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单位)数学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度单位)数学教学反思.docx(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长度单位)数学教学反思(长度单位)数学教学反思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够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历,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长度单位)数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长度单位)数学教学反思1一、好问题的设计是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法宝。学生学习是在解决详细问题的经过中进行的。问题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关键。老师在教学经过中要很好的把教学内容转化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经过中,学习数学知识,经历学习经过,把握学习方法,体验学习的快乐。“课桌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不用尺子测出数学书的长是多少厘米?这三个问题是本课的核心,
2、这也是本节课的三个大环节,学生在解决这三个问题的经过中,初步经历长度单位的产生经过,认识了直尺和厘米,建立了厘米的意义,实现了在生活中拓展应用。二、学生已有经历是教学设计的重要根据。学生对长度单位了解了多少?这是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重点考虑的内容。在尝试经过中我们发现城里部分二年级的孩子在教学前已经初步认识了尺子,知道用尺子能够测量物体的长度。但这些孩子对长度单位“厘米的理解是不明晰的,表象也没有建立。学生不清楚1厘米到底有多长,不知道为什么要用尺(厘米为单位)来测量。根据这样的认识,我们比拟了两种方案,一种是先认识尺子,建立长度单位厘米的意义和表象,学会应用尺子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然后通过光
3、阴倒流到没有尺子的时代,来体验尺子的作用和统一长度单位的意义;另一种是先借助各种身边的物体表示课桌的长,体会不同的工具表示出的数据不同,来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进而认识直尺,学习厘米的意义,建立厘米表象,学会正确测量方法。第一种方案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但学生对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理解不是非常深入;第二种方案注重对统一长度单位必要性的理解,在教学时,遵循了知识产生的经过但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已有认知起点。经过不同地区学生试验比拟发现,同一种设计在不同的班级中产生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认识较多的班级的学生采用第一种方案比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长度单位认识较少的班级的学生采用第二种
4、方案比拟容易产生认知冲突,使学生较好地经历知识产生的经过。我们在课堂教学的经过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历,结合教材编写的逻辑意图综合把握教学目的,灵敏的设计教学活动。(长度单位)数学教学反思2成功之处:在教学设计中我将重点放在怎样看线段图,理解线段图的方法指导上,明确一条线段表示一个数量,两条线段之间是有联络的,而这个联络能够从信息里得到,明确问号在哪儿是求什么,就是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这时从直观操作上升为抽象的线段图,施行了课堂的一次理性的飞跃,真正展现了学生从不会到学会的求知经过。捉住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这一知识的灵魂,不断判定、重组从学生涌现出来的信息
5、,老师要对有价值的信息及时归纳入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实时调控,充分利用,激活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有效生成。当然这时需要老师灵敏调控。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发现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与被灌输者,而老师是意义的建构设计者、组织者、介入指导者与评估者,多媒体技术作为实现建构主义的重要手段,作为老师的得力助手,在倍的教学中正是秉承了这一理念。缺乏之处:我以为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缺少练习,并且课的内容较多,老师在教学时能够在课前稍稍的进行少量的介绍与浸透。为本人节约时间,能够多加倍的练习。学生学习画线段图能够在练习课中进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时老师
6、必须注意本人的语言必须是准确、恰当,过度要注意承上启下。这是我在设计这节课后的反思,希望教师多提意见。(长度单位)数学教学反思3缺乏之处: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厘米,用尺子量身边的小型物体的长度基础上学习的。提出一个问题,黑板有多长,我先用学生尺去量,结果量了好屡次才量完,学生一阵嘘嘘声,太费事了,后来一个学生讲她的尺子比拟长,是30厘米长的,略微快点了,但是还是很费事。这时学生讲,教师不是有很长的尺嘛,还有学生讲那是米尺!好吧,就用米尺,结果量出来有4米长。量黑板是不是应该让学生来量,教师帮助。提出除了用米尺,还能够用卷尺,量衣尺测量。让学生讲讲米尺和学生尺的不同用处,学生就讲,量大型的物体要
7、用米尺,量小件的物体用学生尺比拟好。具体认识米尺,也是从0刻度开场的,最多是100厘米,为什么又叫米尺呢,由于总长是1米,讲明100厘米=1米。那么黑板长4米=400厘米。用手臂表示1米有多长。当孩子们平举着手臂,微微向前弯曲,大概就体会到了1米原来是这样形象的。第一天忘记带量衣尺和卷尺了,第二天带来了,先用量衣尺量腰围,挑一个胖点的,瘦点的,先教学生怎么量,然后让学生给学生量,让学生给教师量,分别把数据记在黑板上,量了几位同学后,学生对腰围也有了大概的印象,再上来一位学生,估计一下,大部分同学都估计得比拟合理。由于量衣尺不够,只要个别同学实践量腰围。所以需要布置到课后作业,让学生家里去量。成
8、功之处:学习米,厘米,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长度感,即便身边没有尺子,可以以大概估计物体一边的长度。在测量物体长度前先估计一下,以提高估计的准确度。在学生学会了用食指宽度表示1厘米,用大拇指和食指伸开微微弯曲表示10厘米,用两个手臂平举微微弯曲表示1米后,就很方便地估计了。先估计教室长度,估计学生的身高,估计桌子的高度等,然后再用米尺测量。学生兴致勃勃,踊跃介入。课本最后面的做一做,要求量出一根绳子的1米,2米,3米,愈加增加了学生对长度的感性认识。(长度单位)数学教学反思4新学期开学,我和孩子们就一同进入二年级的数学王国里去共同探索新的知识了,迎接我们的是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一年级第一学期我
9、们就学习过“比长短,孩子们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拟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学期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学习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孩子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长度单位)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概念性的认知内容。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构成,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的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讲会感到一定困难。因而,解决困难很大程度上在我们教学中要取材于生活,密切联络生活,在生活操作和实践中去感悟、体会,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同时通太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概念。这也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由于大量知识;于孩子们的亲生体验,;于孩子们息息相关的
10、生活。学了(长度单位),很多孩子都觉得数学很有趣,很好玩。确实,这几节课看起来大家似乎一直都在玩,用硬币、图钉、回形针量课本、铅笔盒,用尺量本人身体上的数据,比方步长、一庹长等等,用卷尺量教室的长度、宽度,还有大量的估测、观察等活动,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亦乐乎!其实,要理解“米、“厘米的概念,建立长度的表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使孩子们能既轻松又有效地学习知识,建立“米和“厘米的表象,合理运用知识,我们呈现的材料、组织的学习活动就应该具有现实行、情景性。新教材在呈现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时,是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活动,如:用三角形量数学书的宽、用回形针量铅笔的长、用硬币量数学书的宽、用小刀量文具盒
11、的长、用铅笔测量书桌的宽和椅子的高等。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经过,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同时引出用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作为统一的单位长度,但每次都拿正方形量不方便,由此引出直尺的认识、厘米和米的认识以及两者之间的进率教学。这样的安排能根据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复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经过,密切联络生活,在生活操作和实践中去感悟、体会,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同时通太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概念,体现了课标的新理念。在教学经过中,孩子们都觉得很有趣、很好玩,整堂课一直都在玩,用硬币、圆形、回形针量课本、铅笔盒、铅笔、黑板等,以及用尺量出本人身体上的数据,还有估测、观察
12、等活动。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亦乐乎!在学生把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自主选择生活中本人感兴趣的事物量一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应用价值。从学生课后的练习和作业中看出:学生对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1厘米和1米、用厘米测量线段和较短的物体的学习并不感到困难,但是在将物体从直观表象抽象成文字表述后再让其选择适宜的单位时,一部分学生就不能正确的对长度单位进行选择,这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的积累有一定的关系,长度单位的选择需要孩子在亲身经历中有经历的积累。反思这几节让孩子喜欢的课,我觉得首先得益于教材的合理安排。以往的教材往往是直接告诉学生要知道物
13、体的长度能够用尺来量,米、厘米是长度建立正确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新教材在呈现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时,是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经过: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同时引出用1厘米的小正方形作为统一的单位长度,但每次都拿正方形不方便,由此引出直尺的认识、厘米和米的认识以及两者之间的进率教学。教材的安排能根据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复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经过,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经过,用本人的活动建构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爱玩、贪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假如我们能尊重孩子的这种天性,在教学中有效创设活动情节,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沟通学生情感世界和书本世界的联络
14、,教学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上文所讲的用实物量、用尺子量,量课桌、量本人的身体,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始终很高,而这些活动对于他们建立正确的表象、构成良好的数感,有着重要意义。(长度单位)数学教学反思5这节课时本册书的起始课重难点是: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正确的用尺子测量长度。缺乏的地方:1.在让学生理解统一长度的必要性是,没有让学生先讲出测量的物品而是教师先举出了例子,之后又让学生讲,最后看书。应让学生本人看书找出古时候测量用的庹,拃,脚印,这一块弄反了。2.在本节课最重点的地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的时候没有落实好啊,没有让学生感受1厘米,没有给出1厘米有多长时,就让学生在直尺上找1
15、厘米的长度,导致学生部知道怎么找,也不知道要找什么。听完尉主任的评课后,觉得应让孩子知道1厘米有多长后在让学生在直尺上找1厘米,先是有1厘米之后才有的直尺,要让学生感遭到直尺就是这样的1厘米1厘米的连接起来的,之后要让学生找本人的尺子上有多少个1厘米,进一步稳固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在以后的教学中应一步一步的走把没一步都落实。(长度单位)数学教学反思6新学期刚开学,二年级数学就碰到了难题长度单位。固然他们在去年一年的学习中有触及到关于“米或“厘米这类的词语,但是他们真正的意思还是不知道的,这是他们第一次正式的学习长度单位。这对于他们是新知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又是老经历了。所以这样的课我希望能做
16、到下面几点:1、在原来知识经历基础上构建新知识的框架,发现数学知识;于生活,和我们很近。2、纠正老经历的错误认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3、两者建立联络,能用新知识去测量生活中的物体。能用老经历检验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于是根据以上的认知我将这单元的教学目的和重难点确定为: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构成的经过,体会同一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在第一课时,我主要让学生先观察我用不同的标准测量长度相等的彩带,通过发现得出的结论不同进而引发“为什么同样长的彩带,结果会不一样?让学生感悟“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然后放手让学生本人动手,同桌合作去验证我们共同得出的结论。2、活动中,使学生
17、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我分三步走:先让学生认识尺子,明确尺子上0到1是1厘米。再让学生再在尺子上找一找其他的1厘米。比方1到2、2到3.最后寻找身边的1厘米,比方手指甲、图钉等。借助详细的食物构建好1厘米的长度单位观念。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两物体的长度。由于没有实物投影仪,没有请学生上来演示测量的方法,厘米太小了,在黑板上画是看不到的。所以我只好采取了本人正确示范、学生模拟和本人错误示范、学生纠正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雪深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在教学中我十分注意力估量的教学,在测
18、量之前我都要求学生先估量。以此来培养和提高学生估量的方法和准确度。5、是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惯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我主要选用同桌相互合作的方式。一个画好之后,要求同桌再帮他测量一下,以保证对方画线段的正确。几点考虑:1、厘米和米的混淆。一种是在语言上的混淆,一种是在长度观念上的混淆。2、测量要求从零开场,但是我希望孩子能够不从0开场也能计算出所量线段的长度。(长度单位)数学教学反思7(长度单位)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内容,也是在比拟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尽管学生已有这方面的经历和基础,但由于长度单位及其操作应用是多种知识的综合,针对二年级的小朋友的认知能力来讲,难了点。在本单元
19、的教学经过中,学生对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1厘米和1米、用厘米测量线段和较短的物体的学习中并不感到困难,但是在将物体从直观表象抽象成文字表述后再让其选择适宜的单位时,一部分孩子就不能正确的对长度单位进行选择,这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的积累有一定的关系。长度单位的选择需要孩子在亲身经历中有所经历积累。针对小朋友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安排了互动沟通的时机,让学生能更自然、更主动地进行沟通合作,互帮互助,共同发展提高。注重学生个体介入的经过性与实效性,让学生全程介入,全员介入,有效介入,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发展,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例如: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时,让每个学生用手比一比,
20、动手测一测,量一量,用眼看一看,用口讲一讲,用脑想一想,估一估,让每个学生介入到学习经过的始终。如先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体会每一大格的长是1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再让学生找一找身边、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厘米,学生找出了很多,如:手指的宽度、一节手指的长度、牙齿、鼻孔、眼睛、田字格等等,这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我想对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最后用手势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然后应用厘米来估一估、量一量、辨一辨,让学生在尝试测量、比拟、沟通中,逐步总结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1、课堂上学生有的用“把物品左端对准0刻度,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这种方法,也有的学生采取其它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一格一格的数的方法,通过让他们比照,明白前一种方法方便且快。在判定中,使学生把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在建立米的观念时,由于长度较大,个体不易完成操作,就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如:两人合作,用10厘米的学具摆出1米,再进行观察比拟,认识米与厘米的关系;测量时,一人测量,另一人记录。以此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在学生把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我让他们用直尺选择身边喜欢的事物进行测量,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开
22、场量书本、练习本的长和宽;有的量铅笔的长;有的量刀子等,到达了在玩中练,在练中玩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络,进而体会数学的内在价值。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而这些活动对于建立学生正确的表象、构成良好的数感,有着重要意义。(长度单位)数学教学反思8今年我带的是二年级学生,是我去年从一年级带上来的,讲实话很有感情了。我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只要一年时间的教师想着怎样把书本上的知识通过我交给学生,让他们学习最基础的知识,把握最基本的技能,获得初步的数学学习方法和能力。课本第一单元是长度单位,这部分知识应用性极强,是在一年级比拟物体长短的基础上设置的。在一年级,学生通过比拟实物的长短,初
23、步把握了简单的比拟方法。这一单元学习的长度单位,首先要让学生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为了到达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的目的,教材例题1首先通过用不同的物体来度量长度一样的实物,结果使用的度量物体有的用的数量多,有的用的数量少,这就产生了一些矛盾和混乱,进而得出统一长度单位是特别重要的,这将在生活中会减少一些费事。在此教学中,我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用铅笔度、尺子、三角板、方块等量桌面的长度,学生学会了用食物测量物体的长度,紧接着又用这些物品测量了桌子的高度和黑板边的长度,在此经过中,学生积极介入,记载度量的数字,效果良好。通过以上的操作和演练,是学生明白了在实际生活中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就必须统
24、一长度单位。接下来就是让学生认识两个最常见的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为了让学生容易接受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我用实物和举例的方法来完成此教学,我让学生伸开本人的双臂,使他们初步感悟本人的两笔长度大约是一米,床的长度是两米,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一颗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通过举例感悟,使学生初步建立起1厘米和1米的感觉表象,通过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事物,进步是学生感悟1米的长度和1厘米的长度。学生认识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后,就要进行换算了,可是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理解知识呢,教材上的例题是“用30厘米的尺子量一根1米的绳子,量了三次后,又量了10厘米,这根绳子由多少厘米长?我教学时没有直
25、接用此案例,但我改变了一下,我让两个学生分别用本人20厘米的尺子量出黑板边上1米的长度,让他们把每次量的做上记号,学生量了五次,然后我提问:一共有多少厘米?我知道这要把5个数字相加才能算出,可能有点费事,但是我还是看重了实践操作的经过,只要通过操作演练,学生才能更好的战功理解知识:1米=100厘米,者是实验得来的,而不是我们凭空想象、捏造的,愈加让学生理解了数学的真实性和严密性。理解把握了米和厘米的换算关系,能够让学生做简单的长度单位加减联络和有关长度单位的应用问题,通过检测,反应出的是学生对知识把握较好,但是对于部分细节问题做的不好,者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一个知识
26、就是认识线段,新课标没有从概念直接去入手,而是通过构建简单表象让学生来认知线段的有关知识:直直的,两个端点。然后通过举例讲明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线段,可利用黑板边沿、桌棱等,在认识了线段之后,就需要学生动手画一画了,根据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先找准尺子的0刻度,再按要求画到应至的地方,必须把尺子放直,不能忘记还有两个端点,在理解把握这些知识后,老师应引导学生拓展一下所学知识,要在一些图形中数出有几条线段,为此,我从易到难画了几种不同的图形,指导学生仔细数,先数出长的线段条数,再数出短的线段条数,加起来就行了。总之,通过本单元知识的教学,我发现课本的知识都是通过实验操作得来的,注重了学习的经过和方
27、法,意在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长度单位)数学教学反思9(长度单位)拉开了二年级数学教学的序幕,这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由于大量知识;于孩子们的.亲生体验,;于孩子们息息相关的生活。学了(长度单位),很多孩子都觉得数学很有趣,很好玩.确实,这几节课看起来大家似乎一直都在玩,用硬币、图钉、回形针量课本、铅笔盒,用尺量本人身体上的数据,比方步长、一庹长等等,用卷尺量教室的长度、宽度,还有大量的估测、观察等活动,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亦乐乎!其实,要理解“米、“厘米的概念,建立长度的表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使孩子们能既轻松又有效地学习知识,建立“米和“厘米的表象,合理运用知识,我们呈现的
28、材料、组织的学习活动就应该具有现实行、情景性。反思这几节让孩子喜欢的课,我觉得首先得益于教材的合理安排。以往的教材往往是直接告诉学生要知道物体的长度能够用尺来量,米、厘米是长度建立正确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新教材在呈现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时,是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经过: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同时引出用1厘米的小正方形作为统一的单位长度,但每次都拿正方形不方便,由此引出直尺的认识、厘米和米的认识以及两者之间的进率教学。教材的安排能根据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复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经过,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经过,用本人的活动建构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
29、解。(长度单位)数学教学反思10(长度单位)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概念性的认知内容。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构成,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的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讲会感到一定困难。因而,解决困难很大程度上在教学中要取材于生活,密切联络生活,在生活操作和实践中去感悟、体会,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同时通太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概念。在这次(长度单位)教学活动课中给我以深深的启迪。长度单位我用了三个课时,运用了大量的比照、测量来感悟米与厘米的区别与联络,以及一些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实际长度!老师的精心准备、学生的全员介入,确实使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兴趣的激发、经历的积累起到了宏大的推动作用。正
30、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气力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遭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和乐趣。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全程介入学习经过,利用操作、比拟等手段获得感性认识,切实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络。怎样让孩子体验这份感受呢?我要求同学们回家准备回形针、硬币、圆片、三角形、正方形、卷尺等,用来测量数学书、文具盒、铅笔、黑板等的长或宽,孩子们都学得很开心且积极主动,我发现到一些后进生的情绪也很高涨。学生亲身体验和感悟易于获得感性经历,进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定力的发展。学生正是通过摆弄客体而获得客体的知识的,但凡用本人的眼睛和手验证的东西,比教师讲解给他们的印象深入得多
31、。而观察、操作、讨论是数学活动中最常用的方法。因而,在教学经过中我尽量给学生创设更多的操作实践时机,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他们能够亲身进行最广泛意义的实验、试验及观察,能够提出问题,并从实践操作中本人寻找到答案。“厘米这一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比拟常用,而且较容易让学生认识。所以,我将“厘米作为教学的基点和重点,首先来认识。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比拟、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安排了下面几个环节:1、猜一猜。让学生先根据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历猜一猜:1厘米有多长?再请猜得准的学生讲一讲:你是怎么猜准的?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很多知识是本人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的。在这一环
32、节中,老师也能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2、看一看。通过观察直尺,直观感悟“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就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进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直尺,认识1厘米的长度。3、估一估,量一量。给学生提供学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长度单位表象进行估测,再利用学到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把数学和生活严密地联络起来。在课堂上,学生把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我让学生回家,自主选择生活中本人感兴趣的事物,量一量并将结果记录下来,回到课堂上沟
33、通,到达资源分享,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应用价值。(长度单位)数学教学反思11成功之处: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历,让学生在对尺子的充分观察中自主认识长度单位,学生在主动介入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观察,结合想象引导学生自主建立1cm的概念,并通过列举生活中的1cm长的物体,有利于加深学生对1cm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3、学生从尺子上找1厘米、几厘米的详细长度,以及用手比画2厘米有多长,使学生构成了初步的估测能力,为下面学惯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通过估一估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实际测量体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的方法,并与同桌合作量铅笔的长度
34、,解决了课前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感遭到了成功的喜悦,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厘米长度的认识。5、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没有在这一节课终止,课后还要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很好基础。由于在实际测量中会发现很多物体用学生尺测量会很费事,这就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他们去考虑、去探索。缺乏之处:1、老师在组织学生活动时,要求还没有讲清,学生就开场行动,导致学生操作时有一些失误。2、讲解:你是如何测量的?学生在表达时,数学语言不够标准。3、表达的学生讲的时候,其它学生倾听不认真,个个都想讲结果一个都没表达清楚。(长度单位)数学教学反思12我觉得
35、老师要想上好这类课,首先得益于教材的合理安排。以往的教材往往是直接告诉学生要知道物体的长度能够用尺来量,米,厘米是长度单位,1米等于100厘米等,学生缺乏对知识的;,构成的认识,缺乏本人的体验,因而很难建立正确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新教材在呈现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时,是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经过: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由此引出直尺的认识,厘米和米的认识以及两者之间的进率教学。教材的安排能根据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复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经过,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经过,用本人的活动建构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其次就是合理学习活动的组织,详细体如今下
36、面几方面一、活动中建立长度单位的初步表象。爱玩,贪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假如我们能尊重孩子的这种天性,在教学中有效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沟通学生情感世界和书本世界的联络,教学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上面所讲的用实物量,用尺子量,量课桌,量本人的身体,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始终盎然,而这些活动对于他们建立正确的表象,构成良好的数感,有着重要意义。二、估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估测是对事物的整体把握,是对事物数量的直觉判定,思维经历着观察,猜想,类比,推理等活动。估计与数的认识,量的计量相配合,有助于加深对数的理解,加强灵敏处理日常数量关系的能力。为促进学生的估计能力,发展数感,我在教学中
37、鼓励学生大胆估计,通过组织学生估测,沟通各自的估测策略,比拟各自的估测结果,展示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想法,能够互相借鉴,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估计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三、实践中认识长度单位的应用价值数学;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课堂教学应该着力体现生活性。在课堂上,学生把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我让学生自主选择生活中本人感兴趣的事物量一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应用价值。(长度单位)数学教学反思13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花了近二周的时间结束了第一单元的新课和练习,并且进行了一次小测验。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学生已把握了长度单位米和
38、厘米,知道测量比拟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拟短的物体常用厘米做单位,学生能够体验在现实生活中,1米到底有多长,1厘米到底有多长,并且知道1米=100厘米。在建立长度单位观念的基础上,绝大部分学生能够估量出物体的长度,并且能够本人动手进行测量出它的实际长度。让学生知道了什么是线段,线段的特点有哪些,以及学生能够用刻度尺画线段。在教学经过中,也碰到了不少烦恼,比方讲,我们的孩子大的7岁多一点,小的不到6岁,动手能力十分差,加之班级人数较多,教学画线段时,手握不紧尺子,画出来的线段是歪的,在课堂上我一遍又一遍地提示,在教室里不断地巡视,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根据实际物体要求学生填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39、时,由于我们的孩子书本知识难与实际物体结合起来,因而填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时,容易混淆,出现错误频率较高。当我们用断尺去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也就是讲,不是从0厘米开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部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有一定的困难。(长度单位)数学教学反思14核心提示:本单元是二年级数学教学的第一单元,由于这一部分的知识和生活息息相关,因而生活中的经历积累非常重要。上完课后有一些体会:1、在教学1厘米有多长时,不要把尺子放在实物投影仪上,以免放大的尺子误导学生。.本单元是二年级数学教学的第一单元,由于这一部分的知识和生活息息相关,因而生活中的经历积累非常重要。上完课后有一些体会:1、在教学1厘米有多长
40、时,不要把尺子放在实物投影仪上,以免放大的尺子误导学生。2、测量要求从零开场,但是也应该教会孩子能够不从0开场也能计算出所量线段的长度3、对大人来讲“厘米和“米非常简单,但是对孩子来讲,要建立表象,理解概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而要利用多媒体多出示一些长度是1厘米和1米的物体,进行屡次感悟。并且让他们多动手量身边的物体:比方课桌的长、宽、高,门窗的高度等,对学生日后填单位很有好处。(长度单位)数学教学反思15本课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拟一些物体的长短基础上,学习认识长度单位的。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用
41、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物体长度,结果学生发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让学生考虑:为什么都是量的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由此启发学生想到:要想得到一样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第二种情况: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让学生体会到:由于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可能数值上一样,但由于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接着引出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准确、方便的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为了便于沟通,尺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由此引出厘米尺,为后面学习厘米和米作了铺垫。最后通过“做一做、“量一量等活动加深学生的认识。稳固了本节课的知识。【(长度单位)数学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