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坐标曲线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中考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坐标曲线题(含解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坐标曲线题1.向一定质量的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稀盐酸,所得沉淀质量随加入试剂总体积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点时所加试剂一定是稀盐酸 B.加入试剂总体积为V1时,溶液中不存在NaOH C. 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是盐D. a点时溶液中一定不存在Cu2+ 第1题图2.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渐加入到盛有氧化铜的容器中B. m点表示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C. m点和n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的质量不相等D. m点和n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
2、同3.向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的溶液中加入生石灰。 第2题图 其反应过程中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取b点溶液加入碳酸钠,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B.可用无色酚酞溶液鉴别a点溶液和c点溶液C.随着生石灰的不断加入,溶液中可能会有固体析出D.纵坐标也可以换成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 第3题图4.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c代表氧气B.t2时刻,O2开始产生C.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D.起催化作用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 第4题图5.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其中除了碳酸
3、钠以外,还可能含有硝酸钡、硫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继续向烧杯中逐滴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此时固体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无气泡冒出B.BC段对应溶液pH逐渐变大C.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 第5题图D.C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硝酸钠、碳酸钠、硝酸钡6.向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钡粉末,溶液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a点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证明有NaOH生成B.取少量
4、b点溶液,滴入过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C. c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氢氧化钠D.该温度下向d点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粉末,溶质质量不变 第6题图7.向一定量纯碱和烧碱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与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c点对应的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B. b、c两点对应的溶液蒸干,都可得到纯净物NaCl C. a点之前的溶液中,烧碱不会参与反应D.从a到b反应的混合液中,纯碱的质量逐渐增大 第7题图8.室温时,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忽略溶液温度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c点烧杯内液体不能导
5、电B. b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C. b点溶液中有两种溶质D. d点溶液中的微粒只有两种 第8题图9.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下列有关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图像不正确的是( )10.向一定质量表面被氧化的镁条中,慢慢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反应中有关量的变化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11.向盛有50 mL稀硫酸的烧杯中,缓慢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随着氢氧化钡溶液的滴加,某些量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12.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过量,该溶液中依次发生的反应如下: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向碳
6、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所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与所加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13.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第13题图A.向盐酸溶液中加入少量AgNO3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B.将形状相同质量相等的铁和锌分别加入到足量的质量和浓度都相等的稀硫酸中C.加热KClO3(加入少量MnO2)固体混合物制取O2D.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1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第14题图A.将表面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中B.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C.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锌粉D.向稀盐酸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参考答案1.D【解析】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7、,氢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A.a点后,沉淀质量逐渐减少,所以b点时所加试剂一定是稀盐酸,故正确。B.加入试剂总体积为V1时,沉淀质量达到最大值,所以溶液中不存在NaOH,故正确。C.c点时,盐酸和氢氧化铜完全反应,所以溶液中的溶质都是盐,故正确。D.若硫酸铜过量,a点时溶液中存在Cu2+,a点时沉淀质量达到最大值,只能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溶液中可能存在硫酸铜,故错误。2.C【解析】A.由图可知,溶液的总质量从零开始,所以该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渐加入盛有氧化铜容器中,故正确。B. m点表示氧化铜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故正确。C. m点表示氧化铜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n点表示加入的稀盐酸
8、过量,所以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的质量相等,故错误。D.稀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n点和m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故正确。3.D【解析】A. b点时溶液显中性,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钙,加入碳酸钠,有碳酸钙白色沉淀生成,故正确。B. a点溶液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c点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可以鉴别,故正确;C.剩余的盐酸和氧化钙完全反应后,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热,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溶剂持续减少,则随着生石灰的不断加入,溶液中会有固体析出,故正确。D.当盐酸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生石灰,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不再增加,故
9、错误。4.C【解析】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可知,b物质的质量少,b是高锰酸钾,a是氯酸钾,在t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有氧气生成,c不代表氧气,随着高锰酸钾的分解,二氧化锰的质量也在不断地增加,故A、B、D错误,C正确。5.C【解析】碳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取少量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接着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于硝酸,所以固体中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A.AB段对应的反应是碳酸钡和稀硝酸反应,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故错误。B.BC段对应溶液pH逐渐变小,故错误
10、。C.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和硝酸钡,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故正确。D.C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硝酸钠和硝酸钡,故错误。6.D【解析】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根据化学方程式可得出,生成碳酸钡沉淀的质量大于加入的氢氧化钡粉末的质量,所以开始时溶液质量逐渐减少;b点后溶液质量增加,所以b点时溶液中的碳酸钠和加入的氢氧化钡粉末恰好完全反应;继续加入氢氧化钡粉末,氢氧化钡溶于水,溶质质量增加,导致溶液的质量增加;随着氢氧化钡粉末的加入,当溶液达到饱和后,再加入氢氧化钡粉末,溶质的质量不再增加。A. a点时碳酸钠有剩余,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加入酚酞溶液也变红色,不
11、能证明有氢氧化钠生成,A错误。B.b点时氢氧化钡和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无气泡产生,故错误。C. c点时氢氧化钡粉末过量,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故错误。D. d点时溶液中氢氧化钡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继续加入氢氧化钡粉末,溶质质量不变,故正确。7.B【解析】向一定量纯碱和烧碱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盐酸,烧碱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等烧碱反应完全后,纯碱再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A. b点时,烧碱和纯碱均被完全反应,c点时盐酸过量,对应的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氯化氢两种溶质,故错误。B.盐酸具有挥发性,蒸发可除去盐酸,b、c两点对应的溶液蒸干
12、,都可得到纯净物NaCl,故正确。C. a点之前的溶液中,仅有烧碱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故错误。D.从a到b反应的混合液中,纯碱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纯碱的质量逐渐减小,故错误。8.A【解析】A. c点氢氧化钡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烧杯内液体是水,不能导电,故正确。B. b点稀硫酸仍过量,溶液显酸性,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故错误。C. b点溶液中溶质是硫酸,故错误。D. d点溶液中的微粒:水分子、钡离子、氢氧根离子,故错误。9.D【解析】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故
13、正确。B.硝酸钾晶体的质量应该从零开始,故正确。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溶剂的质量不变,故正确。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减小,故错误。10.A【解析】A.慢慢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时,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氧化镁完全反应后,镁再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因此氯化镁的质量持续增加,当镁完全反应后,氯化镁的质量不再增加,故正确。B.因为氧化镁在镁的表面,盐酸先和氧化镁反应,因此反应刚开始时没有氢气产生,故错误。C.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增加,当氧化镁、镁和盐酸完全反应后,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质量仍然增加,故错误。D.加入的盐酸会立即与氧化镁和镁反应,溶
14、液显中性,pH等于7,直至氧化镁和镁被完全反应,继续加入盐酸;溶液显酸性,pH小于7,并且pH越来越小,直至pH趋近于加入盐酸的pH,故错误。11.D【解析】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Ba(OH)2=BaSO42H2O。因为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沉淀不是溶质,随着氢氧化钡的加入,生成的沉淀越来越多,原来稀硫酸中的溶质会越来越少,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的质量为0,随着氢氧化钡的继续加入溶质质量又开始增多,故错误。B.稀硫酸显酸性,pH小于7,随着氢氧化钡溶液的加入,烧杯中溶液的pH会越来越大,恰好完全反应时液体为硫酸钡的悬浊液,pH等于7,大于7时为氢氧化钡过量,但不会一直
15、增大,最后为接近于原氢氧化钡溶液的pH值,故错误。C.此反应没有气体放出,随着氢氧化钡溶液的加入,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是越来越多的,故错误。D.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生成物的质量从0开始增加,至反应结束后不再改变,故正确。12.C【解析】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过量,该溶液中依次发生的反应如下: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所以向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碳酸钠会先与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然后碳酸氢钠再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开始时没有二氧化碳生成,反应一段时间后,CO2的质量从零开始增加,到完全反
16、应后不再发生改变。故选C。13.D 【解析】A.向盐酸溶液中加入少量AgNO3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生成少量氯化银沉淀,溶液的pH值几乎不变,故不符合题意。B.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且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铁,将形状相同质量相等的铁和锌分别加入到足量的质量和浓度都相等的稀硫酸中,锌产生氢气的速率比铁快,反应比铁快,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的比铁快,故不符合题意;C.加热KClO3(加入少量MnO2)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后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质量分数逐渐减小,直到反应完全后保持不变,故不符合题意。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由于溶剂质量的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小,故符合题意。14.A【解析】A.将表面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中,盐酸先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再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正确。B.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容器中物质总质量保持不变,故错误。C.硫酸铜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铜,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先增大后保持不变,故错误。D.加入硝酸银溶液前沉淀质量是0,故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