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全套ppt课件.ppt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29972935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PPT 页数:250 大小:734.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原理-全套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0页
管理学原理-全套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学原理-全套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原理-全套ppt课件.ppt(25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管理管理第一节第一节 管理与管理者管理与管理者一、管理一、管理1.管理的内涵 长期以来,许多中外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对管理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四种。(l)管理就是由一个或者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活动。(2)管理就是为了特定的目的而实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这种观点以管理的职能为基础定义了管理。这是由现代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法国实业家法约尔(Henry Fayol)于1916 年提出的。(3)管理就是决策。这是由美国管理学家赫伯特西蒙(Herbert A. Simon )提出的。(4)管理就是领导。 管理

2、,就是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环节来协调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以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2)管理活动是在特定的组织内外部环境的约束下进行的。(3)管理采用的措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四项基本活动。(4)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5)管理需要有效地协调和配置组织资源。(6)管理是一个过程。2.管理的性质 (l)管理的两重性。 既有由一定的生产力状态所决定的自然属性,又有由一定的生产关系所决定的社会属性。(2)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二、管理者的类型与职责二、管理者的类型与职责高层管理者是一个组织的高级执行者并

3、负责全面的管理。一般高层管理者指的是战略管理者,关注长期问题并侧重于组织的生存、成长和总体有效性。 中层管理者负责将战略管理者制定的总目标和计划转化为更具体的目标和活动。其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所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者的工作。与高层管理者相比,中层管理者更注意日常的管理事务,在组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基层管理者,是监督组织运作的低层管理者,直接面对组织内非管理性的员工,实施中层管理者制定的具体计划。 图1.2 不同层次管理者花在每种职能上的时间发布 三、管理者角色与管理者应具备的三、管理者角色与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管理者角色技能管理者角色 20 世纪60年代末期,加拿大管理

4、学家亨利 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对5 位总经理的工作进行了一项仔细的研究,在大量观察的基础上,明茨伯格提出了一个管理者究竟在做什么的分类纲要。明茨伯格的结论是,管理者扮演10种不同、但却是高度相关的角色。这10种角色可以进一步组合成三个方面: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 四、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四、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 (l)技术技能。 (2)概念和决策技能。 (3)人际和沟通技能。 图1.3 管理层次与管理技能 第二节第二节 管理职能管理职能 一、 管理职能的概念管理的职能就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管理必须具备的功能,或者说管理者在执行其职务时应该做些什么工作。 二、 管理职能的

5、划分现阶段关于管理职能的比较流行的观点是将其简化为五个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见图1.4。图1.4 管理职能 三、 管理的基本职能1、计划(planning)2、组织(organizing)3、领导(leading)4、控制(controlling)第三节第三节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及其应用的科学。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客体或对象是组织所拥有的资源。管理就是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如何开展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以实现

6、组织目标,即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管理学研究的方法二、管理学研究的方法1、归纳法2、实验法3、演绎法第二章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发展管理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第一节 西方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西方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西方管理思想一、西方管理思想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特点是管理更多地依赖经验,人们对管理原理、管理方法的认识还不够深人,最具代表性的是亚当 斯密和查尔斯 巴贝奇。 1. 亚当 斯密 亚当 斯密(Adam Smith , 1723-1790)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对西方早期管理思想有重要影响。1776年,斯密出版了他的经济学巨著国富论。国富论是西方思想史上的经典之作,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

7、出代表,其中包含着斯密对管理思想的深刻阐述。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真正来源,增加国民财富的途径在于增加生产性劳动的数量,以及对劳动者生产技能进行改良和提高,而其中生产力的改良更为根本。斯密的这种生产力改良的思想成为他日后研究管理问题的出发点。劳动分工之所以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其原因在于: 每个工人的能力有差别,每个自然人的优势能力不尽相同; 将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位置上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劳动分工增加了每个工人的技术熟练程度; 劳动分工使工作转换时间大大节省; 发明的新机器可以帮助工人完成以前多个工人的劳动。斯密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经济人”假设。他认为,人们出于对财富的追求而从

8、事经济活动,即是“经济人”。此外,斯密还讲到管理中的控制和计算还本期问题。斯密处于英国工业革命初期,他的思想为资产阶级确立支配地位提供了理论基础。2.查尔斯 巴贝奇 查尔斯 巴贝奇(Charles Babbage , 1792 -1871)是英国数学家、发明家和科学管理的先驱。 1832 年,巴贝奇出版了机器与制造业经济学一书,这是管理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巴贝奇在该书中对许多管理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对经理人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他认为工厂应该实行专业化分工,对生产集中化管理,应用时间研究技术,进行批量生产与均衡生产,注意机器与工具的使用等,他还分析了颜色对疲劳的影响,建议进行成本记录,主张建立

9、一套有效的可行性建议制度。 在研究劳动分工时,巴贝奇提出了较斯密更为详尽的解释。他认为劳动分工之所以能够提高生产率,主要原因在于:劳动分工节省了学习所需要的时间、学习期间所耗费的材料、从一道工序转到下一道工序所需要的时间;工人经常从事某一工作,可以使肌肉得到锻炼而不易引起疲劳,可以提高技术熟练水平而使工作速度加快;并且由于工人的注意力集中在单一作业而便于改进工具和机器。二、西方古典管理思想二、西方古典管理思想 古典管理理论的最重要代表人物是泰罗,最重要的代表作是科学管理原理,以及与他同时代的法国的法约尔创立的一般管理理论、德国的韦伯创立的行政组织理论。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1)泰罗对科学管

10、理的探索。弗雷德里克 温斯洛 泰罗(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 1856-1915)1875 年泰罗在恩特普利斯液压机厂做学徒,之后到费城米德维尔钢铁公司做机械工。泰罗表现突出,很快由一般工人被提拔为车间管理员、技师、工长、维修工厂制图部主任、总工程师。1901 年以后泰罗无偿做咨询工作,宣传科学管理,他于1906 年担任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的主席,1915年病逝。泰罗去世后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泰罗希望通过科学的试验来解决“合理工作量”这一难题,由此产生了他的三个著名试验。 第一个试验是“搬运铁块试验”。 第二个试验是“铁锹试验”。 第三个试验是“金属切削实验”。

11、 1911年,他的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管理科学的形成。(2)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 科学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实现科学管理的关键是转变工人和雇主之间的对立。 泰罗对于劳动工人沿用了“经济人”假设。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本手段是采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并通过标准化加以体现。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泰罗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四项原则,即研究工人的工作,以科学的操作方法代替传统经验的方法;认真挑选工人,并对其进行科学操作方法的培训;与工人亲密协作,一切工作都按科学的原则进行;管理者和工人共同来承担工作和责任。这些原则是管理者工作的指导。(3)科学管理的内容 工作定额。 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标准化。

12、 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职能工长制。 例外原则。(4)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评价。 首先,泰罗是以科学方法研究管理问题。 其次,泰罗确立了管理工作的地位。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在19 世纪的历史背景下,泰罗的研究工作还有许多不足。 泰罗的“经济人”假设是一个重大缺陷。 科学管理从技术角度研究管理,忽视了人群的社会特征。 泰罗的管理理论偏重于研究具体作业的效率问题,而没有研究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1)法约尔的管理实践。 1916年在法国矿业协会年报发表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最为著名。亨利法约尔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影响重大,被称为

13、“现代经营管理之父”。(2)法约尔的管理思想。 对管理的认识。法约尔首次把经营和管理相区别,对管理的概念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认为经营是指导企业向正确方向发展的一项工作,经营包括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和管理等六项活动。 管理的职能。法约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他重视管理工作的过程,并按工作环节构建起管理工作的框架,他指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管理的14 条原则。劳动分工(division of work)。权力与责任(authority and responsibility)。纪律(discipline)。统一指挥(unity of command)。统一领导(u

14、nity of direction )。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subordination of individual interest )。人员的报酬(remuneration)。集中(centralization)。等级系列(Scalar Chain )。秩序(order)。公平(equity)。人员的稳定(stability of tenure of personnel)。首创精神(initiative)。团结精神(integrated culture)。(3)法约尔的管理思想评价。首先,法约尔与泰罗的管理理论互为补充。其次,法约尔在普遍意义上对管理进行了研究。再次,法约尔的管理思想使管理

15、成为一门内容比较全面的学科,对社会普及管理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当然,法约尔的理论也有不足,这些不足主要反映在他的管理过程和原则的刚性较强,缺乏对人性的深人研究,忽视定量方法的使用等。3.韦伯的组织理论 (l)关于韦伯。马克斯 韦伯(Max Weber , 1864-1920)生于德国爱尔福特,1903 年创办社会科学和社会政策文库 杂志,1905年出版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910 参加首届德国社会学会并开始写经济与社会,他曾是魏玛宪法起草委员会顾问,1920年因患肺炎逝世。韦伯的主要著作还有一般经济史、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社会经济论文集等。韦伯在社会和经济理论一书中提出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

16、理论影响深远,由此他被人们称为“组织理论之父”。(2)韦伯对管理理论的贡献韦伯认为权力是一切组织存在的基础。权力分为三种类型:传统权力(traditional authority)超凡权力(charismatic authority)法定权力(legal authority)行政组织体系的构造思想有以下主要内容。 根据组织目标和管理任务,按劳动分工原则对工作进行分解,形成一定的职位体系,并对每个职位的权力和责任做出明确的规定。 在组织内部按照职位、职权制定等级,自上而下地建立一种指挥系统。 组织内部活动按照相关法律、规章制度进行,以保证组织活动的连续性;管理中的命令、决定和规章以文件形式下达,

17、并以档案形式保管。 组织内人员是被任命,而非选举产生的;任用人员按职位要求进行,任职人员需要经过考试或获得相应的专业资格;组织对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以提高组织人员的专业水平;任职人员不是组织的所有者,固定的薪金是他们的收人来源;任职人员可以被奖惩或根据其工作表现进行升迁。 组织关系非人格化,人与人之间是工作的关系;任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的工作规范和纪律,不得滥用职权。(3)韦伯管理理论的特点 组织形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韦伯的行政组织体系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方面具有优越性,它被证明是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一种组织形式。韦伯理论的另一个重要之处在于行政组织体系为管理活动提供了

18、组织保证。 韦伯理论的主要不足在于行政组织体系是一种理想化的体系,这种体系没有考虑组织结构中的断层、机能障碍和诸多影响组织结构的要素;韦伯的分析针对正式组织,但对确实存在的非正式组织并未涉及;行政组织体系在效率问题上存在矛盾性,在理想运转状态下行政组织体系是高效的,但实际上组织内部的意见、观点和利益的不一致时将导致组织效率下降。 三、西方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三、西方行为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behavioral Science)产生于20 世纪30 年代,是继古典管理理论后的又一类重要管理理论。这里主要介绍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人际关系理论有深刻的历史背景,但它的产生直接来源于霍桑试验。1.霍桑试验

19、及结论霍桑试验(Hawthorne studies)是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在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电话机工厂中进行的,由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梅奥(Elton Mayo)主持。这项试验最初的目的是研究生产相关因素对劳动效率的影响,历时8年,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工场照明试验(1924-1927)。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7 -1928)。第三阶段:访谈调查(1928-1931)。第四阶段:接线工作室试验(1931-1932)。2.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思想1933年,梅奥出版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The Human Problems of a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20、)一书,在这部著作中他阐述了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思想: (1)工人是“社会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重在提高人们满足感的领导方式。四、现代管理学派四、现代管理学派 1961年孔茨在管理理论的丛林中提出了6个学派,1980年他在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列举了11个学派。除前面所述的人际关系学派和组织行为学派外,还有管理过程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经理角色学派和权变理论学派。1.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又称“传统学派”、“管理职能学派”,是以管理活动的基本程序、职能为研究对象的管理学流派。 管理过程学派公认的创

21、始人是法约尔。法约尔把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的六种基本活动之一,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职能。 管理过程学派的研究对象是管理过程和职能,他们把管理看作是在组织中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哈罗德 孔茨(Harold Koontz)是当代管理过程学派的最主要人物。1955 年,孔茨与奥唐奈合著出版了管理学原理,这部著作是西方管理过程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孔茨把管理工作划分成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和控制五种职能。2.社会系统学派 社会系统学派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各类组织,他们认为组织是一种社会系统;人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人是社会关系的载体;社会系统是人们在意见、力量、愿望以及思想等方面的协作

22、体系,它存在于社会大系统之中,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管理是对构成社会系统的人、物、社会因素的协调,其目的是维持社会系统存在、发展和有机性。 社会系统学派切斯特 巴纳德(chest I. Barnard),1938年出版的经理的职能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 巴纳德指的组织是正式组织,但他也不否认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巴纳德是权威接受论者,他认为权威来自组织成员的认可,非正式组织对领导者的权威有重要影响。3.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是从社会系统学派中发展而来的,该学派突出了社会系统中的决策地位,并吸收了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运筹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知识,于20世纪70年代成为一个独立管理学派。 西蒙认为管理的

23、本质是决策,管理中的其他工作都是围绕决策这个核心来展开的。 决策的过程包括四个主要阶段: 收集情报资料,为制定决策找出依据; 分析、设计和制定可能的行动方案; 根据决策标准、当前情况和对未来的预测,从已制定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 对已选择的方案及其实施进行评价。 西蒙提出在制定决策中,用满意准则代替最优化准则。 西蒙把决策问题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4.系统管理学派 系统管理学派利用系统理论分析组织结构、研究管理方式,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卡斯特、罗森茨威克和约翰逊等人,其中卡斯特的贡献更为突出。 弗里蒙特卡斯特(F. E. Kast)是美国管理学家,其代表作是1963 年出版的系统理论和管

24、理和1970年出版的组织与管理 一种管理学说。卡斯特认为社会是一个大系统,组织是其中的子系统,组织受社会的制约,又具有一定的社会赋予的功能;组织具有开放性,它需要不断与社会进行物质交换,这样才能保持自身平衡和自身存在;组织自身也是系统,具备系统的特征和规律性;研究组织的系统规律,可以帮助管理者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5.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社会技术系统学派是一个新兴的管理学派,它由社会系统学派发展而来,其主要创始人是英国的特里斯特(E. L. Trist)。特里斯特出版长壁采煤法的某些社会学的和心理学的意义、社会技术系统的特性等著作,阐述了他的社会技术系统思想。6.经验主义学派 经验主义学派又称案例

25、学派。该学派通过研究管理经验,总结成功的经验、方法,从而对管理人员进行指导和帮助。他们强调管理的艺术性,不追究管理的一般原则,而是为管理者寻找仿效的榜样,希望管理者借鉴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管理技能。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较多,如欧内斯特 戴尔( Ernest Dale) ,其代表作有伟大的组织者、管理:理论和实践;彼得 德鲁克(Peter F Drucker ),其代表作有管理实践、有效的管理者、效果管理;威廉 纽曼(William Newman),其代表作是管理的过程等。经验主义学派一般认为管理的对象是人,管理是一种技能、技巧,是一个与其他专业知识有别的特殊领域。7.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

26、派又称数理学派,是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继续和发展。泰罗以及更早的巴贝奇都试图寻找最好的方法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一思想随着运筹学、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得到进一步实现。20世纪初运筹学开始出现,二次大战期间这种数学方法在组织和管理大规模的军事活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由此运筹学迅速发展起来。20世纪50 代以后计算机技术得到广泛运用,人们可以使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复杂的管理问题。 管理科学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伯法(E. S. Buffa)等人,他们认为管理科学在思想上与运筹学一致。8. 经理角色学派 经理角色学派产生于20 世纪70 年代,其代表人物是亨利 明茨伯格( H . Mintzberg)。明茨伯

27、格是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教授,他曾系统地研究了不同行业的5位总经理,并对这些总经理的个人特征和工作角色进行了总结。1973年,明茨伯格出版了经理工作的性质一书,提出了经理角色的观点。明茨伯格认为经理人员的工作有自身特点,例如经理的工作繁重而紧张,这些工作常常琐碎、短暂、多变,经理人员把眼前的具体事物放在首位,常常以口头方式交流,注重与组织内部、外部的交流,在决定自己工作方面具有主动性等。 9. 权变理论学派 权变理论出现于20 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1969 年,美国的保罗劳伦斯和杰伊洛希合著了组织和环境一书,在该书中探讨了企业组织与外部环境关系。 美国的管理学家弗雷德卢桑斯于1976

28、年出版了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系统地阐述了权变理论。此后,权变理论开始迅速发展。 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国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中国管理思想的形成1、 中国传统文化2、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1840)3、中国近代的管理思想(18401949年)(1)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2)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二、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1949至今)1、新中国管理模式探索2、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1)扩大企业自主权(2)实行两步利改税(3)推行经营责任制(4)建立现代企业制度3、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前沿(1)提倡科学管理(2)坚持以人为本(3)培育职业经理(4)完善市场经济第

29、一节 管理原理概述一、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1客观性2概括性 3稳定性 4系统性二、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1掌握管理原理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2研究管理原理有助于掌握管理的基本规律。3对于管理原理的掌握有助于迅速找到解决管理问题的途径和手段。第二节 系统原理 一、系统的概念 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特征:1集合性 这是系统最基本的持征。一个系统至少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系统构成。构成系统的子系统称为要素,也就是说,系统是由各个要素结合而成的这就是系统的集合性。 2层次性3相关性 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这就是系统的

30、相关性。 二、系统原理要点 1整体性原理 整体性原理指系统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优。 2动态性原理 系统作为一个运动着的有机体,其稳定状态是相对的,运动状态则是绝对的。3开放性原理 4层次性原理 5环境适应性原理6综合性原理一、人本管理 把人本管理划分为五个层次: 情感管理情感管理。这是人本管理的最低层次,也是比较容易做到的。民主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自主管理。人才管理人才管理。人才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真正得到开发和使用。文化管理文化管理。这是人本管理的最高层次。 二、人本原理的基

31、本思想1职工是企业的主体2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3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 完美的发展4管理是为人服务的第四节 效益原理效益是管理的永恒主题 一、效益的概念 效益是与效果和效率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效果,是指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有用成果,其中有的是有效益的,有的是无效益的。 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与效益有一定的联系。但在实践中,效益与效率并不一定是一致的。 效益是有效产出与其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可从社会和经济这两个不同角度去考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效益的评价一般说来,首长评价有一定的权威性,全局性掌握

32、的较好,其结果对组织的影响也较大,但可能不够细致相具体;群众评价,一般比较公正和客观,但可能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费用,才能获得最后的评价结果;专家评价,一般比较细致,技术性强,但可能只注重直接效益而忽视间接效益;市场评价,其结果与市场发育程度有很大的关系,越是成熟、规范的市场,其评价结果就越客观公正,越是发育不成熟或行为扭曲的市场,其评价结果就越不客观、不公正,甚至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市场评价体现的主要是经济效益。三、效益的追求1在实际工作中,管理效益的直接形态是通过经济效益而得到表现的。2影响管理效益的因素很多其中主体管理思想正确与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3追求局部效益必须与追求全局效益协调一致

33、。 4管理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 5确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 第四章 管理的基本方法管理方法是在管理活动中实现管理功能、顺利达到管理目标的基本保证。第一节 管理的方法论一、管理方法的重要性管理方法是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管理目标、保证管理活动顺利进行所采取的工作方式。二、管理哲学管理哲学就是关于管理世界观和方法论,管理主客体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 管理哲学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管理辩证法。2管理认识论。3管理文化。4管理的科学价值观。三、关于管理方法的分类 管理方法一般可分为:管理的法律方法、管理的行政方法、管理的经济方法、管理的教育方法。它们构成为一个完整的管理方法体系。第二节 行政方法一、行

34、政方法的内容 行政方法是一种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和行政岗位的权力,运用命令、指示等强制性的方式,对下属或下一行政层级的机关施加直接影响的方法。二、行政方法的性质和特征 对于现代管理来说,行政方法的根本性质就是服务。 行政方法的基本特征有: (1)权威性。(2)强制性。(3)垂直性。 (4)随机性。(5)无偿性。三、行政方法的功能 首先,行政方法的运用可以使组织内部实现统一目标,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获得系统整体的功能,从而使组织上层制定的方针和政策得到贯彻,实现对全局活动的有效控制。其次,运用行政方法,具有快速、灵活、高效的特长。第三,在一切管理方法中,行政方法是比较简单的方法,但却是最为基本的方

35、法,行政方法的运用是一切其他管理方法的基本保障。四、行政方法的运用 (1)突出目标导向。(2)建立一套严密的组织机构。(3)处理好管理宽度与管理层级的关系。(4)权责一致。第三节 法律方法一、法律方法的内容 法律方法是一种运用法律规范和具有法律规范性质的各种行为规则进行管理的方法。二、法律方法的性质和特征法律方法是管理系统整体意志的体现。法律方法的主要特性为:(1)强制性。 (2)规范性。(3)概括性。(4)稳定性。(5)可预测性。三、法律方法的功能1.运用法律方法可以保证社会运行和组织内部的必要秩序 2.运用法律方法能够调节管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使管理系统具有稳定性 3.法律方法对管理系统的发

36、展有促进或阻碍的作用 四、法律方法的运用 1.法律的内容要与整个社会和组织内的道德舆论水平相适应 2.要在整个组织系统中强化法律意识、树立法律的权威性 3.要有有效的法律机构和体系来保证法律的实施 4.要根据客观事物的具体情况,选择正确而适用的法律调整方法 第四节 经济方法一、经济方法的内容 经济方法是一种通过调节各方面利益关系去刺激组织和个人行为动力的管理方法。经济方法的具体内容为: 1、价格。2、税收。3、信贷。4、工资。5、奖金。6、罚款。二、经济方法的性质和特征 运用经济方法进行管理,是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建立起一个物质利益的纽带。 经济方法的主要特性有: (1)调节性。(2)灵活性

37、。(3)平等性。三、经济方法的功能首先,对于管理系统来说,经济方法的运用,可以形成一个强大的向心力。其次,运用经济方法的管理往往是最富有弹性的管理。第三,运用经济方法进行管理,还可以促使健康的人际关系生成。四、经济方法的运用 经济方法的优点有: (1)能够较好地处理各方面的物质利益关系。 (2)由于经济方法是直接建立在物质利益原则的基础上的,因而能够从根本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组织的工作成效显著。(3)利用经济制约关系,便于实行分权的组织管理,发挥各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经济方法的缺点则在于:(1)容易产生单纯追求财、物的思想和拜金主义。(2) 容易导致利益目标的分散和混乱,增加互相矛盾的

38、现象。(3)从宏观管理的角度看,经济方法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自发性,处理不好,反而会增加管理的问题。 第五节 思想教育方法一、思想教育方法的内容 思想教育方法是一种通过说服教育的方式把管理意志传达给被管理者,以求得到被管理者的响应和配合的管理方法。理想教育和道德教育是思想教育的最基本内容 。 二、思想教育方法的性质和特征 思想教育的性质需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思想教育方法是实现管理目标的思想保证。其次,思想教育工作是提高人的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第三,思想教育工作的内容极其丰富,它担负着对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改造,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精神,健全民主、法制和纪律意识,造就尊重人、理解人、

39、负责任、有作为的品德。思想教育方法的主要特性有:(1)目的性。 (2)科学性。(3)启发性。(4)艺术性。 (5)长期性。 三、思想教育方法的功能运用思想教育方法可以在保证管理系统围绕其总体目标运行方面提供支持。首先,思想教育方法在宣示管理系统总体目标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其次,思想教育方法可以从人的精神中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第三,思想教育方法可以提高人们的群体观念和团队精神。四、思想教育方法的运用1.坚持说服教育,以理服人 2.做到关怀体贴下属,以情感人 3.在管理系统中,树立正气,创立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 第五章 决策理论 管理就是决策 赫伯特西蒙一、决策的概念与特点一、决策的概念与特点1、决策

40、的概念、决策的概念 决策决策就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就是在一定的环境下,组织或个人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调整过程。2 2、决策理论的产生、决策理论的产生 第一节第一节 决策的类型与程序决策的类型与程序3、决策的特点:、决策的特点: (1)目标性;)目标性; (2)可行性;)可行性; (3)选择性;)选择性; (4)满意性;)满意性; (5)过程性;)过程性; (6)动态性。)动态性。二、决策类型1从决策的主体看 组织决策是组织整体或组织的某个部分对未来一定时期的活动所

41、作的选择或调整。 个人决策是指个人在参与组织活动中的各种决策。2从决策需解决的问题看 初始决策是指组织对从事某种活动或从事该种活动的方案所进行的初次选择; 追踪决策是在初始决策的基础上对组织活动方向、内容或方式的重新调整。3从决策对象和涉及的时限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的区别:从调整对象上看,战略决策调整组织的活动方向和内容,战术决策调整在既定方向和内容下的活动方式。从涉及的时空范围来看,战略决策面对的是组织整体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的活动,战术决策需要解决的是组织的某个或某些具体部门在未来各个较短时期内的行动方案。从作用和影响上来看,战略决策的实施是组织活动能力的形成与创造过程,战术决策的实施则是对

42、已经形成的能力的应用。4、根据决策决策者在组织中的地位 高层决策,是指企业最高领导人所做的决策。它所要解决的问题通常是全局性的以及与外界环境有密切联系的重大问题。 中层决策,是指企业中级管理人员所做的决策。 基层决策,是指企业基层管理人员(如班组长)所做出的决定,这类决策主要是解决作业任务中的操作问题。5、按决策问题是否重复出现 常规决策(程序化决策),是指能按规定的决策程序和方法解决管理中重复出现的问题的例行决策。 非常规决策(非程序化决策),是指不经常重复出现、不经常出现或偶尔发生的问题的决策。6、按决策问题所处的条件不同 确定型决策,就是各种可行方案需要的条件都是已知的,并且一个方案只有

43、一种确定的结果。 风险型决策,就是各种可行方案下的需要的条件大都是已知的。但是每一方案的执行都将会出现两种以上的不同结果(自然状态),并且对各种结果(自然状态)将来出现的概率都是可以预测到的。 不确定型决策,就是各种可行方案出现的结果(自然状态)是未知的,且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也不清楚,或者只靠主观概率判断。7、按决策目标的多少 单目标决策是指判断方案的优劣,只需考查基中一项重要指标即可得出结论的决策。 多目标决策是指可行方案的选择,需要考查多个目标才能作出结论的决策。8、按决策的时态静态决策又称单项决策或一级决策。它是指对所处理的问题,一次几可以把决策问题确定,只作出一个决策,没有再规定出随事

44、物发展进程和可能发生的变,进一步采取对策。动态决策又称序贯决策或多级决策。它是指所处理的问题,不是作出一个,也不是只作一次决策,是随着事物的发展进程,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再规定出一系列对应的决策。9、按决策目标与使用方法定量决策又称计量决策。它是指应用数学方法和数学模型,借助电子计算机进行决策的一种方法。定性决策又称非计量决策。它是指在决策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专家集体的聪明才智,在系统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掌握的具体情况与资料进行决策的方法。三决策的程序1研究现状,判断改变的必要一般包括以下步骤:问题诊断。确定目标。确定目标要注意如下问题:目标的需要和可能。目标必须明确。明确多目标之间的相互关

45、系。限定目标。2拟定可行方案拟定备选的各种可能方案,是决策过程的基础。只有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案,才可供对比选择,决策才能做到合理。3方案的比较和选择评价和比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方案实施所需的条件能否具备,筹集和利用这些条件需要付出何种成本;方案实施能给组织带来何种长期和短期利益;方案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从而活动失败的可能性。评价方案的价值标准一般有以下四类: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心理价值。选择方案的方法,大致有三类:经验判断法;数学分析法;模拟实验法。4方案的实施与反馈第二节第二节 决策的原则与影响的因决策的原则与影响的因素素一、决策的原则1全局性原则。2可行性原则。3经

46、济性原则。4群众形原则。5创新性原则。 二、决策的影响因素二、决策的影响因素 环境环境 过去决策过去决策 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 时间时间第三节第三节 管理决策方法管理决策方法一、定性决策方法1协力创新法2得尔菲法3头脑风暴法4反头脑风暴法5哥顿法6对演法。 二、定量决策方法1确定型决策 盈亏平衡分析法 盈亏平衡分析法又称量本利分析法,是最常见的确定型决策方法,它是通过产量(销售量)、成本和利润的关系来分析企业的盈亏情况,并进行方案择优的一种方法。盈亏平衡点就是总费用和销售收入相等的点,盈亏平衡法就是确定盈亏平衡点所对应的产量或销售量。我们知道这么一个常识:利润

47、=收益 - 成本(=Y - C )。所谓盈亏平衡,就是成本=收益,这个时候利润=0 。我们再增加一个变量:产量(Q ) ,因为利润、收益、成本都与产量有关,它们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比如:收益=价格产量Y =PQ总成本=固定成本十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十单位可变成本产量C =F+VQ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总收益曲线Y 与总成本曲线C 的交点对应的产量Q*就是盈亏平衡时的产量(总收益Y 与总成本C 相交即相等),点就是盈亏平衡点。产量低于这一点会亏损(左边),高于这一点则盈利(右边)。盈亏平衡点存在以下关系式:总收益=总成本,即Y =C,盈亏平衡点产量Q*=F /(P-V),如果存在盈利,则=Y-C

48、 ,即=(PQ)-(F + VQ ),则,利润对应的产量Q=(F )/(P-V)。 例:某化妆品厂生产一种化妆品须投入固定成本30 万元,单位产品可变成本为80 元,产品销售价格为100 元件。(1)试用盈亏平衡分析方法确定盈亏平衡产量;(2)如果企业的利润目标是15 万元,企业至少应维持多大的生产规模?解:(1)盈亏平衡点产量 Q*=F /(P-V)=300 000(100-80)=15 000(件)(2)盈利15万元的产量Q=(F )/(P-V)=(300 000+150 000)(100-80)=22 500(件)即盈亏平衡点产量为15 000件。利润目标是15 万元,产量为22 500

49、件。线性规划法是一种在满足一定约束线性规划法是一种在满足一定约束条件下,通过合理利用、配置资源,使条件下,通过合理利用、配置资源,使预定的目的达到最优的一种应用数学方预定的目的达到最优的一种应用数学方法。法。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方法很多,常见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图解法、单纯形表法等。的有图解法、单纯形表法等。2、线性规划法、线性规划法 (1)决策树法)决策树法 是一种用树型图来描述各方案在未来收益是一种用树型图来描述各方案在未来收益 的计算、比较以及选择的方法。决策树的基的计算、比较以及选择的方法。决策树的基本形状如下本形状如下:决策过程由右向左,逐步后退,根据末端的收益值或损失值决

50、策过程由右向左,逐步后退,根据末端的收益值或损失值和状态的概率值计算出同一方案不同状态下的期望损益值,和状态的概率值计算出同一方案不同状态下的期望损益值,然后根据其大小进行决策。然后根据其大小进行决策。I决策点决策点12方案枝方案枝自然状态点自然状态点概率枝概率枝结果点结果点决策表法决策表法又称决策矩阵或期望值法,其原理与决策树法相同。敏感性分析为了提高决策质量,在方案选优后,应将原状态概率值作不同范围的变化,借以分析对方案选择的影响,这就是敏感性分析。 3非确定型决策 例:某厂生产某产品未来销售可能出现3种情况,即高需求、中需求和低需求,因此企业有3种方案可供选择即新建车间、扩建车间和外协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