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现状与财政投入政策分析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9954107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发展现状与财政投入政策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育发展现状与财政投入政策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发展现状与财政投入政策分析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发展现状与财政投入政策分析毕业论文.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广 东商学院2013-JX16-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教育发展现状与财政投入政策分析 院 (系)财政税务学院专 业财政学学 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提交日期2013年3月10日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毕业论文(设计)复评教师评语及成绩成绩 复评教师签名 年 月 日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评语及成绩成绩 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名 年 月 日毕业论文(设计)总成绩(五级记分制) 院(系)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内容摘要教育是兴国之本,一国的教育水平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富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教育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在各地之间仍存在明显的差异,农民工子

2、弟在城市上学也面临着户籍的门槛,导致一本分学生放弃了求学的道路,影响国民素质,本文就造成这一现象的表象原因公共财政投入分配不均,根本原因是公共财政的投入总量不足,就总量不足与分配不均提出对策,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建立基于基本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国家服务标准,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地区间教育的均衡发展,立法确定政府教育公平性,增加教育经费来源,鼓励私人教育经费投入补充公共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关键词: 教育支出 教育公平 教育水平 私人投入 Abstract edu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a country, a countrys education level is

3、related to national prosperity and strength,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have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but there are still obv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 migrant rural and urban areas. workers children in the city school is faced with the difficult of the househol

4、d registration, which makes a part of students give up study opportunity and affect the improvement of national quality.In this paper, the causes of the appearance of this phenomenon is distribution of public finances, but the primary cause is the insufficient public financial investment amount, bas

5、ed on basic education services equalization of national service standards, we should increase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system of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ducation, establish the government education fairness, increase education funding sources, enco

6、urage private education funds investment to complement the shortage of public education fund.Key words:education spending educational fairness educational level private investment.目录一、教育的重要意义1二、改革30年我国教育取得的成就.1(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 . . . . . . . . . . . . . . . .1(二)我国在初等教育的成就1(三)我国高等教育取得的成

7、就1三、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2(一)城乡之间教育水平差异明显2(二)农民工子弟入学难2四、地区教育水平差异因分析.2(一)各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应差异明显.2(二)仪器设备配置水平差异.4(三)师资数量的差异.4(四)原因小结.5五、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完善综观前文对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分析及国际比较,对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完善提出几条思路5(一)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财政教育支出水平加强政府在教育财政投入上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稳定教育经费来源。.5(二)提高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NP的比重. .6(三) 建立基于基本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国家服务标准. .6(四)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地区间教育的均衡

8、发展. .6(五) 立法确定政府教育公平性7(六) 增加教育经费来源,鼓励私人教育经费投入 8 参考文献 .8致谢9教育发展现状与财政投入政策分析一 公共财政对中小企业扶持的重要意义教育是兴国之本,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教育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高低,在知识经济的现代,教育水平更关系到国家经济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国际影响力。只有教育水平上去了,国家才有向上发展的不竭动力。国家才能繁荣富强。二、改革30年我国教育取得的成就(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国改革开放30年,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教育工作的30年,是教育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国民素质显著提高的3

9、0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的30年,是促进教育公平制度建设显著加强、更多惠及处境不利地区群体的30年。30年的教育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我国在初等教育的成就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十分迅速。1978-2008年间,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从94%提高到99.5%;初中毛入学率从20%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0%提高到6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提高到23%;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很低水平起步,达到44.6%。目前我国15岁以上人口和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接近8.5年和10.5年,人力资源开发处于发

10、展中国家较好水平。(三)我国高等教育取得的成就同时,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从1978年到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数约1.28亿,录取总数约5386万。其中,1999年实施高校扩招政策至2008年的录取人数约4010万。十年间高考报名人数占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报名总50%,录取人数占录取总数的75%。据介绍1978年录取人数约40万,录取率为6.8%,2008年录取人数约600万,录取率为57%,2008年的录取人数是1978年的15倍,录取率相比则提高了50个百分点。三、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一) 城乡之间教育水平差异明显虽然总体上很好,但是,城乡之间教育水平差异明显,发达城市和落后城市差异

11、巨大。我国城乡普通高中入学率(即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存在巨大差距,城市从1985年的40%提高到1999年的55.4%,而同期农村却从22.3%下降到18.6%,二者的差距由1.8倍扩大到3倍,绝对差距扩大了19个百分点。而在许多省区内部,差距更大。1999年,城乡差距超过3倍的省区达15个,超过4倍的有5个。安徽和贵州两省的差距达到3.6倍,湖北省达到3.9倍,山东和河南两省则分别达到4.4倍和4.5倍。村升学率(包括升学报考率)也远低于城市。于此同时,农民工子弟在城市得不到平等的对待,导致一部分人选择教学质量比较差的学校,教学质量也上不去。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研究表明:随

12、学历增加,城乡差距逐渐拉大,我国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升入高一级学校所占的比例分别是高中6%和21%,中专0.8%和13.2%,大专0.2%和11.1%,本科0.02%和5.63%,研究生0.001%和0.323%。城市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农村的3.5倍、16.5倍、55.5倍、281.55倍、323倍。(二) 农民工子弟入学难农民工子弟就学难也导致了农村教育水平低的原因之一,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外出务工的农民总量已超过1.5亿人,有相当部分的农民是举家外出,孩子随父母进入城市生活,他们中很多人被公立学校拒之门外,因为当地学校只是为当地学生而存在,对于那些没有当地

13、户口的农民工子弟则必须交一笔不菲的择校费才恩能够入学,这些问题让很多农民工子弟从而放弃求学之路,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四、地区教育水平差异因分析(一) 各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应差异明显以下是2007年我国各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情况:地区小学在校人数(单位:个)初中在校人数总人数 教育经费总额(单位:万元)人均教育经费 北 京6666173329599995763374329.13.375760422 天 津5142843208408351241428991.81.71111332 河 北4654366306244277168083554401.10.460605097 山 西333430718514

14、6951857762198470.40.423942415 内蒙古158459391885125034441480998.90.591584593 辽 宁2452598147846939310673282282.50.834959694 吉 林153673394155324782861724212.50.695727813 黑龙江2040767146265535034222230540.20.636674714 上 海5332804270379603173707275.43.860470449 江 苏4291805298184472736496845887.50.941190247 浙 江33

15、54576179472551493016315050.71.226389893 安 徽5495019321739987124182775700.00.318591234 福 建2582910156027041431802771265.50.668874029 江 西4175579169794158735202213618.40.376881053 山 东6340133336828097084135471049.10.563536914 河 南101870555072021152590764179474.80.27390091 湖 北3703434284070065441342904962.20

16、.443903227 湖 南4448430223583366842633338525.30.499460494 广 东101761704829437150056078654359.10.576741687 广 西4524838221976067445982134365.20.31645551 海 南9833874747051458092558645.40.383134535 重 庆2384527131669837012251681572.20.454328553 四 川69653063632702105980083654193.80.344800061 贵 州46631362014110667

17、72461549737.30.232092288 云 南4533150194124464743942311082.70.356957377 西 藏320589135995456584276921.30.606506798 陕 西3055266203763250928982288722.70.449394961 甘 肃2846312142273442690461321480.10.309549276 青 海531239219542750781373987.90.498131812 宁 夏700737283505984242398717.50.405101083 新 疆20588841115640

18、31745241532702.90.482813455从表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北京、上海两地区的人均教育经费明显高于其他省市,分别达到了3.37万元和3.86万元,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在剩余的地区中,天津和浙江的数据较为突出,分别为1.71万元和1.22万元。而安徽、河南、贵州、甘肃、广西五省的生均教育经费最少,在0.30万元附近甚至低于0.25万元。地区差异十分明显。(二) 仪器设备配置水平差异目前,从我国小学和初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配置水平来看,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依然较低,城乡间、地区间差距均较大。从地区来看,2004年,小学生均仪器设备值东部地区为382元、中部地区为266元、西部地区

19、为213元,东、西部地区之比为1.8:1,东、中部地区之比为1.4:1。初中生均仪器设备值东部地区为474元、中部地区为289元、西部地区为242元,东、西部地区之比为2.0:1,东、中部地区之比为1.6:1,均比2002年有所扩大。 除此之外,从生均建筑面积看,东、中部地区内各区县间的小学生均建筑面积的标准差和极差扩大化,特别是极差,东部地区从7.20平方米扩大到7.29平方米,中部地区从4.67扩大到5.75平方米,这说明东、中部地区内各区县间的硬件建设差异在拉大。(三)师资数量的差异一项反映师资素质的教师学历水平的调研结果(时间为2002年到2004年)显示: (1)东部地区小学教师专科

20、及以上学历从66.94%上升到94.49%;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从67.54%上升到84.05%; (2)中部地区小学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从24.98%上升到49.99%;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从16.9%上升到33.74%; (3)西部地区小学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比从从47.43%上升到72.63%;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从32.48%上升到65.36% 另外,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小学中专科及以上学历比和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比的标准差与极差呈缩小趋势,说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内各区县间的教育软件建设差异在缩小。中部地区的情况则相反,其小学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比的标准差和极差分别从4.46%

21、上升到8.41%和从15.66%上升到31.83%,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比的标准差与极差分别从5.71%上升到8.85%和从18.62%上升到32.15%,两者均呈扩大趋势。 (四 )原因小结导致这些的表象原因是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师资配置结构失调,且难以及时合理调剂,导致城乡师资在数量、质量和稳定性上差距极大。农村教育缺资金、缺设备、缺教师的现象在一些地区仍比较严重。城镇超编和农村缺编并存,农村师资知识老化和数量短缺并存,农村教师缺编和有编空缺并存,大量低工资聘请临时代课教师和在编不在岗并存,农村学校教学设备陈旧和短缺并存。农村教师在数量和结构上的双重短缺,致使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远低于

22、城市,且很多是在职进修学历;大量农村教师无法胜任素质教育,特别是新教改的要求。根本原因就是投入的教育经费总量问题。据报道,世界各国教育投入占GDP比重在1985年的平均水平是5.2%,发达国家是5.5%,发展中国家是4.5%,而当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只占2.3%,教育投入不足的现象还在一直延续,即使到2010年,到了3.66%。,我国仍没有达到4%的既定目标。这也表明,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是摆在中国教育目前的一个严峻现实,这点得到91.2%的受访者认同,88.5%的民众进一步认为,教育资金的缺乏在农村地区显得尤为突出,从而直接影响了当地义务教育的普及五、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完善综观前文对我国财政教

23、育支出分析及国际比较,对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完善提出几条思路。(一)加大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财政教育支出水平加强政府在教育财政投入上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稳定教育经费来源。 首先要继续深化对教育事业的性质和战略地位的认识。教育属于公共事业,应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政府财政投入应优先保证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其次,对教育投入进行法律调控,从法律层次上保证、规范教育投入。教育支出占的比重是衡量教育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经济学家厉以宁等人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当人均达到8001000美元时,要实现教育与经济的良性发展,公共教育支出占比重必须达到的下限为4.07%4.25%。因此,要提高财政教育支出水

24、平,首先,转变政府职能,科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有限的财力中确保教育支出的优先增长;其次,预算安排时,要确保教育法中规定的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经费要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公用经费要逐步增长)的落实,在此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将财政收入超收部分更多地用于教育投入,确保教育支出的稳定增长。 (二)提高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NP的比重 提高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NP的比重其根源主要在于财政收入在GNP中的比重偏低,我国的财政收入并不等于政府收入。我国的政府收入,除了列入预算的财政收入之外,还包括预算外收入。大量的政府收入游离

25、于预算之外,由各地区、各部门自收自支,这种不规范的政府收支管理状况,带来了一系列的后果。表现在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问题上,有如下几个方面:(1)政府收入虽然总体上说并不少,但财力分散在各地区、各部门,财政部门能够调度的仅限于预算内收入这一块儿。财政部门在教育经费支出的安排上捉襟见肘。(2)不纳入预算管理的各类政府收入由于自收自支,不受财政部门的监督,其管理自然处于混乱状态。不仅本应花在教育事业上的资金被挪用、挤占和克扣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通过种种途径,相当一部分预算内收入被转作预算外资金,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财政部门在教育经费支出安排上的困难。(3)即便通过一些非规范的途径,如集资、摊派、收费、统

26、筹等取得的制度外政府收入,已经用之于教育,由于未列入预算,亦不在财政性教育经费的统计口径之内。这部分的政府教育支出,也就不能在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NP的比例数字中得到反映。(三) 建立基于基本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国家服务标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国家协调东西部关系、稳定社会的长期政策。对教育而言,均等化指由基本教育服务最低公平原则与等价性原则配合的政策体系。其中,基本教育服务最低公平原则要求建立对教育房舍、设施和设备、教师和服务的国家服务标准。这是一种最低限度,无论何种学校,即使最偏远地区也应达到,所需经费应由中央和省级财政保证。上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按教育均等化要求,普遍建立了教育服务国家标准

27、,这一经验值得参考。等价性原则是指中央允许并鼓励地方政府提高义务教育配置标准,但经费由地方承担。二者配合,既可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服务,又能促进对农村学校的资金投入(四)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地区间教育的均衡发展。我国目前各级政府间的教育支出责任体制为:基础教育投资以地方政府为主,中央和省级通过转移专项基金形式进行补助;高等教育实行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体制。但是,各级政府的责任没有法定财力加以保障,对教育的支出主要依靠本地财源,“中央请客、地方出钱”的现象相当普遍。因此,应按分级财政体制的要求,以法律形式明确各级政府间的教育支出责任,尤其, 中央政府具有教育财政负担的最终责任,通过平衡各地

28、区之间教育条件(特别是基础教育条件),来保证所有社会成员享有均等教育机会的责任与义务。鉴于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财力存在明显差距的现实,为缩小地区间基础教育支出水平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应完善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一方面,完善分税制,完善一般性无条件转移支付制度,纵向使中央财政从中东部地区再适当集中部分财力,向西部进行转移支付,弥补贫困地区财政的教育收支缺口;横向建立省际之间、县际之间的教育转移支付框架,促进各地方政府教育提供能力的均等化。另一方面,建立专项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重点解决办学、教学条件的改善等问题。(五) 立法确定政府教育公平性政府作为资源配置的主体应该对全国范围内的教育资源进

29、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大致确保各阶层受教育群体和个体的受教育权利相对平等。针对弱势人群,国家应遵循将公共教育资源从富裕流向贫困的原则,具体地说,就是公共教育资源应向处境不利的儿童倾斜,这是公平观的现实表现。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是促进经济增长,矫正各种不公平的起点条件,是保证社会机会相对公平的最重要的制度性设置。在调整结构性短缺的问题是,政府首先要尽可能公平地分配教育财政资源,不要因为政府行为加剧结构性失衡与短缺。 所以,流入地政府可以制订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减免有关费用,做到收费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通过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

30、子女就学。对违规收费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等要及时予以查处。要制订有关行政规章,协调教育,行政、公安、财政等部门之间的关系,加强对薄弱学校建设的监督检查工作,并把这项工作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农民工流出地要积极配合流入地政府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禁止在办理转学和返回原籍就学手续时收取任何费用。曾有相关专家提出使用教育卡办法,针对中国农民工多的特殊情况二使用的一种办法,即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证明学生身份的卡片,而财政教育经费落实到人,学生在哪就学凭卡划拨经费到学校。这样既保证划拨到农村的经费不产生荒废,同时也保证了农民工子弟在城市的就学质量。(六) 增加教育经费来源,鼓励私人教育经

31、费投入增加教育经费来源,鼓励私人教育经费投入补充公共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2008年美国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5.4%,私人支出比例是2.07%。私人教育资源已经成为教育比不可少的来源,忽视私人教育资源的教育是不全面的。我国在这个方面应鼓励私人支出对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在财政性教育支出较低的情况下,应该鼓励民办教育的发展,对财政性教育支出实现有力补充。 参考文献1. 财政支出经济分析 杨丹芳 上海三联书店20012. 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国际比较及对策研究J梁伟真 经济经纬2004年第6期3.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问题和对策J油晓峰 软科学2003年第17卷第2 期4. 我国教育支出的财政

32、分析和对策选择J骆勤 财经论丛2004年第5期。任文治, 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经济纵横,200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华网,2009 致谢通过这一阶段的努力,我的毕业论文教育发展现状与财政投入政策分析终于完成了,这意味着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大学阶段,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非浅,这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与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邓桂环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写作毕业论文是一次再系统学习的过程,毕业论文的完成,同样也意味着新的学习生活的开始。我将铭记我曾是一名广商学子,在今后的工作中把广商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感谢各位专家的批评指导。 2013年3月1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