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学设计课题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学目标1、通过利用历史地图梳理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提高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能力。2、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区域开发和孝文帝改革,提升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能力。3、认识民族交融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的意义,培养家国情怀。教学重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开发;3、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例认识民族交融的影响。教学难点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发展期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黑板、粉笔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笔记本、教材教学过程一、
2、热身活动回忆第一单元所学内容,构建从原始社会到东汉的历史时间轴。二、新课导入引入材料中国历史家认为,自公元220年汉代覆亡至581年隋朝兴起,当中是一段长期混乱和令人失望的时代。从某些角度看来,这也确是事实。既然缺乏有效的中央政府,每遇灾荒,人民呼吁无门,其痛苦的情形不言而喻。在这期间内有公元309年的大旱灾,大河流都可徒步通过;而又有公元369年的疫疾,长江下游北岸的广大地区人民因之相继死亡。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教师设问:你认可材料中“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一段长期混乱和令人失望的时代”这一观点吗?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社会状况究竟如何呢?这样的社会状况又产生了哪些历史影响呢?(设计意图:通过层层设问,激
3、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引入本课内同容。)三、新知探究(一)中华帝国在低谷中徘徊政权的更迭教师:请依据材料和所学,阅读课本第一子目内容,绘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图示,注意在绘制图示时不仅要注意政权更迭时间的先后顺序还需要考虑政权分布的空间特点。教师:学生小组展示绘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图示,教师评述讲解并展示政权更迭图,随后教师在多媒体上呈现自己所做的政权更迭示意图,让学生和自己的进行比较,发现差异。教师:提出设问,从上述政权更迭图中,你能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特点吗?你发现了规律吗?预期学生回答:特点:更迭频率高;短暂的统一;局部的统一;南方与北方的对峙;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对峙。规律
4、:魏晋时期是我国大分裂时期;民族的交融蕴含了统一的因素。(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涉及主要围绕重要时间点和重要地区的重要变化,在梳理知识的时候借助图示和地图的方式,既可以更直观了解政权的更迭及特点,也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教师过渡:由以上特点不难想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封建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的社会阶段。从这个层面来看,中华帝国步入了低谷期。但正是因为人口的频繁迁徙和定居,使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多,南方的经济得以发展,北方民族间的交融形成高潮。接下来。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来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文明在动荡中的发展。(二)中华文明在动荡中发展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5、(1)民族交融的表现教师:提问在阅读课本时,你发现有几处民族融合的史实?学生预期回答:三国时期,蜀、吴两国在南方建国,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东汉至魏晋以来,少数民族内迁,尤其是五胡内迁;十六国时,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同时北方混战加速了民族之间的融合;北魏统一后,魏孝文帝改革,一系列汉化政策加速了民族融合。(2)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师:少数民族汉化的方式不仅有自然的交融,也有统治阶层通过改革在政策上的强制。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起的北魏强大起来,于439年统一北方,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为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有力地推动了民族交融。设问: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实行全面的汉化政策?请同学
6、们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材料:北魏建国至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以汉族人民为主体的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 魏晋南北朝农民战争史料汇编(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魏书高祖纪学生预期回答,教师补充说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需要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以巩固北魏政权;边疆各族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民族交融的趋势加强;主观因素:孝文帝对汉族文化的推崇。教师:结合课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分析汉化措施产生的影
7、响。预期学生回答:促进了民族融合,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和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开明的民族交融政策有利于建立稳定、繁荣、统一的盛世国家。为唐代的开明民族政策提供了借鉴。2、南方经济文明的进步:教师:北方民族的交融伴随着经济的恢复发展。在政权更迭、民族不断交融的过程中,南方经济悄然发生变化。下面请同学们自主学习:指出材料2中江南地区经济的变化,概括所取得的成就。材料: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对江南地区的描述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
8、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倾,膏腴上地,亩值一金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自宋书(南朝的刘宋王朝) 预期学生回答:变化:江南经济得到初步开发成就:土地大量开发;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有了明显进步。 教师:那么江南经济为何获得发展了呢?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及材料分析东晋南朝时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思考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产生哪些影响?材料: 北人相继南移,同时携来高级栽培技术,南方灌溉、防洪、运河等水利工程不断修筑,富源也不断开发,始终江南的经济力量于壮胜。
9、摘编自邹纪万晋南北朝史 (东晋)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宴如(即安定)也 。宋书.沈昙庆传.史臣日 南方民族大融合后,使得数百万劳动力纳入封建经济体系,其社会经济和文化习俗也必然逐步与汉人接近。因此,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共同开发南方的过程,是江南的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也相应有所发展,为隋唐时期我国经济中心的南移打下基础。白翠琴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的迁徙与融合预期学生回答:原因:南方政局相对稳定. 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统治者的重视(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影响:推
10、动了江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促进了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涉及主要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 四、巩固拓展魏晋门阀制度汉末,察举制逐渐演变,到魏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国家选拔官吏只看家世出身,导致门阀士族垄断了政府的重要官职。他们又通过大族之间互相联姻,在统治阶级内部构成了一个门阀贵族阶层,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特权制度,即“门阀政治”。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社会生活上,不与庶族通婚,坐不同席。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士族)无不熏衣剃面,傅粉
11、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 颜之推颜氏家训五、课堂小结尽管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或自发或强制的人口迁徙制造了地区间的战争与民族间的冲突,但民族交融的加深是时代的主流也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在交融的过程中,中华文化具有吸引周边民族集团“向化”的魅力,并由此促成了中华民族的新格局。正如阎步克在波峰与波谷中写的魏晋南北朝这个帝国的低谷,最终在政治和民族发展的历史合力下,选择了以北朝作为历史出口。 一个崭新的隋唐大帝国正在走来!板书设计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中华帝国在低谷中徘徊政权的更迭二、中华文明在动荡中发展民族交融、南方经济的发展课后作业1、课后练习/整理本课思维导图2、预习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反思1、第一个环节绘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和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政权更迭的特点时,留给学生的时间过短,部分同学任务完成的比较仓促。对学生时空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还是不能急于求成。2、在讲完本课后,回顾整体的设计,感觉整个讲授过程缺少对“人”的关注,着眼点过于倾向于大的历史视角了。 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