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热点素材:人与自然和谐生态.docx

上传人:黄****学 文档编号:2961333 上传时间:2020-06-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4.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人与自然和谐生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人与自然和谐生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人与自然和谐生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热点素材:人与自然和谐生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作文热点素材:人与自然,和谐生态,2020高考语文最钟情命题方向!从世界地球日到世界环境日,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2020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我们该思考人和自然的关系;全面小康、脱贫攻坚,我们要思考人与自然的方向;一带一路、开拓创新,我们应思考人与自然的权重;2020高考语文命题,我们应重视人与自然的话题。保护生态环境,领袖的“五个追求”202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如约而至,今年的主题为“关爱自然 刻不容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辩证法则,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前进方向。今年以来,在北京参加首都植树活动,在浙江、陕西、山西考察调研,领袖一再强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这一理念。

2、(一)水是湿地的灵魂,自然生态之美是西溪湿地最内在、最重要的美。关注和保护城市湿地,体现了他对城市发展方向的把握,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坚持,对人民利益的重视。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全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3月31日,领袖在杭州考察的第一站就来到这里,沿着绿堤、福堤,察看湿地保护利用情况。总书记指出,湿地贵在原生态,原生态是旅游的资本,发展旅游不能牺牲生态环境,不能搞过度商业化开发,不能搞一些影响生态环境的建筑,更不能搞私人会所,让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二)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深山之中,春雨淅沥,云雾缭绕。4月21日,领袖来到陕西省安康

3、市老县镇蒋家坪村的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他拾级而上,步入茶园,沿途察看春茶长势,同茶农们亲切交谈,仔细询问茶叶收成、价格和村民土地流转、参加分红、务工收入等情况。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正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属于苏陕扶贫协作项目。目前园区通过“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带动100多户贫困户年人均增收千元以上。(三)“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文明的真谛。倡导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让生态环保思想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4月3日,在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不断推进的时刻,领袖同首

4、都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他说:“我们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既是以实际行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又是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四)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守。5月12日,领袖专程来到汾河太原城区晋阳桥段,听取太原市汾河及“九河”综合治理、流域生态修复等情况汇报。眼前的汾河清水复流,再现碧波荡漾的大河风光。沿岸绿树葱郁,宛如一条条绿色长廊。沿河岸边步行察看汾河水治理及两岸生态保护、城市环境建设等情况,对太原汾河沿岸生态环境的巨变表示欣慰,并首次提出了“治山、治水、治气、治城”的“四治”要求。“四治

5、”既是对“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延续,同时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的具体诠释。(五)2019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领袖指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的共同责任。建设全球生态文明,需要各国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从3月底4月初在浙江考察时调研安吉、西溪湿地,到4月下旬在陕西考察时深入秦岭,再到5月中旬在汾河太原城区晋阳桥段考察,一再宣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面向未来,中国也愿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

6、容。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必将不断展现在世人面前。两山论,让世界读懂美丽中国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9年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在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举行,浙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起源地和率先实践地。“中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取得显著进步。”当今世界面临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严峻挑战。领袖提出的“两山论”,为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遵循和思想指引,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

7、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智慧2013年9月,领袖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在回答学生关于环境保护的问题时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要“绿水青山”还是要“金山银山”,辩证关系说得非常透彻。老挝自然资源与环境部部长宋玛奔舍那说:“将两个看似不可调和的发展矛盾,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提出了解决办法。老挝应该将它作为自己的发展理念。”2013年以来,领袖在多个国际场合阐释“两山论”埃及艾因沙姆斯大学中文系教授纳赛尔阿卜杜勒-阿勒说,在多个场合提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表明他对

8、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两山论”凝结了中国智慧,是值得借鉴的发展理念。全球实践中国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以大气治理为例,中国打响了史无前例的蓝天保卫战,经过艰苦努力,成为世界上治理大气污染速度最快的国家;节能减排持续推进。2019年11月,中国生态环境部宣布,中国已提前达到2020年比2005年下降40%-45%的碳排放目标;土地荒漠化防治取得积极成效。实现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双缩减”、荒漠化和沙化程度“双减轻”,提前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到2030年实现全球退化土地零增长目标;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

9、任英厄安诺生看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动形象地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中国在环境修复上付出了巨大努力,改变了曾经被污染的土地、河水和天空。知行合一,笃行致远。在对外合作中,中国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肯尼亚蒙内铁路项目,在施建过程中成功保护蒙巴萨红树林,并保障所有类型野生动物自由通过铁路线;斯里兰卡科伦坡集装箱码头开展“油改电”改造,成为斯里兰卡第一家也是南亚地区规模最大的绿色码头;巴厘岛燃煤电厂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防控污染,在供应全岛40%电力的同时,让附近的海豚湾保持了自然生态;墨西哥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研究所所长何塞路易斯德拉克鲁斯说,中国将生态理念放在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这种战略

10、眼光使中国成为全球生态治理方面的引领者。中国菌草技术传播到中非共和国、斐济、老挝、莱索托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非洲“绿色长城”建设有中国的技术支持;中国科技助力中亚国家“点荒变绿”;中东多国专家来中国学习在沙漠中筑起绿洲的固沙法如今,中国的生态治理经验,正分享给越来越多的国家。世界赞誉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使“两山论”等中国生态文明理念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同和高度赞誉:201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会议通过了推广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决定草案。201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2018年,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索尔海姆

11、在考察浙江后,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中国发展理念表示高度赞赏:“我们希望把这些经验带给世界各国,并以此来激励各国改善生态环境”。“两山论”让世界各国对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它们与中国开展生态合作的强烈愿望。老挝自然资源与环境部部长宋玛奔舍那说:“中老山水相连,我们期望能在澜沧江-湄公河治理开发和水质土壤检测方面与中国同行紧密协作。”卡塔尔卡塔尔论坛报总编辑卢艾卡杜米表示,中国在治理沙漠方面取得的成就举世公认,卡塔尔与中国之间的合作空间巨大。墨西哥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研究所所长何塞路易斯德拉克鲁斯说,“两山论”是超越国界的,它为南美洲、非洲国家的绿色发展提供了重

12、要借鉴。同走绿色发展之路,共筑生态文明之基。面向未来,中国愿同各方一道,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为建设美丽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让绿色释放更多红利(来源:人民时评)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带来了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等话题,备受关注。我国着眼尽力补上生态文明建设这块短板、实现全面小康五位一体全面进步,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部署。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直接推

13、动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如同一面广角镜,折射出追求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发展理念,照见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的大局观、整体观,见证对子孙后代负责、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历史担当。当前,污染防治攻坚战已经取得关键进展,“十三五”规划涉及环保的9项约束性指标,有7项已提前超额完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示出巩固成果、夯基固本的施政方略。加快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瞄准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加快治理、加紧攻坚,不仅可以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确保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也将为实现美丽中国的宏伟愿景打下坚实基础。

14、“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过去5年,中西部22个省区市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4.26万亿元,生态扶贫带动300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地区林草植被持续增加,森林覆盖率平均增长超过4个百分点。实现全面小康、全民健康,建设健康、宜居、美丽家园是一个重要体现。要通过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力度等举措,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我们就一定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珍爱地球愿人与自然命运共同

15、体和谐共生(来源:央广时评)地球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却常常不珍惜地球的存在。如今,人类面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耗损与破坏、酸雨蔓延、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和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等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地球病了,但是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人类病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地球和自然造成了伤害,而这些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己。人类只有直面挑战,形成共识,协同行动,化危为机,才能做到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和谐共生。珍爱地球,就是珍爱生命。人和大自然是一个休戚与共的生命共同体。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历程;每株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痕迹。所有生命的存在,构成了多元、丰富和平

16、衡的地球生态系统。地球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失去平衡,将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磨难。2020年的澳洲山火、非洲蝗灾、新冠肺炎疫情等,都在警醒着人类: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破坏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就会给人类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带来种种意想不到的威胁。珍爱地球,就是珍爱自我。每个人珍爱地球,其实就是在珍爱自我。我们对地球负责,其实就是在对自我负责。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时,人们期盼安全良好生活环境的意愿更加强烈。当我们选择绿色出行时,我们是在承担对地球的责任;当我们选择垃圾分类时,我们是在承担对地球的责任;当我们选择节约用水时,

17、我们是在承担对地球的责任;当我们选择节约能源时,我们是在承担对地球的责任。这所有的点点滴滴,都不是挟泰山以超北海的难事,而是举手之劳的小事,但做好这些小事则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素养,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习惯,并在力所能及的小事中为保护地球献出每个人的力量。珍爱地球,就是珍爱人类。地球生态系统平衡稳定,人类社会才能获得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地球生态系统震荡断裂,人类社会将面临不可想象的巨大灾难。人类世概念的出现,意味着人们已经意识到自18世纪以来,人类活动已对气候及生态系统造成全球性影响。在人类世,人类应承担更大责任来珍爱地球,确保环境安全,这样才能维持人类的永续发展。2012流浪地球等电影,其实

18、也在时刻提醒我们,地球生态系统是脆弱的,人类应该尽全力维护地球生态系统平衡。人类只有爱护地球,保护环境,才能避免地球被淹没,才能避免地球去流浪。地球是全人类的共同家园。地球生态环境关乎人类福祉,关乎未来发展。人类只有团结一致,达成共识,唤醒理性和智慧,凝聚力量和行动,才能共同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有爱的人,从爱地球开始,从爱自然开始,从每一个此时此刻开始,共同推进绿色产业,共同推进循环经济,共同推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共同呵护好全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人与自然关系的“三个改变”(来源:人民论坛网)此次疫情是建国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

19、最大的疫情,也被看作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面临的最大危机,不仅严重威胁世人健康,而且给世界经济带来挑战,影响着世界政治格局。“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在人类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由动物身上携带的病毒引发的流行病和瘟疫,给当时的人们带来深重灾难,但也让人类痛定思痛,不断提升医药水平、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我国疫情已经由“遏制阶段”进入到“缓疫阶段”,中国经验正在帮助其他国家的抗疫行动。改掉陋习,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发展和生活方式人类不是世间万物的主宰。人因自然而生,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也会伤及人类本身。陋习可能给行为者自己或他人以及生

20、态环境带来负面的后果,甚至生存的威胁。一些珍稀物种的消亡、疫情疫病的暴发,都可能是大自然给我们的警告。文明是相对于丑陋和野蛮来说的,有些陋习在当事人看来是天经地义、大快朵颐的行为,但从更大范围、更高层面来看,则是蒙昧和落后的。合不合时宜是指对陋习的判断标准是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而不断与时俱进的,那些与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的行为就可能被认定为陋习。滥食野生动物被看作是陋习并不是这次疫情才引起的。人类食用野生动物有着悠久的历史。人类依靠自然资源而生,大自然是天然的食材库,野生动植物是人类最早的食粮。我们的祖先“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据研究,正

21、是得益于能够使用工具“敲骨吸髓”使得智人的脑容量得以增长,并最终战胜其他直立人而成为现存唯一的人属物种。但野生动植物身上有大量的病毒、细菌和寄生物,因此“时多疾病毒伤之害”。火的使用提升了人类食物的安全性,让人类占据了食物链的顶端,并不断拓展自己的活动范围,但这也给一些地方的森林植被和野生动物带来威胁,甚至是灭顶之灾。澳洲大陆在4.5万年前迎来了第一群人类,两千年后当地体重在50公斤以上的动物遭到灭绝,捕猎带来的火灾让森林变成了荒原,只剩下最耐火的桉树“独步天下”。大约从一万年前开始,人类开始学会驯化一些野生动物成为家禽家畜,为自己提供较为稳定的肉类食物,人类社会也逐步从采集、渔猎进入到了农耕

22、、游牧的阶段。但野生动物的命运并没有得到改观。人类的繁衍、扩张继续侵蚀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加上气候变化等因素,一些物种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生态文明追求的不只是环境与生态本身的“文明”,更加需要实现的实际上是社会文明和人类文明。生态文明不仅仅体现在我们所处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更重要的是人们的行为举止要不断提升到更加“文明”的高度。近现代欧洲文明的崛起,与那场夺去近半数人口生命的“黑死病”(鼠疫)不无关系。源于中亚草原旱獭(土拨鼠)并经由鼠类、蚤类传播的烈性传染病,改写了欧洲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最终结束了贫穷、愚昧和肮脏的中世纪,开启了西方现代文明之旅。近现代欧洲的文明进程也是从“礼貌”尤其

23、是就餐礼仪和宫廷礼仪的教化开始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鼠疫的抗争使得人们对于公共卫生事业的关注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例如传统用手抓取的共餐制逐步被使用刀叉的分餐制所取代等。新冠肺炎疫情让身处21世纪的我们重新检视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不文明的地方。禁食野生动物、使用公勺公筷、实行分餐制等建议再度受到重视。从生态文明的角度来说,人类对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陋习”远不止于滥捕滥食野生动物,还包括滥砍乱伐森林植被、滥耕乱占湿地草原、滥排乱放工业污废、滥施滥用农药化肥、滥产乱丢生活垃圾等生产生活中的种种陋习。例如,与8000年前相比,地球上的原始森林覆盖率从一半左右下降到今天的7%,而在20世纪

24、的100年中,全世界的原始森林有约80%遭到破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度有90%以上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萎缩严重,原有的100多个通江湖泊只剩下洞庭湖、鄱阳湖、石臼湖3个;海河、黄河、辽河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率超过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分别高达106%、82%、76%,远超40%的生态警戒线,全球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在短短40多年内消亡了60%,科学家警告地球或正处于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前期。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革除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不只是为了防范潜在的病毒风险,更重要的是要避免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丧失,以期维持生态平衡,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的共同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

25、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但疫情也表明现实中绿色消费还远未形成,要以全面禁食野生动物为突破口,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目前国家已经部署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等创建活动,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出行,希望通过生活方式绿色革命,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每一位公民都不能置身事外,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形成全民保护野生动物,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改正观念,牢固树立人与自然构成生命共同体的意识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

26、于其态度和意识。新冠肺炎疫情在敦促我们调整和改变对待野生动物行为的同时,也在敦促我们有必要重新检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人类认识、利用、改造和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前进,不断向前发展。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那么人与自然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来看,人与自然关系经历了四个阶段。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阶段,即原始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强,受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制约明显,对自然是一种敬畏、崇拜和顺从的看法。农业文明阶段,人类对自然规律有一定的把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顺天应时,靠天吃饭

27、,总体上人与自然是一种较为融洽的关系;但受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人类没能认识到自身的发展与扩张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18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生产力,但资本和市场的全球化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破坏在全世界的蔓延。科学技术的进步助长了“征服自然”和“人定胜天”的冲动,上述种种对自然生态的“陋习”正是在工业文明的旗号下变本加厉,成为了文明的反面。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与西方近代以来形成的机械论自然观有关。建立在近代自然科学技术基础上的这一自然观坚持的是一种二元论的观点,近代机械论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都是机器,而且是分离的和对立的,自然界没有价值,只有人才有价值,自然界

28、的安排受到上帝的“目的性”支配,由此自然失去了其神圣性和神秘性,人们不再敬畏和尊重自然,而是把自然当作可以任意对待的机器。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际潮流,但各个国家、各个派别对人与自然的看法却是五花八门,甚至尖锐对立。从大的方面来说,当今世界的自然观可以简单地分为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两大类。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人是目的,否认自然价值的存在,认为人与自然是主客体关系,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都应当以人类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非人类中心主义也可称为生态中心主义,是伴随20世纪后半叶西方环保运动兴起的一种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绿色思潮,主张自然具有自身的存在价值,人是自然

29、的一部分,人不能离开自然而生存、发展,人与自然是平等的,应该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相比较来说,人类中心主义存在了几千年,目前仍有众多拥趸,尤其是大部分的市场主体及其代理人。非人类中心主义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逐步成熟、壮大,并深刻地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既有传承已久的历代生态智慧,也有与时俱进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同时不可否认地也存在着根深蒂固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因此,新时代我们要牢固树立和坚持的应该是集合了古今中外先进自然观精华而形成的科学自然观,它构成了我国生态文明思想的精髓要义。一是敬畏自然,视自然与人类一体。马克思主义自然

30、观连同社会历史观都是完整的和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恩格斯曾指出,“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我国道家思想主张世界的本源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在齐物论中谈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儒家也视天地人三才为一体,同时主张要敬畏天命。科学自然观主张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领袖多次强调,“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当人类合理利用、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常常是慷慨的;当人类无序开发、粗暴

31、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必然是无情的”。二是尊重自然,视自然为人类之家。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人类是大自然长期孕育的产物,是自然之子。同时大自然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全部需要,就像家长一样,不仅给孩子以生命,还要供给孩子吃穿住行,提供成长的空间。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共有一个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这一进程中,各国逐渐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无论前途是晴是雨,携手合作、互利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这既是经济规律使然

32、,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三是顺应自然,视自然为人类之师。我国古代的农耕文明注重师法自然,不夺农时。管子曰:“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违之。”“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孟子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美国生态伦理学者罗尔斯顿也认为,我们应当像遵循指导教师那样遵循大自然,因为自然具有某种“引导功能”:“它指导我们,使我们知道自己是谁,置身何处,我们的天职是什么;与自然相遇还能告诉我们应期待什么,应该以什么为满足。所以,我们能够通过反思自然学会如何生存。”四是保护自然,视自然为人类之友。“人类可以利用自然

33、、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与自然是一种互利共生的朋友关系。古代不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追求“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的物我和谐境界。今天我们更要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让生态环保思想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形成善待自然的人文情怀。改善管理,建立健全以自然为本的绿色治理体系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检验,它充分体现了我们的制度优势和整体合力,同时也暴露出制度体系中的若干短板和不足。就革除滥食野生动物这一陋习来说,几十年来社会上的呼声不绝于耳,野生动物保护法也做了修订,很多地方也都有一些创新性的法规政策。但从实际效

34、果看却差强人意:一些人不以食用野生动物为耻反以为荣,甚至成了炫耀财富和权力的象征;一些经营贩卖“野生动物”或“野味”的不法商家明目张胆、肆无忌惮;更有甚者,不法分子利用法律漏洞,打着“三有”(有生态、科学和社会价值)的旗号进行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勾当,且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是在野生动物的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环节以及相互衔接方面存在不足和问题。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保护野生动物这个事情上,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其他领域。生态文明建设要靠制度来保障,善待自然的理念要有效转化为善管自然的制度体系,这是推进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近五年来,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生态

35、文明法治建设不断加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逐步成型。笔者认为,在自然生态领域我们要倡导建立健全以自然为本的绿色治理体系。以自然为本既是一种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念,也是一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制度安排。在科学自然观中,以人为本和以自然为本是辩证统一的,没有自然生态的平衡,就没有人类的生存发展。以自然为本的政策方案也称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以下简称“NBS”),是目前国际上提倡的一种保护、可持续管理和修复生态系统的行动方案。这一概念框架最早由2008年世界银行发布的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和适应性:来自世界

36、银行投资的NBS报告中提出,2010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世界银行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等机构联合发布自然方案报告:保护区促进应对气候变化,将NBS正式应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欧盟将之视为一种受到自然启发、支撑并利用自然的解决方案,纳入其“地平线2020”科研计划,并开展更大规模、更多领域的试点工作。在2019年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上,我国携手新西兰提出了基于自然的气候解决方案政策主张,并介绍了我国在森林碳汇、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荒漠化治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实际上,我国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方面已经体现了以自然为本的原则:在机构上,按照所有者和管理者分开和一件事由一个部门管理的原则,国家

37、设立了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重新组建了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产权方面,通过改革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不断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在资源利用方面,努力构建覆盖全面、科学规范、管理严格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在生态系统保护方面,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在监督考核方面,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和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等等。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牢固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态”短板,早日实现“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的绿色中国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