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7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生字7个,读准平翘舌音。 2.了解故事内容,背诵文中的诗词。 3.体会苏轼思念亲人的情感,知道苏轼是宋代著名的诗人。 4. 了解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人物、典故和重大事件,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培养民族的自豪感,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发奋图强。 重点: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这首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质疑 板课题,齐读 质疑: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学生字,读通课文 1.交流 音:轼 辙 形:州 义:皓月、婵娟 2.分组读课文 3.再读课文,解疑 师:读了课文,你们解决了哪
2、些问题? 课文主要讲了谁的事? 读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交流 三.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1.采用各种形式背这首诗。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听配音全班读 4.各组比赛读。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讲了苏轼思念亲人的故事,真是人间亲情浓于血。 欣赏歌曲但愿人长久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2个。 2、 积累词语10个,句子2句。 3、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 4、 掌握默读的方法,养成边默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5、 懂得动物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人类要尊重动物的情感,只有与动物和平、自然地 相处,地球这个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才会变
3、得更加美好。 教学重点: 掌握默读的方法,养成边默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懂得动物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人类要尊重动物的情感,只有与动物和平相处、自然地相处,地球这个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才会变得更美好。 教学准备: 海鸥图片、PPT 教学过程: 一、激发感情,引入课题。 1、 小朋友,你们在家里是父母的宝贝。当你们遇到危险时他们会怎么做?说明了什 么? 2、 其实,动物和我们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对生死相随的 海鸥吧。 3、 出示课题:12、生死相随的海鸥 (齐读课题) 4、 你对课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 如:“生死相随”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生死相随”?
4、怎样“生死相随”? 它们的结果怎样? 5、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课文吧。 二、出示要求,组内自学。 1、 出示阅读要求: A、 自学生字新词; B、 默读课文 C、 当你读到这对生死相随的海鸥在海面消失的时候,你的心情怎样?请你找到有 关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D、 学生按要求完成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自学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 1、 出示生字:衍、屎 师:谁有好办法把这两个生字记住,并分别给它们组词。 2、 出示词语:地质 自由自在、繁衍 成群结队 铺天盖地 悬崖 臭气熏天 生死相随 四 面环海 四面八方 师:请同学们齐读、开火车读、抽读 3、 师范读课文。 4、听老师讲故事
5、。 5、师:课文向我们描述了两个动人的画面,默读课文,你能快速找到与这两个画面相应小节。 6、学习第四小节,当小海鸥的叫声惊动了其他海鸥,海鸥们以为这个人要伤害他们的同伴,于是他们怎么做?边默读边画线 (飞翔、鸣叫、排屎) 1) 鸣叫是海鸥之间的特殊语言,想象一下,此时的海鸥好象说了些什么? 师:成千上万只海鸥为了营救一只遇险的海鸥,成群结队地从四面八方飞来,他们一起在空中飞旋、鸣叫、排屎,整个鸟岛上一眼望去,铺天盖地的都是海鸥,这集体营救的场面是多么的令人震惊啊! 2) 读好这一节。 过渡:面对头顶上空铺天盖地的海鸥那个队员惊呆了,没想到自己的好奇却引来了成千上望万只海鸥一起向他排屎。情急之
6、中,他向空中开了一枪,不料子弹误伤了一只海鸥,枪声过后,(出示5、6两节课文) 1) 引读两节课文 2) 当另一只海鸥去救他的伙伴时情况是怎样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海鸥的生死相随? (急速落在、紧紧挨着、并排漂浮、随波而去”点击变红) 3) 这对生死相随的海鸥在海面消失的时候,你的心情怎样?(生各抒己见) 4) 同桌对读,练习有感情地读好这一节 师:刚才是为了救一只小海鸥,所有的海鸥几乎都赶来了;现在,有一只海鸥受伤落海,海鸥群中却只飞出一只海鸥急速落在海里,与它随波而去。想象一下,这两只海鸥会是怎样的关系,以至于它们要生死相随。(父母子女、夫妻情侣) 师总结: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海鸥之间
7、的这种感情与人类是多么相似呀!我们人类所有的一种父母子女,骨肉亲情,海鸥也有,也同样令人动容,让人震撼。 7、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触? 四、总结全文 1、师:这个感人的故事打动我们的就是浓浓的“情”。当小海鸥遇险时,岛上的成千上万的海鸥会成群结队地赶来营救,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同伴之间的深厚友情(随即板书友情);当一只海鸥被误伤落海时,它的亲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与她生死相随,这种亲情令人震撼!这一切让我们明白了:人有情,动物同样也有情,有时候发生在动物间的真情故事更令人感动。 板书: 情 友情 亲情 (集体营救) (生死相随) 2、拓展阅读 师:像这样描写动物间的真情的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
8、羚羊飞渡、一鼠落难,众鼠相救等,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去图书馆借阅。 五、完成词句活动室 1、 把句子补充完整。 2、 完成后交流。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积累词语(表示声音的词)。 2、复习表示人物语言的句子中,提示语的不同位置。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爱迪生从小善于观察、敢于实践,学习他勤于思考、大胆实践的品质。 重点难点: 掌握在对话中提示语不同位置的用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爱迪生 2、你能说说你对爱迪生的了解吗? 3、把课题补充完整。 学习生字:孵(左半部书空) 二、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要求 (1)读准字
9、音,读通课文。 (2)思考:爱迪生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交流 (1)生字。 歪(反义词) 楼(换部首) 邻(前鼻音) 傻(右半部书空)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评议。 (3)交流思考题,学习课文第一节。 三、再读课文,深入学习 1、轻声读课文第二十二节,思考 课文是怎样具体表现爱迪生从小就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的?边读边划出有关的语句。 2、交流 (1)爱迪生更奇怪了,瞪着眼睛问:“妈妈,蛋也跟人一样,会着凉吗?” 指导朗读,再演一演。 过渡:爱迪生怎么会提出这个问题来的?分角色朗读二六节。 出示句子:爱迪生看见母鸡老呆在窝里不出来,就“哦嘘哦嘘”地叫着去赶它。 仿说练习,积累表示声音的词
10、。 再读二六节,体会对话中提示语的位置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他用柴草做了一个窝,里面放了许多蛋,学着母鸡的样子,正蹲着孵小鸡呢! 想象说话:爱迪生蹲得腿也酸了,他想:,, 小爱迪生这么做,能孵出小鸡来吗? (3)爱迪生嘟着嘴说:“我为什么孵不出来呢?” 指导朗读。 你能告诉爱迪生其中的原因吗?(信息交流) 课后小结: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3、希望大家像爱迪生那样,做一个善于观察生活、勇于思考的好孩子。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笋”等14个生字。会写“冈”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
11、对春光地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地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学生收集春天的一些植物生长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也喜欢你们。看,他们来了!(课件出示春天美景图并配上歌曲春天在哪里) 此时你想说什么吗?(学生自由谈对春天的印象) 2、是啊,春天万物苏醒,有一位可爱的小精灵也伸了伸懒腰,探出了尖尖的脑袋,也想欣赏春天的美景,它就是笋芽儿。 (板书课
12、题、读题)相机学习“笋芽”一词。 3、引入课文学习,知道这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 二、自主初读、合作识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记住生字。 2、同桌合作学习:互相说一说自己怎样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读准字音,认记字形) 3、检查学习情况:(出示生字课件) (1)、字音字形:重点提醒:读准平舌音的字“笋、钻、滋”和翘舌音的字“揉、润”;区分鼻音字“扭”和边音字“唠”。字形方面,交流交流“漆、辫”的识记。 读一读并组词,看看谁的词语最多。 (2)、课文词语(出示词语课件) 先自己认读,不会的可以问问相邻的同学。 开火车读 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几句话。 4、把生字带进课
13、文里读一读,尽量把课文读通读顺。 设计意图:字词是读通课文的基础,所以在教学阅读之前必须把生字词掌握好,孩子们已经有了识记生字的经验,所以在这里要加强用本课字词说话训练。 三、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要求会写的三个词语:世界、笋芽、呼唤。 2、鼓励学生提醒大家写这几个字应注意的地方。(课件演示) 重点指导: 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教师范写,学生跟着老师书空。 三个带口字旁的字(喊、呼、唤)中,“唤”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自己观察写字。 冈:横折钩的折笔要垂直,不可向内收;里边的叉不能太小,第二笔是长点。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笋:中横要长,右边出头。
14、跟着老师书空。 轰:左边的“又”字捺画变点。跟老师书空。 提醒:书写时,以词语为单位进行临写,不能写成AABB式。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启发思考 1、观察插图,认识笋芽儿是什么样的。(激发学生了解笋芽儿生长的过程的愿望。) 2、老师范读课文,引导思考: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3、学生熟读课文,读后说说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老师的声调、表情、动作的感染下,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考是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课文。 4、以画带读感悟课文。 A、观察课文插图,找一找笋芽儿在哪儿?笋芽儿长大了变成了什么? B、你知道笋芽儿是怎么生长出来的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找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15、C、四人小组合作,喜欢哪个时候的笋芽儿就画出那个笋芽儿的样子。 D、交流各自的画,说说自己画了什么时候的笋芽儿。 二、汇报交流体味课文 1、“我画了睡在泥土里的笋芽儿。” (1)是谁帮助沉睡在土里的笋芽儿钻出地面的? (2)春雨、雷公公是怎么呼唤笋芽儿的,你能学学吗? (让学生找出这些句子自由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读出春雨的呼唤又轻又柔、雷公公的呼唤响亮、粗重) (3)我们也帮帮忙,你想怎样呼唤笋芽儿? (4)笋芽儿醒了以后是怎么做的? (揉眼睛、伸懒腰、看看、扭动、一个劲儿) (5)你能把笋芽儿钻出地面时的动作边的边表演出来吗? (表演时提醒学生注意对“揉眼睛、伸懒腰、看看、扭动、一个劲儿”
16、等表示动作的词的领会和感受。) 2、“我画了出土后的笋芽儿。” (1)在春雨姑娘、雷公公的呼唤中,竹妈妈的不停的唠叨中,笋芽儿露出了脑袋,它看到了什么? (2)笋芽儿看到这样的景色会是怎样的心情?看到这美景你想说什么吗? (3)同学们,你愿意把着美景美美地读出来吗?出来吗?(自由练读后指名读。) (4)你还能用自己的话夸夸春天的美景吗? 3、“我画了许多健壮的竹子。” (1)笋芽儿终于长大,你能代表它来感谢那些帮助了它的朋友吗? (2)长成一株健壮竹子的笋芽儿,此时的心情会是怎样?(自豪) (3)你什么时候自豪过?现在就请你自豪地喊出笋芽儿的话吧。 三、拓展交流、升华情感 多么可爱、勇敢的笋芽
17、儿,让我们也象笋芽儿一样快乐成长吧!此时你是否也想化做春天的美景,对笋芽儿说些什么?你想扮演谁说什么? 1、选择自己最想说的话对同学们说。 我对笋芽儿说 蚯蚓对笋芽儿说 春风对笋芽儿说 2、配乐读全文。 四、巩固练习 1、我会把不正确的读音划掉 唠(lono)叨滋(zzh)味 抚(fw)摸山冈(gnggng) 2、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春雨姑娘呼唤着的笋芽儿。 雷公公用的嗓音呼唤着笋芽儿。 春雨姑娘着她,着她。 太阳公公着她,着她。 2、写一写你最想对笋芽儿说的话。 3、抄一抄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笋芽儿 春雨雷公公小草 笋芽儿撒娇扭动钻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
18、本课“腊、牺、牲、舰、桅、惶、措、顷”8个生字,理解“乘虚而入、惊惶失措、欣喜若狂、焦头烂额”等词语的意思。学习先理解关键词素再理解整个词语意思的解词方法。积累表示时间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从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中,体会人物的品质。展开想象,把第3节写具体。 3通过学习阿基米德指挥希腊人用镜子反射太阳光烧毁罗马战舰的故事,感受阿基米德的大智大勇,初步懂得“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乘虚而入”、“惊惶失措”、“欣喜若狂”、“焦头烂额”等成语。 2学习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过程,认识到他是一个大智大勇、善于运用科学的人。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9、 1(出示一面镜子),这是镜子。你们听到运用镜子作武器击败强大的敌人舰队这种奇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48课智烧敌舰。出示课题。学习“舰”:大型的军用船只;军舰。 2读题质疑。谁想出办法烧了敌舰?用怎样的办法烧了敌舰?结果怎样? 3自由读课文,交流、总结。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词语: 乘虚而入 惊惶失措 焦头烂额 欣喜若狂 二、整体感知,认识人物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你能用什么方法理解上述词语?(乘虚而入 惊惶失措 欣喜若狂 焦头烂额) (3)完成填空: 有一年,罗马帝国派军舰侵略希腊,希腊的老人、妇女和孩子惊惶失措,这时,阿基米德指挥大家一字儿排开,利用镜子反
20、射阳光,集中对准军舰的布帆,使木制的军舰燃烧起来,最终打败了罗马军队。 (4)用直线划出人们评价阿基米德的语句。 2学习生字: 腊 牺 牲 桅 腊:与“措”比较(媒体) 牺牲:指导写正确。(媒体) 桅:看课文插图认识舰上的“桅杆”。 3交流填空,读划线句子 二千多年前,古希腊出了个很有名的科学家叫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是希腊最聪明的人。 阿基米德真有本事!真了不起! 三、学习故事,了解人物 (一) 学习课文第2、3节 1读文,理解“乘虚而入”:查字典理解“虚”意思;根据关键词理解整个词语意思;读文理解课文中“虚”的意思。 指导读句:希腊这个国家很小,许多年轻力壮的男人牺牲了,留下的尽是些老人、妇
21、女和孩子。 2罗马人乘虚而入,发动一场侵略战争,希腊人陷入险境,他们(惊惶失措)。 3用刚才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惊惶失措;明白希腊人惊惶失措的原因 (找出相关语句,朗读) 。 4联系上下文写话: 大家急得惊惶失措:老人 (动作),喃喃祷告: “ ”;妇女 (神情)说:“ ”;孩子 。 (二)学习课文第48节 1当人们惊惶失措,希腊危在旦夕之时,阿基米德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找出相关语句。 相机出示第、节 () 多角度引读第四节,体会阿基米德的大智大勇。 () 指导朗读第六节,抓住词语“一字儿排开、集中对准、布帆”感受阿基 米德的观察入微和指挥若定;抓住“焦头烂额”一词,通过它与“乘虚而入”一词的
22、对比,感受罗马士兵落荒而逃的惨状,加深对阿基米德的智慧的认识。 ()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语言说说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过程。 () 朗读第七节,整理板书,体会“欣喜若狂”的意思,再次深化对阿基米 德的智慧的认识。 学习第节 () 默读课文,并说说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科学原理。 () 读句子(阿基米德笑眯眯地说:“我有什么本事?是太阳帮了咱们的忙。”) 讨论:你同意阿基米德的说法吗?说说你的观点。 四、总结拓展,巩固练习 1学了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故事,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请把对他的评价用几句话写下来。 2积累表示时间短的词语:顷刻间 。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10个生
23、字“罕、袭、泛、滥、疯、篷、撑、脖、旷、扰”,积累8个词语,能区别“像”和“向”。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么做的句子。辨别句子,知道怎样把句子写具体。 3、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测量风力的实验,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么做的句子。辨别句子,知道怎样把句子写具体。 2、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测量风力的实验,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出示课题。 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发明家爱迪生,今天,让我们来英国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牛顿。 2、板书
24、:牛顿在暴风雨中 3、出示课文第1-4节,找找哪些地方看出暴风雨很大。 4、交流句子,随机进行生字教学:“罕、袭、泛、滥”。理解“罕见、袭击、泛滥”的意思。 5、师:在暴风雨来临之际,你们会怎么做? 6、交流。 7、齐读第1-4节。 8、师:牛顿在暴风雨中干什么?(听课文录音5-10)边听边想,你有什么疑问? 9、学生质疑。 (预设:牛顿为什么在暴风雨中做实验?做什么实验?他真的“疯了”吗?妈妈找到牛顿,为什么不把他带回去?) 二、学习生字,细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 2、生字教学: “蓬、疯、撑”正音。“蝙蝠”交流记字方法。“扰”找姐妹字:“优、忧、犹” 3、
25、解决问题一:牛顿在暴风雨中做什么实验? (1)读6-8节,用横线划出有关句子。(第7节) (2)交流:牛顿想了解风力。 (3)师生接读第6、7节:牛顿的头发浑身有时候有时候每跳一次有几次 (4)板书:了解风力 4、解决问题二:牛顿为什么要在暴风雨中了解风力? 默读5-8节后,用浪线划出有关句子。 交流找到的有关句子。(第8节2-5句) 5、解决问题三:他真的“疯了”吗? (1)再读第8节。 (2)思考:你觉得牛顿是个怎样的人? (3)板书:爱研究勇敢 6、解决问题四:妈妈找到牛顿,为什么不把他带回去? 思考:妈妈明白了什么?为什么不把他带回去? 读妈妈想的内容。 三、复习巩固。 1、选词填空(
26、词句活动室第一题) 2、妙笔生花。(词句活动室第二题) (1)比较句子:妈妈寻找牛顿。 妈妈弯着腰,缩着脖子,顶着狂风,焦急地寻找牛顿。 (2)读一读,多了哪些词语?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具体描写了妈妈当时的动作和焦急的心情) (3)(圈画动词)小结:这样句子就更具体、更形象了。 (4)练习写话:爸爸查找资料。 课外延伸: 查一查:牛顿的其他故事。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撬、甫、侦”三个字的字音,理解“侦探、离奇、璀璨夺目”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节意,并能用连贯的话来介绍巴特洛甫的破案经过。 3、了解案件的离奇之处和巴特洛甫的破
27、案过程,赞叹巴特洛甫高明的破案手法。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zhn 1、(出示:侦探)指名一生读词 2、你知道侦探是干什么的吗? 3、那些能根据蛛丝马迹破案的人就叫做侦探。 f 4、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一位大侦探。(出示:巴特洛甫) (指名一人读开火车读齐读) 5、他今天要破的是一个钻石案。(板书:钻石案)这是一颗怎样的钻石?谁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介绍? 媒体出示:中世纪出土的皇冠上的特大宝石 6、(中世纪颜色泛红)中世纪是什么时候?书上有个解释:(媒体出示,生齐读) 现在是21世纪,算起来已经有很长的一段的历史了。所以这颗钻石非常昂贵。 (指名一人读短语齐读) 7、课文中还有一个描写钻石
28、光泽的词语(出示卡片:璀璨夺目) 师:璀璨:这两个字都是王字旁,王字旁的字大多和“玉”有关。璀璨的意思就是珠宝、玉石的光泽很夺目的样子。(媒体出示钻石图片)你看,这颗钻石熠熠生辉,光芒四射。一起来读好这个词。 二、学习第三小节,了解案情的离奇 1、正因为它价值连城,所以在博物馆展览时,对他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 2、轻声朗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地方让你感到了措施的严密,把你认为关键的词语或句子划出来,然后同桌交流。 3、交流句子并说明理由,媒体随机出示关键词 大侦探看着皇冠展橱,那是一个很大的透明罩,精致而坚固。 (媒体显示:透明罩、精致而坚固) 唯独在它的基部有一个拆装的小孔,窄小得只能容三根
29、手指通过,人的手是无论如何也伸不进去的,即使伸进去,也无法取得宝石。 1)(“三根手指”字体变红)三根手指的小孔有多大?我们用手来比比看。(师生共同做动作,体会小孔的窄小,媒体出示:基部小孔窄小)能读出这种窄小的感觉吗?(生自由练读指名一人读) 2)(出示皇冠展图的剖面图)小孔在这儿,钻石在这儿,要想把手伸进去,偷走钻石,看来是不可能的。 3)师生配合读。 师:唯独(生齐读:在它的基部有一个拆装的小孔,窄小得只能容三根手指通过,人的手是无论如何也伸不进去的),退一万步讲(生齐读:即使伸进去,也无法取得宝石)。 安装了报警器(媒体出示:安装了报警器) 看来,人们把能想的都想到了,你觉得这样的保护
30、措施怎么样?(板书:保护严密) 4、这么严密,却还是发生了钻石被盗的案件,难怪人们说这是一桩(离奇钻石案)。(板书:离奇) 1)离奇什么意思? 2)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点出了它的这种不可思议。快速朗读课文,把句子找出来,然后同桌互相说说它的离奇之处。 3)指名一生交流 (媒体出示:令人惊异的是,报警器没有响,皇冠展橱和馆内所有的门窗都完好无损,没有撬动的痕迹,那颗宝石仿佛是被巫师施了魔法似的消失了。) 4)的确,从案发现场来看,这起案件实在是让人想不通。安装了报警器,但(生读:报警器没有响)透明罩(生读:精致而坚固。)小孔又(生读:窄小),都不容易被损坏,它们和馆内所有的门窗一样都(生读:完好无
31、损,没有撬动的痕迹),可是钻石却(生齐读:仿佛是被巫师施了魔法似的消失了。)就像变魔术一样,钻石不翼而飞。(板书:不翼而飞) 5)你觉得这个案子的案情(板书:案情)怎么样?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匪夷所思、不可思议) 老师这里有一个词语,也是形容情况难以想象,难以辨别的。(板书:扑朔迷离) 6)这个案子真是太离奇了,自己准备一下,说说他的离奇之处。(媒体出示:这个案子真是太离奇了!) 三、学习第4-7节,了解破案过程 1、这样的案子真是让人大伤脑筋,于是赶紧请来巴特洛甫。毕竟是大侦探,旁人看来天衣无缝的现场,巴特洛甫却看出了破绽。他发现了什么? 2、媒体出示:大侦探在小孔的边沿发现了一根头发丝
32、般的白色细毛。 3、这可是个重要的发现,在用放大镜仔细端详了之后,他的眼里闪出了一丝难以捉摸的微笑。(媒体出示句子:难以捉摸泛红。)从他的这个表情中,你读懂了什么? 4、巴特洛甫只是在小孔的边沿发现了一根细毛,他就对整个案件胸有成竹了?他是怎么做的? 5、自由轻声读第4-7小节,试着用“先接着最后”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巴特洛甫破案的经过。(媒体出示:先 接着 最后) 1)开火车分节读文。仔细听:他们有没有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巴特洛甫先做了什么? 巴特洛甫先让布兰克在当地报纸上刊登了一则消息:盗窃皇冠钻石的罪犯已经捉拿归案。 (注:要引导学生关注消息不是巴特洛甫登的,是让别人登的。) 3)
33、接着做了什么? 登了一则启事,请高手把金表从下水管道中取出来 (注:说“取金表”不准确) 启事就是公布一件事情,(出示卡片:启事)告诉别人要怎么做,那么启示呢?(启发、启迪)(出示卡片:启示)所以用的时候要特别当心。 4)破案的最后一步当然就是(当场抓住罪犯): 6、刚才大家用比较概括的语言介绍了巴特洛甫的破案经过,老师觉得在介绍的时候,还有两个表示时间的短语不得不提:(媒体出示:第二天,半个月后)你觉得有必要吗?同桌讨论一下。(板书:迷惑罪犯) 7、你能不能把破案的整个经过概括地说一说。 看来,巴特洛甫的每一步都是大有用意的。他们环环相扣,而启事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8、是什么样的启事有
34、这么大的魔力? 1)(媒体出示启事) 自由轻声练读,要求:读的时候不能加一个字,也不能漏一个字。 指名一生读启事 2)同样是启事,如果这么写,(媒体出示另一则启事)能破案吗? 3)比较一下这2则启事,找到它的高明之处,注意:要联系第1、2、3节中对钻石案的描写一起来思考。 9、交流: 瑞士产的高级金表(价值不菲,普通的也要几万元,好的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金表价值的一半(这样才能引诱贪财的人上当) 不损坏建筑设施的前提下(案发现场保持一致,好要让罪犯故伎重演。) 二十五层楼的下水管道 1)拆装小孔和下水管道一样,都很窄小(媒体出示图片) 2)为什么要二十五层楼呢? 3)就像案发现场那样。(媒体
35、出示:第三小节的第二句话)齐读。 10、巴特洛甫登启事的这一招,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你会用哪个? (板书:引蛇出洞) 抓住罪犯这一招又可以怎么形容?(自投罗网、请君入瓮)(板书:请君入瓮) 11、事实证明,巴特洛甫的判断一点儿也没错。(媒体出示第7节,生齐读) 12、现在回过头来看课题,再把课题读一读(生齐读课题)这个离奇仅仅只是形容案情吗?(板书:破案方法奇特) 四、总结全文 1、今天,我们又学了一个聪明人的故事。学了课文,你觉得这位大侦探神在哪里? 2、你有什么话要对大侦探说的吗? 3、总结:一根被人忽略的白色细毛,居然让大侦探看出了那么多门道。他十分巧妙的通过一则消息(生:引蛇出洞),一则
36、启事(生:请君入瓮),用离奇的方法破了离奇的案件。真神!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随文认识“孵、邻、傻、歪、搂”5字字音,正确书写前3字,理解“孵”的意思。在语境中读准4个多音字的字音。 2、学用象声词,体会其使句子生动丰富的作用。 3、能正确朗读课文,根据爱迪生的一系列行为,开展合理想象,补充其心理活动。 4、了解爱迪生从小爱动脑筋、敢于实践,体会大发明家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 5、推荐阅读科学家小时侯的故事、影响世界的100个名人。 教学过程: 一、图文引入课文,由关键词“爱动脑筋”展开学习。 1、图文引入 师:(出示图片)图上画的是什么?(生:母鸡孵小鸡) f 师:(
37、出示:母鸡孵小鸡时,身体一动不动地轻轻伏在蛋上,等待小鸡破壳而出。)这句话就表达了图意,请轻声地将句子读通顺。 生:1生读,齐读。 师:“孵”指鸟类将自己的卵在体外培育成雏鸟。这个字字型比较复杂,跟着老师写一写。书空:孵。 2、揭示课题 师:母鸡孵小鸡,这是件再自然也不过的事了,可它却引发了一个5岁孩子一次又一次的好奇。他不是别人,正是日后获1328项发明专利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在“孵”前板书:爱迪生。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22课爱迪生孵小鸡(板书:22 小鸡)做一番学习。 3、找关键词 师:小时侯的爱迪生究竟是个怎样的孩子?课文开头第一节用一个词就写明白了。默读第一节,圈出关键的这个词。(
38、生述,师板书:爱动脑筋) 二、围绕“爱动脑筋、敢于实践”进行划、读、写、填、说 1、读文划句,体会“钻劲” 师:是啊,就连母鸡孵小鸡,爱迪生也要研究一番,课文字里行间展现了这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身上透出的一股子钻劲。对于母鸡孵小鸡这件事,他是怎样步步追究的呢?我们来配合读读第2-7节。出示: 爱迪生5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看见家里的母鸡老呆在窝里不出来,就“哦嘘哦嘘”地叫着去赶它。可是母鸡歪着脑袋,眨了眨眼睛,一动也不动。 这是怎么回事啊?爱迪生把母鸡抱起来一看,哟,窝里有10多个蛋。 奇怪,母鸡今天下了那么多蛋啊?他好(ho ho)奇地跑去问妈妈。 “妈妈,妈妈,母鸡今天下了10多个蛋,这是怎么回
39、事啊?” “母鸡不是在下蛋,是怕蛋着(zho zhu)凉。”妈妈把爱迪生搂在怀里说,“妈妈抱你,你不是暖和(huo h)多了吗?” 爱迪生更奇怪了,瞪着眼睛问:“妈妈,蛋也跟人一样,会着凉吗?” 妈妈笑起来了,告诉爱迪生,母鸡是在孵蛋呢。母鸡用自己的身子把蛋盖上,蛋就暖和了,蛋里面就会长出小嘴,长出小脚,长出羽毛,变成小鸡,最后,“笃笃笃!”啄破了蛋壳,小鸡就从蛋壳(qio k)里钻出来了。 师:这段话中有几个多音字,轻声读一读,为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生自渎,开火车读) 师:对于母鸡孵小鸡这件事,爱迪生是怎样步步追究的。老师读每组中的前一句,你们读粗体字。(师生配合读第2-7节,师、生交换
40、再读。) 师:和老师一起读过课文了,我相信大家都能出色地完成接下来的学习任务。出示学习要求: 我会找 默读第2-7节,按要求划有关爱迪生表现的语句:直线划“倍感好奇不断地研究” 曲线划“每次追究得到的答案” 生:交流划句情况(非粗体为“不断研究”,粗体为“得到答案”),纠正错误。 师:你们和爱迪生一样都是能动脑筋的孩子,句子找对了,能不能把爱迪生身上的这股钻劲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呢?边读边想他的这种钻劲从哪来? 生:两组-读非粗体字,两组读粗体字。 2、推测想法,读写结合 师:先别急着回答,现在让我们透过爱迪生的言行,推测他这么做之前的一个个想法。我们来写一写,说一说,好吗?联系每组句子的前后内容,在横线中补上爱迪生的想法,在括号里填写表示声音的词语。完成了填空,我们的体会就更深刻了。要求:先独立填,再4人小组每人交流一句。 出示: 我会说 当看见母鸡老呆在窝里不出来,爱迪生奇怪:?他就“()”地叫着去赶它。可是母鸡歪着脑袋,眨了眨眼睛,一动也不动。 当赶母鸡,母鸡仍一动不动时,爱迪生奇怪:赶它,这是怎么回事啊?他就把母鸡抱起来看。 当看到窝里有10多个蛋时,爱迪生奇怪:?他好奇地跑去问妈妈这是怎么回事。 当妈妈说“母鸡不是在下蛋是怕蛋着凉”时,爱迪生更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