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二上语文《田家四季歌》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二上语文《田家四季歌》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田家四季歌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通过字理溯源、编儿歌、图字联系、微课讲解等方式,认识“农”“戴”“麦”等10个字,会写“季”“肥”“忙”“归”4个字。(二)通过图文结合、角色扮演、情境体验等方式,初步了解夏季的农事活动,感受农民伯伯劳动的辛勤。(三)通过反复朗读,利用图画、抓关键词等方式,尝试背诵第一、二小节。二、教学准备(一)学生预习课文,读通顺。(二)教师准备上课、板贴画。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读懂课题1.齐读课题。教师写课题,学生书空。通过分解法学习“季”字:上面是禾苗的“禾”,下面是儿子的“子”,表示幼小的禾苗。每一个季节都有新的生命和希望。(再读
2、课题)2.知道什么是“田家”吗?田家是指种田的人家,农村的人家。农村的四季都有哪些景象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儿歌。(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1.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每个字读正确。2.朗读反馈。请四位同学分别读四个季节,其他同学做小评委,认真听。随机正音。3.四人小组合作,一人读一小节,争取读得比第一遍好。(三)细读春季,聚焦“景物”1.读第一小节,圈一圈。儿歌中写了春天里的哪些“景物”?2.聚焦景物,随机识字。(1)春风。(简笔画板书)(2)花、草。(简笔画板书)(3)蝴蝶。(出示词卡,学生齐读,板贴)(4)麦苗儿。(出示词卡,指名读,指导读好“儿”字,板贴)麦苗儿你们见过吗?(出示图片)这
3、就是麦苗儿,嫩嫩的、绿绿的,用儿歌中的话来说麦苗儿多嫩。(指名读短句)麦苗儿长大就是麦子。(出示大麦和小麦的图片)你有好方法记住“麦”吗?(指名说识字方法)出示儿歌:下面折文脚,上面王出头,此物获丰收,餐餐吃馒头。一首儿歌,既包含了麦的字形,又让我们了解了麦子的作用。看,识字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一起再读读这个字。(齐读“麦”)(5)桑叶儿。(出示词卡,开火车读,注意“桑”是平舌音,齐读,板贴)(出示桑树图片)桑叶儿的图画和“桑”字有什么相像的地方?(指名回答)“桑”上面三个“又”字就像是桑叶,下面的“木”是桑叶生长的树枝。桑叶是蚕宝宝的食物。蚕宝宝可喜欢吃肥肥的桑叶啦!(齐读“肥”)你用什么方
4、法记住它?(指名说方法)这里用“肥”字来说明桑叶长得很好、很厚,嫩嫩的,都能掐出水来,不是肥胖,而是肥美。(读词卡:肥美)把字送回句子中去,齐读“桑叶儿正肥”。3.采用多种方式读一读第一小节。(1)师生读,男女生分读。(2)看着黑板上的图画和文字,回忆儿歌中讲了什么内容。(同桌相互说、指名说)(3)借助景色图,自己试着背诵第一节。(4)齐背第一节。(四)细读夏季,聚焦“农事”过渡。春季过去了,夏季来啦!谁来读读第二小节?(指名读)1.了解农事,认识“农”。(1)这里有一个词(出示词卡“农事”,齐读,板贴),你知道什么是农事吗?(指名说)(2)字源识“农”。“农”字的祖先可以给你们一些启发。(出
5、示甲骨文)猜猜看,为什么农的甲骨文要这样写呢?它像什么?(学生说自己的想法)(3)(出示图片)这是古代的图片,对照一下,看看它们之间像不像?一个人手持农具在树林中耕作,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这就是“农”最早的意思呀!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个字?(指名说)(出示:农业银行、农夫山泉、叶青兜农贸市场、农家菜)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观察生活中的字,这样你认识的字就会越来越多!一起再读一读这个词。(齐读“农事”)这一小节中农民伯伯做了哪些农事活动?(学生自己读,圈一圈)2.探究农事。(1)(根据学生交流,板贴:插秧、采蚕桑)桑叶成熟了,可以拿来喂蚕了,采桑叶、喂养蚕是夏季农事之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农事
6、。(出示采桑图片,播放插秧视频)(2)让我们一起当一当种田人,插插秧吧!(学生表演一起插秧,假装每人10棵秧苗)觉得插秧辛苦吗,是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感受,体会辛苦)(3)是啊,忙农事就是这样辛苦的。除了采桑养蚕和插秧,夏季还有这些农事呢。(出示图片:施肥、耕田、除草)(4)夏季里,农民伯伯实在是忙啊!所以课文中说(齐读第一句)。难怪宋代诗人翁卷会写下这样的诗句:“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忙完件又一件,所以读的时候要紧凑一点谁来试一试?(指名读,齐读)3.理解: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1)因为农事很忙,所以农民们每天很早就要起床去耕作,晚上很晚才能回到家。用课文中的句子说就是(出
7、示: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指名读)(2)这里有两个生字宝宝,我们一起把它们请出来。(指名读,齐读)归:太阳要落山了,把山的影子拉得长长的,砍柴人收好自己的刀,准备回家啦!这就是“归”,代表“回”。给“归”组词。(指名说)戴:再来看看“戴”字。让我们请出汉字老师来教大家吧!(播放微课)生活中还会戴什么?(指名说)(3)这里有两顶斗笠,谁想来戴一戴,演一演图中的农民伯伯?(学生上台表演)戴上斗笠,扛着锄头回家。一路上,你们会说些什么?(采访学生,引导学生体会劳动的辛苦,期待丰收的喜悦)农民们虽然很累,但是依然很开心。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齐读)4.读背儿歌,语境复现。(1)忙碌的夏季,快乐
8、的夏季,我们再来读一读夏季歌。(齐读第二小节)(2)看着黑板上的这些农事词卡,你能背一背第二小节吗?(指名背诵)(3)抓住儿歌中的关键农事,可以帮我们记忆儿歌。一起来背一背。5.配乐朗读。田家春季的美景和夏季的忙碌都已经在大家脑海中呈现了,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小节。(五)指导书写1.(出示:肥、忙、归)仔细观察,发现生字的共同点。(指名说)2.范写“归”。引导学生注意宽窄、高低和主笔。3.学生练习写字。展示评价,二次练习。4.同桌互评。正确得1星,美观得2星,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得3星。附板书:我是什么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通过随文识字、情境识字、归类识
9、字等方法认识本课生字,着重认读第四自然段中的词语“坏事”“淹没”等,书写“极”等个包含穿插笔画的生字。(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聚焦动词描写,利用音量示意图,读好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三)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微课了解“冰雹”这一天气现象,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冰雹和雪。二、教学准备(一)学生预习课文,完成预习单。(二)教师完成预习单的统计,准备生字卡片、课件、微课、投票器。三、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揭示课题1.教师带领学生认识一位魔术师,它就藏在一篇课文里,课件出示课题。2.指名学生读课题,齐读课题。(指导读出疑问的语气)(二)链接预习,认读生字1.展示预习单,揭示“我
10、”是谁。教师出示学生的预习单,反馈根据统计有个小朋友猜出“我”是水。展示其中两个学生的预习单,并出示生字卡片,读一读“猜”字。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引导:水娃娃千变万化,就像一个魔术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在文中和它会面一读完一遍之后,在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旁边打一颗五角星,然后站起来把这个自然段读一读。3.投票器选择,聚焦兴趣点。请学生用投票器选出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指名两个学生读读自己选出的自然段,随即正音。4.采用变序教学法,认读第四自然段的生字词。(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注意读准里面的生字词。(2)链接预习统计数据,情境中认读生字词。出示“庄稼”的图片,读一读“庄稼”这个词语,读好轻声
11、。(指名读,齐读)教师引读词组:有时候因为降水量不足,庄稼喝不饱水,农民伯伯就会给庄稼浇水,这就叫灌溉庄稼;如果降水量太多了,就会淹没庄稼。请学生读读“没”的另一种读音:mi,先读准字音,再读准词语:没有。说说“淹没”两个字的偏旁:“三点水”从偏旁中可以看出它们都跟水有关系。再从第7页的生字表中找找,还有哪些偏旁是“三点水”的生字。学生交流,发现还有“三点水”的字:滴、溪、洋,这些生字也都跟水有关系。把词组放入语境中读,学生读括号里的词组,教师读其他内容:水娃娃脾气温和的话,会做好事,会(灌溉田地),还会(发动机器);脾气暴躁的话,会做坏事,会(淹没庄稼),还会(冲毁房屋)。(3)师生合作朗读
12、第四自然段。(教师读第一、四句,学生读第二、三句)(三)了解水的变化,指导朗读1.了解水变成“汽”“云”的过程,随文识字。(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提取有关信息。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水会变成什么,把它圈出来。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画“水”,板贴“汽”和“云”的图片。(2)练习说话,认读生字。指名说一说水娃娃是怎么变成“汽”和“云”的,教师随机板贴“太阳”的图片,并出示“晒”的生字卡片请学生认读。(3)指导朗读“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先读好“点儿”,再读好“极小极小的点儿”,最后读好“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4)了解云的变化,积累词语。原来水娃娃是这样变成云的。云朵还会穿不同颜色的衣服,有不同的名字
13、。(课件出示图片与词语:白云、乌云,朝霞、晚霞)教师引读词语:云朵穿白衣服,我们叫它一白云;云朵穿黑衣服,我们叫它乌云。云朵早上穿红衣服,我们叫朝霞;云朵傍晚穿红衣服,我们叫晚霞。(出示“傍”的生字卡片,请学生认读。)(5)听录音,读好句子。有个小朋友特别喜欢一句话,还请老师把他读的句子录下来了,大家一起来听一听。想听一听现场版的吗?请学生现场再读一遍。(出示句子: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学生齐读句子。2.了解水变成“雨”“冰雹”“雪”的过程,读好变化的语气。(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再次提取有关信息。学生一边读一边圈一圈水还会变成什么。反馈。教师
14、板贴“雨”“冰雹”“雪”的图片。(2)借助微课,了解“冰雹”这一天气现象。请学生回答对三种自然现象中的哪一种不太了解。播放微课,帮助学生认识“冰雹”。交流:看了微课,你知道了些什么?再次认读词语:冰雹。(3)利用音量图示,读好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男女合作朗读第二自然段。(把第二自然段分成“雨”“冰雹”“雪”3个部分)完成学习单上的题目(见下图),知道描写3种天气现象用了不同的动词。再指名用“落”“打”“飘”说话。选一选,填一填。飘落打我在空中越升越高,体温越来越低,变成了无数小水滴。小水滴聚在一起( )下来,人们就叫我“冰雹”。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 )下来,人们就叫我“冰雹”。到了冬天,我变成
15、小花朵( )下来,人们又叫我“雪”。借助音量图示,通过小组合作,读好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出示2级、3级、4级音量)教师示范朗读:老师来读描写“冰雹”的部分,你们听听用的是几级音量。(4级)同桌讨论:剩下的两个部分分别用几级音量来读,请你和同桌商量一下。指名朗读句子,随机指导。3人小组合作:练习,展示,评价。(出示评星要求)(4)齐读第二自然段。(5)借助板书,师生一起说说水的变化。(四)书写指导1.仔细观察,找相同点。“极”“海”“洋”“坏”“给”: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都有“穿插”特点的笔画。2.指导写好“极”“海”:先指名书空,注意笔顺,再集体书空。3.学生练习写字,展示评价,第二次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