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教学设计范本.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28849001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4.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电池教学设计范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原电池教学设计范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电池教学设计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电池教学设计范本.docx(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原电池教学设计原电池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了解原电池的定义;了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极其工作原理;并学会推断原电池的正负极。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演示试验学会推断该装置是否是原电池装置、推断电池的正负极3、发展学习化学的爱好,乐于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奇妙,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受化学世界和生活休戚相关。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推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解决方法:通过演示试验视察试验现象,加上老师的引导学生思索正负极发生什么改变,电子流淌方向。)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试验法教学过程:化学能与电能老师导入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种各样的电器进入我

2、们的生活。运用电器都须要电能。那么,我们运用的电能是怎么来的呢?学生答: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核能.老师:我们来看看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吧老师:由图看出火力发电占发电总量的首位、其次还有水力发电.老师:我们来看这幅图思索一下火力发电过程能量是怎样转化的?让学生思索1分钟.。老师: 通过燃烧煤炭,使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加热水使之汽化为蒸汽以推动涡轮机,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燃烧 蒸汽 发电机化学能热能机械能(涡轮机)电能老师:但是煤炭发电有许多缺点,大家一起来说说。学生:污染大、转化率低、煤炭是不行再生能源。老师:那么是否可以省略中间的过程干脆由化学能电能?将铜片和锌片分别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视察现象并说

3、明缘由。Zn片上有气泡(H2), Zn片逐溶解;Cu片无明显现象。Zn片上发生反应:Zn + 2H+ = Zn2+ + H2将铜片和锌片用导线与电流表连接,并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视察现象并说明缘由。Zn片渐渐溶解但无气泡;Cu片上有气泡(H2);电流计指针偏转。为什么只在铜片和锌片上连接了一条导线,反应现象就不同了呢?思索一下。一分钟老师: 指针偏转,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说明发生了电子定向移动。Zn 比Cu活泼,用导线连在一起时,锌片渐渐溶解,说明Zn片失去的电子,电子经导线流向Cu片, 溶液中的H由于电场作用下移向Cu片得电子被还原成H2 ( 播放Flash动画)铜片上:2H+2e = H2

4、 锌片上Zn2e = Zn2+实质上试验二的装置就是一个原电池的装置,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原电池吧。原电池定义:将化学能干脆转变成电能的装置负极:失去电子(或电流流进)原电池正极:得到电子(或电流流出)老师: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在外电路中,负极失去电子,正极得到电子,电子从负极向正极移动。在内电路中(在溶液中),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过,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这样整个电路构成了闭合回路,带电粒子的定向移动产生电流。老师:过渡 回忆思索:通过以上试验想想原电池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又有哪些?老师:原电池组成条件:两极一液一连线 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其中一种为能导电的

5、非金属,如“碳棒”)作电极,其中较活泼金属为负极。较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为正极 电解质溶液 形成闭合回路 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老师:一个原电池装置我们怎样来推断它的正负极呢?推断原电池正、负极的方法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推断:一般是活泼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2、依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淌方向推断:电流是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流淌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3、依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改变来推断:原电池的负极总是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总是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4、电极反应现象不断溶解,质量削减为负极;有气体产生,或质量增加或不变为正极。老师:我们来看一下原电池原理有哪些

6、应用制作化学电源加快反应速率推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防止金属的腐蚀老师: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原电池装置,其实我们身边有许多原电池,同学们要擅长从生活中发觉化学,培育对化学的爱好。作业处理:1、调查我们四周有哪些电池是利用原电池原理生产的。2.上网查询,更多原电池的种类及应用原电池教学设计21、分析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为中学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的第四章电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该内容学生在必修2已有肯定的了解,本节是该内容的加深,主要是增加了一个盐桥内容。驾驭本节学问,对指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电池运用原理、金属腐蚀和防护,探讨探究独创新电池有重要意义。2、了解学情已有基础:对原电池原理有初步相

7、识;具有肯定的试验探究实力。 局限相识:氧化剂和还原剂只有接触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发展方向:通过试验活动对原电池原理形成完整相识,提高探究解决问题的实力。3、明确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深化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有更完整的相识。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能依据反应设计简洁的原电池。 过程与方法:通过Pb-CuSO4电池的设计活动,感悟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体会限制变量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设计原电池,激发学生学习爱好,激发学生利用所学学问为国家作出贡献,感受原电池原理应用于化学电源开发的关键作用。4、探讨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和

8、形成条件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完全分开在两极(两池)发生及盐桥的作用。5、确定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以“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试验探究,自主分析设计”的学习方式学习。在老师引导下,通过学生不断深化相识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最终实现学问和实力上的跨越。6、教学设计过程和意图(1)情境导课:让学生举一些手机、电子表等新型电池例子。联系生活,吸引学生留意力,唤起学生学习欲望。(2)回顾原电池:复习基本概念,温故而知新。学生回忆原电池的有关内容,调动学生思索,回忆概念为后期探究作打算。 板书(便于学生直观记忆、理解驾驭):1概念2电极名称3构成条件4原电池工作原理(课件展示微观过程)(3)设计原电池:(板书)

9、活动一、依Pb+CuSO4=PbS04+Cu反应,自主设计原电池。纸上谈兵重温原电池原理。活动二、学生分组试验探究此原电池反应。实践出真知,培育学生试验动手操作实力。活动三、成果展示:学生写出有关电极反应方程式,进行练习。活动四、学生总结单池原电池的设计思路,形成整体思维模式。活动五、学生评价原电池:电流不稳,引出新独创。(4)改良原电池:(板书)启发分析电流不稳定的缘由,引导双池原电池的设计思路,学习课本学问,按试验小组发放盐桥,重新试验。探讨盐桥的作用。实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5)盐桥的作用:(板书)老师启发引导学生理解驾驭。1补充电荷。2使装置形成闭合回路。3提高了能量转化率。(6)结

10、尾的设计:学生谈谈学习本节的感受,情感表达及共享。总体设计思想: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亲自试验,视察现象,提出疑问,自主解答,自主设计,合作评价。在自主提问的过程中推动课的进程,旨在培育学生的动手实力、问题意识,学会试验,学会提问、学会探究、学会设计、学会 合作、学会评价。原电池教学设计3童 恬(汕尾市 ,汕尾市城区田家炳中学)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并能设计简洁的原电池;2、理解原电池的本质和原电池的正负极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试验的探究相识到原电池在化学能转变为电能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2、通过探究试验,分析并归纳出形成原

11、电池的条件;3、通过多媒体动画分析原电池中微观粒子的移动,深化理解原电池的本质;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学会通过对比的方法来处理试验结果,由详细的试验现象描述渐渐形成抽象概括;2、相识到科学对人类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要有辩证看待事物的眼光;3、相识到个体与群体是亲密相关的,从而形成“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本节教学重点:初步相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2、本节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试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1中 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反应中有电子的得失”有较好的相识。

12、并驾驭了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与电子得失(化合价升降)的联系。这将有助于学习者理解并驾驭原电池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原电池正负极与电极得失电子的关系。教材分析:本节课讲授的是化学-必修二中其次章其次节化学能与电能。在中学化学中关于原电池的内容有两部分,分别是必修二其次章其次节(化学能与电能)以及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本节课作为必修内容中的一部分,在学问的深度上偏低,要符合全部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在广度上要有肯定的拓展,使得学习者能够有一个较为开阔的学习视野;而在学习学问上要把握好基础学问的框架,为部分学习者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教学过程:同学们好,你们看这是什么?(展示手电筒、手机、MP3等

13、电器)电筒、手机、MP3。这些电器的工作须要什么样的能源?从哪里获得?电能,电池。那么电池如何能产生电能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学问,各种形式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比如化学反应中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那么电能可以由什么能量转化来,你们了解哪些发电方式吧?有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发电等。阅读教材40页图2-7、2-8及其次段了解我国发电方式和发电总量构成,以及火力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我国发电总量构成说明什么问题?火力发电过程中涉及哪些形式的能量转化?分析火力发电的缺点?以火力发电为主,火力发电就是通过化石燃料燃烧,使化学能转变成为热能,加热水使之汽化为水蒸汽以推

14、动蒸汽轮机,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 即存在化学能 热能 机械能 电能 几种能量的转化。缺点包括1、煤是不行再生能源2、煤燃烧对环境的污染大3、火力发电能量转化过程多,能量损耗多能量利用率低。从上面探讨可知火力发电事实上将化学能最终转化为了电能,只不过所需的能量转化过程多,能量利用率低。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干脆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法呢?我们再来分析一下火力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化学能 热能 机械能 电能大家觉得这一系列的能量转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是哪一步?为什么? 化石燃料的燃烧即 化学能 热能 因为只有将化学能以热能形式释放出去后才可能实现后续过程中的能量形式转化。特别正确,由此我们可以看

15、出在火力发电中,化石燃料的燃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是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关键。 那么谁能告知我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什么?还原剂和氧化剂之间存在电子的转移。对!因此电子转移的结果是引起物质化学键重新组合,同时将化学能以热能释放。那么假如我们能将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化学能干脆以电能形式释放,是否就可以实现化学能干脆转化为电能呢?下面请同学们完成以下几个探究试验,并探讨完成相关试验报告。试验一 取60mL稀硫酸置于200mL烧杯中,用pH试纸测定其pH值。然后将一块锌片插入稀硫酸中,视察试验现象。一段时间后再测溶液的pH值,并用手触摸烧杯外壁。Zn片渐渐溶解,Zn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的pH值增大,烧杯

16、外壁有肯定温度。结论:Zn与稀H2SO4发生了化学反应请同学们思索并探讨几个问题:依据相关试验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反应过程中有无电子转移,假如有,分析谁得电子,谁失电子?反应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形式如何?pH值增大即说明溶液中的c(H+)减小,H+数目削减,有气泡产生。因此反应为:Zn+H2SO4 = Zn SO4 + H2Zn 2e- = Zn2+ 发生氧化反应2H+ 2e= H2 发生还原反应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试验二 另取60mL稀硫酸置于200mL烧杯中,用pH试纸 + - Zn 稀H2SO4 Cu 稀H2SO4测定其pH值。然后将一块铜片插入稀硫酸中,视察试验现象。一段时间后再测溶液的pH

17、值,并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无明显现象,溶液的pH不变,烧杯外壁无温度改变。此过程中未发生反应,试验三 另取60mL稀硫酸置于200mL烧杯中,用pH试纸测定其pH值。然后将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同时插入稀硫酸中,视察试验现象。一段时间后再测溶液的pH值。同试验一 Zn片渐渐溶解,Zn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的.pH值增大,烧杯外壁有肯定温度。Cu片无明显现象。结论:Zn与稀H2SO4发生了化学反应Cu与稀H2SO4不发生化学反应试验四 另取60mL稀硫酸置于200mL烧杯中,用pH试纸测定其pH值。然后将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同时插入稀硫酸中,用导线连接,并在导线中间连接一个电流计。视察试验现象。Zn片渐

18、渐溶解,Cu片不溶解,Cu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的pH值增大,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这里出现了两个比较特别的现象,其一Cu片表面有气泡产生,其二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请同学们结合试验一的现象和结论分析为什么Cu片表面有气泡产生,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说明什么?并思索该过程中得、失电子的物质是什么?写出相关化学反应1、Zn片渐渐溶解,Cu片不溶解,说明失电子的还是Zn片,Cu片并未失电子。2、Cu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的pH值增大,说明该气泡仍旧是H2,只不过氢Zn Cu 稀H2SO4离子是在铜片上获得电子,而不是在锌片上获得电子。3、发生的化学反应还是Zn+H2SO4 = ZnSO4 + H24、

19、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说明有电流产生,该过程获得了电流,即实现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通过同学们的探讨,我们确定了在试验四中实现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在此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和试验一相同,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为什么同一个化学反应经过不同的试验装置设计实现了化学能转化为了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热能、电能)。这种试验装置的设计有什么特别之处?思索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失去电子的是Zn片,而不是Cu片?对比试验一和试验四得失电子的位置差别?Cu片并未失电子,而氢离子是在铜片上获得电子,那么Cu片上的电子是从什么地方来的?1、Zn和Cu的金属活泼性不一样,Zn比Cu的失电子实力强。2、试验一中得失电子的位置均在Zn

20、片表面,而试验四中失电子的位置在Zn片表面(发生氧化反应),得电子的位置在Cu片(发生还原反应)。3、Cu片上的电子来自于Zn片,电子经导线从Zn片流向Cu片从而获得电流。从同学们的探讨可知,只要具有类似试验四这种把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拆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使之在不同区域进行,并通过导线传递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转移电子的试验装置就能实现化学能干脆转化为电能。因此我们把这种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另外,依据物理学学问我们知道电流(正电荷)由正极流向负极,那么电子(负电荷)就应当从负极流向正极,因此我们可以规定试验四中的锌片作为负极,铜片作为正极。它们发生的反应称为电极反应。现在我给大家一些

21、材料,各小组可以自己设计原电池,然后汇报设计结果与心得。(材料:导线、炭棒、铁片若干、铜片若干、烧杯、稀硫酸、检流计、蔗糖溶液、硫酸铜溶液 )原电池教学设计4海南侨中化学组 邓灵玲原电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种装置,也是化学与能源相联系的很关键的内容,这些学问不但能让学生大开眼界,而且还能为环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供应良好的教学内涵。由于对此内容进行诠释的方式较多,且大多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而我主要进行的是常规教学,要克服学生试验难的问题,因此结合“化学反应原理概念模型教学”这一主题,我对这部分学问进行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尝试和试验环节的调整。这堂课的亮点有两个:一是在整体设计时能够前后呼应,紧紧

22、围绕所创设的情境绽开,让学生扮演医生这个角色,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爱好,通过“找病因析病因开处方”三个环节的设计分别引出了原电池的定义、组成条件及工作原理,并通过变更电极、电解质溶液等进一步巩固原电池的组成条件。在上课过程中,我注意与学生的沟通和沟通,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归纳总结的环境;二是对原电池组成条件的探究,特殊是电解质溶液这一条件,通过查阅资料,进行了试验改进,采纳装有苯和硫酸铜混合溶液的盐水瓶试验,试验效果明显,且便利学生推导结论。但是对围绕概念模型教学原理而言,这堂课的教学实施仍有许多不足之处:1、 假如是全新的概念模型教学,应当干脆给出原电池模型,通过不断变换原电

23、池的组成条件,让学生在“不变应万变”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原电池的理解和应用;2、 变更原电池组成条件的设计没有规律,应进行分组设计,且最好由学生提出,通过“质疑猜想验证结论”的方式巩固原电池组成;3、 盐水瓶试验目的是为了验证原电池组成条件之一的电解质溶液,应在教学设计中前置,放在分析病因之前;4、 在学生动手试验环节没有强调留意事项,学生试验时间没有掌控好,由于分组过少造成部分学生作壁上观的现象;5、 过于重视与学生沟通使得言语罗嗦,时间驾驭不好,没有按安排完成课时内容。综上所述,通过此次汇报课我发觉自身的老师基本功仍旧很欠缺,对课堂驾驭实力还有待提高。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将通过资深老师的观摩课

24、、示范课吸取更多的教学阅历。原电池教学设计5三维目标:1.学问技能(1)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应用。(2)能依据原电池的原理设计简洁的原电池并能解决原电池的有关问题。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试验培育学生视察实力与分析思维实力。(2)通过反应物之间电子的转移的回顾,理解原电池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拓展和运用。3.看法、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试验活动,培育学生自主探究创新精神和同学间的沟通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并通过试验不断体现出由实践相识再实践再相识的认知过程。(2)通过原电池的探究试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愉悦,增加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25、与投身科学追求真理的主动情感。教材分析:当今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剧烈的感性相识,当学生知道了化学反应中能量的相互转化过程之后,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深厚的爱好。教材进一步加深对原电池装置相识,提出了具有盐桥的原电池装置。可通过“科学探究”进一步挖掘原电池原理和组成条件,接着教材介绍依据此原电池原理可以制成的各种在现代工农业生产、科学试验、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的原电池。教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爱好,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运用已学化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学情分析通过高一对化学能与电能的学习,对原电池的概念有肯定的理解,但并不深化。在高二理科班的

26、教学中,应适当的加大难度。同时还要考虑到在高一时学生驾驭的程度不同,对高一的学问要进行肯定量的复习,这样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驾驭原电池的学问点。在复习学问的同时设计的试验也在肯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爱好,也能很好的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与同伴间的合作实力等。教学策略:围绕原电池的概念、原理和组成组织学生开展发觉性学习活动,在“实现化学能干脆向电能转化”的一系列探究试验中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阅历及化学学问技能。老师作为引导者和参谋,在整个活动中帮助学生尽可能解除失败和无效学习。教学重难点:驾驭原电池原理、组成及应用。教学打算:教学方法:讲授、演示试验、学生试验、多媒体协助教学。试验打算:电流计,铜片、铁

27、片、锌片、碳棒、稀硫酸、硫酸铜溶液、无水乙醇、蒸馏水、导线(带鳄鱼嘴)、烧杯、塑料棒等等。教具打算:老师制作课件、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过程:(导入)假如我们生活在没有电的世界里,你觉得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学生回答)答案多样。(展示)一组图片,如今的电池各种各样,它们的原理是如何的呢?(转折)我们今日就来接着学习有关原电池装置的学问。(板书)第一节 原电池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回顾)高一曾学过的锌铜原电池,它是如何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学生回答)简洁的原电池原理(展示一个原电池的装置)请大家来视察一下这个原电池装置,它与以前学的原电池装置是有区分的,看看指示灯会亮吗?(学生视

28、察结果)有电流产生。(提问)构成这样的原电池有哪些条件呢?我们就来做做试验找找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学生试验)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做试验,组与组之间试验有的不相同。Zn-Zn与硫酸铜进行试验。Cu-Cu与硫酸铜进行试验。Fe-Zn与硫酸铜进行试验。Zn-石墨与硫酸铜进行试验。Zn-Cu与盐酸溶液进行试验。Cu-Zn与乙醇溶液进行试验。Cu-Zn与电极插入装有不同溶液的两个烧杯。(由多媒体演示)Zn-塑料棒与盐酸进行试验Cu-石墨与硫酸铜进行试验。Zn-石墨与硫酸铜进行试验。(学生回答)一般只要求答是否有电流通过,但在做试验时应激励主动思索。(详细分析)形成条件一: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负极:较活泼的金

29、属(发生氧化反应);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导体石墨等(发生还原反应);形成条件二:电极需插在电解质溶液中;形成条件三:必需形成闭合回路。用一句话可概括为“两极液成回路”而且,原电池反应必需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板书)1.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原电池反应必需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2)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3)电极需插在电解质溶液中;(4)必需形成闭合回路。(总结)实质上,原电池装置就是将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开,用导线将它们连接,让反应中的电子经过导线进行转移,从而产生电流。(思索)与第组类似的试验装置可否改进为原电池装置?(展示)有盐桥的原电池装置。(多媒体展示) 有盐桥的原

30、电池装置的原理。(讲解并描述)该电池装置的原理,装置的优点,加入半电池的概念以及盐桥的作用。(板书)(原电池可以由两个半电池组成)2.盐桥的作用3.工作原理4.原电池输出电能的实力取决于反应物的氧化还原实力(学生设计试验)利用所给材料设计原电池,并用试验验证设计结果。电极材料:Cu、Zn、碳棒、Fe溶液:ZnSO4溶液、ZnCl2溶液、蔗糖溶液、盐酸溶液、硫酸溶液、CuSO4溶液、氯化铁溶液、酒精溶液盐桥(评价)也可能有错误,但肯定要激励学生主动参加看法。(思索练习)1、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

31、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极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依次由强到弱的为( )。Aabcd BacdbCcabd Dbdca2、某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不能实现该反应的电池是( )。A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为FeCl3溶液B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为Fe(NO3)3溶液C正极为Cu,负极为Zn,电解质为Fe2(SO4)3溶液D正极为Ag,负极为Fe,电解质为CuSO4溶液3、将反应2Fe3+ + Cu = 2Fe2+ + Cu2+设计成为原电池装置,要求:标明电极材料、电极名称和电子流通方向、电解质溶液,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

32、( 由时间而定,习题的讲解)(小结)本节课的重点是:1.相识了一种有盐桥的原电池装置,知道它的工作原理。它将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严格的分开,形成了两个半电池,用导线和盐桥将它们连接起来,形成了效果更好的原电池。2.并且能够依据该原理设计简洁的原电池装置。(作业)一、探究延长:各小组自己设计原电池的装置,并从原理的角度分析自己的设计,上交所设计方案,支配课余时间用试验验证本组的试验方案。二、家庭试验探究:1、请你在家中拆一节干电池,并视察其结构。2、在一块表面无锈的铁片上滴一大滴含酚酞的食盐水,放置一段时间后视察,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试说明产生此现象的缘由并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发生的改变。(板书)第一节 原电池一、原电池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二、有盐桥的原电池装置1.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原电池可以由两个半电池组成)(1)原电池反应必需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2)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3)电极需插在电解质溶液中;(4)必需形成闭合回路。2.盐桥的作用3.工作原理4.原电池输出电能的实力取决于反应物的氧化还原实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