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4-5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4-5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诗词鉴赏专题根据(保定市二模、石家庄市下学期第二次模拟、邯郸市二模、张家口市一模、唐山市一模、衡水中学第一次模拟、衡水中学第十次调研、衡水中学第九次调研、保定市一模、邯郸市一模、石家庄二中4月模拟)语文试卷汇编而成保定市二模(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寄左省杜拾遗岑参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注:杜甫任左拾遗,属门下省即左省,与任右补阙(属中书省即右省)的岑参同为谅官。紫微,星官名,此指朝会时皇帝所居的宣政殿。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首联叙述作者与
2、杜甫同朝为官,经常同行人朝,又分署办公,分列殿庑两侧。B.颔联叙写自己早出晚归,“晓”“暮”二字突出诗人为国尽忠的勤勉与充实。C.颈联承前两联,一个“悲”字直抒胸臆,写出诗人对朝官生活的感受和态度。D.尾联委婉抒写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杜甫感慨“衮职曾无一字补”有相通之处。15.此诗尾联是何含意,你认为是“颂语”还是“愤语”?请简要分析。(6 分)14. B(3分)“晓”“暮”二字突出这种生活的庸俗无聊,日复一日,天天如此。这对于立志为国建功的诗人来说,不能不感到失望。15尾联意为:圣明的朝堂大概没有错事,自然觉得规谏皇帝的奏章日渐稀疏。这是诗人的愤语,诗人故作反语,寓贬于褒,昏庸的统治者自诩圣明
3、,自以为“无阙事”,才会使身任补阙(谏官)的诗人“自觉谏书稀”,反映出诗人对文过饰非、讳疾忌医的唐王朝的失望之情,抒发了内心忧愤。(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石家庄市下学期第二次模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送刘南史往杭州拜觐别驾叔刘商兄弟飘零自长年,见君眉白转相怜。清扬似玉须勤学,富贵由人不在天。万里榛芜迷旧国,两河烽火复相连。林中若使题书信,但问漳滨访客船。注刘商,徐州彭城县(今江苏铜山县)人。两河:京杭运河、淮河的合称。漳滨:漳水边。汉刘桢“余婴沈痼疾,窜身清漳滨”,后因用为卧病的典实。14.下列对这
4、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送别诗语言朴素自然,但诗人对兄弟的真情切意洋溢在字里行间。B.离别之际“见君眉白”,细节格外触动心弦,很自然地引出颔联内容。C.颈联第二句写两河烽火相连,将离别置于具体的时代背景,更添悲凉。D.诗歌表现了诗人的处境与复杂心境:漂泊在外,卧病在床,精神颓丧。15.送别之际,诗人心情复杂,请简要概括并分析其对刘南史的情感态度。(6分)14.D【解析】“精神颓丧”错,由颔联可知。15.参考答案:对兄弟的同情:首联流露出诗人对于飘零在外、年华老去的刘南史的同情怜惜;对兄弟的肯定和劝勉:诗人肯定刘南史丰采似玉,并劝勉他勤于学习,因为富贵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对兄弟
5、行于途上的担心:杂草丛生绵延万里,迷失了家乡的路,两河一带又烽火相连,让人担心。(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邯郸市二模(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夕次圃田店祖 咏前路入郑郊,尚经百余里。马烦时欲歇,客归程未已。落日桑柘阴,遥村烟火起。西还不遑宿,中夜渡泾水。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题目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是对全诗主要内容的概括,具有总括全诗的作用。B.首联写停驻于圃田店之后的行程,从这里出发还要再走一百余里才能到达目的地。C.颔联写的马困乏烦躁急欲歇息,侧面表现出行客虽久于路途、疲惫不堪却归心似箭。D.尾联写作
6、者因为已定的归期临近,没时间多停留,所以半夜就起身渡泾水西去。15.请简要分析颈联的作用。(6分)答: 14.答案:D解析:“因为已定的归期临近”说法错误,诗中并没有说限期而归。所谓“不遑宿,所谓“中夜渡,只是在表明思归心切,未必限定着归期。15.答案:描写了作者停驻圃田店时看到的傍晚景色,渲染了一种安恬宁静的氛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强烈的思归之情。宕开一笔,舒缓了诗歌的节奏,使得整首诗歌委婉从容。(每 点2分)张家口市一模(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节选)李白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观书散遗帙,探古穷
7、至妙。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注。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注严光,字子陵,东汉初隐士。谢客,谢灵运,南朝刘宋时的山水诗人。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概言自己在宫禁中的生活状态,“晨趋”“夕待”正是入官以来的形象写照。B.三、四句写诗人博览群书,深人钻研其奥妙轻松自如,表达了诗人心情的愉悦。C.诗人以青蝇比喻那些势利的庸俗小人,而以“阳春白雪”比喻自己的志向情操。D.这首诗一反李白所常有的奔放激情和奇特想象,语言平实却蕴籍着复杂的情感。15.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14.B 解析诗人表面上是写读书
8、的闲情逸致,实际上暗示这快意的读书恰是失意的寄托,反衬出他在翰林院供职时无聊烦闷的心情。15.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说,建功立业之后,就要辞别官场尘世,去水边垂钓(3分)。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建功立业,并且在功成名就之后,就去隐居山林的理想(3分)。(每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唐山市一模(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石苍舒醉墨堂(节选)宋代 苏轼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销百忧。乃知柳子语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君于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丘。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注石苍舒,字才美,京兆(即长安)人,善草
9、隶书。柳子,柳宗元。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第一句交代醉墨堂的建造以及命名,第二句表现堂中练书心情。B.诗人借用柳宗元的形象比喻表现石苍舒对书法嗜好的极致程度。C.诗人认为石苍舒的书法技艺已达到完美境界,但也有不少瑕疵。D.兴致来时,石苍舒练习书法挥笔神速,如同骏马瞬间路遍九州。15.石仓舒“醉墨”都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14. C (“败笔”指用完作废的笔。)15.为练习书法,专门建堂,且命名“醉墨”。对书法痴迷,从书法中获得无穷快乐,甚至消除了忧愁。为追求技艺,勤学苦练,用废的笔堆积如山。(每点2分)衡水中学第一次模拟(二)古代诗歌阅读(
10、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戏答元珍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注元珍:丁宝臣,字元珍,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市)人,时为峡州(治所在今湖北宜昌)军事判官。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五月,欧阳修降职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次年,朋友丁宝臣(元珍)写了一首题为花时久雨的诗给他,欧阳修便写了这首诗作答。冻雷,初春时节的雷,因仍有雪,故称。欧阳修曾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洛阳以牡丹花著称,欧阳修写过洛阳牡丹记。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春风疑不到
11、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既叙写了作诗的时间、地点和山城早春的景色,又抒发了自己的山居寂寞。“春风”一句,既指山城偏远春到晚,也暗指皇恩不到。B中间两联均为写景:残雪累累、寒雷隆隆中蕴孕着勃勃生机;归雁的鸣叫唤起乡思,久病逢春,自然景物如此美好。体现了诗人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的的乐观与豁达。C尾联虽然是自我安慰,但却透露出极为矛盾的心情。“不须嗟”实际上是大可嗟,故才有了这首借“未见花”的日常小事生发出人生乃至于政治感悟的诗。D题目冠以“戏”字,是声明这首诗不过是游戏之作。欧阳修秉承中国古典诗歌“怨而不怒”的风雅传统,以“戏答”的方式表达他的怨刺,表现出诗人善处逆境的思想性格。15钱鐘书先生谈
12、艺录云:“若夫理趣,则理寓物中,物包理内,物秉理成,理因物显。”理趣的最高境界是将哲理和逻辑融于诗境。请结合全诗谈谈这首诗的理趣之美。14.【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项“中间两联均为写景”表达不正确。“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是写景,“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则是抒情,抒发了诗人多病之身在时光变
13、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体现了诗人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的的乐观与豁达”表述错误。15.【答案】诗人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哲思融于诗境:首联一果一因,语气连贯,因 “未见花”而“疑“春风不到,写出山城荒僻冷落,寓含着诗人在受贬谪时期待和失望的心情;(1分)颔联写出残雪累累、寒雷殷殷中蕴孕的生机一片,既状难写之景,也抒不尽之意。(1分)颈联写作者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1分)尾联写见过冠绝天下的洛阳牡丹,就不须嗟叹山城野花晚开了。(1分)全诗结构巧妙,脉络清晰,由感伤而自我开解,并最终达到理性的认识,以乐观旷达收结。(1分)含失意之情却不一味消沉,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逆境
14、的哲理性的思考。体现了宋诗的理趣之美。(1分)(一联一析,各1分,能概括出诗人的感情变化,体现对人生的哲理思考的,意思对即可得分)【解析】以浅近自然的语言写景抒情,但琢磨很细,意脉完足,有一种亲切流畅的风格。首二句是欧阳修很得意的。据苕溪渔隐丛话引西清诗话,他曾对人说:“若无下句,则上句不见佳处,并读之,便觉精神顿出。”后人也说它“起得超妙”。这两句一果一因,语气连贯;次序上先以“疑”领起,引出对于“疑”的解释,因此显得有波折而不平板;另外,它还寓含着诗人在受贬谪时期待和失望的心情。所以,虽说是有如口语的句子,其实写得很讲究。全诗的关系,也是一联紧接一联,意脉含蓄而绵细。唐人律诗多用平列的意象
15、、断续或跳跃的衔接,欧阳修则力图将八句诗构成流动而连贯的节奏,这无疑是唐诗之后的一条新路。这首戏答元珍是欧阳修的律诗名作,此诗作于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此年欧阳修因事左迁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与峡州军事判官丁宝臣(字元珍)交好。丁曾有诗赠欧阳修,欧阳修乃于此年作诗以答。此诗首联写山城荒僻冷落;颔联承前细写山城荒凉之景,写出残雪累累、寒雷殷殷中蕴孕的生机一片。后两联抒情。颈联写作者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洛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但自己全不在意。欧阳修在这样一首普通的诗中表达了决不屈服的昂扬之志,道出了作者哲理性的人生思考。正是在
16、这一点上,欧阳修的这首诗体现了宋诗注重理趣的革新特征。衡水中学第十次调研(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秦州杂诗(其一)杜甫满时悲生事,因人作远游,迎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注此诗是作者携家前往秦州(甘肃天水一带)投奔从侄杜佐和旧友赞公所作。生事,即生计。鱼龙、鸟鼠,即鱼龙河、鸟鼠山,代指秦州的山水。心折,即心惊。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A.首联“满”字传神,极写悲况之广,“远游”交代路途遥远,绾涉后面的陇山、关隘、鱼龙与鸟鼠。B.頷联“迟回”“浩荡”,一语双关,既写出了秦
17、州山关的地势特征,也流露出了诗人当时复杂的心情。G.颈联对仗工整,借山水写岀了秦州一帯的空旷宁静,以此村托诗人因远游而生难以言状的悲苦情。D.“心折”二字呼应开篇“悲”字,结构上首尾呼应,情感上引出思虑,战事不断,秦州还能淹留?15.有人评价诗中“悲”字乃一篇之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悲”的原因。(6分)14.C (“宁静”不准确,应为“寂寥”;“因远游而生难以言状的悲苦情”,以偏概全,不止远游)15.穷困潦倒、全家生计无依之悲。“悲生事”“因人”,点明家境困苦,要投靠他人而生活。投靠亲友,飘泊不定之悲。诗人居无定所,只得携家到秦州投奔从侄、朋友而远游。途中山川险恶,举步维艰之悲。过陇山与险关
18、,涉鱼龙河,渡鸟鼠山,一路艰险万分。战事不断,家国不宁之悲。一路西征,不停的战火,让诗人担心秦州也不是安宁之所。(每点2分,三点即可满分;每点中观点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衡水中学第九次调研赤壁袁枚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江水自流秋渺渺,渔灯犹照荻纷纷。我来不共吹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1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从诗中的“秋渺渺”“荻纷纷”“乌鹊寒声”等描写内容可以推测出,诗人登临赤壁的时候恰逢深秋时节。B. “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这两句诗具体描写了赤壁之战时惊心动魄的场面,开篇即气势逼人。C. “汉家
19、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两句表明,诗人站在拥刘贬曹的立场上, 对火烧赤壁予以高度褒扬。D. 袁枚作诗论诗崇尚“性灵”,而“性灵”的审美价值核心是彰显独特的个性,本诗体现了浓厚的个性色彩。14. 尾联所用的“吹箫客”和“乌鹊”两个典故,分别出自哪篇传世诗文?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分析】(14)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0、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15)本题考查对典故的掌握以及情感的把握。这两个典故来自于我们的教材,只要能背诵,均可以答出出自哪篇诗文,对于情感的把握先要准确理解诗意,再抓住关键的传情达意的字词,分析诗歌写景句意境,再结合全诗内容对其情感进行探究。【解答】(14)B“具体描写”并不准确。本联属于概述,是概述的当年赤壁大战以及这次战争的意义。(15)“吹箫客”化用了苏轼赤壁赋里句子“客有吹洞箫者”。“乌鹊”出自曹操短歌行里诗句“月明星稀,乌鹊
21、南飞”。诗人说这次来赤壁没有苏轼笔下的吹箫的客人为伴,只能寂静的深夜里听见乌鹊凄凉的鸣叫声。展现了诗人的孤独寂寞,同时寄寓了不被君王赏识,抱负不展的抑郁之情。答案:(14)B(15)第一问:“吹箫客”出自苏轼赤壁赋,“乌鹊”出自曹操短歌行。第二问:尾联的意思是说,我这次来赤壁并没有带着吹箫的友人为伴,所以只能听到安静的夜里有乌鹊在凄凉啼鸣。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之感也暗含着得不到英明君子赏识、才华无法施展的失落抑郁。译文:一阵东风强似百万大军,当年就是在赤壁,因为这次赤壁大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大势。孙刘联军的大火终于烧掉了曹操的战船,刘备如池中蛟龙得云而升天。赤壁此时正值深秋,江水滚滚东流,渔船上昏暗
22、的灯火还亮着,看来渔家收获很多。此次来赤壁没有像苏轼文章中提及的吹洞箫的客人陪伴,只有在寂静的深夜里听到乌鹊凄凉的鸣叫声。赏析:一阵东风强似百万大军,当年刘备、孙权、曹操就是因为赤壁这一战,而决定了三分天下的大势。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是一出热门的连台好戏:孔明智借东风,火烧曹操的连环船,从此天下三分,成为魏、蜀、吴三国。首联概述了当年赤壁大战的场景以及意义,即三分天下。颔联中“贼”字可看出诗人是以蜀汉为正统,后句写的是刘备通过这场战役如蛟龙出深潭而升天。诗中的“秋渺渺”、“荻纷纷”等描写内容可以看出,诗人登临赤壁的时候是深秋时节,感叹一切英雄和历史都消逝了,都湮没在山川当中,只剩下默默的东流
23、水、渔船中昏暗的灯火和纷飞的荻花,诗人感慨往事消散如烟、时间流逝如梦。最后一句通过赤壁之战的主角之一曹操的短歌行里的诗句,使读者联想起当年的古战场;反衬,通过乌鹊凄寒的叫声反衬夜的寂静;寄情于景,通过写景抒发情感。营造了一个凄凉伤感的意境,作者把历史和现实连接起来,抒发了苍凉幽远的怀古之情。【点评】怎样读懂诗歌(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
24、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保定市一模(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水调歌头金山观月张孝祥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
25、。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注此词为南宋词人张孝祥舟过金山(位于长江南岸)时所作。白银阀:月宫,借指金山寺。表独立:化用屈原九歌山鬼“表独立兮山之上”。表,作为标记的木柱之物,这里指像表一样。飞霞佩:以飞霞为玉佩。切云:古代一种高冠的名称。毫端:细毛的末端,比喻极细微。翳凤:以凤羽作华盖。骖鸾:用鸾鸟来驾车。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开头二句,点出江山雄伟、壮阔的气势,又从不同角度写登高的感
26、受。B.上片后七句以月为姊,写自己借月姊的珍贵的玉镜以瞭望雄奇的江山。C.下片前三句,既写了仙女陪伴自己之所想,又暗写了自己高洁的情怀。D.下片后七句写自己澄明洁净之所感、幽远清晰之所见及登仙而去之所想15.陈应行评价张孝祥词“读之泠然洒然,真非烟火食人辞语”,本词是怎样在虚实融合之中创造出令人“冷然洒然”的雄奇、缥缈的意境的? (6 分)【分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
27、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形象以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本词是怎样在虚实融合之中创造出令人冷然洒然的雄奇、缥缈的意境的”,然后理解评价语的意思,再找出词中写虚和写实的内容,分析这些虚实的内容以及效果,以此印证别人的评价。【解答】(14)C理解失当,“写了仙女陪伴自己之所想”错,“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指卓然独立,以飞霞为佩,戴切云之冠,这是作者在描写自己的形象。(15)首先分析评价的意思,“泠然”,轻妙的样子,“洒然”,洒脱,潇洒,两个词语合于一处,应是潇洒出尘、飘然欲仙的情态,在词中应是展现在
28、景物的雄奇缥缈和心胸的开阔;然后找出词中虚写和实写的内容,如词的上阕是描写雄丽的长江夜景,这是实写,“江山自雄丽”二句写出江山雄伟、壮阔的气势,“寄声月姊”二句,词人置身于雄丽金山之中,驰骋着奇幻的想象:他对月倾吐心声;欲借用她那珍贵的玉镜来瞭望这美妙的景色;“幽壑鱼龙”三句,具体描绘登山寺所见的各种景象,不仅能看到天上的无数星辰倒影在浩渺的江面上,随着微波摇动,山下的烟雾,一片迷漫,而且还能窥视躲藏在深水沟壑里的鱼龙在张口悲啸,由此可见,这实写中也有想象,而这想象则为虚写,虚写的目的是为实景,展现江山的雄丽和月色的皎洁。下阕写词人在山头观月的遐想,由自然景象的描写转而抒发富有浪漫气息的感情,
29、侧重虚写,“表独立”三句,表现出词人屹然独立在金山之巅的潇洒出尘的神态,“漱冰濯雪”二句,抒写自然外景沁入词人内心的感受,作者完全沉浸在如冰雪一样的月光里,感到整个世界是那么广阔洁净,又是那么深高幽远,似乎在万里之外的细微景物也能看得清楚。“回首三山何处”三句,把内心浓郁的感情移进虚拟的物象中,转化成心灵的情致创造出另一种美妙的艺术境界,听说神山上的群仙,一个个都在向我打招呼满面笑容地邀我去邀游那缥缈虚幻的世界。最后二句借写由不暇骖转化为骖鸾腾飞,登仙而去了,结尾的虚拟与首起的实景,首尾照应,构成一个虚实相合、情景交融的整体。考生从上下阕的内容和写法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4)C(15)上片侧
30、重实写,以虚写实,借助借镜观景的奇妙想象表现出江山的雄丽、月色的皎洁;下片侧重虚写,以实写虚,借助卓然独立、群仙邀我的美好画面表现出自己潇酒出尘的飘然之感。综合全篇来看,写实,由景象到自身,写虚,由外在直觉到内在感受,实虚相互渗透,从而创造出一种雄奇、缥缈的意境。译文山河是如此的雄伟壮丽,露珠滚滚,微风轻拂,顿感微微寒意。寄声月亮,能否借我镜子让我看清这月下美景。那深谷中的鱼龙凄戚长鸣久久不绝,倒映在水面上的星辰也随着微波摇动,海面上水雾弥漫黑夜漫长。远远望去,月光下那紫金山上的建筑犹如银阙晶宫。以飞霞为玉佩,头戴高冠,遗世独立俯视这人间大地。月光如冰雪般洁白,照耀的大地明亮透澈,那万里之外的
31、景物都能看的清清楚楚。回首遥望那海上三神山,仿佛群仙都在对我笑,邀我与他们同游。乘着那鸾鸟驾驶由凤羽为车盖的马车,挥挥手扬长而去。赏析:金山在江苏镇江。宋时原本矗立在长江之中,后经泥沙冲合,遂与南岸毗连。山上之金山寺为著名古刹。作者在乾道三年(1167)三月中旬,舟过金山,登临山寺,夜观月色,江水平静,月色皎洁,如同白昼,此情此景,诗人心中生起无限的遐想和情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词篇。词的上阕描写雄丽的长江夜景。“江山自雄丽”二句,既写出江山雄伟、壮阔的气势,又点明夜间登临时的风露与春寒的感觉。“寄声月姊”二句,运笔不凡。“玉鉴”,指玉镜。词人置身于雄丽金山之中,驰骋着奇幻的想象:他对月倾吐
32、心声;欲借用她那珍贵的玉镜来了望这美妙的景色。“幽壑鱼龙”三句,承上意而具体描绘登山寺所见的各种景象。也许是借助着宝镜的神威吧,词人的视角不仅能看到天上的无数星辰倒影在浩渺的江面上,随着微波摇动,山下的烟雾,一片迷漫,而且还能窥视躲藏在深水沟壑里的鱼龙在张口悲啸。晋书其意。“涌起”二句,由大江转写山景。“白银阙”借指金山寺。史记封禅书说海山三神山“黄金银为宫阙”,艺文类聚卷六十二引作“黄金白银为阙”。苏轼游庐山作开先漱玉亭诗云:“我来不忍去,月出飞桥东。荡荡白银阙,沉沉水精宫。”写金山上开先禅院等建筑物在月下的奇妙景象有如仙山上的银阙晶宫,可以参读。“危驻”犹高驻,紫金山指金山。山在江中,寺在
33、山上,亦如水中涌起。下阕接前结山上意指,写词人在山头观月的遐想,由自然景象的描写转而抒发富有浪漫气息的感情。“表独立”三句,既是作者对自己的一幅素描画像,又是词人心胸的袒露。“表独立”化用屈原九歌山鬼“表独立兮山之上”句意,表现出词人屹然独立在金山之巅的潇洒出尘的神态。“飞霞佩”,韩愈调张籍:“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这是在服饰上来描绘。“切云”,古代一种高冠的名称。楚辞涉江:“冠切云之崔嵬。”“漱冰濯雪”二句,承上进一层抒写自然外景沁入词人内心的感受。作者完全沉浸在如冰雪一样的月光里。感到整个世界是那么广阔洁净,又是那么深高幽远,似乎在万里之外的细微景物也能看得清楚。“回首三山何处”三句,
34、由上面不同凡俗的气象转而,引出古代传说中的三神山,即蓬莱、方丈、瀛洲。但这里不是李清照渔家傲词中“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意象,而是把内心浓郁的感情移进虚拟的物象中,转化成心灵的情致创造出另一种美妙的艺术境界。词人说:听说神山上的群仙,一个个都在向我打招呼满面笑容地邀我去邀游那缥缈虚幻的世界。最后二句分别化用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和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远胜登仙去,飞鸾不暇骖”的诗意。借写由不暇骖转化为骖鸾腾飞,登仙而去了。“翳凤”,以凤羽作华盖。“骖鸾”,用鸾鸟来驾车。词中结尾的虚拟与首起的实景,首尾照应,构成一个虚实相合、情景交融的整体。【点评】本诗最后二句分别化用李白送友人“
35、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和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远胜登仙去,飞鸾不暇骖”的诗意,了解古典诗歌中“化用”修辞手法的运用。“化用”,也称作“借用”“套用”,所谓“化用”即根据表达的需要,将前人的作品(诗句)化解开来,组合运用,形成一个与前人诗句有联系(渊源)与现代表达又相关的新的语言形式。它是作者对素材积累、理解的再造与升华,是作者情感酝酿的奔突与发展。“化用”和比喻、拟人、设问、用典等一样同属于文学修辞手法。但若沿着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路途一路走来,或仅作闲庭漫步,已不难发现它又堪称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种常用大修辞。邯郸市一模(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秋日
36、访同人 李咸用忽忆金兰友,携琴去自由。远寻寒涧碧,深入乱山秋。见后却无语,别来长独愁。幸逢三五夕,露坐对冥搜。注金兰:牢固而融治的友情。对冥搜:面对景象苦思冥想。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访友诗构思独特,并未刻意进行铺排,却能够于简淡中表现出新奇。B.首联中的“忽”字,看似突兀,其实紧扣诗题,是秋日触动了诗人的愁思。C.颔联对仗工整,“远”和“深”字,既写出了诗人的行踪,也暗示了友人身份。D.尾联以景语作结,写诗人和友人好几天在夕阳中苦思冥想,意犹未尽。15.为什么说颈联中的“无语”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6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
37、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了学生赏析诗句的手法、情感、内容的能力。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全诗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再对诗句进行赏析。【解答】(1)D“好几天在夕阳中”错,“三五夕”是指农历十五月圆的晚上,“三五”是古汉语中乘法的表示,即三五一十五。(2)“见后却无语,别来长独愁”,现代汉语的顺序是“别来长独愁,见后却无语”,把握了这一点才能读懂颈联。“见后却无语”是出乎意料,分析在情理之中,应扣紧前面诗句中“金兰友”(情意相投的朋友)、“携琴”(暗用典故:俞伯牙携琴去访钟子期,半路上听说他已经死了
38、。于是恨世上再无知音,在子期墓前哭祭,感慨知音难再,碎琴以报)埋下的伏笔,以及领联暗示出友人是一位超脱尘世的隐士等内容进行分析。答案:(1)D(2)出乎意料是指诗人因思念朋友,不辞劳苦远行寻得朋友,本应有千言万语,见面却无语。但这又在情理之中,是因为两人是情意相投的知音朋友,且友人隐居深山,超脱尘世,见面不会问世事,诗人也不会谈及世事,而对于两人的情况,见面便知,“别来长独愁”也暂时消除了,所以用不着多说,这有力地表现了两人心心相印。【点评】诗歌鉴赏选择题考查得比较全面,基本涉及诗歌鉴赏的所有方面,在判断错误选项的过程中,应当一字不漏地找出各个选项涉及的各方面的信息,然后从选择题设置易错点的角
39、度进行判断即可。石家庄二中4月模拟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王维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注释】晁衡,原名仲满、阿倍仲麻吕,日本人。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留学,改姓名为晁衡。历仕玄宗、肃宗、代宗三朝,任秘书监,兼卫尉卿等职。大历五年卒于长安。天宝十二载,晁衡乘船回国探亲。扶桑:传说中的地名,相当遥远。近现代“扶桑”指日本。(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四句极写大海的辽阔无垠和日本国的渺远难即,以便造成一种令人惆怅、迷惘和惴惴不安的浓重氛围。
40、B“向国”联写面对自己的国家只能看太阳升起,回国的帆船只有等待定期的信风,不言艰险而艰险之状自明。C“乡树”联是说故乡的树木在扶桑国的大地上,而晁衡的家住在那遥远的孤岛中。D“别离”联向友人提出了殷切的忠告:分别之后将要天各一方,我们应该努力保持互通音信,不能失去联系。(2)试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方面对“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一联作简要赏析。5、【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
41、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所使用的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先准确地答出手法,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为何是这种手法,最后点明表达效果和传达的感情。【解答】(1)D“提出了殷切的忠告”分析有误,诗中的“若”有怎样的意思。全联的意思我们分别之后就要天各一方,怎么才能互通音信呢?表达的是担忧之情,担心离后音信难通而非忠告。(2)诗人没有实写海上景象,而是虚构了两种怪异的景物,是想象(虚写):有大道能
42、把天空映黑的巨鳌,有眼里红光迸射的大鱼,构成了一幅光怪陆离、恢宏阔大的动态图画。波涛奔涌,巨鳌与大鱼在不停地出没,想象奇特,四种色彩在不断地交织和变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海上航行艰险、安危的忧虑。在这里写巨鳌的大,采用了夸张的修辞。答案:(1)D(2)这一联虚写,为想象之景。想象友人回国途中会遇到能把天空映黑的大鳖,采用了夸张的修辞,还有能发出红光的大鱼,且色彩组合艳丽,波涛汹涌,还有大鳖与巨鱼出没,想象友人在海上航行的艰险,表达对友人的安危的担忧之情。译文:辽阔的大海不能达到它的尽头,怎么能知道大海以东的地方什么样!中华九州离哪里最远?相隔万里之遥好像在天空一样。面对着你的国家只要看太阳升起,
43、回国的帆船只有等待定期的信风。海中的大鳖身影把天都遮黑了,鱼的眼睛把大海的波浪都照红了。故乡的树木在扶桑国的大地上,送行的主角家住在孤岛里。我们分别之后就要天各一方,怎么才能够互通音信呢!赏析: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五排。此诗表现了诗人与留居九州三十七年的日本人晁衡的深厚情谊。诗人以情景交融的手法,描绘出一幅路程遥远、归途风光、回国后的情景,使全诗神彩焕发,也表现了作者对友人晁衡归舟安全的忧虑。最后预祝友人一路顺风,却又感叹别离后音信难通,流露了诗人依依不舍的深挚情谊。【点评】怎样读懂诗歌(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
44、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