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身体-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的身体-说课稿.doc(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我们的身体-说课稿我们的身体-说课稿我们的身体 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现将本节课的设计情况及教后反思向各位老师作个说明。一、教学资源分析 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自己的身体,培养学生观察身体、研究自己身体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创新能力。2、学生分析其实学生对身体并不陌生,可以看得到、摸得着,但有时越是熟悉的事物学生
2、越不容易产生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探究身体更多的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我们可以在“熟悉”两个字上做文章,在课堂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建构本课新的知识体系。我期望通过本课教学后,学生不再对自己的身体熟视无睹,而会运用各种观察方法进行细致入微地观察,还能在这种强烈的兴趣地鼓舞下通过查资料等各种方式深入地研究自己的身体。3、教学方式的分析我们的身体属于探究性观察,从教学进程分析,这种观察不适合大步子教学。同时对于学生来说,最需要的就是教会他们一种科学的、有条理的思维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并使他们在日后的科学探究道路上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为此,本课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
3、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而我们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二、教学目标分析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教学过程要体现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理念;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等科学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为此,根据本教材的基本情况和课标要求,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目标:(一)科学概念1、人的身体可以分成头、颈、躯干、四肢几
4、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由许多器官组成,是一架复杂、精巧的机器。2、人的身体是左右对称的。(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能有目的、有计划、仔细地进行观察。2、能用看、摸、听等不同方法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的能力。3、能用文字、图画等多种形式记录观察的结果,并能整理、总结。(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研究自己身体的兴趣。2、通过体验身体残障所带来的不方便,使学生热爱生命、爱护自己的身体、关心和善待身体有残障的人。三、教学重、难点分析(一)教学重点1、人的身体可以分成头、颈、躯干、四肢几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由许多器官组成,是一架复杂、精巧的机器。2、人的身体是左右对称的
5、。3、培养学生有目的、有计划、仔细地进行观察的能力,并能用看、摸、听等不同方法进行观察。(二)教学难点1、感知身体内部器官。2、培养学生有目的、有计划、仔细地进行观察的能力,并能用看、摸、听等不同方法进行观察。四、设计理念我们的身体主要由两个活动组成,一是观察身体的外部形态,二是观察身体内部有什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观察身体外部形态的重点放在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认识人体的左右对称的特点;观察内部主要是启发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推测身体内部有什么,能看到的就看,不能看到的就通过感官或内部感觉去推测。希望通过这种亲历的活动,引起孩子们对认识自己身体的兴趣,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总体概略地了解,
6、同时培养学生充分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习惯和能力。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介绍如下:(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师:我们人会走、会跑、能学习、能劳动都和什么有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观察我们的身体。(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课伊始,联系日常生活中一个极其普通的问题,唤起了他们的生活体验和好奇心,他们也会油然而生出一种亲切感,其探究的欲望和自信也就更为强烈,并由此发展成为孩子们自己的探究问题。)(二)观察我们身体的外形活动一:我们的身体由哪几大部分组成?学生观察老师的身体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汇报、交流。(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具体化
7、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阶段,于是就从观察教师的身体开始,一方面便于全班学生的观察,使大家一目了然;另一方面又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备感亲切。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其兴趣盎然,情绪高涨,而且能达成原有的教学目标,并能予以延伸,可能还会有意外收获,为下一环节的教学铺垫。)2、学生用圆形、长方形表示身体的几大部分,画出简单的人形图。3、汇报、交流,展示学生画的人体图,教师适时予以指导、点拨。(设计意图:通过画图和语言描述,使学生明白记录、汇报观察结果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图画、文字,还可以用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等等,使学生在今后的探究活动中,不再局限于一种形式,能运用各种方法进
8、行记录、交流,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训练和培养。)活动二:身体的各部分有什么?(外部)1、问:观察方法有很多,我们先用看的方法,看看人的外表有些什么?2、汇报、交流。3、教师小结。活动三: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1、出示观察要求,师生一起制定观察计划。问:你想观察什么?观察它的什么?你计划用什么方法观察?2、学生开始观察活动,教师适时予以指导。3、汇报、交流。(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孩子还刚开始学习科学这门课,对于观察内容和观察方法的指导尤其重要。所以,在学生观察之前予以重点指导。但是毕竟孩子们积累的原有知识有限,需要教师适时、相机地予以提示。这样,观察活动才能得到真正落实,学生的探究活动才能有效,有
9、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活动四:体验身体对称及平衡的好处。1、折纸演示,让学生知道身体还是左右对称的。2、学生体验:用一只眼睛看;用一只手系红领巾;用一条腿走路。体会和正常情况下有什么不同的感觉。3、学生汇报。4、教师小结。在我们的周围有一些人因为各种原因,他们的身体是残缺的,就是残疾人。我们应该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设计意图:人体外部的结构上有许多特点,但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观察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不便观察,所以就把重点放在身体的左右对称这个特点上。这样,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而且选择的体验活动方便易行、人人都能参与,学生很有兴趣,也使课堂气氛活跃。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我们身体器官左右对称的优
10、越性。)(三)身体的内部有什么?1、问: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面有什么吗?2、问:这些我们都看不见,有什么办法可以感觉到它们的存在?3、展开活动:全班学生捏一捏肌肉,摸一摸骨头。4、问:我们身体内部器官,如果仅仅靠刚才的方法去感知就一定是正确的吗?(设计意图:科学探究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生活中进行,最终超越生活。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作铺垫,科学探究则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观察身体内部是本课一个难点。虽然在前面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在观察大树、观察蜗牛、观察蝗虫时都是从外部观察,是比较直接的观察;而身体的内部是不能用眼睛直接看见的,只能靠间接的感知。但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让他们运用
11、已有的旧知识和本课新学的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当中,提高了学习效率,并且产生了很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科学方法的掌握为学生以后的实践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四)课堂总结1、问: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关于身体你知道了哪些新知识?(出示科学概念)运用了哪些观察方法?2、教师总结,并予以拓展延伸。问题是引领探究的钥匙。在课一开始我就以问题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本堂课时刻围绕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展开研究活动:“我们的身体由几部分组成?”、“人的外表都有些什么?”“你们想观察什么,准备怎样观察?”、“你知道我们身体的里面有什么?可以用什么方法感觉到它们的存在?”等等
12、。这些问题都能自然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的方向,使学生在有序的观察活动中逐步深入,提高观察和描述能力。本课活动内容的本身是对人体的进一步认识,更主要的是通过四个观察活动的展开,对学生观察方法进行了三个阶梯式的提高。这就是活动与活动之间形成了结构,活动的结构是科学课堂永久的追求。本堂课的活动结构是:“观察我们身体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和“观察我们的身体里面有什么”,这两个观察探究活动中内含有3个主要活动:(1)观察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身体的各部分有什么?(2)它们是怎么样的?(3)身体的内部内部观察,使学生体会到人体可以从初步观察外形细致地观察特定的部位用不同的手段进行观察,经历循序渐进的观察过程
13、。使学生对人体构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从中体会到人体结构的均衡、和谐及精巧。五、教后反思总的来说这样的设计使之做到,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同时也在课内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将科学思维得到充分地发挥与延展,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让全体学生都能全身心地积极参与,使我们的科学课堂活起来!从今天的教学情况来看,我认为总体目标基本达到,学生的思维进展比我当初的预计更加喜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创造性教育在我的预料之中。我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自己的身体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会继续运用各种方法及查找相关资料对身体进行深入研究。尽管我通过多方努力,但还有不如人意之处,如:学生的合作精神、倾听别人的良好习惯还需要不断加强引导与教育。由于我水平有限,请各位专家、老师们多提宝贵的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