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再别康桥教学设计(通用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志摩再别康桥教学设计(通用6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徐志摩再别康桥教学设计(通用6篇) 【导语】大文斗的会员520wh245332328为你整理了“徐志摩再别康桥教学设计(通用6篇)”范文,盼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徐志摩再别康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鉴赏“新月派”诗歌的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 2、能了解徐志摩的生平简介,整体把握其诗歌特点。 教学设计: 1、学情:现代诗歌较之于当代诗歌,思想内容比较简单把握。由于再别康桥是新诗中的名作,特殊相宜朗诵,所以课堂上应少作分析,多多朗诵,进而把握诗歌的感情变化流程。 2、教材:对这首诗的理解有两种说法:一是为了躲避与陆小曼的感情纠缠,再次到英国查找以前与林徽
2、音的旧梦,聊作排遣,另一种是说此诗就是表达对康桥的留恋与喜爱。教学中,可以依据文本写景抒情的特点,采纳其次种说法。 3、教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28年夏天。伦敦。一个三十开外、身材颀长、面容清秀的年轻人在康河边长期的踯躅。他看不倦河畔水色,听不厌近村晚钟。这康河以及河上的康桥,还有那上游的拜伦潭,潭边的果树园一切是那么熟识,而如今却又不得不向它们告辞。 这位风度潇洒、相貌英俊而又略带倦容的人是谁?他为什么要到这里? 他就是中国现代闻名诗人徐志摩,一个风流倜傥、潇洒不羁、放浪形骸的短命诗人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生于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他的一生是幸福
3、的,却又是苦痛的,这个我并不多说,有爱好的自己动手去查阅资料,我要说的是诗人的“康桥情结”: 康桥,即英国闻名的剑桥高校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1928年夏天,诗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归国途中的轮船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
4、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出名的一篇。其他名作:偶然、沙扬娜拉等。 胡适说:“他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由爱、自由、美三朵鲜花所编制的诗的世界 二、整体感知 1、题目:题目中的“再”,交代了这是诗人其次次离开,第一次的离开,写就康桥,再会吧,如今情难自控,再次挥笔成诗,可见对康桥的依恋。此外,告辞的对象不是人,而是物,是美丽安静的康桥风光。就从这点上说,这首诗较之于一般的离别诗,就显得新奇而又含蓄。 2、朗读。要求入情入境地诵读这首诗。 正音,正字。青荇榆阴漫溯斑斓笙萧 老师范读。 同学自由朗读。 沟通诵读感受。(感情变化:依恋
5、-欢欣-沉醉-执着-感动-缄默-安静) 三、争论: 1、胡适所说的诗人的“爱、自由、美”的人生观可以在诗中那些地方可以找到? 提示:无限眷念,难舍难分真爱无声 (开头的三个“轻轻”,使我们体会到,康桥的安静与美丽已经深深印刻在诗人的内心深处,以致于诗人在即将告辞之际,也不忍打破康桥安静之美,这种细腻而真实的惜爱之情缘自诗人对康桥对美妙自然和美妙生活的喜爱,也为全诗确定了情感基调。结尾处的三个“静静”,比起“轻轻”,略显沉重,但是,通过诗歌主体部分感情变化可知,诗人在壮怀激烈预备高歌一曲的时候,读懂了“静静是别离的笙萧”这一清淡雅致的离别主题,因此以缄默的姿势静静告辞,可以说,感情上更是加深对康
6、桥的敬重和喜爱。可谓真爱无声。) 同学也可以从选择美妙的自然物象(比如“做一条水草”表明永不分别等)来表现喜爱自然这一角度作答。 寻梦放歌,潇洒挥手自由无边 (儒雅的文人也当是性情中人,寻梦就是查找自由,查找爱情。当唱欲唱,却又不唱,看似冲突,好象感情受到了压制,实际上却体现了诗人还给静谧的康河风光以自由而猎取自己心灵上的更大自由。从开头的招手到结尾的挥一挥衣袖,感情由眷念到潇洒,境界顿出。) 同学也可以从“做一条水草“等语句分析诗人对待“物”的民主、公平态度。 如梦如幻,如画如歌大美无形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着陶渊明的动人幻想。在康河的柔波里,也有着徐志摩的美妙抱负。可以说,这是诗人现实
7、中的桃花源。用细腻的笔触,美丽的意象,描绘出一幅静美闲适的西方油画。加上整齐的诗行,鲜亮的节奏,平平仄仄起来,声调舒缓有致,参差错落,就像一支悦耳的小提琴乐曲。那旋律真是太动听、太让人沉醉了!每节的换韵,又使得我们听出了旋律的流淌之美。首尾的呼应,又使得乐章的回环严密。而这一切的造化了无痕迹,得益于诗人那颗敏感纤细的心,到这里我们可以悟出:康桥是漂亮的,康河的河畔是漂亮的,而最漂亮的当时诗人那颗喜爱自然、追求自由的心了!) 同学可以从意象上进行分析,可以抓住颜色进行想象。不赘言。 2、进一步通过诵读感受“新月派”诗歌的“三美”主见 建筑美: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形式) 音乐美:节奏
8、感旋律美弹跳性(语言) 绘画美:金柳新娘招摇彩虹似的梦(意境) 四、课堂练习 怎么理解诗题中的“偶然”?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间或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高兴 在转瞬间毁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参考资料: 写于1926年5月,初载同年5月27日晨报副刊诗镌第9期,署名志摩。这是徐志摩和陆小曼合写剧本卞昆冈第五幕里老瞎子的唱词。 能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使之形象化,置入象征性的结构,布满情趣哲理,不但珠润玉圆,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意溢于言外徐志摩的这首偶然小诗
9、,对我来说,用上“情有独钟”之语而不为过。 诗史上,一部洋洋洒洒上千行长诗可以随似水流年埋没于无情的历史沉积中,而某些玲珑之短诗,却能够经受史年月之久而独放异彩。这首两段十行的小诗,在现代诗歌长廊中,应堪称别备一格之作。 这首偶然小诗,在徐志摩诗美追求的历程中,还具有一些独特的“转折”性意义。按徐志摩的同学,闻名诗人卡之琳的说法:“这首诗在诗中是在形式上最完善的一首。”(卡之琳编徐志摩诗集第94页)新月诗人陈梦家也认为:“偶然以及丁当清爽等几首诗,划开了他前后两期的鸿沟,他抹去了以前的火气,用整齐柔丽清爽的诗句,来写那微妙的灵魂的隐秘。”(纪念徐志摩)。的确,此诗在格律上是颇能看出徐志摩的功力
10、与匠意的。全诗两节,上下节格律对称。每一节的第一句,其次句,第五句都是用三个音步组成。如:“间或投影在你的波心,”“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壳,”每节的第三、第四句则都是两音步构成,如:“你不必讶异,”“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音步的支配处理上明显严谨中不乏潇洒,较长的音步与较短的音步相间,读起来纡徐从容、委婉顿挫而朗朗上口。 而我在这里尤需着重指出的是这首诗歌内部布满着的,又使人不易察觉的诸种“张力”结构,这种“张力”结构在“肌质”与“构架”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意向”与“意向”之间诸方面都存在着。独特的“张力”结构应当说是此诗富于艺术魅力的一个神秘。 所谓“张力”,是英美新批判所主见
11、和实践的一个批判术语。通俗点说,可看作是在整体诗歌的有机体中却包含着共存着的相互冲突、背向而驰的辨证关系。一首诗歌,总体上必需是有机的,具各整体性的,但内部却允许并且应当布满各种各样的冲突和张力。布满“张力”的诗歌,才能蕴含深刻、耐人咀嚼、回味无穷。由于只有这样的诗歌才不是静止的,而是“寓动于静”的。打个比方,满张的弓虽是静止不动的,但却蕴满饱含着随时可以爆发的能量和力度。 就此诗说,首先,诗题与文本之间就蕴蓄着肯定的张力。“偶然”是一个完全抽象化的时间副词,在这个标题下写什么内容,应当说是自由随便的,而在这抽象的标题下,写的是两件比较实在的事情,一是天空里的云间或投影在水里的波心,二是“你”
12、、“我”(都是象征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假如我们用“我和你”,“相遇”之类的作标题,虽然未尝不行,但诗味当是相去甚远的。若用“我和你”、“相遇”之类谁都能从诗歌中概括出来的相当实际的词作标题,这抽象和具象之间的张力,自然就荡然无存了。 再次,诗歌文本内部的张力结构则更多。“你我”就是一对“二项对立”,或是“间或投影在波心,”或是“相遇在海上,”都是人生旅途中擦肩而过的匆忙过客;“你不必讶异更无须高兴”、“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都以“二元对立”式的情感态度,及语义上的“冲突修辞法”而呈现出充分的“张力”。尤其是“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一句诗,则我以为把它推崇为“新批判”所称许的最适合于“张
13、力”分析的经典诗句也不为过。“你”、“我”因各有自己的方向在茫茫人海中偶然相遇,交会着放出光线,但却擦肩而过,各奔自己的方向。两个完全相异、背道而驰的意向“你有你的”和“我有我的”恰恰统一、包孕在同一个句子里,归结在同样的字眼“方向”上。 作为给读者以剧烈的“浪漫主义诗人”印象的徐志摩,这首诗歌的象征性既有总体象征,又有局部性意象象征或许非常值得留意。这首诗歌的总体象征是与前面我们所分析的“诗题”与“文本”间的张力结构相全都的。在“偶然”这样一个可以化生众多具象的标题下,“云水”,“你我”、“黑夜的海”、“互放的光亮”等意象及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关系构成,都可以由于读者个人情感阅历的差异及体验强度
14、的深浅而进行不同的理解或组构。这正是“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易系辞)的“象征”之以少喻多、以小喻大、以个别喻一般的妙用。或人世遭际挫折,或情感阴差阳错,或追悔莫及、苦痛有加,或无奈苦笑,怅然若失人生,必定会有这样一些“偶然”的“相逢”和“交会”。而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必将成为永难忘记的记忆而长伴人生。 五、作业 1、随笔,下周一交。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2、背诵再别康桥 3、预习:如何分析死水中的“三美”? 徐志摩再别康桥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层面:体会全诗奇妙的构思,初步把握通过意象分析鉴赏新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层面:朗读、设问、启发、讲解相结合。 3
15、、情感与价值观层面:领悟诗人的惜别深情。 教学重点:全诗意象的把握和体会。 教学难点:诗人对康桥的肤浅情感及新诗鉴赏方法。 教学设想: 一、回顾离别诗作,引出再别康桥 古来苦痛之事莫过于死别,恰如归有光的三番丧亲,林觉民的就义别妻;死的别离纵是无奈,也只得坦然接受,而生的分别更令人黯然伤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悲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此去经年,纵是良辰美景虚设,更与何人说”的凄清。 古人对于离别有着深深的体会与情思,那么现代人又是如何看待离别的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会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 (板书:再别康桥) 二、知人论世:介绍徐志摩个人资料,他
16、与康桥的渊源。 (1)同学读一读诗歌,说说诗人的初印象。(情感细腻、对母校的不舍、爱自由有幻想) (2)徐志摩,笔名云中鹤。曾经在美国、英国留过学,回国后历任北京高校、清华高校教授,与胡适等人成立了新月社,为新诗代表人物。深受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和共性解放思想的影响,形成独特的人生观:追求爱、自由和抱负的美。他喜爱以浪漫主义的情思、笔调抒写自我的性灵。诗作章法整饬,讲究意境和形象,形式富有变化,代表作有再别康桥沙扬娜拉等。 他曾经这样写到:“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蜜甜的机会了。我不敢说康桥给了我多少学问或是教会了我什么。我不敢说受了康桥的洗礼,一个人就会变气息,脱凡胎
17、。我敢说的只是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这首再别康桥是在1928年第三次来到康桥后的归国途中写下的切身感受。 三、朗读。(音乐美、建筑美) 明确:句式:四行一节(整齐)。 节奏:每节押韵、节节换韵。 语气:舒缓、轻柔、低沉(静静、轻轻、缄默)。 同学自由朗读; 齐读; 老师范读; 体会、找差距; 齐读,指名读。 诗歌朗诵不仅要咬准字词的读音,更重要的是融入自己的感情,读出自己的体会。 四、分析鉴赏引导同学感受意象美 (诗人怎样表达自己惜别情怀?) 1、问:读了很多遍课文,大家除了能感受到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外,对于所描写的康桥
18、有什么印象? (漂亮),可以说是风光如画。苏轼在评价王维的诗时说:“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如今我们品尝着徐志摩的这首再别康桥是不是可以称得上“诗中有画”。 2、(1)找寻意象:这康桥以及它周边的秀丽都是通过描写景物感受的。 问: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云彩,金柳,艳影,青荇,潭水,长篙,星辉)(板书,图画PPT展现,绘画美) 没有告辞送行的人,以及车水马龙,有的只是云彩,金柳,青荇,星辉等自然景物,造成一种清爽感。 (2)分析意象:哪些景物或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同学自由发表看法,老师点评)【重点】 这些事物都是优美而抒情的事物。它们都已超越了它们的自然属性
19、,浸透了对康河的永久恋情。而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意象。 3、总结意象:这些景物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自然景物,都浸入了的感情,而超越了它们本身的自然属性,是“经诗人运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形象”。 引导同学感受全诗意象之美:全诗通过意象构筑了梦幻般的氛围,如一首小夜曲,让人如痴如醉,表达了诗人在离别康桥时的那份恋恋不舍,那份依依别情,诗人对康桥由衷的宠爱。 附:意象句子分析: (1)云彩。离别的对象与众不同。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辞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吩咐的俗套,给人清爽飘逸之感。 (2)金柳。为什么不说杨柳、绿柳而要说金柳?既与夕阳相映(落日熔
20、金,但是水里可能是金色的,给柳树披金好像没见到过),金又是最富贵的一种颜色。这里的柳已经不是一般的柳树了,而是代表着整个康桥,对康桥的感情至美如金!所以他选择了柳树最美的时刻来加以描绘,还把柳树比作新娘,连影子都是绚烂的,新娘是少女一生中最美的时刻,由此可见,康桥在徐志摩心中的地位。 (3)青荇。刚才讲到了柳,还是一种很美的植物,而且在中国人眼中,柳与离别有着特别亲密的关系。西安有个地方叫灞桥,是古代送别的地方,难过不过灞桥柳。但这里的青荇,只是再一般不过的水草,而且还是在烂泥上,为什么徐志摩却情愿做这样的一条水草?在这里,软泥让人们联想到泥的细腻与光滑,也很可爱,让人有亲近的愿望;而水草是油
21、油的,让你直觉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招摇”一词表现了水草的愉快与轻松。这种水草在柔波里招摇的意象,是诗人对自己在康桥幸福生活的隐喻。 明确:原来很一般的景物为什么会在诗人的眼里变得如此美妙?由于这些景物上寄予着对于康桥的无限留恋。柳草本无情,有情的是诗人,当它们变为诗人笔下的形象时,也就饱含了诗人的情感。(这时候,我们就称笔下的这些景物为意象。假如没有负载这种情感,就只能称物象了。而这首诗是通过一组意象来表现情感的,那么它所烘托出的那种气氛,那种艺术境界,我们就称之为意境。) (4)潭水。这句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实是景物的描写,虚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一潭水很清亮,霞光倒映下来,不是清泉,是天
22、上的虹,一片红光,是实写。但是,潭水上漂了许多的水藻,拦住了一部分霞光,零零碎碎的,有的红,有的绿,似乎柔水一般,特别形象。这个揉写的很好,同时也是自己幻想的破灭。那么这个梦引起我们什么感觉呢?这使我想起了闻一多先生纪念它的长女夭折时写的一首诗。他用了一个比方像夏天里的一个梦,像梦里的一声钟,大家知道梦时美妙的,钟时悠扬的,然而是短暂的,所以彩虹似的梦似漂亮而短暂的。 (5)“长蒿”一句。徐志摩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他在康桥生活的两年,悠哉悠哉。他那时有自己的抱负,生活是充实的,对明天怀着盼望。所以,他用一船星辉来比方那时的生活,带有象征的意味。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
23、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6)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回到现实仍旧是哀伤,所以静静是离别的笙萧,夏虫也为我缄默,缄默是今晚的康桥。这句诗是情感的高潮,充分表现了徐志摩对康桥的情感,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这句诗就需要联系别的诗,包括古诗来理解。静静是别离的笙萧是暗喻的手法。例如,苏轼的前赤壁赋中描述了萧声是低沉的哀怨的,而笛声是欢悦的,所以萧来比方静静来说明诗人的心境,因此,静静的动作带有诗人的感情,接着夏虫也为我缄默,缄默是今晚的康桥。诗歌讲究精练,为什么一再重复缄默静静轻轻?这不是铺张语言,而恰恰是他的重点。 (7)“轻轻的”“静静的”“缄默”。营造的气氛轻松。“多情自古伤离别
24、。”自古以来,离别总是免不了一种沉重愁绪,但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安静环境,排解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 五、迁移拓展。分析徐志摩诗。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顺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杨娜拉! 徐志摩再别康桥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诵读品尝,探寻诗歌之美。 1、学问目标: 了解徐志摩及新月派的“三美”诗歌创作主见。 2、力量目标: 诵读诗歌,把握诗歌意象,观赏诗歌意境,学习新诗的观赏方法。 3、情感目标: 体会诗人对康桥的深深依恋和依依惜别之情,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
25、点 意象的把握与体会、诗情的领悟;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观赏法。 播放朗诵带再别康桥。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时支配:一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 一、创境导入 1928年夏天,伦敦,康桥。一个风度翩翩又带着倦容的年轻人,在夕阳的余辉中踽踽而行。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80年后,伦敦,康河。一块白色大理石碑上面,刻录下了这段诗句,也牢记下了这个年轻人的康桥情节。这就是今日我们要学习的徐志摩和他的的再别康桥。板书课题。 二、知人知世 1、徐志摩:同学简介志摩。 老师强调总结: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社诗派的代表诗人。 2、康桥:
26、同学读 通过课前背景资料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康桥在徐志摩心中的地位,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说过: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生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齐读)“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有人甚至说,在徐志摩身上萦围着“康桥情结”。 三、美之初感受 1、检测读、评价读 下面就找一位同学来读再别康桥,同学进行评价。 学案上的字音,同学读 2、示范读、自由读、感知美 播放朗读的再别康桥,留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 再别康桥作为崇尚美、爱、自由和主见诗歌“
27、三美”的徐志摩的代表作,无疑是美的,你觉得美在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 建筑美。 1,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 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 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 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像,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2,建筑美,是节的均匀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3, 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颜色的词语。 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
28、青草”等意象,给读者视觉上的颜色想象,同时也表达了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好像有话对诗人说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淌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四、美之再探究 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意象,诗人具有深厚的古典诗词修养,深得“意象”三味,我们共同来探讨诗人是怎样借助这些意象来表情达意的? 序号 图画(标题) 意象 手法 情感 各小组选择自己认为写的好的一小节进行赏
29、析,探究本诗美及产生美的缘由? 1小组沟通 2沟通反馈 3归律总结 五、巩固训练:背诵本诗。 六、课后作业。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徐志摩,这个对生活、对人生完全诗意的信仰的刚刚站立在壮年顶峰上的一个人静静地来,又这样静静地走了,让我们最终再次诵读诗的首尾两节,倾听诗人内心的绝唱。 徐志摩再别康桥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以及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观赏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 2、分析本诗意境之美和所体现的新律诗的“三美”主见; 3、理解徐志摩在诗中表现的特殊的思想感情和心绪感受。 教学重点: 分析品尝本诗所体现的“三美”艺术主见和意境之美。 教学难点: 诗歌鉴赏的
30、一般步骤以及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教时支配: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到离别,江淹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所以就有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凄婉缠绵,有了“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更有“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潇洒。那么现代人是如何阐释离别的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徐志摩的,被誉为“二十世纪最精彩离别诗”的再别康桥。 二、及背景介绍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8年赴美留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两年,就读于剑桥高校,攻读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北京高校、清华高校教授,与胡适等人成立了新月社,为新月诗派代表人物。诗人在35岁时乘飞机从南京去
31、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他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主见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自然。主要作品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 提问:由诗题再别康桥,我们能读到哪些信息?(离别诗、告辞的对象、其次次离别) 康桥,即剑桥,英国闻名剑桥高校所在地。徐志摩1921-1922在英国留学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这是他一生最美妙的时间。诗人曾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康桥对于徐志摩是如此的重要,因此他写了多篇与康桥有关的作品:康桥再会吧我所知道的康桥再别康桥,有人甚至说,在徐志摩身上萦围着“康桥情结”。 1928年秋,徐志摩重到
32、英国,在回国的海上写下本诗,登记了诗人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 三、指导诵读 同学读师生评议(款款深情、伤而不哀)听范读同学再读 四、指导鉴赏 1、听了刚才的朗诵,我想大家的感受应当是全都的,用一个字说就是美,太美了。是不是?(同学一般都会说是)那么,是什么让我们感受到美呢?(大致有两个状况:1、意象;2、“三美”) 金柳、艳影 青荇、柔波 潭水、浮藻 青草、星辉 老师赏析其次小节做示范,三、四小节给同学自行赏析,五、六老师赏析 (“新月派”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美学主见,就是“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颜色的词语,富于画面感。 介绍之后,在上面板书“绘画美”,那么本诗
33、的音乐美和建筑美是怎么体现出的?) 2、音乐美,是对音节而言的,韵律和谐,节奏鲜亮,音节美丽。 (开头、结尾两节要在此补充讲解) 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回环往复。首节和末节,语意相像,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首尾两节在节奏上完全相同,形成回环往复的结构形式,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递进(语意上都表达了一种与母校告辞的依依不舍、缠绵悱恻之情,但“轻轻”改为了“静静”,“作别西天的云彩”变成了“不带走一片云彩”,惜别之情比之首节更进了一层)强化(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强化了不舍之情,“不带走一片云彩”不是
34、由于的豁达,而是源于对康桥的挚爱,源于对康桥的依恋。“不带走”是由于无须带走,康桥已经深深烙进的心底,何须带走一草一木哪怕是一片云彩?) 3、建筑美,指的是诗节的均匀和句式的整齐。 全诗共七节,每节两行,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五、总结、拓展 徐志摩没有来得及为我们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1931年11月19日,他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徐志摩不幸遇难,坠落于泰山脚下,年仅35岁。正如他写的另一首诗偶然所言,人与人相遇的美妙仅仅是偶然的漂亮,这种漂亮是短暂的,我们可以记得,也可以忘掉,那交互时互访的光亮与美妙。下面请大家按我们学习鉴
35、赏诗歌的方法,自行赏析这首偶然(音乐、投影) “我是天空的一片云,间或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高兴在转瞬间毁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徐志摩再别康桥教学设计5 教材特点和同学状况分析: 1、教材特点分析: 再别康桥是一首现代新诗,它不同于同学接触、学习最多的古典诗歌,在字数、句数、声韵、节奏等形式上,用词和语言表达上,抒情方式上等方面有较大不同,同时现代新诗对古典诗歌也有继承性,他们有着某些一脉相承的联系。 再别康桥中,诗人描写了康桥优美的风光,运用想象和联想和暗喻等的修辞手法,把康桥的景物描写的妩媚有情
36、,表达了对康桥的依依不舍、感恩、怀念之情。同学要领悟诗人描写的画面的意境,深刻体会对康桥的情意。 2、同学状况分析: 从学校到高中,同学在课文中学习的诗歌并不多,且大部分是古典诗歌,对于现代诗歌的特点体会不深,因此在教学中要留意引导同学抓住意象,深化品尝诗歌的语言和意境,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高一同学对新奇事物保持旺盛的奇怪心和求知欲,因此在教学中设置整体一贯的有价值的问题,对于调动同学乐观性,理解现代新诗再别康桥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感受康桥优美的风光,领悟对康桥的喜爱、怀念、惜别之情,品读诗人共性特征。 2、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分析诗歌意象。 教学重点: 感受康桥优美的风光,领悟
37、对康桥的感恩、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运用联想和想象,分析诗歌意象。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渲染,小组探讨,反复朗读涵咏。 导入: 同学们,有一个诗人曾经说过,“我不敢说受了康桥的洗礼,一个人就会变气息,脱凡胎。我敢说的只是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同学们能够猜出这个人是谁吗?对,这个人就是徐志摩。今日我们通过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观赏一下徐志摩眼中的母校康桥。 请同学介绍 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1897年1月15日生于浙江海宁,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 老师补
38、充: 我们看,徐志摩一生短暂,但是他在这短短的十多年的文学创作中,给现代文坛留下了珍贵的财宝,他在现代文坛上始终是一颗皎皎明星。他的婚姻爱情故事也特别动人,三个女性与他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为人们说道,甚至还被拍成电视剧人间的四月天,同学们有爱好的可以上网搜寻一下徐志摩的相关信息和诗歌作品,或者通过购买纸质书籍放在案头时时观赏,了解一下这位传奇的诗人。 解析题目:为什么说是“再别”? 徐志摩三次旅行欧洲,在剑桥高校学习两年,也就是诗歌中的康桥,他在剑桥高校接受西方资产阶级训练,受到西方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等流派的影响,结识了很多出名的文学家,遇到了自己的爱情,在这里他的诗情得到触发,进入诗歌创作的暴
39、发期,这是他一生的转折点。康桥成为徐志摩一生不行磨灭的记忆。 在1922年离英前夕,写有长诗康桥再会吧。1925年途经英国,没有留下告辞康桥的诗篇。1928年7月,徐志摩故地重游,在归国的海上,面对浩瀚的大海,诗人写下了这首传世的经典之作再别康桥。 初次朗读,注意朗读技巧 我们现在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大家听听他的朗读并作出评价。 朗读技巧:重音,快慢,声调凹凸,欢快或低沉 金柳(重读)新娘、艳影(欢快愉悦)荡漾(徘徊萦绕延长读)招摇(延长)柔波(轻柔)不是清泉,是天上虹(适当读快一些)彩虹似的梦(梦幻空灵的感觉) 第一、七节读轻缓调,第五节适当昂扬,第六节低沉 这首诗其次、三、四每节中,两句四
40、行,一三行是一句的前半部分,二四行是后续部分,一三行是主语部分,是一些具有安静优美特性的事物,二四行是谓语部分,是对安静优美性质的事物的进一步、详细的描绘,因此一三行重读,二四行轻读,使柔者更柔,形成一扬一抑的咏叹效果。 现在大家再次有感情的朗读一遍吧! 再次朗读,划分诗歌层次 同学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思索一下,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层次,由哪几节构成,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层意。 本诗四行一节,一共由七节构成,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层:告辞康桥(1节) 其次层:康桥风光(2-4节) 第三层:康桥寻梦(5-6节) 第四层:再别康桥(7节) 三次朗读,研读揣摩康桥风光景致 下面我们来重点分析一下徐
41、志摩为我们呈现的康桥风光,思索主要描写了哪些实实在在的景物,运用了哪些手法。 其次层康桥风光(2-4节): 主要意象 河畔的金柳(颜色)-新娘(暗喻)-无情变有情,富有女性的温顺、羞怯、漂亮 波光里的艳影(拟人)-心头荡漾-康和美景在的心头萦绕、摇荡不去,美! 软泥上的青荇(颜色)-油油招摇甘心(拟人)-水草浓绿生气,富有情趣,向人招手? 榆阴下的潭水-天上虹(暗喻、移情)-毕竟是不是天上虹?为什么这么写? 移情解释:主观感情投射到客观物象上,并发生了移位。“天上虹”是美妙的意象,象征着的幻想、追求、爱情等美妙的回忆,认为这榆阴下的潭水承载着自己的幻想、追求、爱情等美妙回忆,这潭水就在的剧烈的
42、感情的催化下,移位成了“天上虹”。例如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辞有“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看到漫天飘舞的杨花,引发离别的伤感之情,眼前的杨花在诗人离愁的剧烈伤感心情下,移位成离人的眼泪。 我们现在看一下,这些景物怎么样,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运用了暗喻、拟人、移情、想象、联想等手法,描绘出笔下的这些景物,富有生气活力,布满了人性美,尤其是女性的温顺妩媚的美,表达了对康桥的喜爱和对旧日幻想的怀念。 分析争论诗歌的关键点 1、在第一节连用三次“轻轻的”,有没有累赘重复之嫌? 三次“轻轻的”是对自己离别时动作姿势的描写。面对康桥,“轻轻的走”“轻轻的招手”,做出了这样优雅潇洒的姿势,实在是
43、一种离别的乐观的心情表达。 这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是诗人形象呢? 乐观,飘逸,潇洒,优雅的绅士形象。 2、为什么“但我不能放歌,静静是别离的笙箫”? 在离别康桥的那天,沿河划船而上,直至夜幕掩映,夏虫也都陷于缄默,康桥的周遭环境是那么宁静肃穆,而在康桥景色的描绘中,绽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不时陷入对过去学习、创作、爱情等生活的美妙回忆,徐志摩对康桥的怀念是静静静的进行着的,是属于个人的独家回忆的,是不行以用歌声表达出来的,是潇洒、优雅的性格的写照。 课堂总结及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在徐志摩的指引下,对康桥进行了一番巡游,感受到了康桥的美景和诗人对康桥的喜爱和深深的怀念,还从诗歌中感受到了诗人潇洒、优雅的性格特征和诗人的人生抱负。那么老师盼望你们课下,仔细回忆自己曾经学习生活过的校内或者反观我们现在的校内生活,找到自己情感的触发点,写成一篇小诗。 下课。 板书设计 第一层:告辞康桥(1节) 其次层:康桥风光(2-4节) 第三层:康桥寻梦(5-6节) 第四层:再别康桥(7节) 徐志摩再别康桥教学设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