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优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优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小学语文老师资格证面试教案 篇1一、课程标题:夜莺的歌声二、教学目标:1、学问与实力:相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寂静、盘问、口哨、埋伏、呻吟、宛转”等词语,巩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训练要点。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读懂课文,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体会文章所表现出的小夜莺的机灵英勇以及与敌人斗争究竟的爱国精神。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夜莺的机灵英勇。了解课文13自然段和最终2个自然段的相互照应。难点:懂得“夜莺的歌声”真正含义,领悟文中重点句子
2、的含义。教学打算:多媒体教学课件、生字卡片等四、学生打算:1、收看有关斗争题材的电影、电视。2、搜集斗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有关材料。3、了解目前世界上有哪些地方还充满着斗争硝烟,那里的人们生活状况是怎样的。五、教学方法:启发法,讲授法等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倾听录音,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夜莺吗?你们听过它们的歌声吗?(板书:夜莺。)2、播放夜莺歌颂的录音。3、过渡语:夜莺体态小巧玲珑,叫声嘹亮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尽情歌颂。今日,就让我们穿过时间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的苏联卫国斗争,走近一只英勇的夜莺,去倾听他奇妙、机灵的歌声吧!4、板书课题夜莺的歌声。(补充)(二)
3、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检测预学状况,这个故事发生在苏联的卫国斗争时期,关于卫国斗争你了解多少?2、自由读课文,出示朗读提示。(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想想课文围绕“夜莺的歌声”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按什么依次记叙的?(3)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与以往课文不同的地方吗?全完共有几部分?四个部分分别讲什么?能不能分别用几个词语概括下作为小标题?3、沟通归纳。(1)斗争期间,“小夜莺”奇妙地和敌人周旋,利用夜莺的歌声传送情报,帮助游击队歼灭敌人。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依次记叙的。(2)这篇课文每个部分以空行隔开。全文共有四部分。第一部分:唱歌巧周旋。其次部分:歌声传情报。第三部分:森林灭敌人。
4、第四部分:唱歌站岗哨。(三)合作探究、沟通感悟1、这个故事很精彩,请大家分小组学习,组内同学一起合作分角色读课文,把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画下来。2、各组就课文的四部分,分别进行自学,画精彩句子。3、沟通精彩句子,读句子,各小组简洁说说自己的理解。重点句子:(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寂静。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2)有时候学夜莺 ,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3)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这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有什么两样。(四)课堂反馈:老师提出问题,
5、请学生回答,并且请学生回答其他学生提出的疑问。(五)课堂小结:老师请学生总结这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六)作业设计,强化积累1、摘录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2、举荐阅读:红红的雨花石。七、板书附录:夜莺的歌声(宛转)巧周旋传情报机灵灭敌人英勇站岗哨酷爱祖国小学语文老师资格证面试教案 篇2基本要求:(1)朗读课文(2)联系实际生活理解“惊弓之鸟”的意义。(3)给学生布置作业一、课题:惊弓之鸟二、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能手”、“本领”、“孤寂失群”、“大吃一惊”的意思,并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学过的朗读技巧,读出魏王疑问、惊羡的不同思想感情
6、。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擅长视察、擅长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相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更赢说的话;接着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2、难点:理解更嬴视察、思维的过程及推断的正确。四、教学过程(一)猜成语导入导入语: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宏大民族,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有一颗永不磨灭的绚烂明珠,那就是一成语。成语对于我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有着不行缺少的作用。同学们,你能猜出这是说的哪个成语吗?(出示成语释义)你还知道哪些成语?今日,我们就来一个成语故事“惊弓之鸟”。(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顺通生字词。2
7、、初步感知文章大意:课文写到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为什么?(三)精读课文,深化赏析1、检查提问:那是一只怎样的鸟?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你还懂得了什么?(1)“惊弓之鸟”是指胆怯弓弦响的大雁。从哪里看出那只鸟胆怯弓弦响?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5自然段)(2)朗读前指导:读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得有感情。要学会“过电影”,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自由读第5自然段,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3)这一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出示句子:“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突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老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让学生
8、理解,“直往上飞”的“直”是一个劲的意思,“直往下掉”的“直”是垂直的意思。)(4)朗读指导:语速要快稍快,惊慌一点。指名读,强调两个“直”字。生用手势协作表演。全班同学边读句子边演示。(5)“看到这样的情形,魏王大吃一惊”,同学们自由朗读68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与“惊弓之鸟”的“惊”相比较,联系第8自然段,了解“惊”是特别惊奇的意思。(告知学生,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魏王惊奇的语气。(强调“啊!”读“a”,抓住“啊”“大吃一惊”“更加”等词语。)2、更赢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而且快速作出推断,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
9、就能使大雁落下来?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九自然段,投影仪出示:想想更赢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2)四人小组探讨沟通。(3)检查自学状况。4、为什么一起打猎的其他人没有想到这个方法?更羸真正的本事是什么?(四)拓展延长这个成语故事告知我们什么道理?(五)小结作业“惊弓之鸟”可以比方怎样的人?想一想身边或书里读过的故事中,有没有类似“惊弓之鸟”的人。明天上课须要大家说说你的见闻和感受。小学语文老师资格证面试教案 篇3在老师考试中会涉及到不同类型的作品,比如我今日选取的小儿垂钓这首诗歌,主要
10、描写了一个学习钓鱼的儿童的天真、自然、欢乐的形象,以及作者对这个儿童的宠爱之情以及愉悦的情感。一、教学目标学会认读并且书写“稚”“蓬”等生字词;有感情诵读诗歌通过老师范读和指导书写驾驭生字词;通过看图记忆尝试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感受儿童的天真形象,品尝作者的轻松心情二、教学重难点赏析儿童的形象感受作者的心情以及通过配图尝试诵读诗歌三、教学方法看图诵读、老师范读、朗读法、小组探讨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导入。同学们,童年的生活是美妙的,一切又都是簇新的,还记得你们初次学习事物的场景吗?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同学主动发言)同学们都特别主动,你们学习的精神也是旺盛的,那么今日我们
11、就来看看一看这位小挚友,他呀,也是一位正在学习的小孩儿。(板书:小儿垂钓,胡令能)(二)整体感知(1)同学们翻开书本,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字词。(时间5分钟,老师巡察)(2)老师检查一下大家的学习成果。出示“稚”和“蓬”两个字检查读音并强调结构书写。(3)老师进行范读,并请同学们归纳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说)明确:一个学习钓鱼的孩子,向路人遥招手,怕惊吓了鱼儿。(三)深化研读(1)诗中极力塑造了一位儿童的形象,我们就来看一看作者塑造了一位什么样的儿童形象。1、细致阅读诗歌前两句,同学们圈点勾画出描写儿童外貌的词语,并进行概括。明确:蓬头不装扮的自然形象;稚子天真的孩童(同学举手发言)2
12、、那儿童的动作又是什么样子的?圈点勾画关键词语。明确:学学习的形象;侧坐隐藏自己(点同学回答)3、出示书中的配图,进行想象,用词语概括儿童形象。然后同学大生齐读前两句。明确:这是一位天真、仔细、当心、谨慎的儿童形象(2)我们都能亲切感受到儿童形象跃然纸上,那么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呢?让我们大生齐读最终两句诗句。明确:怕路人惊吓了鱼儿,远远的打招呼给路人,让路人小点声。(3)那同学们觉得那个字用得好啊?为什么呢?(小组探讨后派代表回答,老师总结)明确:“遥”,将儿童当心谨慎的样子十足的呈现了出来。(4)那路人又因为这个而不兴奋吗?(没有)那路人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呢?明确:心情愉悦,而且对孩子还有喜爱
13、的情感。(5)那位同学能够读出这种感觉,请同学进行朗读,并进行表扬。(6)在一起大声读课文,然后进行联想想象,结合图片能够诵读诗歌。明确:最终达成能够初步有感情诵读,借助图片。(四)拓展延长组织诵读竞赛。(五)小结作业今日我们学习了一首有关儿童的诗歌,虽然说唐诗许多,但是描写儿童的还是很少的,同学们回去之后,搜集一首描写儿童形象的诗歌,我们下节课做共享。五、教学反思整首诗歌的教学中,深刻把握了学生的直观特点,在解决了笔画和结构比较难的生字词后,通过老师范读,进行初次感受,其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深刻把握了朗读、诵读、配图诵读的多种方式,能让同学们能够尝试初次在课上进行诵读。另外我也将整首诗歌的重点放在了儿童的形象上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在这方面讲解的比较细致。但是可能是因为课上过多的时间留给朗读和诵读,导致后面的小结比较仓促,使得整个教案头重脚轻,这是值得改进的地方,使得本课教学设计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