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语文下期第一周练习1含解析.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28123983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考语文下期第一周练习1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高考语文下期第一周练习1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高考语文下期第一周练习1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考语文下期第一周练习1含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9高考语文(下期)第一周练习(1)李仕才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第7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于8月31日至9月10日在意大利威尼斯利多岛举行。在荣耀与争议中亦步亦趋的赵薇,是否能借本次电影节华丽转身,还需要拭目以待。“汉语盘点2016”字词评选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网友们纷纷以一个字、一个词来总结自己眼中的2016,真可谓“一卷字词琅琊榜,囊尽天下情与事”。2017年1月20日,在总统职位上任职8年的奥巴马正式避让贤路,届时将由特朗普继任美国总统一职。网上曝出一部分波兰水貂养殖场内部的画面,水貂在爬满蛆的环境中生活,有些貂受了严重的伤,有的甚至被打

2、得瘫痪,工人对待它们的方式真是触目惊心。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尘埃落定,英国作家石墨一雄获奖,瑞典国王亲自给他颁奖。如今,时代发生了巨变,我们依然要研讨经典。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经受了千百年的时间考验,其传达的很多道理依然颠扑不破,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ABC D解析:C感情色彩不当,亦步亦趋:原意是说,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贬义词,这里误以为褒义词;正确,如火如荼:荼,茅草的白花。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符合语境;谦敬失当,避让贤路:避让,辞职的谦词;

3、贤路,贤才仕进路。辞官退隐,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不能用在别人身上;对象错误,触目惊心: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不能用来修辞“方式”;正确,尘埃落定:比喻事情有了结局或结果。符合语境;正确,颠扑不破:颠,跌;扑,敲。无论怎样摔打都破不了。比喻理论学说完全正确,不会被驳倒推翻。符合语境。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从意外致残、生活无望到残奥会夺冠,并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道路。B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优势明显;在商载、航程、航速等方面也极具竞争力。C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

4、生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D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解析:A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B项,不合逻辑,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不是“优势”。C项,成分残缺,应在“自救互救”后添加“的方法”。D项,搭配不当,“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应改为“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深刻的思考”。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研究伊始,该团队选取了华北、西北地区生产的几十种马铃薯进行分析_,从营养成分、_、硬度等方面多次试验,_确定了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的两个品种。随后,又从诸多面粉种类中试验选取了_

5、的小麦粉加以调试。A鉴别色泽终于适量B鉴别色彩终于适当C甄别色泽最终适当D甄别色彩最终适量解析:C鉴别:辨别(真假好坏)。甄别:审查辨别(优劣真伪);考查鉴定(能力、品质)。文中是对华北、西北地区生产的几十种马铃薯品质进行考核鉴定,故应选“甄别”。色泽:颜色和光泽;色彩:颜色。文中是说马铃薯的颜色和光泽,故应选“色泽”。终于: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多用于希望达到的结果);最终:最后,末了。文中研究人员并没有事先希望确定哪种马铃薯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故应选“最终”。适量:数量适宜;适当:合适,妥当。文中没有数量适宜的意思,故应选“适当”。4、请根据白居易的诗句“晴空星月落池塘”写一个

6、场景。要求:想象合理;语言生动;不超过70字。答:_解析:想象合理,抓住景物特点:天晴、池清、风静、星月同辉;语言生动,恰当运用修辞手法。答案:(示例一)晴朗的夜空中,繁星璀璨,新月如钩,就像深色的锦缎上点缀着珍珠与美玉。夜空下的池塘,澄澈如镜,把漫天星斗揽入怀中,又像把珍珠撒在了水面上。(示例二)在宁静的夜晚,晴空下一方平静的池塘清澈如镜,引得天上的星星和月亮前来临水梳妆,它们在水中的倒影越发光鲜艳丽。5、把后面的句子填到文段中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寂寞未必就是不幸,倒可能是一种磨炼,甚至能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大凡有成就的人,_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

7、谈得上生活。_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往往是最有才华的人,又都是耐得住寂寞的人。不一定是最有才华的人,而往往是耐得住寂寞的人。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生活与生存这两个概念迥然不同。ABC D解析:B这是语境类句子衔接,要注意其观点倾向、上下文的特定情况。第一段强调寂寞是一种磨炼,使人得到升华,先强调最有才华,其次才是耐得住寂寞,显然与原句观点倾向不一致,用了“不一定是而是”的句式,突出了耐得住寂寞的重要,符合题意。第二段话前半句提出话题,后半句举例印证,中间要填写的使用设问句,上承关于“物质、理想”“生存、生活”的不同,下启动物和人的举例,符合句意,强调“这两个概念迥然不同”,领起的应是对两

8、个概念加以解释,与原句下半句情境不符。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手机的发明者无疑是伟大的,他改变了人们通讯的最基本的方式,_,_,_。_,_,_,骚扰信息、流量黑洞、恶意软件、隐私威胁甚至病毒,都会让你苦恼至极。很多人甚至把智能手机比作一个迷你型电脑当智能手机带给你无限乐趣与便捷的同时在移动的状态下依然可以让人们实现通讯自由在此基础上的智能手机又让这个世界多了些变幻莫测的色彩它的隐患黑洞会被无限放大然而造物者总是逃不出辩证法的“魔咒”ABC D解析:D注意分析横线前后的语句和所给六句话表述的内容。材料主要讲了手机的问题,并主要介绍了智能手机的相关内容。答题时

9、首先可根据标点符号的提示,按照语句内容的关联性,将六句话分为两组,讲手机的作用,则是手机带来的危害。其次可根据横线前后的内容看哪一组在前,哪一组在后,横线前讲的是手机的益处,所以在前;横线后讲的是手机的危害,所以在后。最后可根据语句中的代词、关联词等进行组内排序。7、下面是某单位“迎春联谊”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4个字。 答:_答案:本次“迎春联谊”活动计划分别在室内和室外进行。室内活动首先由领导致辞,然后自由选择参加棋牌、品茗或乒羽活动;室外活动是在农庄垂钓和采摘蔬果,晚上在烧烤场开篝火晚会。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10、A通知:兹定于6月5日下午3时在报告厅召开高考考务会,请全体工作人员按时参加。B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C询问:家严大人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D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解析:AB项“垂念”,指上对下挂念,也用做敬辞,指别人对自己挂念。而选项中是说“学生垂念师恩”,谦敬失当,应把“垂念”改为“感念”。C项“家严”,又称“家君”“家尊”。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亲的谦称。“家”是用来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活着的亲人,含有谦恭平常之意。而选项中是询问,应是问对方,故应将“家严

11、”改为“令尊”。D项“府上”,对别人的家或老家的尊称。而选项中说的自己家,故应将“府上”改为“寒舍”。二、古典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姚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人。崇少倜傥,尚气节,长乃好学。仕为孝敬挽郎,举下笔成章,授濮州司仓参军。契丹扰河北,兵檄丛进,崇奏决若流,武后贤之,即拜侍郎。后迁上阳宫,中宗率百官起居,王公更相庆,崇独流涕。柬之等曰:“今岂涕泣时邪?恐公祸由此始。”崇曰:“事天后久,违旧主而泣,人臣终节也,由此获罪甘心焉。”先天二年,玄宗讲武新丰。时帝密召崇,崇至,帝方猎渭滨,即召见,帝曰:“公知猎乎?”对曰:“少所习也,老而犹能。”帝悦,与俱驰逐,缓速如旨,帝欢甚。崇尝

12、于帝前序次郎吏帝左右顾不主其语崇惧再三言之卒不答崇趋出。高力士曰:“今崇亟言,陛下不应,非虚怀纳诲者。”帝曰:“我任崇以政,至用郎吏,崇顾不能而重烦我邪?”崇闻乃安。由是进贤退不肖而天下治。崇第赊僻,因近舍客庐。崇病痁移告,凡大政事,帝必令源乾曜就咨焉。乾曜所奏善,帝则曰:“是必崇画之。”有不合,则曰:“胡不问崇?”帝诏徙寓四方馆,日遣问食饮起居。崇以馆局华大,不敢居。久之,紫微史赵诲受夷人赇,当死。崇素亲倚,署奏营减,帝不悦。时曲赦京师,惟诲不原。崇惶惧,上还宰政,引宋璟代。帝将幸东都,而太庙屋自坏,帝问宰相,宋璟、苏颋同对曰:“是天所以示教戒,陛下宜停东巡,修德以答至谴。”帝以问崇,对曰:

13、“但坏与行会,不缘行而坏。且陛下以关中无年,轮饷告劳,因以幸东都,所以为人不为己也。请车驾如行期。”帝曰:“卿言正契朕意。”赐绢二百匹,诏所司如崇言,遂东。八年,授太子少保,以疾不拜。明年卒,年七十二。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献。(节选自新唐书姚崇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崇尝于帝前序次郎吏/帝左右顾不主其语/崇惧/再三言之/卒不答崇/趋出B崇尝于帝前序次郎吏/帝左右顾/不主其语/崇惧再三/言之/卒不答/崇趋出C崇尝于帝前序次郎吏/帝左右顾/不主其语/崇惧/再三言之/卒不答/崇趋出D崇尝于帝前序次郎吏/帝左右顾不主其语/崇惧再/三言之/卒不答/崇趋出解析:C“帝左右顾

14、”后面应断开,故排除A、D两项;“再三”后面不应断开,故排除B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夷人,原本是对中原地区东方少数民族的称呼,与西戎、南蛮、北狄并称。后来也泛指少数民族,与“胡”意思接近,也可指外国人。B曲赦,古代赦令的一种,指的是赦免一个或几个特定地域,并不是全国性的大赦。C太子少保,东宫的官职之一,负责太子的安全保卫工作。其中太子太保为正职,少保为副职。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分别是太子的文、武教习。D谥,即谥号,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褒贬含义的称号。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及其他有名望的谥号也都是由朝

15、廷赐予。解析:DD项,“大臣及其他有名望的谥号也都是由朝廷赐予”解说不正确。也有私谥。古代士大夫死后由亲属、朋友或门人给予的谥号。如陶渊明私谥“靖节”。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后被迫迁往上阳宫居住,中宗率同百官去请安问候。大臣们因为罢黜了武后权力而互相庆贺,只有姚崇一个人伤心流泪。这正表现了姚崇与众不同的真性情。B玄宗在渭水畔打猎时还密诏姚崇,一番对话之后,玄宗允许他跟皇帝一起纵马驰骋。这一方面表现了姚崇应对适当,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玄宗对他的信任。C姚崇患疟疾休假,所有朝廷政事,玄宗一定让源乾曜请来姚崇咨询。每当乾曜所奏意见较好,玄宗就认为一定是姚崇的主意;遇有

16、不合心意的,就认定没有咨询过姚崇。D当两位宰相都认为太庙倒塌不是吉兆,而劝阻玄宗巡幸东都洛阳的时候,姚崇却认为太庙倒塌和玄宗巡幸东都纯属巧合,皇帝完全可以不必理会别的说法,如期东行。解析:CC项,“玄宗一定让源乾曜请来姚崇咨询”错,原文为“帝必令源乾曜就咨焉”,“就”是“前往、前去”的意思。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契丹扰河北,兵檄丛进,崇奏决若流,武后贤之,即拜侍郎。译文:_(2)帝诏徙寓四方馆,日遣问食饮起居。崇以馆局华大,不敢居。译文:_答案:(1) 契丹骚扰河北,军事文书大量送到,姚崇处理奏报快得像流水,武后认为他贤能,立即授任他为侍郎。(关键点:“进”“贤”“拜”)(

17、2)皇帝下诏让姚崇迁入四方馆,每天派人去问候饮食起居。姚崇因馆局豪华堂皇,不敢居住。(关键点:“诏”“日”“华大”)参考译文姚崇,字元之,是陕州硖石人。姚崇少年时豪爽,崇尚气节,长大以后便喜好学习。出仕任孝敬皇帝挽郎,考中下笔成章科,授任濮州司仓参军。 契丹骚扰河北,军事文书大量送到,姚崇处理奏报快得像流水,武后认为他贤能,立即授任他为侍郎。武后迁居上阳宫,中宗率领百官问候太后起居,王公们都争相庆贺,唯独姚崇流泪哭泣。张柬之等说:“今天怎能是哭泣的时候?恐怕你的灾祸要由此开始。”姚崇说:“我侍奉天后日子很久,离开旧主而悲泣,是人臣的终节,由此获罪我也心甘情愿。” 先天二年,玄宗在新丰演习武事。

18、当时皇帝私下召见姚崇,姚崇来到,皇帝正在渭滨游猎,立即召见,皇帝说:“公熟悉打猎吗?”回答说:“年轻时擅长,老了仍然能行。”皇帝很高兴,与他一起驱马追逐,或缓或急他都按照旨令,皇帝十分欢喜。 姚崇曾在皇帝面前排定要进用的郎官,皇帝左右观看,不理会他的话。姚崇害怕,再三陈述,皇帝始终不回答,姚崇急忙退出。内侍高力士说:“如今姚崇多次进言,陛下不予回答,就不是一个能虚心接受进谏的君主了。”皇帝说:“我将政事交给姚崇,大事我应当参与决断,至于任用郎官,姚崇难道不能做主而再来烦劳我吗?”姚崇听说后才放心。从此,进用贤能,斥退不才,天下得到治理。 姚崇宅第偏远,因此他就近住在客馆。姚崇因患病致书请假,凡

19、有重大政事,皇帝必定命令源乾曜前往咨询。源乾曜的奏议完善,皇帝则说:“这一定是姚崇谋划的。”如果有不恰当之处,皇帝则说:“怎么不去询问姚崇?”皇帝下诏让他迁入四方馆,每天派人去问候饮食起居。姚崇由于馆局豪华堂皇,不敢居住。过了很久,紫微史赵诲接受夷人贿赂,应判死罪。姚崇平时亲近倚重赵诲,上奏营救想为他减罪,皇帝不高兴。当时因特殊情况而赦免京师罪犯,只有赵诲不被宽免。姚崇惶恐,辞去宰相,推荐宋璟取代自己。 皇帝将要出发去东都洛阳时,太庙房屋自行毁坏,皇帝询问宰相,宋璟、苏颋一同回答说:“这是上天表示的训诫,陛下应当停止东巡,修养德行以答谢上天的谴责。”皇上以此询问姚崇,他回答说:“这只是太庙毁坏

20、的时间偶然与陛下的出行日期相合罢了,不是因为东巡行幸而塌坏。况且陛下因为关中遭遇荒年,转运粮饷又要增加劳役和运费,因此出行东都,目的是为民不是为自己。请求皇帝如期出行。”皇帝说:“卿的话正符合朕的心意。”赐绢二百匹,下诏主管部门遵照姚崇所说的做,天子于是东行。八年,授任姚崇太子少保,他因病没有接受。第二年去世,终年七十二岁。追赠扬州大都督,谥号叫文献。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烛台:古老的守夜者李汉荣母亲用过的烛台,我小心地保存了下来。我保存了一角古中国的夜色。这是她的先人传下来的。先人把他们的夜晚传给她,也把烛光传给她。面对这方烛台,我看见母亲的夜晚,祖先的夜晚,以及祖先的祖

21、先的夜晚。连续不断的夜,一直向后退去、汇聚,终于浩瀚成历史的深海。我想象,母亲是怎样用一星烛光,泅渡了她一生的长夜?烛光里,母亲纺织、缝补、浆洗,读经、静坐,她小小的身影,小小的心跳,是无边夜色里最温情的细节。烛光里,母亲眺望明月,月亮也踱进窗子,天上的光亮与人世的光亮,相会在母亲周围,争着画她的影子。母亲看见了两个影子,两个影子都是她!月亮的手要领她到天上,蜡烛的手要留她在地上。多好的光啊,它们都这样熟悉她、爱她、安慰她。母亲竟然爱上夜晚了。白昼是相同的白昼,相似的人生,而夜晚,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影子和自己的秘密,在烛影里飞过的虫儿都有自己的秘密。母亲于是望望窗外,她看见那么多星

22、星挤在窗口看她,她一眼就认出了她最熟悉的那颗星星,那是多年前,她留在天上的一个记号,一个温暖的记号。而地上,她的两个影子,也望着天上,也在辨认闪烁在高处的秘密记号。蜡烛是泪做的。它的浑身都是泪腺。它必须把泪水流尽,才能走完自己的一生。烛泪,使白昼变浅,使黑夜加深,使天堂的一角变暗,使人世的一角变亮。我能想象,古中国的夜晚,密布着多少烛台,闪烁着多少烛光。女儿们在烛光里绣花,母亲们在烛光里纺织,儿子们在烛光里喂牛,父亲们在烛光里劈柴;僧人们在烛光里入定,书生们在烛光里吟咏;最伟大的诗篇里,那动人的警句也是由烛泪凝成;最贤明的帝王,也曾在烛光里,一夜夜打量他的江山就这样,真挚而忧伤的烛光守望了古中

23、国几千年的夜晚。就在这样的夜晚,积攒了厚厚的记忆,厚厚的文化,厚厚的礼仪,厚厚的诗。所以,如果你用心读,你会发现,古中国的记忆、文化、礼仪和她的诗,都天然地带着蜡烛的特征:是真挚的、半明半暗的、含蓄的、忧伤的、克制的,它不诅咒和指责夜晚,相反,它尊敬夜晚,洞悉夜晚的无限和深邃,而同时又固执地眺望黎明,殷切地聆听天道轮回的足音。烛光里书写的文化,扎根于博大浑厚的夜之深处,而又保持着对光的信仰和钟情。它知道浅浅的白昼后面,紧随着的又是更深沉的夜色,更深奥的宇宙。于是,我们的文化,就是在无边夜色里谨慎、羞怯而忧伤的言说,它从来不狂妄、不张扬、不说尽、不道破,因为黑夜无尽,天道高深,岂是人能说尽道破?

24、然而它毕竟说了,但不是咄咄逼人的雄辩,不是滔滔不绝的倾诉,不是小知小觉的抢答,不是自怨自艾的独白,不是真理在握的宣叙,而是欲言又止,欲辩无言:或是以手指月,你看见了月,同时看见了月亮后面的无边夜空;或是拈花在手,笑而不答,你看见花后面的花海,春天后面的无数个春天,无数个坟墓;它以极少的说暗示无限的不可说,它的最深邃部分不是它说出的那部分,而是没有说出的更大的部分,这就是那言外之意,篇外之趣,韵外之致深幽的意境,微明的光亮,它的底蕴是那深不可测的夜;宇宙的长夜,生命远方的长夜,时间深处那边寂静的永恒长夜。烛的情境,正是生命和人的情境,也是中国文化的情境。这就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有着幽暗的深度和

25、夜一样宽厚的寄托,而同时,它所摇曳的光亮,又是那样诚恳、虔敬,它那含泪的目光,使它象征的一切,都带着高贵的忧伤,纯真的气质和深长的情义。烛光里,端坐着数千年中国的夜晚。烛光里,端坐着一代代母亲,我的母亲。我凝视烛台,曾经,多少个夜晚在这里停靠,多少个黎明在这里降临,多少个人生在这里走远。你分明是时间的驿站,宇宙里的一个圣坛,人世的一个温暖湖泊。每一个夜晚都有一条天河从你的上空流泻,无数个夜晚的无数条天河,都哗哗流下来了,与你的泪光合流,汇聚在这小小的祭台。汇聚成古中国记忆的深海。汇聚成母亲的心海1试分析文章结尾第两段的作用。答: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段是结尾段,结构上可用与作用相

26、关的术语,如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开头、首尾呼应等作答;内容上写了母亲和中国文化;注意省略号的作用,表示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留下想象空间;这两段,独句成段,具有强调的意味。答案:收束全文,照应前文内容,结构浑然一体;两个独句段,强调烛台是母亲的写照,也承载着古中国的记忆;省略号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余韵悠长。2你认为作者写“烛台”这一物象有什么用意?答:_解析:“烛台”在全文起线索的作用,“烛台”本身是“夜的守护者”,是牺牲自我、照亮他人、传递温暖的奉献者形象;母亲和先辈们都在“烛台”下、烛光中劳作、奉献,它是母亲、先辈们的集体记忆,传递“爱”的伟大;“烛台”又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守护者,美妙的诗句、伟大的历史是在烛光中、烛台下产生的,还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最后还要观照主题或作者的情感。答案:借烛台的守夜者形象,赞美奉献自我、传递暖意、守候光明的品质;借烛台这一母亲的象征,讴歌相伴长夜、辛勤劳作的母亲形象;借烛台抒发对其所承载的逝去历史的眷恋和对古典文化的喜爱之情,并表达了守望传统和古典之美的愿望。(意思对即可)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