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 八年级语文备 课 记 录课题:9桃花源记本课第1课时本学期第 课时集 体 备 课 记 录二次备课记录学科德育设计体味古人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教学目标1朗读并背诵课文。2学习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教材重点、难点重点:朗读并翻译课文。感受“世外桃源的美好情景,体味古人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难点:理清本文脉络。教学方法设计讲授法;品读法:拓展法教学过程相关知识衔接一、 导入新课中国古代有不少因维护人格而不仕的故事,你听过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吗?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作品背景1了解作者。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九南)
2、人,东晋著名诗人渊明29岁开场做官,任江州祭酒,不久,解职归。后因深感官场污浊、仕途凶险,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再没有出仕,直至63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2写作背景。本文大约写于南朝宋武帝(裕)永初二年(公元421年),作者时年57岁。他目睹当时黑暗的社会,但他又无法改变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这篇文章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教学过程含板书设计教学环节设计二次备课记录目标导学二:字词积累,梳理文言句义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同学们相互讨论,互助解答。2教师读课文,正音。豁然开朗(hu)俨然(yn)垂髫(tio) 诣太守(y)阡陌交通(qin) 便
3、要(yo) 还家(hun) 子骥(j)3自主学习。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句,将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标出。4教师点拨。(1)通假字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2)古今异义阡陌交通(古义:交织相通。今义:交通运输。)率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儿女。今义:指男方的配偶。)(3)一词多义舍:A.便舍船(离开)B屋舍俨然(房子)(4)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异)欲穷其林(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走到的尽头)5学生翻译全文。目标导学三:找出线索,梳理文章情节明确: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其中重点是第二、三两局部。描写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
4、足食的生活,自由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三、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作业:1.抄写生字词 2.翻译全文教 后 反 思 和 交 流主备教师:丹审核教师:八年级语文备 课 记 录课题:9桃花源记本课第2课时本学期第 课时集 体 备 课 记 录二次备课记录学科德育设计体味古人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教学目标1朗读并背诵课文。2探究渊明的世外桃源理想及其现实意义。教材重点、难点重点:朗读并背诵课文。感受“世外桃源的美好情景,体味古人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难点:探究渊明的世外桃源理想及其现实意义。教学方法设计讲授法;品读法:拓展法教学过程相关知识衔接目标导学一:深入桃源,感受桃源之美1渔人“一一为具言所
5、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明确: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2“此中人语云:缺乏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明确:不希望外人来打搅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3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明确: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风光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阔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
6、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教学过程含板书设计教学环节设计二次备课记录4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今天我们应当怎样对待这样的理想?明确:反对战乱,追求和平、幸福、自由生活的社会理想。“桃花源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的理想世界,成为美的象征。无论社会怎样开展,人类追求幸福和谐安宁生活的愿望没有改变,这仍是我们的理想和目标。目标导学二:感受文章的笔法简洁,涵丰富前面我们讲到了文章表达的自然美与人文美,按道理,表达如此多的美,理当需要很长篇幅,但作者短短几百字不仅表达了其中的美,还表达了遇桃源的前因后果。这其中有什么秘密呢?明确:原因在于文本叙事简约。叙事简约的具体表达:(1)省略句子
7、成分。如:(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2)省略问答容。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语,可见作者裁剪功夫。探究:说这是作者本人理想的写照,也许还不够准确,我们可以看见,作者笔下,太守欲往,高尚士子骥欲往,这说明了什么?而后大家都未能寻到桃花源,这又说明了什么?分析总结:桃花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阔人民的愿望,是时代背景下的整体愿望。但这样的社会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能是一种空想。桃花源究在何处,无处找寻。作业设计作业:随堂作业本课后练习教 后 反 思 和 交 流八年级语文备
8、课 记 录课题: 10小石潭记本课第1课时本学期第 课时集 体 备 课 记 录二次备课记录学科德育设计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写的方法。教学目标1朗读并背诵课文。2积累文言词语,重点关注本文的词类活用现象。教材重点、难点重点:朗读并翻译课文。难点:理清游记线索,把握文章容。教学方法设计讲授法;品读法教学过程相关知识衔接导入新课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名叫什么,谁写的?生:这首诗叫江雪,作者是柳宗元。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在这首诗里,风景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凄清一片。不过当冬风过后,冰雪消融,这里的风
9、景又会变成怎样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柳宗元在此地作的另一篇文章小石潭记。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写作背景1走近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永济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柳河东集永州八记等留存。2背景资料。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到永州任司马。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到处搜奇觅胜,先后经他发现的胜景很多,并一一作文记载,共写了八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人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正是永州八记中最负盛名的一篇。教学过程含板书设计教学环节设计二次备课记录目标导学二:字词积累,梳理文言句义1字音字形。篁竹(hung)为坻(
10、ch)翕忽(x)幽邃(su)犬牙差互(c) 佁然(y) 悄怆(qio chung)2古今异义词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角色3.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皆假设空游无所依(在空中)潭西南而望(向西南)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2)动词作名词如鸣珮环(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3)意动用法心乐之(以为乐)(4)使动用法凄神寒骨(凄:使凄寒:使寒)4特殊句式倒装句:全石以为底“以全石为底(宾语前置)。翻译:以整块的石头为底。省略句: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影布石上前面省略了主语“鱼。三、
11、板书设计发现石潭总览概貌细观近景远望潭源潭边气氛作业设计作业:1.抄写生字词 2.翻译全文教 后 反 思 和 交 流八年级语文备 课 记 录课题: 11核舟记本课第1课时本学期第 课时集 体 备 课 记 录二次备课记录学科德育设计了解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欣赏艺术品的巧夺天工之美,感受中国的艺术文化魅力。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把握文章容。感受文本语言的简洁、严密和生动。2学习本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和空间说明顺序。3关注文中数量词的特点,体会古代汉语数量词与现代汉语数量词的异同。教材重点、难点重点:积累文言词语,把握文章容。难点:学习本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和空间说明顺序。教学方法
12、设计讲授法;品读法教学过程相关知识衔接一、导入新课师:一颗桃核,能变成一件艺术品吗?生:自由发表意见。师:关于能否变成一件艺术品,下面这段视频会解答这个疑问。配微雕欣赏图片师:多么神奇而瑰丽的艺术,一颗平凡的桃核,竟在人工的雕琢下变得如此生动精巧。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核舟记,去感受这艺术的魅力所在。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梳理字词,破除阅读障碍1教师读课文,正音。罔(wng) 贻(y)有奇(yu j) 箬篷(ru) 髯(rn) 衣褶(zh)袒胸(tn) 黍(sh) 矫首(jio) 篆章(zhun) 壬戌(rn x)2教师读,或听朗读音频。要求学生注意朗读节奏,整体感知大意。教学过程含板书设计教
13、学环节设计二次备课记录4特殊文言词语归纳。(1)通假字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同“又)(2)一词多义奇:A.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罕见)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为:A.为宫室、器皿、人物(做,这里指雕刻)B中轩敞者为舱(是)而: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表并列,并且、而且)B启窗而观(表承接,不译)C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表转折,却、但是)(3)词类活用箬篷覆之(名词作状语,用箬篷)中峨冠而多髯者(名词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目标导学二:梳理思路,把握说明顺序1仔细研读课文,尝试绘制核舟示意图,然后复述课文容。2讨论:本文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明确:文章采用总
14、分总的结构模式。开头第1段雕刻品“核舟的主题。中间(25段)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最后(第6段)总结全文、3文中描写了核舟的哪几个局部?并说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明确:船舱船头船尾船背。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先整体后局部。先整体介绍核舟的体积,接着写舟的中间局部船舱,然后介绍船头和船尾、船背。作业设计作业:1.抄写生字词 2.翻译全文教 后 反 思 和 交 流八年级语文备 课 记 录课题: 10小石潭记本课第2课时本学期第 课时集 体 备 课 记 录二次备课记录学科德育设计了解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欣赏艺术品的巧夺天工之美,感受中国的艺术文化魅力。教学目标1感受文本语言的简
15、洁、严密和生动。2学习本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和空间说明顺序。3关注文中数量词的特点,体会古代汉语数量词与现代汉语数量词的异同。教材重点、难点重点:积累文言词语,把握文章容。难点:学习本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和空间说明顺序。教学方法设计讲授法;品读法教学过程相关知识衔接目标导学一:欣赏微雕艺术,品析语言特色(一)指名朗读课文第一段并思考1概括第一段的段意。明确:概述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2找出本局部中能总括全文,突出王叔远雕刻技艺特点的词语。明确:奇巧。3雕刻时“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说明了什么?明确:说明了王叔远的构思巧妙、技艺精湛,也只有因势象形,才能保证艺术品出于自然而又超越自然。(二)指
16、名朗读课文第二段并思考1试赏析“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一句。明确:本句介绍“核舟体积,作者抓住了长度和高度,呈现空间立体感,“八分有奇与“二黍许更写出了核舟体积的准确性与形象性。2请同学领会“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意境,让学生抒发感悟。教学过程含板书设计教学环节设计二次备课记录(三)指名朗读课文第三段并思考1从“、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语和佛印的“矫首昂视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什么?明确: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表现他们豁达、豪放的胸襟,说明他们在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却了现实的烦恼,而醉在眼前画卷的美
17、好意境里。佛印的形象那么是、黄二人的陪衬,他的表情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2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较多的是谁?为什么?明确:是东坡。因为刻画得仔细,所以作者当然也写得细腻;同时还因为核舟的主题是“大泛赤壁,这样说明与主题吻合。小结:在短短几百字中,能将这巧夺天工的核舟完美呈现,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写就这篇意境深邃、想象丰富、比照巧妙的文章,又足见文本本身的艺术之美。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作业:1.抄写生字词 2.翻译全文教 后 反 思 和 交 流八年级语文备 课 记 录课题:12诗经二首 关雎本课第1课时本学期第 课时集 体 备 课 记 录二次备课记录学科德育设计品味诗歌的意境,冶高尚的情操。教学目
18、标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2理解这首诗的主要容。3了解诗中运用的赋、比、兴和反复等写作手法。教材重点、难点难点:了解诗中运用的赋、比、兴和反复等写作手法。重点:理解这首诗的主要容。教学方法设计讲授法;品读法教学过程相关知识衔接一、导入新课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据说东汉大学者玄家的婢女也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今天我们来学习位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关雎。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诗经,体验诗歌之美1了解诗经。诗经是
19、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局部。“风又称“国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大局部是贵族作品。“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赋:就是铺直叙。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容做铺垫,“兴字的本义是“起。简单地说是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教学过程含板书设计教学环节设计二次备课记录2生字识记。雎(j)鸠(ji)好逑(ho qi)参差(cn c)荇(xng) 芼(mo) 窈窕(yo tio) 寤寐(w mi)3重点语句翻译。(1)窈窕
20、淑女,君子好逑。明确:姑娘美丽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明确: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理解诗歌容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明确:写主人公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消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优秀的民歌作品。目标导学三:总结归纳,分析写作手法关雎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明确:(1)非常生动地运用“兴的手法。诗歌以河中沙洲上相互和鸣的水鸟开头,是诗经“比兴手法中“兴的表现手法。(2)重章叠唱的形式营造出了一种喜庆的气氛。(3)语言富于表现力,运用双声叠韵。“窈窕淑女“辗转反侧等语句,善用双声叠韵,既富于表现力,又朗朗上口,至今活泼在人们的语言中。三、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作业:背诵全文、随堂作业本教 后 反 思 和 交 流- 12 -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