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练习一、默写填空1(1)秋词(其一)中诗人一反悲秋常情,而写爱秋的诗句是:_,_。(2)夜雨寄北中诗人想象回家团聚后秉烛夜谈、共话今宵的诗句是:_,_。(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表明诗人人老心坚、壮志不移的诗句是:_,_。(4)潼关中,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潼关壮阔风景的诗句是:_,_。二、诗歌鉴赏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
2、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图画。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3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所展现的画面与情感描绘出来。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4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5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阅读下面一首,完成下面小题。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
3、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6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描述“共剪西窗烛”的场景(不少于20字)。7提到时间词语,通常会想到年月日、上下午等,而古诗词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则繁多而丰富,且蕴含情感。请仿照示例,从其他三句中任选一句,指出含时间的词语并简要分析。示例:第一句:归期,未有期。你问:何时归?我答:无准时。问中含有思念、渴望亲人归之意,答中含有思归不能归、不知何时归的苦涩和无奈。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8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问归期”而“未有期”,其中包含着太多的苦涩与无奈。B第二句“
4、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C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复出现,表明作者喜欢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D整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即兴写来,道出了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9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与谭嗣同的潼关中“秋风吹散马蹄声”都写到了“秋”,点明了作诗的时节,你认为这两个“秋”所表达的情感是否一致?结合相关诗句说说你的理解。阅读宋代诗人陆游的两首诗,完成各题。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注释】河,指黄河;岳,指华山;两者都在金人统治区
5、内。10轮台,古地名,在今新疆轮台南,汉王朝曾在这里驻兵屯守;这里代指_。“遗民”在这里指_。11“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一语双关:一方面交代了特定而真实的时间和环境,另一方面又象征着 。12这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但在思想情感的表达上又有一些差别。请结合这两首诗的最后一句,简要说说其不同之处。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问月堂酌别【宋】范成大半明灯火话悲酸,此会情知后会难。四海宦游多聚散,一生情事足悲欢。鬓丝今夜不多黑,酒量彻明无数宽。醉梦登舟都不记,但闻风雨满江寒。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3问月堂酌别写“半明灯
6、火话悲酸”,请结合全诗说说他有哪些“悲酸”?14范成大的问月堂酌别和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都将“风雨”入诗,结合两首诗的内容分析,“风雨”所起的作用是否一致?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潼 关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注释】终古:久远。簇:簇拥。束:拘束。15本诗写出了少年谭嗣同的什么感情?16“终古高云簇此城”中的“簇”字用得精妙,请谈谈妙在何处。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潼关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17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二句描写的景象。18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中的三、四两句。试卷第3页,共3
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2C3示例:夕阳渐渐落下,羁旅异乡的游子骑着瘦马浪迹天涯,归家无期,心中无比痛苦。表现了游子思乡的悲凉情感,一气呵成。4一、二句用了对比的手法。作用: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表现出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5“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6窗外,微风轻吹,竹影婆娑;窗内,红烛晕染,一室温馨。洗去轻
8、尘,与你相对而坐,轻剪烛花,促膝长谈,不知不觉时间流逝。7参考答案:第二句:夜雨涨秋池(时)。“秋”表示时节,秋季雨夜,情境中暗含“此刻”,指游子写信的时刻,思归不能归,渲染孤独凄凉的氛围,烘托诗人羁旅他乡的寂寥以及渴望与亲人、好友团聚的思归之情。第三句:何,共剪西窗烛(时)。“何当”指什么时候,希望中有一天。感情由低沉凄迷变得充满希望,“共剪西窗烛”以特定的情景显示想象中团聚后的温馨时刻,其乐融融;同时反衬此刻羁旅他乡的寂寥无奈,表现出诗人渴望与亲人团聚的思归之情。第四句:(话巴山夜雨)时。未来,再回首今宵,此刻此情此景。非常巧妙设想团聚的时刻,会想起今宵,阴雨连绵时。估计回忆时,不会再有此
9、刻的酸楚了吧。这番想象更加深对亲人的思念。8C9不一致。李商隐诗句“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既有“秋”也有“雨”,蕴含诗人漂泊在外的孤寂和归期无望的无奈与凄凉;谭嗣同诗句中高云簇城、河流大野等皆是北方壮阔之景,此处“秋风吹散马蹄声”则表现其勇往豪迈、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10 边关 金人占领区的宋朝百姓11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飘摇的海上孤舟,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12前者:“铁马冰河”进入了诗人的梦境,说明诗人始终有着一颗抗金杀敌、保家卫国的爱国心,情绪高亢,慷慨激昂。后者:“又”写出了遗民对王师的期盼,既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同情,也暗含对统治者未能及早收复失地的不满,情感悲壮深沉。13四海
10、宦游有许多次的聚散;一生情事足够悲伤欢喜;鬓丝白了许多,记不得梦中登船的情景,只见到风雨为江水增添了寒意。14不一致,陆游诗中的“风雨”既表明写这首诗时的天气情况,又暗示当时风雨飘摇的南宋政权。问月堂酌别中的“风雨”是指自然环境,自然界中的风雨。15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16用拟人的手法,通过高云簇拥来突出潼关的高峻,不言城高而高度自见。17天空中翻卷着一团团云雾,异峰突起,久远的高云簇拥着潼关古城,那景象壮阔极了。一阵阵猎猎的秋风吹来,将清脆的马蹄声吹散了,古城又显出了它的寂寞。18三、四两句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河流高山以人的情感,河水奔流还嫌拘束,山入潼关桀骜不驯,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潼关山水的壮阔,也表现出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