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的导游词优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庙的导游词优质.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孔庙的导游词孔庙的导游词1敬重的游客挚友:你们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你们来到闻名思想家、政治家、教化家孔子的家乡?曲阜参观巡游,我是来自柯南旅行社的导游赵远,感谢你们选择我来为大家供应导游服务,让我们一起开启欢乐的曲阜孔庙之旅。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庙宇,它规模宏大、气魄宏伟,与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列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信任今日你肯定会不虚此行。进入孔庙,你会看到古木参天,与雄伟的建筑群相互照映,特殊是夏季,上千只鹭鸟居住在古木之上,特别独特,鹭鸟已被曲阜市定为市鸟。我想给大家介绍最特殊的是龙凤树,据说,当年乾隆皇帝来孔庙参拜时,一时疲惫就顺便靠在树旁休息,没想到这
2、棵树沾了皇帝的真龙气息后,出现了龙型树纹,所以叫作龙树!有龙就有风,在这棵龙树旁的就是凤树。整个孔庙建筑群以中间为界,左右对称,主次分明。顺着中间的主道,你会来到杏坛,杏坛相传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四周杏树繁茂,朝气盎然,孔子当时是在土台上大杏树下给弟子们讲学,站在这里,你可以想象到当年孔子教弟子的情景,孔子诲人不倦,学生学而不厌。请跟随接着向前走,我们就来到最出名的大成殿,它是孔庙的主殿,与太和殿、天贶殿并称东方三大殿。四周有28根用整个石头雕成的龙柱,每根柱上雕刻两条巨龙,上下盘绕,二龙戏珠,形态逼真。殿正中供奉着孔子的塑像,他五官端正,目光炯炯,让我们对他肃然起敬。每年的9月28日是孔子文化
3、节,世界各地的游客齐聚这里,实行隆重的“祭孔大典”,希望你们到时间来参与。现在是大家自由巡游的时间,请你们细细游赏。游客挚友们,今日的巡游孔庙到此结束,欢迎再次光临,感谢巡游!孔庙的导游词2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叫任一诺。今日,由我来带领你们巡游三孔:孔府孔庙孔林。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有幸担当导游,非常兴奋。我将尽力为大家服务,不足之处,请指责改正。在参观三孔之前,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曲阜。曲阜地处鲁中小区和鲁西南平原的交界处。大诗人李白曾描写曲阜: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如兰。现在我们参观孔庙。孔庙位于曲阜城中心,是古代人们为了几年孔子生前的宏大思想宽敞的精神品质所建的一
4、座韵味十足的建筑。前后九进院落,占地327.5亩,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建筑466间,54座门坊;加之庙内1700余株古树,一个个直冲云天,听说当时谁敢砍倒一棵,就会以杀头处理。每一棵树,每一个门的名字都含有孔子仁的思想。孔府与孔庙毗邻,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居住的府第,三路布局,九进院落,共有建筑463间,加上后花园,共占地240亩。孔府,也称衍圣公府。衍圣的意思是说圣道、圣裔能繁衍接续,进入孔府大门,由此向后孔府分为三路,东路建有一贯堂、慕恩堂、孔氏家庙等;西路是孔府当年接待贵宾和读书习礼的地方,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花厅等;中路是孔府的主体建筑,前半部为官衙,后半部为内宅。孔林,是孔子家庭
5、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的家庭墓地。占地三千多亩。四周垣墙高3米,厚1.5米,长14.5华里。林内有各种树木10万多株,数百种植物。在万木掩映之中,碑石林立,石像成群,非常壮丽。现在自由活动3小时,可以自行巡游三孔,也可以进行嬉戏、野餐等活动,但必需保证卫生。参观三孔到此结束了,回到家里时,别忘了说你们还有一个这样导游噢!孔庙的导游词3孔庙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祭祀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化家孔子的庙宇,位于曲阜城中心。它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概宏伟的古代建筑群。曲阜孔庙是祭祀孔子的本庙,是分布在中国、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20xx多座孔子庙的先
6、河和范本,据称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其次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扩建庙宇,到清代,雍正帝下令大修,扩建成现代规模。庙内共有九进院落,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纵长630米,横宽140米,有殿、堂、坛、阁460多间,门坊54座,“御碑亭”13座,拥有各种建筑100余座,460余间,占地面积约95000平方米的浩大建筑群。孔庙内的圣迹殿、十三碑亭及大成殿东西两庑,陈设着大量碑碣石刻,特殊是这里保存的汉碑,在全国是数量最多的,历代碑刻亦不乏珍品,其碑刻之多仅次西安碑林,所以它有我国其次碑林之称。孔庙是中国现存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堪称中国古代大型祠庙建筑的典范。宋朝吕蒙正有文赞道:缭垣云矗,飞檐翼张重门呀其洞开,这一具有东方建筑特色的浩大建筑群,面积之广阔,气魄之雄伟,时间之久远,保持之完整,被古建筑学家称为世界建筑史上“唯一的孤例”。它凝合着历代万千劳动者的血汗,是中国劳动人民才智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