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5篇.doc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28272731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关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5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5篇关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 : 1、阅读理解课文,体会母亲和儿女之间深沉的爱,体验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2、积累、体会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从朴实的句子中体会深沉的感情,从痛苦的回忆中领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 一、简介作者,激情导入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题:秋天的怀念 本文的

2、作者是谁?你对他知道些什么?(史铁生,现代著名作家,今年55岁。20岁时高位截瘫,后发奋写作。现为北京作协副主席。主要作品有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等。)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本文写了什么? (作者在秋天怀念自己的母亲。) 请问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作者为什么要怀念母亲?他怀念母亲的什么?) 这里有一段话,是写作者母亲的。同学们想听听吗? (史铁生的母亲是一位活得最苦的母亲。每次史铁生摇出轮椅动身前,他的母亲都无言地帮他上轮椅,看着儿子摇车拐出小路,她总是伫立在门前,默默无语地看着儿子走远。有一次,史铁生想起一件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然站在原地,还是那样一动不动地站着,

3、仿佛在看儿子的轮椅摇到哪里了,对儿子的回来竟然一时没有反应。她一天又一天送儿子摇着轮椅出门去,站在阳光下,站在冷风里。后来,她突然去世了,因为儿子的痛苦,她活不下去了。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只希望儿子能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她不能帮助儿子走向这条路,她心疼得终于熬不住了,她匆匆离开时,只有49岁。) 二、讨论理解,感悟感动 1、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母亲已经去世七年了。七年的痛苦,七年的回忆,凝结成这篇秋天的怀念。请同学们再读课题,课文哪些情景紧扣“秋天”二字? (板书:雁阵、树叶、菊花) 现在再读课题,注意“怀念”二字。作者怀念母亲的什么呢? (板书:母亲的病情、母亲的关爱) 2、母亲的病情怎

4、么样?你从哪里知道的? 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除了书上说的这些之外,同学们知道吗?肝病到了晚期就是肝癌呀!肝硬化,肚子硬了,尿排不出去,肚子越来越大,还吐血,好痛好痛啊! 母亲活得多苦啊! (板书:苦) 可是,她想到自己的病情没有?回忆中,作者记忆最深的,还是母亲 对自己的关爱。 4、她是怎么关心儿子的呢?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尽量说出母亲对自己关爱的几件事) 母亲多想带着儿子去看看那美丽的菊花啊!可是,命运是这样残酷,她没来得及看到儿子从痛苦中奋起,走向幸福,走向成功,却就这样,心不甘情不愿地,离开了她的孩子 慈祥的母亲,痛苦的母亲,伟大的母亲!作为这样母亲的儿子,作者回想到这里,他是怎么

5、说的?(“我没想到我绝没有想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前面还有这样的句子吗?(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同学们从这 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怎么样?(难过、痛苦、怀念等)你觉得你把这种心情读出来了吗?不但要用嘴去读,更要用心去读,用想象去充实! 5、那么,母亲没有说完的话究竟是什么?她想要自己那个生病的儿子,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怎么样呢? (板书:好好儿活) 同学们认为怎样才算“好好儿活”呢? 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学生置疑。(

6、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是什么?她为什么要带我去看菊花?) 美丽的菊花象征着多姿多彩的生活。菊花很美,生活也很美。我们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打击,都应该勇敢地、好好地活下去! 同学们想知道当年那个高位截瘫的青年,现在怎么样了吗? (后来,由于长时间的坐在轮椅上,他患了褥疮,再后来,又患了尿毒症,最后患上了肾衰竭,每个星期必须要做三次血液透析,换血,不能少一次。不然就会死去。但他还是要拿起笔来,尽管拿笔已经非常困难,但是他一直记得母亲的那句“好好儿活”!) (板书:再苦也要好好儿活) 这么艰难的日子,他们都坚强地、勇敢地“好好儿活”了,那么我们呢?我们应该怎样“好好儿活”? 面对生命,珍惜生命。我们这些健

7、康人你、我、他我们大家更要好好儿的活。 所以,亲爱的同学们,文章结尾的这句话,(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这个“我俩”应该变成 我们! 连起来读这句话。 (一起读“我们大家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三、课后反思,知能转化 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知识、情感等) 史铁生的作品非常感人,老师在十几年前读过他的我与地坛,现在都还记得其中的一些句子。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找来他的书看一看。比如: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等。 四、作业超市 1、替菊花前的史铁生给母亲写一段话。 2、积累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请同学们任选两道,认真完成! 五、升华认识,结束本

8、课 亲爱的同学们,怎样才算是“好好儿活”?这个话题真的是说不完道不尽!秋天的怀念让我们从痛苦的怀念中悟到了生命的真谛记住吧,活着,就得感谢!感谢阳光与空气,感谢父母与亲人,感谢祖国,感谢生命!但愿我们所有的人,都“好好儿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2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乌有骸骨幽雅叹服海枯石烂潜行”等词语。 2、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能力目标: 1、体会诗歌的节奏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2、学会快速默读评析探究的阅读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结构特点。 难点:诗歌的音乐美 教法学法指导

9、:诵读法联想法 教学程序与策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的祖先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左右后就灭绝了,而恐龙灭绝6000万年后地球上才开始出现最原始的人类,那我们今天又怎么知道我们看到的是恐龙,而恐龙确实是长得这样呢?学生自然就会想到“化石”。是呀,我们的科学家们正是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恢复了亿万年前生物世界的奇幻景象,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化石吟。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学生对下列字词的掌握情况:裹(gu)藏骸(hi)骨潜(qin)行躯壳(k)猛犸(m)悄(qio)然档(dng)案安静美观而不落俗套。(幽雅)形容寂静无声的样子。(悄然)称赞而且佩服。(叹服)(草木)青

10、翠茂盛。(葱茏)形容经历的时间极长。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海枯石烂)指太阳星星的位置发生变化。比喻时间流逝。(日转星移)2、朗读诗歌。教师:诗人以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说话的奇异的化石。全诗节奏鲜明,声音和谐,音乐性强,并且以第二人称来称呼化石,亲切自然。诵读中要仔细体会语气语调的变化 参考:(1)师生共同探讨诗歌感情色彩的处理,整体感受。第1、2节应以疑问并略带遐想的语气朗读,引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第3、4、5、6节是诗歌的主体部分,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用一种赞美的语气拟人的手法来写化石,语气中满是对化石所具有神奇力量的赞颂和对大自然的由衷的叹服。第7节用陈述的语气为第2节作了肯

11、定的回答,进一步赞美化石的神奇、大自然的神奇。 (2)可采取让学生示范读、个别读、集体读等方式。(3)可让学生说出自己读完这首诗后的初步感受。 三、理解课文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一节诗歌的主要内容。明确:第1、2节,通过一连串的问句,引出化石,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节,肯定生物进化理论,否定造物主的存在;第4节,化石中“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科学家研究生物提供了必要条件;第5节,经过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生命由低级逐步想高级发展;第6节,赞美大自然是“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第7节,通过化石我们可以了解生物的进化。 请你说说诗的第一、二节和最后一

12、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明确:“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照应“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这样写,有放有收,前后照应,使全诗结构完整。3、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明确:“逝去万载的世界”记载了生物进化的过程。“化石”就是证明。远古的世界上生活着原始动物,最早出现的是由无脊椎动物进化而来的古脊椎动物鱼,以后又在此基础上进化而来了其他动物,如: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鱼类动物、哺乳动物等。由原始植被进化而来的原始森林覆盖了陆地

13、的绝大部分,那是一个葱茏的、生机勃勃的世界。诗歌的第3、4、5、6节都是化石说的话。当然,学生也可以用生物课上或课外所获得的有关知识进行补充。 布置作业 上网搜索古生物化石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回家网上收看电影恐龙时代侏罗纪公园或查阅相关图书资料,了解更多古代生物的知识。写一篇介绍古生物的短文,三百字左右。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畅地熟读全文。 2.能说出“内集”“俄而”“差可拟”“未若”等词的含义。并能将本文翻译成现代文。 3.知道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学习重点:诵读课文,多角度拓展思维。 学习难点: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1.作家和作品 刘义

14、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此人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部记述魏晋时期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在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2.谢道韫(349409)“咏絮之才”的起源,魏晋时期的才女。她自幼聪识有才辩。是一代名将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成人后又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即王羲之二子王凝之之妻,可谓是出身于诗书富贵之家、礼乐簪缨之族。 (高效课堂从预习开始) 1.给加点字注音: 俄而()雪骤()差()可拟()无奕()女 2.参考注释或查

15、阅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内集儿女俄而雪骤 欣然差可拟未若 3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背景: 咏雪选自,作者,朝家。该书是小说的代表作。 4.熟读全文。 学习过程: 1.能正确流畅地熟读全文。 2.能说出“内集”“俄而”“差可拟”“未若”等词的含义。并能将本文翻译成现代文。 3.知道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美美地读(从读中感受) 1.听范读:听字音、节奏和情感。 2.组员朗读展示。 认真地译(从译中探究) 小组合作,结合课前预习中的重点词语翻译全文。 细细地品(从品中领悟)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下列问题: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

16、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2文中将雪比喻为“”和“”(用课文原句回答),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我认为一句更好,因为。 3.“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4.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我喜欢,因为。 (学则须疑) 提问向导:从文章的内容、表达技巧等角度提问,提出小组不懂的问题,向老师质疑。 1.请说出一句有关描写雪的诗句:。 2.课堂小结: (仔细点、动动脑,相信你一定会有不错的成绩!) 阅读咏雪,完成一至三题。 一、解释词语:(每词8分) 1.内集:?2.儿女:? 3.俄而:?4.差可拟:? 5.未若:? 二、翻译下列句子:(

17、每句15分)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丰富的词语和生动的句子,有感情并准确的朗读课文。 2、体味作者笔下四季雨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3、把握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写景散文中的运用。 4、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感悟作者自然与生命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体味作者笔下四季雨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写景散文中的运用。 教学设想 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画面美,教学中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调

18、动学生共同分析文章的画面美,并领会作者抓住特征写景时用笔之细腻,同时领悟、体会作者外露的情感。 教学方法自读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南绝句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鹧鸪天 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李攀龙广阳山道中 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的“抒情诗之王”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二、字

19、词预习检查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预习的字词,弄清字词读音、字形以及含义。组内练写,互相检查。) 注读准字音。 静谧(m)莅临(l)吝啬(ln)(s) 咄咄逼人(du)粗犷(gung)干涩(s) 掌握下列词语 静谧:安静。谧,安宁、平静。 莅临:来到、来临(多指贵宾)。 吝啬:过分爱惜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三、朗读训练 1、配乐欣赏,初步感知。 2、齐读课文,注意朗读时的重音和停连。 四、文本分析(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分析) 1、文章的写作思路。 2、用两三个词语概括每个季节的雨的特点。 春雨的特点:

20、美丽而娇媚 夏雨的特点:热烈而粗犷 秋雨的特点:端庄而沉思 冬雨的特点:自然而平静 3、作者的情感 文章通过对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赞美之情,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 4、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25段。 五、难点分析(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自己小组讨论结果) 1、文章没有直接描写春雨,而是写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段文字写了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是间接描写,展现了雨过天晴的春意盎然。间接抒发了对春雨的爱恋之情。 2、凄冷的秋雨为什么能纯净人们的灵魂呢? 秋天的雨,端庄而又沉静。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的时节,给人安静与深思,秋雨使人静谧,使人怀想

21、,使人动情,所以说可以纯净人的灵魂。21 3、这种“特殊的温暖”,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冬雨给人以清冷和柔和的,万物经过冬天的洗涤,使人感觉到湿润、明亮与温暖,让人忘记冷冽的寒风,干涩而苦的气息,忘记了严冬。W 4、上文写雨多用“她”或“它”指称,为何这一段改称“你”。 用第二人称称呼雨,显得更亲切感人,更能充分表达出作者对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六、修辞分析 学生找出文中运用了修辞的语句,并选出一句自己喜欢的句子谈谈。 七、作业 1、有感情并准确的朗读课文。 2、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到积累本上。 3、以“风的四季”为主题,运用比喻、拟人或者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几句话。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

22、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同时它还强调“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由此可以看出阅读是一个学生个性化表达的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感受。 在引导学生感受优美散文时,要立足学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挥,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得能力。我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同时了解到七年级的学生对散文有一定了解,但是学生在感受散文和鉴赏散文的能力上还有所欠缺。因此我在设计这边课文时,通过让学生四读课文,去感受散文的优美。首先初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解决文章

23、中的生字词,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同时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拿出手中笔进行批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阅读完之后检测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生字词掌握情况,并对一些易错、难懂的字词进行讲解。其次,让学生带着问题二读文章,“这篇写得是雨的四季,那么雨在四季有什么特点呢?”设计这个问题是为了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这篇文章的内容,很多学生会从文中圈画出雨的夏、秋、冬季的特点,但对于雨在春季的特点不知道如何去总结。我在这点做得不太好,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有层次引导,这使学生直接去总结雨在春季的特点时显得不知所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注意学生自身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引导。

24、再次让学生三读文章,感受散文的美,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一处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赏析,可以从修辞、不同的角度等方面进行赏析,注重培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但从这个环节我也了解到一些学生存在的问题,第一个是学生对一些修辞把握得还不是很到位,例如一部分同学不能够准确区分比喻和拟人。第二是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鉴赏时,学生不知道从哪些方面下手。对于这些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要进行专项练习加以巩固。最后,再让学生四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文中渗透的感情。 虽然这堂课结束了,但我的人生教学课堂才刚刚开始,对于刚刚讲过的这堂课,觉得自己对本篇文章的重心把握得还算准确,思路还算清晰,但是还有很

25、多不足的地方,如让学生个性化读的时间少;在鉴赏课文美的时候,对学生的引导不到位;课堂中语言不够简练,造成拖堂的现象。了解到自己存在着不足,在以后工作中要努力提升自己、改善自己、虚心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5 复习导引 (一)复习目标 1.回顾基础知识,深化理解掌握。 2.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3.品位赏析文章中的精美语言,领悟课文的深长意味。 4.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二)复习重点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2.品位赏析语言,领悟课文的深长意味。 (三)复习方法 构建知识网络,梳理剖析主干知识;强化训练以实现理解,互动探究以寻求规律。

26、 第21课风筝 1在本单元的5篇课文中,风筝是意蕴最丰富的一篇,应该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宜从多种角度加以引导,拓展思维空间。 2训练探究文意的能力。这篇课文的难点较多,正是研究性学习的理想教材,要让学生预习时把不理解的地方划出来,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发问精神。教师教学用书里提出并解答了的九个问题,基本上解答了全文的要点,可以一次性提出来;同时,在“有关资料”中精选部分有助于探究课文主题的材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将问题整理一下,根据材料和课文,有步骤地研究。 3课文研读要以难为乐,又要把握住“度”,不要求一下子理解透彻。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是收获,理解不透彻的地方将来可以慢慢感悟,不

27、必追求讲深讲透,不必追求面面俱到。 4感受鲁迅的人格、胸怀。 第22课羚羊木雕 1可以分角色朗读。 2课文从孩子的眼光和心态看待场家庭矛盾,叙事角度和叙事语气与学生很接近,据此,教师应设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可以提问:女儿既然已经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恰当?怎样才能避免这类不愉快的事发生? 2这场矛盾没有一个完满的结局,留下一个空白,正好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比如探讨人物语言后的许多删节符号所蕴涵的意味:比如指导学生分组,分别代表矛盾的三方,讨论这场矛盾的是非曲直。 3分析矛盾发展变化的几个层次。 4抓住人物内心变化发展的线索。 第23课散步 1先要求学生跳读课文,思考:“

28、文章讲述的是什么事?表现哪个方面的话题?以此来整体把握课文。 2问题研讨: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散步本来是一件小事。作者却小题大做、大词小用,请把这些地方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意图。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启示? 3研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比如全文中母亲仅有两句话,第一句话“还是走小路吧”,因为她是“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后说的,有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所以应该读成拖音“还一一是一一走小路吧”。而第二句“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不必大声,应读出母亲吩咐儿子时的坦然。而“我”的那句“走大路”,读的时候要表现出斩钉截铁、没有商量余地的味道。 诗两首(金色花纸船) 1从揣摩语言入手,

29、抓住其中的情景描写或重要语句展开讨论(见教学用书):同时,最好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想象画面和情景,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动笔画几幅诗意图。 2在课的最后就本课组织一次朗诵比赛,鼓励学生配乐朗诵。 3了解散文诗的特点,了解冰心“小诗”的特点。 4利用自读课本,扩展阅读泰戈尔诗、冰心小诗。 第24课世说新语两则 1基本教学模式应当是“诵读一讨论一诵读”。两次诵读的要求应有所不同,前次要求和复述故事结合起来,达到基本成诵,并且读懂,字词句过关,最好能翻译;后一次是背诵课文。 2探究讨论的重点可以有:A、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你认为哪一句更好?为什么?我

30、们能想出一二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词吗?B、你如何看待陈元方的为人原则、是非观? 3简要介绍世说新语这部书。 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 1本次活动大多是学生个人在家庭中活动,所以,教师要做好布置和安排。比 如:A、通过适当途径和方式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对活动心中有数,便于活动顺利而有效地展开;B、活动涉及到对家长的咨询、追问或采访,教师最好和学生一起讨论一个具体的采访提纲,设计一些具体问题。 2提前一周布置下去,提出具体要求。在这期间可以抽查学生的访谈提纲或记录,以收到督促、监控之效。 3评价不可缺少。评价的方式可以有:自我评价同桌互评小组评价教师批改讲评作文,还可以通过问卷形式征求家长意见,了解学生在

31、活动中的表现,对表现优秀的同学予以表扬。评价的时候还需注意定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4课内活动时间:写作2教时,交流1教时、评价1教时。 关于课后练习 1体现了少而精的原则。就数量来看,精读课文三四道题,略读课文两三道题,引导学生少做练习多读书,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 2练习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用。 3兼顾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如羚羊木雕文后的练习,具体分析略)。 4特别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拓展,并尝试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比如风筝和散步后都附录了用来比较阅读的短文,通过课内外的比较阅读,对兄弟间的手足情和母子之间的亲情有一个更深入的体验和思考。 5十分强调通过诵读来理解、体味和感悟课文,有些还特别要求背诵。 6设计了一些开放性、发散性的题目(略)。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