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0.2阿基米德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0.2阿基米德原理.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阿基米德原理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复述阿基米德原理并书写出其数学表达式。2能利用公式F浮=G排和F浮=液gV排计算简单的浮力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做到会操作、会记录、会分析、会论证。2通过实验过程,初步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尝试从物理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解释简单物理现象,进行简单的计算。(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增强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乐于探究科学奥秘。2通过参与实验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
2、实验过程,概括、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难点:利用公式F浮=G排和F浮=液gV排计算简单的浮力问题。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溢水杯、烧杯、水、小桶、弹簧秤、细线、石块。四、教学过程(一)复习1. 重力的公式:G=mg,密度公式:=m/V2. 称重法测浮力的公式为:F浮=G - F拉3. 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液体的密度、物体浸入到液体中的体积(二)新课1. 阿基米德的灵感(1)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V浸 =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V排(2)V排 一定时,液越大 m排=液V 就越大 G排=m排g 就越大 影响浮力大小因素: V浸和液 浮力的大小应该与V排和G排有关 !2. 浮力的
3、大小 (实验探究)(1)目的:如何定量的计算浮力的大小 F浮(2)提出问题:浮力的大小与 液体的密度 和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有什么关系?(3)思路:用称重发测出为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同时测出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然后比较两者的关系。(4)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大烧杯(溢水杯)、小烧杯、水、铁制砝码(5)设计实验:如书本 用细线系住小石块,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所受到的重力 G石 用细线系住小烧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烧杯受到的重力 G杯 向溢水杯中倒入水,使水面恰好到达溢水杯的溢水口,并在溢水口下放小烧杯,然后将石块慢慢的浸入水中,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利用公式F浮 = G F,算出小
4、石块此时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用灿黄测力计测出此时小烧杯和溢出的水所受到的总重力 G杯+溢,算出 G溢= G杯+溢 G杯 换不同质量的小石块,重复以上实验步骤表格:实验序号G石FF浮 = G FG杯G杯+溢G溢= G杯+溢 G杯123 总结: 小石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溢出的水所受的重力。(6)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公式:F浮=G排=液gV排 (其中液表示液体的密度,V排表示排开液体的体积)(7)使用阿基米德原理时,应注意几点: 阿基米德原理阐明了浮力的三要素:即浮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浸在液体中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全部浸入,(即浸没); 二
5、是部分浸入 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排=V物; 当物体部分浸入液体中时,V排=V浸V物 由F浮=液gV排 可以看出,浮力的大小只与液和V排有关,与物体本身的材料、体积、密度、形状、在液体中的深度、在液体中是否运动、液体的多少等因素无关!3. 思考:用称重法计算物体的密度(1)器材:弹簧测力计、物块、细线、烧杯、水(2)步骤: 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块的重力G 将物块浸没于水中并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拉分析: 五、板书设计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公式:F浮=G排=液gV排 (其中液表示液体的密度,V排表示排开液体的体积)六阿基
6、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公式:F浮=G排=液gV排 (其中液表示液体的密度,V排表示排开液体的体积)六、总结七、作业八、教学反思1.本节课采用探究式教学,安排的每一个实验都有其明确的目的:有的是用来为学生的猜想提供现实经验和依据的,有的是用来让学生探索规律的。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性实验提出问题,让学生大胆猜想,设计验证猜想的办法。强调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突出探究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2.猜想需要有一定的依据,依据一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二是科学事实。本节课中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性实验创设猜想的情景,激起学生探究的求知欲望,诱导学生对探究问题提出可能的猜想,然后针对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的真伪。3.有效地解决了教学时间的限制和学生自主探究过程的关系。本节课中教师向学生提出“友情提示”,合情合理地将学生的探究方向引导到本节课的重点探究课题上来。4.有效地营造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讨论氛围。本节课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支持某一观点达成共识,又与另一猜想的支持者发生争论。比如在讨论“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支持“与物重有关”和支持“与排开水的多少”、“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的小组之间就有激烈的争论,最后由实验验证后又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