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编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编9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有关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编9篇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进行创作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2、对了解动画成因感兴趣,有探索科学的欲望。 3、鼓励幼儿进行简单的制作活动,能大胆地较完整地说出自己的制作过程。 二、活动准备: 画有小猫钉钉子不同形态的画纸若干(画纸左下角标有110的数字),快速翻动成动画的小画书若干,小纸盒十个,双面胶,钉书机,筷子画有小鸟和鸟笼子的画纸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小画书,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都喜欢看什么?我这也有一部好看的动画片,它呀,就藏在我的这本小书里,你们想知道演的是什么吗?(发给幼
2、儿每人一本小画书) 小朋友,你的小画书里画有什么?(个别幼儿回答)现在请小朋友玩一玩,怎样让里面的画面也像动画片一样动起来。(幼儿自己探索),你的小书里演的是什么?你是怎样让它动起来的?(幼儿一边操作一边回答),你的小书里演的是什么?你给小朋友操作一下。 看了这样的小书,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吗?(幼儿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问题)刚才有的小朋友提出为什么小书里的人能动起来,这是因为我们的眼睛看过图片后会留下印象,在很短的时间内看过许多这样连续动作的图片,留下的印象就连起来,就像在放动画片。 2、幼儿自己制作平面动画小书 刚才是老师的小书里放动画片,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制作动画小书?前面有十个盒子,
3、每个盒子里都藏着一个小秘密,等你从这十个盒子里把十个秘密都找齐了,你看一看会发现什么?(幼儿自由探索,有的孩子从动作上排序,有的孩子从图片左下角的数字上来排序,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相互帮助)十个秘密都找齐的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幼儿快速翻动,小猫就像在钉钉子)老师帮你把动画小书钉起来。 3、幼儿探索制作立体动画 小朋友真聪明,能把许多连续动作的图片制成动画小书,我这还有两幅图片,一幅是小鸟,另一幅是鸟笼子,谁能用这根筷子和双面胶来做帮手,让这只小鸟动起来,飞进笼子里。(教师一边说一边出示各种物品,幼儿自主探索,教师指导)小朋友做好了,你来演示一边,怎样让小鸟飞进笼子里?你是怎样做的?(幼儿回
4、答先把小鸟图片的背面粘上双面胶,再粘上筷子,再把鸟笼子的图片粘到筷子上,双手一搓筷子,小鸟就“飞”进笼子里了) 4、结束部分 小鸟飞进笼子里了,我们让小班的小朋友看一看,是怎样做成的,好吗?(带领幼儿到小班去)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知道改变纸的形状可以使纸桥的承受能力发生变化。 2、鼓励幼儿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感知,同样的纸折成山形最牢固,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活动,萌发幼儿对物体呈种现象的兴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张A4纸,两个油泥盒子,
5、一根吸管。 2、每组一盒塑料积木。 3、折纸扇,石棉瓦,平常的瓦片等等。 1、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老师:你见过桥吗?是什么样子的?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平常我们见过的桥都是用水泥钢筋或者木头做成的,今天我们也要做一座自己的小桥,这座桥能够放一块积木在上面。 教师介绍材料:积木、纸、吸管。 提出要求:两块积木座桥墩,吸管是桥下面的流水,纸用来做桥面。 2、幼儿制作纸桥。 (1)幼儿进行第一次操作,并请做好纸桥的幼儿将纸桥展示在桌子上。 提问:你成功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教师进一步提出要求:这次要在桥上放三块积木,你可以把你的纸桥变一变。 (2)幼儿进行第二次操作,并将完成的作品放在桌子上。 提问
6、:你用的是什么方法?你的纸发生了什么变化? 游戏:比比谁的纸桥最牢固? 刚才大家做出的纸乔都能够放三块积木,现在我请大家来比赛,看看谁做的纸桥能够放的积木最多? (提出要求: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比赛,并数一数最多在桥上能够放多少积木) 从每组选一个小朋友上来展示:比一比谁的纸桥最牢固。 讨论:你做的纸桥最多能够放几块积木?为什么你的纸桥能够放这么多积木? 3、帮助幼儿了解简单原理 结论:“当纸弯曲之后能够承受的重量变大,弯曲的次数变多,承受的重量也就变大了,而且弯曲的次数越多,承受的重量越大,纸桥也就越牢固。 4、扩展幼儿的经验,日常生活当中,你还发现哪些东西是利用弯曲后来使它便牢固的?(瓦、折
7、纸扇、瓦楞纸等等) 5、总结,激发幼儿对物体呈种现象的兴趣。 活动延伸: 请幼儿制作山形的纸桥,通过弯曲次数的变化,看看谁的纸桥最牢固。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篇3 一、活动题目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会跳舞的糖果娃娃 二、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磁铁游戏活动,感知磁铁能
8、吸引铁的现象,提高幼儿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适用对象 大班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磁铁、糖纸、铁钉、铁垫片、牙签、橡皮泥、镜子、塑料板、纸板、书。 五、活动过程 幼儿讨论制作方案。 用彩色糖纸做娃娃衣服,用糖纸的一端拧出一个娃娃头,下边做娃娃的裙子。 探究的问题:怎样让糖果娃娃跳起舞来。 用同种材料给糖果娃娃搭建“舞台”。 试一试:让糖果娃娃在“舞台”上跳起舞来。 (1)把铁钉倒放在镜子上,将糖果娃娃套在钉子上,用磁铁在镜子下面来回移动,糖果娃娃就能跳舞了。 (2)将糖果娃娃用两根牙签固定在橡皮泥上,再将铁垫片放在橡皮泥的底部,然后用磁铁在镜子下面来回移
9、动,糖果娃娃就跳起舞来。 (3)糖果娃娃里包上橡皮泥,铁钉套上铁垫片,再将铁钉插在橡皮泥上,用磁铁在下面来回移动,糖果娃娃就能跳起舞来。 试一试,厚薄不同的各种材料叠加起来,糖果娃娃在“舞台”上会有什么不同的变化。 说一说我的发现。 (1)用镜子、塑料板、纸板几种材料叠加起来,糖果娃娃可以动。 (2)用镜子、厚书叠加起来,糖果娃娃有时能动,有时不能动。 (3)“舞台”太厚,糖果娃娃不能动。 (4)“舞台”越薄,糖果娃娃动得越快,随着“舞台”的加厚,糖果娃娃的移动速度逐渐减慢,直至不动。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发现扑克牌的多种有趣玩法,探索如何让扑克牌站立,感受扑克牌短边对折和长边
10、对折稳固性的不同。 2能积极、主动表述自己的探索发现,拓展思维,提高动手、判断和分析能力。 3愿意参与探索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萌发对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探索意识。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扑克牌(包括长边、短边对折的牌,用于比大小的10以内的牌)、篓子、盘子各若干,与扑克牌有关的变魔术视频,铃鼓,自制的皇冠等。 2经验准备:幼儿玩过手指游戏“开门”,有搭积木、折纸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引出活动内容 教师双手合拢(一张扑克牌藏于手掌心),边念儿歌边依次打开五个手指。 儿歌内容:一门开开进不来,二门开开进不来,三门开开进不来,四门开开进不来,五门开开我进来。 指导语:打开我的五指门,里面藏着
11、什么? 二、比一比,了解扑克牌的外部特征 指导语:仔细看看你的牌,和别人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教师边给每位幼儿发一张牌边提问,引导幼儿发现扑克牌上的花纹、图案、数字各不相同。 指导语:扑克牌可以怎么玩呢?一起和石老师玩个“比大小”的游戏吧。 如教师说“比、比、比大小,我是红心4,谁的牌比我大,请你赶快举起来”,幼儿根据教师的要求迅速作出判断,如果手中的牌比4大就举起来。 三、试一试,让扑克牌站起来 指导语:小朋友们猜一猜,扑克牌可以站起来吗?我们让它站在小椅子上试试吧。 幼儿尝试,教师观察,及时肯定幼儿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在集体面前表述,如“让扑克牌靠着椅背站立”。 指导语:怎样才能让扑克牌自
12、己站起来呢? 幼儿再次探索,教师引导他们用折叠的方法尝试,重点介绍“短边对折和“长边对折”。 四、搭一搭,感知长边、短边对折稳固性的不同 1出示长边、短边对折的扑克牌,探索高楼怎样搭。 指导语:老师这儿有什么?它们能站起来吗?那可以用它们搭高楼吗?谁来试试? 请两名幼儿分别用长边、短边对折过的两种牌搭高楼,发现“很难叠高”后,教师出示未折过的扑克牌,鼓励幼儿继续探索。 小结:搭高楼时动作要轻,一层楼上平放一张扑克牌,再搭第二层,用这种方法搭高楼就容易多了。 2尝试用长边、短边对折过的扑克牌分别搭两座四层小楼,比比哪种楼房比较稳固并说说原因。 3搭高楼比赛,比比谁搭的楼房又高又稳。 指导语:我们
13、发现短边对折的扑克牌搭的楼房比较稳,那现在就用它来进行搭高楼比赛,同等时间内谁搭的楼房层数最多最稳固,谁就是我们班的搭楼高手。 幼儿比赛,教师提醒幼儿动作要轻。搭得最高最稳的幼儿,教师奖励他一顶皇冠。 五、赏一赏,感受扑克牌玩法的多样性 1“刮牌”表演。 指导语:石老师这儿还有许多扑克牌,我不仅能让它们都站立起来,还能让它们听口令走路呢。 2欣赏变魔术视频,结束活动。 指导语:扑克牌还是魔术师的最爱呢,我们一起来看看魔术师是怎样用扑克牌变魔术的。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篇5 活动目的 1、发现物体在空中会自由下落;不同物体、重量不同下落的路线不同;同一物体大小、形状不同,下落的路线也不同。 2、能
14、用直线和曲线来记录重的和轻的物体下落时的路线。 3、仔细观察事物,主动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纸飞机、竹蜻蜓、积木、彩纸、手工纸、蜡笔、作业纸、沙包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发现物体在空中会自由下落 1、幼儿自由玩竹蜻蜓和纸飞机,提出问题:竹蜻蜓和飞机开始在哪里飞行?最后又落在哪里? 2、讨论:它们飞到天上,为什么会落下来? 3、知识点:地球有引力,所以物体会落下来。 4、所有的物体都会下落吗? 二、幼儿实践 1、问题:它们下落的速度一样吗?为什么?(重的快、轻的慢) 2、你可以用不同的线来画出他们下落的路线吗? 3、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这些物体下落的路线? 三、探索发现 1、如何让两张一样大的
15、纸走不同的路线(直线、曲线) 2、知识点:同一物体形状不同下落路线不同。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喜欢观察云的变化,有关注和探索天气现象的兴趣。 2、幼儿了解云的颜色、形状是多变的,初步了解云会变成雨、雪等落下来,感受天上云的变化与天气现象之间的关系。 活动重点和难点: 了解雨、雪是由云变成的。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平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各种各样的云 材料准备:多变的云视频、各种云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回顾和交流幼儿关于多变的云的已有经验。 引导语:这段时间,我们在晴天、多云、阴雨的天气带小朋友观察过各种各样的云,云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云像什么? 提问:云会不会移动?云为
16、什么会移动?怎样移动? 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云。 讨论:云会不会变成其他的样子?你有没有见过别的云?是什么样的?是什么时候见到的? 3、观看云变成雨、变成雪的课件,感知云会变成雨、雪等落下来的现象。 讨论:谁知道云会变成什么? 通过课件向幼儿介绍天上下雨就是云变成的,冬天下的雪也是云变成的,进一步感知云的变化。 4、感受和发现云朵变化与天气的关系。 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云呢?(让幼儿充分讨论猜测后,向幼儿介绍不同的云是和天气有关系的) 引导幼儿分小组将观察记录按天气进行分类整理和比较,制作小组大记录表,并向大家介绍本组的观察发现。 5、活动延伸: 让幼儿去户外观察天上的云,分别说说天上的
17、云块像什么?并把它画下来。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篇7 设计意图: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因此,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接触很多工具(铅笔、橡皮、水果刀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幼儿对工具的认识仅是一些感性经验,对工具的具体用途、种类还不是很了解。本次活动我让孩子通过操作、观察及其讲述等手段,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增添一些科学知识。 活动目标: 1、通过交流展示各种工具,初步感受工具的种类很多。 2、在观察操作尝试中感知工具的作用很大,发展综合能力。 3、能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
18、体验观察和探索的乐趣。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前幼儿收集各种工具。老师和幼儿到室外寻找特殊的工具。 2、卷笔刀、削苹果机,刨子,开瓶器。以及相对应的辅助用品。 活动过程: 一、尝试操作使用工具 1、师:“前几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工具,今天让我们就来试试这些工具,看看它们有什么用。”(幼儿分别操作工具,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二、交流工具使用方法 1、师:“刚刚小朋友都使用这些工具,请你来说说你使用了什么工具?做了什么事情? 2、幼儿讲述使用过程和方法。 3、教师小结:这些工具有的是在
19、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有的是在学习中用到的。 4、师:“桌子上还有一些工具请你看一看,玩一玩,它有什么用?” 5、分类并认识字卡。 师:“现在请大家把这些工具,按照不同的用途帮它们分分类。”(幼儿操作) 师:“你为什么把这些工具都放一起?”(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出示字卡:学习工具、生活工具、交通工具、通讯工具。 4、再次分类及巩固。 教师出示有字卡的篓子,请幼儿再次分类。 师:“桌上还有一些工具我请几位小朋友来介绍一下它们的名称和用途,并将它们分分类。(个别幼儿讲述、操作) 5、引导幼儿认识一些特殊工具 师:“老师这还有两样工具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农作工具并认识字卡。
20、6、小结:我们今天认识了很多的工具它们有学习工具、生活工具、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农作工具。还知道了他们各自的用途。 三、总结认知激发探索。 出示锯子,提问幼儿这是什么?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的? 教育幼儿要爱观察,爱探索,长大发明各种有用的工具。 活动反思: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因此,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接触很多工具(铅笔、橡皮、水果刀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幼儿对工具的认识仅是一些感性经验,对工具的具体用途、种类还不是很了解。本次活动我让孩子通过操作、观察及其讲
21、述等手段,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增添一些科学知识。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篇8 活动分析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特别强烈。特别是大班幼儿,他们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的重要时期,对常见的任何事物、现象都喜欢刨根问底。生活中,幼儿经常会发现很多现象:为什么刚栽上的小树要在旁边绑很多木棍,为什么我们班的云松要爬在管子上,为什么相框的后面要有一个支架等等,所有这些现象都与“让物体站起来”这一主题息息相关。此活动非常具体,幼儿有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便于幼儿在自主操作过程中进行观察、发现与记录,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活动目标 1在不断操作中,发现、总结让物体
22、站起来的方法,感受方法的多样性。 2能够及时交流,逐步提高相互协作、商量的能力。 3在活动中感受动手记录、合作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储备:提前引导幼儿观察需要协助才能站立的现象与实例。 2物品准备:书、纸、瓶、吸管、积木、玩具、果冻盒、夹子、一次性杯子、沙子、竹签、橡皮泥等,记录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玩物品,区分哪些物品可以站起来 1启发幼儿通过猜测、操作验证的方式,将可以站起来与不能站起来的物品进行分类。 (1)猜测。 你认为哪些物品可以自己站起来?哪些不能?(吸管、竹签等不能自己站起来,瓶子、书、积木等能自己站起来) (2)操作验证。 请你来试一试,你猜得对不对。 2
2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东西可以站起来,有的却不能呢?(鼓励幼儿大胆交流自己的猜测) 二、幼儿再次玩物品,发现让物体站起来的各种方法,感受方法的多样性 1让竹签站起来,并掌握记录的方法。 (1)教师出示竹签,请幼儿想办法让其站起来。 怎样能让竹签站起来?(用橡皮泥做一个底座、插在沙子里、用书夹住等) (2)幼儿操作实验。 请你试一试,你想的方法能不能成功? (3)交流实验结果,讨论记录方法。 你是用什么方法让竹签站起来的?(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 那我们怎样才能在很长时间以后还能让别人知道我们的方法呢?(把我们做的留着、我们把它画下来等) 2丰富材料,进行操作,发现、总结让物体站起来的更多方法。
24、 教师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添加盒子、瓶盖、沙子、橡皮泥等辅助材料,请幼儿选择一种不能独自站立的物体,想办法使其站起来。鼓励幼儿想出与别人不同的方法,并用简单绘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3通过交流,使幼儿感受到方法的多样性。 操作完毕,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幼儿的记录表,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记录表用完整连贯的语言大胆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 三、幼儿分组协商、合作,想多种办法让吸管站起来,并进行记录 1幼儿四人一组,分工合作,想各种办法让吸管站起来。 现在请同组的四个小朋友相互商量一下,推选一位小朋友负责记录实验结果,而且一会儿还要进行介绍。 2各组负责记录的小朋友进行集体交流。 四、通过讨论生活中的支撑现象,拓展
25、幼儿的思维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可以站起来的物品?有哪些需要支撑才能站起来的现象?(相框后面有支架才能站起来、我们班的云松要爬在管子上站起来、肢体残疾人要靠拐杖站起来、自行车也要有支架才能站住等) 五、延伸活动 1将活动中的物品投入到科学探索区,便于幼儿进行操作。并将幼儿的记录表进行展示,提高幼儿记录的能力。 2家园合作:请家长与幼儿共同寻找生活中需要支撑才能站住的实例,开拓幼儿思维,并收集更多材料丰富活动区,引导幼儿进一步操作探索。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篇9 活动班级:大班 活动时间:10月 设计意图:秋天的到来使得周围的树木发生了一些变化,大班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也较中班有了较大地提高。班
26、上幼儿近些天来总在谈论幼儿园大门外一颗大树的变化,他们已经观察到树叶和树枝被大风吹下时状态的不同,因此,抓住这个机会我设计了该次活动,通过引导幼儿对其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探索,从而推动幼儿科学概念的获得以及对周围世界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动手实验发现物体抛向空中后会下落,激发幼儿主动探索自由落体现象的兴趣;2、幼儿能使用至少两种不同的物体进行自由落体实验,并能观察、记录这两种物体的下落的方式和快慢;3、绝大部分幼儿能用语言正确表述自由落体现象,在活动中能表现出合作的意向和能力。 科学原理: 1、自由落体-自由落体运动源于地心引力,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下从相对静止开始下
27、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它有三层基本含义:物体开始下落时是静止的即初速度V=0;物体下落过程中,除受重力作用外,不再受其他任何外界的作用力(包括空气阻力)或外力的合力为0;任何物体在相同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时,下落时间相同。 2、空气阻力-指空气对运动物体的阻碍力,是运动物体受到空气的弹力而产生的。在现实生活中,自由落体也受空气阻力的影响,其速度,接触面积,空气密度等都会影响空气阻力的大小。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树叶、报纸、沙袋、橡皮擦、记录单、笔。 活动形式:集体教学和个别探索结合活动过程: 环节教学 活动内容 一、引发幼儿兴趣,调动幼儿已有经验 1、幼儿自由表达已有经验,引发幼儿
28、兴趣。 说说你们见到树叶落下的情形。2分钟集体 2、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准确表达观察到的树叶下落现象。 树叶从空中轻轻的飘落。2分钟探索活动开展部分 二、探索活动一教师出示材料,引导幼儿探索自由落体现象 1、教师活动材料,引导幼儿选用1种材料,将它抛向空中,观察下落时的情形;注意:给幼儿活动较大空间,以保证幼儿的安全。3分钟个别 2、请幼儿分享活动体会。 抛上去后都会掉下来。2分钟集体三、探索活动二教师材料,引导幼儿比较不同物体落下时不同的状况1、引导幼儿观察23种物体落下时的情形,并记录下来。5分钟个别2、引导幼儿分享和讨论:你选用了什么材料?它是怎样落下的? :不同物体因其形状、重量不同,在空中受到的阻力不同,所以落下的情形不同。3分钟集体 三、探索活动三引导幼儿实验:哪个掉得快? 1、在前面活动基础上,新的材料,要求幼儿两两进行比较,比较之前让幼儿猜想一下:哪个物体掉得快? 2、教师记录表,引导幼儿做实验,验证哪个落得快。 要求:幼儿选择两两比较时,要求同一高度并同一时间放下物体。7分钟个别3、引导幼儿交流实验结果,分享经验,启发幼儿探索:为什么有些物体掉得快,有些掉得慢?3分钟集体结束部分四、教师引导幼儿自由落体现象五、活动延伸1、启发幼儿探索同样重量的物体,不同速度的落下。 2、探讨什么物体不会落下?3分钟集体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