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课件:18.2.2菱形(共22张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课件:18.2.2菱形(共22张PPT).ppt(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菱形,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设计,三维目标,教法学法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与反思,三种媒体手段,六个环节,说课流程,菱形的判定、矩形、正方形,后续学习,本节内容,1.菱形的定义2.菱形的性质3.菱形性质的简单应用,一、背景分析-教材,平行四边形,知识储备,三角形,轴对称图形,本节课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一章的起始课,内容是菱形性质的探索与证明,它是轴对称图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也为后续学习矩形、正方形奠定了基础。,二、教学目标分析,理解菱形的概念,掌握菱形的性质,并能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会菱形
2、的图形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经历菱形性质的探究与证明过程,发展演绎推理能力。,二、教学目标设计:,一、背景分析,教学难点:菱形性质的探究过程,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菱形的性质,并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计算与证明问题。,三、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加快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四、教法学法设计:,问题启发,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组织合作,合作交流,设置练习,练习巩固,媒体演示,四、教学媒体设计,规范的书写是对九年级学生的基本要求。通过板书的示范作用,有利于学生运用符号语言,进行知识梳理和解题表达。,一方面弥补了黑板空间的不足,增加课堂容量,另一方面动态展示教学素
3、材,极大程度的刺激学生感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方面给整堂课明确清晰的导向,为学生探究学习预留思维空间;另一方面设计当堂检测,便于检测课时目标的达成情况。,二、菱形的性质,四、教学媒体设计:,五、教学过程分析:,课堂结构:,(10分钟),(20分钟),(10分钟),(5分钟),环节一、课前准备感知菱形,2.每人准备平行四边形纸片,及作图工具、剪刀等,上课时使用。,1.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搜集生活中菱形的相关图片。,【设计意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通过课前的这两个准备,达到课前引领思维内容和思维方向的目的,使得课上课下的学习形成有机的整体。,五、教学过程
4、的设计,问题1.通过观察美丽图片后,你能从中发现你熟悉的图形吗?,环节二、创设情境揭示定义,【设计意图】:我用这些来源于生活的图片,如衣服装饰、交通标志、建筑造型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起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相等,菱形,问题2.在平行四边形中,如果平移一边,平行四边形的每组邻边是否改变?问题3.当它的一组邻边相等时,会形成怎样的图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设计意图】:接着动画演示:平移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当一组邻边相等时,得出菱形的定义。此处设计动画演示,直观地呈现了知识的生长过程。,五、教学过程的设计,你能利用
5、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出一个菱形吗?你是怎么操作的?,活动1.,工具:平行四边形纸片,直尺、圆规、剪刀等,等宽纸条重合法:,对折剪纸法:,学生还可能会想到的方法:,【说明】:由于等宽纸条重合,需要过菱形的一个顶点做两条高,由面积相等高相等得出底边相等,说理过程有一定的难度;对折剪纸法虽然操作简单,但其依据是菱形的判定,与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不符,所以我在课堂上对这两种方法暂不深究,预设悬念,课后和学生再展开探讨。,五、教学过程的设计,活动2.折一折菱形纸片,解决以下问题:1.回忆平行四边形具有哪些性质?一一列举出来;2.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你认为菱形具有哪些性质?试着列举出来:3.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得
6、到你的结论的?,环节三、合作交流探究性质,【设计意图】:此活动,我先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设问,再过渡到菱形性质的探究,目的是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出发,寻找最近发展区,体现知识的迁移、转变和发展过程,以及由一般到特殊的辩证思想。,思维导图呈现菱形的性质:,菱形特有的性质:1.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2.菱形的四条边相等,性质定理证明:,证明: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中,AB=AD,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求证:(1)AB=BC=CD=AD;(2)ACBD.,板书证明过程:,【设计意图】学生板书证明过程。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展开证明,或是利用“三线
7、合一”,或是利用全等三角形,更要关注学生的证明思路是否清晰,书写格式是否规范。在环节三的合作交流与性质探究中,学生经历了“从直观操作到推理证明”,“从自主探究到合作交流”,“从合情推理到演绎推理”的学习过程,充分了解了菱形的本质特征.突破了教学难点,完成了教学目标1和目标2。,五、教学过程的设计,例题解析:,例1、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BAD=60,BD=6,求菱形的边长AB和对角线AC的长。,【设计意图】此例题是综合运用菱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求线段长度的问题。要想解决四边形问题,将它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去解决,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解决这一类问题的
8、一般化方法,更加体现了四边形与三角形的紧密联系,以及相互转化的解题思路,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环节四、例题解析课堂检测,五、教学过程的设计,课堂检测,4.如图,菱形花坛ABCD的边长为20m,ABC60,沿着菱形的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路AC和BD,求两条小路的长(结果保留小数点后2位),【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的练习题前3题分别是从菱形的边、角、对角线考察了菱形的性质,第4题是通过解决生活中关于菱形花坛的实际问题,来考察学生对菱形性质的应用情况,同时也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1.已知菱形的周长是12cm,那么它的边长是_.,2.菱形ABCD中ABC60度,则BAC_
9、.,3.四边形ABCD是菱形,O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AB=5cm,AO=4cm,求两条对角线AC=_BD=_.,五、教学过程的设计,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你有什么困惑?,环节五、课堂小结总结反思,【设计意图】课堂小结采用这种开放式的提问,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和思想方法等方面的收获各抒己见,谈谈感受,发挥自我评价的功能。,五、教学过程的设计,在菱形ABCD中,且AC=18,BD=10。问菱形ABCD的面积是多少?(变式)在四边形ABCD中ACBD,且AC=18,BD=10。问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多少?,【设计意图】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了必做题与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环节六、布置作业反思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整个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的创新思考,通过折、叠、剪,加强学生的数学实践,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发展对特殊图形的认识,自主构建,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同时,结合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展示思维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他们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六、教学评价设计,六、教学评价与反思,期待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