤浅,但正是这些富有个性的思想,恰恰显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有效的触摸体验,充分的理性概括,使圆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充分而有效。探索圆周长计算这一环节:一方面,通过小组合作式的测量活动,使学生自主创造出“测绳”和“滚动”两种测量圆周长的方法,丰富了学生的课堂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对两种测量方法的反思及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测绳”和“滚动”这两种方
17、法的局限性,引导学生探索“计算公式”的心情,为继续研究圆周长的计算作好了铺垫。让学生猜想圆的周长可能与圆的什么有关?是直径的多少倍?进一步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X,然后让学生利用准备的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一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帮助,学生把自己测量的数据填在课前研究的设计的表格中,计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这时候让学生组与组交流成果,发现了规律: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本课的难点。在此基础上,通过电脑展示,验证所有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从而引出圆周率,学生有了这一发现,建立了新的认知结构,从而使学生体验到了新知的价值。 当然,本节
18、课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这些收获,还有关于教学不足的思考,比如学生活动,小组交流和独立思考,全部参与和个体培养等等的关系处理,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课堂上,生动有趣的探索内容,可以给予学生愉悦的人文体验;开放宽松的课堂环境,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自由;恰到好处的鼓舞激励,可以给予学生强烈的人文尊严;各抒己见的思想交锋,可以培养学生民主的人文作风;标准严密的知识表达,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人文精神;课堂生活的亲生经历,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人文道德。“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圆的知识呢?”“究竟什么是圆的周长呢?谁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请你大胆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究竟圆周长与直径存
19、在着怎样的关系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要求圆周长,只要知道什么就可以了?请举例证明你的想法。”都是探索过程中人文交融的真实体现。 整节课下来,学生学习效果较好,我想,这得益于事先让学生准备的教具比较充分,得益于学生的动手操作,也得益于提出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思考。这节课后,我深切的感受到以学生为主体实质就是激发和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思考。只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他们也能像科学家那样发现规律、总结经验、得出结论。 圆的周长课后反思8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圆周长的概念和圆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实验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
20、系,自学自知圆周率,从而总结探究出求圆的周长的公式。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索过程,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长的公式,能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近似值,结合圆周率的教学,感受数学文化,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数学活动推导圆的周长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 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探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线、尺、塑胶板上剪下的直径大小不一的圆、实验报告
21、单、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把准认知冲突,激发学习愿望。 1、谈话:同学们,知道大家都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动画片,今天,老师把它俩带到了我们的课堂。听:(课件播放故事: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喜羊羊和灰太狼举行跑步比赛,喜羊羊沿正方形路线跑,灰太狼沿圆形路线跑,一圈过后,它们又同时回到了起点。此时,它俩正为谁走的路程长而争论不休。同学们,你们认为呢?)(学生进行猜测) 2、要想确定它俩究竟谁跑的路程长,可怎么做?(生:先求出正方形和圆形的周长,再进行比较。) 3、指名一生说说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生:边长4=周长)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揭示课题:圆的周长) 二、经历探究
22、全程,验证猜想发现。 (一)认识圆周长的含义并初步感知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1、谈话:那什么是圆的周长呢?(课件出示3个车轮) 2、师:上面的3个数据是表示什么的?(生:圆的直径)“英寸”是什么意思?(学生看书回答) 3、将3个车轮各滚动一圈,猜一猜,谁滚动的路程最长?从中你们有什么发现?(生:车轮滚动一周的长度是车轮的周长;直径越长,周长越长,直径越短,周长越短) (二)交流测量圆周长的方法 1、学生拿出课前剪的圆,互相指一指它们的周长。 2、用什么办法测量它们的周长?(同桌交流方法) 3、指名到前面投影上展示测量周长的方法 滚动法。明确注意点:做好记号,从零刻度开始滚,滚动到这个记号再
23、次指向这里,圆滚动一周的长就是这个圆的周长。 绕圈法。明确:线贴紧圆周,把多余的部分剪掉,把线拉直,这两点之间线的长就是这个圆的周长。 用软尺测量。明确:用软尺上有厘米刻度的一面测量。从零刻度开始量,绕圆周一圈,然后看看对齐哪个刻度。 4、小结: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生:将一条弯曲的线变成一条直的线)这就是数学上所讲的“化曲为直”的方法。 5、(课件出示摩天轮图片)问:它的周长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吗?(生:不能,很不方便)问:那怎么办?引发学生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三)认识圆周率。 1、谈话:接下来同学们分4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出身边这些圆的周长与直径,完成表格。(
24、学生分组活动,完成书上表格)(课件出示表格) 2、各小组组长汇报测量结果。(学生说结果,教师在课件上完善) 3、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说说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4、(课件出示)介绍周髀算经这本书及“周三径一”的意思。(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3倍) 5、介绍祖冲之在求圆周率中做出的贡献,让学生想象祖冲之探索圆周率的过程,体验科学发现的艰辛、不易。(课件播放资料,学生自学) 6、学生说说从资料的介绍中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 7、师小结:祖冲之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与自豪,正因为他杰出 的成就,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就被命名为祖冲之山,宇宙中第
25、1888号小行星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像他那样刻苦钻研,将来也做一个不平凡的人。 (四)推导公式 1、当学生弄清了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后,让学生说说圆的周长怎么计算?(生: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2、谈话:如果圆的周长用大写字母C表示,那么这个公式用字母怎么表示? 3、谈话:还可已知什么条件求周长?(生:半径)为什么?(生:在同一个圆中,圆的直径是半径的两倍)那这个公式还可怎么变换? 4、齐读公式,加深印象。 三、刷新应用能力,总结巩固新知。 1、(课件出示第1题)学生口答两个圆的周长。 2、计算例4中三个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大约各是多少英寸?(课件出示3个车轮)通过计算,比一
26、比谁的周长最长?这再一次说明了什么?(生: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 3、(课件出示一个X池)一个圆形X池的周长是12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投影仪展示答案) 4、(课件出示摩天轮图)它的半径是10米,坐着它转动一周,大约在空中转过多少米?(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后在全班交流) 四、交流学习收获,课后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研究圆的周长,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全班交流) 2、谈话:现在如果老师问喜羊羊和灰太狼谁走的路程长一些?同学们可怎么做?(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有没有其它方法?(学生可通过计算解决,也可直接观察两个图比较) 3、师:种。种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来确定谁
27、走的路程长,所以当喜羊羊得知这一结果后,直喊比赛不公平,于是老村长为它们又重新设计了一种新的赛跑路线:问:如果喜羊羊和灰太狼沿这样的路线赛跑,谁走的路程长一些呢?(学生课后思考,下节课交流。) 教学反思: 一、“情境”与“知识”两条主线相互交融。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抓住“情境”与“知识”这两条主线。在教学情境上,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泼、和谐的学习氛围。我们知道,喜羊羊与灰太狼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也有一定的了解,以此为学习的背景,作为学习圆周长的切入点,使“情境主线”与本节课的“知识主线”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激发了学生
28、的学习兴趣,时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和开放的操作空间,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亲身经历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合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的操作活动有目的、有思考、有选择、有创造,使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的过程中增长智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数学阅读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厚实的文化。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适当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发现与数学史的认识,能够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对后续学习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向学生介绍了圆周率的有关认识。这里的介绍从周髀算经中的“周三径一”、祖冲之的“算筹”到圆周率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用电子计算机来计算圆周率,使学生对圆周率的历史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感受到我们祖先的智慧,体会数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经验和实际需要的密切关系。第 21 页 共 2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