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27185942 上传时间:2022-07-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00.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一、教学目标1.基础性目标:能清晰地写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替,形成清晰的时空观;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开发的表现,分析江南开发的原因;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政治兴衰的过程,分析其特点、历史影响;知道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等史实。2.拓展性目标:认识江南地区的发展是南北方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认识士族政治是该时期政治的特色;认识并辩证分析魏孝文帝改革带来的深远影响。 3、挑战性目标:通过对朝代更迭、江南开发、士族政治、魏孝文帝改革等史实的学习,能够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和把握

2、。二、教材分析本课编写按照时间顺序,共分三个子目:三国与西晋、东晋与南朝、十六国与北朝,注意按照逻辑关系进行叙述和内容编排,总体上介绍了这一时期政权更迭、经济发展、民族交融的情况。每一子目有所侧重,“三国与西晋”重点介绍了八王之乱、少数民族内迁,“东晋与南朝”重点介绍了士族政治、江南开发,“十六国与南朝”重点介绍了魏孝文帝改革。本课重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区域开发、民族交融。本课难点:分裂动荡局势下的民族交融趋势。本课建议讲授 1课时。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出示三幅图片:南京石头城遗址、乌衣巷、秦淮河风光)各位同学,中国有很多历史文化名城,请大家看一下我展示的这几幅图片,大家知

3、道这是哪座城市吗?生:南京。师:有些同学已经认出了,这几幅照片是南京的风光。尤其第二幅,是辨识度比较高的乌衣巷。南京,被誉为“六朝古都”。请问大家知道是哪“六朝”吗?生:(开始讨论,陆续补充完整)孙吴、东晋、宋、齐、梁、陈。师:六朝,指得就是三国时期的孙吴、东晋,还有南朝的宋、齐、梁、陈这六个政权,它们将都城设在南京。彼时的南京,被称为“建业”“建康”。除去西晋的 37年,六朝 361年间,南京作为都城的时间达 324年,可以说南京这座城市的兴起和繁荣见证了三国两晋南北朝这段历史。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从南京城市变迁的角度,走进三国两晋南北朝这段历史。请大家快速浏览本课的课标和学习目标。【设计意

4、图】很多同学到过南京这座城市,对这座城市比较熟悉。选择南京城为主线,首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南京作为六朝古都,这座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在魏晋南北朝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这段历史紧密联系;再次,南京城中保留下的有关六朝历史的遗迹,作为实物史料,对于研究历史有重要的价值,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不同类型史料的价值。(二)新课教学 准备活动梳理时空线索师:提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请问同学们对这段历史有什么印象?生:政局动荡、政权更迭频繁。师:从大家的回答看,很多同学觉得这段历史政权更迭频繁,理不出头绪。形成清晰的时序线索,这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前提和基础。师:请大家通览教材,结合教材展示的

5、几幅历史地图,理顺时代顺序。师:大家在梳理时序线索后,能不能根据这幅示意图概括下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生:(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动荡分裂中有局部统一,南方相对稳定。【设计意图】大部分学生对于这段历史是混乱的,通过阅读教材、梳理时序的准备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时空观,这是学习这段历史的前提,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时空意识。【过渡】通过这个示意图,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了六朝所处的时间坐标。让我们来看一下六朝都城南京从无到有的历史。 第一部分:石头城秦淮繁华江南开发师:(展示南京石头城遗址)这是现在位于南京清凉山西麓的石头城遗址,尽管受到风霜侵蚀,仍可感受到它昔日的风采。(出示材料)金陵在春秋时,本吴地,未有

6、城邑。(明)陈沂金陵古今图考吴越楚地图考(建安)十七年,(孙权)城楚金陵邑地,号石头,改秣陵为建业。” (唐)许嵩建康实录师:上述史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生:南京城的真正兴起,从三国时期孙权开始。(出示材料)据宋书所载,建康城在刘宋时期人口约 24万。通典:陈,淮水北有大市,自余小市十余所。六朝时期来到建康的就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多批使臣.当时建康输出的货物主要是丝织品,而输入的则有琉璃、象牙、犀角、珍珠、珊瑚、玳瑁、木棉、香料、檀香木、佛像,以至狮子、大象、犀牛、鸵鸟、鹦鹉、孔雀等珍禽异兽。薛冰南京城市史师:从材料中概括建康城发展的表现?生:从材料可以看出有人口增加、商业发展、对外贸易

7、繁荣等。师:结合教材第 28页内容思考,促进以建康为代表的江南地区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生:(交流讨论后回答,教师点拨)自然环境:南方气候适宜;社会环境:南方局势相对稳定;劳动力与技术因素:北方人口大批南下,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 师:谭其骧指出:从西晋永嘉之乱到刘宋末年为止,南迁人口总数多达 90万。5江南地区的开发,是南北方人民共同劳动的结果。南迁人口带来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中原文化,对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史料,使学生了解南京从原本没有城邑到六朝时日渐繁华的历史,认识在这段时期伴随人口南迁带来的江南开发,分析促进江南

8、开发的原因,了解这段时间经济上的重要现象。 第二部分:乌衣巷王谢旧堂士族政治【过渡】(展示乌衣巷照片)现在南京城内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就是位于秦淮河上文德桥旁的“乌衣巷”。乌衣巷是中国现存的历史最悠久的古巷之一。请问大家知道乌衣巷名称的由来吗?生:(同学们讨论交流)师:乌衣巷是六朝时王、谢两家豪门的宅第所在,因两族子弟喜欢身穿乌衣来显示自己尊贵的身份,故得名。王、谢是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的合称。永嘉之乱后,王谢两家的族人从北方迁到建康,两家权倾朝野、功业显著、文采风流彪炳于史册,故有“王谢”合称。王谢两家也成为了江南士族的代表。师:为什么王谢为代表的士族会有如此显赫的地位?请大家阅读教材第 28页

9、正文和“历史纵横”东晋的士族政治,了解“王与马,共天下”的含义,并概括士族享有特权的具体表现?师:“王与马,共天下”中的“王”就指的是琅琊王氏,“马”指的司马氏。正是得益于江南士族的扶持,司马睿才得以建立并稳定东晋政权。生:(学生讨论后回答)士族享有特权的具体表现:政治上世代把持官位,手握重兵;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等等。)师:王谢家族到底有多显赫呢?我们通过一个故事来看一下两家的名人。故事一:三字经当中有一句“谢道韫,能咏吟”。谢道韫,东晋时的女诗人,就出身于谢家,是东晋宰相谢玄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她的丈夫是琅琊王氏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根据世说新语的记载,谢道韫婚后回到娘家,表

10、达了对王凝之的不满:“谢家一族中,叔父辈有谢安、谢据(历任东阳太守、散骑侍郎),兄弟中有谢韶、谢朗、谢玄、谢渊(四人被誉为当时的“四大才子”),个个都很出色,没想到天地间,还有王郎这样的人!”而被谢道韫瞧不起的王凝之,自身也是一位书法家,其父王羲之、其弟王献之更是被誉为书法史上的“二王”。至于王凝之的祖辈,则是为东晋王家奠基的王导、王敦等政治家、权臣。师:通过这则故事,大家思考下,以王谢为代表的士族,除了拥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外,还在哪些领域有突出表现?会产生怎样的历史影响?生:(讨论后回答)从材料看王谢两家在书法、文学等领域也有突出表现。对推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传承优秀成果有重要的作用。师

11、:我们来看另一则故事。石崇和王恺都是东晋的士族,两人斗富的故事。故事二: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世说新语汰侈师:通过石崇和王恺斗富的故事,反映出士族存在怎样的问题?生:追求奢侈享受的风气。师:东晋后期士族争权夺利、生活奢靡,日益腐化,又加上出身寒门的庶族地主势力壮大,士族政治日渐衰弱。正如刘禹锡在乌衣巷这首诗中所言“旧时王谢

12、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当然,我们在看到士族享有政治经济等特权的同时,也要肯定士族在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的贡献。【设计意图】乌衣巷、王谢故居是现在南京城的重要景点,以此为线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同时也是反映士族政治的典型遗迹。通过两个典型故事,既使课堂生动有细节,又使学生对士族政治有更深入的了解。【过渡】一座都城最核心的区域,就在于王城宫室。建康作为六朝古都,它的都城也经受了几代风雨的洗礼。有意思的是,建康城的兴建与万里之遥的一座北方的城市,有着解不开的渊源。这座城市就是洛阳。接下来,让我们进入第三部分建康城、洛阳城,了解这两座城市的缘分。 第三部分:建康城北魏洛阳民族交融师:根据史料

13、记载,东晋成帝时期,开始营造建康都城。让我们通过文字,来感受下建康城的布局。重修的东晋都城开有六座城门。南面三门,正南为宣阳门;其西南面为陵阳门,是一座水门,相当于洛阳的津门;其东门为开阳门。东面二门,南面一门曰清明门;北面一门曰建春门。西面一门,为西明门,东面正对建春门。.其中正门宣阳门和开阳门、清明门、建春门、西明门五座城门名称皆依洛阳城,位置也和洛阳城大致相仿。钱国祥魏晋洛阳都城对东晋南朝建康都城的影响师:这是根据考古发现、文献记载对东晋建康城的还原。从中我们发现,建康城的营建基本模仿了汉魏洛阳城的建设。大家思考下,为什么东晋建康城模仿汉魏洛阳城的建制?说明了什么问题?生:(相互讨论后回

14、答)说明中原文化对江南的影响,也能说明汉魏洛阳城的建设确实值得借鉴和模仿。师:西晋之后,北方多战乱,气势恢宏的汉魏洛阳城在战火中损毁严重。公元 439年,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北方,493年魏孝文帝开始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重修洛阳城。孝文帝对平城的改建,试图把北魏平城转变成为一座符合儒家经典的中原文化都城。在迁都洛阳之后,这一理念得到了更为坚决的执行。而受命营建新都的穆亮、李冲、蒋少游、王遇、董爵等人,都曾参加过改建平城的工作。逯耀东从平城到洛阳拓跋魏文化转变的历程师:通过这两则材料,反映出北魏孝文帝在建设洛阳城过程中秉持怎样的理念?生:城市建设体现儒家思想,向中原的都城建设学习。

15、师:这是一个典型的模仿与被模仿的例子。当年建康城的建设基本承袭魏晋洛阳城,在受到损毁后,北魏洛阳城的重建又向建康城学习。南北文化、中原汉族文化与北魏少数民族文化因一座城市的建设而不断碰撞、交融。师:北魏迁都洛阳后,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继续推进。请大家结合教材第 30页,概括魏孝文帝改革的其他措施?生:易服饰,改汉姓,定士族,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通婚等。师:关于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历史影响,学界有不同的观点。我们选取了学者们的评价,请大家结合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观点一:正由于鲜卑等民族的不断加入,才为汉民族不断注入了新鲜血液,也是汉民族的人口数量日益增加,今天汉族能成

16、为中国的主体民族和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离不开鲜卑等民族的贡献。.不要忘记像孝文帝元宏那样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壮大作出过巨大贡献的盖世英雄。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元(拓跋)宏及其迁都和汉化观点二:孝文帝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也为北魏后期的统治埋下了无穷的隐患.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激化了社会矛盾与冲突,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转衰,归于灭亡。摘编自郝松枝全盘汉化与北魏王朝的速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经验与教训生:(讨论后发言)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交融,在当时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对后世也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但这场改革基本全盘汉化,对汉族文化不加分辨,比如照搬士族制度等,不利于鲜

17、卑族的长久发展。师:大家分析得非常好。一场改革的发生有其历史必然性。改革带来的影响,我们既要考虑当时的影响,也要考虑对历史的深远影响;一分为二地看待改革的积极、消极性。当然,我们也要认识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潮流、大势所趋。【设计意图】建康城与魏晋洛阳城、北魏洛阳城,是模仿与被模仿的关系。以这种城市布局的相互借鉴,联系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民族交融、南北交融,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城市建筑也是时代文化的反映。通过对魏孝文帝改革不同评价的分析,培养学生结合史实辩证看待问题的意识。(三)课堂小结【过渡】这节课,我们以建康城,也就是六朝时期的南京为视角,了解了三国两晋南北朝这段历史:三国孙权兴建石头

18、城,南京城兴起,逐渐发展成繁华的大都市,离不开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开发和建设;乌衣巷、王谢旧居,见证了富有特色的士族政治的兴衰;建康城与北魏洛阳城,模仿与被模仿的故事,反映了南北文化、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融。师:在我们对三国两晋南北朝这段历史有所了解之后,除了政局动荡、政权更迭频繁之外,我们对这段历史有没有新的认识?生:(讨论后发言)在动荡中有局部统一,南方相对稳定,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民族交融趋势加强,这段时间也留下了很多文学艺术作品,为后世隋唐的统一奠定基础,等等。师: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三国演义中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两晋南北朝就是一段分裂动荡时期,但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动荡中

19、孕育着发展,传统中孕育着创新。正如恩格斯所说:“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正是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诸多因素的联系,才促成了隋唐的统一和繁荣。越是驳杂的历史事物、历史现象,我们越要认真地条分缕析,认识其多面性、多样性。希望这节课的学习对大家重新理解魏晋南北朝史、重新认识南京这座城市,有所助益。【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回顾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进行重新认识。结合恩格斯“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产生合力,形成历史结果”的观点,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合理的、全面地解读分析,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加深对魏晋南北朝历史地位的认识。板书设计: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