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磨课版部编三上语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获奖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二-【一等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团队磨课版部编三上语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获奖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二-【一等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随文认识“萝”“卜”等5个生字,结合生活经验和课文插图理解意思。(二)一边读一边预测故事的内容,懂得预测要有一定的依据;能根据故事的发展续编故事,感受边读边预测的好处和乐趣。(三)能尝试根据文章或书的题目预测故事的主要内容,对预测的故事产生继续阅读的兴趣。二、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堂练习纸,胡萝卜先生的图片,板书板贴。三、教学过程(一)猜想导入,揭示课题1.猜图游戏。猜一猜黑板上画的是什么。(老师在黑板上画一根表示“长胡子”的波浪线)2.学生猜想。(指名说,预设:波浪、山峰、弯弯曲曲的小路、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根据猜想,随机
2、得出画的是“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板贴:“胡萝卜先生”的图片)3.揭示课题。(板贴课题,齐读课题,识记“萝卜”)4.根据课题预测。读了课题,猜猜这个故事会讲些什么。(指名说)(二)回顾前文,梳理学法1.回顾前文。说说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篇课文中学到的阅读策略。(板书:预测)2.梳理预测方法。(指名说)3.明确预测方法。课件出示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呈现旁批,学生结合旁批明确预测方法。(课件逐一出示插图、题目、故事内容、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预测要有依据,板书:旁批有依据)4.小结。我们就要运用这样的预测方法来学习新的课文。(三)尝试预测,说出依据1.自由朗读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课件呈现学习
3、提示)读下面的故事,一边读一边想: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2.学生自主学习。(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一边读一边想: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把自己的猜想做简单的旁批,想一想预测的依据。3.交流预测的结果,说说依据,让学生进行多维度的预测,并随机认读“沾”“发愁”“晾”。表达范例:读到( ),我想到了( ),所以我猜( )。(1)预测1:胡萝卜先生常常为自己的胡子发愁。旁批:胡萝卜先生为胡子给自己带来不方便而发愁。(预测依据:阅读经验等)(2)预测2:胡萝卜先生匆匆忙忙刮了胡子,就吃着果酱面包上街去了。旁批:抓“匆匆忙忙”可能会漏刮胡子。(预测依据:生活经验等)(3)预测3:对一根胡子
4、来说果酱是多么好的营养品啊!旁批:胡子可能会长得更粗更长。(预测依据:插图、生活经验等)(4)预测4:胡萝卜先生一步一步走的时候,胡子就在一点儿一点儿地变长。旁批:胡萝卜先生的胡子非常神奇。(预测依据:联系课文内容)(5)预测5:在很远的街口,有一个男孩正在放风筝。线实在太短了,他的风筝只能飞过屋顶。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旁批:小男孩会用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做风筝线。(预测依据:抓关键词)(板书:风筝线)(6)预测6:学生预测鸟太太会怎么做。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当他走过鸟太太家的树底下,鸟太太正在找绳子晾小鸟的尿布。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旁批:小男孩用胡子来做风筝线,鸟太太
5、也会用长胡子当晾衣绳吧。(预测依据:课文插图、童话故事情节反复的特点)4.比较预测内容。出示鸟太太的原文片段,指名读,并和自己的预测进行比较。(板书:晾衣绳,认读“晾”,在暖暖的阳光照耀下尿布很快被晾干了)5.梳理故事情节。通过仔细地阅读和猜想帮助我们准确地进行了预测,再来回顾一下这段有趣的经历。(学生边说边幻灯出示:必须每天刮胡子一漏刮了一根胡子一胡子沾了果酱一胡子长长了一胡子风筝线一胡子晾衣绳)6.讨论交流。当预测与故事的情节内容有些不一样时,该怎么办?(指名说)小结:不管预测的结果如何,都要有依据;当发现自己的预测和故事的实际内容不同时,要及时修正自己的想法,接着猜测后面可能会发生什么。
6、(板书:修正)(四)续编故事,畅想用处1.续编故事: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还可以做什么?后面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尝试在练习纸上写下来。(1)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还可以做风筝线( )晾衣绳( )(2)后面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在风里飘动着。_2.交流分享,师生相机点评。引导学生发现预测中还可以仿照前一个情节的写法进行模仿预测,实现对故事情节“反复”这一特点的认识。(从语言、写法、丰富的想象等方面评价)3.读故事结尾,再次对照。点赞学生的故事,(出示原文结尾)老师讲故事,比较自己的预测和故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指名说)学生感知原文故事的结尾,胡萝卜先生用自己的长胡子做了眼镜绳,帮助了自己。(
7、板书:眼镜绳)4.讨论交流,点评本文作者王一梅老师的结尾。(1)学生交流。明确故事的结尾出人意料,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不光帮助了别人,还帮助了自己,真是太神奇了。(在比照中感受预测的快乐)(2)出示句子。是的,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确实是太棒了,大家都这么说。(学生齐读)(五)课后习题,拓展延伸1.过渡:预测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非常有用的,当我们走进书店,看到琳琅满目的图书,不知道选哪一本的时候,就可以根据题目猜一猜书的内容,再做选择。2.读读下面这些文章或书的题目,猜猜里面可能写了些什么?躲猫猫大王 夏洛的网 帽子的秘密柔软的阳光 团圆 小灵通漫游未来3.交流汇报。(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本进行预测)
8、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找来读一读。4.教师总结。掌握了预测这个阅读本领之后,我们可以去读一读、猜一猜这个单元后面的课文。同时,读课外书的时候也可以边读边预测,让猜测与推想使阅读之旅充满乐趣。附板书: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花之歌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借助预学单,读准难读字词,理解难懂字词。(二)朗读课文,借助重点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文意。(三)通过对比阅读,感受作者奇特的想象力。二、教学准备课件。三、教学过程(一)体验情趣,导入新课1.猜字谜,揭示课题。(1)自由读字谜。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我
9、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2)你能猜出句子中的“我”是谁吗?(3)学生反馈。(4)揭示课题。这不仅是谜语,还是一首诗呢!选自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的花之歌。(板书课题:花之歌)2.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3.明确阅读任务。(1)请学生读课前“提示语”,明确要求。(2)课件出示阅读任务。朗读课文,想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找出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和同学交流。(二)交流反馈,学习字词1.反馈交流预习情况,指导读准难读字词。2.指导理解“祭献”“苍穹”“旖旎”等词意。(三)
10、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明确要求。自由读课文,想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用横线画下来。2.梳理文脉。(1)指名读句子。(相机板贴“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礼品”“冠冕”“摇曳”“呼吸”“微睡”等词语或短语)(2)请学生给这些词分分类,并说说理由。预设:“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礼品”“婚礼的冠冕”是把花比作什么,“摇曳”“呼吸”“微睡”是写花在干什么。(3)学生根据分类,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4)小结。课文第一至第四自然段写“我”是什么,(板书:“我”是什么)第五至第七自然段写“我”每天干什么。(板书:“我”每天干什么)(四)研读第一部分,学习方法1.默读课文
11、,批注句子。默读课文第一至第四自然段,找到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用关键词在句子旁批注自己的感受。2.交流反馈,重点品析。(1)句子一。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指名读,谈感受。理解词句意思。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说出来”指的是什么?“收回去”又指什么?“又”字说明了什么?想象说话。花开放了,仿佛对大自然说着什么?小结。花开花落,仿佛是大自然周而复始地在说话和沉默。有感情地齐读。(2)句子二。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启发学生想象。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引导交流。你看到了怎样的“绿茵”?为什么说花儿像“星星”?(引导体会比喻的巧妙)(3)句子三。我是诸元素之
12、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指名读,谈感受。引导联系上文理解。教师引读:花在冬天孕育,春天开放,夏天成长,秋天凋零,冬天又开始孕育新生,等到春天来临,鲜花又重新开放在自然界周而复始,就像课文开头所说的那样(学生回读第一自然段)指导朗读。这是大自然周而复始、花开花落的现象。让我们齐读这句话。3.小结。刚才我们将读到的内容加以想象,读懂了诗人的语言,领略了诗人奇特的想象。(出示作者照片)这就是纪伯伦,他还是著名的画家。在他的诗文作品中,他擅长把画面融入文字当中,被誉为“艺术天才”。让我们想象着文中的画面,美美地读读第一至第四自然段。(五)迁移方法,交流第二部分1.明确要
13、求,小组合作交流。学习课文第五至第七自然段,找到想象奇特的地方与组员交流。2.交流反馈。(1)交流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欢迎”“送行”,想象画面,体会花儿一天充实快乐的生活)(2)交流第六自然段。“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和“硕大无朋的独眼”各指什么?为什么不直接说“星星”和“太阳”?(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昼夜更替的自然变化)(3)交流第七自然段。“顾影自怜”和“孤芳自赏”分别是什么意思?“这些哲理”指的又是什么?(引导学生体会花儿的积极向上)(六)交流总结,体悟感情1.教师提问:这首诗仅仅是在赞颂花吗?2.小组讨论,反馈汇报。3.教师小结。这首散文诗表面是写花,但真正是写人,诗人正是利用花这种大自然的语言,来寄托自己的伟大情操,同时也号召我们要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板书: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4.对比阅读,感悟语言。自读课后的“阅读链接”,说一说这篇短文与课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了解这两篇文章作者的想象都很奇特)附板书:花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